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默凡
-
2 # 刺蝟歷史
他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他是清朝皇太極第九子;自六歲登基以來,他在位十八年。自小便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這位在清朝歷史上第三位皇帝,雖六歲登基,小小年紀卻有不同於普通人的特性,畢竟是九五至尊,五歲時野外涉獵,他便射中一麅!
登極大典之前,他出宮乘步輦前往篤恭殿,乳母念其年幼欲登輦陪坐,他拒絕說“此非汝所宜乘”,顯示出其不可冒犯的帝王尊嚴。
順治八年,他開始親政,時年十四歲。同年八月與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莊文皇后侄女大婚。多爾袞病逝後,順治順利擺脫傀儡地位。
其實順治對包辦婚姻非常不滿,有一天,他遇到董鄂氏(1639-1660年,後人多稱作董鄂妃),這一下順治可謂是掉進了情網中,無法自拔了!
這個叫董鄂妃的女子,聰穎秀慧、溫柔善良,贏得了順治帝福臨的所有寵愛,只可惜天妒紅顏,年僅21歲的董鄂妃再痛失愛子後,也撒手而去。
董鄂妃的死給福臨巨大打擊,其精神狀態非常低迷。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駕崩於養心殿,時年二十四歲!
民間亦有一種說法:順治隱姓埋名,隱身於五臺山之中削髮為僧,不問紅塵事了……
-
3 # 三拳歷史雜談
我認為順治死於天花,並沒有出家。
可以說順治康熙乾隆為今後中國的影視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們最熟悉的啊金庸的《鹿鼎記》就是說順治出家當了和尚,至於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他出家了呢,這和他平常信佛有關。這位大佬在位期間可以說信佛到了痴迷的境界,他在宮中侍奉好幾位出名的禪師(名字我記不起來了,我也不信佛,所以沒怎麼關注這方面。),經常請教這幾位大師佛學,還被賜了個“明覺禪師”的封號。我記得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英語成績不好了,老師為了讓我提高英語成績給我安排了課代表當,結果我愛上了英語.......他那麼信佛,所以很多人說他看破紅塵削髮為僧。
後來,因自己愛子、寵妃先後離去,順治的精神狀態受到巨大打擊,身體漸漸不行了,並且染上了天花,在當時天花是基本治不好的,所以順治死於天花的機率比較大。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一種說法呢,是得天花死的,一種說法是出家了;比如清世祖實錄記載是得病死的,但是《長生殿》意思是詐死,然後出家當和尚讓位給了康熙。我個人傾向於第一種,也就是他沒去當和尚。
《清世祖實錄》卷一四四順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丁巳(初七日),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清聖祖實錄》卷一順治十八年正月己未:“上即皇帝位。”
長生殿意為:當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夜清廷宣佈“上崩”,順治實是假死,初九日康熙即位,自其假死之時起,實即身為上皇矣。《長生殿》寫唐明皇是為了忠於愛情而出宮升月,正暗示清世祖是為了忠於愛情而出家為僧。康熙二十七年(1688)《長生殿》透過唐明皇暗指順治帝,對順治帝的態度,是以同情、肯定其忠於愛情和出家為主。此與順治十八年(1661)後吳梅村《清涼山贊佛詩》相一致。順康間人士人對多爾袞、順治劫奪人妻的強烈貶斥的態度,與對順治帝忠於愛情和出家的同情、肯定的態度,是並存的。究其原因,實際在於從董小宛入清宮,到順治出家,事情的性質,發生了從違揹人類價值觀,到符合人類價值觀的變化。
-
5 # 秦野雁
清世祖順治皇帝,皇太極第九子,在位18年。於1661年突然死於養心殿,死時沒有任何徵兆,他的死非常蹊蹺,因為直到他下葬的最後一刻,朝中眾臣沒有人見過他的遺體。只留下了一份檢討自己和確立玄燁繼位的遺詔。這讓人腦洞大開,人們對他的死因展開了想象。
關於順治帝的死因共有三個版本:
一種說法是,順治帝得天花而死。當時,天花流行,又是不治之症,凡是得了天花,基本上都難逃噩運。同一時期,得天花的有豫親王多鐸,董鄂妃極其剛出生的孩子,還有一個就是玄燁。據說,老天有眼,玄燁命大福大,只有他逃出噩運。
另一種說法是,他在經歷過很多事情的打擊之後,尤其是皇太后賜死董小宛的事情讓他變得心灰意冷,厭惡塵世,放棄九五之尊,在五臺山出家了。據說,後來康熙帝和皇太后還專門到五臺山去看望過他。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順治帝是被臺灣鄭成功的大炮給炸死的。
這三個版本各說各有理。竊以為,第三種說法最不靠譜。因為大清剛剛成立,民心不穩,民怨未平,皇帝就長途跋涉,從北方跑到南方,然後被大炮打死,幾乎不可能。第二種說法也可商榷,皇帝出家也不太可能,而且阻力極大。史上皇帝出家的,據我所知,好像只有梁武帝蕭衍,最終也沒落下好的結果。
-
6 # 葛大小姐
朕乃是大清帝國第三任皇帝順治帝,朕的名字叫愛新覺羅·福臨,這個名字只能我皇阿爸皇太極和我額娘孝莊文皇后才能叫,其他人敢叫朕的名字,都會犯下大不敬的大罪,是要殺頭的。
朕排行第九,出生於盛京故宮的永福宮內,朕的童年非常快樂,每天一群人圍著朕,逗朕開心,每天就是請安、看書、看摔跤、看騎馬射箭,日子過得別提有多開心了,我皇阿爸也非常喜歡我,可是我卻不能經常見到他,他實在是太忙了,不是打仗,就是上朝,現在我都不記得他長什麼樣了,印象裡他身材非常魁梧,看上去很嚴厲。
朕的快樂童年結束的太早了,朕六歲的時候,一天晚上額娘突然哭著告訴我說,我皇阿爸駕崩了,接著,故宮裡到處都是一片哭聲,皇阿爸的葬禮剛剛結束,我就感覺到宮裡和以前不一樣了,人們都神神秘秘的,到處都是侍衛,好像要出什麼事情。
一天早上,額娘突然領了一群人過來,這些人都跪在我面前叫我皇上,額娘告訴我,皇阿爸駕崩了,以後我就是皇上了,我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抱到篤恭殿的鹿角寶座上,下面跪了黑壓壓一群人,高聲叫著皇上萬歲,都向我叩頭,差點把我嚇哭,幸虧有額娘在身邊,只有三個人沒有下跪,一個是我額娘,另外一個是個老頭,後來太監告訴我他就是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還有一個壯漢,高高大大,看上去非常魁梧,氣勢逼人,這個人我認識,他是我叔叔多爾袞,我從小就怕他。
人們都認為皇帝是九五之尊,天底下權力最大的人,但是,朕的皇帝當的非常不開心,莫名其妙的被推到皇帝的寶座上,每天一大早就要上朝,接受一群人的叩拜,聽他們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經常吵的面紅耳赤,聽得我發睏,剛想打瞌睡,旁邊的太監就提醒我:陛下,注意你的言行舉止。有一次,我坐在龍椅上,不聽太監的話,玩我的金鈴,結果被叔叔多爾袞狠狠訓斥了一頓,晚上回宮,金鈴就被額娘沒收了。
皇帝?難道這就是皇帝嗎?後來,我慢慢長大了,逐漸明白一些事理,其實,朕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說話一點都不好使,多爾袞這個傢伙,處處和我作對,經常教訓我,有幾件事我都記在心裡,以後一定給他算賬:一是他逼死我哥哥豪格,還把我嫂子納為他的福晉;二是非要逼著我封他為皇父攝政王,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三是北韓把一個公主獻給朕,多爾袞卻把她娶回家了;四是當年我皇阿爸為了防止多爾袞的額娘阿巴亥扶持多爾袞當皇上,賜阿巴亥自殺殉葬,現在多爾袞非要把這個以罪人處死的女人封為皇后,進入祖廟,這不是打我皇阿爸的臉嗎;五是每次多爾袞訓斥我,額娘都支援多爾袞,不給我出氣,我總感覺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正常。
朕13歲那年冬天,有一天,太監們突然飛奔進來,告訴我,多爾袞死了,把我高興的差點從床上掉下來,這是朕即位6年來聽到的第一個好訊息。
迫於多爾袞餘黨的壓力,我裝模作樣的給多爾袞辦了隆重的葬禮,並追封他為“清成宗”,兩個月後,他的政敵們就開始揭發多爾袞的罪行,利用這個機會,我宣佈了他的十四條罪狀,剝奪了他的一切封號,抄了他的家,把他的黨羽殺得死、流放的流放,這還不過癮,我還掘了他的墓,挖出來鞭屍,以解我多年的仇恨。
現在我總算可以自己說了算了,盡情發揮我的才能,可是,事事處處都不順心,多爾袞的餘黨一直和我作對,朝裡的大臣總給我出難題,自入關以來,那些明朝的遺民也處處和我作對,到處都是反清復明,我就不明白,明朝有什麼好的,如果明朝好,為什麼明末那多麼人造反。嗨!皇上真不是個好活,太累了,朕的理想抱負都被磨沒了!
多爾袞去世後的第二年,朕14歲,在額孃的主持下,第一次結婚了,後來,朕陸續娶了19個妻子,直到遇到我的一生所愛董鄂妃,那一年她18歲,朕19歲,她亭亭玉立,識大體、重仁義,性格多愁善感,身上獨有的氣質和美貌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知道,我終於遇到我的紅顏知己了,她讓朕神魂顛倒,覺得此生足矣,至死不渝。
為了表達我對她的寵愛,我給了她我所能給她的一切。一年之內,我給她連升兩級,一躍成為皇貴妃,這個升遷速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併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典禮,昭告全國,大赦天下,為一個妃子而大赦天下的,朕還是第一個,後來,我們的兒子出生了,朕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舉行隆重慶典,大赦天下,所有這一切,無不顯示朕對董鄂妃的寵愛,我們的愛將會流傳百世,成為美談。這段時間,是朕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朕幹什麼事情都充滿精氣神。
但好日子總是短暫的。我們的孩子百日而殤,這個打擊對朕和愛妃實在是太大了,她身體本來就弱,這件事後便一病不起,朕日夜守著她,怕她想不開,但她最終還是死在朕的懷裡,朕作為一國之君,天命所歸,卻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這個皇帝當著還有什麼意思。
生,我給她榮華富貴,歿,我讓她轟轟烈烈,這樣才能不負我們的愛情。
朕要舉全國之力為愛妃辦一場盛大葬禮,滿朝文武和他們的家人都要參加,他們的哭聲要響徹雲天,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要來抬棺,她的墓穴中要放滿金銀財寶、綾羅綢緞,本來我還打算讓侍奉她的三十個宮女一起殉葬,到另一個世界侍奉她,可愛妃生前常給我說要常懷仁慈之心,這個想法我後來放棄了。
愛妃的離世,讓朕萬念俱灰,此生再無知音,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朕無心上朝,就去海會寺找憨璞聰主持排解憂愁,寺內鐘聲悠揚、香菸繚繞,朝拜者絡繹不絕,和憨璞聰主持的一番佛法交流,讓朕對佛學更加感興趣,後來,憨璞聰又給朕邀請了玉林琇、茚溪森、木陳忞、玄水呆等佛學大師,朕在宮內設立法壇,和大師們談經論道,尤其是玉林琇大師,無論是佛學經典、天文地理、詩詞書畫、時政人物無所不精,倍受朕的推崇,朕還特地請他給朕取法號“行痴”,拜在他的門下。透過和大師們坐而論道,朕感到耳聰目明,心情好多了,我的前身應該就是僧人,只有到寺裡才能讓朕感到身心放鬆,久久不願離去,而金銀財寶、妻兒子女都如天上浮雲一般,聚散自有天命,如今朕最愛的女人離我而去,心力交瘁、萬念俱灰,更沒有什麼讓朕留戀的了,唯有佛門才能讓朕解脫。
在朕的不斷勸說下,茚溪森大師終於答應為朕剃度了,這一天,在西苑萬善殿,朕跪在佛前,接受
茚溪森大師的梯度,剛剃度到一半,玉林琇大師和皇太后、皇后,烏壓壓一群大臣趕來了,他們勸朕回心轉意,可是朕心意已決,看到無法勸動我,他們就搬來柴草圍住茚溪森大師,如果朕不立即結束剃度,隨他們回宮,他們就燒死茚溪森,雖然從茚溪森大師的眼神中我看到他並不畏死,但朕不能為一己私利害死他人,這與我要投身的佛法要義也不相符,無奈之下,朕只有隨他們回宮,繼續作我的皇帝。
第二天,玉林琇大師進宮規勸朕,看到朕的光頭無法,我們相視而笑,朕求大師剃度,大師卻說朕做帝王,更能保護天下寺院,這也是弘揚佛法,朕知道,玉林琇大師絕不可能為朕剃度,如果強行剃度,必將為天下寺院帶來災難,額娘是絕不會放過剃度她兒子的人的。
既然朕不能剃度出家,朕只有讓心腹內監吳良輔代朕出家,了卻朕的心意。順治十八年的正月初二,朕到憫忠寺看望出家的吳良輔,順便和諸位大師們談經論道,排解憂愁。群臣規勸朕,說此時天花肆虐,不宜出宮,朕還有什麼懼怕的嗎?回宮之後,朕就感到四肢痠痛,頭暈目眩,身上出現皮疹,太醫診斷後說是天花,他們不敢告訴朕,可是,朕知道只有天花才有這樣的症狀。
朕知道命不久矣,立即傳召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到養心殿,速速起草詔書,諸皇子之中,三子玄燁已經出過天花,且天生好學、文思聰慧,頗有帝王之氣,可以繼承大統,朕又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朕終於離開這個讓朕既傷心又歡樂的帝國,追隨皇阿爸皇太極和愛妃董鄂妃而去。
朕六歲登基純屬機緣巧合,這不是朕的本意,十四歲親政,一生碌碌無為,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遇到朕的愛妃董鄂妃,那是朕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愛妃歿後,朕最大的願望就是剃度出家,可身不由己,今日,朕既然撒手而去,再無牽掛,唯一心願就是生不能為僧,死能為朕辦一場法會,讓朕用佛家的方式,火浴而去。
-
7 # 滿樓說書
順治皇帝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不過他這皇帝也是從小幹起,靠著孝莊太后和皇叔多爾袞的幫襯,這才坐穩了大清的江山。
等到成年後,順治脾氣還挺大。先是把皇叔多爾袞給掘墳了,接著又和老媽孝莊鬧矛盾,要把之前包辦的媳婦給休了,總之不消停。
為什麼要這麼鬧騰呢?認真說也不能怪順治。因為孝莊給他找的皇后都是自己母族的女人,你想,孝莊太后是科爾沁草原來的,那蒙古姑娘這麼彪悍,順治他受得了嗎?
所以順治要找漂亮一點的,溫順一點的,最好是江南女子那種,但很快被孝莊太后給叫停了。
後來,順治又和弟媳鬧起啦緋聞,這就是傳說中的董鄂妃。
這個董鄂妃真是不簡單啊,她本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15歲那年入選秀女,一年後被指配給了順治同父異母的弟弟襄親王。
據傳教士湯若望說:“順治對一位滿籍軍人的夫人起了火熱的愛戀,當後者申斥其夫人時,竟被順治打了一耳光,這位軍人於是因憤致死,這位夫人被收入宮中,封為貴妃。”
據考證,這位就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其夫人即為董鄂妃,而按《玉牒》的記載,襄親王死時為16歲,董鄂妃是18歲進的宮,就是其丈夫死後不久。
所以,很難說董鄂妃是在其丈夫死前與順治發生戀情的,而很可能是其丈夫死後,因為經常入宮侍候孝莊太后這才和順治發生火花的吧?
不管怎麼說,董鄂妃是被收入宮中了,而且很讓順治為之迷戀。而這也引起了宮中群芳的極大嫉妒,並引起了孝莊的極大不滿。
最終,董鄂妃因為幼子夭折而哀傷過度,結果香消玉損,很快也去世了。
董鄂妃的死對順治打擊極大,最後令其萌生了出家的念頭。以上所說,請重點參考陳道明和斯琴高娃老師的著名電視劇《康熙王朝》,他們演得比我寫的好看。
不過,筆者要告訴大家一個真相,那就是:順治皇帝其實並沒有出家,所謂順治“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愛情而出家,不過是一個神話和傳說罷了!
真正的事實是,順治其實是得了天花,死了。滿人乃至關外,對天花極其畏懼,事實上出天花而死的也不至順治一個,包括多爾袞、包括同治皇帝,都是得天花死的。
就是一代聖君康熙皇帝,他老人家能得到皇位,也是因為出過天花才被選中呢?
為什麼呢,因為順治皇帝駕崩時,孝莊和其他皇族都嚇傻了,一看就康熙已經出過天花了(出過一次,終身有效),好了,就你了!
出過天花,臉上就會有麻麻點點,所以康熙也被稱為康麻子,就是這個道理啊。
-
8 # 有書共讀
關於清朝順治皇帝是否出家一事,雖然數年來一直很有爭議,並因此名列清宮疑案之一,但有書君認為,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順治皇帝並沒有出家。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民間這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因何而來:
一、野史傳聞。一些野史和民間流傳,歷來認為順治當時沒死,而是出家當了和尚。至於為什麼要出家,據說跟董小宛有關。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名妓,後來為江南名士冒闢疆之妾。
傳說清兵入關後,豫親王多鐸攻下南京,將董小宛掠到北京獻給了順治皇帝。於是董小宛被賜姓董鄂氏,並且得到了順治帝極度寵愛,被立為皇貴妃。後來董鄂氏病死,順治悲痛萬分,無心朝政,整日悶悶不樂,最終棄皇帝位,到五臺山出家為僧了。
由於當時順治皇帝與孝惠皇后的確不合,也確實曾想廢孝惠皇后改立董鄂妃為皇后,後因孝莊太后的極力反對而作罷。加之後來康熙皇帝曾多次去五臺山,並且每次都要摒退侍從,獨上高峰叩謁。這些便成了順治已出家的佐證。
其實,順治寵愛的董鄂妃並非董小宛。董小宛也根本沒進過清宮,更沒有見過順治。
董小宛生於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1638年順治出生時,董小宛已經15歲並且已經是秦淮名妓了。豫親王多鐸攻佔南京時是順治二年(1645年),當時董小宛已經23歲,而順治只有八歲,八歲的順治怎能寵幸23歲的董小宛呢?
另外,皇貴妃董鄂氏確係內大臣鄂碩的女兒,是旗人之女。順治十三年,十八歲進的宮。由此可見,董鄂妃與董小宛根本毫不相干。而且,董鄂原是地名,是滿語的音譯,滿洲八大姓之一,與姓董的漢人風馬牛不相及。
二、墓穴疑雲。清東陵的第一座陵——孝陵,埋葬的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任皇帝順治。但其他帝陵中葬的都是屍體,唯獨這孝陵中葬入的卻是個骨灰罐。這一違反常規的現象引來了眾說紛紜,也給“順治出家說”觀點支持者們提供了又一條證據。
其實這件事很好解釋。首先,順治帝死後,紫禁城為他舉辦了很隆重的喪葬儀式,這在清宮檔案中都是有明確記錄的。
順治帝靈柩停放百日後,由與順治帝生前關係密切的僧人蹄溪森主持,在壽皇殿前焚燒火化。並於第二年五月,與董鄂妃一同葬入了遵化清孝陵。
至於順治皇帝為什麼特立獨行非要火化,原因是,他生前愛佛,信佛。順治皇帝常常把僧人請入皇宮,並給以很高的禮遇。他曾拜過兩個師傅,並且確實也有過削髮為僧的想法。順治十六年,他還讓玉林禪師按照佛界起法名的規矩為自己起了法名“行痴”。
順治皇帝愛佛入迷,後來還真的淨了發。當然最後,在各方面勸阻下,終未能如願以償。但他至死都相信佛教的靈魂昇天說,並留下駕崩後火葬歸天的遺願。於是,順治十八年,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死後,便舉行了火葬,痛痛快快升了天。這應該就是順治皇帝墓穴中只有骨灰罐的謎底了。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證實,順治肯定是沒有出家。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答案是:清世祖順治帝死於天花。
據說,順治帝福臨是一位多愁善感,身體羸弱的皇帝。他平時“若早睡則終宵反側,愈覺不安,必譙四鼓,倦極而眠,始得安枕”。他常常自哀自嘆“骨已瘦如柴,似此病軀,如何捱得長久。”
患天花前,他精神上遭受了兩次重創:順治十五年,他最寵愛的董鄂妃之子夭亡,順治十七年董鄂妃本人之死。
心愛之人的死,使福臨終日鬱鬱寡歡,身體越來越弱,在董鄂妃死後半年,福臨終於也染上了天花。
天花俗稱“痘症”,在當時屬於不治之症。加上清朝又是建國之初,國力尚不穩定。年僅24歲的年輕皇帝得了絕症,一時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當時正值順治十七年底。為慶賀元旦,紫禁城中早已張燈結綵。但皇帝患病,把節日氣氛一掃而光。
宮中先撤去了才掛上的全部門神,綵帶,彩燈。接著,禮部奉旨宣佈免去一年一度的元旦大朝賀。準備進宮參加元旦大宴的諸臣,聽到這個訊息,人人都忐忑不安。
正月初四,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佈皇帝患病,接著又傳喻全國“勿炒豆,勿點燈,勿潑水”。並下令除了十惡不赦外,釋放所有在牢囚犯,以祈祝皇帝康復。
正月初六夜半,福臨預感到自己生命垂危,急命太監傳諭王熙和麻吉勒趕到養心殿記錄遺詔。遺詔由順治親自修改三遍,直到初七早晨才算定稿。
正月初七夜半,24歲的順治皇帝死在了養心殿。
正月初九,朝廷宣召,要求百官各退本衙門守制,頭九日每天到乾清門外哭喪。治喪期內27天,都不準私自回家。
正月十四日,宮中為順治皇帝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喪葬儀式。
根據這些細節判斷,清朝順治帝死因就是病故無疑。年輕的順治帝因為董鄂妃的亡故致其精神抑鬱,加之本來體質虛弱,免疫力差,感染了天花而終致英年早逝。至於民間廣為流傳的皇帝為了寵妃之死出家一說,純屬捕風捉影,子虛烏有!
-
9 # 白這個顏色
順治皇帝雖然出身滿族,從小就喜歡中原文化,受漢文化影響頗深。
順治是大清入關第一帝,27歲微服江南私訪,入寒山寺七天聽經,當時講經高僧乃崇禎叔叔朱巖奇,順治佛根蒂固,戀戀不捨離開寒山寺。
七個月後,順治再遊寒山寺,認朱巖奇為義父,一心放棄紅塵,遁入空門。順治在寒山寺法號玄慈。
41歲那年,與姑蘇庵19歲的妙玉美尼相愛,妙玉乃陳圓圓之女,美豔天下無雙。順治之所以愛上妙玉,很大程度上是勾起對董鄂妃的思念。
順治與妙玉在一起生活四年,不幸的是妙玉又香消玉殞,當時順治身邊有十三名心腹太監,順治萬念俱灰,想一死了之。
順治在太監們的護理下,慢慢從陰影中走出。放下經卷,寫下【紅樓夢】一書。其實曹雪芹是當年順治的筆名。
1921年,寒山寺地宮出土的手稿可證。只是後來這部手稿被帶去臺灣,大陸學者對紅學千般推論,還是終成笑柄。
順治活到89歲,63歲那年,才答應見康熙一面,康熙七次江南尋父,終於父子得見。
順治在寒山寺有私生子三人,康熙都委以重任,順治死後,與妙玉和妙善兩位美尼埋在一起。
妙善在順治死後七天,無疾而終,妙玉25歲,妙善33歲。妙玉生一子,妙善生二子。
回覆列表
平生不順,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為孝莊皇后之子。以多爾袞與豪哥之危以法達,不成一統,故福林被推上之位,然則才五歲福林。 福林踐阼,改元順治,據史記載,順治帝上六年後,公1644年四月,固山額真、何洛會等以悖妄罪告豪格,順治帝福臨廢為庶人豪格,並將豪哥之眾盡死。大哥死,福林命多爾袞為奉大將軍,大封賞多爾袞,以語大有之功。 順治帝福林者死,是中國歷史上之大懸案一。榮名書,順治帝崩1661年,年二十四歲,其死不明。及順治帝死後,年十八歲的兒子玄燁(亦是康熙皇帝)即位,無幾何時,則言順治出家為僧。 於順治之故, 一曰順治出矣,家以為順治時,辭位,出家五臺,於五台山。順治少,浮圖,與眾僧交過,遂謂佛氏甚是鄉,史記,順治嘗有出家之念,嘗言如此:“朕想前身真僧,今每至寺,見僧家明窗幾淨,輒徙倚彷勿。”。” 第二種是順治死豆,當時之世,豆為錮疾,榮名治家,孟森先生得此論,被他家更考。 第三種是順治爺被鄭成功軍之炮轟死。此說為近之廈門、福建之事與梯爆出者。此亦有可,以順治時,鄭常內侵,隔數日即行轟炸一通,我之順治帝往視臺海事,為轟炸死亦有可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