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朝以後就很少出現很經典的作品了。
16
回覆列表
  • 1 # 風輕雲淡51055

    謝謝邀請。好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流傳千古,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歷史發展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中國古代出現了幾次文化繁榮時期,作為反映當時歷史文化思潮的文學著作也流傳了下來。例如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文化經濟的發展,湧現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韓非子、墨子、莊子等思想家,他們均有反映自身思想學派的著作問世,由於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實施,少部分儒家著作流傳了下來,代表作如《四書五經》,其他思想學派的著作多有散失,成為千古憾事。

    到唐宋時期,詩詞作品大量湧現,流傳至今代表的有《唐詩宋詞三百首》等。

    到明末清初,章回小說盛行,代表作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等。

    總之,文學名著的創作形成,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文化氛圍是分不開的,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到清中期,隨著“文字獄”的興起,文學藝術創作限入低潮。乾隆修《四庫全書》又毀滅了大批古代書籍,現代人看到的中國各個歷史朝代傳承下來的文學著作,都不知經歷了多少波折,是中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璀璨奪目的明珠,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 2 # 龍飛鳳舞九天遨遊

    古代的文人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致志的讀書寫作,專注度是後代人無法比擬的。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相輕,在當代不管誰寫的文學作品好,總有反對的聲音,總有人抓住瑕疵,來攻擊。

    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來抄去,抄的好了,就是經典。有時候看到哪篇文章有了靈感,可以借用。用自己的風格,寫出自己的特色。

    金庸的武俠小說,《連城訣》就是利用《基督山伯爵》的情節,加上自己的靈感寫出自己的武俠風格。

    《三俠五義》裡面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被很多現代的作家借用,成了宮廷故事裡不可缺少的。

    瓊瑤阿姨作品《梅花烙》裡也借用了,只是人物情節變換了,然後於正也借用了在《宮鎖連城》里人物情節也變換了。

    瓊瑤阿姨自己可以借用《三俠五義》裡面的情節,因為沒人告她,老書的作者都駕鶴西去了,沒人告她抄襲賠償。

    於正借用了《三俠五義》裡面的情節,瓊瑤阿姨就不讓了,說是抄襲她的。

    瓊瑤阿姨寫那些故事裡,很多老書故事裡都有相同的影子,加上自己的情節改變。難道她不算抄襲?

    人世間的故事基本都差不多,情節也基本差不多,能想出的思路也基本差不多,古人都寫完了,都是經典。

    後人如果借用,或是有相同的情節都會被人說成是抄襲,後代人基本很少專心於文章,都是利用文章來搏名利,多了利益燻心,少了文章的純粹性。

  • 3 # 梅月竹風

    歷史長河 ,波濤洶湧,滾滾向前,泥沙俱下,淘汰的是泥沙和浮渣,留下的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精華。

    野蠻和文明的衡量標誌之一,就是文字的發明和創造。文學作品就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和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

    但這並不是說,在有文字之前就沒有文學藝術活動。

    魯迅先生說:

    人類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且介亭雜文》)

    有文字就可以把歷史上的人類文學藝術活動痕跡記錄、傳流下來。不然,就只能是傳說了。

    古代的神話傳說,流傳下來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大多數都是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這種口口相傳,輩輩相授的傳說,後人用文字記錄下來,以至於我們瞭解一些。

    非洲部落也有這樣一種人,專門口頭傳播歷史上的傳說,他們有強行記憶的大腦。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一樣的道理。

    古代傳說比較著名的是:

    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鯀、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等。

    可惜流傳下來的太少了。但是就是這些,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詞賦家,詩人,散文家...

    自有文字以來,文學在歷史上出現了數次高峰。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汪洋恣肆的《莊子》,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還有屈原和楚辭...

    秦漢時期,司馬遷的歷史著作《史記》所具有的文學價值,是影響深遠的。這時期,散文,詞賦,漢樂府民歌,都是文化瑰寶。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三曹,建安七子,陶淵明,五言詩、七言詩的興起,駢文,散文,還有文學批評著作。...

    後來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元曲,明代包括《金瓶梅》在內的四大奇書,清代的《紅樓夢》等等。

    每當一個時期,社會發生變遷,出現了一些領軍人物,影響到當時的文學流程和方向。

    清代以後,民國時期,我認為最有世界性、最具有價值的文學作品,是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阿Q精神是超越了國界和種族的精神現象。

    可以說,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能超越他的。為什麼《阿Q正傳》生命力這麼強呢?因為是人性中所具有的弱點。這本小說,是人性的弱點的一面鏡子和藥方。只在於你敢不敢去照這面鏡子,願不願去吃這個藥。

    歷史是向前進的。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到了隋唐五代時期,就只說唐代吧,不到三百年,遺留下來的詩歌就有將近五萬首,是以前一千六七百年遺留下來的詩篇的兩到三倍。出現了李白、杜甫的雙峰並峙。

    明代的《金瓶梅》和清代的《紅樓夢》,和歷史上最優秀的作品相比是毫無愧色的。

    凡是偉大的作品,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不是趨利取巧能達到目的的。現在的快餐文化,如同快餐食品一樣,都是垃圾。金錢腐蝕了文化。文化歷史的長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前進。價值的取捨是人民的取捨,價值的取向是人民的取向。時代潮流滾滾向前,逆流而動,將遭到歷史的淘汰。

    我們期待偉大的作品出世!共同期待吧!

  • 4 # 滄海人間
    為什麼古代有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清朝以後就很少出現很經典的作品了?文化的繁榮與經典作品的湧現,與當時的政治制度、文化氛圍、文化旗手的出現都息息相關。這裡就所提出的問題淺談一下,以拋磚引玉。明清以前,詩歌是主要的文學形式,先看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相對文化繁榮時期,“風騷”時的春秋戰國時期,漢魏時期,唐詩時期,宋詞時期,元曲時期。其中唐詩時期和宋詞時期是最繁榮的兩個時期,達到了詩和詞發展的極致。唐宋兩個朝代的文壇為什麼那麼繁榮,群星燦爛?首先是在兩個朝代的不同時期,朝廷對詩和詞的推崇,尤其詩、詞寫得好可以被推薦入仕這樣的制度,對當時社會影響很大,大家競相去學、去寫。兩個時期的不同階層都推崇寫詩和寫詞,於是到處都會有詩人、詞人,其中自然也會有很多的出類拔萃者。就像現在巴西、阿根廷、法國、英國等國的足球為什麼那麼強盛一樣!偉大詩人的出現和引導也起著很大的影響,唐朝的李白,杜甫,王維等,宋朝的歐陽修、蘇軾,陸游等,這些歷史上傑出的詩詞達人對後世影響很大,更不要說對當時了。不管是當時的朝廷還是當時的民間,大家都競相模仿和學習,這樣也很大程度推動了唐詩和宋詞的繁榮。反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必然是文化繁榮的時代;明清的文化衰弱,尤其清朝時期,與當時的朝廷對文化的禁錮影響極大。不過,小說作為另一種文學形式,得到了認可,並有所發展。民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國學大師,其實都是與當時的文化氛圍息息相關。流傳千古的作品,也只是當時作品的很少一部分,與作品創作者的地位及當時他們的影響相關。大量的作品,包括一些經典的、值得流傳千古的作品,都淹沒在滾滾的時代潮流裡了。作品流傳千古,不僅在於創作者,也在於作品的內涵、作品的傳播度,併為大家所接受;既然流傳千古,也必然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尤其從上世紀初,各種文學題裁及文藝形式也在不斷的出現和被學習。我們的時代,不會再有像歷史上僅限於詩或者詞的時代了,也就不易出現唐詩、宋詞那樣的繁榮。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會不斷出現很多經典作品,並流傳千古,只是會屬於不同的文藝形式。

  • 5 # 情感中轉站
    當整個時代的大氛圍都向錢看、向權看時,多少人能耐得下寂寞,做一名文字的工匠大師?

    錢是個好東西,有了它,可以解決多少尷尬之事,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哪一樣不用錢開路,大家從苦難中過來,害怕那種窮困的日子,而創作,有時候面臨的不僅僅窮困潦倒,還有內心的煎熬。

    社會結構性的弊端和各種福利制度的不健全,是不能產生偉大作家和偉大作品的願意,而文化的引導和主流的模糊,更是對經典有著強大的衝擊。

    大家看到的、聽到的、見到的,比如通俗文學、大眾文學甚至扭曲的“流氓”文學正侵蝕著很多後來人,快餐的、虛幻的、網路的,需要的就是一個痛快,得到的就是三分鐘興奮,眼下,正統的、嚴肅的文學受到的衝擊相當大,再加上生活壓力、生存理念的“進化”,誰願意十年如一日、甚至終其一生為了作品的“經典”而鞠躬盡瘁?

    娛樂至死的精神和急功近利的短視,是無法產生文學精品的。大文人鄙視小字輩、後來者詆譭先進者,戲說成風、抄襲成癮,哎!

    是個名人,都能一本一本出書,管他達沒達到出版標準,賺錢的ID就是好的ID;

    有點苗頭,就趁熱打鐵,寫書就像流水線,自費也行;

    各種炒作、各種觀點,最終的目的就是賺錢,為了錢,降低品味、自造緋聞、製造熱點等等不一而足,那些堅持正統、寂寞寫作的,反而成了另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作品的創作都是受時代大氛圍影響的,也許,在古代的作家、詩人身上,我們更能看到道德的使命感、文人的責任感、文化的自覺性,那些人性的光輝、作品的內涵,是他們用生命注入的能量!

  • 6 # 煙花三月是隻貓

    哪一個時代都會產生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

    清朝之後很少有經典的文學作品的論斷,我是不能贊同的。

    清朝,一部《紅樓夢》,就足以傲視群雄,穩坐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寶座。更不要說晚清的譴責小說,民國時期燦爛輝煌的新文化運動產生的繁若星空的新文藝人和新文學作品,魯迅,巴金、茅盾,老舍、沈從文、張愛玲……沒有能算上經典的作品嗎?怎能沒有經典?

    就是現代,莫言不是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嗎?不算是經典嗎?

    當然,文學作品要流傳千古還需要時間的驗證,這一點上,清之後的作品時間還是很短的 ,還需要假以時日。但也不能據此武斷的說清朝之後就很少有流傳千古的文學了作品。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優秀文學作品,並且流傳下去。

    文學作品的產生,是有時代特點的。

    古人勞動的時候,發現喊有節奏的勞動號子,能減輕勞作沉重的負擔,於是最原始的文學——詩歌就產生了。為什麼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詩經》,原因就在這裡。《詩經》裡面多數是西周各國勞動人民田間地頭勞作時唱的歌,統治者派專人蒐集,是為了瞭解民情民意。結果,這些詩就被儲存下來了。慢慢在傳承過程中,也就成了經典,也就流傳千古。《詩經》之後,文人們創作詩歌,越來越精緻,越來越唯美,直到盛唐,走到極致——產生了和音樂和律的格律詩。這個過程中,有一大批經典。流傳千古。

    散文的發展體現了人的思想發展和進步,人們有了表達自己觀點的願望。

    從記錄歷史的歷史散文到發表政見的政論散文,還有寄情于山水,抒發憂思的山水散文,也是名家輩出,直到唐宋八大家的產生,流傳千古的散文多不勝數。明清時期也有影響很大的流派,什麼“公安派”呀,特別是清時的“桐城派”影響更大,經典作品流傳千古。

    詩詞散文在古代,畢竟只是社會上少數上層階級和讀書人玩的玩意。從宋朝開始,隨著社會的進步,一般的老百姓也有了業餘消遣的要求,於是小說和戲曲產生了。

    在多如牛毛的小說戲曲作品中,“四大名著“,“四大戲曲”……流傳千古的經典也誕生了。

    從歷史宏觀角度看世界,現當代也一定會有流芳後世的文學作品的。

    社會進一步發展,民國時期,正是新的資產階級思想和舊的封建思想交替時期,一大批各種形式的作品:詩歌、小說、戲劇獨領風騷,經典作品燦若星河。

    魯迅的《祝福》、《阿Q正傳》……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沈從文的《邊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金鎖記》……郭沫若的新詩《女神》戲劇《屈原》………徐志摩……太多就不一一列舉,裡面沒有經典?

    即使現當代,也有不少優秀的文學作品。

    鐵凝、賈平凹、陳忠實、路遙、莫言……北島、舒婷、顧城……還有以小說《三體》聞名世界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沒有有可能流傳千古的經典作品嗎?

  • 7 # 毅而三思吳六奇

    我從歷史的角度略說一下看法吧,著重到元明清的文化發展上。思之其他諸事,似無有比此事嚴重的了。

    文學作品都是人創作的,無分良莠,都離不開歷朝歷代所共有的特性,如階級劃分、時代侷限等等。最為嚴重的就是封建社會時期,當權者們的態度。只要涉及創作,就需經歷這些。寫出來被禁,或是自認不妥而棄筆這都有,且涉及文化專制、思想禁錮和橫遭戮害等問題。

    唐代如《舊唐書·儒學下》中曾記載“太宗又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訛謬”為由,撰定《五經正義》讓天下傳習。而明代應試時又可見仿宋經義,漸成八股一事(見顧炎武《日知錄》)

    在此期間,卻不乏經典佳作。比如宋代蘇軾的一些作品,為什麼呢?《癸辛雜識》中,他被記載是喜與人聊天侃山,且強言鬼怪。事後則曰“我就那麼一說”(原文見下)

    坡翁喜客談,其不能者,強之說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聞者絕倒。

    對比這位喜好神侃的坡翁,在清代……唔,包括元明時期,逐漸會看到文禁漸起。這種文化專制制度的興盛出現了對人性壓迫上的轉移,漸漸讓人沒了“姑妄言之”的機會,這就是對人文思想的嚴重打擊。元代有流、死判罰,而明初也曾記永樂榜文中的“全家殺了”(原文見下)。

    《元史·刑法志》:“諸亂制詞曲為譏議者流(禁令)、諸妄撰詞曲誣人以犯上惡言者處死(大惡)、凡以邪說左道,誣民惑眾者,禁之,違者重罪之(禁令)”明代《客座贅語·卷十·國初榜文》“但有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挐送法司究治”、“出榜後,限他五日,都要乾淨將赴官燒燬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

    姑且先認為元明兩朝以妖書私法、褻瀆之語的角度去處理的。但從歷史上我們也可得知,此後出現了對文學創作上的誣衊誹謗,且以清代表現最誇張,執政者的態度最昭彰。事涉構陷,善思者便日漸增多。嘔心瀝血的畢生創作便極易歪樓。而思及保留收藏時,更需在謀字上面下功夫,死字頭上做文章。清代《紅樓夢》是“真事隱去,假借村言”。但明代《剪燈新話》也有“假託怪異之事,飾以無根之言”一說(見《英宗實錄》)

    再者,或許說流傳千古,應先談談濫竽充數。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作者創作和數量累積,便不可能出現去蕪存菁後的傳世之作,也無從談什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今天我們看到的諸多文學作品,都是清代毀禁之後的殘餘,和應試八股之後的剔除。而清代的禁書數量、諭令榜文也是歷代最多的(三、五千種皆有言者),尤以違礙之書最多(即妨礙執政的)。手段上如強化八股、逐戶查書、書局收繳、懸賞收買、寓禁於征、斷文抽毀等等。像《皇朝經世文四編》中兩次“奏設檢書處議”,第二次可是涉及“康梁諸逆”的(部分原文見下)。

    檢書處者何仿日本板權所也。日本板權所隸於文部省,由大臣派員主持之,舉凡民間繙(翻)譯西書以及各種箸(著)述,甫經脫稿即須呈請,所員鑑定始得付諸棗梨及印釘告成。則又送呈樣本,蓋以防曲說橫議,有壞政教風俗,與夫異端邪術蠱惑人心也。附說“康梁諸逆時的檢書處”。大致就是設立在政務處下,於中央有總檢書處,而後各省分設。檢查書籍刊物時,已刊印的要“必使字句之間全無違悖情形”,若是問題嚴重便要“劈其(印)板復懲其人”。而新著初成時,則應“原稿字句有違礙者削之”,全書不行的乾脆直接燒掉。如果是實用書籍(工具書?),則“稍有不合則刪改而批示之”。

    不提閱知後我是如何瑟瑟發抖的,就說這1902年,大清都快亡了這還惦記著重操文禁。這種文化氛圍如何能有太多值得細讀慢品的文學作品為人創作出來?傳世之作更是非分之想。這種幾如西方之教皇國一般的行徑,於佛道上也可見德山宣鑑二除其名一事。所以在經歷了這樣一個“正學邪說”的朝代之後,晚清(1900)才出現新小說運動,才開始文學創作上的解放,於是才可見譴責小說的出現。

    而我以為這些,都是對人性的壓迫,和對脫離束縛之後帶來的表現。如果要談文學創作,或應從這些事物上看起,畢竟沒了人性,是不可能寫出讓人感動地好文章的。今日言傳世之作,大概只能從1900年之後去考慮,脫離文化專制制度這種事,我們還並不長久……萬幸,今日逐漸又已佳篇不斷,文風昌盛也一掃舊時的晦暗壓抑。

  • 8 # 旁觀者嵐

    歷史長河,大浪淘砂,文學作品也如是,古代的文學作品決不只現存的這些,經過千百年的提練,經過一代代名儒和文藝青年的評論、口傳心授、筆記墨印,留下的多是精華。當然也會有逐多客觀原因而痛失遺珠。多少代後,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也會有些傳流,有些被歷史湮沒。

    一、能夠千古遺傳作品的特點:

    能留下來的作品有兩類,中外均如此。

    1有生活閱歷。反映當時年代全部或一角真實狀況的作品,能為百姓講真活,能代表一個民族靈魂的作品,如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離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活本。或揭露社會的黑暗面,如憫農,三吏三別等,或當異族入侵時的戰歌,過零丁洋、正氣歌、滿江紅等,或一個時代的畫卷,最典型的是《紅樓夢》,《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等。這必須反映的是當時真實的、核心的狀態。

    2和當時社會現實無關,以精湛的寫作技巧描述了人性的美和醜,善與惡的,最典型的是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在中國有唐代的傳奇故事。另外還有超越現實的幻想型小說,如《西遊記》、《封神演義》等。

    二感情真摯,意境高尚,沒有功利主義目的。

    傳世作品的作者一般都不是出於功利的目的寫作的,而是感覺非寫不可,曹雪芹窮困潦到,寫了十年,還得想法躲避文字獄,最後在困苦中賠上自己的性命。岳飛、文天祥、辛棄疾、陸游都象杜鵑啼血,沒人給稿費的,李煜也是為了詞搭上自己的生命。而這些人的文學素養、境界的開闊都是自小培養的大師級人物。

    古代別說網路、電話,就是現在一天的火車的路程,騎馬也需幾個月,所以抄襲的事情除了親朋外,幾乎沒有,全為作者原創的千古名篇。特別是紅樓夢,當時還沒有小說寫作理論,但是曹雪芹己用上了,比如皇帝,既不是雍正也不是乾隆,還有順治和康熙的影子,因為多了個太上皇,這個人物,是曹雪芹創作出來的。

  • 9 # 子衿書法

    古代有千古流傳的文字作品,因為他們的年代距今足夠長,流傳下來的,也是經過了無數的淘汰。清代的文學作品,留傳千古的也很多。大家熟悉的《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等,都是中國文學史中璀璨奪目文字鉅作。怎麼會說從清代以後就沒有留傳千古的文學作品?

    我們生長在現在這個時代,見到的,是大量平庸的現代文學作品,似乎根本沒有能與古人相提並論的東西。其實,古人他們所在之世,同樣也有大量的平庸之作。留傳到今的是精華中的精華,以我們短短的幾十年,去和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去做比較,顯然缺少足夠的積澱。

    現代文學作品能不能產生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肯定能。只不過,體裁形式,會具有我們這個時期的特質。讓現代人寫賦和漢代人較量,寫詩和唐代人較量,寫詞和宋代人較量,寫小說去和明清人較量……槓精才會有這樣的舉幼。

    我們現在的時間積累還很短,既使目前看不見能夠與古代爭暉的文學作品,並不代表沒有能夠流傳千古的文字作品。現代白話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質。錢忠書,林語堂,巴金,老舍,張愛玲,茅盾,丁玲,郁達夫,胡適,魯迅等人的文字作品,是後世人看我們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評論的權力,在他們的手中。

  • 10 # 凝涵7

    文學是歷史背景下的產物;每部文學作品反應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學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中國從遠古到十九世紀中期,上下經歷整整幾千年,有著大量的文學作品,經過歷朝歷代的大浪淘沙,流傳到我們手上,肯定是大量的被大家公認的好作品。當代也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和不少的優秀作家,比如莫言的《蛙》是中國自古以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唯一作品,這就足以說明,現在的作品有值的飛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國家支援利比亞的反對派而不支援民族團結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