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an139876657
-
2 # 彥書詩詞美文
最近則重新刷完《大明王朝1566》,還沉陷在海瑞的一腔正義中不能自拔。而其中海懟懟懟完嘉靖後,嘉靖對其掏心窩說的一番話也尚在耳。嘉靖皇帝對海瑞說到:
“所謂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實指江山,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當時聽完這段話,甚覺有理,也被嘉靖洗腦。有人說,嘉靖的聰明以及權謀掌控絕對可以排在帝王前十,如其多重民生,成就一代明君留名亦非不能。
然權力就像鴉片,一但沾染上癮,誰能自知,誰能剋制。宋美齡亦說過:“因為他們從來還沒有嘗過權利的滋味”權力一旦坐擁,誰又能戒掉?人心本惡,學書求禮,莫不是一個剋制。在關鍵的時候,在大是大非中能因為自身的修養,信仰,品德,而能克私慾,擇天道。做到公私不偏,已是萬難。
自古帝王長在深宮,難知天下蒼生之苦,能做的無非是平衡。而帝王最看重的不是你如何正直,如何有才幹,首要還是忠誠,其次有才幹能擋事。忠誠便沒有危險,有才幹便好清閒。所以嘉靖後來對裕王說過,“亦如徐玠,高拱,張居正,賢時便用,不賢便黜”也是此道理。
鄭何之流,已然引起公憤,所以必除。嚴嵩之流,一尚聽話,二能擋事,所以皇帝說了,許多事還須他們去辦。而當他們收上來的鹽稅,嘉靖只分得一百萬,他們分兩百萬,還要嘉靖感謝他們?這便是皇帝動刀的關鍵。言外之意,嘉靖分得兩百萬,他們貪個一百萬,皇帝也是可以忍的。除嚴黨便如黃河。
而楊延和,夏言是為清流,又尚有治國之能事,但是他們處處與皇帝對幹,挑戰權威,除之,如治長江。 以上出發點,均是從皇權出發,以帝王術考量,並非海瑞的以江山,以天下蒼生為角度做出。
明朝的皇帝大多是弱勢皇帝,但是因為文官集團統治已臻成熟,內閣更是其發展成熟的標誌。皇帝可以幾十年不上朝,國家仍能正常運轉,這個時候皇帝最怕的,便是文官的權力凌駕於自身,不能掌控。皇帝並不在意你個人是貪官或清流。所以除了在文官之間,互相培養勢力掣肘平衡,文官之外,皇帝亦培養太監內官制衡。一切的首要都是不威脅帝國的統治。
海瑞的出現,其實是從帝王自身給於觸動,身為君父,沉迷長生,建造寺觀,勞民傷心,未有思民體民之憐心。因此為君者一要重權術,二要修自身,重德行,能克持,進而成就一代明王。但其對國家統治,官場規則制度並不能有所改變。正如貪官朝朝殺,朝朝殺不盡。而古今有大變革之策,亦是在官權與百姓之間的利益平衡。治理國家沒有絕對的方略,君與臣要平衡。莊子說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以老子說要絕聖棄智,絕仁棄義,回到小國寡民,結繩記事的時代。但時代的發展不容假設,我們能做的也是在這幾千年的平衡之道中,學習那一個個跳躍出來的,能為了理想抱負,天下臣民而大愛無私的閃光形象,瞭解他們的品行和操守,為個人在人生在事業的十字路口中,有一個更不愧於心的選擇。
-
3 # 布夫舟
看大明王朝的時候,有一個錯覺,那就是覺得嘉靖是一個“好皇帝”。特別是第一次看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總覺得嘉靖這個皇帝真是厲害,什麼事情都知道,什麼人都能夠玩弄於鼓掌之中。另一方面,他對身邊的人還算厚道。無論是他對跟隨自己多年的呂芳,還是服務於自己二十多年的內閣首輔嚴嵩,都顧及了情義,給了一條生路。
但是,如果多看幾次大明王朝1566,並且看一些明朝的史書,看法就有不一樣了。現在歷史對嘉靖的評價還是比較低的,或者說明朝皇帝整體的形象在現代人眼中都是不大高的。不過,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嘉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明朝自朱元璋朱棣以後,文官集團的勢力便開始慢慢增長,而皇權則受到極大的限制。嘉靖在自己當政期間,能夠牢牢的壓制住文官集團便能夠說明其個人極高的政治手腕。對於這一點,電視劇中可謂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嘉靖這番長江、黃河論可以說就是他帝王之術的最好表現。
原文如下:
“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嘉靖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長江指的是“清官”,而黃河則指的是“貪官”。嘉靖的意思就是說他做為皇帝,不能只用貪官、也不能只用清官。只要自己有利,權衡朝局,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嘉靖長江黃河論是正確,為什麼他的大明朝會出現“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家家淨也”的局面呢?
所以說有能力的皇帝並不一定是一個好皇帝。
嘉靖是一個喜歡道家的皇帝,可是道家最重要的便是要追求本心,順其自然。道家用在治國之上便是“治大國如烹小鮮”,講究“休養生息”,不要過多的干涉老百姓的事情。漢朝初期便是道家治國的典範,幾代的皇帝都採用黃老之術,朝廷儘量節儉,不給老百姓負擔,這才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時期,國家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而老百姓的賦稅又很輕,這才是治國的根本。
可是反觀嘉靖,他只是學到了道家的帝王心術,如何去操作群臣來為自己服務,如何去推卸責任。嘉靖自己做事情的出發點永遠是自己,從來沒有考慮的天下百姓的生死。這便是海瑞所說的“雖有君而無父,雖有官而如盜”。
“長江黃河論”是有道理的,不得不承認那個時候的明朝就是這樣,甚至現在亦是如此。但是問題在於根本的出發點是如何利用現狀讓老百姓活得更好,而不是讓自己活得更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海瑞為什麼能夠名留青史?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為自己謀取利益,而是他竭盡所能的想給那些活不下去的人一條生路。
不過,嘉靖和海瑞都是聰明人,想起周星馳《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句話“貪官奸,清官要更奸”。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4 # 騎著蝸牛遊天下
於這句話在劇中的地位而言,其毫無疑問是點睛之筆,在這段話之下,一個原本就很有深度的電視劇,又被拔高一個境界。
不過這段話不能單獨來看,要和“那有什麼真正的賢臣,賢是便用不賢便黜”合起來看才能算看懂這部劇的真諦。
先上原文:
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渾,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那清過?長江黃河都都灌溉了流域內所有田地,哪能因水清水渾就偏廢不用?
那麼這句話到底何意思?不過是在指責海瑞這個清流中的異類。
(嘉靖的話都暗含深意)
對就是清流中的異類,海瑞異類就在於,他想當聖人。
他想讓黃河水清,於是他才會說什麼:嘉靖皇帝啊,應該只用長江,而廢黃河。不對,是隻用清流不用嚴黨。意思就是說,別用貪官要用好官。
那麼誰是好官誰是壞官?
後來嘉靖回話是:我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的道理就是治理黃河水患。我殺夏言,殺殺楊繼盛、沈煉就是治理長江?
言外之意是什麼?
不過明確告訴天下,也告訴海瑞這個以聖人自居的人?
黃河長江不可偏廢,賢臣和不賢他說了不算?
(海瑞面對此話百感交集)
那麼如何理解這段話,這一方面體現了嘉靖皇帝的自私,一方面也揭示了權利鬥爭的本質而已。
自私是因為個人,所以必須自私。
權力鬥爭也是為了個人,他需要文官內鬥才能才能鞏固地位,所以他也必須自私。
而這一切的根本不就是中國家天下的延續嗎?
古代中國都是一家之國,一人之言,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
5 # 葉之秋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將帝王權術玩得很溜,堪稱箇中高手。看電視劇,確實很容易產生一個錯覺,那就是覺得嘉靖皇帝是一個好皇帝。
在電視劇中,多次提到了嘉靖關心百姓,撥款賑災什麼的……比如抄沒嚴嵩家財產,一共一千來萬兩銀子,最後是怎麼分配的呢?
各省賑濟災民得了二三百萬兩,東南抗倭,北方反擊韃靼,共分了二三百萬兩,從京城到地方官發放拖欠工資,分了二三百萬兩,還有一部分,就是從其他三分中各自擠了一點,共150萬兩給工部,為嘉靖皇帝修建萬壽宮。
也就是說,嘉靖皇帝將整個大明王朝的蛋糕中,僅僅一點五份留給自己,其他八點五份,都給了百姓,給了群臣,給了大明江山。
這麼看嘉靖皇帝,還不是一個好皇帝嗎?與歷代皇帝相比,他要求的可不多!
畢竟在封建王朝中,家天下觀念深重。天下賦稅那都是皇帝老兒一個人的。皇帝只留著一點點私用,大頭都留給國庫,充了公,已經很難得了。我們不能用現在的觀念去套古代。
可是,就算是這件事情不是編劇虛構,嘉靖皇帝在歷史中也不算事個好皇帝。他那長江黃河論,同樣是乍一看高明,細細分析都落了下乘。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嘉靖皇帝滿心只有權術,只有制衡,他心中天平最高,最重的,永遠都是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利益。一切唯己,在唯己的前提下兼顧王權,在保護王權的前提下,兼顧群臣與百姓的利益。
如果各方難以兼顧,嘉靖第一個捨棄的就是百姓利益,其次是官員利益,再次是大明江山利益,最後永遠都是自己的利益。
嘉靖皇帝為何重用嚴嵩?就是他不分黃河,長江,只講制衡,用嚴嵩來對抗徐階,打壓裕王,一切都是保護自己。
其實,真正高明的皇帝不是這樣的,真正高明的皇帝會明白,皇權,或者說江山社稷是至高無上的,自己作為皇帝的個人利益是次要的。
至於什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那是儒家騙人的鬼話。歷代皇帝沒有一個相信,也沒有一個執行的。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也是口頭說說,實際上永遠都是民為輕。
不過,明君會將社稷放在第一位,庸主無大志,只能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嘉靖就是這樣一位皇帝。
-
6 # 鐵錘文史
嘉靖皇帝用長江和黃河,來比喻朝廷裡面的貪官和清流。在整部電視劇裡面,這一段的陳寶國的獨白,是最能夠展現嘉靖皇帝的帝王之術和他的國家觀念。
這一段表演,可以讓許多人看明白,為什麼一個皇帝,明知道自己的大臣是貪官,還是要使用他,有時候甚至會重用他?
為什麼一個皇帝,明知道這個大臣是一個清官,是一個老百姓眼裡的好官,皇帝還是要殺掉他?
我在網上找到了這一段獨白的完整版本,姑且按照古文白話文翻譯的模式,逐句逐句和大家一起賞析這一段“高論”。
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
言下之意,貪官也好,清官也好,民間對他們的稱呼不同,皇帝根本無所謂。因為清官和貪官,是永恆的對立存在。
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
這一句話,看起來是否定古代的諺語,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執政生涯作辯護。黃河從來沒有清澈過,貪官也從來沒有斷絕過。因此說,我嘉靖皇帝任用貪官,並非是我眼睛瞎,而是自古以來,皇帝們都使用過貪官。我不是最差勁的那一個。
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這一段說的更加的明顯。清官為我朝廷賣命,維護了我嘉靖皇帝的執政;貪官一樣是為我嘉靖皇帝所用。不可偏廢。清官可以讓政權保持穩定,讓百姓心中存有希望。貪官呢,雖然老百姓不喜歡,可是他們為皇帝提供了大量的物質享受。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裡勸朕只用長江而廢黃河,朕其可乎?
這句話不必翻譯了,我嘉靖帝怎麼可能只用清官不用貪官呢?
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比方這個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父比作為山,水卻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氾濫。
最後這段話是最能夠體現嘉靖皇帝的人格的,不管是貪官還是清官,都是我嘉靖皇帝“牟利”的工具。有利於我牟利,貪官也要保護,所以說電視劇第一集,到最後清流一派還是不得不在財政超支的票擬上面簽了字。不利於皇帝牟利,即使你說的都對,都是清官,皇帝殺的時候一樣是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嘉靖皇帝的獨裁,自私,把天下視為私有,在這一段論述裡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即使後來嘉靖皇帝在臨死的時候,告訴兒子裕王,說把海瑞留給裕王,因為海瑞是大明王朝的一把神劍,當要推行改革的時候,唯有此人可以一往無前。你別以為這個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照樣是把海瑞這樣剛正不阿的清官,當做自己的工具揮舞而已。
總結下來一句話:嘉靖皇帝的長江黃河論,充分展示了嘉靖皇帝唯我獨尊,視天下如私有的可恥的私心,封建帝王莫不如此,捅破這層窗戶紙的,惟有嘉靖一人而已。或者說,惟有劉和平先生一人而已。大大的贊!
-
7 # 楊角風發作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送走家人,準備好棺材,給嘉靖帝上了一道疏,這就是著名的《治安疏》。
海瑞這是死諫,目的也是為了代聖人言,可惜嘉靖帝最終沒有殺他。因為沒有殺他,也就證明皇上認可他說的話,而認可他說的話,就證明他說嘉靖帝是昏君說對了。如果嘉靖帝不承認是昏君的話,那麼海瑞就不可能活下來。
所以,海瑞沒死成,嘉靖帝留了罵名,同時海瑞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才感慨:
“求仁不能,取義不得,遺罵名於君父,博直名於己身,皇上不讓我死,哪裡還談得上代聖人立言?”
可是,嘉靖帝會這麼輕而易舉承認自己是昏君嗎,他又該怎麼反擊海瑞呢?
一、海瑞沒有死成,自己在那裡掉眼淚,王用汲卻異常高興,根本就沒仔細想海瑞這句話背後的意思,而是衝著牢門大喊一聲:
“皇上聖明!”
這四個字還是相當諷刺的,前面也提到過,嘉靖帝不管殺還是不殺海瑞,他都會陷入兩難境地,這會形成一個悖論,而且無解。
有點類似於《雍正王朝》中王掞朝堂之上直接噴康熙帝是“不教而誅”。如果治王掞的罪,那麼就證明他說得對,康熙帝沒有說服人家就治罪,確實是不教而誅。如果不治王掞的罪,也證明他說得對,等於康熙帝承認了自己是“不教而誅”。
所以,最後康熙帝氣得差點失態,還是張廷玉提醒了一下,才下令讓王掞回家活著。只要他死了,就治他兒子不孝,而如果他活著,那麼王掞前面講的備好了棺材就是一句空話,也就從側面證明他說皇上是“不教而誅”也是一句空話。
而嘉靖帝也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帝王,他沒殺海瑞,在海瑞看來,就等於承認了自己是昏君。但是他又不想承認自己是昏君,也不想認可海瑞說的話是正確的。那麼就註定,他跟海瑞之間,還會有一場交鋒,而這場交鋒才是全劇最精彩的地方。
所以,當黃錦去傳旨的時候,聖旨上說的並不是皇上赦免的海瑞,而是天命赦免的海瑞:
“勾決罪官海瑞一名。著黃錦傳旨,不許騎馬,不許乘坐車轎,午時正步行至詔獄。若午時三刻旨意未能送達,是天命赦免海瑞。”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普通人如此,帝王同樣如此,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的嘉靖帝終於還是向徐階發問:
“朕御極這麼多年,這麼多錯處,平時你們怎麼就沒有一個人敢於奏諫?”
催問急了,徐階也就說了實話,大體意思是,天下是一家,皇上是君父,大臣是媳婦,生民是子孫。媳婦能忍則忍,能瞞則瞞,實在瞞不下去了,寧可苦子孫,不能苦君父。
而嘉靖帝也說出來《治安疏》中的精髓:
“他諫的是,朕沒有顧好這個家,沒有做好這個君父。”
可是,現在想做,也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是嘉靖帝第一次在徐階面前吐露心境,但何嘗不是對徐階的又一次考驗:
“徐階,這幾天朕一直在想,退了位,讓裕王繼位吧。”
徐階自然是嚇得跪倒在地,不敢再接著話茬講下去……
嘉靖帝本身也是一個矛盾體,有心改革吏治,卻年歲已老,重病纏身。有心傳位給裕王,又擔心自己被架空,畢竟放棄權力,對他來說,比放棄生命都痛苦。
三、徐階還是相當聰明的,他不認可海瑞的行為,但認可海瑞說的話:
“陛下天質英斷,睿識絕人……百廢俱舉,皆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
也就是說,徐階不認可嘉靖帝是昏君的說法,只是因為他現在生病了,只要病養好了,回宮視朝,必然可以大明中興。
徐階就代表百官,也就是說,百官不認可嘉靖帝是昏君,這跟赦免不赦免海瑞無關。
而隨後就是世子進獻祥瑞,他是怎麼說的呢?
“那個海瑞卻說漢文帝和皇爺爺的壞話,上天便降下了這隻神龜,就是要讓他們明白,海瑞的話說得不對!”
世子代表皇室,也就是說皇室也不認可嘉靖帝是昏君這個說法,這也跟赦免不赦免海瑞無關,但世子願意用賞賜換來釋放海瑞。
統一了其他人的口徑,下面只剩下海瑞了,嘉靖帝必須向海瑞證明,自己真的不是昏君,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海瑞被帶進了精舍,正中間坐著裕王、嘉靖帝、世子,三個人猶如一個筆架。嘉靖帝問海瑞,坐在你面前的到底是什麼?海瑞回答:
“回陛下,臣眼裡看見的不是筆架,而是我大明江山的一個‘山’字!”
嘉靖帝一生都喜歡跟群臣玩文字遊戲,群臣往往都按照他的思路在猜謎,這一次遇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海瑞,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他必須在這次謎面遊戲中,把海瑞圈進去,讓他輸的心服口服!
四、由於海瑞直接駁斥了嘉靖帝跟世子關於筆架的比喻,讓裕王驚恐萬分,直接訓斥海瑞:
“江山也是可以分開來說的嗎?讀書不通,僅憑一個直字管什麼用?”
於是海瑞說出了自己的解釋,也表明了,他對大明朝期望是什麼樣的:
“皇上、王爺、世子就是我大明江山的山,群臣和百姓才是我大明江山的江。”
這其實就涉及到海瑞《治安疏》中的話了,天下不是嘉靖帝一個人的天下,不能把群臣和百姓玩弄於股掌之中。大明朝最理想的治理方式是君臣共治,嘉靖帝一個人是無法治理這麼大的江山的。
但嘉靖帝很快拿一首劉禹錫的詩駁斥了海瑞: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是郎意,水流無限是儂愁。”
意思就是說,江水拍山而去,山留在這裡不動,但江水拍了山就流走了,根本就沒有停留,又哪來的共同管理江山?
海瑞馬上就意識到自己這個比喻不夠恰當:
“臣的比方是不甚恰當!”
嘉靖帝馬上乘勝追擊:
“朕問你,既然為君的是山,你說的這些聖君賢主,哪一座山還在?”
海瑞繼續嘴硬:
“在史冊中,在人心中!”
海瑞這麼說,顯然還是認為嘉靖帝是昏君,但嘉靖帝並沒有生氣,因為他就要憋大招了。
五、
由此,全劇中最經典的一段話說了出來:
“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摺裡勸朕只用長江而廢黃河,朕其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
這就是嘉靖帝治理國家,維護平衡的終極手冊,有一句話在劇中出現過很多次,那就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同樣的道理,這段話也適用於官員,可以引申為“官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嘉靖帝跟呂芳談論的“媳婦公婆論”也罷,自己下的“罪在朕躬”的罪己詔也罷,抄沒嚴黨財產的問罪也罷。這不過是展現給世人看的,展現給史官記錄的,展現給後代人去猜測的,至於帝王到底想表達什麼,這需要你自己猜。
有人理解成,這句話中的長江指清流,黃河則指嚴黨,也印證開篇嘉靖帝講的“雲在青天水在瓶”。有些人是雲,有些人是水,所站的角度不同,所做的事情也不同,所以也就沒有忠臣和姦臣之分。
其實這只是最淺的一種理解,在海瑞的眼中,真正的黃河是嘉靖帝,真正的長江是指海瑞,要知道這部劇的名字就是《嘉靖和海瑞》。
嘉靖帝已經是驚濤拍岸,即將決堤,而海瑞卻一時語塞,變作了涓涓細流。長江、黃河本就無法評價好壞,他倆本就該共同維護江山,實現共治。
嘉靖帝此番語錄有幾個目的:
一是駁斥海瑞,治理國家並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白即黑,如果按照海瑞的《治安疏》所講,一味打倒某一派,另一派必然就會氾濫。
二是表明自己並不是昏君,想坐穩江山,就必須把自己的個人喜好扔一邊,如果不這樣制衡,一旦氾濫,哪還有自己說話的份?
三則是向裕王傳授治國理念,裕王一味偏袒清流,以後也會被他們制約。而你面前的這個海瑞,就是黃河,就是大明朝的一把利劍,以後平衡關係會用到的。
最終,海瑞無言以對,也可以理解成編劇不讓他有言相對,不然,尺度就控制不住了。
裕王有沒有學到嘉靖帝的精髓,我想是沒有的,不然海瑞也不會一直不被重用。世子有沒有學到嘉靖帝的精髓呢?也是沒有學到,跟群臣慪氣,更是幾十年不上朝,最終大明朝支離破碎。再到後來的朱木匠,黃河氾濫後,長江再氾濫,終於到崇禎帝,幹了黃河,幹長江,但江終於是沒過了山,隨後整個江山都丟了。
隨後,海瑞再次被押回了詔獄,而世子卻哭著對嘉靖帝講,皇爺爺為什麼說話不算數,明明答應我要放了海瑞的?
是啊,他為什麼要忽悠一個小孩子呢?
-
8 # 灰色軌跡167
很有道理的理論。因為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就像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好人,也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壞人,事物都是兩面性的,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結果。
黃河指的是嚴嵩等人,在嘉靖皇帝的角度,他們雖然是壞人,但是他們能幫他解決問題,所以他不得不用。也就是他說的,黃河水雖然渾濁,但亦能灌溉莊稼。
回覆列表
很有道理,為官一任應該造福一方,清官可以造福百姓,貪官也可以,但是官貪還不幹事那就是最令人痛恨的了。對此葛優的電影私人訂製解釋的很好,如果清官不幹事,不能造福百姓,這也是一種貪汙,屬於精神上的貪汙,貪的是名聲!也如張居正所說,循吏。既有能力辦事,又貪汙的官員。政府需要的是造福百姓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