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dqst聖殿騎士團

    被德華人民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逃往了荷蘭。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經濟瀕臨崩潰,勞動人民陷入困境,國內階級矛盾進一步加劇。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群眾反戰革命運動高漲。1918年11月3日,拒絕出海作戰的基爾港水兵舉行起義,得到當地工人積極響應,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控制了全城,揭開了十一月革命的序幕。

    起義迅速席捲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蘇維埃。11月9日,在斯巴達克團等組織號召下,首都柏林工人和士兵發動武裝起義。德皇威廉二世調集軍隊鎮壓未遂,被迫退位逃往了荷蘭,在幾天之內,巴伐利亞、符騰堡、薩克森的國王不是退位就是被廢黜了。

  • 2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以威廉二世為例,大家可以看看2017年的電影《例外》,英文名字是The Kaiser"s Last Kiss,Kaiser就指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故事背景設定在1940年,一位納粹德國國防軍軍官被派去“保衛”流亡到荷蘭的德皇威廉二世,實際目的則是試圖查出威廉二世皇帝在荷蘭的公館中潛伏著的荷蘭抵抗組織成員,結果反而愛上了一個猶太女子......

    《The Kaiser"s Last Kiss》劇照,隱居荷蘭鄉下的退位德皇威廉二世還保持著老習慣,每天都穿戴整齊的在地圖上——“指點江山”。

    1918年11月,德國柏林爆發了革命。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被迫宣佈遜位。第二天,威廉流亡荷蘭,荷蘭女王是威廉二世的親戚(都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孫輩),主動給他提供護衛。英法等協約國試圖把威廉二世算作戰犯,要求將他引渡並進行審訊,被荷蘭女王直接拒絕了,自此,威廉二世的餘生都在荷蘭一個小鎮的城堡中渡過。

    1910年威廉二世(後排右三)同歐洲各國君主合影,在座的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威廉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一個外孫。在女王臨終前的一刻,威廉還握著她的手,直到她離世),看相貌和裝扮都能看出大家是兄弟,4年後,兄弟們就打起來了。

    1930年代初,希特勒上臺後德國迅速崛起,威廉二世對他復興國家方面大力肯定,甚至拿出了200萬馬克對希特勒和納粹黨進行支援。

    當時,威廉二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甚至天真的幻想希特勒執掌大局後有可能將其從荷蘭接回,重新登基。

    然而,隨著局勢的發展,威廉二世逐漸改變了對希特勒的立場。

    比如,德皇威廉二世得知希特勒開始在德國迫害猶太人後勃然大怒,他罵希特勒是德國的恥辱,還說:“德國發生了如此許聳人聽聞的暴行,我為自己身為德華人而感慨羞恥!”開始公開唱反調,希特勒和戈培爾想以每年提供經費的方法對其封口,遭到了威廉二世的毫不猶豫的拒絕。

    1940年5月,德軍入侵了威廉二世流亡的荷蘭,高調反對納粹黨的威廉二世一時間甚至面臨生命危險,丘吉爾曾主動請威廉二世去英國避難,可是遭到了威廉的斷然拒絕,他不想在早年敵手的護衛下餬口。

    1940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肺栓塞在荷蘭的多倫病逝。臨終留下了兩條遺囑:一是葬禮上不許出現任何納粹相關的標識、表記或者標幟;另一條是在王朝復辟前他的屍體不運回德國。

    威廉二世有過兩任妻子和六個子女。近日他的一位玄孫突然呼籲,德國應該恢復君主制,以提高德華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促進民族團結。不過,無論是說者還是聽者都當成了玩笑。

  • 3 # 青年維也納

    德國皇室現在在德國過的很好啊,霍亨索倫城堡就是他們家的私產之一。

    (在中國霍亨索倫城堡的人氣很大程度是靠著這二位,不過他們租場地的費用可不是給德國政府而是給霍亨索倫王室,霍亨索倫城堡現在是德國皇室和他們的施瓦本親戚的私產,而新天鵝堡就沒有被髮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

    霍亨索倫城堡在德國其實是可以與新天鵝堡齊名的幾個著名迪斯尼風格城堡之一。因為遊人少而且交通不方便所以一直不能和新天鵝堡相提並論,但是因為袁弘和張歆藝在這辦婚禮所以人氣有了提升。這裡今天就是霍亨索倫家族的私產,當然不是霍亨索倫普魯士系一家的,他們家擁有城堡三分之二的產權,霍亨索倫-施瓦本系的後代擁有三分之一的產權。

    (這位普魯士王子是霍亨索倫普魯士系的代表擁有城堡三分之二的產權)

    (這位卡爾-弗里德里希是霍亨索倫施瓦本系的代表,擁有城堡三分之一的產權)

    1918年德國爆發革命,威廉二世皇帝被最後的帝國宰相馬克斯-馮-巴登宣佈退位。但實際上威廉二世皇帝自己11月28日才宣佈退位。皇帝退位之後皇儲威廉曾經試圖在軍隊的支援下登上皇位,至少為自己得到普魯士王位,但是興登堡因為擔心導致內戰和德國的分裂,建議皇儲也到荷蘭去流亡。

    (在帝國滅亡以前皇儲實際上已經有了相當的威望和影響,在軍隊裡也有了自己的追隨者)

    之後的德國雖然釋出了一系列的反對各邦君主和皇室的法令,比如說魏瑪共和國宣佈沒收所有君主的財產,為此還在1926年舉行了公民投票。但事實上魏瑪共和國存在一個非常強大的保皇黨勢力。從懷念普魯士君主的舊軍隊到出身帝國傳統精英階層的高階官僚、外交官、金融家、大工業家都是皇帝復辟運動的支持者。

    (流亡荷蘭時期的威廉二世,隨著年齡的增長保皇黨人已經逐漸把復辟的希望寄託在他兒子威廉皇儲身上)

    比如說魏瑪國防軍的締造者馮-賽克特將軍就是一個公開的保皇黨人,魏瑪共和國的外交家和馬克的拯救者施特萊斯曼也是保皇黨人。霍亨索倫王朝能夠復辟是他們最大的理想,但當這個理想一時難以實現的時候,先讓霍亨索倫王朝回來就成了他們首先要完成的小目標,威廉二世皇帝住在荷蘭的多倫城堡,不復闢絕對不回國給這件事增加了麻煩。但是到魏瑪共和國的國內局勢逐漸平穩的時候,威廉二世皇帝實際上已經不年輕了,而他的長子皇儲威廉則正當年。而他其實1918年就試圖在無法挽救父親的皇位的時候,至少替王朝保住普魯士王位,手段上比威廉二世皇帝要靈活的多。所以自然成為魏瑪共和國保皇黨人的旗幟。在施特萊斯曼的支援下,威廉皇儲1923年就回到了德國,不但回到了德國還透過和普魯士政府談判拿回了遍佈普魯士的三十多處產業。霍亨索倫王朝其實在革命之後五年就回到了德國。

    (最近很紅的德劇《巴比倫-柏林》裡保皇黨人要暗殺施特萊斯曼然後發動政變,讓威廉二世復辟,施特萊斯曼自己肯定覺得冤,他自己就是一個不掩飾的帝國懷念者,甚至把自己的外交路線寫信報告給皇儲)

    從1923年到1933年之間威廉皇儲和他兒子路易-費迪南是德國保皇黨人的旗幟。在魏瑪共和國裡堅定的反對君主制的黨是社民黨和獨立社會民主黨還有後來德共,而天主教中央黨則態度曖昧。但這幾個當組成了大聯盟內閣維持著德國的共和制。相比之下德國右翼黨則或多或少的主張復辟,當德國右翼各黨派在二十年代末開始趨於合流的時候,復辟成為他們團結起來的一面旗幟。比如納粹黨原本是一個草根路線的社會主義黨。但希特勒從1926年就開始表示復辟君主制的必要性。1928年希特勒和胡根貝格會晤之後,復辟的問題成為掌握巨大新聞出版和傳媒帝國的胡根貝格和希特勒合作的前提。也正是在這次會晤之後希特勒下令禁止納粹黨的報紙再繼續發表攻擊霍亨索倫王室的文章。

    (皇儲-希特勒陣線)

    納粹和保皇黨人蜜月期的巔峰是1932年的總統選舉,此時即將卸任的總統興登堡宣佈自己不再繼續競選連任。這時候右翼就失去了一個團結在一起的旗幟,於是紛紛把目光轉向皇儲威廉。但事實上以興登堡總統為首的軍官團並不希望一個霍亨索倫人以總統——》皇帝的方式復辟。他們更願意以直接的軍事政變的形式實現復辟。而且興登堡在這個問題上也有私心,他曾經兩次得罪過威廉二世皇帝,所以雖然他不反對復辟,但內心深處其實希望讓皇帝在自己死後復辟。但皇儲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所以他選擇了最願意支援他的右翼勢力,那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內閣的部長們,右側後排那位就是保皇黨人胡根貝格,他一再宣稱1933年和希特勒合作是他最大的錯誤)

    1932年威廉皇儲宣佈競選德國總統,希特勒則是他的支持者,一旦皇儲當選總統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這個決定分化了德國的右翼勢力,尤其是把那些根本不願意承認魏瑪共和國的貴族軍官團和急切的想要復辟的保守派政治家分化了。於是當大部分肯投票的右翼勢力都聚集在皇儲-希特勒組合周圍的時候,興登堡竟然被自己的總理布呂寧說服也宣佈參加競選。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1932年的大選裡保皇黨和右翼勢力站在皇儲希特勒陣線,而社民黨、中央黨、工會這些左翼勢力則力挺保皇的興登堡。

    (總統興登堡和皇儲威廉,這兩個人在1932年險些對陣競選)

    皇儲vs元帥的大選最後還是被威廉二世皇帝給阻止了,他明確警告皇儲如果你當選就要宣誓遵守魏瑪憲法,如果你真心宣這樣的誓,你就不是一個霍亨索倫人,我就把你革出皇室。如果你違心的宣誓日後再違誓,你就不是一個紳士更不是一個霍亨索倫人,霍亨索倫人從不違誓。於是皇儲只能宣佈退出競選,讓後原本視皇儲為旗幟的人只能轉而支援希特勒。這就是為什麼1932年希特勒如同政壇黑馬橫空出世,一舉拿到第二位的選票。而興登堡總統儘管戰勝了希特勒,卻在總統府公開抱怨說“我不是被我的人選成總統的”。他和布呂寧總理的關係也因此進入冰點。

    (皇儲和納粹的蜜月期基本上到1934年就結束了,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德國的反納粹勢力,你會發現1934年也是很多人從對納粹心存好感轉而堅定的反對納粹的一個轉折點。)

    1932年以後皇儲依然透過他自己的路線保持著和納粹黨的親密關係,同時又透過他的好朋友施萊歇爾保持著對軍官的影響。人們寄希望於興登堡,普遍相信興登堡總統已經來日無多,人們希望在興登堡總統死後以總統政治遺囑的方式實現帝國復辟,讓威廉皇儲在興登堡總統死後透過總統的遺囑和軍隊的宣誓登上皇位。但是在興登堡總統死前,希特勒已經利用軍隊內的布倫堡集團,推翻了皇儲的好哥們施萊歇爾和他的追隨者對軍隊的把持。而且在1934年6月的長刀之夜裡還殺死了施萊歇爾一家以及施萊歇爾的重要追隨者。1934年8月興登堡總統死後,他的政治遺囑裡沒有讓皇儲登位的內容,人們相信相關內容被寫進了給希特勒的信裡,但是希特勒拒絕公開這封信。於是皇儲和希特勒終於分道揚鑣了。

    (戰後的威廉皇儲背景是霍亨索倫城堡,實際上霍亨索倫城堡並不適合居住,那裡到1950年代才配備上了傢俱和藝術品)

    (袁弘、張歆藝同角度皂片哈哈哈)

    (威廉皇儲的葬禮,相比不恢復帝國就不肯回到德國的威廉二世皇帝,威廉皇儲的葬禮要更體面)

    之後皇儲繼續和忠於自己的軍人保持聯絡,一直到1944年7月20日的政變,之後納粹希望逮捕皇儲,但皇儲卻成功的逃脫。戰敗之後皇儲一度被逮捕,之後被盟軍指定居住地。但戰後的德國並沒有沒收皇室全部財產,相反西德承認了戰前普魯士政府對皇室財產的發還政策,其中就包括霍亨索倫城堡。皇儲死於1951年,保皇黨人給他舉行了皇室規格的葬禮,之後普魯士王位和德意志皇位的繼承人歸屬皇儲之子路易-費迪南,今天的德國皇室保持著自己的城堡、宮殿和皇室產業,在德國作為眾多前君主之一過著人生贏家的生活。現任普魯士王子在霍亨索倫舉行的婚禮在B站上還能看到。

    作為霍亨索倫皇室財產的臉面和象徵的霍亨索倫城堡,很早就對外開放,現任普魯士王子為了進一步促進城堡旅遊,所做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圖一的燈光秀、圖二的城堡體驗日和圖三的露天電影。但是客觀的說霍亨索倫城堡交通方面非常不便,一天只有兩班車到城堡,而且從車站到城堡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登山的景色說實話遠不如新天鵝堡。而普魯士王子自己的帕拉梅拉就可以開進城堡,直接停在城堡的停車場裡。

    其實德意志帝國除了霍亨索倫王朝之外還有巴伐利亞、符騰堡、薩克森三個王國的王室,還有一個1867年被吞併的漢諾威王國的王室,還有巴登、黑森-達姆施塔特等等一大票大公國和其他帝國成員國也都有自己的君主。其中薩克森-阿爾滕堡大公國的公爵是戰後唯一選擇定居在東德的德意志邦君。如果有人感興趣我以後可以慢慢講這些君主們的故事。

  • 4 # 張明揚不說話

    1871年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統一,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俾斯麥任宰相,史稱霍亨索倫王朝。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意志帝國已掌握在霍亨索倫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手中。如果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威廉二世是德國甚至整個歐洲當仁不讓的男主角的話,那麼當戰爭一爆發,威廉就將第一次淪為配角。威廉二世根本沒有做好去領導德國巨大戰爭機器,指揮戰爭的權力實際上也因此轉移到了參謀本部的容克軍官團以及前線。

    1918年8月,德國在西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在此之前,俄國的退出戰爭還曾讓威廉有過一陣似乎無限接近勝利的歡喜,但美國的參戰驚醒了這場春夢。眼看敗局已定的魯登道夫此時決定卸下軍事獨裁者的擔子,找到威廉二世要求立即停戰,之後乾脆化妝跑到了瑞典避難。

    最致命的是,德國國內此時也爆發了革命。身才比利時前線的威廉此時還堅信軍隊是效忠他的,計劃帶軍隊回國平叛,但他的三十九個將軍裡面只有一個人給出了肯定的答覆。11月10日,在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之後——他的首相馬科斯親王宣佈罷黜威廉的皇帝尊號,威廉決定流亡荷蘭。從此,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祖國。

    (晚年流亡於荷蘭的威廉二世一家)

    幸運的是,和威廉有親戚關係的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接受了他的政治避難,並且還堅決頂住了協約國要求引渡戰犯的壓力。就這一點而言,威廉比尼古拉二世幸運太多,讓他在眾叛親離之時感受到了即使得意時也鮮少有的親情。他可憐的表弟“尼基”一家1917年退位後曾有機會赴英國避難,但卻遭到了另一個表弟喬治五世的拒絕,最後“尼基”一家在西伯利亞全部死於布林什維克的槍口之下。

    “我將返回,只有當德華人民乞求我來拯救他們的時候——召喚我,正如他們曾經的拒絕我!” 威廉在荷蘭帶著強烈的背叛感注視著一戰後混亂不堪的祖國,他將魏瑪共和國蔑稱為“香蕉共和國”,堅持認為只有傳統的普魯士價值觀才能挽救德國。他警告說,復辟之後“要讓軍官和官員們,特別是貴族們,以及所有背棄我的人流很多很多血,直至血流成河”。

    即使國內有如興登堡這樣的鐵桿保皇派,但威廉始終沒有等到迴鑾的那一天。在流亡的痛苦煎熬之中,威廉走向了反猶主義。在共同的反猶價值觀之下,威廉一度和上臺前的希特勒走得蠻近。但威廉身上畢竟還有那麼一些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舊歐洲傳統價值觀,但他對於希特勒的寒微背景和粗鄙行事風格始終不能接受,堅信“新帝國不會從一個啤酒館中產生”。

    當希特勒的屠刀在1938年的“水晶之夜”終於砍向猶太人時,血一般的事實驚醒了威廉。“有生以來,我第一次對作為德華人感到恥辱”,威廉向自己的隨從宣佈,所有“正派的德華人”都應該大聲抗議納粹的迫害。

    如此,威廉與希特勒徹底決裂了。當然,希特勒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在德國復辟君主制。

    在被逼離開帝位,去國離鄉22年之後,威廉終於又有機會跟自己最熱愛的的軍隊在一起了——1940年,德軍攻入荷蘭後,威廉眼含熱淚著與德國軍官們一起聚餐,心潮澎湃地將他們取得的輝煌勝利與1870年代的普法戰爭等同而論,他在位時的那些舊帝國榮光彷彿鴛夢重溫一樣都回來了。顯然真正讓皇帝激動的是普魯士的尚武傳統而不是法西斯主義。在威廉心目中,納粹是納粹,德國是德國,兩者並不能劃等號,他自以為是地認為:“這些人的老普魯士精神就像在1870-1871年那樣,再度展現風采。指揮這場戰爭的主要將領,都是從我的那所學校畢業的,他們曾作為中尉、艦長和年輕少校,在我指揮下參加世界大戰。”

    從戰爭伊始,希特勒就一直期待著皇帝的祝賀,但一直無法如願,直到法國戰敗後,威廉二世才並不情願地發出那封著名的電文,稱頌德國取得了“上帝恩賜的勝利”。但他仍然拒絕稱頌希特勒本身的功績,而是重複了腓特烈大帝在洛伊滕大捷之後演唱的讚美詩:“現在讓我們所有人感謝我們的上帝”。

    1941年6月3日,82歲的威廉二世在荷蘭多恩駕崩。希特勒本希望將皇帝的遺體運回霍亨索倫王朝的龍興之地波茨坦,他希望透過舉行一次國家葬禮向王朝傳統徹底告別,而他本人將作為這一傳統的合法繼承者出場。威廉此時做了或許是他一生最正確的一個決定,他預先否決了葬禮與納粹發生聯絡的一切可能性,他在遺囑中不無傷感地宣佈,直到德國再次成為一個君主制國家,自己的遺體將永遠不再離開荷蘭。在荷蘭多恩城堡公園墓地的墓碑上至今鐫刻著皇帝的遺訓,流露著他最後的夢想與失望:“不要稱讚我,因為我不需要稱讚;不要頌揚我,因為我不需要頌揚;不要審判我,因為上帝自會做此事”。

    直至今天,每逢威廉二世的逝世週年日,都有一批支援君主制的德華人齊聚於威廉的荷蘭多恩,為帝國招魂。

    (荷蘭多恩莊園的威廉二世之墓)

  • 5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朋友邀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擁有三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奧匈帝國、霍亨索倫家族控制的德意志帝國和羅曼諾夫王朝統治的俄羅斯帝國。其中實力最強的是由威廉二世控制的德意志帝國。威廉二世坐穩皇位後,排擠了為德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俾斯麥,接下來他積極擴軍備戰,企圖透過戰爭打敗英國等老牌殖民帝國來擴大德國的“生存空間”。1914年由於兩大帝國主義國家集團之間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德國在戰爭初期沒有速戰速決擊敗法國,後來在歐洲東西兩線戰場上都陷入了窘境。戰爭的持久發展不但使德國經濟受到嚴重破壞,而且導致德國國內階級矛盾激化,厭戰情緒在德國軍民中四處蔓延,德國軍民對以威廉二世為首的德國王室的不滿也與日俱增。

    1918年11月,陷入困境的德國決定最後一搏,企圖出動海軍與英國海軍決戰,但這引起了德國基爾港水兵的起義,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威廉二世見勢不妙倉皇逃往荷蘭。雖然十一月革命後來被德國軍方鎮壓,但隨後德國出現了魏瑪共和國,反對帝制、實行民主共和在德國已是大勢所趨,威廉二世企圖復辟帝制已經不可能了。於是迫於強大的壓力,威廉二世不得不正式宣佈退位。

    一戰後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戰勝國指控威廉二世為戰犯並試圖審判他。但由於當時的荷蘭威廉明娜女王與威廉二世是親戚,她拒絕將威廉二世引渡給一戰戰勝國,而且威廉明娜女王還賞賜了一處莊園給威廉二世安享晚年,逃過了受審的厄運。

    希特勒上臺後,威廉二世認為希特勒會帶領德國走向強大,並給納粹黨提供了200萬馬克支援。但是由於威廉二世一直企圖復辟帝制,而德國國內卻早已沒有復辟帝制的政治條件,因此後來威廉二世一直住在荷蘭沒有返回德國。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在荷蘭去世,他的死亡標誌著德國王室時代的真正結束。

  • 6 # 馮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四個著名的帝國和王室壽終正寢。這四個王朝是:統治東歐和俄國的羅曼洛夫王朝;統治奧匈及巴爾幹一部分和波蘭南部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德意志帝國的霍亨索倫王朝;統治小亞細亞半島、巴爾幹半島和北非地中海部分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當時“德國的王室”就是霍亨索倫王朝。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一舉一動都圍繞戰爭展開”,到了最後,不可避免地被壓垮了。生活物資的極度欠缺,導致的是生存的威脅、道德的淪喪,德國民眾最初一致的愛國熱情逐漸冷卻,繼而是反戰運動的興起。德國民眾希望和平,結束帝制。罷工、遊行、抗議,不斷髮生,革命的呼聲日益高漲。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爾港首先發生起義。四萬名海員認為德國戰敗已勢所難免,出戰只是去充當炮灰,於是抗拒海軍的出兵命令。起義迅速波及全國。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全名是弗里德里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馮·霍亨索倫)

    被迫宣告退位,德意志帝國滅亡,霍亨索倫王朝宣告結束。

    退位後,威廉二世流亡到一戰的中立國荷蘭。雖然戰後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第227條明確認定威廉二世是戰犯,但荷蘭威廉明娜女王(也是威廉二世的親戚)拒絕了協約國方面要求引渡威廉二世並接受審判的要求。威廉二世有7個子女,幼子約阿希姆王子因憂鬱症於1920年開槍自殺身亡。威廉二世的妻子1921年4月21日去世。1941年,威廉二世在荷蘭多倫病逝。

    圖:威廉二世夫婦

  • 7 # 世界真的很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統治普魯士近500年的霍亨索倫王朝宣告結束。1918年11月10日,威廉二世乘火車跨過德國邊境逃到荷蘭,開始了他23年的流亡生活。

    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將德皇確定為戰爭罪犯。一些國家和團體要求荷蘭引渡前德皇,被拒絕。威廉二世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外孫,與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是親親的表兄弟,與此時的荷蘭女王威廉敏娜也是親戚。

    因此,在荷蘭女王和英國國王的共同努力下,加上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也站在他們一邊,荷蘭政府才沒有把威廉二世交給魏瑪共和國。這樣,威廉二世就一直住在他早已買下的位於烏德勒支的多倫莊園裡。

    納粹掌權後,他雖然瞧不上希特勒但是依然希望德國能恢復君主制。夢想破滅後,他以學習荷蘭語、繪製戰艦圖打獵伐木打發時間度過餘生。他砍伐的樹木劈成燒柴,不但自己的莊園用不完,還送給周圍的農民。因此,他又有“多倫的樵夫”的稱號。

    1941年6月3日,威廉二世因肺拴塞去世,享年82歲,被葬在多倫莊園。威廉二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一起逃往荷蘭,1921年因病死在多倫莊園。他們養育了7個孩子,長子也叫威廉,逃出德國後被軟禁在荷蘭西北港市登海爾德。

    1923年,在保證不再從事政治活動後,魏瑪政府允許威廉回到德國。但是,在希特勒三次拜訪了他後,他加入了親納粹的組織。1932年,他試圖競選德國總統反對興登堡,被他的父親嚴加禁止。此後,他公開支援希特勒,並一直生活在德國。

    二戰結束前,他被法華人抓住。在1951年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之前,他一直被軟禁在自家的霍亨索倫城堡。威廉二世的另外4個兒子,先後因病死於1920年至1958年間。他們的後代,絕大多數還生活在德國,分享著皇室財產,如一些宮殿和城堡。

    威廉二世唯一的女兒也是最小的孩子維多利亞公主,出生於1892年,故於1980年。她嫁給了不倫瑞克公爵,她的孫輩中,有現在的西班牙王太后索菲亞、希臘前國王康斯坦丁二世。

  • 8 # 夏目歷史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室被徹底推翻。

    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被迫宣佈退位,不過即便威廉二世失去帝位,他依舊是歐洲最顯赫的貴族之一,因為他所在的霍亨索倫家族在整個歐洲範圍內都算是底蘊最為雄厚的皇族。

    除此之外,威廉二世本人還與包括英國國王、俄羅斯沙皇在內的很多歐洲國家統治者都有血緣關係。威廉二世在退位後選擇前往中立國荷蘭隱居。在那裡,他也得到了威廉明娜女王的接納與保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原本是想要懲治威廉二世,畢竟他是一戰的直接發起者。作為主要戰犯,他理應為各國所承受的損失承擔責任。

    只不過為他提供庇護的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拒絕了協約國所提出的引渡申請,畢竟威廉明娜和威廉二世也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最後在荷蘭政府的斡旋下,協約國放棄了追繳威廉二世的責任,只是要求他公開發布宣告,不再謀求德國或者是普魯士的王位,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協約國也算得上是給足了霍亨索倫王室的面子。

    後來哪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二三十年時間內,希特勒的納粹黨上臺執政,威廉二世以及他所領導的霍亨索倫家族依舊在德國大陸有著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畢竟他的家族可是締造了整個德意志帝國。

    霍亨索倫家族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時候,該家族的始祖布林夏德一世便是在此時成為了索倫伯爵。

    在往後的數百年內,霍亨索倫家族建立了歐洲工業化時代以來最強大的王國之一:普魯士王國,該王國的軍事力量一度冠絕整個歐洲。

    在歷代君主的英明統治之下,普魯士王國先後贏得了多次關鍵戰爭——比如說反法戰爭,再比如說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普魯士也確立了自己在德意志諸邦國中的絕對優勢地位。

    1871年1月18日,在普法戰爭結束後不久,威廉一世正式建立德意志帝國,成為該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如果沒有霍亨索倫王朝就沒有近代的強大德國。

    如果沒有霍亨索倫家族的崛起,那麼德國的正統或許還在奧地利。

    這也是為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明明霍亨索倫王室都退位了,但是在德國大陸的影響力依舊不小。

    威廉二世雖然之後一直都隱居於荷蘭,可是他的兒子威廉王儲卻經常會回到德國。這位德意志第二帝國以及普魯士王國的末代皇儲,在魏瑪共和國時期、納粹德國時期都受到過禮遇。

    在魏瑪共和國時期,當時的共和國總統興登堡本身就是第二帝國的元帥,他本人對德意志皇帝有特殊的尊敬、忠誠。哪怕是自己成為了共和國的總統,但在辦公桌上還是會時常擺放出威廉二世的照片。

    而且那時候德國境內的保皇派勢力也相當龐大,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希特勒以及他所領導的納粹黨能夠在德國崛起,也同樣有保皇派勢力的支援。

    在納粹黨上臺執政後,雖然霍亨索倫家族拒絕與納粹黨有更加深入的瞭解,可是不管是威廉二世,還是他的兒子威廉皇儲,都默許了納粹黨在德國的統治,甚至還主動幫助納粹政權籠絡當時德國國防軍中遺留下來的第二帝國時期的軍人。

    可以說納粹黨能夠穩固自己在德國的統治,和霍亨索倫家族的幫助是有密不可分的聯絡,並且當時霍洪索倫家族還同意納粹黨在一些象徵性活動中,使用霍亨索倫家族的各種儀式性徽章。

    而威廉皇儲本人也多次參加過由納粹黨所組織的各種集會。

    1941年,這位皇儲成為了普魯士的王位繼承人與霍亨索倫家族的首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亨索倫家族再一次逃過清算。

    雖然說在納粹黨上臺執政的時候,他們提供過一些幫助,可是這樣的幫助卻是相當的隱晦,所以霍亨索倫家族成功把自己的財富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為止該家族依舊存在。

    ——如今霍亨索倫家族的首領叫做弗里德里希,他出生於1976年,有爵位,還是普魯士王位的繼承者。

    這位曾經的德國王氏後裔,現在依舊享受著人上人的生活,他自己以及他的家族在德國境內擁有超過1500萬歐元的財富,這還只是僅公佈出來的財產,肯定還有一些“隱性”是外界所不知的——比如說霍亨索倫城堡的所有權。

    作為歐洲歷史上最古老的貴族之一,他們現在依舊有影響力。理論上來看,目前霍亨索倫家族的領袖也就是弗里德里希親王,甚至與英國女王還有血緣關係,畢竟在他的曾祖父和曾祖父那一代與英國王室就有通婚。

    這也是目前很多歐洲王室的共同現狀,雖然有一些王室失去了對國家的掌控權,但在整個歐洲範圍內,依舊享有著一些特權。因此,這些王室成員混得還是相當不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伊麗莎白女王的老公:菲利普親王。

    菲利普親王除了是英國的親王外,它還擁有希臘王位的繼承權,是希臘的王子,所以說這些歐洲的老牌皇族的底蘊還是頗為強大的。

  • 9 # 海中巖hahaha

    一戰時大部分國家都是有王室的,世界主流並不是共和制,世界主流還是國王制。法國是共和制的主要代表,也是在國王制和共和制之間來回折騰,一百年裡變了不知道多少回,最後確實為共和制也不是法華人民自己的選擇,而是德國替他們作主,打倒了拿破崙三世,搞起了共和。19世紀世界上最有實力的國際組織就是神聖同盟,就是歐洲國家所有的國王皇帝搞的一個國際組織,宣佈國王制度神聖不可侵犯,最適合歐洲洲情,美洲的共和制不適合歐洲洲情,歐洲不能搞共和,所有歐洲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同共和制鬥爭,任何一個國家發生革命,其餘國家都要幫著鎮壓。1848年歐洲革命,俄軍就是鎮壓的主要力量。到一戰前,法國算是歐洲非常另類的國家,歐洲基本上沒有什麼共和國。並且這些國家王室互相通婚,所有的國家王室都是表親關係。

    一戰打起來後,表親都成了仇人,打得昏天黑地,俄國、奧地利、德國、保加利亞、土耳其幾個戰敗國都發生了革命,打倒了國王,革命後的政府除了俄國是向德國投降外,同盟國都是向協約國投降,把戰爭責任算在國王頭上,所以這些國王都只有流亡國外了,只有俄國把沙皇滅了門。這一輪操作才造成共和制的國家多了起來。二戰後蘇聯掃平東歐又把剩下的東歐的國王給滅了,共和制才在歐洲成為主流。這就是歐洲整體反俄的重要原因,蘇聯滅掉國王制度根本不和他們國家商量。歐洲國家一愛國王二愛法西斯,蘇聯這兩樣都不允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當年李斯沒有同意幫助趙高進行沙丘政變,秦國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