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潼關懷古

    令妃,即孝儀純皇后,在那拉氏皇后被廢后,以皇貴妃之尊,統攝乾隆帝后宮十年。乾隆帝對她寵愛有加,在此前的十年間與她生育了四個皇子、兩個公主。然而因為清朝皇室尊崇尊崇滿洲八旗大族,作為一名出身包衣旗下的漢人女子,乾隆帝終究不為她破例,在她生前將她立為皇后。

    一直到她去世二十年之後,乾隆帝要傳位於她的兒子嘉慶帝,才以追封新皇帝生母的理由,封她為“孝儀皇后”,終於讓她母憑子貴,成為了清朝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唯一漢人皇后。

    究其原因有三:

    一、令妃的身份是包衣,乾隆帝本人的滿洲本位思想猶重,雖然他身上的漢人血統成分不少(他的曾祖母佟氏,外祖母彭氏、外曾祖母喬氏、外高祖母龍氏,全是漢人,生母“鈕鈷祿氏”也極可能是錢氏改姓),然而以他近九十歲人生的自我認同而言,他也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滿人。乾隆帝的生平政治舉措,一力打壓漢人,維繫滿洲八旗貴族統治,他對令妃的寵愛還遠沒有到讓他能夠破例的地步。

    二、秘密立儲:乾隆三十八年,63歲的乾隆帝最終秘立13歲的十五皇子永琰儲君後,為了防止此事洩露,有悖於雍正帝所創的“秘密

    建儲制”,便更加不可能加封他的生母魏皇貴妃為皇后了。

    三:嫡子情節:因富察皇后的幾個兒子都夭折,乾隆沒有嫡子,所以乾隆帝追封令妃為皇后,變相給了嘉慶帝永琰一個“準嫡長子”的身份,勉強圓了自己想讓嫡子繼位的畢生夢想,卻也因此扭轉了滿清此前各朝都只有庶子繼位的“傳統”。

    【我朝皇太子之定名而正位者。自朕躬始。】嘉慶帝自己可是很自豪這事的:清朝有史以來第一個先封皇太子,然後登基的皇帝。】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正式宣佈立嘉慶帝為皇太子,十月追封令妃為令儀皇后,次年元月就讓位。為什麼要先追封令妃,然後再禪讓?不就是為了讓嘉慶帝有一個嫡子的名義,讓他成為清朝第一個以嫡子身份即位的皇帝麼?

  • 2 # 陳殿江

    已經有網友說的很清楚了。我也只能議論一下,以示參與。天下事就是平民百姓也知道那頭輕那頭重。也知道什麼叫輕重緩急。這是常識。做為皇帝,貴為天子,擁有天下。也是有其無奈的地方,也是不能太任性。有時甚至還不如老百姓自在自由。有些事情我們看似很風光,那背後的故事也是叫人很鬱悶的事也不是說就沒有。我們與其說羨慕嫉妒他們的同時,其實不如做好自己。當然時機也是需要抓住。這也需要時間。時機成熟了。誰都是會說話和有所做為。做為皇帝做出決策需要這麼長的時間。這心機和套路也是叫人無語。不管怎麼說還算是隨心所願心想事成了。皇帝叫玩權術,平民百姓叫心機。以大比小還是以小比大都差不多。平衡不平衡也是這點事,理都差不多吧。對不對也只是議論,圖個開心熱鬧。開心就好。謝謝。

  • 3 # 中孚鑑

    令妃,為魏佳氏,她是嘉慶皇帝的母親。在乾隆十年的時候,她為乾隆的魏貴人,後升為令嬪,後又晉升為令貴妃,到乾隆二十四年時,她被封為令貴妃。之後她又為乾隆皇帝生下皇十五子永琰,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乾隆三十年的時候,令貴妃又晉升為皇貴妃。到乾隆四十年的時候,當時令妃四十九歲,她離開了人世。她去世後,諡號為令懿皇貴妃。到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令懿皇貴妃又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令妃一生深受乾隆的恩寵,在她為皇貴妃時,雖然不是皇后,但那時乾隆的富察皇后已經去世,烏喇納喇皇后又因斷髮之事,雖然沒有明廢,但實際上卻和被廢差不多。所以這時是皇貴妃身份的魏佳氏就代行皇后之事,可謂是猶如皇后。

    而魏佳氏以皇貴妃身份統攝後宮長達十年,期間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和信任。她也曾為乾隆皇帝生下四子二女。

    那魏佳氏令妃曾深受乾隆的寵愛,又生下四子二女,為什麼在她去世多年後,才被追封為皇后呢?

    魏佳氏是在乾隆六十年被追封為孝儀皇后的,她是在乾隆四十年去世的,也就是說她被追封為皇后時,已經去世了二十年之久。而她能在去世二十年之後,還能被乾隆皇帝追封為皇后,這也說明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和影響。

    而乾隆之所以在令妃去世後才追封她為皇后,而不是在她生前封為皇后,這還是有原因的。

    其實,以乾隆對魏佳氏的恩寵,也是有封她為後之心的。但是魏佳氏卻是漢人血統,在魏佳氏之前,清朝也沒有漢人出生的人為皇后,也就是說魏佳氏雖然深受寵愛,但是她的身份不太高不易被封后。當然乾隆身為皇帝,他是有封誰為後的權利,而他之所以不封魏佳氏為後,還有別的原因,是在保護、關心魏佳氏之子永琰。

    在清朝,多數都是秘立太子,明確被選立太子的不多,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那時魏佳氏還在世,乾隆皇帝就已經秘密選定永琰為繼承人了。

    自古是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如果乾隆皇帝在魏佳氏生前封她為後,就是說把永琰為繼承人的事公開。也就是公開永琰繼承人的身份。

    而魏佳氏為漢人血統,出身不夠高,她若被封后,就會遭到大臣們反對。與此同時,在反對魏佳氏為後的時候,又會進一步反對魏佳氏之子永琰為繼承人,這就會讓永琰繼位受到很大的阻力,這是乾隆皇帝所不願看到的結果,畢竟那時他已經秘密選定了永琰為繼承人。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乾隆皇帝會在魏佳氏去世後,在公開永琰繼承人的同時,又追封魏佳氏為皇后。

  • 4 # 阿牛正傳

    本質還是權利的鬥爭!自從漢武帝立小兒子為太子後,鉤弋夫人被賜死,後面幾乎歷朝歷代都有效仿,死了以後可以追封都沒有關係,已經沒有了實際影響力。對當權者沒有任何威脅,反而還有利於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爭取更多的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 5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一、先說“令妃”

    (一)與高麗有關的”令妃“

    《元史》 列傳第九十五《外夷一·高麗》載:

    【大德三年農曆正月(公元1299年)】

    ”又擅寫皇朝帝系,及自造歷,加其女為令妃。“

    即高麗國王王昛,曾加封其女為”令妃“。

    二、清代令妃概況

    也就是乾隆帝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公元1727年~公元1775年),魏佳氏,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的第三任皇后,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晉封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晉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晉封為皇貴妃;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諡令懿皇貴妃;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三、清代令妃入宮

    魏佳氏,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所謂的“抬旗”。

    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她應是透過內務府選秀入宮的。

    按照清朝內務府選秀的規定,入選宮女的年齡應在十三到十七歲中間,因此,魏佳氏可能是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左右進宮的,至今並未發現魏佳氏曾為宮女的記載,乾隆帝在御製詩中曾透露魏佳氏是孝賢皇后玉成於他的伴侶。

    《孝賢皇后陵酹酒》

    草猶逮春綠,松不是新栽。

    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

    乾隆帝自注:令懿皇貴妃為皇后斫教養者今並附地宮。

    雍乾時期,魏佳氏的家族已經是標準的內務府中等官僚家族,魏佳氏的曾祖父名叫嗣興,任護軍校,祖父名叫武世宜,初任內管領,後來升到了內務府總管的位置,到了魏佳氏祖父這一輩,其家族已經擁有一定的門第。魏佳氏的祖母和母親在雍正元年冊立皇后並冊封妃嬪時,曾擔任宣冊寶文女官。

    魏佳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明末的綬恩(漢名魏國賢),正黃旗漢軍,後因三藩入包衣,歸來年份無考——二世(未知)——三世嗣興(漢名未知)——曾孫武士宜(漢名魏九齡,內務府總管)—玄孫清泰(漢名魏明祿,內管領)也就是魏佳氏的生父。

    四、清代令妃受寵

    估計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她在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的正月受封為嬪,此時魏佳氏僅十九歲,便位列三嬪之一(當時乾隆帝嬪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與令嬪魏佳氏),乾隆帝封其為“令嬪”,“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魏佳氏讓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她善良、美好的一面。

    根據《鴻稱通用》的記載,魏佳氏的封號“令”對應的滿文為“mergen”,意為“聰明的,睿智的”。

    從《清實錄》中的記載可以看出,晉封時魏佳氏已列眾嬪之首,排在了家世與資歷均比她有優勢的舒嬪(後來的舒妃)之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榮寵。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魏佳氏被晉為令妃,此時魏佳氏在乾隆帝后宮中位次僅次於乾隆帝的潛邸舊人。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魏佳氏被晉為令貴妃。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魏佳氏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

    此時,孝賢皇后富察氏已故,皇后烏喇納喇氏因斷髮失寵不廢而廢,魏佳氏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後宮之主達十年之久。

    乾隆帝在紀念魏佳氏的輓詩中稱她為“蘭宮領袖”。

    終乾隆一朝,魏佳氏是為乾隆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五、清代令妃去世及受封皇后

    魏佳氏在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底與乾隆帝從熱河回宮之後生病。期間,她曾在養心殿東耳房體順堂養病。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歲。同日,乾隆帝便為皇貴妃上諡號為“令懿皇貴妃”,並命八阿哥同福晉、十二阿哥同福晉、十五阿哥同福晉、大阿哥長子綿德同福晉、五阿哥第五子綿億在宮內為皇貴妃穿孝,六阿哥、四阿哥長子綿惠、九公主、七額駙拉旺多爾濟、九額駙扎蘭泰、三阿哥長女額駙丹巴多爾濟、四公主長子豐紳濟倫在宮外為皇貴妃穿孝,六阿哥、尚書永貴、總管內務府大臣金簡總理皇貴妃的喪儀。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時,魏佳氏入葬清東陵勝水峪(即裕陵)地宮。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令懿皇貴妃魏佳氏去世週年祭之時,她的祭文中有“虛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這樣的一句話。

    乾隆帝在魏佳氏去世後,再未立過皇后、冊封皇貴妃甚至貴妃等高等級后妃。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在距離令懿皇貴妃去世已二十年之後,乾隆帝在公開皇十五子永琰的儲君身份的同時,追封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魏佳氏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有漢人血統的皇后。

    如若魏佳氏生前便封為皇后,無異於公開了永琰的儲君身份,而且魏佳氏為漢人血統,出身不夠高(清朝在魏佳氏之前及之後均無漢人出身的皇后),若身前公開立為皇后,將會遭到反對立後,進而反對立魏佳氏所生皇十五子為儲君的巨大阻力,因此,選擇在魏佳氏死後,公開其子儲君身份同天,被乾隆帝親自追封為皇后,是最佳安排。

    後經加諡,累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壽皇殿長年供奉高宗純皇帝聖容的暖閣內,亦供奉過孝賢皇后、孝儀皇后的御容玻璃掛屏、插屏,作為高宗神龕內的陳設物品之一。每年的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二日,都會於壽皇殿正殿內安設“一帝二後”形式的大型屏風。孝賢皇后和孝儀皇后分別以元配皇后、嗣皇帝之生母的身份享受這種待遇。

    六、子女

    (一)子

    皇十四子,永璐,幼殤,未封。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七月十七日午時,皇十四子永璐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妃。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八日酉時,殤,年四歲。 隨葬端慧皇太子園寢,喪儀照辦理十三阿哥之事辦理。無嗣。

    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即位後,改名顒琰。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初六日丑時,皇十五子永琰生於圓明園之天地一家春,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冬至節,乾隆帝密建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冊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九月立為皇太子居毓慶宮。第二年丙辰紀元嘉慶,正月朔月受高宗內禪位,即皇帝位於太和殿,時年三十七,乾隆帝為太上皇,訓政。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親政。

    皇十六子,未命名,幼殤,未封。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三十日丑時,皇十六子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乙酉三月十七日戌時殤,年四歲。 隨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皇十七子,永璘,慶僖親王。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五月十一日子時,皇十七子永璘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皇貴妃。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冊封為多羅貝勒;嘉慶四年正月晉封為多羅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二月晉封為和碩慶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三日卯時薨,年五十五。諡曰僖。子六人。

    (二)女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妃。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冊封皇七女為固倫和靜公主;七月,下嫁博爾濟吉特氏拉旺多爾濟。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妃。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冊封皇九女為和碩和恪公主;三十七年八月,下嫁烏雅氏札蘭泰,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女一,嫁科爾沁卓哩克圖親王恭格喇布坦之子琳沁多爾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6 # 史海甄客百曉生

    令妃魏佳氏朝服像

    一、乾隆中後期的立後窘境

    眾所周知,1711年(康熙五十年)出生的乾隆皇帝,其89年(1711—1799)的生涯當中,共有3位皇后,分別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孝儀純皇后魏佳氏(追封)。而之所以在乾隆中後期會面臨立後方面的窘境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受前期兩位皇后的影響。

    先來說一下乾隆嫡妻孝賢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門,世代功勳。1727年(雍正五年)由雍正做主給二人賜婚,富察氏就此成為了尚為皇子之身的弘曆嫡福晉。因二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所以成婚之後的弘曆、富察感情很好,愛篤情深。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後,乾隆得以繼位。而富察氏也於1737年(乾隆二年)被乾隆冊立為後,正式成為母儀天下的六宮之主。

    孝賢皇后富察氏朝服像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論在藩邸還是在後位,即使乾隆後宮美女無數,富察皇后都是他一生之最愛,是那抹最純潔無瑕的“白月光”。富察在紫禁城之內的寢宮為“長春宮”,在圓明園的居所為“長春仙館”,這都與乾隆的“長春居士”稱號是分不開的。所以在1748年(乾隆十三年)年僅37歲的富察於德州舟次崩逝時,乾隆的傷心程度可謂是無以復加。

    為了愛妻,乾隆任性地將留存富察最後體溫的青雀舫御舟從山東動用無數人力物力財力將之拉回了京師,並且因為愛妻的喪儀,乾隆變得異常容易動怒,大臣們稍有不慎就會被嚴厲處置,由此可見乾隆對富察所愛之深以及富察之死對他打擊之大。

    孝賢皇后富察氏劇照

    最愛的女人去世後,乾隆本意是不欲再立後的,因為在他心中,除了富察氏沒有人可以堪此大任,也沒有人值得他立為後,哪怕是當時正得寵的嫻貴妃輝發那拉氏也不行。但正所謂“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在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的建議下,以孝義為重的乾隆還是在富察去世之後不久將輝發那拉氏晉升為皇貴妃掌六宮事。

    如果是單純的皇貴妃,那麼便相當於是“副後”的地位,如果加上“掌六宮事”,便等同於告知眾人,輝發那拉氏的後位已然定性了,之所以沒有直接晉為後位,只是因為富察皇后的三年喪期尚未屆滿。1750年(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輝發那拉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后,成為乾隆朝的第二位皇后。

    繼後輝發那拉氏劇照

    雖然論出身,輝發那拉氏遠不及富察氏好,但也算出身於正統家庭當中,不僅在雍正時期成為弘曆的側福晉,而且自幼秉承良好家訓、在性格上“溫婉淑德”的她也深得乾隆和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喜愛。自其被立後之後的15年裡,乾隆不管去哪兒巡遊,都會帶上輝發那拉氏一同前往。

    然而1765年(乾隆三十年),輝發那拉氏陪乾隆第四次南巡之後,卻在二月十八晚上離奇不見了蹤影,後來得知原來是因為“不遵孝道”和“跡類瘋迷”而被乾隆提前送回了京師,而且在乾隆回京之後不久便將輝發那拉氏的四份冊寶統統收回。

    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劇照

    不僅如此,在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輝發那拉氏去世之後,其喪儀僅按貴妃規格辦理(實際連嬪都不如),其棺槨也被塞入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之內,直到12年後(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一位名叫金從善的生員攔截御道,才讓乾隆對那拉氏失寵的原因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原來她是因為觸犯剪髮這一國俗大忌才最終被冷落以致失寵。

    而一向知書達理的輝發那拉氏為何會突然“跡類瘋迷”以致做出“剪髮”這一出格之舉,直到現在還是個謎。

    乾隆畫像

    總之,兩次立後之後,乾隆經歷了對髮妻富察紅顏薄命一事的打擊、對繼後輝發那拉氏觸怒龍顏的失望,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覺得後宮之中定不會再有人可母儀天下(此處已然連繼後輝發那拉氏也否定了)。所以,縱使後宮當中寵妃換了一撥又一撥(令妃、容妃、穎妃、惇妃等),但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當得了六宮之主這一大任。

    二、出身短板是硬傷

    說完立後窘境,我們再來說說“母以子貴”的話題。後宮當中的妃嬪,要想得到寵愛,基本不出以下三種模式:1、出身顯赫足以得到皇帝重視;2、年輕貌美足以使帝王為之痴迷;3、母以子貴,可以享後半生榮華富貴。而令妃很顯然不屬於第一種人。

    按照史料的記載,令妃系“內管領魏清泰”之女。而魏清泰,雖然有正黃旗的顯赫旗籍,但實際上卻是包衣世家出身,也就意味著,令妃魏佳氏只能是由內務府組織的一年一度的包衣選秀而進宮,所以在出身上魏佳氏是沒有優勢的。

    孝儀皇后魏佳氏劇照

    出身上的短板,所幸被年輕和貌美稍加彌補。出生於1727年(雍正二年)的魏佳氏,比乾隆整整小了16歲(她出生的這一年,乾隆恰恰和髮妻富察氏成婚)。而且論容貌,魏佳氏也不輸她人。憑藉這個優勢,1745年(乾隆十年),一年之內,魏佳氏被連升兩級,成為令嬪。三年後(1748,乾隆十三年),再度被晉升為令妃,成為一宮之主位。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33歲的魏佳氏被乾隆再度晉升為令貴妃,所受寵愛一時無人能出其右。

    從1756到1766年的十一年間,魏佳氏一共誕育四子二女,在子女數量上為乾隆後宮之最。尤其在其六個子女當中,還有未來的嘉慶皇帝。那麼如此寵冠後宮的她,為何未能在生前榮登後位寶座呢?前面我們有說到,她的出身並不高,而能入主中宮者,不僅要有母儀天下之儀,還要有與之匹配的出身,顯然魏佳氏是沒有這樣的資本的。

    乾隆劇照

    三、鍾愛之子先後離世,乾隆立儲遲遲未決,永琰雖終被立儲但並非乾隆最鐘意之人

    除了出身不匹配,魏佳氏也未能完全“以子為貴”,最起碼在其生前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乾隆偏愛於“立嫡立賢”的風格。立嫡的案例,便是孝賢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兩位皇子永璉永琮先後被定為皇儲人選。可惜在乾隆心目當中以“立嫡”方式選出來的優質人選卻先後離世,悲痛之餘也令他對立儲一事苦惱不已。在皇七子(嫡次子)永琮去世後,乾隆便改變思路將皇五子永琪作為接班人來培養,只可惜永琪也於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了。

    那麼有人會問了,不是還有繼後輝發那拉氏嗎?她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不也算嫡子嗎?是嫡子沒錯,但由於1765年輝發那拉氏因觸怒龍顏而失寵,其子自然也就跟著失去了成為接班人的可能性。隨著所鍾愛的立儲人選永璉、永琮、永琪的先後離世,令乾隆對於立儲一事再也沒有當初的激情滿滿了。

    乾隆畫像

    直到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才將十五子永琰按照“密立皇儲”的方式勉強立為皇儲。之所以說是勉強,因為在1773年現存在世的皇子當中永琰雖然綜合能力最強,但也只是屬於“中等偏上”而已,與永璉永琮永琪等人相比還是相差很遠的。但無奈隨著年齡的增長,縱然後宮佳麗無數,皇子的數量卻連兩位數也未能突破,備受侷限性的他最終只能選擇了資質平庸偏上的十五子永琰。

    雖然永琰被立為皇太子,但按照規矩,永琰的身份只有皇帝彌留之際或者禪位之時才會公之於眾。所以受“密建立儲”的影響,魏佳氏的皇后之位也未能在生前被立,這也是為何說她未能在生前“以子為貴”的原因,當然這其中亦不乏乾隆對其出身和永琰資質的考量。

    嘉慶畫像

    四、禪位於永琰,皇后之位終坐實

    不過雖然未能如願在生前登上後位,在繼後輝發那拉氏失寵的同一年,乾隆還是將魏佳氏晉升為皇貴妃,已屬罕見景象(輝發那拉氏雖然失寵且被收回冊寶,但並未公開廢其後位,所以在表面上,輝發那拉氏還是皇后之身,而在皇后存在的前提下,還冊封皇貴妃之事實屬罕見)

    1775年(乾隆四十年),49歲的皇貴妃魏佳氏去世,乾隆追諡其為“令懿皇貴妃”。二十年後(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九月初三這一天,乾隆對外公開永琰皇太子身份的同時,也追封太子生母魏佳氏為皇后。

    孝儀皇后魏佳氏劇照

    總結:

    縱觀令妃魏佳氏的一生,出身是她的致命短板,因為出身血統不高的原因,即使備受恩寵誕育四子二女,即使兒子永琰被確立為皇儲,但由於乾隆朝中後期面臨的立後窘境以及永琰並非乾隆最屬意託付江山之人,且受“密立皇儲”規則的限制。所以在其生前,還是未能正位中宮。最終在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於永琰之時,魏佳氏才被追封為皇后,這份殊榮也因此最少遲來了20年。

  • 7 # 知秋一葉69861562

    第一,乾隆與原配富察皇后的感情很好;第二,令妃有漢人血統。

    乾隆時期的令貴妃其人如何?是個怎樣的人? 確有此人,是嘉慶帝的生母。令妃是乾隆四十多個有名有姓的妃嬪當中最走運的一個。 令妃本姓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九日,乾隆皇帝即位時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年封令嬪,時年19歲,是深宮中比較年輕的一位。乾隆三十年,令妃晉為皇貴妃,位僅次於皇后那拉氏。而在廢黜那拉皇后之後, 乾隆皇帝經常臨幸令妃,令她在十年內接連為皇帝生了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皇十六子(未命名)、皇十七子永璘,以及皇七女和皇九女, 所以令妃也是皇帝后妃中誕育子女最多的一位。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魏氏薨逝,年49歲,諡 "令懿皇貴妃"。嘉慶皇帝登位後,即追贈令貴妃為孝儀皇后。令妃真是洪福不淺,生前備受乾隆皇帝寵愛, 死後仍有後福。其實,孝儀皇后的父親清泰就是內務府下一個管領的包衣的頭目。從民族成分上講,她的先人姓魏,屬漢族,但後來歸滿族了。所以她使得嘉慶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都具有漢人血統(康熙的母親姓佟,祖上也是漢人)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寸金蓮為什麼在古代能流行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