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1、形體:

      西方繪畫是用點,線,面等;也用形體和明暗,色彩結合的方式刻畫,(比如油畫) 而中國繪畫的形體,是講求以線造型,(如工筆)寫意畫也講求以線造型,但更強調筆墨感。

      2、明暗:

      西方繪畫強調光影感,但中國繪畫幾乎不表現光,只表現物體本身的陰陽向背。

      3、色彩:

      西方繪畫注重固有色與環境色結合的方式,(可參照水粉作品看看).中國繪畫工筆作品拋棄對光源和環境的影響,只表現對物體本身的色彩.寫意作品則追求”色不蓋墨,墨不蓋色”的法則。

      4、空間:

      西方繪畫對空間的刻畫是用焦點透視,成角透視,空氣透視等等.中國繪畫則用散點構圖和意象空間.散點構圖是沒有定點,而是可以多視點觀看.(如千里江山圖),意象空間就是留白的方式(如齊白石的蝦,就從不畫水)。

      5、材質和肌理:

      西方繪畫則用筆觸來表達作品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中國繪畫則利用毛筆皴擦點染功能和生宣紙滲透性強的特點來表現。

  • 2 # 海洋的藝術空間

    東西方繪畫在色彩上的主要差異,我認為西方繪畫的色彩以表現光源明暗為主,中國繪畫以表現固有色為主;另一點是西方繪畫顏色是油性的,而中國畫的顏色是水性的。

    我們從作品中可以看出,西方繪畫在表現人物和風景時,人物和景物顏色的處理是固有色加上光源色,既然是反映光源色,物體自然就有了明暗關係,因而對人物和景物除了形體結構的描繪,更具有了立體感和空間感。

    中國古代繪畫更注重對人物和景物形體結構的描繪,在色彩處理上著重表現人物和景物的固有色,色彩多采用平塗的方法,弱化明暗光影變化,因而畫面的色彩更加反映了景物的固有色彩,更多用平塗和線描來表現人物和景物。

    現代中國繪畫在技法和色彩表現形式上,吸收了西方繪畫的光影、明暗、立體的色彩表現方法,使現代中國畫的色彩表現更加豐富,表現形式更加多樣。

  • 3 # 藝術狂人2

    東西方繪畫,其色彩有何差異?

    個人拙見,由於東西方文化根基的不同,造就了東西方繪畫技法的不同,創作思想的不同

    西方油畫,在古典油畫時期,油畫中的色彩很典雅,含蓄,客觀

    由於西方油畫的傳統根基是寫實,模仿,再現

    對於西方傳統寫實油畫,比如人物寫實油畫,其畫中人物的比例,結構,肌肉,都符合人體科學嚴謹的結構,肌肉

    當然,其古典油畫的色彩,也是客觀的色彩,人物的膚色是客觀的

    而印象派時期,畫家們開始開拓色彩的表現力。

    印象派時期之後,油畫風格的色彩是絢麗多彩的,特別是畫家梵高,博納爾,維亞爾,康定斯基,馬蒂斯畫筆下的色彩

    特別是博納爾畫中的色彩,呈現光怪陸離,夢幻般斑駁的玄妙世界。

    而中國畫,其繪畫創作思想的根基,是禪宗文化,道家文化

    國畫提倡素雅的意境,特別是文人畫家倪瓚,蘇軾,王維,朱耷,石濤的山水畫作品

    特別是王維奠定了水墨畫的發展基礎,蘇軾奠定了文人畫的發展

    水墨畫,是不著色彩的,文人畫,更是重水墨,輕色彩,重情趣韻味,輕形象

    國畫,早期的色彩,金碧山水,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到王維時期,發明水墨山水

    自此國畫中的色彩已經消失不見

    僅以水墨的五色,劃分山水的層次,墨色濃淡的細緻變化

    如果國畫,其色彩如同油畫般豐富多彩,流光溢彩的斑斕,那麼國畫的格調,容易流於豔俗,媚俗,失去了國畫素雅,淡泊,平和簡淡的意境

  • 4 # 驚龍軒

    大家都知道,西方繪畫本來就是非常注重造型和色彩的。色彩方面,因為材質不同,還可分為水彩畫、水粉畫、油畫和丙烯畫等,表現技法各有不同,各有千秋。而中國畫最為注重的是神采的表現,以線條的質量和墨色的變化為追求方向。至於色彩,雖然也有金碧山水、青綠山水和淺絳山水等畫風,現在還流行一種潑彩畫法,但是相較於水墨的豐富表現,國畫的色彩似乎並不那麼被重視。

    從色彩的表現技法來說,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藝術,調色和用色的技法都相當豐富,色彩的表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幅作品的藝術高度。當然,在印象派出現之前,古典寫實主義的色彩表現力還是欠缺的。包括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和安格爾的《泉》等經典作品,寫實功力和神態刻畫能力都令人歎為觀止,但是,色調只能用單調來形容。基本都是赭石色調的固有色運用,更像是用色彩來表現素描關係,並未表現出色彩本身的魅力。

    在照相技術出現後,寫實主義油畫受到挑戰,甚至逐漸被質疑油畫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時候出現了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派應運而生。雖然印象派在當時並不為大眾和主流繪畫界所認可,但是他們對於色彩的研究和表現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這時候開始,油畫作品的顏色開始注重光的顏色,這樣的色彩表現無疑更為真實而生動,這樣的作品也更有感染力。隨著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廣泛交流,中國的很多畫家開始借鑑西方繪畫的表現技法,並與國畫技法融合起來,出現了不少新的創作思維。其中以林風眠和他的得意弟子吳冠中、趙無極等人表現最為突出。吳冠中先生甚至嘗試直接採用西方繪畫的顏料來創作國畫,儘管面臨著諸多爭議,也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無論如何,這樣的嘗試和創新對於中國繪畫的改良還是大有裨益的。

  • 5 # 畫中的夢

    東方繪畫主要就是中國畫了。在傳統中國畫中,線不僅僅是造型的主要手段,還有其獨立的審美價值,自古以來有”人物十八描“,詳細地列出了線的種類。變化無窮的線表達了繪畫者的審美趣味和精神意蘊。中國畫中運用線的“長短粗細、剛柔強弱、輕重徐疾、濃淡乾溼”,轉折頓挫,表現出物體的輪廓體積,質感神態、輔以皴擦點染,畫面富於虛實明暗,動勢節奏,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造型要求。

      西方繪畫中的線,這裡以油畫舉例吧。不知你看過波提切利的油畫沒,其中也主要是線的造型。但是這個線是和中國畫的線有區別的,它更多表現一種線面結合,即線本身並不不獨立,而是依附於色彩與明暗,並與體積和空間相聯絡。所以你看到油畫中的線更有厚度。再如霍爾拜因的素描,圍繞著線的是表現結構的微細調子,雖然是線造型,人物卻具有一種三維立體感。總之油畫中的線還是立足於表現空間的基礎上的,這和中國畫的二維平面是不同的。

  • 6 # 金玉作婉仕

    西方以油畫為主,色彩豔麗,真實。東方以中國畫水墨為主,也適當的用一些國畫顏料。顏色的厚重感,光彩度與西畫不是一個風格。

  • 7 # 藝術小杰

    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不同的內涵 本文對中西繪畫的色彩差異進行了細緻的比較研究,作為中西兩種不同文化體系中的藝術樣式,中國畫與油畫在繪畫色彩觀念上有許多不同之處,本文嘗試從中西方繪畫色彩的文化 色彩的感受色彩表現形式以及藝術手段等角度來論述中西繪畫色彩的差異

    淺談中西方繪畫色彩差異

    色彩是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是情感的符號,精神的載體,色彩作為繪畫藝術重要的物質材料,是藝術語言構成要素之一,更是作品獨特的思想和造型藝術手段,像表情藝術的節奏和語言藝術的詞彙一樣,色彩是構成繪畫藝術形式的重要因素,也是情感的最普及形式色彩的豐富表現力和它所產生的感情力量,可以直接在藝術家和觀眾的心靈之間架起一道互相溝通的橋樑色彩具有表現性象徵性裝飾性和音樂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是構成繪畫豐富表現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中西繪畫在色彩在文化色彩的感受色彩表現的藝術手段上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一中西繪畫色彩在文化上的差異由於中西方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表達方式,心理認知和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使得色彩在展現中西文化中所涵載的資訊意義也各不相同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繁榮,喜慶,順利和成功 傳統的婚禮中,新娘的服飾是裹紅掛彩,新郎胸前一朵大紅花,洞房內貼一對紅雙喜字,這是愛情美滿的象徵 每逢傳統佳節是,紅燈籠,紅爆竹,紅對子,烘托出喜慶,吉祥的氣氛 然而,在西方,紅色則表示殘酷,狂熱,災禍,煩瑣,血腥等意,由於鬥牛的文化傳統中感紅色為不祥之兆,因此鬥牛士用來激怒牛的紅布被喻為令人憤怒的事物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白色是悲哀的色彩,而西方人認為白色高雅純潔,代表著純潔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黃色被視為帝王的象徵,代表高貴威嚴富貴榮耀 黃袍加身即帝王之位,飛黃騰達意即官運亨通但是在西方紫色才是王權的象徵,黃色則是卑鄙的,懦弱的的色彩

    二中西繪畫色彩表現形式的差異

    在不同繪畫歷史階段,其繪畫色彩觀念各不相同,在原始時代,中西繪畫色彩觀是相似的,都用簡單的色彩來表現 由於顏料有限,只能由天然植物或礦物質顏料而決定,這種單調的色彩觀形成了原始時期中西方繪畫色彩單純大區域醒目搭配變化少等相近的特點有所不同的是,中國此時期繪畫的色彩更為簡練,在大量巖畫中,是以單色 表現近乎抽象的物象,原始陶器上的描繪雖出現了多種色彩,但也是平面的 西方繪畫的色彩則相對豐富一些,不僅色相多樣,而且出現簡單的立體感 明暗調子變化,如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 拉斯科野牛形體的明暗色調漸變等這幅畫是用線條造型,牛毛是用排線畫,人物和鳥是線勾成符號式的簡潔形態到了夏商周秦漢時期,中國繪畫色彩雖然逐漸豐富起來,但主要是色相的豐富,表現形式仍然是平面的,各種色彩鋪陳於畫面,形成裝飾畫般的色彩美感,漆器上的繪畫漢代帛畫東漢墓室壁畫等多以紅黑為主導色,黃藍等次之 西方繪畫色彩則在這時出現了分野:一部分繪畫採取類似於中國的裝飾性色彩,即較為單純的色彩並置而構成畫面,只是線條和形象寫實一些另一部分則是迅速向寫實即再現性色彩觀方向發展,這點可以從希臘的一些壁畫中明顯地看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繪畫色彩開始重視寫實向再現性色彩觀方向發展,這時色相逐漸增多,主要的進步是色彩明暗變化更為豐富 例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衣服褶皺處有凸出的陰影層次,表現出一定的立體感;在洛神賦中,不僅有人物樹葉山巒的表現,也開始重視色彩的明度變化,與中國繪畫色彩豐富多樣的發展相比,此時西方繪畫色彩卻在向象徵性色彩觀轉變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與滅亡,中世紀的西方繪畫色彩呈現出平面化 圖案化的趨勢,此藝術 研 究時色彩同繪畫的本身功能一樣,成為為宗教服務的工具,為了表現上帝的光環天國的絢麗,各種單純而華麗的色彩組合一起,滿足裝飾和代指功能的需要,許多教堂鑲嵌畫彩色玻璃畫以及一些福音書的插圖

    都反映了這一特點宋代繪畫色彩基本仍分為兩條路:一類是精緻細麗的院體畫,以花鳥畫和春綠山水畫為代表,另一類是強調水墨淡化色彩的文人畫元代以來,除宗教畫部分人物在繼續以前的再現性色彩之外,文人士大

    夫繪畫逐漸佔據主導地位,繪畫色彩由精麗轉向清淡 他們崇尚墨分五色,在黑白的氤氳變化中,表達胸中與天地一致的蒼茫之氣 比如元四家,畫作都極少設色,筆墨常常松疏簡淡 從這時開始,中國繪畫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精神寓意的表達,成了文人畫家們在動亂時代中無可奈何的心境寄託而西方繪畫色彩,此時卻發生了重

    大變化 文藝復興以來人們對古希臘藝術的發現和對科學的尊重,使得畫家們再次轉向再現性色彩 作品色彩鮮明飽滿,色相豐富,明暗高光層次不斷細化文藝復興繪畫新古典主義繪畫色彩飽和概括,帶有固有色的理想性描繪特點 進人 20 世紀,中西繪畫色彩經歷了由分野走向趨同的過程 也就是西方繪畫色彩向表現性實驗性唯美性多元探索方向發展,中國在前一階段從表意走向再現性色彩,80 年代後開始向多元化發展19世紀末期,印象主義過度的色彩分析,最終使畫面色彩走向了主觀 西方色彩觀開始出現一種用色彩本身來表達心境主題的方式,這從梵高扭曲強烈的色彩中均可以看出

    三中西方繪畫色彩運用上的差異

    中國畫善用水墨,西畫善用色彩 中國畫是中國繪畫色彩運用的典範,常以墨代色 用焦墨濃墨淡墨枯墨溼墨的變化,去表現物體的質感光感色感和空間感等,使人站在一幅水墨畫前,雖不見色彩的絢麗,卻可以思接千載,心遊萬仞 墨的韻味可以造成豐富的色彩錯覺,產生閃爍的色彩 它或以單純的色相,飽和的色度,造成響亮燦爛的效果;或減弱色度,縮小色相的

    差別,創造恬淡而蘊藉的效果 而西畫重視色彩的運用,善於用色彩去表現物體的色質光形和空間等,並且色彩豐富自然,物象美麗動人,使人如臨其境 如睹其物如見其人,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西方的油畫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調組成,油畫運用光線,陰影和層層覆色,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的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受到肌膚下流動的血液 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受,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油畫以光影韻律為其形式美特徵,追求真實感 立體感節奏感明暗光影感光的具體化就是色彩,色彩不僅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段如印象派及其後以創造性的主動精神去運用色彩,他們在對自然的色彩作了認真的觀察分析理解之後,在獲得對客觀物象色彩的鮮明強烈的感受和整體的色調認識之後,同時要求主動地,有所追求地去表現色彩,強調色彩的想象力,他們關注光影 色彩所產生的心靈作用,注意到色彩對人類心靈的某種暗示他們在觀察自然時,思於自然中的光與色的關係,他們為強烈的光色變化與空氣感而陶醉

    四中西方繪畫在色彩的感受上的差異

    中國傳統的繪畫是以墨調色,與西方繪畫以油色烘染出的立體感明暗透視等有巨大差異,在厚與薄 深與淺淡與濃等多組矛盾中求得視覺性效果 中國的繪畫藝術以直覺的方式來感覺色彩的萬千變化,而西方繪畫藝術,整體上則是傾向於光學意義上的,更加富於幾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中國繪畫的用色講究的是以濃墨淡彩為特點,它所用的顏色是特製的中國畫顏色,以水稀溼濟,因而所產生的效果是薄而透明,如五代時期南唐著名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對歌妓舞女的描繪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就是後期的工筆重彩畫也講究滋潤自然的效果;無論是造型用筆設色方面,都顯示了畫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繪畫技藝西方繪畫用的顏色,講究的是色塊厚重,前期筆法細膩,後期筆觸奔放,注重對客觀物件的色彩的真實再現的描繪,以色彩的豐富變化為特點,強調光色效果如倫勃郎的自畫像等不同的民族有其特定的歷史沿革,民族主體性格,心理素質,文化背景,風俗民情及其藝術觀念和藝術理想 如果說中國畫尚意,那麼西方話尚形;中國繪畫重表現重情感,西方繪畫則重再現重理性;中國繪畫以線條作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繪畫則主要是由光和色來表現物象 但是,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相互

    影響,西方繪畫在中國紮根成長,東方藝術為西方美術發展提供了條件,二者將互相吸收,互相作用,共同發展

  • 8 # 寶歌一高氏

    區別如下:

    1、繪畫側重點不同。東方藝術重主觀,西方藝術重客觀。東方藝術為詩的,西方藝術為劇的。故在繪畫上,中國繪畫重神韻,西洋繪畫重形似。

    2、線條運用不同。中國繪畫盛用線條,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西洋繪畫線條都不顯著,19世紀末,西方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後期印象派”但後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

    3、中國繪畫不注重透視法,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華人作畫同作詩一樣,想到哪裡,畫到哪裡,不能受透視法的拘束。西洋繪畫極注重透視法,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

    4、中國繪畫不講解剖學,華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

    6、東方繪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方繪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擴充套件資料中國畫的筆墨意趣

    筆墨是中國畫的精魂。中國畫存形與傳神並重、工筆與寫意共榮、水墨與重彩同輝,而筆墨統其風神。以藝術創作論,筆墨是中國畫的基本造型語言,“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用筆用墨是中國畫家的基本功。

    以審美品鑑論,筆墨意趣是中國畫最為突出的特徵,既蘊藉著含蓄而極富想象的民族心理,又標舉著幽深而玄遠空靈的中華美學旨趣。

    “畫”“塗”之始:筆墨初肇

    原始時期的中國繪畫以線刻之“畫”和單色之“塗”為基本手法。這種“畫”“塗”手法可追溯為中國繪畫筆墨之法的源頭。

    魏晉以降,中國畫開始迎來筆墨創構與飛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此,中國傳統畫法中布色造型的“畫”“塗”筆法獲得長足發展,人物畫筆墨有“描”法之創,山水畫筆墨有“皴”法之創,花鳥畫筆墨有工筆之盛,先後獨立成“筆”“墨”兩種重要的藝術元素並日漸豐富。

    “描法”之創:筆墨趨精

    中國畫十分強調線條的運用。比如人物畫對服飾褶紋的表現,唐人重法度、用線嚴謹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線疏密得當,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揮灑自如,線條各具其美。僅從人物畫“描”法的草創,就可看出中國畫筆墨趨精之勢。

    “寫意”之韻:筆墨精魂

    筆墨之要歷來為中國畫家所重視。南朝梁元帝蕭嶧有“或格高而思逸,信筆妙而墨靜”之語。唐人王維在“春夏秋冬,生於筆下”句中以“筆”代畫,強調筆墨之法的肇端。

    筆和墨,是為中國畫的神妙工具。畫家苦心經營、活用筆墨,則產生畫面上筆跡厚重、圓潤、拙老的千差萬別和格調上雄健、蒼勁、秀麗、豪放的千變萬化。

    但不管什麼風格,中國畫在根底上都講求筆跡所到線條要高度概括、簡潔和凝鍊,力求以筆取勝、以簡概繁、用“寫”而不用“描”“畫”,力追以墨當彩、以韻統神,取“意”不取“絢爛”。

  • 9 # TattooHome紋身工作室

    中國傳統的繪畫主要是文人畫。是文人透過對各種自然景觀進行抽象的描繪(當然也有十分精確寫實的再現)來表現一種情趣美。如果按西方的藝術流派來分類,中國畫應該屬於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範疇。中國古代文人透過對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的描繪展現高超的概括技巧和獨特的人文情懷。2.東西方藝術針對的受眾有區別,中國的繪畫藝術從來就是貴族藝術。民間的藝術雖然存在但一直被忽略。中國古代的繪畫藝術主要是皇家貴族或是士大夫階層的精神娛樂。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藝術作品通常被皇家收藏。中國古代的畫家幾乎都是做官的,繪畫是中國知識精英表達情感和思想境界的最佳表現形式之一,並且由於創作者和受眾都是知識分子,所以中國古代的文人畫的意境十分高遠,時常有一種“身在官場翻滾,心在曠野聽雨”的意境。並且中國古代文人畫還和文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我覺得叫文人畫不如叫文學畫來的更加貼切,中國的詩書畫從來都是一體的,幾乎沒有那幅畫能完全擺脫詩歌對其的影響。西方的藝術從一開始就是為大眾服務的。在中世紀之前西方繪畫主要服務於宗教和裝飾。很多畫家都是工匠出生,他們繪畫的主題是表現神話傳說和宗教題材,是服務於大眾信仰和大眾的審美取向。發展到現代其主要創作仍然被廣泛的應用在大眾的生活中,雖然許多大師的作品已經價格高的離譜,但其精神實質是大眾化的。3.創作的主題不盡相同。中國古代繪畫的主題是自然景物,(山水、花鳥、走獸、魚蟲)人物畫也有,但相對來說比較的研究不夠深入。華人物畫從來就沒用上升到解剖學的高度,主要追求神似。而西方主要繪畫的表現物件是人物,自然景物相對較少。雖然西方在進入19世紀之後隨著思想的解放和科技的進步慢慢繪畫物件轉為萬事萬物,包羅永珍,但在這以前真的很少涉及完全脫離人物的繪畫主題。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西方人的世界觀——人似乎永遠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中國畫通常是借物喻情,西方人通常習慣直接用人物形象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西方思維方式上的差別,華人更加婉轉一些。當然中國繪畫之所以在人物寫實方面和西方有一定差距是和東西方繪畫的材料工具有很大的差異有很直接的關係,西方人的繪畫材料在色彩顏料方面比中國畫要豐富得多,也比較適合表現複雜的色彩層次關係,而中國畫的色彩顏料的品種和表現力方面要遜色許多,而且中國的繪畫媒介——紙張,也不太容易控制效果,這對寫實來說是有很大的障礙,儘管如此並不是說中國畫就無法精確的寫實的表現客觀物件,到了近代還是出現了用中國畫技巧比較寫實的人物畫家。其中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乾隆時期的宮廷畫家郎世寧,近代如徐悲鴻、蔣兆和。4.繪畫材料和種類差別。繪畫材料的區別直接反應為美術形式和創作手段的區別。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宣紙水墨畫,當然在媒介上還有紙本、絹本、木板、壁畫等,西方的傳統繪畫方式要豐富一些,主要有蛋彩畫、油畫、木板畫、銅版畫、蝕刻畫、水彩畫、素描、水粉、丙烯畫等等,近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材料以及顏料以及各種材料混合應用的表現形式,而西方藝術家們已經把美術的創作手段擴大到任何材料都可以使用的程度。相對來講中國畫的創作手段還比較單一,或者說發展的空間還比較大,但中國畫在材料上有一定的侷限性,因為中國畫的主要材料是一一對應的,就是毛筆水墨只合適在特定的紙張即宣紙上才能充分的表現出其特有的藝術效果,換了其他的媒介,其表現力和發揮空間都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如果想把中國繪畫的材料進行革新和發展,恐怕很有難度,這也是阻礙中國畫繼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畫還有個和西方繪畫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中國畫很難修改,一筆就是一筆,由於中國畫在紙張上的留下的痕跡很難修改,這就對畫家的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一筆都至關重要,只要有一筆畫錯,整個畫面就毀於一旦,這也妨礙中國畫表現複雜的場景,所以慢慢的中國畫發展成了一種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法的藝術形式,中國古代的畫家們已經把線條藝術發揮到一個至高的境界,每一筆都似乎有生命,每一筆都那麼的耐人尋味,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畫線上條藝術上無疑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實際上中國水墨畫是一種獨特的水彩素描。寫到這,我想說,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魅力還沒有被以西方為代表的西方藝術世界完全理解和接受,西方人知道中國有一個齊白石,也許還有張大千,但可能並不知道我們有那麼多傑出古代藝術家,他們的名字應該和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一樣閃耀。這不能說是個非常大的遺憾。在我看過的西方人寫得藝術史中,中國藝術只被寥寥帶過,甚至還沒有日本藝術談的多,我操。畢加索就曾經說過:中國藝術是那麼的高深莫測,可惜我接觸的太遲了,我已經經不起藝術上的大地震了。那時畢加索已經是78十歲的老人。他還說過,比西方人懂藝術的是非洲人,而世界上最懂藝術的是華人。畢加索曾經深受非洲藝術的影響,他的立體主義繪畫就是受到其深深的啟發。可惜這位天才沒能早早的知道中國的藝術,否則不知道又有什麼樣的精彩作品和創造出怎樣的藝術流派,的確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八卦中六十四卦的卦辭及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