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領導浪漫

    漢文帝對周勃、陳平和灌嬰職務的變來變去,就是不能讓他們形成一個穩固的團體,在此基礎上還是循序漸進,分階段消除他們的實力。第一階段,漢文帝把周勃從太尉提升為右丞相,其實是透過明升暗降的方式剝奪了周勃的兵權,以防止周勃功高蓋主甚至再次搞出個兵變來;把陳平由右丞相降為左丞相,陳平不會有意見,畢竟周勃功勞大於他;以新人灌嬰任太尉,灌嬰必然會感恩皇帝,名義上受右丞相周勃節制,其實他只會聽從皇帝的。第二階段,把左右丞相職權先後集中於陳平、周勃,陳平相當於恢復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崇,自然心中滿意;周勃先是“失業”,威風掃地,然後接替陳平任,周勃除了接受任何安排之外,不能有任何想法,因為陳平已死,灌嬰由於感恩皇帝而不會支援周勃,周勃即便想搞點什麼事也是孤掌難鳴。第三階段,漢文帝把文武大權集中於早已對皇帝言聽計從的灌嬰,政治影響力本來就遠遠小於周勃和陳平的灌嬰只能領了周勃名義上的相位,而相權其實早就在一次又一次輪換中集中到皇帝手中了,兵權更是早已“半淪陷”;加之周勃還活著,周勃的影響力還在,周勃作為前太尉和前丞相的影響力無形中會削弱灌嬰的現太尉和現丞相的職權,這也就進一步加強了皇權。

    因此,漢文帝並沒有承襲三代做法,而是與時俱進,因勢利導,以看似加強相權的方式削弱了相權,在漢高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而反觀昌邑王劉賀可和漢文帝實力可差遠了,劉賀(前92年—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王劉髆之子,五歲襲父爵。劉賀年少時,不學無術,行為怪誕,是個“在國素狂縱,動作無節”,甚至國葬期間仍“遊獵不止”(《資治通鑑》)的紈絝子弟。左右多次對他進行切諫,但劉賀要麼置若罔聞,當耳旁風;要麼當時接受,隨後我行我素。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嗣,權臣霍光主張立昌邑王劉賀為皇帝。

    劉賀的為人和惡跡,作為資深政治家的霍光不可能不知曉。霍光之所以堅持立劉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劉賀是劉弗陵的侄子,由他繼承皇位,既合乎儒家禮法,也不影響漢昭帝遺孀上官皇后(霍光外孫女)的地位;其二,劉賀一直生活在藩國,在朝中沒有根基,沒有勢力,不會對霍光造成威脅;其三,劉賀不識體統,熱衷吃喝遊玩,似乎對政治不感興趣,便於霍光專擅朝政。

    但是劉賀是怎麼做的呢?霍光是漢武帝敲定的顧命大臣,輔佐漢昭帝十三年之久,在朝中黨羽眾多,根深勢大,向來獨斷專行,說一不二。霍光讓劉賀當皇帝,不過是設定個易於操縱的傀儡,他好繼續主持朝政,而劉賀卻反客為主,將其涼在一邊。與此同時,劉賀還與近臣密謀幹掉霍光,除掉這塊政治絆腳石。後來,劉賀近臣被誅時大呼“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就表明劉賀已開始醞釀計劃剷除霍光。對此,耳目眾多的霍光不可能沒有察覺,霍光因此非廢掉劉賀不可。

    劉賀即位時只有十九歲,熱衷遊玩嬉戲的他在政治上經驗不足,難與權臣霍光抗衡。以初登大寶之劉賀,對抗一個盤踞朝廷十三年之霍光,這是一場必敗無疑的戰爭。果然,不等劉賀舉刀,霍光就下了手。劉賀在位的第二十七天,霍光聯合群臣突然發難,公開批判彈劾皇帝劉賀,隨即以迅雷之勢控制劉賀二百餘名親信,並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漢書》)為由將其廢黜。

    平心而論,劉賀雖然荒唐透頂,還不至於在二十七天內做出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的事情來,真不知道這個言之鑿鑿的數字霍光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欲加其罪,何患無辭!歷朝歷代的政治鬥爭莫不如是。透過廢立,西漢權臣霍光達到了削減皇權,繼而進一步專權的政治目的。在這場廢立風波中,劉賀不過是霍光玩弄權術的一個政治道具而已,因為“及昌邑王廢,光權益重”(《資治通鑑》)。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初讀這段歷史時就感覺很奇怪,劉賀於公元前74年繼位,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封國內度過了十六個春秋。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劉賀平日裡在封國的行為霍光等人一定早有耳聞,史書上也記載劉賀在封國時經常乾點不靠譜的事。如果劉賀真的是個昏庸之人,如果霍光真的是一心為了大漢,那麼這樣一個人霍光又為什麼要把他扶上王座呢?

    如果霍光真的把這樣一個人扶上王座,就說明霍光其實是想找個好糊弄的皇帝,自己好掌握大權。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劉賀僅僅當了二十幾天皇帝就被廢了。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霍光一心為漢朝,他為什麼要挑個昏庸的皇帝,如果霍光想攬權,那麼放著個不問政事,天天胡鬧的皇帝不利用,偏偏要換人呢?

    這兩個非常衝突的問題告訴我們,劉賀被廢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守仁君認為,劉賀被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學漢文帝,但是既沒有漢文帝的智慧,陳平周勃二人也沒有霍光如此專權。

    劉賀一繼位,就開始大肆任用自己在封國內的舊臣,嚴重影響霍光的權威。但是霍光不是陳平,周勃。陳平周勃時期二人功勞雖大,地位雖高,但是朝中二人並不能一手遮天,當時朝中不少高帝舊臣都還在,他們倆想要弄權還是有不少阻力的。而且文帝也非常聰明,他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禁軍撈撈掌握在自己手裡,有了槍桿子,說話才硬氣。而且對於陳週二人,文帝也頻繁呼叫他們的職位,藉此削弱他們的影響力,和權力,等周勃勢單力孤的時候,文帝也衝動了,想直接解決掉周勃,但是被他母親給攔下了。

    而劉賀就不同了,他在朝中安排了兩百多個自己的舊臣,但是沒有一個掌握實權,任何一股影響局勢的力量他都沒控制。而霍光早在昭帝時期就掌握了朝廷大權,其他幾位掌權的朝臣從政治上來說也是霍光的合作者,而且霍光既是權臣又是外戚,三股勢力被霍光掌握了兩股,劉賀的做法直接把他推向了懸崖。

    果然,短短二十幾天,霍光發動政變,誅殺劉賀舊臣二百餘人,奏請太后廢了劉賀。

    劉賀的下場也讓後來的宣帝時時刻刻引以為戒,即使許平君被殺了宣帝也不敢有所作為,一直把霍光熬死才動手鏟除霍家。

  • 3 # 歪史

    昌邑王劉賀在漢朝歷史上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年紀輕輕就因為漢昭帝的早逝被當權者霍光選立為漢昭帝的繼承人,但是僅僅過了27天,便被霍光廢掉,直接成為庶民。可謂成也霍光,敗也霍光

    多年以後,漢宣帝才再次改封劉賀為海昏侯,直到老死。

    大家都知道,漢武帝晚年,因為疑神疑鬼,爆發的巫蠱之禍,導致十多萬人被殺,多年精心培養的太子劉據一系死亡殆盡,出了一個出生不滿百日、後來成為漢宣帝的的劉病已。這場禍亂引發的連鎖反應就是漢帝國的繼承者一下子出現空窗,最後不得不選擇不滿十歲的小兒子即位,殺掉他的生母。並且遺詔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等人共同輔政。

    隨後上官桀、桑弘羊企圖擁立劉旦被殺,金日磾因為匈奴人,實際上影響有限。漢昭帝年幼,他的皇后又是霍光的外孫女,這時候霍光就是實際上的漢朝的執政者。從七歲即位到二十一歲病逝,漢昭帝皇帝生涯的十三年中都是霍光一人大權獨攬,朝廷裡面也都是霍光的親信。

    這一切都不重要,在霍光之前,衛青,霍去病等人以軍功顯赫天下幾十年,故交也遍佈朝廷。等到衛青霍去病去世之後雖然離霍光比較遠但是他們的影響力依然留給了霍光,換句話說,如果把勢力比成練功的話,霍光的功力已經積累了好幾十年,影響深遠,漢武帝以後,十多年都是隻手遮天。霍光就代表了漢家朝廷,只要他不自己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那麼,話題回到昌邑王跟前,公元前74年,昌邑王被選為繼承人登基,這個時候年齡是十八九歲,在此之間嗣位昌邑王已經15年。他的前任昌邑哀王劉髆擔任了十一年的昌邑王病逝。到劉賀登基時候也不過立國二十六年,然後昌邑國就被廢為一個郡。

    從這裡看,這個昌邑國就不大,兩任昌邑王根基不深,都是來去匆匆不會培養什麼深厚的勢力。尤其劉賀幾歲就即王位,幾乎處於散養的地步,他身邊也不會有什麼韜光養晦的人才來替他謀劃。

    到長安以後,根據史書記載是帶了兩百多人前往,這一切都是僕從,長安對他來說,隔著千山萬水,幸福來得太突然,試想。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子即將面對的是深耕幾十年的霍光,而且力量與地位易位。

    都認為劉賀昏庸無能,不務正業,譬如在任內27天做出1127件荒唐事,筆者大概算了一下,平均每個時辰做三件,剔除登基典禮等等下來更加緊張,小皇帝要是留下八個小時來睡覺,兩個小時吃飯,剩下的時間要每小時做三個荒唐事,二十分鐘一個,而且要馬不停蹄,很顯然不太可能,絕對被誇大了。

    2016年海昏侯墓的出土,顯示劉賀並不是一個荒唐無能的人,反而他知書達理,這個證明了劉賀被廢只能是權力的鬥爭。而且輸了

    拋開這些荒唐事,談到廢立,既然兩個不同地位能力相反的人發生權鬥,那結果幾乎定了,在朝中完全沒有根基,有自己一班子人的劉賀應該不僅僅是跟霍光發生矛盾,其他朝臣之間也產生了矛盾,所以導致後來的集體廢立。

    後來的漢宣帝完全庶民出身,除了皇后之事幾乎沒有跟朝臣發生矛盾。就印證了這一點,劉賀帶去的人沒有給幫忙,反而添亂。劉賀這時候已經十八九,不再是小孩子,又對朝臣不熟悉,難免於是先找身邊的人,直接影響到其他的利益。這樣子霍光廢立的意思幾乎全票透過。

    關鍵皇太后是霍光的外孫女,也是霍光這邊的人,在皇室中劉賀被孤立,天下不到一個月有地方肯定還不知道有位新皇帝。所以這個時候,劉賀表現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引起霍光反感霍光幹掉小皇帝完全不費吹灰之力。

    劉賀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一開始鋒芒畢露,而又沒有足夠的實力。

  • 4 # 歲七夸父

    我是七哥。

    這個事情,昌邑王奪權,這件事情的真假,其實是有爭議的。(劉賀 劇照)

    正史上,記載昌邑王劉賀,因為在位26天左右,犯過太多過錯,有辱賢明君王風範,最終被霍光廢除帝位。

    這是正史的說法,劉賀因為太昏庸,才被廢除。

    但正史另外,還記載了幾件事情,讓人懷疑,昌邑王劉賀,是因為和霍光奪權失敗,才被霍光廢除帝位的,這才有了題目的這個說法。

    首先,昌邑王被廢當天,昌邑王原先在屬地的官員,首先被霍光控制。

    霍光控制住了他們,這些昌邑王的臣子,大呼“陛下要早做決定啊,當斷則斷,不早下手,如今讓其他人得了先機,才導致今天的禍亂啊”

    這是大概的意思。

    從群臣的言語中,我們似乎瞭解到,劉賀似乎是想和朝中大臣對抗,準備奪權,但可惜下手晚了,被霍光強佔先機,才失敗了。

    從這個時候,後人以及當時的人們,都認為昌邑王的下臺,並非是昏庸,而是因為奪權失敗,才被霍光趕下臺了。

    那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我覺得兩者都有。昌邑王劉賀想要奪權,但沒有成功,再加上自己行為不檢點,有失明君風範,才會被霍光趕下臺。

    昌邑王劉賀得知自己要當時皇帝了,便從自己的屬地出發,一路強搶民女,專供自己享用;到了京城,又不遵守封建禮法,該自己親自哭喪的又不哭喪的,還讓別人代勞,而且還在守喪期間,尋歡作樂;隨後,又多次下詔收集財物,派人四處索取財物,搞的民聲載道;大臣勸誡劉賀,反而被劉賀責罵,甚至關進了監獄······

    這一切昏庸的舉措,讓霍光等人逐漸反感劉賀,心中恐怕已經有了廢除他的意思。

    劉賀如此肆無忌憚,難道就不擔心霍光謀害自己嗎?

    劉賀確實又擔心,所以他進入皇宮不久,就把自己原先屬地的官員、親信,紛紛帶入宮中;而他隨後的種種舉措,如頻下詔令,索取財物等等,很有可能就是為自己的奪權,剷除霍光勢力在做準備。

    但朝中,霍光勢力龐大,短短26天左右的時間,劉賀也難以動搖霍光的勢力。(霍光 劇照)

    而且,可能對劉賀奪權行為、早有覺察的霍光,決定先行動手,最終幹掉了劉賀。

    劉賀,也因為準備不足,以及自己行為失誤,讓霍光搶了先機,最終丟了帝位。

  • 5 # 鑑史臺

    帝王權術在於權力制衡,漢文帝即位時周勃和陳平兩個人權力相近,兩個人一個管軍權一個管政權,兩個人心思各異。漢文帝正好利用周勃和陳平相互忌憚而大玩帝王權術,透過拉攏弱勢一方打壓強勢一方來維持政治平衡。而劉賀即位時,霍光歷經漢武帝漢昭帝兩朝,早已掌權攝政,權傾朝野,無人能夠制衡。這種情況下英明的君王都知道應該謹小慎微,隱忍不發,等待時機。但是劉賀在位27天卻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霍光廢棄,也有人說他是因為不敬霍光甚至謀劃削奪霍光的權力而被廢。不論是哪個理由都說明劉賀不懂帝王心術,非帝王之才,遠遠比不上漢文帝。

  • 6 # 我是趙帥鍋

    昌邑王劉賀,他的父親是漢武帝的第五個兒子劉髆,劉髆的母親就是漢武帝晚年的寵妃李夫人,也許有很多人沒聽過李夫人,但李夫人有個哥哥,相信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叫做貳師將軍李廣利。

    公元前90年,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謀劃立劉髆為太子,結果東窗事發,李廣利外逃投降匈奴,劉屈氂則被腰斬,劉髆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漢武帝冷落,兩年後便鬱鬱而終。在他死後,其年僅4歲的長子劉賀繼承爵位,即第二任昌邑王。

    一年後,漢武帝因病去世,他的第六個兒子,也就是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繼承皇位,即漢昭帝。按理說,漢昭帝劉弗陵只大昌邑王劉賀兩歲,同時,昌邑王因為父親劉髆的緣故,在漢武帝的諸多兒子和孫子中,基本上是最不受待見的那位。在這種背景下,昌邑王劉賀成為大漢皇帝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然後,現實就是這麼奇妙,漢昭帝在二十一歲時就因病去世,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於是霍光等託孤大臣只能從漢武帝的其他子孫中挑選出新的皇位繼承人。

    在這種背景下,原先最不受待見、實力又最弱的昌邑王劉賀開始走進大家的視線,在霍光的支援下,年僅19歲的劉賀徵召入京立為皇帝。此時,簡單的看,劉賀和當年的漢文帝劉恆,所面臨的情形,幾乎是一模一樣。

    所以,劉賀也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複製漢文帝劉恆當年的成功,總而言之,輕而易舉就可以把權臣打翻,輕而易舉就可以把朝廷政權收回到自己手中。在這種背景下,劉賀上來就將他原來在昌邑的官員全部徵調到長安,並且破格提拔他們,讓他們在中央政府擔任重要職務。

    劉賀的這番舉動,幾乎將朝廷裡所有的大臣都置於自己的對立面,因為現在傻子都知道,劉賀想讓自己的小弟大舉接管中央政府。雖然說,大家也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但劉賀這種急不可耐的行為,顯然會讓大家都缺乏基本的安全感。

    因為,不管怎麼說,你劉賀現在才剛坐上皇位,就想著把我們這些老臣全部架空,那等到你真正坐穩皇位後,我們這些老臣恐怕連骨頭渣子都沒得啃。

    於是,在霍光的牽頭下,朝臣們很快達成一致,大家以太后的名義彈劾劉賀荒淫無道,並給劉賀蒐羅出一百多件罪行,總而言之,這種人繼續當皇帝,大漢肯定是國將不國。很快,劉賀就被廢掉。當然,劉賀帶到中央政府的小弟,全部被拘捕,一共被殺了200多個。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賀之所以失敗,而漢文帝劉恆卻能夠成功,從主觀原因上來說,就是因為劉賀步子邁得太大,上來就將所有朝臣都置於自己的對立面,樹敵太多;而劉恆剛開始則表現得非常恭謙低調,更是懂得拉一派打一派的道理,比如他提拔陳平而打擊周勃。

    從客觀原因上來說,劉恆能夠成功,是因為當時朝臣中沒有一個絕對的領銜人物,陳平和周勃雖然在誅滅呂氏的事情上達成一致,但兩人顯然是誰也不會死心塌地服誰,這也就給了漢文帝各個擊破的機會。

    反觀昌邑王劉賀,他所面對的對手,是一家獨大的霍光,在當時的朝廷,幾乎沒有其他大臣可以和霍光分庭抗禮,這樣朝臣們就更容易在霍光的牽頭下聯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漢文帝時期,劉氏皇族擁有足以震懾中央政府的實力。首先作為代王的劉恆,本身就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而其他的八個劉氏藩王,幾乎佔據了戰國時期的齊、趙、楚、魏、燕五國的全部國土,有他們在背後做支撐,陳平和周勃又哪裡敢隨便對劉恆指手畫腳?

    反觀昌邑王劉恆,在經過七王之亂和漢武帝的推恩令後,劉氏皇族所擁有的實力,已經遠遠不能和從前相比,毫不誇張的說,他們對中央政府幾乎構成不了任何威脅,在這種背景下,只要霍光等朝臣們能夠達成一致,就相當於控制住中央政府,廢立皇帝自然沒什麼太大難處。

    本來,朝廷裡的大臣們想要達成一致,幾乎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想往上爬,都想得到皇帝的厚愛,以獲取更高的地位和權力,所以他們之間有著天然的嫌隙。但問題是,劉賀上來的神操作,直接侵害到所有朝臣們的利益,最終逼得大家只能一起聯手,加上劉賀又立足未穩,自然只能被趕下臺。

  • 7 # 南方鵬

    昌邑王劉賀無意中走上其父劉髆的老路,劉髆是李夫人的兒子,李夫人兄長樂師李延年受武帝寵信,薦妹於上更得青睞,還有兄弟就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夫人生下劉髆不久去世,漢武帝非常悲痛,久久難以忘懷,武帝后期昏庸無道好大喜功,不恤國力民力屢興攻伐之兵,又殺皇后殺太子,搞得人人自危,李廣利與親家漢宗室丞相劉屈氂密謀擁立劉髆,事發,一死一逃,劉髆也受牽連,受到嚴格管制,死後諡號“哀”。武帝臨死前託孤霍光等人輔政,昭帝繼位,因武帝原皇后衛子夫因罪自殺,皇后位空懸,就把李夫人依皇后之禮配祭漢武帝宗廟,追加尊號為孝武皇后。

    看了劉賀無法無天二十七天後,霍光終於忍不住了,請出外甥女上官皇太后,向她詳細陳述昌邑王不能繼承皇位的種種因由,上官皇太后下詔,廢黜劉賀皇帝之位,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羽林騎士拘捕捆綁了昌邑舊人二百多人,都交給廷尉關在詔獄內,處死的有近二百人,以劉賀的沉不住氣的性格,與劉恆相比差距太遠,他的失敗理所當然,不必分析到漢初老臣、王侯等勢力之比較。

  • 8 # 孔六十三

    說起來昌邑王劉賀與漢文帝劉恆當時面臨的情況確實挺像的,都是諸侯王被權臣擁立為帝。劉恆當時是代王,諸呂被誅後被周勃、陳平等人擁立為帝;劉賀當時是昌邑王,漢昭帝駕崩無子,被霍光擁立為帝。為什麼劉恆能開創文景之治,而劉賀卻僅當了27天皇帝就廢黜了呢?

    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劉賀太心急,剛到長安就把侍中人員換成了自己的人,還派人包圍了上官太后(霍光的外孫女)的寢宮,想要軟禁上官太后讓霍光不能明正言順的發號施令,他的這些舉動讓霍光和朝中大臣都感受到了威脅。霍光本來讓他繼位就是看他四歲父親就去世了,是個無人管教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好控制。沒想到剛上位就開始奪權,當時的霍光大權在握,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聯合朝中大臣給他羅列了不孝、強搶民女、索要敗物等1127個罪名,又以上官太后的名義廢了他,事情做的有理有據,劉賀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劉恆繼位以後卻表現的非常小心,他雖然把宮裡和京城的戍衛都換成了自己人,但只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安全,對擁立他的大臣沒有構成威脅,不僅如此他對這樣些老臣還非常的恭敬,並且全部都給他們加官進爵,委以重任。待到自己的皇位做穩了,才採用一邊拉攏又一邊打壓這種比較緩和的策略來收拾這些權臣,從而穩固自己的統治。

    兩人不同的結局除了這些策略不同以外,還跟他們面臨的時局和個人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周勃、陳平這些老臣擁立劉恆並不是要隻手遮天,而只是要確保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但霍光擁立劉賀就不同了,他是要劉賀做個傀儡,跟漢昭帝劉弗陵一樣完全聽他的擺佈。所以兩人面臨的擁立者對他們的要求剛開始就是不一樣的。

    其次,劉恆和劉賀當時的處境也不一樣。諸呂被誅後,諸侯王中劉邦的後代只有長子劉肥的兒子齊王劉襄,四子代王劉恆和小兒子劉長。劉長是呂后養大的,他們是萬萬不敢立的,要不然他們連全屍都保不住;劉襄對誅滅諸呂有功,勢力又太大,他們不好控制;所以劉恆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既便劉恆有奪他們權的舉動,他們想的也是怎麼對付,而不是廢帝,如果廢掉了劉恆,他們沒的立呀,總不能自己篡位吧!劉賀的處境可就不一樣了,漢昭帝死後,漢武帝的子孫中除了劉賀,還有廣陵王劉胥,他可是當時漢武帝唯一在世的兒子,而且他還有六個兒子。其次還有先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他們都可以立,劉賀並不是霍光唯一的選擇。劉賀被廢后,霍光就找了沒有任何權力的劉病已繼承皇位。

    其三,陳平、周勃等老臣當時的實力跟霍光不能比。當時諸呂剛被滅,這些老功臣剛掌握大權,根基又不穩定,外面又有各大諸侯國在,他們的實力並不能跟已經獨攬朝政十幾年的霍光比。而且陳平、周勃他們是漢初的一個功臣集團,他們個個位高權重,劉恆可以採取拉攏一個又打壓一個的方法,讓他們內鬥,自己坐收漁利。劉賀面臨的是獨掌大權的霍光,當時朝中已經沒有人能與他抗衡了,所以這招就不好用了。劉賀只有兩種選擇,要不做傀儡,什麼事都聽霍光的,要不就是除掉霍光。他選擇了後者,結果就是被廢黜了,而後來的劉病已選擇了前者,做了最後的贏家!

    其四,漢初的諸侯國基本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擁有自己的軍隊,還自行徵稅、鑄錢,自己任免封國內的官員,權力很大。劉恆雖然只是相對貧脊的代國君王,但實力仍然不容小覷,不會任人拿捏。而經過景帝時期的七王之亂和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後,諸侯國的君王已經沒有什麼實權了,所以劉賀雖然是昌邑王,但是沒什麼實力,所以霍光說廢就給廢了,沒有任何顧忌。

    被廢后的劉賀成為了庶人,昌邑國也被取消。後來又被漢宣帝劉詢(劉病已)封為海昏侯,沒幾年就鬱鬱而終了。

  • 9 # 談古論金

    如果昌邑王劉賀有心的話,確實在理論上是可以複製漢文帝劉恆的成功經驗的——這個要求還是合理的,咱們不能要求他學習還沒有出現的漢宣帝不是。

    劉恆和劉賀基本一樣,當皇帝之前在長安也毫無根基,沒有政治勢力——這其實也就是他們被選中擔任新皇帝的共同點。

    差別在於,漢文帝一直比較低調內斂,得到訊息沒有昌邑王那種被天下掉下的餡餅砸暈以後的狂喜,經過好幾輪博弈與確認才接受帝位,而且一開始只帶了6位親信而不是昌邑王的幾百人規模。

    此外,漢文帝即位後第一個動作是任命自己從代國帶來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這是保障自己安全的關鍵,但不至於過度刺激以周勃、陳平等為代表的長安功臣集團,畢竟這只是防禦的姿態;與之對照,昌邑王將諸侯王、列侯、兩千石高官的印綬,隨意地賜給昌邑王府舊臣的做法,就顯得咄咄逼人,過於張揚——雖然這只是吃相難看,然並卵而已。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要看對手情況,周勃、陳平諸人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但是彼此牽制,也受到分封在外的劉姓諸侯王的制衡,而經過漢武帝的中央集權,霍光已經是一股獨大,且不說他有沒有不臣之心,昌邑王這樣打算另起爐灶的做派,霍光肯定是不能忍的,史載昌邑王做的不靠譜事情『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我們可以想見這個數字背後霍光陰冷而認真的目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老師以我兒子課程落下太多,要求我兒子轉學!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