首頁>Club>
二戰德軍坦克雖然普遍火力強勁,裝甲厚實,但為何在重量控制上做的這麼差?虎式重量都有56噸了!可蘇聯坦克同等防護能力重量沒有這麼離譜啊?IS3防護能力超過虎式了,重量才46噸。
17
回覆列表
  • 1 # 近衛步兵師

    德國只是中後期的坦克超重。

    德國在二戰中後期大規模裝備的坦克分別是虎式重型坦克,黑豹(豹式)中型坦克和虎王(虎II)重型坦克,這些型號不僅僅比德國之前的坦克型號要重,而且比盟軍蘇軍,其中虎王差不多達到了70噸。

    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研發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1月的大型坦克研製計劃,但是這一時期的方案,也就是“突破坦克”一號和二號計劃和後來的虎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原因是德軍在實戰中遇到了裝甲防護力較強的坦克,比如法國B1重型坦克、英國瑪蒂爾達II型坦克、蘇聯的T-34和KV-1坦克,只有使用88毫米高炮平射才能保證擊毀這些敵軍坦克。於是德軍從Flak36型88毫米高炮的基礎上發展出了KwK 36型88毫米坦克炮。

    KwK 36型88毫米坦克炮很難安裝在“突破坦克”一號和二號計劃的坦克上,也沒法安裝在VK 30.01 (H)和VK36.01 (H)試驗車上。德軍高層經過計算,釋出了新坦克的設計要求,88毫米坦克主炮,重量上升到45噸。

    45噸坦克的類比物件顯然就是蘇聯的KV-1,可KV-1的主炮是76.2毫米口徑,採用了傾斜裝甲設計,厚度是70-90毫米,且底盤故障率較高,這反映出坦克其實是超重的。

    不過德國的虎式坦克不但主炮口徑更大,整體設計思想是四號坦克的放大型,裝甲依然堅持了垂直裝甲設計,也許德華人相信:沿用這一傳統設計加上裝甲表面硬化,足以匹敵傾斜裝甲的防護力,而且裝甲厚度更高,車身正面100毫米,主炮防盾120毫米,側後60-80毫米。

    載彈量方面,虎式坦克依然和之前研製的四號坦克相仿,高達92發,炮彈的尺寸增加,數量不減。

    博物館活動中的虎式坦克

    綜上所述,更大的主炮,厚重的裝甲,加上沿襲之前的炮彈數量,造成了虎式坦克的重量大增,高達54噸,E型更是增加到57噸,比預想的45噸要重不少。

    更何況,從競標的亨舍爾和波爾舍(保時捷)的方案來看,德軍選用的亨舍爾已經是較好的方案,波爾舍的方案超重更多,達到了60噸,動力是新穎但不成熟的電動技術。

    黑豹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在二戰中用來替換三號四號中型坦克的型號,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德國高層對虎式的重量從設計要求的45噸漲到54-57噸並不滿意,所以如果能用研製一種30噸級別的新式中型坦克,使用和虎式類似規格的發動機,主炮和裝甲稍差,也許能獲得一種優秀的主力坦克。

    黑豹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T-34坦克。從最終競標的VK30.02(DB)(戴勒姆-賓士公司)和VK30.02(MAN) (MAN公司)來看,VK30.02(DB)和T-34相仿,它的尺寸是6*3.2*3.7米(T-34是6.68*3*2.45米)。重量34噸,只是比T-34略重,可以說基本重量符合設計要求,且並不超重。

    不過,德國高層並沒有選擇VK30.02(DB),原因的說法很多,列舉如下:

    外形太像T-34,敵我識別會有問題,德國高層中甚至有人說,戴勒姆-賓士公司簡直是用德國鉛筆在圖紙上把T-34重新畫了一遍。

    採用的發動機一說是柴油發動機,而不是德國大量裝備的汽油發動機——德國的柴油要優先供給海軍的U艇,一說是邁巴赫HL210,而MAN的方案直接用HL230,效能更好,且減輕後勤壓力。

    VK30.02(DB)的方案示意圖

    德國軍方希望主炮威力多多益善,VK30.02(DB)一說是安裝KwK 42 L/70式75毫米炮遇到了一些問題,一說是它最多隻能使用60倍口徑的75毫米主炮。關於60倍口徑的75毫米炮,除了少數中文的網文和中國軍事愛好者給雜誌的投稿之外,筆者沒有查到關於這種倍徑坦克炮或者反坦克炮的任何資料,基本可以片段是誤傳。所以筆者傾向於第一種說法。

    而黑豹坦克最終採用的設計是,使用70倍口徑的75毫米坦克主炮,正面裝甲是55度的80毫米裝甲板,長寬高是6.87*3.27*2.99米,接近虎式坦克。在此之中,載彈量功不可沒:車記憶體儲79發炮彈,自然需要較大的空間。重量也就達到了45噸。

    德國軍工部長施佩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黑豹坦克的重量倒是和虎式最初的方案要求一樣。

    博物館中展示的黑豹坦克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蘇軍第一次與黑豹坦克交戰的時候,根據其主炮威力和外形尺寸,稱之為德國T-5型重型坦克。但是獲得了德方的詳細情報之後,只好糾正為中型坦克。

    虎王坦克

    簡單來說,虎王在戰術和編制方面,是虎式坦克的替代型號,但是在設計方面,其實是黑豹坦克的放大型號。

    主炮升級為尺寸更長的71倍口徑88毫米炮,裝甲雖然採用了傾斜裝甲設計,但是厚度依然增加,最厚處達到了180毫米,側後是有傾斜角度的80毫米裝甲。

    尺寸更大,7.38*3.755*3.09米。

    載彈量方面,根據炮塔的不同,是80/86發,比虎式坦克只是略有減少而已。

    在火力和防護力方面都比虎式坦克強,設計實質是黑豹坦克的放大,自然重量一路上漲至69噸。

    從虎式、黑豹和虎王坦克的具體設計過程來看,德國高層追求更強的火力和防護力是坦克比較重的主導原因,也許深層次的原因是,德軍希望透過裝備質量超過對手的精良武器以質量戰勝數量。

    在設計細節方面,德國忽略了超重帶來的缺點,比如:

    機動性差,也許在戰略防禦作戰中,坦克並不需要大範圍的頻繁機動,但是超重可能意味著難以透過更多的地形。

    維修性差,超重使得故障率上升,發生故障或者戰損後難以拖曳。

    修復彩色的虎王歷史照片

    歷史沒有如果

    筆者竊以為,二戰德國中後期的坦克是可以避免超重的境地的。

    如果應用二戰時代的科技和設計理念,主炮方面,德國從虎式到虎王,從四號到黑豹坦克,僅透過提高口徑身管比例來提高威力,如果改用提高主炮口徑的方法,是否能避免設計大尺寸的車體?

    載彈量方面是否可以大幅降低,比如T-34改用85毫米炮之後,載彈量降為60發,斯大林-2更激進,直接降為28發——當然這有設計時突然從85毫米炮改成122毫米炮的因素。

    軍迷重演活動中的虎式坦克

    有人可能要說,德國在二戰後期的時候,制空權喪失,後期補給車輛經常遭到對手的作戰飛機,遠端火炮乃至游擊隊的襲擊,減少載彈量是否不妥?

    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虎王坦克自從在奧格萊德村遭到伏擊,3輛虎王都是炮塔側面被擊穿,引起炮彈殉爆,此後禁止在炮塔記憶體放炮彈,備彈減為68發。(已和德方資料Tiger Im Kampf核對,屬實)不也照樣正常作戰嗎?

    如果按照二戰結束後不久的主戰坦克設計理念,即便不考慮裝甲技術的進步,透過改變設計理念,比如:

    發動機改為橫置,且與傳動全部佈置在坦克車體後方,這樣可以省去傳動杆佔用的空間。

    比如取消炮塔吊籃。

    減少載油量,長途機動時掛副油箱,也是能夠降低車體重量和尺寸,同時保持火力和機動性。

    顯然,二戰德軍高層更希望面面俱到,甚至冒著維修難度增加,易戰損的危險,為了行駛平穩和射擊精度採用特有的雙排交錯負重輪設計。這也從側面說明,德國在坦克技術和設計理念方面,雖然是有一些獨到之處,但沒有達到劃時代的優勢。

    虎王遭伏擊,並減少備彈的戰例,請閱讀我的文章《從拖拉機手到IS-2坦克王牌:金星獎章獲得者烏達諾夫》

  • 2 # 笨笨熊QIQIXIXI

    正常的坦克設計思路如下:

    首先,琢磨坦克幹嘛用,假想敵是誰,然後框一個大概的噸位,然後根據設計需求選擇各個分系統指標制定技術路線和工藝路線,適當為投產後的改裝留出升級餘量。

    二戰前,德華人的坦克設計也是遵循這個路線的,於是有了三號和四號軍馬,三號主要負責反坦克,四號支援步兵(最早的四號)。

    但是,隨著親愛的元首開始干涉坦克設計,德華人的坦克設計圖就變成了這樣:

    先挑選一門最牛逼威武的坦克炮,再為了保護這門坦克炮覆蓋上最堅固厚重的裝甲,最後在把德華人軍火庫裡面最成熟馬力最大的那臺邁巴赫700馬力的坦克汽油機裝上去~

    於是杯具的德國坦克兵,主要任務是修車,順帶著打個仗。最典型的就是春醒戰役,幾個精銳的黨衛軍裝甲師幾乎全軍覆沒,打敗他們的,是泥濘不堪的道路,反坦克地雷,坦克的機械故障,以及在旁邊加油助威的蘇軍~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個人以為,這個問題本質上說,德國坦克超重,只是因為以他們當時能夠擁有的技術,為了獲取對應的技術優勢,只能把坦克做那麼大那麼重而已,沒有別的原因。蘇聯人的坦克是輕點,可是他們的單車質量能夠勝過德華人嗎?傾斜裝甲板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嗎?在二戰的時候,有誰可以用T-34或者M4的重量,做出老虎那樣的技術指標嗎?在遇到T-34和KV1之前,德華人不知道裝甲板可以做的傾斜,垂直裝甲板要獲得足夠的防護力,當然只能把板子做厚點,再厚點。在西線遇到瑪蒂爾達和法華人的Char B1 bis重型坦克之後,刺激德華人發現24倍口徑長的75毫米炮威力嚴重不足,88毫米炮的優異表現讓德華人獲得了長久的火力優勢。

    車做得那麼重,原來在三號四號坦克上的行走裝置搞不定,多排負重輪可以讓德國裝甲兵只用帶軟邊帽。車裡那麼多事情,五人車組當然協調得好一些,JS-2放4人車組是因為它實在裝不下去了,不然為啥M4也裝了5個人,空間大了,炮彈裝得多也是好事情,總比JS-2的28發分裝彈強。至於表面硬化到底帶來的多大的額外重點,這個沒見到過統計資料。本人看過的所有的和老虎同虎王的相關資料也只提到過這個表面硬化使得老虎的裝甲板硬度非常高。

    在美華人轟炸德華人的鉬礦,切斷了鉬礦供應之前,德華人是可以生產硬度非常高的裝甲板的。既然做了這麼大這麼重的坦克,動力不足和初期可靠性不足,也就是認了,甘蔗哪裡有兩頭甜的。所以說,超重,你要看技術指標和戰場優勢。超重影響德華人的作戰優勢了嗎?老虎一出,大家都瘋了,原來坦克可以做成這個樣子,大家一起老虎恐懼症。美華人在北非破口大罵:這不公平,你們的炮太大了!美華人英華人俄華人不停地把大口徑炮往坦克上搬。你看看戰爭初期大家使用的火炮口徑和戰爭後期大家的火炮口徑就知道了。

    至於老虎之後的黑豹,虎王,鼠爺,獵豹,獵虎,那會兒俄華人已經有JS-2,SU-100,英華人有17磅炮,美華人的90毫米高射炮都出來了,當然主要是因為德華人的威懾。德華人雖然已經吸收到了很多其他技術思想,不再是傳統的德國坦克思維了,比如傾斜裝甲板,但是想維持足夠的技術優勢,當然只有越做越大了,反正老虎也不輕了,不在乎了。四號坦克是不重啊,40倍口徑長的75毫米炮威力在戰爭後期能PK得過幾個人啊?最後,如果拿日本人做標準,那全世界坦克都超重。如果按照德華人和蘇聯人的標準,其他國家絕大部分坦克都弱爆了。

  • 4 # WarOH協虎

    虎式一上場果然連T-34坦克都能擊毀,但重量都達56噸了,還要加裝20噸上去。

    在當時的局勢下,德軍坦克也越來越往重型方向發展,並且應局勢而製造了虎式坦克。畢竟當時對陣較多的蘇聯有T-34和KV-1坦克,在此威脅下,德軍加快速度研製坦克,並且德軍突發奇想的在坦克上裝備88毫米的高炮,為了能準確瞄準目標平射敵軍的那些坦克。於是德國就將原本的高炮升級為Kwk36型L/56的88毫米的坦克炮。

    如果從槓桿原理來分析,原本的那些坦克根本承載不了這支炮,為了增加火炮發射後的穩定性,所以後期在設計上就將坦克的重量提升上去,但增加重量後使得一些部隊就需要承載更大的壓力了。

    刺激重型虎式的誕生就是西歐和北非的戰爭,88毫米的反坦克炮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德華人就試圖用一個戰車來做載體。當時的虎式坦克都找不到T-34坦克設計的痕跡,連防護性較好的斜面設計也不用上,也許是因為希特勒不想虎式坦克在設計上跟蘇聯的一樣,所以當時採用的是垂直設計。相對來說還是斜面裝甲才能讓虎式坦克獲得更好的防護效果,虎式的垂直設計的防護能力真的和重量不是很匹配。

    儘管這樣的造型比較類似原來的中型坦克,但是者重量就是原本的兩倍多。重量的增加是因為加上了很厚的裝甲,大口徑的火炮,還有懸吊系統,以及必然產生的龐大燃料和彈藥庫。

    虎式一上場果然連T-34坦克都能擊毀,可謂是一時的所向披靡!但是虎式坦克的油耗嚴重,公路上一箱油也就跑個一百多近兩百公里,只要後勤補給被蘇軍切斷,這個虎式重型坦克就會由於沒有汽油不能發動而成了一堆廢鐵。

    後期開始了東線的作戰,蘇聯附近又多是窪地沼澤,對於虎式這個重量級來說更是稍有不慎就墜入陷阱,當時在列寧格勒附近的沼澤地就是這樣被蘇軍當時繳獲了一輛,就是因為德軍虎式坦克陷入泥潭。

    每一次設計師都汲取戰場經驗後對其進行改造,然而一改造升級就增加了20噸的起重器,本來56噸的。

    後期,越來越多能夠威脅虎式坦克的出現,例如IS-2重型坦克,當時的虎式坦克開始吃緊了。儘管虎式坦克戰績彪炳,但德軍還是將其升級,製造了一種新的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這個坦克炮塔乃至整體車體的材質是鋼裝甲焊接的,正面的裝甲厚度比虎式提高了很多,但是重量也上去了,一定程度影響了機動效能。

    德軍裝甲之所以那麼重,除了龐大的彈藥燃料庫外,也是因為他們追求加長大口徑火炮與厚重灌甲,並且戰事吃緊,來不及精細製作就加以改造後就派遣上場。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戰時期德國從4號之後直接跳過中型坦克直接研究重型坦克,雖然虎式坦克為編號為6號,但是它投入戰場的時間比5號的豹式坦克要早,而虎式坦克重量高達56噸,豹式坦克以體重也達到了45噸,是穩妥妥的重型坦克。而虎式坦克也引領了各國坦克向重炮重甲方向發展,步兵支援型坦克開始和巡洋坦克開始向突擊型重炮重甲坦克發展。

    至於說IS坦克首上裝甲和炮塔正面都是110毫米,首上裝甲並且按16度傾斜,而炮塔裝甲按61度傾斜,防護等效於220毫米,而體重只有46.5噸。而虎式坦克首上裝甲和炮塔為102毫米,並且按9度傾斜幾乎是垂直裝甲。但是體重卻達到了56噸。為什麼?因為虎式長8.4米,寬3.4米,2.86米。而IS-3長6.9米,寬3.1米,高2.46米。所以,虎式坦克比IS-3大了一圈,所以虎式坦克比它重是正常的。

    而且蘇系坦克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傾斜裝甲壓縮的坦克內部空間,壓縮了炮塔內部的空間減小了乘員的舒適度,使得炮塔顯得十分圓潤和小巧,以減小著彈面積。所以蘇系坦克炮塔看錢都比較齪,而且122毫米的炮備彈量只有28發。德虎式坦克的備彈量卻有88發,而且虎式坦克採用了電傳動系統使得駕駛員更為舒適和方便,而蘇系坦克普遍採用機械傳動系統,操作十分困難,所以相對來說論機動還是虎式更優秀。

  • 6 # 超甲巡2

    多數人都在答非所問湊字數。

    其實後期德國坦克確實超重,和德國主力艦一樣浪費寶的重量。訴說爛大街的德國坦克發展史背書毫無意義,僅僅就比美蘇坦克超重原因說說個人看法。

    1缺乏石油,為了方便燃料補充無奈堅持使用汽油發動機,甚至想用電動機。不用同等佔地面積下相對馬力大體積小的柴油機,實屬不智。

    2風格決定,堅決使用傳動大軸,造成車體高大,雖然人員活動空間增加,但是車體被佔彈面積,尤其是車重更是大量增加!

    3制退技術落後,又走上變態般一味增加身管倍徑的歧途,火炮超重,後座距離長,造成炮塔增大,整個車重量加大,,增加面積重量

    4使用前而不是航向機槍,佔用面積大,增加重量

    5使用體積大的電臺,增加面積重量

    6備用炮彈數量過多,增加面積重量

    7堅持使今天看很愚蠢的交錯負重輪,,增加面積重量,當然,有時代和技術侷限。

    8堅持使用五人車組,多一個人,,增加面積重量

    9追求人體工程學和戰鬥持續性,人員活動空間太多,增加面積重量,應該學蘇聯,硬塞小個子進去車體就小了很多

    10這個車體設計過於精密,可裁剪的零件太多,增加面積重量

  • 7 # 純野生的坦克

    有三個原因:

    一、二戰時期德國坦克總體設計思想比較落後。

    二、二戰時期德國對坦克使用一直定位不準。

    三、德國的設計一直受“長官意志”干擾嚴重。(鼠爺鎮樓)

    其實跟很多“德粉”想像的不同,在二戰時期德國的坦克總體設計理念(注意:這裡說的是“設計理念”)一直處於“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世界二流水平,不僅嚴重落後於蘇聯、法國(二戰前)這些坦克設計理念的一流強國;甚至連美國這種邊打邊學的後起之秀都比不上!估計僅僅只比像英國、日本這些對陸戰不重視的海洋國家好一點。為了說明,我就用大名鼎鼎的虎爺來做個例子:虎I式重型坦克,是二戰中的傳奇!德國的前十大坦克王牌,基本都是用虎I打出來的!但是,虎I的設計理念至少落後於時代整整十年以上!

    虎I式重型坦克的研發工作始於1936年,最初的方案是三號坦克的升級版;但是,在1940年入侵法國時,法國的B1重型坦克那60毫米的正面裝甲以及75毫米的車體炮給德軍留下了深刻印象(打不穿也防不住);所以,虎I的原始設計被推倒重來,才有了現在的虎I!哪為什麼說虎I的設計理念落後了十年以上呢?

    其實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開始,傳統的P/V裝甲設計(P:裝甲的厚度;V:敵方反坦克炮口徑。比值越大防護能力越好)理念就已經被拋棄,傾斜裝甲、一體化裝甲、流線型炮塔等設計理念已經成為主流。而虎I任然是按照P/V裝甲設計理念設計的,非常的“方”!幾乎所有的裝甲面都是垂直的,所以為了提高虎I的裝甲防護能力,只能一個勁的增加裝甲厚度,這就嚴重的增加了坦克的體重。再有,虎I式重型坦克採用了及其落後的變速箱前置設計,造成坦克車體非常高大!根據蘇聯人的實驗資料表明——坦克的車體高度每增加10釐米,坦克的重量平均就會增加15%左右,但是坦克的車體長度增加10釐米,坦克的重量平均只會增加3%!所以,能大幅降低坦克整體重量的變速箱後置設計,在三十年代已經成為主流方式。由此可見,虎I的設計理念任然還停留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方腦殼”思想上,即使是二戰後期吸收了蘇聯坦克的一些設計理念之後,的“黑豹”和“虎王”也沒能完全擺脫這種落後的設計思路,造成德國坦克的體重一直無法減肥成功;但是如果完按用蘇聯的坦克設計理念來設計“黑豹”和“虎王”在保證裝甲厚度不變的前提下,至少可以減重10噸以上!而且,坦克的防護能力還可以提高一個數量級!還有,直到二戰都打完了,德國陸軍都沒搞清楚坦克到底是用來幹嘛的!這種定位上的也嚴重的拖累了德國坦克的設計思路。

    二戰前,古德里安大將所提出的“閃電戰”成為了德國陸軍的指導思想,所以德國的二號、三號、四號坦克的設計思路都是“跑得快也跑得遠”完全把坦克當成快速突擊車來用,在設計上偏向機動性,裝甲防護和火力不是重點;不過後來在入侵法國遇到了B1重型坦克之後,德軍高層又認識到坦克裝甲和火力的重要性;再後來碰上了蘇聯的T-34和KV-1之後,德國坦克就在追求裝甲和火力的道路上跑偏了!一味的追求大口徑火炮和厚重的裝甲,機動性又被弱化了!把坦克這種機動兵器活生生的給“掰”成了“能走的碉堡”!既然是“碉堡”重量大一點也就無所謂了!最後德國坦克在設計時一直受到“長官意志”的干擾。比如,三號和四號坦克原本是一種坦克,可是由於咱們的古德里安大將,對自己的閃電戰理論信心不足,愣是生生的拆成了以反坦克為主的三號和以支援步兵為主的四號!且“小鬍子”上臺後更是變本加厲!整得後期的德國坦克越來越“高大威猛”!(傳說小鬍子在他表妹為他自殺之後因為心理陰影太大……楊 偉了,所以大的和長的東西比較喜歡)以至於在二戰後期德國坦克設計師,搞出來像鼠式、E-100這些除了浪費資源別無用處的“怪胎”!

  • 8 # 紅色手電筒

    二戰中德國坦克的設計思路在開始和戰爭中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在二戰前,德國的坦克強調機動性和指揮的便利,所以當時無論是3,4都是那種行動迅速,而且機動性好,但是當時無論是3,4使用的火炮威力都顯得不足,尤其是4號的那個短身管75炮,明顯的就是一門支援步兵的榴彈炮。

    到了德軍入侵蘇聯後,德華人遇到了防護機動火力三大效能比較平衡的T34,這就是著名的T34危機。面對T34威力,德華人首先是推出了著名的老虎,然後是黑豹。

    應該說,德華人遇到了T34以後有一點亂了手腳,德華人在自己的武器庫中搜羅一切可以打掉T34的炮,然後再根據這門炮來造一個底盤。而這就是戰爭後期德國坦克普遍較重的原因,一般來說坦克的底盤是坦克基礎,坦克這輛車的所有裝置都是要放在這輛車上,要根據這輛車來選擇上邊的配置。而德華人正好相反,先選擇車上的配置在造車,這樣就陷入了一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死迴圈,所以德國坦克也就越來越重。

    對於各國的軍隊來說,裝備的種類越簡單越好,這樣方便補給維修,德國的老虎和豹子名聲在外,但是這兩種坦克在德軍的後勤人員那裡卻是一場噩夢,不用別的老虎用鐵路機動,首先得換一條窄履帶就夠你換的。而黑豹的機械可靠性也是不一般的差。

    蘇聯和美國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也是在各自的武器庫裡邊到處蒐羅一門可以打穿老虎的大炮,然後把這門大炮裝上履帶,而不是再為這門火炮造一個底盤,這樣就方便了後勤的保障。而對於美國來說,所有的坦克車輛都要能夠放進各種登陸艇,所以對於坦克的體積重量都有限制,而且美華人也明白大量生產的重要性,所以美華人採取了和蘇聯人類似的策略。

    德華人的一根筋在戰爭後期的坦克研製上體現的特別明顯,德華人試圖要製造出這樣一種坦克,有一門無敵的大炮,最好2000米以外就能幹掉所有的盟軍坦克,而自己卻是毫髮無損,於是換粗管子,加厚鋼板,自己的坦克越來越重,直到超過自己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承載能力,讓自己的坦克變成一個行動笨重的鐵疙瘩。雖然在防禦任務中,德國坦克威力很大,但是機動這個坦克非常重要的效能,德國坦克卻被忽略掉了。

  • 9 # 戰車博物館

    要不是德軍被擊敗,鼠式就已經問世了,然後就是P1000陸上戰列艦

    下面這個影片講的就是P1000陸上戰列艦的,請題主觀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跪求一個男孩和女孩分手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