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球知識局
-
2 # 米南德王問道
伊蘇斯運河之所以重要,並不是運河工程本身有多麼偉大,而是這條運河改變了全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不僅挽救了地中海沿岸,也削弱了好望角航線的重要性。
在歷史上,地中海曾經是世界上海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但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大量的船隻從好望角航線與麥哲倫海峽航行,不再需要相對封閉的地中海航線。其結果自然是原本作為世界經濟中心之一的東地中海與義大利,紛紛衰弱。而世界經濟的主要驅動力,轉移到了西北歐的大西洋沿岸。
這個歷史程序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19世紀中期為止,整整持續了300年。近代西歐的崛起與新大陸的發展,包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開發,都與此有關。但蘇伊士運河的出現,改不了一切。
蘇伊士運河的概念,其實在近代早期就由義大利人提出。當時的義大利人,希望從後來挖開運河的地方,鑿同一條水道。方便他們的船隻從這裡進入紅海,然後深入印度洋。以此和控制好望角航線的葡萄牙人去一爭高下。
但由於各種原因,這個計劃沒有被當時的馬穆魯克蘇丹所認可。結果,在奧斯曼人佔領埃及後,當地開始衰退。尤其是從16世紀後期到17世紀,地中海沿岸的經濟比重已經被西北歐地區所迅速稀釋。
19世紀,反而是法華人最早提出了蘇伊士運河方案。原因也很簡單,法國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很容易被英國海軍在戰時封鎖。已經不期望在海戰中完勝英軍的他們,希望透過蘇伊士運河,聯通自己在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陸上的殘餘基地。也能夠順勢向東開拓。
英華人當然不可能讓法華人如願。所以他們買下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股票,獲得了運河的管理權。隨後又將埃及至於自己的保護國地位,控制了這條黃金水道。這樣一來,即便是法華人大力營建自己在地中海邊的港口,也無濟於事。英華人則順勢控制了直布羅陀、馬耳他與塞普勒斯。三個地方正好位於地中海的西-中-東。英華人順著這條航線,走蘇伊士運河抵達阿拉伯半島的亞丁灣,再向東抵達印度和馬來亞。著名的“大英帝國生命線”就由此而來。如果沒有蘇伊士運河,一切都是免談。
後來的歷史上當中,關於蘇伊士運河的爭奪屢屢發生。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和德國,就希望從阿拉伯地區南下埃及,攻佔蘇伊士運河。英華人一面忙於保護運河,一面從印度調兵在奧斯曼控制下的巴士拉登陸,開闢了分散敵人火力的新戰場。英華人也為此派出著名的勞倫斯,策動阿拉伯民族主義興起,反抗奧斯曼人的統治。
二戰中,著名的北非戰役也是圍繞著蘇伊士運河展開的。法國的維希政府宣佈停火後,大部分海軍主力停泊在阿爾及爾沿海的港口。英華人也因為擔心這支艦隊威脅蘇伊士運河,不惜向過去的盟友開火。
1956年,埃及民族主義領袖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英法兩國還因此出兵埃及,掀起了蘇伊士運河戰爭。而以色列人也趁機打了一場第二次中東戰爭。
即便是在21世紀,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的巨大影響,最終被軍方平息。背後也有蘇伊士運河的重要因素存在。對於很多歐洲國家來說,這裡就是他們影響東方地區的最大通道。這也是蘇伊士運河改變埃及、改變地中海和整個世界的原因。
-
3 # 吾評武願
如果是我來分析,我認為蘇伊士運河之所以改變世界的命運,是因為它的軍事用途,而且經濟用途乃至旅遊探親的用途。
原因非常簡單,改變人類世界命運的,排第一位的就是戰爭。戰爭很殘酷,但是人類根本根除不了戰爭,這是由人類的天性決定的,短時期內不可能改變。
比如,蘇伊士運河上可以跑航母,我們就可以順杆爬往下聯想。美國海軍的航母,是出入蘇伊士運河最多的軍用大艦。美軍第5艦隊就經常出入蘇伊士運河,控制的上西亞與北非地區。在美軍的強力控制之下,這些地區的居民的命運就發生改變了。
其實,運河改變命運,與航海改變命運是一回事。就算沒有運河,第5艦隊的航母想從波斯灣去阿爾及利亞進行軍事幹預,他們可以從南非那繞一下,就像高速堵車了,走下道一樣,耽誤不了多長時間。
所以,在當前軍事形勢之下,蘇伊士運河有與沒有,對於人類命運的改變是微乎其微的,把它全填上,世界格局不會改變,它每天走10萬艘貨輪,也得有海軍艦艇護航,要不索馬利亞海盜打你。
-
4 # 玄坤文史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下來看看蘇伊士運河的地理位置,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西面是尼羅河三角洲,東面是西奈半島,整條運河,穿過蘇伊士地峽,貫通地中海,紅海,印度洋直接減短海上航線。可見蘇伊士運河在地理位置上是亞歐非三洲的咽喉要塞。
蘇伊士運河最早修建於埃及第十二王朝,後來被廢棄了,之後18世紀末,拿破崙佔領埃及,1869年法國建成蘇伊士運河,19世紀末英國取得對蘇伊士運河控制權,二戰開始納粹指揮官為了奪取中東油田,截斷盟軍後勤補給與盟軍開始爭奪蘇伊士運河控制權,戰後從1956年到1975年以色列和埃及一直爭奪蘇伊士運河,到1975年蘇伊士運河重新通運,在戰略位置上,蘇伊士運河也是稱霸世界必須掌控的位置,直接聯通東西方,縮短海運距離。
在經濟效應上,蘇伊士運河的建成,從歐洲到亞洲海運不在需要繞過非洲好望角,航程距離縮短大半,聯通地中海和紅海整條運河沿途利用率高,同行的船舶數量和運貨量在世界各大運河都位居首位,運輸的物品主要是石油礦物資源,也可以說今天的蘇伊士運河也是一條能源補給線,世界上7%的海運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所以蘇伊士運河在經濟上也有非常的地位。
蘇伊士運河的存在,改變的不只是埃及或者是中東地區,而是整個世界東西方的格局和政治劃分。
-
5 # 懷疑探索者
蘇伊士運河有多麼重要?她可以把英國利物浦到印度孟買的航程縮短2萬多千米,由科威特經過運河到希臘,比繞行好望角節省24天。此外,蘇伊士運河還承擔了全世界海運量的16%。你們說,她重要不重要?可以說,蘇伊士運河對世界經濟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意義,蘇伊士還有軍事上的作用。很多軍艦都可以從蘇伊士運河透過,以節省時間。索馬利亞危機爆發的時候,美國的航母就是迅速從蘇伊士運河透過,趕赴戰場。每年,美國的航母編隊都會利用這條水道。
蘇伊士運河曾經被封閉過很長一段時間。由於阿以衝突,以色列的巴列夫將軍封鎖了蘇伊士運河,從1967年到1975年,這條運河沒有運營,處於癱瘓狀態,給國際貿易造成數百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六七十年代的百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億美元。
目前,蘇伊士運河已經完全歸埃及政府所有。自1869年通航開始,該運河已經擴建了10幾次,從最初的水深不足7米,發展到現今的18米,足夠航空母艦透過,或者滿載20萬噸的巨輪透過。運河通行的收費,每年達到接近100億美金,超過了旅遊業,是埃及政府第一大外匯來源。
-
6 # 歷史風暴
蘇伊士運河可是一條歷史悠久的運河,最早的蘇伊士運河修建於公元前19世紀,那時候咱們國家剛處於夏朝初期。這麼說起來,蘇伊士運河的建造時間比大禹治水的時間晚不了多少。
這條運河修建於古埃及第12王朝時期,當時正處於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的統治之下。
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是古埃及時期最有作為的統治者之一,他曾經遠征到尼羅河第三瀑布地區,建立起了上古時期最大的帝國之一。
為了有效統治努比亞地區,辛努塞爾特三世開鑿了一條連線紅海和尼羅河的運河,這就是蘇伊士運河的雛形。
(辛努塞爾特三世在大英博物館的雕像)
今天運營的蘇伊士運河建造於1859年4月25日,運河一共開鑿了10年,先後動用了150萬勞動力。在開鑿期間,共有數千人因為疾病和過勞死亡。
這條運河今天看如此重要,但在一開始運營這條運河的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在英國賣的卻不好,人們普遍認為蘇伊士運河永遠也沒有辦法通行大型船隻,所以也都認為蘇伊士運河公司的這筆投資註定會虧的血本無歸。而英國政府更是全力反對,因為他們認為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將會威脅到英國在全球的海運地位。
由於羅斯才爾德家族的關係,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在歐洲大陸賣的還不錯,尤其是法國買了好多。
但在運河開通之後,卻讓英國受益匪淺,這是因為英國早在1814年就取得了對埃及的控制權,所以雖然一開始英國並沒有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但在1875年還是透過購買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股權成為和法國並列的兩大股東,從而控制了該運河。
此後半個世紀,蘇伊士運河為兩國賺了30億法郎(約合8億兩白銀),要知道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對普魯士的賠款才不過50億法郎。
蘇伊士運河能幫兩國賺這麼多錢,是因為這條運河避免了大型船隻繞道好望角,節省了6000公里距離。到今天,蘇伊士運河的運營越來越成熟,透過的船隻也越來越多,目前該地區的物資運輸除石油之外80%的貨物都會透過蘇伊士運河。
(貨船透過蘇伊士運河)
所以,當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這條水道就成為掌握全球經濟命脈的重要水道之一。
對英國的改變自從英法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之後不到3年,英國就成功進入埃及內閣。從此之後,英國對埃及的控制力更強了。
而擁有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不僅讓英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他對東方各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在增強,使大英帝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大英帝國在東方擁有南亞次大陸、馬來西亞、緬甸、澳洲、紐西蘭等眾多殖民地,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大英帝國向東方調兵,必須繞過好望角,萬里迢迢前往殖民地。而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英軍前往東方地區行程大約縮短了一半,使英國對殖民地的經營能力獲得顯著提高。所以,在19世紀的下半期大英帝國的影響力達到極盛,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
蘇伊士運河對英國如此重要,所以二戰結束之後,雖然大英帝國日落西山,但仍然試圖控制蘇伊士運河,只不過這個時候世界局勢已經變化。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當英法兩國決定再次攜手對付埃及的時候,美蘇兩個大佬出手了,美國不僅警告英國,還出手做空英鎊,使英國損失慘重。而蘇聯甚至發出了核攻擊的威脅,逼迫英國撤出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在BBC發表講話)
圍繞著蘇伊士運河,美蘇兩國走到了一起,在整個冷戰期間都是非常罕見的。
而失去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之後,英國徹底淪為美國小弟,從那時候起幾乎一直在追隨美國的全球政策。
對埃及的改變收復蘇伊士運河後,埃及可以說賺的盆滿缽滿。埃及收復蘇伊士運河後,控制了世界航運量的8%,給埃及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到2008年,埃及在這條河上共為2.1萬艘船隻提供服務,收取了53億美元的費用。當年埃及的GDP是1600億美元,運河通行費竟然佔到了埃及GDP的3.3%!
可以說,蘇伊士運河就是埃及政府的搖錢樹,沒有這條河,埃及的財政狀況甚至是社會穩定都會受到影響。例如,目前埃及的糧食不能滿足需求,每年要從國外進口900萬噸小麥。以現在埃及經濟情況來看,假如沒有蘇伊士運河,埃及就沒錢買糧食,更不要說解決人口的溫飽問題了。如果那樣,飢餓的民眾一定會再次掀起革命的浪潮,讓埃及陷入動亂。可見,運河對埃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性。
對世界的影響目前,80%的非石油貨物都會透過蘇伊士運河,以便降低成本和節省時間。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大量貨物將會透過新絲綢之路運輸,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低。
以上!
-
7 # 星ado
首先來說說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戰略位置
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間的分界線,同時也是亞非與歐洲間最直接的水上通道。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
它的水面寬度(北/南):345~280米;浮標之間的寬度(北/南):215~195米; 運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許值:62英尺(18.8976米);交叉區域:4800~4350平米;最大噸位:21萬噸;這條運河讓歐洲與亞洲之間雙向水運,而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風暴角,大大節省了航程.從英國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分別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有時人們透過從船上卸下貨物透過陸運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實現運輸.
然後對於埃及來說,埃及有四大經濟支柱,分別是石油,旅遊,僑匯,還有運河。埃及其實石油工業是挺發達的,埃及地跨歐亞兩洲,緊挨世界第一石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僑匯是埃及人有很多的到外國差不多也就是鄰近的國家去工作,然後將錢帶回埃及本國構成了僑匯;旅遊,世界文明的金字塔就是在埃及,還有雄偉的獅身人頭像,這都是很多國家旅遊者嚮往的勝地;最後、運河,就是蘇伊士運河,這條運河的作用極其大,從中東、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區的石油和其他重要物資均要從該運河透過到達大西洋的英國等國家,這樣每年埃及可以從這裡得到不少的運河費用。 這些貨物運輸,每年都為埃及政府創造數億美元的價值。埃及政府也看到了蘇伊士運河的潛在價值,積極的開發蘇伊士運河的資源。
對於全世界來說
我們知道世界石油產地中心在中東,由中東銷往歐洲的石油70%是由蘇伊士運河輸送。每年由蘇伊士運河運送的貨物佔世界海運貿易的14%,蘇伊士運河使得亞洲各國到歐洲的距離直接縮短了8000到10000公里,使得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更加方便,貿易往來更加便捷,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 所以就從蘇伊士運河的價值來說蘇伊士運河確實改變了埃及甚至是世界的命運。
-
8 # 西府趙王爺
當今世界有兩條最賺錢的“運河”,一條是南美的巴拿馬運河,另一條就是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了。
這條河連線地中海與紅海,因為它的的存在,歐洲到印度洋的路程被大大縮短。其船隻不用像以前那樣經大西洋一路向南,沿著大半個非洲海岸線行駛,繞過好望角來到印度洋了。它只需要從地中海經過蘇伊士運河——紅海一線,然後便是印度洋了。
差不多節省了一萬公里的航程!
當然,這路程可不是白省的,是需要繳費的!這和高速路上收“過路費”是一個意思!
據統計,每年約有1.8萬艘的船隻透過運河,其貨物量佔世界海運貿易的14%。其對於世界貿易的影響是巨大
同時這個“過路費”也是非常可觀的,據悉平均每年可以給埃及帶來50億美元的收入,而且這個資料還會漲。而且這還僅僅只是“過路費”,如果算上因為“運河”而帶動的周邊經濟,比如港口、機場啥的,咱們姑且稱其為“蘇伊士商圈”,當然這個商圈有點大!
當然,其對於埃及的意義遠不止經濟效益這麼簡單!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耗費了埃及人民巨大心血的蘇伊士運河通航,然而這條河卻不屬於埃及。其被英法所把控,每年收取的過路費也揣進了他們的腰包。特別是對於英國來說,蘇伊士運河使其艦隊去往亞洲和非洲東海岸的路程大大縮短,其殖民效率大大提高,日不落帝國,有蘇伊士運河的 以分功勞。
對於埃及來說,這不僅僅利益損失,更是主權的屈辱!
為了能把蘇伊士運河要回來,埃及進行了許多的鬥爭,也被揍了不少次!
在第二次中東戰爭,埃及遭到以色列、英國以及法國三家的進攻,被打得很慘。好在當年那些阿拉伯國家還算團結,以禁運石油為威脅,讓美國出面制止,再加上蘇聯方面的斡旋,蘇伊士運河最終被還給了埃及。這打也不算白挨!
而這個運河的迴歸不僅僅是錢能夠揣進自己包裡,更重要的是尊嚴有了。
蘇伊士運河由於握住了大西洋-印度洋的海運咽喉,是連線亞非歐三洲的重要節點,誰擁有他,就擁有著掌控命脈的機會。比如說在戰爭期間,只要把運河封鎖,或者說只對戰爭中的某一方開放,那麼戰爭的形勢便會因此而改變。
我還是舉例子吧!
1905年的日俄戰爭大家都知道吧,沙俄在遠東吃了虧,便從波羅的海艦隊以及黑海艦隊抽調艦船,編組“太平洋第2分艦隊”,開往遠東增援。結果當時運河不準俄羅斯海軍艦隊透過,導致其不得不從好望角繞行。
長途跋涉導致沙俄海軍士氣低落,對馬海戰的失敗,跟這有很大原因。
這就是籌可以籌碼,可以讓埃及在戰爭中有著更大的優勢。
總之,蘇伊士運河就是埃及的命根子!
-
9 # 樹人園丁
蘇伊士運河,可以為25萬噸以下的貨輪提供通航服務。從亞洲到歐洲,走蘇伊士航線比走好望角,可以節省1萬多公里的航程。
僅僅憑藉“過路費”,每年就能給埃及帶來近6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佔全年財政收入的10%。
每次蘇伊士運河出事,都是大事。這幾天發生的“長賜”號貨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又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下面,讓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這條人工運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集裝箱貨輪正在透過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的歷史蘇伊士運河的歷史要追溯到3800多年前,埃及法老時期。當時的埃及法老開鑿了連線尼羅河到大苦湖的人工運河。後來因為河道淤積,而廢棄。
又經過幾代君主的清淤、維護,維持了一段時間的正常通航。但是由於朝代更替,外族入侵等原因,古代蘇伊士運河徹底荒廢了。
我們今天看到的現代蘇伊士運河是1858年,由法國、埃及雙方聯合成立公司開挖的。其實大部分工作都是埃及政府強迫奴隸乾的。
1875年,英國出兵,強迫埃及轉讓了政府持有的44%的股份。由小見大,傳統歐洲列強、海盜們搜刮了全世界多少財富,不敢想象。
第二次中東戰爭,航母開進了蘇伊士運河
為了蘇伊士運河,埃及不惜同英法宣戰二戰結束後,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席捲全球。埃及政府見時機成熟,要求英法歸還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像一盤剛上桌的紅燒肉,英法吃著正香,埃及卻要撤盤子。這二位肯定不幹。
他們找來與阿拉伯國家有世仇的以色列做幫手,於1956年10月底,發動了“蘇伊士運河戰爭”。
埃及被胖揍了一頓。但是,蘇伊士運河這盤紅燒肉實在是太香了。即使傷痕累累,埃及人的眼睛也沒有離開過蘇伊士運河。他們拒絕認輸。
這時,東方大哥,蘇聯見埃及被揍得只剩一口氣了,認為機會來了,可以拉攏這個小弟了。
赫魯曉夫發聲威脅英法:如果不撤軍,就用導彈炸平倫敦。公開送給埃及了一個大人情。
美國不甘落後,馬上在聯合國發表講話,要求英法立刻撤軍。同樣向埃及送去了一個暖心的安慰。
英法見兩位新老大同時發話,沒辦法,忍痛割愛,退出了埃及。從此,蘇伊士運河完全歸屬埃及政府,直到今天,“過河費”,一直是埃及主要的財政收入。
作為回報,蘇美兩國的軍艦在此暢通無阻。
紅色為北冰洋航線;綠色為蘇伊士航線
全球變暖,或終結蘇伊士運河“躺賺”的歷史風水輪流轉。雖然蘇伊士運河在國際航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埃及也不可能永遠躺賺,就像新能源開發,傳統石油資源,終將會逐漸被替代一樣。
近些年,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的冰層不斷融化。開闢北冰洋航線,成為了可能。從歐洲到東亞各國,如果走北冰洋航線比蘇伊士航線又可以節省8000公里。
北歐、俄羅斯和美國,早已經開始磨刀霍霍,準備搶佔北冰洋航線的好地盤了。
結尾不過,目前,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國際航運還得看蘇伊士運河的臉色。甚至一場看似意外的堵船事件,都能產生蝴蝶效應,影響國際大宗貨物的價格,導致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這次事件有沒有幕後陰謀,我們不得而知。
兩年前還陷入徹底混亂、不可收拾、一灘爛泥般悲慘的埃及。人民陷入黑暗隧道似絕望,看不到絲毫光明前景的埃及。耗資80億美元巨資的蘇伊士運河新河道正式通航了。從2014年8月5日總統塞西宣佈專案籌劃啟動,到正式通航僅僅用了一年。更準確的說,施工期不到10個月。這條運河帶動了埃及的經濟,意義重大,對世界的經濟也是有建設性貢獻的,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回覆列表
本來埃及所在的位置就很重要,蘇伊士運河加重了這種重要性。
埃及的地理位置重要就重要在,隨著英國佔領印度之後,埃及成為英國透過地中海通向印度的必經之路。為了儘可能切斷英國和印度之間的聯絡,拿破崙曾經遠征埃及。
在蘇伊士運河被開鑿了之後,英國和印度之間透過埃及的蘇伊士運河的交流更加密切。在此之後,英國自然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控制蘇伊士運河。想要做到這點,英國又要維持在地中海一帶的霸權。這也就是二戰期間,英國在地中海一帶擊敗義大利海軍,同時在北非經過阿拉曼戰役等戰役,打退隆美爾所帶領的納粹德國軍隊的重要性。如果不是這一系列戰鬥,恐怕德國就已經打下埃及之後和阿拉伯各國直接接觸,直接威脅到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後來的另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則是納賽爾政變,推翻了服從於英國的埃及法魯克王朝,成為了埃及的統治者。他為了爭取民族徹底的獨立,宣佈收回對蘇伊士運河的掌控。納賽爾堅決要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打算引起了實際控制的蘇伊士運河的英法各國的不滿。
英法兩國就夥同以色列入侵埃及。這場戰爭中埃及處於劣勢,但是在外交上,美國蘇聯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英法兩國重建殖民帝國的,於是在聯合國威逼英法兩國停戰撤軍。這一事件是美蘇兩國在冷戰之餘合夥瓜分英法兩國的殖民遺產,也標誌著英法兩國殖民體系的解體,全世界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高潮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