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umimi6
-
2 # 秉陽BeYoung
在國內,看見了不少人對比中國和印度軟體貼子,發覺大部分都不是IT人經歷的人寫的,錯誤百出。所以來寫一篇 一個IT人來談中國與印度在國內,看見了不少人對比中國和印度軟體貼子,發覺大部分都不是IT人經歷的人寫的,錯誤百出。所以來寫一篇 一個IT人來談中國與印度軟體, 為什麼不說 一個IT人來談中國與印度軟體的差距呢? 這樣的說法就是根本性的錯誤,中國軟體和印度軟體只有差別,要衡量差距,那是關公戰秦瓊,無從衡量:
投資管理與證券交易軟體。
天涯股民多,很多人認為證券交易軟體就是通達信、大智慧、核新、同花順,手機炒股,網上交易,電話交易等等,只能算說對了一半,這些都只能算證券交易的外圍,所有這些交易方式都連線到證券公司的交易核心程式,最後申報到交易所,我從事的就是 這核心的開發,會和股民用到的所有系統有介面。
接下來開始談正文:
一。首先談盜版
雖然個人是從事IT行業的,盜版是IT人員最後成為IT民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個人覺得到目前為止盜版對中國的發展還是利大於弊,
說到軟體盜版,華人都盜版什麼呢?
1。作業系統 windows ,
2. 辦公軟體 oa系統 ,office,Notes,圖象處理PS等
3. 資料庫 主要是中小型的資料庫(sql server,免費MySql),但大型的oracle等,都是大企業用的,能用的起當然就不缺錢,別人自然能抓到你在用,能找你收錢。
4。開發工具 c, delphi, .net ,java 我們這些開發軟體的公司基本上都沒有怎麼花錢買開發工具。
5。企業級商用中介軟體 (Weblogic ,websphere,Tuxedo)等
6。其他的通用性應用軟體,譬如防毒,網路安全
7.個人電腦所使用的軟體幾乎全是盜版或者免費(免費居多)
windows,office,影聲播放,
QQ、郵箱、支付寶、淘寶、阿里旺旺、飛信、百度、迅雷、PPS、PPlive、CNTV、360、、翻譯軟體、通行情軟體、
8。中國最大的盜版行業是 遊戲,電影
中國的網民從看電影和玩遊戲角度來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我可以肯定的說,中國很多網民看過的美國電影數量都超過不少美華人。。遠超其他國家的人
中國網民龐大,會有一部分人將世界上的優秀的影片引入到到這個體系(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網)中來
由於中國的影片共享網站,其供應商都是中國本土的,
不要小看了盜版的作用,它讓中國以比較低的成本融入了資訊化社會,開闊了視野,這也是為什麼華人對外華人的瞭解 遠勝於外華人對華人的瞭解。
二。金山公司不是中國軟體業的代表
大家看清楚了,華人盜版的行業基本上都是外國的壟斷的行業,
華人奉行的原則是: 能用假就不用真的,能用盜版的就不用正版的,還有就是沒有市場的東西不做, 目前華人做的軟體是什麼行業呢,華人只做不會被輕易盜版的行業。
中國產軟體被盜用的主要是在
通用性應用軟體,譬如防毒,網路安全,媒體播放
代表作:金山詞霸,影音風暴,瑞星,天網之類.
很多人就把金山公司當作了中國軟體業的代表,說中國軟體的代表是金山詞霸和wps,實際大錯特錯。
三。中國軟體業特點
中國的二三產業規模,產值數倍於印度,同時各行各業的資訊化程度遠高於印度。 中國的這麼多行業,幾乎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軟體,這些軟體是無法盜版,因為和業務相聯絡的,脫離了業務,
換了一個行業,程式碼就成了一堆垃圾,所以沒有人會去盜版,
1。你每天做工交車,地鐵,其收費,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裡面有部分是外國的程式,是和硬體結合的)
2。每天買東西,吃飯 收銀系統
3。醫院, 醫院管理系統
4,證券交易系統 ,這個不用說了
5。中國最為發達的製造業,從進貨-銷售-財務-庫存,這個鏈條,都是華人開發的軟體來管理的
6。你每天都是在上網,估計沒有一箇中國網站是外華人來編寫程式建立起來的吧,就象天涯。。
7.還有一塊,就是象華為一樣,軟硬結合,主要是嵌入式開發,
8。。。
看清楚了嗎? 華人就是做的這些東西,做來是給自己用的,而印度人是做軟體來給外華人用的。 還有一點,這些軟體盜版有用嗎? 比如你盜版了一個證券交易軟體,有證券公司敢用的你軟體嗎? 所有這些軟體除了業務上面的關聯,還有一個就是後續需求變更,升級服務,不是一錘子買賣。
四。印度軟體的特點
可以和印度軟體業相比較的是,中國的低端製造業務,譬如衣服,鞋子,玩具,箱包。 已經做到了高度的市場化,分工合理化,中國形成了領帶,紐扣,拉鍊。。。等各種門類齊全, 零件生產流水線,產量大,生產成本低。
對應到印度軟體,就是其流程清晰,管理嚴格。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功能設計-開發-測試,環環相扣, 每一個環節的流程監督和質量控制都做到位。
同時印度的軟體公司更象軟體工廠,幾千上萬人的軟體公司不在少數。一年產值幾億幾十億美圓。
五。形成中國和印度軟體特徵的原因
中國和印度軟體只有差別,沒有辦法比較差距。
因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有一句話是很適用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特點:需求明確,功能明確,時間進度要求明確。
客戶素質:高,管理規範
客戶素質:參差不齊,管理不規範
特點:需求,功能,時間進度好象都可以隨時在變
在中國,軟體公司當然是屬於弱勢一方,客戶就是上帝,有了這樣的客戶,你還寄希望於軟體公司管理能規範嗎?
從軟體工程的角度來說:
專案失敗的原因多是 1。需求分析不到位,設計偏差
2。進度控制不力,未按時完成
3。軟體質量不穩定,無法上線等等
在中國,一個軟體專案失敗最多的原因卻是
需求不可控。
你無法阻止客戶不斷提需求,變更需求,變更流程。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如果你能夠把這一點控制的稍微好一點,
專案成功可能性就比較大。
而在中國,怎麼達到需求可以控制呢
1。大軟體企業,處於行業壟斷
2。賄賂客戶公司領導
3。行業自身特點形成的需求約束
4。最後才是和客戶溝通。
一般小軟體公司做大專案,基本沒有好事,最後的結果多半是自己被客戶無限制變更的需求壓的喘不過氣,最後客戶也喪失信心了,專案被終止。
六。中國和印度兩種模式的後果
1。華人把軟體做成了勞動密集型產業,遍地開花,印度人把它做成了技術密集型企業, 在中國,IT行業的人都成了IT民工,儘管印度的人均GDP低於中國,但IT人員的 收入遠高於中國。 另外一方面,中國的軟體產值早已經超過了印度,在世界上面居於美國,歐盟,日本之後。
2。中國的軟體企業成了血汗工廠,為中國各行各業資訊化鋪路了。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幾十人的工廠,是不會大型的軟體企業為其開發軟體的, 這個工廠也買不起這樣的軟體,而在中國,很多軟體企業只有幾個人,就會這樣的小工廠服務, 他們沒有任何規範的軟體工程流程,所見即所得,賺到一點算一點。其他任何行業中,只要能 利用到軟體,可以提供商機的都有人來涉足。譬如小區監控,家庭智慧控制等等。
另一方面大軟體公司提供的軟體同樣非常便宜,因為盜版的緣故,華人忽略了軟體的價值, 導致中國的軟體價格普通很低,按照個人的衡量,中國軟體公司的開發出來的軟體 應該按照美圓來計算,
在中國,一個大型的軟體只值100萬元,而在印度,它也至少值100萬美圓。。 在外國,一個企業軟硬體的投入至少應該是1:2左右,在華人們只知道硬體是需要花錢,認為軟體是非常容易的開發的,不需要花錢。
3。中國有非常完整的行業軟體供應商,並且在各自行業形成了初步壟斷 證券,保險,銀行,醫療,財務,交通,服裝。。。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ERP。 在這些行業,都有一些出色的軟體公司,規模中等,所做的產品符合該行業的業務需求, 在這些行業,競爭力非常強,外國軟體基本沒有空間。 在這些行業裡面,我們幾乎不 把微軟,IBM當作競爭對手。微軟,IBM做的東西一樣會被客戶換掉。
4.IT人員出路渺茫,最後都被迫轉型,IT行業成為了年輕人的行業.很多的IT人員從軟體公司 流動了其服務的客戶企業中,結果變成了在中國,最資深,最有經驗的IT人員基本都在客戶公司裡面 吃老本過日子。
當然中國的好的企業大多有自己開發團隊,這些東西本身並不計算入中國的軟體產值。
七 發展前景
1。印度軟體外包遇到了和中國製造業出口相同的局面,就是外來訂單減少,用工成本增加。 印度的IT人員成本是高於中國的,隨著IT人員工資的逐步增加,利潤減少,出現了發展困境。
中國還說產業升級,而印度連軟體內需都不大,如何升級?
2。中國的軟體業將高速發展,但IT人需要好自為之。
前景一片大好,軟體應用無孔不入,但IT人的生存環境卻不會好轉,需要找準自己的方向, 軟體企業的血汗工廠特點將會更加明顯。 在中國,很多城市都在借鑑印度的外包模式,希望從國際外包市場上面分一杯羹, 我覺得這是方向性的錯誤,中國學印度模式沒有任何優勢,只有死路一條。
從事IT的人,要在中國的環境中生存,不要在外包企業中呆的時間過長,那樣的話,將無法適應 中國殘酷的環境,因為外包企業本身也不是能夠提供你一份長久穩定的工作。
-
3 # 咵天侃地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軟體大國,軟體出口量僅次於美國,主要位於印度的班加羅爾。
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國,首都新德里。位置:①印度位於東半球、北半球,②位於熱帶、亞熱帶,③印度位於亞歐大陸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海,南臨印度洋。地形特點: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氣候: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雨兩季。降雨受季風影響,6~9月雨季西南風,風強來早去晚出現水災;風弱來晚去早出現旱災。10月至次年5月旱季吹東北風。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 “綠色革命”;印度的黃麻產量世界第一,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棉花產量世界第二,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中心,還是印度最大的海港。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矽谷”。
-
4 # 張知悅
在美國矽谷,尖端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中高層70%都是印度人,20%是白人,10%不到是華裔華人。像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純種印度人,在Google董事局有4人印度籍,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正在佔領谷歌公司,包括中層和基層。可以這麼說:谷歌都快成印度人的公司了。
世界軟體第一大國美國特別喜好用印度籍員工,一是因為便宜,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而且仍然是經濟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印度婆羅門和剎帝利貴族佔有很大的經濟和教育資源,培養出眾多人才,像印度理工IIT,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軟體人才輸出大學之一,比美國麻省理工還難考。正是人多、收入低廉,印度籍員工在美國從事IT開發工作的員工非常多。
二是因為聽話,擅長表達自己。印度曾手英國殖民統治,民眾的性格比較溫良,崇拜西方世界,也受種姓制度影響甘願俯首稱臣。所以在白人面前低人一等也不介意,而且受印度人英語的流利度普遍要優於非殖民地國家,擅長表達和發問,深受老美人喜歡。再加上印度人國內就業資源少,在美國IT行業抱團,因此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力。
印度人打破階層突破種姓制度唯一途徑就是找一份好工作,而IT行業就是他們最夢寐以求的,從事軟體開發就意味著富裕。因此很多小孩子從出生就被教育去印度理工學習計算機軟體開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技術移民到美國的80%都是IT行業,而且美國的軟體行業正在被印度人佔領,到了美國那對印度人來說就是天堂。
正是濃厚的網際網路氛圍和改變命運的動力,讓印度成為IT產業僅次於美國的大國,數不清的IT人才正以外包或者是正式員工的形式參與全球網際網路的建設中。
-
5 # 口水雜談
印度應該成為軟體外包大國,主要是為歐美日本提供軟體開發業務, 我認為原因如下:
1、印度人軟體開發上有著語言上的優勢,比較易學英文類的開發工具。 一個印度中學生把主要精力花在學軟體上就行了,沒有語言障礙。
2、由於歷史原因,印度在經濟上比較依賴歐美,經濟聯絡也比較緊密。所以,歐美要搞外包,肯定會選印度。
3、印度去歐美留學的學生多,成績好,無論在歐美工作,還是在印度工作,都在學習或接收著歐美經營管理思想。為外包培養了一批先行者和管理者。
4、印度的教育體制比較靈活,為印度培養了一大批軟體開發各階段的工人
5、印度是人口大國,就業難,軟體業良性發展,吸引各種資源湧入,成就了印度軟體產業規模。
回覆列表
我要講的是印度 印度是一個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10億人口中約5億是文盲,但是軟體業的成就卻舉世矚目。據印度軟體行業協會統計,僅10年時間,印度軟體業就將日本和歐洲遠遠拋在了後面,成為僅次於美國、雄居世界第二的軟體大國。近幾年,印度軟體業的年增長率均在50%以上。在全球被評為軟體能力成熟度五級的40家企業中,印度就有29家。同時,印度獲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 軟體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印度人把軟體業做成了一個大品牌。 依據國情提出培養軟體人才的國策 印度在IT領域創造的輝煌,首先應歸功於被譽為“計算機總理”的拉吉夫·甘地。他於1984年高瞻遠矚地提出了“要用電子革命把印度帶入21世紀”的治國方略,認為印度發展軟體業有三大優勢:第一,軟體業是人口密集型而非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要求有高技能的年輕人。而印度軟體業的發達也正是得力於其400萬高水平的人力資源。第二,發展軟體業需要普及英語。而印度是長期英屬殖民地,英語相當普及,儲存了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能講英語的科技人才庫。第三,發展軟體業必須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印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數學發達的國家,數學教育課時很多,中學的數學課課時每年約達200小時。印度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力的培養,從中學開始,試題中就很少出現選擇題,而多為綜合分析題,促使學生進行完整的思考。正如日本東京理科大學教授旁澤光雄所指出,印度的軟體業取得巨大發展的原因是重視數學教育。印度軟體工程師也認為他們在軟體方面的強大實力主要得益於數學。可以說,印度重視數學教育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軟體業的發展。 從1998年起,印度政府制訂了一系列促進國家資訊化的政策,其中有IT行業政策、軟體人才政策,把人力資源開發列為國家的長期政策,大力扶植教育培訓,為此還特地重新定義了軟體業,把培訓也列為軟體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就是軟體,享受與軟體同樣的優惠政策。與此同時,各級政府還制訂了加速培訓和吸引軟體人才回國的具體政策:第一,除繼續發揮名牌理工學院培養高階軟體人才的傳統優勢外,在400多所大學、1000所工程技術學院開設計算機軟體課程,形成多層次的軟體人才培訓體系。第二,大力吸引外資和私人資本投入計算機軟、硬體的專業培訓領域,與正規的理工大學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以利於軟體人才梯隊的成長。第三,為了滿足資訊時代對計算機軟體人才的需求,各級政府在稅收、工資待遇、創業資本等方面制訂優惠政策,透過實行僱員持股、提高軟體人才的社會聲望和社會地位等方式,吸引大批印裔海外科技人才特別是軟體人才回國服務。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印度大學畢業生流入美國的累計達54萬,五所名牌理工學院畢業生有80%流入美國,美國矽谷的工作人員中有38%是印裔。制定上述政策後,使軟體人才在印度本土找到了強烈的歸屬感,紛紛回國,減少了本華人才缺乏的危機。 普及計算機教育從娃娃抓起 隨著軟體業逐漸成為印度的明星產業,印度政府把普及計算機啟蒙教育看成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前不久,印度政府決定將IT教育引入全國教學大綱,要求小學生學會電腦基本操作;初中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使用教育軟體,透過電子郵件與他人聯絡;高中生熟練運用電腦,蒐集整理資料並根據需要學會使用特定的技術服務軟體。電子部與教育部還聯合推出了一項“中學計算機掃盲和學習計劃”,以期喚起中學生學習電腦知識的熱情。 透過職業教育培養大批軟體人才 印度的軟體人才主要是透過職業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來培養的,從而大大降低培養成本和使用成本,縮短了培養週期。目前,印度每年約有50萬新生軟體人才,其中大學畢業的只有七萬多人,剩下的幾乎全是透過職業教育培訓的模式培養的。究其原因,對軟體市場開發來說,最重要的是擁有大量的、能夠實際開發出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軟體應用型人才。對大多數軟體人才來說,主要的能力是“做”,而不是掌握系統的計算機理論,進行計算機科學研究。職業教育以應用性、標準性和針對性為主,通常是將最新的國際軟體使用方法教給學生。在接受了IT職業教育後,學生成為合格的軟體技術人員,就可以負責任何一個大型軟體的某個具體環節的工作。 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模式 印度的軟體業屬於外向型產業,為了爭取更多的軟體外包工程,擴大軟體出口份額,政府鼓勵軟體公司辦學,提高員工素質。例如,以生產教育軟體為主的印度著名軟體公司--全國資訊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在20個國家設立了800個教育中心,每年培訓15萬軟體人才。印度阿普特克計算機教育公司在30個國家設立了1500個教育中心。 在教學方面,學員實踐是主要模式。教學不是按從基礎理論到專業理論,再到實習的路徑,而是把順序顛倒過來,先從“做”開始,在做的過程中,學生如遇到問題,再以此問題為基點去學習專業理論。學員一入學,便要做專案,培訓中心把所承接的大專案分解成一個個小專案,然後要求每個學員完成一個小專案,讓學員在完成專案的過程中學習。培訓中心的學員最後一年都在公司實習,積累工作經驗,同時也給企業提供深入瞭解僱員的機會。除此之外,培訓中心十分重視課程開發,如NIIT軟體培訓中心設有課程開發部,由專家專門負責課程開發。在培訓管理方面,許多培訓中心引進了ISO標準,實施全面質量管理。 2003年8月3日,印度政府成立了由人力資源開發部長掛帥,財政部長、資訊科技部長、中高等教育局局長、印度理工學院院長參加的九人特別小組,專門負責資訊科技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以提高現有資訊科技培訓設施的利用率,培養更多更好的軟體人才。電子部組織了35家機構和5家資源中心聯合實施“印度人才開發與計算機培訓”計劃。其中“計算機人才開發”計劃偏重於在全國250所機構教授電腦課程,每年培養畢業生一萬餘人。政府還計劃在落後的東北部七個邦446個地區啟動資訊工程,傳播計算機和軟體知識。 透過高等學校培養出類拔萃的軟體工程師 大力加強軟體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印度立國之本,因此僅靠全民普及計算機知識遠遠不夠,必須透過高等學校培養出類拔萃的軟體工程師,這與印度特別重視高等教育的傳統是一致的。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度總理尼赫魯依靠聯合國及英、美、蘇、德等國的援助,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樣板,集中力量興辦了五所既有公認的國際一流水平,又保持印度文化特色的理工學院。近些年來,印度理工學院之所以能不斷地造就出世界一流的軟體人才,一是不惜重金聘請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者授課;二是每年從全國各地選拔最優秀的學生;三是學校的軟體教育與產業互動非常密切;四是學校領導遠見卓識的策略--充分利用業界的力量。學校領導認為,學校的責任是創造一個環境,讓學生對科技有充分的接觸。因此,各個學院有許多課程是由“業界老師”所開設,如IBM公司的“電子商務最新應用”、摩托羅拉公司的“通訊軟體”等,這些“業界老師”教的都是最新的軟體技術。在學校與產業密切的互動下,學生、學校與業界串起一個共存共榮的迴圈體系:業界提供豐富的資源;學校搭橋運輸養分;學生畢業後投身產業;把吸收的養分回饋產業。理工學院畢業生的質量可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法國巴黎綜合技術大學相媲美。這五所理工學院帶動了印度全國一批綜合性大學和各類學院的發展。由於學生所學知識與創新技術不脫節,這也是矽谷特別偏愛印度工程師的原因之一。 印度高校注重培養“複合型”的軟體人才。一方面,重視計算機學科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培養,軟體工程師不僅懂得軟體程式設計,而且深諳哲學、歷史、藝術等學科;另一方面,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印度的理工學院大多開設溝通技巧之類的課程,透過一次次公開演講,讓學生學會如何清楚地表達意見,如何快速切入重點,如何使自己的態度顯得落落大方。這些課程的開設使印度軟體工程師大多能侃侃而談,且言之有物,條理分明。 進入21世紀,為了培養出大批高素質的軟體工程師,印度資訊科技部制定了一項名為“知識行動”的人才培養計劃。在這項計劃中,印度政府率先向印度理工學院撥款8.985億盧比,計劃將全國43所地區工程學院提升到理工學院的水平。印度各邦政府紛紛以理工學院為示範,著手建立專門的軟體學院。目前,班加羅爾、海得拉巴、馬德拉斯等地的資訊科技學院已建成,軟體專業已成為年輕人報考大學的熱門。 從印度軟體業的飛速發展中,我們感受到教育在一個國家發展中所起的神奇作用。印度教育培養出來的軟體人才不僅成為推動印度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給世界軟體業帶來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