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望史今
-
2 # 遺產君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唬,于成龍,清朝著名的清官,肯定是確有其人,他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而辭去做官的機會,直到父親去世,他才正式踏上仕途,那時已經44歲了。
為官第一任是到窮鄉僻壤,誰都不想去為官的廣西羅城,當地條件極其艱苦,同行的隨從或死或逃,但于成龍忍得住淒涼、耐得住寂寞,以極其堅強的意志,紮根三年,任是把一個破爛不堪的羅城治理得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 于成龍的政績得到了兩廣總督金光祖的高度讚賞,舉薦他為廣西唯一“卓異”,有了政績就要得到提拔重用,于成龍被調往四川合州任知州,湖北黃州任知府,所到之處雁過留名、鳥過留聲,政績不菲,再次獲得“卓異”,花開二度。 康熙十三年,麻城一帶發動暴亂,劉君孚父子脅迫鄉民挑起事端,由於于成龍在當地很有威望,被請出來處理此事,,他以招撫為原則,貼出安民告示,使許多被迫參與暴亂的鄉民返回家中,又隻身入虎穴,成功勸說劉君孚父子及其頑固的300獵戶放棄暴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場動亂順利平息。
緊接著黃州府又出現動亂,其規模和範圍均超過前次,于成龍組織鄉勇主動出擊,雖說暴亂分子數量上佔優勢,于成龍之生死於度外,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鄉勇們也愈戰愈勇,很快就平息了動亂,成功地抓獲了匪首。受到了湖廣總督的高度褒獎,于成龍梅開三度。
經過多年仕途的磨鍊和平亂的洗禮,于成龍愈發堅強,以後的仕途也一帆風順,不論職務有多高,他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終於積勞成疾,死在任上。人們發現他的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康熙帝也為之動容,破例親自為他題寫碑文,稱讚他為“天下第一廉吏”,褒獎他刻苦清廉的一生。 于成龍雖說大器晚成,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始終廉潔自律,多行善政,贏得天下人的尊敬。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于成龍是真實的存在,死後,被康熙皇帝做為清官的典範,稱讚為“古今第一廉史"、“清官第一",鼓勵朝廷內外大小官員效仿他。他是廉吏,更是能吏。下面蒼茫大地給文友們詳細介紹一下這位好官。
他認為飢寒起盜心,對當地飢寒起盜心者,主張“勿戕民命"“勿剝民膚",“稍疏一面之網,多方招撫,開誠佈公,消疑釋嫌。"照此方針實施,外逃的百姓紛回家,開荒種地、安心生產。每逢春季農忙,於縣會就乘坐滑竿到四野巡視,對辛勤勞作者慰問有加,與百姓親如家人,對勤耕豐收的,在門前樹立標誌表彰;對懶惰,聽任田園荒蕪的,開群眾批鬥大會,促其改正。幾年後,羅城嘉禾遍野,牛羊滿山。羅城仫佬族、壯族頭人常帶人到縣城搶劫,於縣令帶兵進山,恩威並施,逼頭人講和,並約定每年十月送他們耕牛花酒,供其謀生。民族矛盾緩解。
他和群眾打成一片,為官清廉,從不動用一文官銀,每天食粥,菜呢?一盤豆豉、一碟青菜。從不收百姓一文東西。他的僕人因日子太清苦,非死即逃。一次他大兒子來羅城探望,于成龍破天荒買了一隻鴨子,煮半隻給兒子,醃半隻留著過年!寫到這兒,蒼茫大地已禁不住淚眼婆娑!成龍當了六年羅城縣令,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後升四川合州知州,離任那天,人們擠在街上為他送行,都說:“阿爺走了,我們沒有青天了!"追送幾百裡…
合州下轄三縣,在籍百姓百戶,稅賦僅十五兩。可各級官員卻層層剝皮,于成龍力爭革除不合理的徵收。一次頂頭上司郡守派人來合州索取鮮魚,于成龍非但不送魚,寫信陳述百姓疾苦,郡守也被感動了,下令免去合州十多項不合理攤派。
于成龍像明朝海瑞一樣廉潔奉公、勤於政事,聲譽日隆,不斷被提拔,先後任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隸巡撫、兩江總督,他由一個窮書生升到最富庶地區的封疆大吏。他不忘初心,從不沾染官場腐敗風氣,晚年患病,仍不帶親屬,官署只有幼子和幾個蒼頭侍候。
于成龍任兩江總督後,兩江嫁喪嫁娶,一改奢靡之風,均以節儉為榮。
公元1684年,于成龍死在兩江總督任上,同僚屬吏前往探視,見成龍寢室只有一個放衣物的舊竹笥,內裝官服及簡單靴子、冠帶,後堂只有幾鬥米,幾罐鹹豆豉,探視者無不感動得痛哭失聲。清朝有民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于成龍可是總督!大清總督中直隸總督最尊的,兩江總督是最肥的!于成龍卻清苦如斯!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的詩句于成龍當得起,他像一座豐碑永遠矗立在百姓的心中!
于成龍必將留芳百世!
望斧正!
-
4 # 歷史韜略
前兩天剛刷了電視劇版的《于成龍》,看完後就對於成龍這個人物感了興趣。
于成龍,可謂是個大器晚成的人啊!歷史上,于成龍命運多舛,年少時多次舉試不中,四十多歲才以七品縣令的身份步入仕途,而他在二十餘年的官場生涯中,從縣令做到兩江總督,三次被舉“卓異”,卻始終秉持艱苦清廉的作風,至死兩袖清風。在於成龍廉潔刻苦而又驚險的一生中,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治亂世,用重典,平匪亂,至今展現在熒屏上。
民為幫本,本國邦寧。一個國家靠的是百姓,百姓安定,國家也就安定 。于成龍心裡始終裝著百姓,不讓百姓受苦受累。而且,于成龍還守法執法,不怕威脅,不畏權勢。在封建社會中,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擁有掌握生死的大權。可是,于成龍偏偏不懼威皇上,在康熙王不依法執守時,于成龍,敢於獻身,為維護法律的尊嚴,堅決不退讓。
歲月悠悠,人事滄桑。今天的中國,同清朝相比發生天翻覆地的變化,但是,于成龍的秉公執法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願在今天的一批官員中,能湧現一批像于成龍這樣的清官,好官。
-
5 # 一點點歷史
這個問題有些過分了,于成龍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而且在同一時期就出現了兩位於成龍,兩人同名同姓都是清朝名臣,影視劇中的于成龍多隻大於成龍,被譽為“清朝第一清官”。
大器晚成的于成龍崇禎十二年(1639)22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只考取了副榜貢生,正當于成龍為博取功名努力的時候,改朝換代了,大明朝沒了,于成龍在家蟄伏了幾年準備再次應考,無奈35歲的于成龍又落榜了。
此後于成龍再也沒有參加科考,順治十三年于成龍以貢生身份參加吏部考試,成了候補知縣,直到順治十八年于成龍才來到廣西羅城這個蠻荒之地當了縣令。
步步高昇在於成龍的治理下,羅城成為了全省的榜樣,並被上司廣西布政使金光祖看中,推薦為四川合州的知州。
從政數年,于成龍的考評都是“卓異”被晉升為武昌知府,適逢“三藩之亂”爆發,武昌當地也發生了暴動,于成龍冷靜處事很快平息了動亂,穩定了局勢。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已經升任福建按察使位列封疆,隨後更是成為總治兩江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去世,終年六十八歲,康熙親自為其撰寫碑文。
清官榜樣于成龍從政二十多年,頗有政績,深得百姓愛戴,但是于成龍最出名的還是清廉,他在這方面的操守可以和明朝的海瑞有一拼,因為終年吃糠咽菜不知肉味,因此獲得了“於青菜”的外號。
于成龍外出為官二十餘年從來不帶家眷,和妻子更是二十年難得一見,可以說是真正的“舍小家為大家。”
當時朝中還有一個行修水利的小於成龍,其墓誌上寫著“國朝有清忠強直經濟名臣曰兩於公,皆諱成龍”兩人皆為國之棟樑。
-
6 # 拓跋飛翼
導語:于成龍出現在很多影視作品中,不過此人在中國歷史上確有其人。于成龍
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人。是清朝初期名臣,被譽為“清官第一”。于成龍,年輕時並不得志,直到順治十八年四十四歲的于成龍才到廣西羅城做了一個縣令。于成龍克服各種困難,在羅城為官三年,就把羅城治理的井井有條,出現了少有的安居樂業的氣象。康熙六年,于成龍升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之後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升任江南江西總督,成為封疆大吏。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病逝於任上。
為官公正,一代廉吏于成龍在為官的二十多年裡,三次被舉“卓異”,一生政績斐然。于成龍為官清苦,大公無私,深得百姓的愛戴。于成龍去世時,其隨行帶的物品僅有一套官服,據說當時南京的老百姓都自發送于成龍最後一程。這在那個時代,確實很難得一見,可見於成龍為官是何等受百姓愛戴!
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破例為漢臣于成龍撰寫了碑文,以表彰其廉潔清苦的一生。于成龍死後被追贈為太子太保,並賜諡號為“清端”。
現在的影視劇中也有來展現於成龍清廉的節目,當然也有藝術加工的結果。不過於成龍此人在中國歷史上確有其人,並且被很多大家讚譽過。于成龍為官的作風,對於當下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
7 # 澳古說歷史
在歷史上的確有叫“于成龍”的,的確不是影視劇虛構的,且有兩個。當然這裡為了方便大家接下來的閱讀,我把電視劇《于成龍》中的主角叫做于成龍,然後另外一個我稱他為于振甲(這個于成龍字振甲)。
這二人都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名臣,而且後來都成為了權傾一時的封疆大史。在康熙二十年他們還曾經同地為官過,這個時候于成龍擔任兩江總督的時候,于振甲就在於成龍的推薦下被朝廷任命為兩江治下江寧府的知府。
自清朝之後史學界對於這兩位於成龍的評價都非常高,概括起來就是“剛正不阿、嫉惡如仇,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事實上照史書所載,他們的確擔的起這個評價。于成龍被康熙皇帝稱讚其“清官第一”,于振甲也被康熙贊為“澄清方岳”。那麼這二人的一生到底做了什麼才獲得康熙如此的盛讚呢?且聽我道來。
于成龍于成龍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的石州白霜裡村,他的祖先於坦是景泰五年甲戍科的進士,位列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名,後官至巡撫。所以于成龍小時候的生活條件並不差,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得以可以安心的讀著書準備著科舉考試。後在崇禎十二年他考中了副榜貢生(備考生不算中舉,但可以直接參加會試)。
不過雖然于成龍可以參加會試,但是由於當時的朝廷實在過於腐敗,從而導致科舉考試也失去了公平,於是于成龍並不再熱衷於科舉,直到明朝滅亡再未參加。清朝建立後,于成龍覺得機會來了,於是又開始熱衷於中參加科舉,但不知何故他又接連落榜。後因家道中落,不得已於成龍只得徹底的放棄科考,轉而前往國子監就讀,希望藉此能獲得入仕的機會。
最終在1661年已是44歲的于成龍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這一年因清朝基本已平定全國,於是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有才華的讀書人去各地擔任地方官,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于成龍得到廣西羅城縣令的官職。但是羅城的這個地方乃是極其貧困之地,而且十分的動亂,在於成龍得到這個官職之前,羅城的前二任縣令就一死一傷。所以在這之前,于成龍的家人一直都勸阻他不要去,但是于成龍卻執意要前往,併發出了“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這樣的雄心壯志。
而後羅城隨著于成龍的到來開始煥發出了一片勃勃生機。最終在數年的時間裡,于成龍用“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讓曾經貧苦不堪,動亂不斷的羅城呈現出了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也正是因為于成龍的這份功績,他最終引起了時任兩廣佈政使金光祖的重視,並被評為全省治理模範。
之後在康熙六年(1667年)的全國官員考核中,于成龍被已升任兩廣總督的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的“卓異”,也因此他得以升任四川合州治州。而在合州的二年時間裡,于成龍又將合州治理出了一派繁榮之景,不到二年的時間裡合州的人口和田地就出現爆發式的增漲。而且他在合州任上提出的“凡一佔即為已業,後亦不得爭論”的“禁止原主認業”的政策,較之清朝在全國明確規定“一佔即為已業”的國策早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
後憑藉著在合州的招民墾荒的政績,他又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而在黃州府的任上,他解決了許多地方上的冤假錯案,使很多的冤案得到平反,也因此在黃州的任上他被地方百姓譽為“於青天”。之後于成龍又憑藉著在黃州府的政績,得以被湖廣巡撫張朝珍舉為“卓異”,因此又在1673年升任為黃州府知府。
而在黃州知府的任上于成龍因鎮壓湖北麻城農民起義有功,並憑藉著生擒何士榮的功勞受到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重視,並被調任為武昌知府。就這樣在為官期間于成龍二次在全國政績考核中被舉為“卓異”的事蹟最終讓他名震四海。也因為如此,于成龍得到了康熙的重視,他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被升任為福建按察使,自此成為一省的封疆大吏。
在福建按察使的任上,于成龍做了一件至今讓福建人為之津津樂道的事情,那就是重審“通海”案件。在清初,清廷為了對付在臺灣的鄭氏政權所以並在沿海實施了“海禁”,並下令誰敢與臺灣有聯絡就會嚴懲。按說這項政策本沒有什麼多大的問題,但是由於當時福建各地的官員動不動就拿“通海”的罪名來下罪於無辜的漁民,所以導致很多的漁民都被無辜殺害。于成龍上任後就下令重申這些案件,就這樣在他的主持下有數千無辜的百姓倖免於難。
就這樣由於于成龍在按察使的任上奉公守法,大公無私,又廉潔勤政,所以深受福建百姓的擁戴。也因為如此于成龍第三次在全國的政績考核中被舉為“卓異”,並升任為福建布政使,而當時福建巡撫吳光祚更是稱其為“閩省廉能第一”。
之後在康熙十九年,于成龍三次“卓異”的政績讓他得到了清廷的重用,他被任命為畿輔直隸巡撫,而後更是於次年被康熙親自召見,並被盛讚“今時清官第一”。最終在1682年升任為兩江總督,直至1684年病逝於任上。
縱觀于成龍的一生,他雖然官越升越高,但是在生活上卻從未享受過與之匹配的待遇。他始終都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與底層百姓一樣的人。不管在哪裡當官,他都是那一個帶頭實施“與民上者,務須躬先儉僕”。而且他也的確做到了,在直隸巡撫任上他做到了“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在兩江總督的任上他也做到了“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
而當於成龍死了之後,他的遺產就只是一個木箱,木箱中就只有一套官服,其他別無餘物。而當他在兩江去世後,南京城的男女老幼無不痛哭流涕,可想而知于成龍當時有多受愛戴。
于振甲于振甲不同於于成龍,他在清朝的身份更為的尊貴,他乃是八旗漢軍出身,也就是八旗人。不過正是因為如此,他在“八旗子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的限制下,所以並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當然對於八旗子弟來說,科舉根本就不重用,他在20歲以八旗子弟的身份進入了國子監就讀,之後在23歲就被授予吏部筆帖式一職。
而這可比于成龍四十四歲才坐上一個七品的小知縣的起點高了多了。當然于振甲起點雖比于成龍高,但升職的速度卻並沒有于成龍快。他在康熙七年才被授予直隸樂亭知縣的官職,並於次年代理灤州知州一職。但是在這之後十三年的時間他的官途就再未前進一步,並且接連兩次因各種原因險些被降職。
第一次因牢房中有重犯逃跑,他被朝廷問責並準備將其降職,但是因於振甲在治理樂亭的時候深受樂亭百姓的擁戴,所以在樂清百姓的求情下,時任直隸巡撫的金世德就決定不予處置。第二次因為于振甲未在規定的時間擒獲逃犯,又再一次被追責,但是此次因巡撫金世德的力保,所以又未被問責。後於振甲在知縣的位置上待了11年,才在康熙十八年被升為通州知州。
就這樣直到康熙二十年,于振甲受到了時任兩江總督于成龍的賞識,得以升任江寧府知府,就這樣于振甲開始了輝煌的一生。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至江寧的時候,看到江寧被于振甲治理的是井井有條,所以康熙親自嘉獎其廉潔奉公,並賜予親手寫的一副字。之後不久,于振甲就被升任為安徽按察使,後於康熙二十五年升任直隸巡撫。
在直隸巡撫的任上,他大公無私,絲毫不顧及這些違法亂紀的人他們的靠山是誰,只要他們犯法,于振甲就抓。就這樣在治理直隸的時候,他先後將旗丁沈顛、太監張進升等人抓鋪歸案,並將其繩之於法。也就是在這樣嚴格的治理下,直隸巡撫的治安為之一淨。
康熙三十一年于振甲升任為河道總督。而在總督的任上,他也幹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那就是豁免河夫,增設河兵,然後改派募為僱募,就是他這樣的政策下,清朝徹底的解決了以來僉派累民的弊端。在當時在於振甲的努力下,最終曾經被奴役的河夫們終於得到了解脫。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還解決了那些無生計的河夫們的問題,就是將他們改為河兵。就這樣在當時所有的那些河夫們都對其感恩戴德。
不過於振甲雖然解了河夫的苦難,但他卻也因為這件事被人彈劾,從而失去了官職。直到康熙三十四年才被複職,在康熙親政噶爾丹的時候,被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並負責督運糧草。康熙三十四年,于振甲被命以總督銜管直隸巡撫。
而在此時他做了一件讓他名垂青史的事情,那就是將曾經氾濫北京周邊宛平、良鄉、新城、雄縣等數十縣的渾河給治理成功了。而渾河也因為于振甲的成功治理,被命名為永定河,自此“自是渾河改注東北,無遷徙者垂四十年”,周邊數十萬的百姓因於振甲而得以安定的生活在這條北京母親河的懷中。
可以說清朝就是因為于振甲在治理永定河的成效才最終開始了大規模治理永定河的進城,也正是因為如此于振甲的大名就隨著永定河的流傳隨之名留青史。不過永定河雖然在當時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于振甲卻為此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于振甲因在治理河患的時候積勞成疾,最終在二月二十七號病逝於河道總督衙門。
于振甲死後康熙皇帝曾兩次派人前往諭祭,並賜諡號“襄勤”。直至今日在直隸地區還都在流傳著許多關於于振甲的傳說,而大多都是在讚揚他清正廉潔,勤政愛民。
總的來說清朝不但有于成龍這個人,而且出現的這兩個人在清朝都是大大的能臣,大大的廉臣,他們對於當時的清朝的地方的建設都穩定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深受百姓的擁戴。
-
8 # 玄坤文史
于成龍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事實上,在清朝有兩位於成龍,他們均在康熙一朝為官,一位出生於明朝,官至兩江總督,另外一位是漢軍鑲黃旗人,官至左都御史,後擔任河督,治河有功。而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于成龍》,就是出生於明朝,官至兩江總督的于成龍,下文主要說的就是這位兩江總督于成龍。
于成龍他的運氣不太好,出生於萬曆四十五年,于成龍也和眾多的讀書人一樣,參與科舉,想要入仕為官,他在崇禎十二年,雖然考中了副榜貢生,但沒有去做官。不久之後,天下大亂,滿清入關,加上生計所迫,于成龍一直到了順治十八年,才到了國子監學習,從國子監結業之後,于成龍已經44歲了,這時他才正式入仕。
本來按照我們正常的認知,當官了,以後不說飛黃騰達,至少生活是不會再落魄了,但是于成龍真的運氣很差,安排他去當縣令的地方在廣西的羅城,這裡由於之前戰亂不斷,百姓死的死,逃難的逃難,只有寥寥幾戶人家熬過了亂世,留了下來,這裡甚至連像樣的縣衙都沒有,于成龍才來沒多久,手下的僕從也大多因為這裡太過荒涼離開了,就剩下於成龍一個光桿司令。
但是于成龍並沒有放棄這裡,他仍然堅守在了這裡,勵精圖治,雖然羅城人口稀少,但是在他治理之下,短短几年後,這裡的百姓也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這讓于成龍得到了自己上級的關注。被舉薦到四川擔任合州知州。被升官後,于成龍仍然繼續腳踏實地的治理民生,在他治下,合州也逐漸發展興旺,於是在康熙八年,于成龍被升為黃州府同。在黃州任職期間,于成龍表現優異,這時他被朝廷列為了重點培養考察的物件。
不湊巧的是,沒過多久三藩之亂爆發了,靠近兩廣雲貴等地的一些官員,在三藩策反下,暗地製造暴動,于成龍在這個時候被調往了湖北的武昌府執政,當地的很多官員為了鎮壓暴亂,很多有關無關的人員都被捕入獄了,也搞得人心惶惶,在於成龍管轄範圍內,劉君孚父子和當地一些山寨也紛紛發動了暴亂,于成龍又親自發佈告示安撫百姓,組織鄉勇圍剿平定賊寇,穩定住了麻城縣一帶的局勢,活捉了暴亂分子的頭目,于成龍因為處置得當得到了上級褒獎。
後來他被升為了江陸道的道臺,這個官職介於總督和知府之間,負責管理水陸交通,他治理有方,為官所到之處,百姓受益良多,最難得的是于成龍一路高升,但是卻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也因此,于成龍深受百姓愛戴,之後又被升為了按察使,不久又擔任了兩江總督,成為了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但是不久之後,于成龍就因病去世了,他為官清廉,他的遺物竟然只有一套官服。
于成龍去世之後,百姓們痛哭不已,康熙皇帝親自為他撰寫碑文,表彰他為官清廉和整頓吏治所做的貢獻,之後康熙還以他為例,讓擔任河督的于成龍像他學習,值得一提的這位河督于成龍,便是因為治水有方,被兩江總督的于成龍提拔的。
回覆列表
歷史上滿清的于成龍有兩位,一般指的是廉吏于成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廉吏于成龍,生於1617年的山西,從目前的史料來看,于成龍只是明朝的貢生,不是進士出身。
在1661年,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此時的于成龍已經44歲。在任期間帶領百姓開拓土地,全力支援農耕,獲得了良好的政績。
在1667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府,隨後任職湖北黃州、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總督等,在1681年時,升任江南江西總督,隨後又監管安徽、江蘇巡撫事務,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封疆大吏。在1684年,于成龍病死於任上,被追贈為太子太保。
于成龍為人所稱道的有三點:
一、為政清廉,于成龍死時家產幾乎沒有,僅剩一套官服。生前恪守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僕”,日常以菜粥為食,終年不知肉味。被康熙皇帝認定為天下第一廉吏,並親筆題詞“高行清粹”,以做表揚。
二、政績優良。于成龍幾任我地方官都做出了優良的成績,在羅城,剿匪、農桑兩不誤。在合州,為流民建舍、借耕牛種子等,有效的提高合州人口。在福建,處理因禁海帶來的冤案,使上千百姓免於被殺。
三、伉儷情深。于成龍僅有一名結髮妻子,由於四處做官,于成龍二十年未見妻子一面,也未曾納娶。
于成龍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的完臣,在《清史稿》裡,有單獨的于成龍傳。在清朝還有位同名同姓的于成龍,稱為小於成龍,是一位治理黃河的名臣,清史稿有云“國朝有清忠強直經濟名臣曰兩於公,皆諱成龍”,康熙還叮囑小於成龍向老於成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