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官廟人孫玉龍
-
2 # 國學小鳥
謝邀請。一是那個時代的人太看重名節,白居易雖然大名鼎鼎,也不例外。他們不懂得當一個深愛的人離世後,另一個人心中的悲傷,思念和煎熬,只知要女人為其守節,沽名釣譽。二其實人真愛的人不幸離世,她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早有離世之心,不說殉情,而是逃避,逃避內心的思念和煎熬。在燕子樓幾乎與世隔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三白居易只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看這個問題,無形之中把關盼盼的思念向前推進了一步,並不是他逼死了一代才女,而是對當時女性生活的一種不公平的同情而已。以上回答如有不當請指教。
-
3 # 湘水微波
"詩魔"白居易常被人誤解,首先是名字,被名士顧況調笑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讀了他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後,才改口說,你有這等詩才,居在長安沒問題。
白居易一首《長恨歌》,其中有兩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讓人懷疑楊貴妃沒死,引無數閒人猜測千餘年。
如果說這僅作臆想或玩笑,那麼他有一首詩,真還終結了一個美麗女子的性命。
徐州有一處燕子樓,相傳是關盼盼居住之地。關盼盼出生大戶人家,後家道中落,淪落風塵。因生得美麗,且舞姿極美,更兼文彩超群,以詩見長。很多富貴子弟很想與她交結往來,但她不為所動。後終經不起徐州守帥張愔的追求,嫁給了他作為小妾。或許有人會覺得挽惜,一個美女才女不應嫁給一個武官,其實你不知,這個張愔很有文才,算是個儒將,更重要的是他二人都很喜歡白居易的詩,都算得上是白粉吧。
有次白居易遠遊徐州,做客於張愔府上。關盼盼為白居易獻上《霓裳羽衣舞》助興,並且吟唱白居易所作的《長恨歌》,歌喉之婉轉,舞姿之尤美,讓白居易無比讚歎,隨口昑出”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白居易從此與張愔夫妻建立了很好的友情。
二年後張愔因病逝,從此關盼盼為其守節,離開了張府,僅帶一老僕人移居燕子樓,一居十年過著清苦生活。
十年後張愔一舊友拜訪白居易並帶來了三首描寫關盼盼的詩:
其一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其二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其三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白居易讀詩後十分感嘆,想起當年歌濃舞豔,現淒涼如許。深刻體會到關盼盼獨居燕子樓的孤苦,當即次其韻和詩三首:
其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其二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其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白居易的詩讀來更加悱惻悽然,但問題來了,第三首被解釋是:有人從張愔墳上回來說,墳邊的白楊陪伴長成了柱,張愔的紅粉佳人卻不去相陪,言下之意關盼盼沒去侚情。
關盼盼讀到這三首詩後,再無生存之意,閉門絕食而亡。死前僅留下了一首詩: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去隨。白居易得知後十分痛苦,沒想到自己一首詩逼死一人命。難道白居易真的是諷刺關盼盼沒去恂情嗎?其實這是很有爭議的句子,我更傾象於白居易本意是指墳前白楊都長成柱了,昔日的紅粉又怎麼不成灰呢?佳人在悽苦的十年中早已憔悴,粉面如灰了啊。
白居易寫過很多有關女子的詩,包括《琵琶行》、《長恨歌》等,都是同情女子的詩,怎會去逼死一個守節的女子呢?可這次誤解實在太大了啊!
-
4 # 小琴說詩詞
歌妓為愛獨守燕子樓十年,容顏衰老
在徐州有一座名樓,人們都叫它燕子樓,相傳為唐代禮部尚書張愔所建,而它真正的主人卻是一個柔弱而又忠貞的女子關盼盼。當年張愔在徐州時,曾結識了紅極一時的歌妓關盼盼,盼盼的美貌和忠貞的性格,令張愔為之心動,於是娶盼盼為妾,對她極為寵愛,特地在水邊築樓讓她居住。每到傍晚時分,這對忘年情侶常相伴此處,在樓上看燕子低迴,所以人們便稱這座樓為燕子樓。
盼盼當時非常仰慕大詩人白居易,尤其愛唱白居易的《長恨歌》,為此,張愔還特意宴請白居易,並在席上請盼盼為之歌舞。盼盼曼妙的舞姿令詩人大為讚賞,寫下了“醉嬌勝不得,風嫋杜丹花”的讚語。但好景不長,不久張愔就病逝了,靈柩歸葬故鄉洛陽。
所謂人走茶涼,尚書死,眾妻妾立刻風流雲散,只有盼盼感念舊情,面對眾多的追求者,發誓決不再嫁,只帶著一個僕人住在燕子樓上,閉門謝客,獨居了十年。盼盼和白居易有一宴之緣,因為故人張仲素到訪,便寫了三首詩託他帶給白居易,其中有“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之句,訴盡了自己獨守之苦。張仲素回洛陽時,特意去看了ー下尚書的墳墓。
白居易聽故人提及張愔墓上的白楊已經合抱粗細了,都可以做柱子了,想那關盼盼經過十年的煎熬,想必早已容顏衰老,於是悲從中來,和詩曰:“聞說白楊堪作柱,爭叫紅粉不成灰。“表現出對盼盼的同情。
白居易一詩逼死關盼盼,可憐獨守十年,無人理解但白居易不僅是一代詩人,不僅是張愔、盼盼的舊交,他還是個男人。從男性的角度,他似乎覺得盼盼的守貞遠不如殉死來得更熱烈。於是,在和過三首詩之後,他又附了一首,非常露骨地表達了自己的這種想法: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冰雪聰明的關盼盼一看便知白居易是嫌她沒能以死殉情,可憐自己十年苦守並未得到別人的理解,就連自己崇拜的大詩人也怪自己沒能以死報主。十年來,她早看淡了生死,但白居易的這首詩還是使她萬念俱灰。
於是,她不顧別人的勸告,開始絕食。十天之後,這位忠貞不渝的絕色女子便真的應了白居易的話,隨張愔而去了。臨死前,她留下這樣的絕筆: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應該是對白居易小人之心的嘲諷了。
據說白居易聽到關盼盼死訊時,首先想到自己的那首詩,他懷著敬佩與內疚的心情,多方相助,最終將盼盼安葬於張愔的墓旁,算是對盼盼的一點補償。而他自己到了晚年,知道天命將盡時,不僅將自己喜愛的寶馬寶劍送人,還叫自己身邊的寵妾樊素和小蠻不必守貞,各自另尋他人。應該都是受了關盼盼的故事的觸動。
-
5 # 小新9293
這裡說的痴情才女乃關盼盼是也。
有唐一代,在男女關係方面,都堪稱豪放,有些事就是今人也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可是豪放不代表無情,不代表不相守。
白居易與關盼盼之事,大約的過程如下:
說是當年白居易尚年輕的時候,一次遠遊來到徐州,來張愔府上做客,時關盼盼為張府侍妾。關盼盼容貌姣好,有萬種風情。為白居易表演歌舞時,嫋嫋娜娜,不勝嬌弱。白居易也是心醉不已,寫下了“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的詩句,意思是說關盼盼的嬌豔情態無與倫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與她媲美。
可惜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少年。兩年後,張愔病逝,所謂樹倒獼猴散,張府中人各尋出路。以關盼盼的才情品貌,風姿名聲,想找一個好的下家,那是手到擒來的小事。
可是關盼盼感念張愔對自己情誼深重,不願意再委身他人,於是選擇自己到燕子樓中隱居,每日青燈古佛,淒涼孤寂,一住就是十年。
後來有張愔昔日下屬來看望白居易,並帶來了自己為關盼盼守節不移所做的三首詩,白居易看後和了三首,其中一首是這樣: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說到張愔墓上白楊已可作柱,而生前寵愛的紅粉佳人還孤孤單單地獨守空幃,倘若真的情真義摯,為何不甘願化作灰塵,追隨夫君到九泉之下呢?
然後白居易覺得還是不夠,手還癢癢,於是又欠欠的補上一首: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關盼盼讀到白居易的詩後,涕泗橫流,悲痛交集。十年孤寂,十年空樓,十年韶華,十年辜負,誰人明白我?
關盼盼不禁淚流滿面:自從張公離世,我並非沒想到一死相隨,又恐許多年後,人們議論張公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汙了張公清名,所以我才含恨偷生至今!
自此,關盼盼死意已決,十年之前,心死,現在,身也要死了。於是,關盼盼留下了絕筆: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相隨。
“形同春後牡丹枝”,白居易看過之後會不會還記得“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此後,關盼盼就開始絕食,十天之後,這位曾經如花似玉、風情無限的一代玉人,終於香消玉殞於燕子樓上。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
6 # 覃仕勇說史
答:白居易用詩逼死痴情才女關盼盼的故事,是南宋一個名叫計有功的人編的。
當然,計有功也不是全部瞎編,他是借鑑了北宋人張君房在《麗情集》中講述的一個關於名妓關盼盼的故事,進行了二次創作,深層次加工而成的。
而張君房《麗情集》裡關盼盼的故事,應該是受了唐五代人韋轂《才調集》裡一首署名為盼盼的《燕子樓》詩的啟發。
但是,韋轂《才調集》裡這首署名為盼盼的《燕子樓》詩,應該是一個嚴重的烏龍事件。
此話怎說?
因為,這首詩在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三卷十五《燕子樓三首並序》的序言有提到,這其實是白居易的好朋友張仲素的作品!
張仲素原本寫的不是一首詩,而是三首,稱《燕子樓三首》,於元和元年(公元815年)傳閱給白居易欣賞。
詩寫得很好,是用一個寡居女子的口吻寫的。
白居易讀後,大為激賞,認為詩裡有故事,讓張仲素給說說。
張仲素於是如實相告,是有感於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張愔的家妓眄眄的貞烈而寫。
原來,這個眄眄不過是張愔家的一個歌伎,在張愔死後,感念舊主之恩,誓不嫁人,在名為燕子樓的小樓中獨居了將近十年之久。
白居易聽了故事,既感動於眄眄的貞烈,又喜愛張仲素的詩工句麗,技癢難搔,就和了三首詩,是為《燕子樓三首並序》。
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並序》,是否被眄眄所見,不得而知。
眄眄的後來結果如何,更不得而知。
但是,五代人韋轂應該是沒有讀過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並序》,不知從哪裡得來的不完整材料,把眄眄的名字誤說成“盼盼”,把張仲素三首詩中的一首說成是盼盼的作品。
從此,盼盼成了個“才女”。
北宋人張君房讀了韋轂《才調集》,覺得“才女盼盼”是個非常好的故事素材,就認真地查閱了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並序》,不但找全了張仲素三首詩,還加上了白居易的三首詩,編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說“盼盼”姓關,是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張愔的家妓,非常有才華,出了本詩集,名《燕子樓集》,裡面收集有詩近三百首。然後他摘錄了三首,哪三首?就是張仲素的那三首《燕子樓》唄!因為,所謂“有詩近三百首”全是他瞎說的嘛。他說,關盼盼這三首《燕子樓》寫得非常好,被張仲素抄給了白居易看,白居易看了,就和了三首。
注意,張君房的故事只講了才女關盼盼寫詩和白居易和詩,沒講關盼盼的結局。
說“白居易用詩逼死痴情才女關盼盼”,就是南宋計有功搞的惡作劇。
計有功在自己著作的《唐詩紀事》中,給張君房《麗情集》的故事續了段結尾,說關盼盼讀了白居易的詩,認為白居易是譏諷自己不肯為張愔殉情,一怒之下,上吊自殺了。
毫無疑問,計有功這個故事結尾是極具震撼性的。
到了元明時期,元雜劇《關盼盼春風燕子樓》,馮夢龍的小說《錢舍人題詩燕子樓》就把計有功的故事豐富和完善了。
最終,給“白居易用詩逼死痴情才女關盼盼”故事蓋棺定論的,是清代的《御製全唐詩》裡。
該書把張仲素的《燕子樓詩三首》歸在關盼盼名下,在卷八百二關盼盼條處,記錄下計有功的故事。
那麼,“白居易用詩逼死痴情才女關盼盼”的故事就定型了。
-
7 # 梧桐樹邊羽
這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大概有一兩年了,只要看到有關白居易,就是“白居易逼死深情關盼盼”,“深情女子被詩魔逼死”,“封建禮教害死人”之類的熱搜文章一大片。這其中,文筆優美者有之,深情款款者有之,哀其不幸者有之,怒其不爭者有之,義憤填膺者更是數不勝數。寫下《長恨歌》的風流才子白樂天終於拜全網之力墮落成了封建禮教男權的可恥代言人。
真正去考證說法來歷的人寥寥可數。
故事是怎麼樣的呢?張愔宴請出遊徐州的白居易,愛妾關盼盼獻霓裳羽衣舞,唱《長恨歌》,歌舞出神入化,大得白居易讚賞,稱之為“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關盼盼順勢就認了白居易當老師。
不兩年張愔病逝,妻妾風流雲散,唯獨關盼盼一人獨居燕子樓,終生不適。關盼盼在寂寞和堅守中度過了十年,寫詩三百餘首,成《燕子樓集》。
這天張愔的舊下屬張仲素前往拜訪白居易,把關盼盼寫的表達獨居燕子樓,悽清孤苦、相思無望、萬念俱灰的心境的三首詩,帶給白居易看。白居易讀了關盼盼的詩後,依韻和了三首詩給關盼盼,其中一首是: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可能還覺得說得不清楚,又另補了下面一首詩,送給關盼盼: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這就很明白了,你老公待你這麼好,你既然這麼想他,幹嘛不跟著一起去死?
關盼盼看了白居易的詩,放聲大哭說:“自從張公離世,妾並非沒想到一死隨之,又恐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汙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含恨偷生至今!”
隨後絕食十日而亡,臨死寫下兩句話:
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
真是千迴百轉,才子佳人,詩詞唱和,文筆逼人。最終關盼盼絕食而死,臨死前的控訴痛罵白居易這個偽君子,真是解氣又解恨,怎地不叫人銀牙咬碎,把這故事寫得花團錦簇,改編成戲文,打動天下人的心?
事實是怎麼樣的呢?咱們拋開小說家言,拋開戲文,拋開網文,尋找一些真實的資料來看。
這個故事並沒有什麼大的漏洞,也並不是錯誤百出,為什麼呢?因為全是編的啊。經過一代代文人的共同圓融,包括把白居易寫的太狠,覺得過分,又寫他非常後悔,寫詩逼死關盼盼是無心之失,所以找地方讓關盼盼和張愔合葬,完成盼盼的遺願。
這不就是想辦法洗白嘛。總之黑黑白白,全在文人一支筆。
風從何起?
《白氏長慶集》三卷十五《燕子樓三首並序》講得清清楚楚: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風態。餘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餘,酒酣出眄眄以佐歡,餘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邇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
昨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繢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眄眄作也。繢之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眄眄始末,雲:”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眄眄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白居易根本不認識啥關盼盼啊。
張愔的愛妓(歌妓,非妾)叫做“眄眄”,確實曾經佐歡酒宴,白居易也確實贈詩“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但是接著就雲淡風輕了:“一歡而去,邇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一歡而散,其後十二年絕無音信。當然,這裡指和眄眄沒有訊息往來。逢場作戲嘛,誰記得昨晚上唱包廂的歌女?
這是正常的,符合邏輯的事情。時間切換到十二年後,張仲素到訪,送上新詩請教,有《燕子樓》三首,寫得婉轉悲傷。白居易就問為什麼?張仲素說:為眄眄作也。
這裡就出來歧義了。是因為眄眄而作,還是這是眄眄的作品呢?很顯然,張仲素巴巴地跑到大詩人府上求教,會拿別人作品來請教?而且前面提到“因吟新詩”就說明了這些詩都是張仲素作品,只是以眄眄為題材而作。後世文人抓住這個可能產生小誤會的地方,硬是將張仲素的作品安排給關盼盼,並且生造出三百來首詩集《燕子樓集》的情節,不得不說,文人的想象力極大。
序言後面交代“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我喜歡這幾首詩,又感慨當年舊遊,就和了三首絕句。
哪裡有另外一首多餘的逼死關盼盼的詩,哪裡說眄眄就自殺了呢,詩、序盡是唏噓,哪裡有一點責怪的意思?何況唐朝之時,生活作風本來就比較開放,又不是理學高峰宋朝,女子改嫁正常得很。白居易和詩,寫序都是感動於人事已非,也暗含了讚揚眄眄的痴情從一,怎麼會去言語相逼?
這個黑鍋到底怎麼背上的?首先,眄眄變成盼盼,肯定是傳抄失誤。而這個失誤,很可能就是白居易背上這口大黑鍋的第一塊鐵礦石。
五代後蜀韋縠收集整理唐詩,編了一本《才調集》,其中就將《燕子樓》中的一首署名為“盼盼”。注意,還不姓“關”。“眄眄”從此變成了“盼盼”,成為了一位才女。
到了北宋張君房的豔情小說《麗情集》中,不但三首《燕子樓》都變成盼盼所作,白居易和詩後補讓盼盼去死的另外一首也出來了。盼盼還答了一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剛道泉臺不去隨。
但是,《麗情集》也只寫到這裡為止,還沒有讓盼盼真的去死。張君房補的這首詩是說“你不懂我為什麼不一起死。”所以,盼盼並沒有自殺。
感覺衝突還不激烈過癮啊,文人們又繼續想辦法。
南宋計有功計在《唐詩紀事》中,給張君房《麗情集》的燕子樓的故事續了段結尾,說盼盼讀了白居易的詩,認為他是譏諷自己不肯為張愔殉情,沖天一怒,絕食自殺了。“盼盼得詩後,怏怏旬日,不食而卒。”
這個故事的結尾,就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戲劇衝擊力。到了計有功手上,白居易這口逼死深情女子的鍋就打好了。
明朝郎瑛《七修類稿》再添枝加葉說盼盼“姓關,或曰許”。蔣一葵《堯山堂外紀》等則以訛傳訛。後世無聊文人又盡情渲染,令關盼盼被白居易所逼殉情的故事更加豐滿動人,大江南北不脛而走。到了清朝《御製全唐詩》,乾脆就把張仲素的《燕子樓詩三首》全部歸在關盼盼名下,在卷八百二關盼盼條處,記錄下計有功的故事。
白居易這口大黑鍋就正式讓官方給扣上了。
終歸野史不過小說家言,倒是沒人當真,歷來文人過燕子樓,吟詩賦感,都只是歌頌眄眄或者盼盼的深情專一,沒人拿白居易的這段空穴來風發感慨。
像蘇軾的《永遇樂 ·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只提盼盼,不關白樂天野事。不過蘇軾是北宋人,盼盼自殺一事還未成型。後來南宋末文天祥也曾賦詩《燕子樓》:
自別張公子,嬋娟不下樓。
遂令樓上燕,百歲稱風流。
我遊彭城門,來吊楚王闕。
問樓在何處,城東草如雪。
蛾眉代不乏,埋沒安足論。
因何張家妾,名與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義長不沒。
但傳美人心,不說美人色。
清初錢謙益的《過燕子樓》:
柳老花殘木葉秋,西風斜日總牽愁。
天涯大有多情客,不忍輕過燕子樓。
正兒八經的文人並沒有把這種生造亂套的野史當回事。倒是到了今天,網路上很多人把這種並沒有什麼根據的小說家言拿出來大張旗鼓地重新包裝、滿足一部分人的獵奇心理。
這和當年張君房、計有功的心態可能差不多吧。
所以說,無聊文人,自古有之,以後會更多。
回覆列表
詩魔白居易寫詩逼死的痴情才女名關盼盼,原是江南名妓。
關盼盼生於唐德宗貞元三年,出身書香門第,七歲識字,十歲會作文,能歌善舞且端莊秀麗,碧玉年華時逢家道中落,不得己淪為江南一代名妓,善"霓裳羽衣舞"。
後關盼盼被武將張愔納為妾,並賜"燕子樓",官居校書郎的白居易詞張愔羨其詩才被邀至府中作客,席間關盼盼為自居易表演”霓裳羽衣舞”,再加一曲愛心纏綿的"長恨歌"讓白居易大為讚歎,後張愔病逝徐州姬妾風流雲散,只剩關盼盼在"燕子樓"為丈夫守節。
元和十四年,張愔的軍中好友司勳員外郎張仲素拜往白居易時帶了失夫的關盼盼所作的《燕子樓新詠》:
<一>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二>
禮邙松柏鎖愁煙,燕樓中思悄然。
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
<三>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關盼盼詩中展現了她身居燕子樓再無昨日美景淒清孤苦相思無望萬念俱灰的心境,白居易看後也依韻和詩三首,正是這三首詩逼死了一代才女關盼盼!
原詩:
<一>
滿窗明月滿窗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平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二>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三>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意思就是說既然如此深愛你丈夫何不以身殉情!
後又十分露骨的補了一首:
黃金不惜買峨眉,揀得如花三思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死不想隨。
張仲素返回徐州,把白居易的詩給關盼盼看,看後關淚流滿面哭訴”自從張公離世,非妾不願殉情,只恐千年後人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恐汙夫清名方荀活至今!",關盼盼強忍悲痛,依白居易詩韻七言絕句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相隨。
關盼朌此後便不再進食自絕而亡!彌留之際,她勉強支撐身體寫下:
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這句話其實是針對白居易的,悽苦獨居的關盼盼早已把生死看淡,以死全節並不傷心,恨之恨自己一片痴心不被白居易理解還以為自己恐死怕殉。在關盼朌的眼中此時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已成一幼稚兒童,哪裡能識辯她冰清玉潔的貞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