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洧的秋季

    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年在西北花費無度,官員們怨聲載道,國家負擔不起了,一味的慣著,國家也給拖垮了,關鍵是他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這個太要命。記得那個情節嗎?雍正讓將士脫甲,沒人動啊,還得等年說話才脫,雖說有將不下令兵不解甲之說,但是也得分情況、分人啊。

  • 2 # 大連一片雲

    皇帝沒這個心思,哪個大臣敢妄言。雍正和年羹堯是什麼關係,藩邸舊部,最早出去做官的,而且還是雍正的大舅子;雍正是什麼樣的皇帝,眼裡從不揉沙子,康熙晚年文恬武嬉,雍正即位想重整朝綱,可惜年羹堯陪伴雍正那麼長時間都沒參透這位主子,處處插手國事,阻礙雍正的改革步伐。西北打仗沒辦法,戰事一完還不知收斂,只能怪他自己了。張相在位歷經三朝,這點眼色還是有的。

  • 3 # 鐵馬秋風勁漠北月光寒

    年羹堯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雍正帝賞無可賞,再加上在朝廷沒有堅實的根基,想要收拾他的人太多,這是權臣最危險的時候,可年羹堯不知進退,仍然我行我素,鋪張浪費,耀武揚威,殺人無數,最後不把主子放在眼裡了,生命走到了盡頭,這才是最致命的。

    雍正爺的肱骨之臣,變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年羹堯的死也就順理成章啦

  • 4 # 河東一粟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裡面,張廷敬出鏡不多,但是角色的要求每次他都在關鍵的時候給雍正皇帝以絕對建議。

    這部電視劇在當年可以說也是一部熱播劇,戲裡面的角色都很到位,劇情也是勾人心絃,既然提問是基於電視劇情節,那我們就按照這個說說。

    年羹堯實際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這從他“出道”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的路數。他在雍正出去江南籌錢的路上表現自己,並希望到京城作為,他得逞了。

    他做事八面玲瓏,戶部任職之時,很是出色,誰都不得罪,甚至成了八爺拉攏的物件,很快他就到四川做了提督。

    他還很陰險狠毒,接四子胤禛的密令,對江夏鎮進行血洗,但是他在行動前卻不慌不忙地呼呼大睡,可見此人心之陰狠!當然他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給主子交了滿意的答卷,又給自己積累了資本。

    《清史稿》載:“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傲……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於廣寧門外,年(羹堯)策馬過,毫不動容;王公有下馬問候者,年頷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無人臣禮。”

    這個在電視劇裡也有這樣的場面不過還有雍正皇帝在場。

    在電視劇裡,他殺掉清流孫嘉誠是他最後被雍正拿下的催化劑,因為孫是朝廷中“清流”的核心人物,清流們集體拼死參他,促使雍正最終把他拿下,並斷崖式降職。

    然而他被降職為守門兵時,居然還穿著黃馬褂!

    最終,他被賜自盡!

    《清代軼聞》:“年挾擁戴功,驕益盛”,他的驕奢淫逸,引起公憤,也為雍正帝所不容,故被殺。

    然而《清宮演義》也有一段情節,就是雍正皇帝在慰勞軍隊時看到天氣炎熱,讓太監喊話部隊卸甲,但是喊了好多遍,部隊一動不動,雍正示意年羹堯,只見他舉臂一揮,全軍立即卸甲,雍正皇帝不禁背冒寒氣,但是年羹堯卻還洋洋自得地說:軍中只知道有軍令。卻不知皇帝對他已有芥蒂之心!

    由於太多對他的不利因素已經顯現,張廷玉的話只是“錦上添花”!所以,不作死就不會死,但他確實太能作了!

    因為他還曾經拉攏張廷玉進他的陣線,所以儘管沒有他的西北戰事或許短期受挫,但他的死對張廷玉這個三朝重臣來說,確實死有餘辜!

  • 5 # 靖歌閣娛記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的死可謂是驚天動地,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雍正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雖然劇中刻意描述雍正帝糾結的樣子,但並無法改變這個現實。

    在年羹堯之死的問題上,有好幾個人起到了助攻的作用,比如孫嘉誠、比如李紱、比如李衛。但真正迫使雍正帝下達處死年羹堯命令的,卻是張廷玉!

    那麼一向謹小慎微的張廷玉,為什麼在面對年羹堯的去留問題上,明確表態處死他呢?

    一、

    雍正帝對年羹堯起了殺心,這並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進言,而是一件事接一件事的發生,促使雍正帝不得不走到這一步。

    雍正帝有一百個不殺年羹堯的理由,也有一百個得殺年羹堯的理由,只不過最後權衡利弊,痛下殺心。

    不殺年羹堯的理由太多了,畢竟是府邸出去的奴才,有感情;其次,年羹堯立過大功,可以說是力挽狂瀾,西北戰事勝利,雍正帝才坐穩了皇位;再有,年羹堯並無反意,不過是驕奢淫逸了一點,對皇上仍然忠誠,而西北也仍然需要他坐鎮。

    但雍正帝還是殺了他……

    你可以理解成雍正帝是卸磨殺驢,是過河拆橋,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也可以理解成是年羹堯居功自傲、功高蓋主、目中無人、違法亂紀等導致被殺;亦可以更勝一步理解,年羹堯跟雍正帝的意識形態發生了偏差,雍正帝一心要推行新政,重新整理吏治,而年羹堯顯然成了攔路石……

    而面對雍正帝的猶豫,張廷玉無疑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雖說雪崩的時候,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但是作為最後一朵雪花,我們不禁要思考一下,張廷玉為什麼會這樣說?

    要知道張廷玉以往都是謹小慎微,除了康熙朝舉薦新太子一事上,跟康熙帝提前串通好,明確表態舉薦廢太子。以及八王議政逼宮時,情況危急,他站出來跟老八胤禩有一番激烈爭辯外,其餘的事情上,大都表態模糊,甚至裝聾作啞:

    比如老八胤禩夜審肖國興,連夜送到康熙帝手上的奏摺,被他一把火燒了,回頭還說自己沒見過什麼奏摺;比如雍正朝鑄造新幣,他明知道提升銅鉛比例的弊端,但是卻沒有提前提出;再比如張廷璐科場舞弊案,他明知道幕後兇手是誰,結果還是猶豫半天,最終上書彈劾張廷璐……

    二、

    要解釋清楚張廷玉為什麼要當著雍正帝的面,說年羹堯壞話,那麼就必須從兩個人的不同談起:

    在劇中張廷玉其實跟年羹堯並沒有什麼交集,張廷玉當上書房大臣的時候,年羹堯應該是個參將,後來回京才被舉薦為四川提督。

    他們倆只有一次交集,那就是年羹堯升四川巡撫後,奉老十三胤祥的命令去江夏鎮,順便拜訪了一下張廷玉。年羹堯深諳送禮之道,精挑細選了四件禮物送給張廷玉,分別是橘子、扇子、蜀錦和天麻。

    四種禮物各象徵著不同的寓意,橘子是四川土特產,下級給上級送特產,無可厚非。同時年羹堯也是在投石問路,橘,吉也,象徵著平安,意思就是向張廷玉問候平安的同時,也問問自己是否平安。

    扇子是文人雅士之物,只有好朋友之間才會這麼送,其實就是套近乎,你我都是同一年進士,又是我老師,可否指點一下迷津?

    蜀錦,這個也是特產,象徵著前程似錦,意思就是問張廷玉,自己還有沒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最後一個是天麻,是一種藥材,意思就是說自己如果有問題,還望張廷玉能指正一下,如果進一步提升的話,還望出個藥方。

    在這件事情上,張廷玉實際上是說了幾句忠言的,且最終收下了天麻,意味著給年羹堯指出了問題:

    “希望你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這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

    之所以張廷玉跟他說這些話,是因為年羹堯在四川的所作所為有點差強人意。他是利用了一年的時間,剿滅了全省的土匪,這個業績實在是太大了,大到讓人難以相信,也可以想象,四川是經歷了怎麼一場血風腥雨……

    這是兩個人在劇中唯一的交集,從此之後,分道揚鑣,再無明顯的交集。而年羹堯根本就沒把張廷玉的良言放到心上,回頭就血洗了江夏鎮,又少了一點仁心,多了一點戾氣。

    三、

    在真實歷史中,這倆人實際上一開始交往密切,都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又同在翰林院工作。只不過兩個人並沒有好多久,因為後來的張廷玉刻意疏遠了年羹堯,就因為張廷玉父親的一句話:

    “是兒音洪而厲,目炯而怒,縱使功名顯達,亦難免禍,汝其遠之!”

    或許劇中的張廷玉就謹遵父親的這句教導,對年羹堯一直是比較疏遠的,直到年羹堯西北大捷回京。

    年羹堯這次回京的所作所為,為日後自己的被殺,埋下了伏筆,這次回京他犯了好幾項錯誤:

    首先是對百官跪迎,熟視無睹,一方面確實是老八胤禩在使壞,另一方面這未嘗不是雍正帝的授意;其次面對雍正帝時,毫無人臣之禮,尤其是在面見將士時,竟然說出“他們只知軍令,不知皇上”的大逆不道的話來;再有就是“綁架”雍正帝,讓他為“年選”人員買單,同時大結年黨;最後,雍正帝請他吃飯,席間提出三個請求,結果被年羹堯一一拒絕。

    百官跪迎時眾人是有怒不敢言,除了孫嘉誠在那裡跳著腳罵街以外,連年羹堯的親家隆科多都罵了一句:

    “什麼東西?”

    作為書房大臣之一的張廷玉,此時的心情跟大家是一樣的,對年羹堯討厭至極!

    但是,張廷玉也很清楚,自己是外臣,人家是內臣,雍正帝的容忍度是絕對不一樣的,年羹堯就不用說了,舉幾個李衛的例子:

    李衛在巡撫衙門門口擺戲臺,違反現任官不能出入戲院的規定,被人舉報,雍正帝反而表揚他學習精神,成了奉旨聽戲了;不僅僅聽戲,他還違反規定,跟歌姬小媚仙鬼混,雍正帝也不過是批評了幾句;再後來李衛脫掉官服,跳到大牢裡痛揍曾靜,雍正帝表面上批評,實際內心爽得很……

    四、

    更重要的是,李衛見到雍正帝喊的是“主子”,張廷玉能這麼喊嗎?

    在科場舞弊案上,也是李衛帶兵包圍的貢院,牽扯出了張廷璐。而雍正帝明明知道這不是幕後主謀,但還是給張廷璐定了死罪,還要求張廷玉必須過來觀刑。

    張廷璐犯的罪可比年羹堯要小得多,頂多算個從犯,可還是被雍正帝毫不留情的殺掉了,還是當著張廷玉的面,所以不要覺得張廷玉不記仇,他記著呢!

    所以,他最後說年羹堯該死,就是要雍正帝殺掉年羹堯,告訴他,你的內臣,也不過如此。

    但是,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張廷玉要為孫嘉誠報仇:

    我們仔細看劇,會驚訝地發現,在整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只有一個好朋友,他就是孫嘉誠!

    康熙朝,張廷玉沒有黨派,甚至因為舉薦新太子一事,跟同是上書房大臣的佟國維和馬齊鬧掰,佟國維甚至大喊“張廷玉是奸臣”。在雍正朝,一開始張廷玉甚至實話都不敢說,因為他不確定雍正帝到底是怎樣的人,所以才出現“天下第一巡撫”的鬧劇,才出現鑄錢風波……

    正是由於孫嘉誠的出現,讓張廷玉驚訝地發現,雍正帝原來真的是被矇蔽了,這才挺了孫嘉誠,順著他的話題給雍正帝交了底:

    “皇上這裡面原本是有些弊病,國家開礦鑄制銅錢,可奸商們卻把銅錢,收了去鑄成銅器,制錢自然就少了……他們只需上繳國庫一兩,另一兩多便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隨後又依照雍正帝的指使,夜訪孫嘉誠,封他為監察御史,這樣一來,張廷玉就有了所謂的門人,他就是孫嘉誠。

    五、

    在科場舞弊案上,張廷玉一直在糾結,因為那天他上早朝,無意中碰見了張廷璐跟三阿哥弘時並肩走路,蹊蹺的舉動必然引起張廷玉的懷疑,等到科場舞弊案一發,他就明白誰是幕後主使了。

    之所以在彈劾張廷璐問題上遲遲不表態,就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跟雍正帝表態,難道告訴他你兒子是主使?此時的張廷玉是異常的糾結,到底該怎麼辦,他並沒有主意。

    也是孫嘉誠上門救了他,這其實是清流派首任領袖跟張廷玉的一次交流,也讓張廷玉看到了希望。犧牲了張廷璐,獲得雍正帝的信任,同時也籠絡到了清流派。

    清流派真正施展實力就是在年羹堯回京的時候,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派聯名彈劾年羹堯。這件事背後,其實也有張廷玉的默許在裡面,以他跟孫嘉誠的關係,完全可以勸一勸的,但是他並沒有。

    在雍正帝跟孫嘉誠爭辯的時候,張廷玉一直在旁邊給孫嘉誠助攻。這個細節估計大家沒注意到,那就是雍正帝扔掉筆,讓孫嘉誠年羹堯的罪狀,孫嘉誠拿起筆就要寫,張廷玉一看孫要中計,馬上阻止:

    “孫嘉誠,這筆是你能用的嗎?”

    只是張廷玉沒有想到,雍正帝被清流派嚇到了,採取了瓦解他們的策略,把孫嘉誠派往了西北,並最終被年羹堯處死,而這個賬,張廷玉記到了年羹堯頭上。

    張廷玉知道雍正帝要衝清流派下手了,所以他唯一的好朋友孫嘉誠的死,他沒有第一時間去祭拜。雍正帝問他為什麼不去拜時,他回答是本來想去,但人多,就沒去。

    他不能去,他一旦去了,就會被預設為清流派領袖,是要替孫嘉誠討回公道的。後來清流領袖陸生楠和謝濟世的下場就是警示,顯然,張廷玉逃過了這一劫。

    逃過是逃過了,但是報仇是要報的,如果當初他去了,那麼討伐年羹堯,替孫嘉誠報仇就是首要任務。而雍正帝的視角卻不在年羹堯身上,而是結黨上面,那時候不僅殺不了年羹堯,還惹得一身騷。

    等這件事冷靜了下來,時機也差不多了,張廷玉才跳出來替孫嘉誠報仇:

    “我聽說年羹堯在杭州守城門,李紱摺子上說的一段話,至為透徹,年羹堯現在仍然穿著黃馬褂,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是何居心,無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即使最後一擊,張廷玉還是打著李紱的話為擋箭牌,成了就報仇了,失敗了,好歹有人擔罪……

  • 6 # 紅雨說歷史

    年羹堯的死確實是清朝軍事上的一大損失,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雖然他解決了西部的心頭大患羅布藏丹津。但是自從年羹堯死後,西部大大小小的戰事依然不斷,但是卻再難見到像年羹堯在西部擔任大將軍時候的勝利。年羹堯在西部囂張跋扈,甚至殺死了另一位雍正器重封疆大吏孫嘉誠,但是他常年在西北鎮壓,身居高位又有雍正的寵幸,年羹堯沒有被立即處斬,而是不斷被貶官最後被貶到了杭州去守城門。但是清流朋黨依然不依不撓要必須處死年羹堯,作為軍機大臣張廷玉應該最清楚年羹堯對於西北的重要性。但是真正決定了年羹堯生死的卻是張廷玉的一句話,準確的說應該是一段話:

    各省的督府都上摺子說話了,這件事應該有個了斷了。皇上正在整頓吏治,年羹堯僅僅貪汙一罪就達到了460萬輛之多,然後再有就是大不敬之罪等等共計92條罪狀。

    朝廷雖然有議功一說,但是功過相抵,年羹堯依然死有餘辜。我聽說現在年羹堯在杭州守城門,仍然穿黃馬褂,傲然居座。李紱上在摺子上有一段話說的之為透徹

    年羹堯穿皇馬褂守城門,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無非是在向世人顯示其平定西北之功,示鳥盡弓藏之意。年羹堯一日不除,皇上聖名一日受汙。

    看到這裡我想很多觀眾的心理是複雜的。突然想起“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時間飄忽即逝,轉眼回到當年,年羹堯和張廷玉都曾經在雍正登基的過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年羹堯成也張廷玉敗也張廷玉。

    不知曾記否?年羹堯雖然是八阿哥舉薦成為了四川提督,但是張廷玉在康熙面前誇獎年羹堯到四川以後,雷霆手段肅清了四川境內的匪事,年羹堯得到了康熙皇帝親自褒獎。

    不知曾記否?《百官行述》案發,年羹堯回京述職,他帶著蜜桔,天麻等特產向張廷玉“問路”。四阿哥燒了《百官行述》以後,又是張廷玉給康熙建議招年羹堯來行宮問話,年羹堯得以升任四川巡撫。

    不知曾記否?後來年羹堯很容易當上了陝甘總督,除了十四阿哥的舉薦提拔,我想他原來一系列的鋪墊和才華的展示,才是康熙同意的根本原因。

    但是如今他的死有餘辜的話,卻出自了曾經那個提拔他的人的口中。不由感慨“物是人非事事休,無語淚先流。”年羹堯他覺得自己是大丈夫,要死的轟轟烈烈,最後卻落得個被賜自盡,被藥毒死的下場,或許他最後的哭泣是他所有的不甘,對塵世的留戀,對人生和人情的無奈的最後吶喊。

    張廷玉此舉無疑讓筆者有些許吃驚,在整個電視劇中張廷玉“向來勸和不勸離”廢太子時,張廷玉第一個長出來阻止甚至燒奏摺;十四阿哥寄給康熙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時,張廷玉幫十四阿哥說話,他有難言之隱;舉薦巡撫和科考考官還有新朝鑄幣事上,張廷玉保持低調。這一次張廷玉卻第一次說出來這件事該有個了斷了,這樣決絕的話。回頭想想除了有年羹堯自己確實有過分之舉,雍正或許也有一定的殺年之心外,估計張廷玉內心是憤怒的,他有自己的私心在。

    一,首先年羹堯殺死了孫嘉誠,這個算得上張廷玉在官場的唯一知己。張廷玉當初到了孫嘉誠的宅邸時就被孫嘉誠的清貧所感動:

    在京為官多年卻只有白米飯蘿蔔鹹菜招待客人不願做六品京官卻願意到地方當七品小吏,不大治,甘願受罰。為天下生民,將生死置之度外

    二,張廷璐勾結三皇子弘時科考舞弊案事發,張廷玉誰都不見唯獨見了孫嘉誠,可見兩人關係密切。張廷玉手不能文,是孫嘉誠提前幫他寫了“大義滅親”的摺子。

    三,張廷玉或許在一定程度上發洩自己喪弟之痛。雍正為了在新朝樹立權威,間接逼迫張廷玉“大義滅親”,甚至要其到刑場觀斬。張廷玉或許心有芥蒂,所以在殺年羹堯時,張廷玉先搬出了新政,再說年羹堯。

    潛臺詞或許是:你要整頓吏治,年羹堯貪汙了四百六十多萬。當初你要樹立權威,推行新政,解決問題的決心,必殺張廷璐,如今你難道就要手軟了嗎。

    年羹堯雖然身有大功,但是他殘殺忠臣,貪汙腐敗確實罪該問斬。雍正猶豫不決的情況下,張廷玉給出肯定的建議必然有為國為民之心,有察言觀色之道,或許也有以上自己的私心。

  • 7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其實不是張廷玉的話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清流、八爺黨、新政推廣的需要三方面逼著雍正殺年羹堯。張廷玉說這番話是並非什麼落井下石和趁機報復之類,而是作為上書房大臣出於對當下穩定朝局和推廣新政的需要而做出的建議。當然張廷玉對於年羹堯本身也沒有什麼好印象,況且此時西北已經度過了最大危機也是原因之一。張廷玉向來遵守的祖訓是完言萬當,不如一默。顯然是不願意多事的人,此時如果不是雍正逼問張廷玉也不會表態。所以此時絕對不能誇大張廷玉的作用,或者惡意揣度他的用意。當然雍正雖然對於年羹堯的跋扈、貪腐也非常不滿,但是每次下旨申斥貶官都是在眾臣的推動下進行的。雖然最後不得以派李衛去鴆殺年羹堯,但是絕對不是出自雍正的本意。年羹堯被殺的歷史背景

    年羹堯樹大招風,為了平定西北叛亂殺了太多人也得罪了太多人。這一點在他吩咐桑成鼎帶著兩個懷孕的蒙古小妾離開的時候詳細交代過。所以即使是沒有其他問題恐怕也難有什麼好下場,況且他本身貪汙、跋扈甚至把軍權凌駕皇權之上也是自己作死。但是雍正卻從來沒有主動打算殺死年羹堯,只是削了年的兵權降職就可以了。但是在由於年羹堯處死了孫嘉誠,所以京官中的清流對於年羹堯恨的牙根癢癢。這樣才屢屢上書,即使年羹堯的官職一貶再貶也不足以讓他們消氣。

    在西北為了打贏這一仗,我殺了那麼多人又得罪了那麼多人。報應遲早是要到的,大丈夫處世憂讒畏譏是死;轟轟烈也是死。

    老八胤禩本來就因拉攏年羹堯不成恨上了他,所以利用孫嘉誠的葬禮興風作浪。先是在孫嘉誠的靈前下跪,客觀上推動了京官的怒氣。所以在十三爺胤祥祭靈時,就收到了京官們再次的聯名摺子要求。在因為老十四的不服不忿,也借用母親烏雅氏的葬禮大做文章打擊年羹堯(年羹堯搶了他的西北大將軍,直接導致奪嫡失敗)。這三股勢力因為不同的立場合流,讓雍正頭疼不已。發出了咆哮:

    殺年羹堯還不容易,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嗎?但朕決不允許這樣聚眾要挾,居然連太后殯天都算在年羹堯的身上,這是是何居心?張廷玉作為上書房大臣有對摺子內容總結歸納後向皇帝彙報的職責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似乎總能看到張廷玉向雍正彙報年羹堯如何如何該殺,似乎就是一副落井下石的樣子。其實這是他作為上書房大臣的職責,在把摺子送到雍正那裡的時候要做一下彙報。況且這樣的流程不但張廷玉在做,而且馬齊也在做。所以不能說張廷玉趁機落井下石,當然表達自己的作為清流和忠君的觀點而已。

    其實雍正最後在民意滔滔強烈要求殺死年羹堯的時候,他問張廷玉是想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回答。但是張廷玉給出的答案和雍正的設想截然不同:按照雍正想的,如果張廷玉為年羹堯說句話那麼他順水推舟可能也就饒了年羹堯。但是作為上書房大臣必須衝實際朝局大局出發,在總結各地官員基礎上發表自己作為清流的看法。其實已經算公正了:

    各省督撫都上摺子說話了,這件事應該有個了斷了。皇上現在整頓吏治,而年羹堯僅貪汙一項就達460萬兩之巨。何況還有大不敬之罪九,跋扈之罪十。種種罪名有九十二款之多,朝廷雖然有議功一說但是功過相抵他仍然死有餘辜。

    當這句話說出了,劇情中有一個細節顯示了雍正的極端不平靜:雍正的手一哆嗦,打翻了茶杯。但是張廷玉沒有辦法,上段話是總結各省督撫的話;下一段則是引用清流領袖李紱的話。其實張廷玉大部分都是在陳述其他人的觀點,說這些的目的就是讓雍正知道年羹堯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新政的推行。如果各省督撫以及官員因年羹堯不配合朝廷推行新政,就是有一百個李衛也無濟於事。這才是張廷玉想要表達的意思:為國家社稷只能犧牲年羹堯,無論他是否罪不至死。

    我聽說年羹堯在杭州守城門仍然穿著黃馬褂,根據李紱的摺子說年羹堯此舉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無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明就一日受到玷汙。雍正為了推行新政被迫下旨李衛鴆殺年羹堯,不但觀眾不理解就是李衛和小翠也不理解

    當李衛收到雍正的聖旨的時候也很悲傷,因為在四川到陝甘他都和年羹堯一起任職。況且如果當年不是年羹堯求情李衛和小翠可能就被趕出四爺府,甚至連求婚的截止也是年羹堯給的(當年高福和李衛一人一個)。所以小翠才說:

    “什麼事非得要他死,你能不能上摺子保一保他”“你再等等,我炒幾個小菜你帶去也算進進心意”

    與此同時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到杭州將軍(一品)-千總(四品),最後到穿著黃馬褂的守門老卒。每天消磨時間的方式就是跟一個放牛娃玩遊戲,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軍落魄至此可悲可嘆。其實在看到李衛的時候年羹堯就明白,這一關他是過不去了。果然見到聖旨後,年羹堯嚎啕大哭後飲下鴆酒自殺。而雍正在被眾臣逼著殺了年羹堯後,就開始以強硬的手段堅決的推行新政。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為將來乾隆的十大武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鍋雞胸肉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