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帝內經話健康

    《中醫入門》中有記載,藥之不到,針之不及,必灸之。《扁鵲心書》記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可見艾灸為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貝!《灸繩》一書對“灸感”有過這樣的描述,“灸感由穴位向外擴散,自上而下走遍全身”。可為什麼在我們日常的艾灸中,我們並沒有體會到這樣神奇的感覺,甚至出現腹瀉、水泡、發燒等各種不適的反應呢?下面,為大家講解20種艾灸反應及其處理方法。

    1.「 灸後病重 」

    解 釋:灸後病重可能是由於艾灸的時間或者灸量不夠,或者身體太過虛弱所致。因為如果正氣太過虛損,正氣比較弱,這種情況下,相應的臟腑器官是沒有辦法與病邪做鬥爭,在艾火的溫熱刺激下,透過經絡腧穴的傳遞,調整人體氣機,一旦陽氣提升之後,所在病灶正氣增強,有能力與病邪抗爭,這個時候才會出現灸感。

    應對方案 :

    當邪氣排到體表時,可以在區域性進行刮痧或者點刺放血讓邪氣及時排出來。

    2.「返 病 」

    解 釋:有些人可能在以前得過某種疾病,治療之後沒有犯病。但有可能病根還沒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時間,正氣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我們也叫“勾病”,這就是艾灸在幫助身體去病根。

    應對方案 :

    注意休息,加強營養,繼續艾灸。

    3.「染 病 」

    解 釋:

    是艾灸的一種排病反應,本身身體就可能已經有了一些慢性病,但身體沒有表現出來。現在正氣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鬥爭,就會以疾病的形式顯現出來。

    應對方案:

    有專業的艾灸師對新病進行配穴應對,就能順利地度過各種排病反應。

    4.「 艾灸上火 」

    解 釋:

    客觀地說,艾灸上火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上火,因為上火屬於艾灸的一種瞑眩反應,即好轉反應,也被稱為排病反應,而艾灸後瞑眩反應有很多,比如說腹瀉、症狀加重等。艾灸上火的原因還是有很多的。比如說灸的時間過長、灸量過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從體質上來說,陰虛體質、經絡不痛的人更容易上火。

    應對方案:

    解決的辦法有兩種,

    第一是要滋陰

    第二要引火歸元

    滋陰,可以先吃點六味地黃丸,每天早晚吃一顆,然後再配合艾灸,同時晚上用艾葉進行泡腳,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

    另外,還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將餘熱洩出,或艾灸湧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達到引火歸元的目的。

    5.「 灸後排尿多 」

    解 釋:

    艾灸後排尿增多是身體毒素和寒邪從體內排出的一種重要方式。

    中醫講“腎主水,司膀胱開闔”,如果把膀胱比喻為水庫,則腎臟就是主管開闔的閘門,如果腎陽不足水液代謝就會失靈,蓄水池中有一點水就會開啟,而艾灸培補腎陽之後,功能會跟著恢復,把體內多餘的寒溼排除體外,正氣與邪氣相交,其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直到這種開闔的能力完全恢復,尿頻的症狀也就消失了。

    應對方案:

    腎虛病人:在原有穴位上加腎俞等穴。堅持了一個周,尿頻的症狀就減輕了。

    抑鬱症病人:可以減少灸量和時間或者暫時停灸或者加上神門等安神的穴位。

    患有婦科疾病的女性:灸了幾天就出現尿頻的症狀,加強在關元、神闕等穴位進行施灸,提升元氣,艾灸之後最容易上火,所以這個時候艾灸三陰交、足三里等穴。建議多吃山藥、薏米等這類健脾祛溼的食物。

    6.「 灸後發燒 」

    解 釋:

    發燒是體內的正氣和邪氣做鬥爭的重要表現。幾年前大家最熟悉的養生理念就是體溫決定生死。小孩子為稚陽之體,所以容易發高燒,隨著年齡增長,陽氣越來越弱,各種亞健康和疾病症狀跟著出現,身體跟邪氣做鬥爭的能力越來越弱,很難出現發燒現象。

    應對方案:

    先天陽氣比較充足:人體陽氣升發之後,寒邪被驅趕到足太陽膀胱經,表現出來的就是體溫升高。

    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會選擇在膀胱經、督脈進行刮痧或者拔罐的方式,如果選擇拔罐就在內側膀胱經定罐10~15分鐘,刮痧一般以出痧為度,如果配合用艾葉泡腳發汗,一次之後,這種熱症很快就會退下去了。陰邪過重:在溫度太高、正氣不足的情況下,高燒會持續一天以上,高燒持續的時間會相對較長。可以繼續艾灸,同時對身體進行輔助干預。寶寶發燒:給寶寶多飲用溫開水就可以。如果溫度達到38.5℃以上,那就一定要配合搓痧或者是吮痧的方法給寶寶洩熱,一般會選擇大椎、肺俞、身柱穴。

    7.「 熱感、走竄感 」

    解 釋:

    艾灸穿透性比較強,具有透熱、導熱和傳熱的特點,會隨著經絡進行感傳,有非常好的通竄功能。當出現走竄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有的人經絡比較暢通,所以灸幾次這種感覺就會慢慢出現。

    艾灸的通竄感還表現在“找病”上,什麼意思呢?

    當艾灸的熱力滲透到相應的病灶,陽氣充足了,身體自然會進行調整。比如說艾灸中脘穴,胃部寒者肝區會感覺不舒服,但是又檢查不出來具體的疾病,其實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在起作用。

    8.「 灸後出汗 」

    解 釋:

    艾灸出汗對現代人是再好不過的養生方法了,人們居住在空調房中,該出汗的時候不出汗,直接導致寒氣閉塞在體內,陽氣受損,疾病叢生。艾灸後出汗是一種正常反應,如果感覺良好,那這種出汗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如果第二天有虛弱的表現,就說明艾灸的量和時間太過了。艾灸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後背出汗。有的人則是灸的時間長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而陽虛比較嚴重的人,施灸的前幾天很少出汗,正氣足了,排汗功能恢復正常,外邪才慢慢透過汗液排出,這就是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

    應對方案:配穴的時候要儘量配合太溪、足三里等下焦、滋陰的穴位。一定要配合補血、健脾的食物,比如說山藥、小米、紅棗等補氣養血的食物,防止身體太過虛弱。

    注意事項:在用艾灸治療的過程中,如果出汗比較多,除了在方法上進行調整以外,一定要注意神的收攝。最好寧心靜氣,這樣人體消耗的能量不會太大。

    9.「 灸後腹瀉、肚子叫 」

    解 釋:既然艾灸可以培補人體元陽,為什麼還會出現腹瀉呢?艾灸之後,陽氣提升,會在體內執行,腸胃功能開始恢復,大腸的蠕動也會加強,陽氣將臟腑以及經脈中的寒邪化開,排出體外,這種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瀉,或者排尿增多。如果腹瀉則一般說明腸胃有問題,陰邪化開之後就會以腹瀉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像雪化成水尋找一個正常的排洩途徑一樣。

    應對方案:艾灸關元、足三里、神闕穴,培補元氣,增強正氣,使寒溼等外邪儘快排出體外。若因腹瀉出現虛脫,同時伴有嘔吐等其他症狀,就需要配合一些藥物調理。如果是脫水的話,就要喝點糖鹽水,在溫水中加入適當精鹽、白糖。

    10.「灸後月經異常、白帶異常、崩漏 」

    解 釋:月經異常:艾火在調理人體的過程中,也會消耗一部分人體津液,而如果人體吸收功能比較弱或者補充的水液不足,而人體此時氣血就會相對偏弱,所以出現假象。白帶異常:女性則會出現陰道炎、尿道炎或者出現陰部發癢、發紅的症狀。這是因為寒邪循經而走,經脈繞於陰氣。陽氣增強之後,陰邪被驅逐,正邪相爭的過程中,細菌會暫時滋生,所以就會出現炎症。崩漏:卵巢囊腫屬於寒邪凝滯於經脈,氣機不暢,艾灸後陽氣會將寒凝邪氣全部都化開,以破裂出血的形式表現出來。

    應對方案:月經異常:只要適當減少艾灸時間或者艾灸力度,艾灸前後適當補充溫水,在飲食中適當吃一些山藥等補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氣血的轉化這種症狀就會得到緩解。白帶異常:保持外陰乾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崩漏:科學的營養和合理的睡眠,同時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中醫講“動則生陽”,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艾灸配合運動可以促進氣血的執行,更有利於體內瘀血垃圾的排出,機能的恢復。

    11.灸後起紅點、紅疹,發癢

    解 釋:艾灸可以培補人體陽氣,待人體正氣充足之後,在氣機的鼓動下,體內的寒溼外邪被化開,就像我們打掃完房間需要把垃圾倒掉一樣,這些垃圾毒素就會從面板和經絡中排出來,其表現方式就是起紅點、紅疹,發癢,這都是排寒溼風等邪氣的重要表現。

    應對方案 :脾胃功能相對比較弱的人,艾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脾俞、胃俞,同時適當吃一些山藥薏米粥等補脾祛溼的食物。對於起紅疹後不癢的人來說,只要堅持艾灸,提升陽氣,紅疹會逐漸消失的。如果癢得非常難受,一個方法就是立即艾灸,把已經返到體表的寒氣、溼氣、風氣盡快排乾淨,另外也可以直接在患處塗上艾灰,很快就能起到止癢的效果。如果有專業艾灸人士操作就更好了,可以選擇大椎、心俞、膻中、十宣等穴位,用三稜針進行點刺放血,每週一到兩次,讓病邪及時排出去,待症狀緩解後就能及時停止。此時最好不用停止艾灸,否則會使病邪再一次入裡,甚至會侵蝕臟腑。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可以在大椎穴、膀胱經腧穴進行放血。

    注意:在此調理期間要儘量保持清淡的飲食,保持愉悅的心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2.一片一片的灸花

    解 釋:有些人艾灸完後面板會變得紅一塊,白一塊,呈花紋狀,這是為什麼呢?

    艾灸時間太長自然會留下燻烤的印跡,其實這種花斑與體質有重要的關係,有花斑的人多數體內寒溼比較重。

    應對方案 :經常露在外面的面板每次灸的時間不要太長,但為了健康,如果溼氣比較重,不得不調養身體,每個穴位每天堅持艾灸10~15分鐘,堅持下來,一般不會起花斑,而且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調理效果。

    13.灸後失眠

    解 釋:艾灸之後,人體陽氣會上升,如果這個患者陰相對偏虛,陽氣在短時間內提升,相對於陰血就會過盛,所以精神會出現亢奮。

    如果艾灸患者體內邪氣太盛,在陽氣不足前邪氣就會佔上風,所以人體整體素質都會便弱,但一旦正氣提高,有能力和邪氣做鬥爭,這個時候陽就不會乖乖地受外邪的控制,起來反抗,這樣也會容易引起灸後失眠的好轉反應。這也是陰陽重新建立健康的合作關係的過程。

    應對方案:每次艾灸之後配合艾灸湧泉穴和太溪穴,一方面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滋陰,可以幫助身體儘快調整到陰陽的狀態,失眠的症狀會自然消失。

    注意事項:艾灸後導致的失眠,只要確定不是疾病導致的,都屬於正常現象,其作用機理和前面我們分析的其他反應是非常相似的,當艾灸透過經絡、腧穴的刺激,在傳熱、導熱、透熱等熱反應的作用下,達到了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進一步調動了臟腑器官的恢復功能。

    14.灸後嗜睡、乏力

    解 釋:

    艾灸後出現嗜睡,乏力這是典型的浮陽歸元現象,正常情況下人體是一種“陰平陽秘”的狀態,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內穩態,只有這樣人體各項機能才能夠相互協調,處於一個整體的平衡狀態,否則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

    人體陽氣過弱,或者陰血不足時,陽氣就會上浮,而艾灸透過對經絡腧穴的調理,真陰就會上升,外浮的虛陽會被引下來,起到歸元的效果。

    一方面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身體進行自我調整的過程實際上是正氣和邪氣相互抗爭的過程,而睡眠、休息可以幫人體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身體能夠更快地得到恢復。

    應對方案:

    跟著感覺走,想睡就睡。

    15.灸後抑鬱、狂躁、易怒

    解 釋:多見於經常生氣,壓力大的人體內的酸毒積累越多,代謝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艾灸一段時間之後,體內的陽氣會上升,有能力將鬱氣排出體外,所以會以情緒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容易發怒,看什麼都覺得不對,而且經常會感覺到悲傷,甚至會感覺到非常委屈,想哭,而邪氣外出也需要一條出路,即有可能以打嗝的方式從上面排來,也可能會放屁。

    應對方案:

    如果想哭,解決的辦法就是發洩出來,可以哭。中醫講“肺主悲”,所以此時可以強化一下肺的功能,艾灸一下大椎、曲池穴,同時,刮拭一下肺經,重點以雲門、中府、曲池穴為主。

    如果感覺抑鬱難受,就立即點按太沖穴,還要配合刮拭肝膽經,如果有條件,可以從胸、脅開始自上而下進行。

    注意事項:抑鬱或者狂躁的時候,一定要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散散心,把情緒發洩出來,一定不要悶在心裡,防止氣結在心,還要配合飲食調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保養好脾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營養。

    16.灸後冒涼風、發冷

    解 釋:

    艾灸後出現寒、熱、酸、麻等感覺都被稱之為灸感,寒溼重的人艾灸後最容易冒涼風,但是部位不同,一般人會從腳心、腿上、肩部、頭部冒涼風,陽虛嚴重的人會感覺全身發冷。

    應對方案:

    艾灸後出現冒涼風、發冷的症狀,一定要結合艾葉、生薑煮水泡腳,增強血液迴圈,加強艾灸冒涼氣的關節部位,只要堅持下來,不僅症狀會所有改善,整個人體的機能也會跟著提高。

    17.灸後出現便秘

    解 釋:

    如果命門火不足以化動下焦陰邪,真陽元氣化施無力,寒極生熱則會引發虛火,導致大腸主“津”功能太過,從而出現腸燥便秘。其次,人為的憋大便也會導致津液不足。這是因為排洩物在大腸內呆的時間太長,大腸不斷吸收津液,最終導致大腸乾燥,這是人體自身原因導致。再次,如果氣血過弱,艾灸腹部的時間過長,同樣會把“津液”烤乾,最終導致的就是大便乾燥。

    應對方案:

    如果是因為操作不當導致的,一定要減少灸量,配穴中加入滋陰的太溪穴、復溜穴。還可以配合一些穴位按摩,長強穴就是不錯的選擇,這個穴位有助於人體氣血升降,改變大腸的舒張及收縮情況,對便秘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每天先艾灸長強穴20分鐘,然後再將雙手搓熱,順著腰椎尾骨向下連續搓100下。

    注意事項:如果是老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因為便秘引發意外,家中可常備潤腸丸等有潤腸通便功能的中成藥,出現意外情況要及時就醫。

    18.灸後起泡、瘡

    解 釋:

    艾灸後可能會起水泡和膿皰,其中水泡更為常見。出現這種現象有兩大原因:一是操作時間過長或操作不當,二是身體溼氣比較重。

    《小品方》中記載:“灸得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也。”

    《針灸資生經》中也認為只有艾灸後出現灸瘡,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溼氣重的人艾灸後最容易起泡,有時候會發現不知不覺就起泡了。是寒邪向外排出的好現象,正所謂“泡破邪出”。

    應對方案:

    對於一般水泡,可以任其自然乾癟,水泡比較大的,最好由專業人員操作,可以用一次性毫針從下方刺破,放出水液,不要擦破皮,碘伏外用,防止感染。

    然後用艾灸直接對著患處進行懸灸,藉助火力,增強殺菌的效果。刺破後繼續選擇溫和灸,可以不用進行包紮,期間如果有膿水排出來,也屬於正常現象,然後用醫用棉籤將水泡中滲出來的水液吸乾淨,一定預防感染。

    注意事項:一般水泡是白色或者是略帶黃色的透明狀液體,如果發現水泡內的液體是渾濁粘稠狀則說明灸瘡感染,要及時就醫。

    19.灸後腹脹、打嗝、放屁

    解 釋:

    艾灸後陽氣提升,出現放屁、打嗝的現象也說明人體的腸胃功能開始恢復正常了。

    但並不是每個人艾灸後都會有放屁、打嗝的反應,如果正氣不足,就會表現為腹脹,一般來說表明身體上虛下寒,如果能夠及時將臟腑的邪氣排出體外,就會感覺身體非常輕鬆。

    有些人艾灸後排出的屁特別臭,這就說明腸胃問題相對比較重。

    另外,肝、膽、胰腺等消化性器官有問題也容易出現這種排氣反應,如果是寒性體質,放屁、打嗝的症狀反應的就更為劇烈。

    應對方案:

    這裡提醒大家一點,無論是大小便還是屁,都是人體應該及時排出去的垃圾,此時可以用隔姜灸,同時配合自己的症狀,如果是脾胃功能弱,就加上足三里、脾俞穴,如果是肝膽功能有問題,就配合肝俞、膽俞,肝氣瘀滯就配合太沖穴。

    20.灸後血壓、血糖發生變化

    解 釋:

    血壓升高:是艾灸後的一種好轉現象,一般會與其他症狀同時存在。艾灸後體內陽氣增強,身體自我調整功能得到恢復,此時血壓的升高也是生理所需的高度,大血管的血壓會升高,有助於清除血管末梢的垃圾,同時也不會影響由毛細血管所主的人體組織其他功能。配合相應的調理方法,繼續艾灸一段時間,人體就有能力將血壓調整到符合人體正常生理需要的值域。高血壓與腎臟功能和失眠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血糖升高:艾灸之後出現血糖高,因為陽氣上升,潛藏在體內的陰邪被化,返回到血管、脾腎臟腑器官的一種表現。這種變動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體內的陰邪從深層逐漸沿經脈排出體外。

    應對方案:

    血壓升高:繼續採用艾灸治療失眠的方法來對待艾灸後血壓不穩的情況,同時選擇重灸,在配穴上一般會加上百會、湧泉、曲池、懸鐘穴。這幾個穴位不僅可以調理高血壓,還可以改善睡眠,所以如果用艾灸調理的過程中出現血壓不穩的現象,配合這些穴位,堅持幾次,就會有明顯的效果。

    血糖升高: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非常低,傷口癒合能力差,所以要把握好時間和灸量,一定不要起泡。糖尿病患者本身消耗比較大,所以在做艾灸期間一定要配合充足的營養。

  • 2 # 吉艾金金

    如果天天做艾灸的人,可能會知道灸感一詞,它包括了灸中感覺、灸後感覺。

    什麼叫灸感了?就是被施灸者的感覺,它通常分為幾種,透熱、擴熱、區域性不熱遠端熱、傳熱等;另一種非接觸性感覺,就是酸、麻、脹、痛、癢、冷、熱、風、寒、涼等十種感覺。

    世界上90%的人是隱性體質,也就是說做艾灸時,感覺沒有那麼明顯;剩下5%的人是顯性體質,他們做艾灸感知會比許多人更清晰。

    那麼灸後有哪些感覺呢?

    1、面板癢

    有些氣血瘀滯或者腎功能不好的人,做艾灸最常見反應是面板癢,這是因為經脈疏通的原因,將人體血液裡廢物排除出來,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2、各種疼痛

    由於做艾灸後,氣血暢通的原因,淤堵的微血管開始恢復彈性,所以會有疼痛感覺出現。

    3、咳嗽、痰多、氣喘、頭暈

    這一般發生在支管炎症狀上,做艾灸後,將肺內的死痰、淤血,向外排洩時刺激組織的一種本能反應。

    4、貪睡睡不醒

    這是因為做完艾灸後,激發體內修復系統,將體內毒素排除的表現,就會出現貪睡睡不醒的情況。

    最後說句話,就是灸感是根據個人體質不同,從而會出現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都是表明身體好轉的現象,所以不需要去懷疑,因為本人做過四五年的艾灸,這一點可以保證。

  • 3 # 張庫41

    艾灸後有那些感決,守先說艾灸功能,溫經散寒,疏通經脈,艾灸是陽性物質,純綠色療法,它功效作用,疏通經脈,疏通氣血,除寒列氣血,各種扭拉傷腫痛,或非常痛疼不敢動,各種五臟六腹之須等等都有非常好的療效,經常艾灸還能補六腑陽氣,陰陽互化,能平衡髒陰陽,等等最好選擇穴位艾灸效果更好。謝謝。

  • 4 # 九頭仙艾

    艾灸的感覺,每個人因為體質不同,感覺也不同。正常的感覺,應該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是透熱:灸熱從施灸點面板表面直接向深部組織穿透,甚至直達胸腹腔臟器;

    第二是擴熱:灸熱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

    第三是傳熱:灸熱以施灸點開始循經絡向遠部傳導,甚至直達病灶;

    以上三種是氣血通暢的表現

    第四是遠熱:區域性不熱(或微熱)而遠部熱,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熱(或微熱),而遠離施灸部位感覺很熱;

    第五是內部熱:表面不熱(或微熱)而面板下深部組織,甚至胸腹腔臟器感覺很熱;

    以上兩種,是氣血有不通暢的地方,所以造成了疾病的隱患,堅持艾灸,身體就能達到平衡的狀態。

    第六是熱以外的其他感覺:施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其他非熱感覺,例如酸、脹、麻、熱、重、痛、冷等。

    如果出現酸、脹、麻、熱、重、痛、冷的反應,是艾灸的熱力在與體內的溼寒正邪相搏,這時,仍要堅持艾灸,使正氣戰勝邪氣,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狀態。

  • 5 # 嘉嘉59451

    我以為艾灸是一種很好的中醫方法,我原來是一名建築材料管理人員,專門管理各工地的材料,由於各個工地分佈範圍不同,就需要用摩托車來調查工地的材料情況,起早貪黑,時間長了感覺肚子有點涼,騎車要用毛巾放在肚子上,不能吃涼的食物,後來發展到晚上睡覺的時候要用毛巾敷在上面,夏天也是如此,十分苦惱,後來,我從電視上看到,用艾灸可以減輕受涼症狀,店裡買的艾條太小了,我自己買艾葉,卷大的艾灸柱,從夏天開始炙,炙熱到火燙為止後稍微停頓一下,繼續炙,甚至於炙到起炮,每次大概是四十分鐘左右,一直炙了四十天,奇蹟出現了,本來要二條毛巾敷在肚子上才能睡的,現在不用了,已經一切都正常,也可以吃涼的食物了,說明艾炙是有效果的。

  • 6 # 秦方艾匠

    我接觸學習中醫艾灸 七個多月了,今年因為疫情不便出門,也不給國家添亂~添堵!所以今年就在家給家人艾灸

    下面是我為女兒做的灸後部分筆記~分享 給大家。

    (女兒七歲半~之前身體不好經常感冒咳嗽,有中耳炎,脾胃虛寒(吃不得一點涼的,水果也要加熱吃)~肚子經常會痛等問題……)

    2021-2-22日~女兒果果~繼續蘄艾灸條手持艾灸,大椎穴~身柱穴~中脘穴(肚子微痛,咕嚕響,有一脹一脹的跳動)共計20分鐘(因為小孩好動,中間會有停頓)~灸感~身體發熱~下半身~屁股癢~小腿腳心腳趾發癢~鼻涕明顯不如之前的那麼多(用了五六張紙巾擤鼻涕)~最後加多艾灸了~足三里②邊共8分鐘左右("第一次灸足三里"!灸感腿發熱腳心有點癢)

    今天是女兒第五次艾灸~段段續續15天了~效果明顯~繼續停止吃,因為目前還是不會吐痰,所以每天會擤鼻涕很多,需要不時地提醒她擤鼻涕,喝水。

    ~從2-9號開始艾灸~就停止吃了。很欣慰的是,不吃藥的狀況下,病情持續好轉中![中國贊][中國贊][中國贊]

    [蠟燭]知艾者福[蠟燭]善灸者壽[蠟燭]

    餘生為了家人安康~努力學習中醫艾灸 知識!

    分享中醫艾灸養生也是一種功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黛玉客居賈府,真被當做自家小姐對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