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袁崇煥是明末爭議很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死的冤,有的說是崇禎皇帝殺的對,假如你是崇禎皇帝,看袁崇煥的所作所為,該不該殺?
7
回覆列表
  • 1 # 熊雄32

    就因為現在滿清韃子看多了他們祖先修改的明史,突然看到一兩本,真正的明史了,就坐不住的(因為接受不了現實),就拼命的說這是假的就是假的?不過可以理解,如果我經常喝的是假酒,突然喝了一瓶真酒,我也肯定為了面子,拼命的說這個真的是假的,這畢竟是人的本性(當然,我相信很多滿清韃子絕對不會承認)。就好比現在滿清韃子當看到自己祖先滿清韃子不好的歷史,也會拼命的說,這是民國抹黑的,他們只相信別人(民國)只會抹黑他們滿清韃子,他們也不想想他們滿清韃子自己也會抹黑別人(明朝)。

  • 2 # 大海魚阿好好

    這問題提的很奇怪!明朝的滅亡是崇禎皇帝負主要責任!認人不清,識人不明!用人更是混亂!袁崇煥能力有限,但肯定不是壞人,更不是敵人。只是崇禎在重要的位置,用了錯誤的人,還要求別人幹超出其能力的事情!所以說明朝的滅亡,崇禎皇帝自己負一半的責任,所有的官員負剩下的一半責任!

  • 3 # 諶人

    這邀

    當然會殺!

    因為我已不能正常思考。心中千般苦,待與何人說?但我是皇帝,有權殺殺殺!只為洩去憤噴憤!

    一怨天道不公,我執政17年,為何災情集中頻發,該死的旱災,蝗災,瘟疫,導致民不聊生,國力衰敗,人心思散,逆賊造反。

    二怨大臣無能,我憂國憂民夜不能寐,累白了頭,一生節儉,沒有享樂,為何他們不能替我分憂?換了14個刑部尚書,11個兵部尚書,殺了7 個總督,11個巡撫,仍沒有能幹人浮出水面。我的皇爺爺萬曆多幸福,他30年不理朝政,大臣照樣能把明朝玩轉,現在我身體力行玩不轉,可見我身邊是一群蠢才,他們誤了國家。

    三怨大臣逼得我走投無路,我欲與皇太極議和,文臣們說這是大明奇恥大辱,被迫關了這扇門。我欲遷都南逃,大臣們心知肚明但鴉雀無聲不提出建議,我只好在北京死撐。當逆賊殺入北京城,他們逃得無蹤無影。這群吃我用我的滾蛋如此冷血,早就該殺。

    退休老兒袁崇煥,誇口能五年平遼,我任他為總督,還賜尚方寶劍,時日已不多,他居然毫無進展。他殺了抗後金驍將毛文龍,我忍了!但他放後金軍兵臨北京城下,這叫我臉面全無如何下臺?

    雖然後金軍是繞過袁崇煥的關錦寧防線從內蒙南下,但袁崇煥為何不未雨綢萌堵上缺口?他與皇太極有勾結,至少有默契,這有從滿人那裡逃回的太監揭發作證,這等叛逆,怎能不殺?

    戲說過後正說幾句。

    崇禎有高遠志,但無統帥才。生性多疑,衝動,暴戾。他想重振明朝雄風,但明朝這顆大樹已連根腐朽,任何加固支撐已失去作用。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崇禎都遇齊了。嗜殺,使群君人人自危;用人善變,使身邊人人提防(上臺時大殺太監閹黨,後來又大肆信任和放縱);殺袁崇煥,只是他自毀長城的一例。但即使有袁崇煥,大明江山只是會延遲崩潰,最終也不保。

  • 4 # 淺行定投

    袁崇煥是明朝比較有名的一個人,原本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知縣,但是他卻是一個非常有志向的人,是一個想要做大官的人,時時給朝廷寫信,講講自己對國家大事的見解,之後就被破格錄取進了兵部。之後就靠著自己一點一點的往上爬,最後坐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上。所以說這袁崇煥也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且還深得皇上信任呢。

    他曾自己在關外探察,然後告訴皇帝,自己就能守住山海關,向皇帝要求什麼,在國庫無比空虛的時候,皇帝都無條件的支援他,所以說是一位很不錯的官員。但是,最後,他還是被崇禎殺掉了,因為他犯了幾個大錯。

      

    這第一個原因,袁崇煥是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他告訴皇帝,只要五年的時間,建部可平。在崇禎的全力支援下,卻並沒有換來滿意的結果。他還誇下海口,絕對不會讓後金的軍隊進關的,然而後金軍隊都打到京城了,雖然最後後金軍隊被打敗,但袁崇煥說的話都沒有實現。袁崇煥給皇帝的承諾都沒有實現,這就是欺君之罪,肯定要處死的。

    第二個原因是這袁崇煥擅自做主殺了一名大臣。袁崇煥當官不久就把毛文龍給殺掉了。毛文龍的官職其實跟袁崇煥是平等的,他帶的兵實力都是非常強的,然而袁崇煥就因為毛文龍不聽他的話,就拿出了皇上御賜的尚方寶劍把毛文龍殺了。這尚方寶劍是皇帝賜給袁崇煥,在危急的時候拿出來用的,現在就僅僅只是一個臣子不服從軍紀就把他殺了,而且袁崇煥哪裡有這個權利,這簡直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所以,崇禎怎麼可能容忍呢?

     

    第三、入京勤王引發猜忌。後金向北京進軍時,就有流言說袁崇煥引後金入京。崇禎本就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加上對袁崇煥的惱怒,便下令要求袁崇煥兵駐薊州,沒有聖旨不得入京勤王。但袁崇煥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已引起皇帝的猜疑,依舊率軍來到北京城下。在袁崇煥眼裡,他是勤王,但在崇禎眼裡則時抗旨,性質十分嚴重。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召見袁崇煥。袁崇煥提出連日作戰,士兵疲憊,希望可以像滿桂進入德勝門甕城休整一樣,讓他的部隊也進入城內。沒想到,崇禎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而且也不準袁崇煥住進城內。這說明,崇禎根本就已經不相信袁崇煥了,只是礙於大敵當前,還沒有下定決心要處置袁崇煥而已。

    所以說,袁崇煥犯的條條都是死罪,皇帝還有什麼留他的餘地,就算敵軍很強大,在如此關鍵的時刻,也不可能放過他了。

  • 5 # 高原神鷹119

    當然要殺,袁崇煥是漢奸賣國賊,賣糧給皇太極,調開明軍,還聽皇太極之令殺害大明節將毛文龍。早期史料滿文老檔記載著袁崇煥寫給皇太極的親筆信,"天之心即汗之心即吾之心”白紙黑字與皇太極約定共謀大明天下。

  • 6 # 風逍逍兮易水寒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每當提到明朝,很多人心中浮現的都是黑暗、腐敗、奇葩、昏庸等字眼,在心中將明朝狠狠的鄙視一番後,隨之而來的又是恨鐵不成鋼的惋惜,原以為明朝將殘暴的蒙元統治者趕走後,由漢人主導的江山又會存在千秋百代,沒想到僅僅只經歷了200多年,江山就落到了滿清的手中。

    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後,傳承了16個皇帝,共統治了中國276年。明朝後期,全球遭遇了小冰河時代,氣溫驟降,各種極端天氣接連爆發。大明王朝也在這種情況下遭遇了連年饑荒,加上政治腐敗,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外部還有後金虎視眈眈,大明王朝處於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之中。

    雖然明末的農民起義不斷,但是明末朝廷還是有很多能人異士的。比如明末第一戰略家孫承宗,還有九千歲魏忠賢(魏忠賢雖然殘暴、專橫,名聲一般,但他提升了明朝國力,對大明江山是有功的),至於名將那更多數不勝數,袁崇煥、毛文龍、孫傳庭、洪承疇、左良玉等等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名將。

    袁崇煥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名將,一般看到的袁崇煥都是忠君愛國、力挽狂瀾式的人物,但是深研明末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袁崇煥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崇禎皇帝處死袁崇煥時,有的人認為他是冤死的,而有的人認為袁崇煥該殺。

    首先我們來看看袁崇煥為什麼被殺?

    袁崇煥35歲才考上進士,之後到兵部任職,他非常喜歡跟人談論兵法,遇見邊塞的老兵跟其討論邊塞的事情。1622年,廣寧被後金攻破,明朝廷準備派人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得知後,一個人跑到關外勘察地形,回來之後就跟崇禎皇帝說: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人就能鎮守山海關。還誇下了“五年平遼”的海口。

    崇禎皇帝相信了他,破格提拔他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撥了大量錢糧讓他招兵買馬。袁崇煥上任後,打造了固若金湯的關寧錦防線,在山海關、寧遠、錦州構築了三道防禦縱深,憑藉這一防線,袁崇煥對後金取得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

    袁崇煥用明朝一般的國力打造了關寧錦這塊鐵板,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後金面對這條防線只能乾瞪眼。但是後來皇太極直接無視了關寧錦防線,連後勤線都不顧了,率領十萬鐵騎繞過了袁崇煥,直撲北京城而去。

    袁崇煥發現皇太極的動向後,立馬率軍回京勤王,最後後金軍被打回了老家。雖然袁崇煥及時救駕,解了北京之圍,但是袁崇煥不僅沒有實現自己“五年平遼”的承諾,連阻擋後金入關都沒做到,這就是崇禎皇帝處死袁崇煥的理由之一。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是他的第二道催命符

    毛文龍的領兵能力不亞於袁崇煥,他在北韓建立了東江根據地,時刻威脅著後金的後方。只要後金一進攻山海關,毛文龍就立馬侵襲後金後方,極大的策應了關寧錦前線的軍士,也讓後金遲遲不敢大舉進攻明朝。

    但是這樣一個佔據重要戰略位置的毛文龍卻被同級別的袁崇煥殺了。袁崇煥跟毛文龍早就有了矛盾,袁崇煥看不起毛文龍,認為他才能太一般。之後又認為毛文龍索要糧餉過多,不服自己的領導,也並沒有很好的做到牽制效果。於是,袁崇煥列了十二條罪證,用崇禎皇帝賞賜的尚方寶劍直接解決了毛文龍。

    其實,袁崇煥列的十二條罪狀中,很多條都是明軍非常常見的現象,袁崇煥也不敢說自己完全沒犯,朝廷也知道毛文龍的一些惡習,但是毛文龍駐守北韓多年,牽制後金有功,也任由他去。而袁崇煥直接殺了自己同級別的大將,這不是在打崇禎皇帝的臉嗎?就算尚方寶劍在手,但是扇子處死朝廷大將也是大忌,也難怪崇禎皇帝猜忌袁崇煥有不臣之心了。

    最重要的是,毛文龍一死,北韓據點再也沒有能領導大軍的能人,直接被後金端了,威脅後金的這一路人馬就徹底覆滅了。後金南下再無後顧之憂,開始進行全面戰爭的部署,所以崇禎皇帝處死袁崇煥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袁崇煥擅自殺了毛文龍。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袁崇煥擅自與皇太極議和

    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剛接手孫承宗經營遼東不就,他想了解後金的虛實,也想給自己爭取更多的備戰時間,於是袁崇煥擅自派人前往後金跟皇太極議和。

    皇太極繼承努爾哈赤的王位,地位不穩,也需要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他也派出使者來見袁崇煥,就議和一事提出了種種條件。袁崇煥一面虛與委蛇的與皇太極周旋,一面加緊鞏固戰略要地的城防。

    我們都知道袁崇煥與皇太極議和是權宜之計,為了穩住後金爭取時間,並沒有投降的意思。但是袁崇煥的政治嗅覺太低,這樣的事情居然沒有上報朝廷,雖然之後奏報上去了,但是朝廷的官員,甚至崇禎皇帝都不再相信他了,直接以宋與遼、金議和的教訓為由嚴厲禁止。

    袁崇煥先斬後奏的擅自與皇太極進行議和,直接挑戰了崇禎的皇權,而且袁崇煥的軍隊幾乎是袁崇煥的私人武裝,他人根本指揮不動。所以崇禎皇帝認為他辜負了自己的信任,就算是袁崇煥再怎麼解釋自己是緩兵之計,為了在遼西建立一條防線,崇禎皇帝已經認定他暗通敵國,對袁崇煥已經起了殺心了。

    最後,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以“通敵賣國”罪凌遲處死,一代名將就此隕落。而袁崇煥的罪名直到清朝才被平反,記載在了明史中。

    如果我是崇禎皇帝,我絕不會殺袁崇煥!

    也許我也會認為袁崇煥暗通敵國,威脅自己的統治,但是畢竟袁崇煥還沒有做出投敵賣國的舉動,從袁崇煥以往的事蹟中也可以知道,他雖然情商低,但是不愧於一個忠君愛國的名將。

    而且袁崇煥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在國家存亡之際,孫承宗老邁,盧象升智謀不足,孫傳庭抗清經驗不足,而國家內部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想袁崇煥這樣具有抗清經驗,有能力和聲望帶領邊防部隊的將領實在不多了。也許袁崇煥軍事上有漏洞,政治經驗更是缺乏,但是人無完人,袁崇煥不是全才,但卻是晚明抗清的中流砥柱。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己巳之變發生時,北京城已經100多年沒有見到烽火硝煙,京城守備荒廢,士兵疏於戰陣,城中一日數驚,紫禁城中的崇禎皇帝當時只有19歲。他所任命的兵部尚書,袁崇煥在一年前,信誓旦旦地聲稱“五年平遼”,如果賊虜已經近在眼前。崇禎皇帝驚懼之下,方寸大亂。

    袁崇煥剛剛從寧遠巡視返回山海關的路上,遠遠望見使者飛奔而來,具告皇太極已破關南下,京城危在旦夕。袁崇煥當即下令趙率教帶4000騎兵火速堵截,自己召集各部騎兵,約期會齊,作為後隊,趕往京城協防。

    趙率教輕敵遇伏,全軍覆滅。袁崇煥在通州附近屯駐,哪知皇太極竟然繞過通州,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煥也不敢耽擱,星夜兼程,趕在後金軍之前到達北京。這在京城人看來,兩支軍隊一前一後來到北京,就像是商量好的一樣。加之此前,皇太極已設下“反間計”,雖然計謀拙劣,但是軍營之中可驚可疑之處甚多,朝廷官員為防萬一,已經不能完全信任袁崇煥了。

    袁崇煥是崇禎任命的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其治下軍兵15萬多人,朝廷精銳和半數錢糧,都集中在了遼東。袁崇煥擔心自己統大兵在外,朝中會有掣肘,因此臨出發前與崇禎皇帝要了便宜行事的特權。

    皇太極剛剛登上汗位的1626年到1629年,後金的處境可謂很不利。內部爭鬥,又遇天災,這段時間是後金最為虛弱的時候。由於饑荒,後金軍隊得不到糧食,於是就侵略北韓,搶奪糧食。繼而皇太極派兵北進,收降東海女真,鞏固後方。在1628年,皇太極又兵發矇古,攻打科爾沁部,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將左翼蒙古收編。至此,明王朝與後金作戰的左右兩翼都被皇太極破壞。

    這段期間,袁崇煥在忙什麼呢?他在整頓內部,在山東登萊設定火器局,重新編組遼東軍,與皇太極議和,修建堡壘,意在蠶食遼東土地。在上任之初,還殺了駐守在皮島的東江總兵毛文龍。

    後來,後金果然從蒙古繞道,攻入了京畿,更加說明了朝廷之前論斷蒙古人已投靠後金的判斷是對的。

    袁崇煥本以為與皇帝達成了“息壤之盟”,崇禎皇帝也是優撫有加,所以上任伊始,袁崇煥就有些膨脹了,連連做下驚世之舉。統兵大將擅自與皇太極議和,市米資敵,擅殺毛文龍,堅請入城,這樁樁件件,都足以讓朝官們群情鼎沸。

    設身處地站在崇禎的立場來考慮,儘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是袁崇煥專權之舉,已屬欺君。如果能拒敵於外,尚能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來寬解之,如今敵酋大兵壓境,袁崇煥可是連本職工作都沒有做好。因此,崇禎下令逮捕袁崇煥也是情理之中。袁崇煥部將祖大壽在旁見此情景,戰慄失措,立刻逃回錦州。袁崇煥下獄,遼東兵潰,皇太極所率後金兵繼續得以在京師附近攻掠。這又讓袁崇煥罪加一等,朝廷花費400萬兩養兵,如今朝廷竟不能制。後來袁崇煥手書齎送祖大壽,遼東軍才返回繼續作戰。

    崇禎殺袁崇煥可算冤枉,也不算冤枉。最終袁崇煥定下的罪狀裡沒有裡通外國,而是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都查有實據。

    既然皇帝與袁崇煥本有“盟約”,當時為什麼一定要叛袁崇煥死罪呢?原因在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後金軍第一次入關,大肆劫掠,明朝官軍竟然不敢出戰。京畿周圍都是王公大臣們的莊園田產,經此折騰,損失慘重。如果明朝官軍敢於作戰,哪怕是戰死了,也能堵住這些王公大臣的嘴,可是官軍只是一味的避戰、畏戰,這讓朝廷和崇禎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與責難。這等災禍的肇因,必然要有人背鍋,承擔責任。袁崇煥是崇禎用的人,如果他不死,崇禎就難以取信朝中眾臣。

    在群情鼎沸的壓力下,一個19歲的皇帝如何能有那麼魄力和膽識堅持己見呢?他選擇了相信眾臣,這是政治上的選擇,哪怕之前的“息壤之盟”都不管用了,何況崇禎本來就刻薄寡恩。

    所以,回到問題本身,如果我是崇禎,會不會殺袁崇煥呢?如果不開上帝視角,也一定會殺袁崇煥。這可能就是歷史的選擇吧,冥冥中自有天意,即所謂歷史的必然。

  • 8 # 大飛哥愛歷史

    崇禎皇帝之所以殺袁崇煥,除了崇禎個人多疑、刻薄寡恩外,袁崇煥本人也犯了很多致命的錯誤。崇禎元年7月,皇帝在平臺召見袁崇煥,袁稱五年即可復遼。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為何口出狂言,袁稱:“聊慰聖心耳。”許譽卿正色道:“上莫甚,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功,奈何?袁崇煥大驚,這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袁崇煥不是不知遼東的情況,跟一國之君對話如同兒戲,為他的以後被殺埋下了隱患。另外,當年朝廷給袁崇煥定下的罪狀是如下幾條,“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此九條罪狀。自從袁崇煥下獄到他被殺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朝廷肯定有時間把這些罪狀調查清楚,而且是件件屬實,依據這些罪狀,在袁崇煥主政遼東的後期,他肯定跟皇太極有個約定,但是具體是什麼約定我們不清楚。大飛哥認為袁崇煥叛國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他極有可能未經朝廷授權私下跟皇太極和談,為自己爭取時間。不論是以市米資敵還是以謀款則斬帥,都是為了和談創造條件。為和談不惜將軍糧資送敵方,不惜殺死與自己意見不和的毛文龍,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和談掃清一切障礙。但是後來有可能是皇太極負約,越過山海關跨越北部長城,來了個千里大奔襲,也打了袁崇煥一個措手不及,搞得崇禎皇帝整天提心吊膽,雖然崇煥集本部兵馬從寧遠疾馳入援,但是到京城後,皇帝卻不讓進城,此時崇禎皇帝已經對袁崇煥有了戒心。以上種種從袁崇煥的罪名和當年岳飛不一樣,岳飛是死於莫須有的罪名,但是袁崇煥罪名可都是成立的,而且是舉朝上下一致要求殺了他。要說袁崇煥冤不冤,他冤,其實也不冤,崇禎即位之初是如此信任他,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可見崇禎聽到袁要揹著他投降的訊息後他是多麼失望。所以下決心殺死袁崇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如果我是皇帝,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一樣會殺袁崇煥,畢竟他的罪行在那放著,誰也改變不了。

  • 9 # limin52888

    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優柔寡斷。十六字慨括!這樣的皇帝,上吊死了真是便宜了他!跟北宋滅亡相比,同樣的可憐可悲!一個昏君,殺了一個戰無不勝的統帥,大家都說殺得好、殺得對?這個種族該滅不該滅?

  • 10 # 古今通史

    謝邀。我不想扮演崇禎帝這種歷史角色,也不想扮演這種人,我只能說如果我坐上那個位子,我會殺袁崇煥,雖然死的袁崇煥......更沒什麼用,雖然袁崇煥並非一無是處,對於國家也確實有過功勞,但當時的袁崇煥實在的飄的太厲害了,其獨斷專行可不止在擅殺毛文龍這件事上,無論是誰,只要是人忤逆了自己的意思都不行,包括皇帝也不行,對袁崇煥有看法的人不止閹黨餘孽,連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對其剛愎獨斷也是比較氣憤的。這個老毛病袁崇煥一直就沒改過。

    崇禎沒對朝堂上的任何人這麼“仁慈”過,看看崇禎或殺或間接害死的臣子還少麼,偏偏對袁崇煥這麼好,而且最後一點棺材本也都按袁崇煥的要求不遺餘力的全部投入進去。

    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期望太大了,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最初一次就是著名的“五年全遼可復”,哪怕是從字面上我也看不出這是寬慰,我覺得這就是吹牛以期換得大權在握,袁崇煥對錢財的慾望從他被抄的家產就能看出,沒啥。但是不能說他對錢財不感冒就同樣對權利也不在意,這是兩回事。

    本著條件講足的原則,袁崇煥為了自己的大話開始漫天要價,崇禎最後一點棺材本也都折騰光了,天天等天天盼,結果沒看到光復全遼,反倒是皇太極兵臨城下,要什麼給什麼最後就是這結果,你說五年平遼,即便不平遼,你能做好看門工作,崇禎也不會真的就剮了他。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或者說是揣測一下崇禎帝殺袁崇煥的心理歷程,分析條件當然就是袁崇煥的罪狀種種,當然,在這裡我不會列舉全部,只是簡單說說,畢竟是答題,寫成長文就不好了。

    首先是“託付不效”

    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由上可知,所謂“託付不效”就是說——對所託付的事情,沒有相應的成效。

    遼餉四百八十萬;

    米一百八十萬;

    另發內帑一百二十萬;

    鎧甲四十萬具;

    紅夷大炮十門;

    其他弓箭軍械無數。

    這讓其他地域佈防的部隊情何以堪,自袁崇煥掌權,大明軍隊出現無數只兔子,袁崇煥真是親兒子,我們算個啥((‵□′)) ,因妒成恨,老袁倒黴的時候也沒有多少人幫他說話。

    枚枚的文章都不錯,可是對於袁崇煥政治敏感度低這方面的論述,我有保留意見,他的政治素養不能因為知道巴結魏忠賢就能算高了,請客送禮再不會,那就不是政治素養低的問題了,那純粹就是傻。

    指望他五年復遼,沒多久皇太極就長驅直入,攻打京師,給明朝帶來極大的震動和損失,關鍵是這人丟的沒邊了,本來崇禎對袁崇煥好的沒邊,這下倒好,形同當著全體大臣給了崇禎一耳光。其他諸如冒功等事件,不算啥事,都明白,就好像萬曆,勤政那幾年海瑞上書八十貫剝皮實草,萬曆都沒搭理海瑞,象徵性的誇了幾句而已,皇帝知道幾乎滿朝文武都貪汙,都剝皮了全世界剩你海瑞一個,那皇帝還活不活了,崇禎也一樣知道,冒功這種事太多了,不出圈子,報喜不報憂的,聽聽算了,這都不是根本問題,也就不要浪費篇幅了。

    以市米則資盜

    領導喜歡你的時候,咋整都成,比如馬市問題,和蒙古的互市貿易確實帶給大明很多年的和平,以利益拉攏蒙古部落也可以,但是他說“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這就太過自信了,畢竟蒙古人也不是你兒子,即便是你兒子你也不能時時刻刻看護著,你怎麼就能肯定他不當領路人呢,信誓旦旦的結果就是罪名一條,崇禎幾次阻止,袁崇煥當耳旁風,到了編排罪名的時候不把這條加上就怪了。

    以謀款則斬帥

    為什麼說袁崇煥不能接受任何人意見呢?

    如果抗旨不遵的行為不被容忍,那袁崇煥早就已經死了。其實資盜的源頭是罔顧聖意,堅持市米。

    斬帥如果不能被容忍,袁崇煥也活不到被剮,關鍵還是罔顧聖意,堅持議和。

    而不幸運的是,這兩點都被崇禎說中了,不氣瘋就怪了。

    至於毛文龍這個傳奇人物,本題就省省口水吧,以後有專題再說。

    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

    其實當初袁崇煥本是先皇太極一步趕到薊州的,既擋住了敵軍,還佔據地利——薊門。看上去很好,袁大人也自信滿滿的感覺沒啥問題,可是偏偏在他的指揮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回密雲的回密雲,調昌平的調昌平,結果連保定兵都遠去了,防守能力不足,皇太極直奔北京。

    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

    在城下令人生疑的事情又發生了,如果炮擊是誤傷袍澤的話,那箭雨算什麼?袁崇煥帶著喇嘛進城目的,不好說就是通敵謀反,但城下的表現,崇禎敢讓他進城嗎?

    當時的崇禎估計也被這些事情勾起了熊熊的怒火,崇禎也是人,他也有脾氣,而且還不小,隱忍那麼長時間,面對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昏招,即便是冤枉了袁崇煥,即便是冤殺,但——袁崇煥卻死的一點也不冤,因為成功的點燃了帝君的無盡殺意,袁帥做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廢除宰相設立內閣制對維護大明統治發揮了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