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土的幸福

      提起後主劉禪,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他一生昏庸無能,不但沒有一統中原,恢復漢室,還因寵幸宦官,成了亡國之君,使蜀漢成了三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政權,樂不思蜀的故事更是成為了千古笑談。這些事情基本上是無可辯駁的,不過有一件事,卻讓他蒙冤千年。

      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情呢?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舉國皆哀,民眾自主請願為他立廟,數十年後民間依然有很多人私自祭祀,史書記載稱“百姓巷祀,蠻夷野祀”,可就在這般情況下,一直尊稱諸葛亮為相父的劉禪卻遲遲沒有批准,在數十年後才在臨近孔明墓地的沔陽為其立廟。諸葛亮死後,為什麼劉禪不給他立廟祭祀?很多人猜測劉禪對諸葛亮執政十一年,使他大權旁落一事心生不滿,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不敢有所動作,只能在其逝世後搞點小動作進行發洩。

      其實這完全冤枉了後主劉禪,他雖然無力開疆拓土,也沒有成為一個守成之君,但是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倚重卻是不容置疑的,當諸葛亮的死訊傳來的時候,他不但下令全國哀悼三日,自己也換上了白色的喪服,表達對相父的悼念,還立馬誅殺了上表怒斥諸葛亮獨攬大權,危害社稷,建議清除丞相黨羽的李邈,之後他更是廢除了丞相一職,使諸葛亮成為了唯一的蜀相。

      如果這些事情還可以被歸結為表面功夫的話,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是如何對待諸葛亮門生及後人的:諸葛亮生前重點栽培的蔣琬、費禕一直執掌國政;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降將姜維,北伐無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雖然太監黃皓弄權後跑去沓中避禍,卻仍能握有半數兵權;年僅八歲的諸葛瞻更是被他視若己出,就算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績,依然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並迎娶了劉禪的女兒。

      劉禪的所作所為,比起之前滅霍光滿門的漢宣帝劉病已,比起後世把張居正抄家滅族的萬曆皇帝,如何也稱不上懷恨在心,相反可以說他對諸葛亮相當不薄。那麼劉禪為何遲遲不肯為諸葛亮立廟呢?

      這就要從兩漢的制度說起了,從秦漢以來,立廟一事就是天子的專屬,不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還是戍守邊疆,抵禦匈奴的衛青、霍去病都沒有被單獨立廟的資格,最多享受帝王的廟宇,百姓請命為諸葛亮立廟一事是有違祖制的,就算劉禪同意,他手下的大臣,尤其是諸葛亮選定的人才也不可能同意。而且劉禪在諸葛亮去世之初,雖然沒能為他立廟,但是民間的私祀卻一直被默許,後來習隆和向充提出變通的方法之後,他也立馬就實施了,由此可見劉禪對諸葛亮師生情深,情同父子。

    但是很多人類比後世的帝王心理,還是無法接受劉禪心甘情願做一個“傀儡皇帝”,其實這與劉禪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一向有識人之明的劉備和算無遺策的諸葛亮曾評價他“氣量甚大增修”“天資仁敏”,後世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也曾提到他“無猜險之性”,他自己登基之後,更是曾親自說出“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從未對諸葛亮有過猜疑之心,反而相同敬重。

  • 2 # 十古月剪影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一句詩道盡了諸葛亮為蜀漢事業奮鬥的一生,讀來不覺讓人眼眶溼潤,約在公元207年末,27歲的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公元234年,54歲的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他這半輩子都盡心效忠於劉備劉禪父子。可令人納悶的是,諸葛亮死後,蜀國各地都上書請求為丞相建立廟堂,然而此事一直不被後主劉禪批准,直到公元263年的時候,在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人的進諫下,劉禪才答應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劉禪數十年後才肯為諸葛亮立廟呢?

    據《襄陽記》記載: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

    劉禪

    顯然,史書交代了一個重要的原因——不符合禮制。並不是說有功大臣就應當享有立廟祭祀的待遇,為人臣者只可伴君王左右,豈可單獨祭祀呀。小夥伴們可能對此有疑惑,小刀特地查詢了一下有關史書,《周禮》上有記載: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勳詔之。大功,司勳藏其貳。(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功臣諸葛亮在帝王劉備旁邊共享祭祀。) 當然這恐怕僅僅是“官方原因”,其背後會不會有其他緣由呢?那麼我們就要問了,諸葛亮和劉禪究竟關係如何?

    諸葛亮

    首先,劉禪的自由被限制。劉禪本身就不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君王,他只是想太平度日,而諸葛亮身負託孤重任,自然要處處管著他。試想若劉禪想要去玩蛐蛐,你非讓他去讀書,時間一長他能不心懷怨恨嗎?其次,劉禪沒啥權力,連董允都懟他。劉禪曾想要多娶幾個妃子,董允卻說不可以。史書《三國志》記載: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由此可見,諸葛亮在時,劉禪規規矩矩,很多出格的事情都不敢去做,一直壓抑著自己。

    黃皓

    另外,千萬別忘了還有一人可能會挑撥離間,他便是宦官黃皓。史書上記載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在太監黃皓的花言巧語下,劉禪開始日益追恨自己曾經的老師董允,而董允是諸葛亮安排在劉禪身邊匡正行為的大臣,黃皓難道會沒說過諸葛亮的壞話?劉禪這個人本來就沒啥主見,後來又甚是信任黃皓,一旦黃皓進讒言說陛下不可以給諸葛亮立廟,劉禪估摸著就聽從了。 雖說劉禪遲遲沒給諸葛亮立廟,但蜀國當地百姓懂得感恩,大多私底下祭祀武侯,丞相諸葛亮泉下有知也該欣慰了。

  • 3 # 鳳城小姐姐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當諸葛亮去世的訊息傳到成都後,群臣悲慼,然而就在此時,後主劉禪卻連下了數道政令,讓人在悲慼之餘感受到了陣陣涼意。劉禪不允許群臣為諸葛亮弔喪。從後來的情況來看,劉禪為了封鎖諸葛亮去世的訊息,避免蜀中造成過分的動盪,防止曹魏與東吳聽到訊息後來入侵蜀漢,同時避免群臣因為要給諸葛亮弔喪而造成朝堂之上無人辦公,因此,劉禪不讓群臣弔喪並不是太極端的行為。然而在蜀中百姓都知曉了這件事後,劉禪的行為就讓人有些心寒了。

    事實上,諸葛亮身為劉禪的亞父,劉禪本身也並不是不願意給諸葛亮立廟,他只是不想將諸葛亮的廟立在成都。要知道在成都有太廟,在太廟中祭祀的人是漢高祖劉邦,光武皇帝劉秀以來的兩漢歷任皇帝,還有昭烈皇帝劉備。若此時為諸葛亮立廟,那蜀中百姓定然會為諸葛亮添香火,從而使得諸葛亮的祭祀不斷。諸葛亮畢竟只是蜀漢的臣子,百姓供奉的香火都給臣子諸葛亮,太廟誰去祭祀?更何況劉禪身為一國之君,若諸葛亮在成都立廟,劉禪是否需要去廟中為諸葛亮祭悼?正因為有這些尷尬,劉禪才不願在成都為諸葛亮立廟。

    至於有人說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不好,當時蜀中也有不少臣子是這樣認為,比如安漢將軍李邈以為他自己看出了劉禪的想法,想趁機討好劉禪,於是他上書詆譭諸葛亮,希望藉此博得劉禪的賞識,然而劉禪用李邈的人頭來向眾人證實,他與諸葛亮之間絕非關係不好。

    筆者認為,在諸葛亮離世前,劉禪急匆匆的讓人詢問諸葛亮死後的繼承人,而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也確實任用了諸葛亮推薦的蔣琬與費禕等人,足見劉禪對於諸葛亮是認同的。

  • 4 # 冷於冰視聽

    提起後主劉門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他一生昏庸無能,不但沒有一統中原,恢復漢室,還因寵幸宦官,成了亡國之君,使蜀漢成了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政權,樂不思蜀的故事更是成為了千古笑談。這些事情基本上是無可辯駁的,不過有一件事,卻讓他蒙冤千年. 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情呢?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舉國皆哀,民眾自主請願為他立廟,數十年後民間依然有很多人私自祭祀,史書記載稱“百姓巷祀,蠻夷野祀般情況下,一直尊稱諸葛亮為相父的劉禪卻遲遲沒有批准,在數十年後才在臨近孔明墓地的沔陽為其立廟。諸葛亮死後,為什麼劉禪不給他立廟祭祀?很多人猜測劉禪對諸葛亮執政十年,使他大權旁落一事心生不滿,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不敢有所動作,只能在其逝世後搞點小動作進行發洩。那諸葛亮這樣做錯了嗎?當然錯了,但初衷是好的。諸葛亮的錯,是他沒有適當地給劉禪實習的機會,而是事無鉅細,親力親為,最終把自己累死,也耽誤了劉禪的成長。諸葛亮這個人的性格,其實是有點自負的,或者說他有點處女座的小毛病。他過於追求完美,而自身相對於劉禪又太完美,所以不肯對劉禪放權,怕劉禪搞砸一丁半點。最終,他突然暴斃,留下了一個沒長大的阿斗,和一肚子來不及對阿斗說出口的道歉。

    如果這些事情還可以被歸結為表面功夫的話,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是如何對待諸葛亮門生及後人的:諸葛亮生前重點栽培的蔣琬、費禕一直執掌國政;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降將姜維,北伐無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雖然太監黃皓弄權後跑去沓中避禍,卻仍能握有半數兵權年僅八歲的諸葛瞻更是被他視若己出,就算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績,依然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並迎娶了劉禪的女兒。劉禪的所作所為,比起之前滅霍光滿門的漢宣帝劉病已,比起後世把張居正抄家滅族的萬曆皇帝,如何也稱不上懷恨在心,相反可以說他對諸葛亮相當不薄。那麼劉禪為何遲遲不肯為諸葛亮立廟呢?

    這就要從兩漢的制度說起了,從秦漢以來,立廟一事就是天子的專屬,不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還是戌守邊疆,抵禦匈奴的衛青、霍去病都沒有被單獨立廟的資格,最多享受帝王的廟宇,百姓請命為諸葛亮立廟一事是有違祖制的,就算劉禪同意,他手下的大臣,尤其是諸葛亮選定的人才也不可能同意。而且劉禪在諸葛亮去世之初,雖然沒能為他立廟,但是民間的私祀卻一直被默許,後來習隆和向充提出變通的方法之後,他也立馬就實施了,由此可見劉禪對諸葛亮師生情深,情同父子。但是很多人類比後世的帝王心理,還是無法接受劉禪心甘情願做一個“傀儡皇帝”,其實這與劉禪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一向有識人之明的劉備和算無遺策的諸葛亮曾評價他“氣量甚大增天資仁敏”,後世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也曾提到他“無猜險之性”,他自己登基之後,更是曾親自說出“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從未對諸葛亮有過猜疑之心,反而相同敬重.所以,諸葛亮死後劉禪對他態度的轉變,大部分是摻雜個人感情在裡面的,和政治的關係不是太大。他怨恨諸葛亮把他囚禁在深宮裡,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他怨恨諸葛亮的親力親為,讓自己這個皇帝形同傀儡,被人恥笑;他怨恨諸葛亮對自己的“誠實”,就那麼心安理得的管理著國家,不懂得謙讓自己一下!但他還算是懂事的,他慶幸並感謝諸葛亮沒有像曹操一樣篡奪自己的江山,而是對蜀漢鞠躬盡瘁!所以他最終給諸葛亮立了廟,算是對諸葛亮最崇高的肯定!

  • 5 # 遺聞軼事

    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不因私忘公,有絲毫懈怠。最終因勞多食少,於公元234年病逝在了五丈原軍中。諸葛亮死後,蜀漢舉國哀悼,後主劉禪更親率文武百官披麻戴孝,為他送葬。然而就那時,有一個曾受諸葛亮提拔之恩的文臣李邈卻上書劉禪言道:諸葛亮常年獨攬大權,窮兵黷武,危及國家社稷數十年,如今其死,乃是好事,當舉國歡慶。

    劉禪收到此奏之後,不僅沒有像後世之人想象的那樣,趁機對諸葛亮的勢力進行剷除,反而大發雷霆,直接下旨處死了李邈。然而,他在處死李邈,辦完諸葛亮的喪事之後,卻又隨即廢除了丞相一職,撤銷了大臣開府立事的權力,拒絕了為諸葛亮立廟進行祭祀的建議,而是在諸葛亮死後的第29年,也就是蜀漢滅亡的前夕才同意了為其立廟。也正因此事,後人才有了劉禪早就對諸葛亮怨恨多年的說法。

    從表面上來看,劉禪的做法確實有些奇怪。他既然不認同李邈的說辭,又為何卻做出了撤銷丞相職位,不同意馬上為諸葛亮建立宗廟的決定呢?其實,當時劉禪並非沒想過要給諸葛亮立廟,也並非是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不滿而撤銷丞相一職,他之所以會那麼做,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首先,先說他為什麼沒有同意立刻為諸葛亮立廟。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與當時的禮制有關。據歷史記載,按照秦漢當時的宗法禮儀制度,唯有天子方有權力開宗立廟。至於功勞巨大的臣子,只有配享天子宗廟的權力,並沒有單獨立廟的先例。就算是漢朝的開國功臣蕭何、張良,擊破匈奴的衛青、霍去病等人也沒有打破這個慣例。諸葛亮作為一生都忠於漢室,奉行忠君愛國之道的儒式大臣,自然也不想看到蜀漢為其破例。而劉禪作為一國之主,漢室皇帝,當然也不會貿然違背組訓。 至於後來劉禪為什麼又在諸葛亮死後29年,同意為其立廟了,主要是基於當時的民心所向。據歷史記載,當時由於官方未給諸葛亮立廟,蜀中以及漢中百姓便自發的對其進行祭祀。而且劉禪從來沒有禁止過,並時刻都在想著如何能在祖宗禮法的範圍內為其建一座正式的廟。最終此事被蜀漢的臣子們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即遠離蜀漢都城,在距離諸葛亮墓地的不遠處為其建廟,這樣既滿足了民眾的心願,在祖制上也說得過去。只是就在劉禪同意立廟後不久,鄧艾便入川滅亡了蜀漢。 其次,再說一下劉禪為何廢除了丞相一職。熟悉東漢及三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光武帝在建立東漢之時,便以三司取代了丞相制度,是曹操為了開府立事,更好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恢復的丞相制度。劉備建立蜀漢之時,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位置,也為了能充分發揮他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才幹,方冊封了他為丞相。劉備死後,劉禪處處都仰仗諸葛亮,自然就更加強化了這個制度。而當諸葛亮去世,蜀漢內部已沒有了這種全能型的人物,自然就沒必要再設丞相了。 另外,以劉禪早期的從政事蹟來看,他其實是很聽諸葛亮的話的。他不再允許後人擔當丞相一職,實際上也是向世人說明了,在他心中唯有諸葛亮方有資格當此高位。這實際上是對諸葛亮的一種尊重和懷念。 所以說,劉禪並非如很多人說的那樣,對諸葛亮存在不滿情緒。無論是他厚待諸葛亮的幼子諸葛瞻,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來看,還是他完全聽從了諸葛亮臨終前的人事安排來看,都說明了他始終將諸葛亮當成了師長對待。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發表你的看法。

  • 6 # 縱橫網作家

    不當帝王不知帝王意,因為諸葛孔明功高蓋主,所以劉禪晾一下他,時間一長人們就淡忘了諸葛孔明,劉禪再次提起他,也給自己增加了聲譽,何樂而不為呢!

  • 7 # 圖文繪歷史

    是的,諸葛亮死後29年,劉禪才同意給他立廟,還不是在成都立廟,只是在沔縣定軍山諸葛亮的墓前立了個廟,這不禁要疑惑了,備受劉禪尊崇為什麼連個廟都不給建,他和“相父”關係不是很親密麼,還受到了後人的讚賞,被視為君臣關係楷模,其實不然,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看似和諧,實質充滿著不滿與容忍,最後是爆發。

    圖為勉縣武侯祠,是劉禪下旨修建的第一座諸葛亮祠廟,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

    公元234年諸葛亮仙逝,群臣上書,百姓請願為丞相立廟,結果是“朝議不聽”,劉禪不同意,於是百姓當地自發組織祭祀丞相,每年如此,規模還不小,於是又有大臣上書,民間私祭是百姓的宏願,朝廷不如安撫民願,把私祭變成公祭,立個廟,結果是“後主不從”,從這裡可以看出,劉禪不傻,如果他傻的話,立廟就立廟唄,凡事聽大臣們的,但是沒有,劉禪是有主見的。

    諸葛亮畫像。

    不僅如此,劉禪在諸葛亮死後,把劉備定的丞相制度給給廢了,諸葛亮之後蜀漢從此無丞相了,劉禪自攝國事;另外,劉禪還把諸葛亮制定“北伐曹魏”的國策也給廢除了,這個政策為國為民肯定是好的,但完全違背了諸葛亮的意願,怎麼諸葛亮一死,劉禪就給撂在一邊,都反著來,看來意見大著些。

    圖為諸葛亮武侯墓。

    這讓我想起了明朝萬曆皇帝和他的老師張居正,萬曆在張居正生前死後完全判若兩人,還清算了鞠躬盡瘁的老師;還有北魏孝文帝時期,15歲的太子元恂殺掉了自己的老師高道悅,說白了,張居正、高道悅都是同一類人,雖為帝師鞠躬盡瘁,但有點獨斷專行,小孩子有怨氣,產生了報復心理,諸葛亮也是一樣。

    圖為古隆中。

    《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毫不留情的教訓劉禪,就是大人訓小孩的口氣,但那時劉禪都20歲了,還是國君的身份,平時劉禪不管幹什麼諸葛亮都要管,一個正常人怎能不生怨氣,另外諸葛亮作為託孤大臣,任務是輔政再還政,可諸葛亮大事小事一把抓,親力親為,劉禪只靠邊站,這不叫輔政,這叫從政,所以在劉禪心裡,對諸葛亮是不滿意的,儘管時隔29年後才立廟,但又規定了“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對其嚴加約束,看來其內心的憤恨還未消除。

  • 8 # 青史如煙

    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舉國皆哀,民眾自主請願為他立廟,數十年後民間依然有很多人私自祭祀,史書記載稱“百姓巷祀,蠻夷野祀”,可就在這般情況下,一直尊稱諸葛亮為相父的劉禪卻遲遲沒有批准,在數十年後才在臨近墓地的沔陽為其立廟。諸葛亮死後,為什麼劉禪不給他立廟祭祀?很多人猜測劉禪對諸葛亮執政十一年,使他大權旁落一事心生不滿,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不敢有所動作,只能在其逝世後搞點小動作進行發洩。

    其實這完全冤枉了後主劉禪,他雖然無力,也沒有成為一個守成之君,但是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倚重卻是不容置疑的,當諸葛亮的死訊傳來的時候,他不但下令全國哀悼三日,自己也換上了白色的喪服,表達對相父的悼念,還立馬誅殺了上表怒斥諸葛亮獨攬大權,危害社稷,建議清除丞相黨羽的李邈,之後他更是廢除了丞相一職,使諸葛亮成為了唯一的蜀相。

    如果這些事情還可以被歸結為表面功夫的話,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是如何對待諸葛亮門生及後人的:諸葛亮生前重點栽培的、一直執掌國政;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降將,北伐無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雖然弄權後跑去沓中避禍,卻仍能握有半數兵權;年僅八歲的更是被他視若己出,就算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績,依然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並迎娶了劉禪的女兒。

    劉禪的,比起之前滅滿門的,比起後世把抄家滅族的,如何也稱不上懷恨在心,相反可以說他對諸葛亮相當不薄。那麼劉禪為何遲遲不肯為諸葛亮立廟呢?

    這就要從兩漢的制度說起了,從秦漢以來,立廟一事就是天子的專屬,不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還是戍守邊疆,抵禦匈奴的、都沒有被單獨立廟的資格,最多享受帝王的廟宇,百姓請命為諸葛亮立廟一事是有違祖制的,就算劉禪同意,他手下的大臣,尤其是諸葛亮選定的人才也不可能同意。而且劉禪在諸葛亮去世之初,雖然沒能為他立廟,但是民間的私祀卻一直被默許,後來習隆和向充提出變通的方法之後,他也立馬就實施了,由此可見劉禪對諸葛亮師生情深,情同父子。

    但是很多人類比後世的帝王心理,還是無法接受劉禪心甘情願做一個“傀儡皇帝”,其實這與劉禪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一向有識人之明的和的諸葛亮曾評價他“氣量甚大增修”“天資仁敏”,後世裴松之在為其作注時也曾提到他“無猜險之性”,他自己登基之後,更是曾親自說出“政由,祭則寡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從未對諸葛亮有過猜疑之心,反而相同敬重。

  • 9 # 歷史黔

    準確的來說是,諸葛亮死後29年,劉禪才給諸葛亮立的廟

    公元234年8月,因為諸葛亮勞累成疾病情加重。並逐漸惡化,諸葛亮自知命不久矣,召集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防止曹軍追擊,10月,諸葛亮在軍營中去世。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並沒有七星燈續命一說)

    蜀軍返回成都後,後主劉禪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諸葛亮在臨終前讓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定軍山的山勢修建墳墓,墓穴不用太大,只需要能夠容納下棺材就行。諸葛亮曾經向劉禪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自己穿的衣服都是都是朝廷賜封,即便是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下葬時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就行,不必用太華麗的服飾,其次也不要其他配葬物。

    諸葛亮早年執政時,深受同僚和百姓的愛戴,都以諸葛亮以榜樣,諸葛亮死後,同僚和百姓都認為諸葛亮埋葬的太過於簡陋,諸葛亮為蜀漢政權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不應該這麼簡陋,即便沒有華麗的衣服和陪葬品,也要給諸葛亮立個廟,以表諸葛亮多年來的豐功偉績。

    隨後蜀漢各地多上書請求劉禪能夠給諸葛亮立個廟,但是被拒絕了,雖然被拒絕了,但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按季節之序,所施行的儀式和節慶) 在道路上私祭諸葛亮。直到景耀六年(263年),也就是諸葛亮死後的29年,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了廟。

    為何劉禪一開始不同意,諸葛亮死後29年同意立廟了呢?

    廟不是任何人都能立,要皇帝才能立,而諸葛亮是丞相,並非皇帝,如果給諸葛亮立廟,也就變相的承認諸葛亮是後主劉禪的父親,這有背與禮制,再加上考慮到諸葛亮一生節儉,所以也就沒有立廟。

    29年後,也就是公元263年,劉禪同意給諸葛亮立廟,其實是因為劉禪知道蜀漢政權要結束了,也就沒有什麼禮制的約束了,加上諸葛亮對朝廷鞠躬精粹,劉禪覺得對諸葛亮有些愧疚,所以給諸葛亮立了廟。

  • 10 # 野史官人

    劉備去世時,後主劉禪剛滿十七歲。雖然劉備稱劉禪年幼,需要諸葛亮和李嚴,多加照顧,但實際上在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不過九歲登基,孫權成為江東政權的執掌人時,也不過十八歲。可以說,十七歲的劉禪在當時和其他人相差無幾。

    至於劉禪為何不願對諸葛亮立廟,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諸葛亮對劉禪不夠信任

    諸葛亮認為自己受到劉備的囑託,必須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同時也為了讓蜀漢政權不被毀在劉禪手中,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透過北伐,一步步將大權握在手中,最終李嚴因糧草問題,被諸葛亮貶為庶民,而老將趙雲也因年邁去世,從此,諸葛亮獨攬軍政大權,雖然劉禪已經成為皇帝,但說到底,凡事都還是需要諸葛亮點頭。

    第二因為諸葛亮在世時的專權!

    諸葛亮到死,都抓住權利不放,是讓劉禪越發感到怨恨,因此在諸葛亮去世後,他甚至不願依照民意,為諸葛亮立廟,直到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劉禪才迫於朝中重臣與民間壓力,不得已在成都千里之外,為諸葛亮立廟祭祀。我認為,劉禪在登基後,因為諸葛亮的原因,無法一展抱負,死後則不肯為諸葛亮立廟,可以說,他對諸葛亮確實是有很大意見的。

    第三劉禪認為自己作為皇帝,卻無實權

    劉備死後,荊州派在蜀國一手遮天,劉禪什麼事都得聽“相父”諸葛亮的安排,劉禪根本沒什麼實權,只是一個擺設而已。六次伐魏、七出祁連,都是大臣,商量好了走個程式報告給他。

    他雖然主張休養生息,但諸葛亮總是認為他,缺乏君臨天下的氣概,只想安居樂業,所以每次諸葛亮都會因為他這句話,而批評他,他也只能點頭說亞父說的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燒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