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李鮮生
-
2 # 漁旺島主
1、細菌性爛鰓病
病原:柱狀嗜纖維菌(原叫柱狀屈橈稈菌)及腸稈菌科細菌。
症狀:魚鰓粘液多,鰓絲腫脹,呈花鰓。嚴重時鰓絲未端腐爛發白粘附汙泥,軟骨外露,鰓蓋“開大窗”,鰭“鑲邊”。病魚常離群獨遊,行動緩慢,食慾減退或不吃食,體色發黑,頭部尤甚,俗稱“烏頭瘟”。
2、腸炎病
病原:腸型嗜水氣單孢菌和豚鼠氣單胞菌。
症狀:病魚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紅腫突出,蛀鰭;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前、後腸呈紅色,重者全腸呈紫紅色。腸內一般無食,含有許多淡黃色的粘液或血膿。
流行情況:一般5-6月主要是1-2齡草魚的發病季節;8-9月主要是當年草魚的發病季節,死亡率達50%-90%。
3、赤皮病
病原:熒光假單胞菌。
症狀:魚體充血發炎,鱗片脫落,尤其是魚體兩側及腹部表現最為明顯。鰭基部充血、蛀鰭,有時魚的腸道也充血發炎。常與爛鰓、腸炎病併發。
流行情況:每年放養及捉捕後最易發生此病,全年可見,無明顯流行季節。但水溫25-30℃時較易感染該病。
二、草魚“老三病”的綜合防治
草魚的“老三病”常發生併發症,兩病或三病同時發生。因此,在防治該病時,要進行綜合防治,內服、外用並施。以防顧此失彼,久治不愈,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預防建議方案:
1、定期使用二氧化氯進行水體消毒;
2、爆發區域內外源水儘可能不引入池塘,若引入需要進行水體消毒處理;
3、刮魚前後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
4、定期做內服保健,加強魚體本身抵抗能力。多維+芪參散+乳酸菌,每20天左右內服一次,每次三天;
5、定期做好水體環境改良:通威伴侶2+光合菌。週期:每20天左右1次。
治療建議方案:
1、外用:戊二醛+苯扎溴銨全塘潑灑1次;
2、內服:多維+三黃散+氟苯尼考拌料投餵3天,每天1餐,內服完停料1天。
方案總結:
1、第一天使用改水解毒寶淨化水體,改善水體環境,為之後使用外用消毒產品作鋪墊,讓後續使用消毒產品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2、針對性使用外用消毒產品;
3、外用、內服同時進行,避免單一治療,使魚體病症反覆;
4、更重要的是進行預防,每個月定期內服乳酸菌+芪參散+多維。
-
3 # 畜禽養殖學堂
爛鰓,腸炎,赤皮這三種疾病稱為草魚的“三爛”,也被行業人俗稱“老三病”。這幾種疾病往往是由於細菌性感染引起的,屬於常見病,容易防治,但往往由於人們在養殖的時候不仔細,沒引起重視,導致草魚長時間處於病態。這對草魚的健康生長髮育有很大影響,往往引起減產。
草魚“三爛病”的症狀1.爛鰓病:由細菌引起的爛鰓症狀,鰓絲的邊緣呈腐爛狀並往往沾帶淤泥,鰓蓋會破裂開天窗;
2.腸炎病:解剖看到腸壁區域性有充血發炎,腸內粘液較多,肛門紅腫;後期腹腔內積有淡黃色腹水。
3.赤皮病:魚體表出血、發炎,魚體兩側和腹部的鱗片脫落。魚鰭充血,尾部發爛。魚的上下顎及鰓蓋部分充血,呈塊狀紅斑。
引起的原因:養殖魚塘的水質衛生條件差,沒有及時換水和消毒引起的。特別是在剛越冬過來的魚類體質較弱,易被感染。到開春了,水溫上升,水體中寄生蟲,細菌大量繁殖,直接引起爛鰓和赤皮病。而且在水體溫暖之後,魚的活動量增大,採食增加,糞便、殘餌較多,易引起水質變壞。 然後在5-6月,春夏季草魚投餵青飼料較多,易患腸炎病。怎麼預防和治療草魚“三爛病”預防:做好池塘環衛工作,保持良好養殖環境;加強飼養管理,及早發現病情;合理混養,控制好飼養密度和投餌頻率與投餌量;長期拌料內服膽汁酸,調理肝膽功能,修復肝膽損傷,預防肝膽綜合症。
治療:首先要控制好前期飼料的投餵,不可投多、投猛,然後需要外用消毒劑殺滅水體病原菌;當池塘中80%的草魚能正常攝食後可以開始拌藥餌投餵,內服抗菌消炎藥物,提高魚體抗病力,配合保肝產品減輕藥物對肝臟的損失。具體的方法是在飼料中新增恩諾沙星(含量10%)+膽汁酸(600g/t)+複合多維,一日兩次,連用3-5天。
-
4 # 捕蛇者說335
所謂的草魚“三爛”,是爛鰓、爛腸和爛皮,即草魚疾病中的爛鰓病、腸炎病和赤皮病。
爛鰓病,病魚頭部發黑,鰓絲腐爛,鰓蓋充血。魚體削瘦,發黑,病魚常離群獨遊,不吃食。
腸炎病,病魚腹部膨脹,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淡黃色液體流出,嚴重的肛門紅腫,突出,壓腹部有血水流出並有氣體排出,有腥臭味。
赤皮病,病魚鱗片脫落。皮肉紅腫,潰爛。魚鰭腐爛,發病初期,魚體毛糙,無光滑感。
危害,草魚的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一年四季均會發病,有時獨立一種魚病,有時是兩種病同時發生,還有“三爛”一起來的。死亡率極高。本人在2000年養殖時,一口4畝二齡草魚魚種池,發生爛鰓和腸炎併發症。導致全軍覆沒,只好清塘,重新放養魚種,打亂了全年養殖計劃。草魚發病的嚴重後果,我有切身體會。
治療,發生“三爛”或其中的一種疾病,治療藥物均可採用強氯精或二氧化氯中的任意一種,藥量為1ppm ,也就是每畝水深1米用藥670克,將粉劑兌水,全池遍灑。
在淡水魚類養殖中,草魚是發病率高,發生魚病種類多的養殖品種。尤其是腸炎,爛鰓和赤皮病,是草魚養殖中的常見病,也是危害大的魚病。一旦發病,輕則要花很多魚藥錢,重則藥錢扔掉,魚還沒治好。損失殘重。所以,在日常養殖中,要做好疾病預防,可以有效防止魚病發生,減少損失,還可使養殖生產按計劃和步驟進行。
草魚“三爛”預防:
1.草魚在養殖中,需要投餵大量青飼料,要保證投餵的青飼料新鮮,適量,及時撈除未吃完的青飼料,防腐爛變質,被草魚攝食和汙染水質。
2.定期潑灑生石灰,每畝10公斤幹石灰,化漿後,全池遍灑。潑灑生石灰,以晴天為好。
3.每畝用強氯精0.5ppm 全池遍灑,不要在光照強烈時使用強氯精。
(溫馨提示:在使用強氯精時,不要抽香菸,具體怎麼回事,本人也不清楚,在用強氯精或漂白粉時,抽香菸有股怪味。)
3.飼料中新增大蒜素和漁業準用的抗菌藥物。
4.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
5.拉網,運輸,放養操作要規範。
6.做好徹底清塘和放養草魚種的消毒。
全國各地方的水質情況不一樣,如鹼性高的地區不適宣使用生石灰。具體要根據本地區水質實際情況,確定防治措施和使用藥物。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
-
5 # 田園小趣
草魚傳統的“老三病”為赤皮、爛鰓、腸炎發展為草魚“新三病”,即細菌性併發症(赤皮、爛鰓、腸炎併發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膽綜合症等。
預防的對策有一下幾點:
1、保持合理養殖密度,投餵優質的飼料,避免投餵腐敗變質飼料
2、投餵飼料營養充足,蛋白含量適宜,蛋白質質量好的飼料。
3、保持良好的底質和水質,定期改底和調水。
4、藥物使用上避免藥物濫用,選用毒性低的針對性藥物進行使用。
5、魚種下塘前儘量提前注射疫苗,這種方法是目前防治草魚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
6、疾病高發期間,不要亂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如殺蟲殺藻等,尤其是不要亂用毒性強的殺蟲,否則非常容易刺激草魚,激發病毒病爆發。
7、天氣突變、倒藻等做好抗應激操作,避免嚴重應激反應誘發草魚病毒病發生。
8、疾病高發期間,用藥提高魚體免疫力,防止高發疾病高發期間發病。
9、使用膨化飼料,定期改底調水,保持水質和底質的良好,為草魚創造良好生存環境,避免環境惡化,誘發疾病。
特別注意的是:中途不得使用任何刺激性太強的藥物如殺蟲殺藻或操作如大量換水等。
細菌性併發症方案:外用消毒、改底和調水+內服抗菌和提高免疫力。
肝膽綜合徵方案:外部最佳化養殖環境,保肝護膽+適當預防細菌感染
根據天氣、水質和魚的活動情況,投餵量需要適時調整,不新鮮或黴變的草料一定不能投餵,以免魚體感染疾病而死亡。
-
6 # 湖北田野上
草魚“三爛”病為“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 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正確,不能有效地控制住該病,往往給養殖戶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華中地區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往往是草魚“老三病“的發病高峰期,因此在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是預防此病的最佳時機。
發生該病的草魚,大都是一齡草魚種在冬春之際被養殖戶投放到魚塘或網箱中。這時的草魚經過一冬天的漫長飢餓,身體較弱,為了使其快速生長,養殖戶投餵精飼料且任意加大投餌量,造成草魚的肝膽、腸道等內臟器官負擔過重,對病原體和應激反應的抵抗力較差,感染疾病。另外,由於草魚吃食量較大,造成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的代謝物、生物殘骸及魚類糞便的大量積累,導致水體惡化,體質急劇下降,極易感染疾病。再有就是一些養殖戶不注重及時殺蟲或不能對症下藥,草魚的軀體及腮部被寄生蟲侵襲後,造成傷口感染,從而引發疾病。
草魚爛鰓病草魚腸炎病草魚赤皮病
目前養殖戶對該病基本上仍然採取殺蟲、殺菌的常規方法進行防治,但收效甚微。對於本病應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
預防本病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做好池塘環衛工作,保持良好養殖環境;加強飼養管理,及早發現病情;合理混養,控制好飼養密度和投餌頻率與投餌量;長期拌料內服膽汁酸,調理肝膽功能,修復肝膽損傷,預防肝膽綜合症。
治療時首先要控制好前期飼料的投餵,不可投多、投猛,然後需要外用消毒劑殺滅水體病原菌;當池塘中80%的草魚能正常攝食後可以開始拌藥餌投餵,內服抗菌消炎藥物,提高魚體抗病力,配合保肝產品減輕藥物對肝臟的損失。具體的方法是在飼料中新增恩諾沙星(含量10%)+膽汁酸(600g/t)+複合多維,一日兩次,連用3-5天。
科普:膽汁酸是動物肝臟分泌的膽汁的主要成分,在動物的脂肪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可透過“腸-肝迴圈”促進膽汁的分泌從而暢通膽道、保護動物的肝膽和腸道健康。膽汁酸作為一種功能性飼料新增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常用於預防治療水產動物的肝膽疾病、提高水產動物的生長效能、降低餌料係數。
-
7 # 農事隨談
草魚作為四大家魚之一,是很普遍的養殖品種,養殖期間很容易發生“三爛”病,分別是爛鰓、赤皮、腸炎這三種,主要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發病嚴重時,會影響草魚的成活率,必須採取科學的防治方法,才能避免損失。
發生草魚“三爛”病的原因①外傷:細菌一般是從魚體的傷口侵入,在捕撈魚種或運輸途中,由於操作不當,造成草魚體表的鱗片脫落,表皮組織出現損失,細菌就會從傷口進入體內。如果養殖戶沒有做好消毒措施,後期細菌不斷滋生蔓延,就會引起細菌感染。
②養殖密度過大:在養殖草魚時,不同的餵養方式,養殖的密度也不同。在集約化的養殖條件下,養殖戶為了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益,在放養魚種時,沒有控制好密度,種苗過於密集,草魚的活動空間有限,殘餌和池塘裡的藻類在池塘底部積累,滋生大量細菌,到了適宜的條件就會發生“三爛”病。
③池塘水質問題:高溫季節的時候,池塘水位很容易造成下降,補水不及時,池塘裡的藻相很容易發生失調。在池塘的淺水區會引起有害藍藻或青苔爆發,水質發生惡化以後,阻礙了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氣並釋放出有毒的硫化氫氣體,引起草魚發生疾病。
④投餵方法不當:草魚是食性比較廣的魚類,可以吃草也可以投餵商品飼料,在投餵飼料時,如果飼料質量不過關,發生變質或是過期,就會引發草魚的腸炎病發生。在喂草料時,草料不夠鮮嫩,草魚吃了後很難消化,影響營養吸收,魚的生長速度就會變慢,抵抗力下降。
“三爛”病的症狀草魚發生“三爛”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魚體的鱗片會脫落,鰓絲已變為暗紅色,充血紅腫開始腐爛,會有大量的粘液產生。用手輕壓魚的腹部,會有黃色的液體從腸道中流出來,肛門出現紅腫。經過對病魚進行解剖發現,腸道的粘膜已經發炎脫落,腹腔裡有大量的積液,還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堵塞在腸管中,肝臟也出現了紅腫充血。
爛鰓病:由於粘球菌感染引起,危害的主要部位是鰓部的鰓絲,連鰓的骨蓋也會累及。嚴重的時候,表皮被細菌所產生的粘液腐蝕成一個個圓形的透明小圈,軟骨都已分離,最終會導致鰓絲腐爛,影響魚的正常呼吸。發病以後整個魚體會發黑,尤其是頭部,所以這種疾病也被稱為“烏頭瘟”。赤皮病:由於毛桿菌感染引起,感染以後魚的表皮會發炎,導致鱗片脫落,進一步發展,魚的上下顎部位會出現紅斑,鰭部也會發生腐爛。魚的活動能力減退,影響攝食。在草魚的發病部位,很容易發生細菌感染和寄生蟲感染。腸炎病:由於單胞菌感染引起,發病以後魚的腹部會鼓大,肛門出現紫紅色的紅腫,腸道粘膜會脫落從肛門排出,草魚發生消化不良的症狀,食慾下降,影響正常生長。草魚“三爛”病的防治方法做好消毒和預防
在養殖之前,魚塘要做好清塘的措施,特別是多年養殖,底部淤泥較厚的池塘,要進行清淤後再曬塘,完成以後注入少量的水,用生石灰或茶子餅進行消毒,殺滅池塘裡的病原微生物。在下塘之前的魚種,也要用合適濃度的食鹽水進行浸泡消毒再放養。如果是大規模養殖,可以購買一些預防草魚“三爛”病的疫苗,採用口服、注射的方法都很方便,一般用了疫苗之後,草魚會有一年以上的免疫能力。養殖期間,也可以使用微生物製劑來補充,不僅改善了水體環境,還提高了草魚的抵抗力,避免“三爛”病的發生。加強養殖管理
草魚喜歡在水草豐富,水質清潔的水域生長,池塘的透明度最好保持在0.3米左右,投放魚苗的時候,要根據養殖面積合理規劃密度。高溫季節,要做到勤換水,花一些時間來檢測水質的溶氧、PH值,水質惡化以後要及時改善。在投餵飼料的時候,要做到科學投餵,不要盲目為了增加產量,而加大投餌量。餌料在於精,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才有利於吸收和能量轉換。過多的投餵飼料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會造成殘餌,使水裡的有機物增多,影響水質。合理搭配植物性餌料與動物性餌料,可以滿足草魚的生長需求,減少病害發生。用藥物進行治療
殺蟲:每立方米的水體用0.2毫克阿維菌溶液,加水1:2000倍進行稀釋後進行全塘潑灑。殺菌:水深1米的池塘用草魚五病靈100~120毫升或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進行全塘潑灑。內服魚藥殺菌:每50公斤的魚種喂大蒜頭0.25公斤,與飼料拌勻以後投餵6天,或者是用每50公斤的飼料加腸炎爛腮靈120克~180克拌飼料投餵,連用3天。綜上所述:草魚的“三爛”病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引發這幾種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養殖環境惡化以後,外界因素的影響,細菌從魚體的傷口侵入,造成比較嚴重的症狀。養殖過程中要加強管理,做好預防措施。發病以後,及時調整養殖水體,並結合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病害帶來的損失。
-
8 # 冰豬豬
症狀:
1、病原:由各種不同的絲囊黴菌引起。
2、患病魚早期不吃食,魚體發黑,漂浮在水面上,在體表、頭、鰓蓋和尾部可見紅斑;在後期會出現較大的紅色或灰色的淺部潰瘍,在軀幹和背部往往出現一些區域較大的潰瘍灶,繼而引起大量死亡。對於特別敏感的魚如烏鱧,損傷會逐漸擴充套件加深,以至達到身體較深的部位,或者造成頭蓋骨的壞死,使活魚的腦部暴露出來。
3、15度以下,尤其是12月份到2月份容易發生,尤其在低溫期間下大雨後更容易發生。

治療:
外用:
連續分別在第1、2、4天使用“旺碘”2畝/瓶+五倍子200g/畝,殺滅水體細菌和真菌的病原;然後再在第5、7、9天使用“菌毒雙殺”+“暴血停”按照低劑量進行2-3次鞏固消毒。
內服:
減料2/3後,使用“止血康”+”“五倍子”+保肝寧”或“水產專用維C”一天2次,連續拌料5-7天。
-
9 # 天數茫茫A
草魚是中國淡水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由於它生長快速,肉質極佳,加上草魚可以利用野生青草為飼料,從而也能大大的降低養殖成本。因此,深受廣大養殖戶和消費者喜歡。不過,草魚養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病害較多,特別是我們常說的"草魚三病"即"赤皮","腸炎","爛鰓"。對草魚養殖的危害很大。當然,要預防和治療這三種疾病,肯定就得先了解一下,這三種魚病。
"腸炎病"主要致病原因是投餵飼料不均勻,不衛生,或者池塘清塘不徹底等因素,導致魚被細菌感染而引發。其症狀為,病魚腸道可見發炎,充血,出現粉紅色或者紅色,甚至是紫色。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膿血溢位,或者流出黃色的粘液。在發病初期,病魚離群,遊動緩慢,魚體發黑,食慾減退,對外界反應遲鈍,敏感性差,最後不食而死。
"赤皮病"主要是由於魚體受傷後,感染細菌所致。患病魚常表現為,體表區域性或大部分發炎,甚至出血,魚體鱗片剝落,其中魚體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鰭條之間組織常發生壞疽等。
"爛鰓病"同樣是由於魚體(鰓部、受到了損傷,導致細菌感染所致。病魚常表現為鰓末端軟骨外露,鰓板變成灰白或白色,鰓絲腐爛,邊緣附著大量粘液或者汙泥。鰓蓋骨內表皮通常會充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開天窗的現象(被細菌腐蝕成透明的小天窗)。病魚常在池中離群獨遊,它們遊動緩慢,食慾減退,體色變得黑暗。以頭部最為明顯,所以這種病又稱為"烏頭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種病即可單發,又可同時感染。並且這三種病,雖然主要都是由於細菌感染所引起的,但是往往也會伴隨寄生蟲病等發生。此外,這三種疾病不單單隻危害草魚,其它常見的一些淡水魚,如青魚,鯉魚等,也有可能會感染。
由於草魚三病,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發的。那麼這三病,不管是單發,還是混合發生。其治療的原則,肯定主要還是以殺菌為主。此外,由於病魚發病後,普遍存在炎症,那麼在殺菌的同時,最好對病魚輔以消炎處理。說白點就是,外用殺菌藥,內服消炎藥,內外兼用效果更好。
預防草魚的三病的發生,①年底做好清塘清淤,消毒等工作。②投放健康的魚種,並做好消毒。③平時拉網操作時,要仔細,不要碰傷魚體。④定期對水體、食臺等,進行消毒,殺蟲等。⑤魚病高發季節,也可以適當在飼料中新增一些預防性的藥物(上述治療用藥)等。
事實上,草魚三病雖然危害極大,但是隻要我們積極預防,發病後積極對症治療,一般效果較好。
回覆列表
草魚常見的疾病有爛鰓、腸炎、赤皮,俗稱草魚的“老三爛”,某些草魚養殖地區“老三爛”卻久治不愈,只有將水質調控與藥物防治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徹底治癒草魚“老三爛”。
下面我們透過案例來解答
草魚常見的疾病有爛鰓、腸炎、赤皮俗稱草魚的“老三爛”,這三種疾病均是細菌感染所致。某些草魚養殖地區這三種疾病頻頻發生久治不愈,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老三爛”又該如何防治呢?
草魚爛鰓、腸炎、赤皮久治不愈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病例及發病過程
位於湖南省安鄉縣的一口36畝魚池,一齡草魚發生了爛鰓病、赤皮病後大量死亡;在多種滅菌藥多次全池潑灑下和多種內服殺菌藥反覆投餵後仍然不能完全控制住病情,草魚 (包括少量白鰱) 持續性死亡造成了50%以上的草魚死亡。調查發現發病魚池為一老塘口,2015年冬季進行了清淤。2016年放養規格在50~100克/尾的一齡草魚種1872千克,約24900尾,同時搭養少量的白鰱、部分花鰱及500千克左右、規格為50克/尾的湘雲鯽。2016年4月27日之後每天死亡草魚十幾尾到三十餘尾;同時在池塘下風口能見到少數草魚體色發黑、靠岸獨遊,有的表皮有出血腐爛現象。5月1日對草魚病魚樣本進行了檢測:大多數鰓絲腐爛嚴重並帶有大量淤泥,有的個體同時表皮發紅出血 (表皮下肌肉正常) ,少數個體腸道發紅但並不嚴重。鏡檢鰓片鰓絲紅腫嚴重,有的鰓絲紅腫膨脹成球形,偶見少量指環蟲,未見車輪蟲、斜管蟲等。水質檢測pH在7.8左右,氨氮在1.0~1.2毫克/升,亞硝酸鹽氮在0.1毫克/升以下。結論是細菌性爛鰓病是導致草魚死亡的主要病因,部分個體伴有細菌性面板出血病,極少數還有輕微的腸炎病。
二、治療過程
5月1日全池遍灑8%含量的二氧化氯泡騰片,總用藥量12千克 (水深計1.6米) ;2日全池潑灑過磷酸鈣 (加水溶解) 150千克以降低池水氨氮含量。用藥後草魚死亡略有減少但一直沒有停止。5月12日對病魚樣本再次檢測症狀與上次檢測基本一致。全池潑灑戊二醛、苯扎溴銨 (1∶1) 合劑,用藥量按500毫升/ (畝·米) 計算;同時投餵藥餌:每千克飼料加入三黃粉4克、維生素C2克、恩諾沙星3克連喂3天。5月15-19日草魚死亡明顯減少。到了20日之後草魚死亡再次大幅度增加,有時每天死亡草魚 (包括少數白鰱) 50~80餘尾。5月26日再次對池水進行檢測:氨氮在0.5毫克/升以下,亞硝酸氮在0.05~0.1毫克/升。肉眼可見水面上有大量浮膜、膠狀物、氣泡等;水體濃稠、呈灰褐色。同日放出部分池水將水深降低到1米左右,全池潑灑生石灰水,5月31日全池潑灑50%含量的聚維酮碘5500毫升,同時投餵藥餌:每千克飼料加入三黃粉4克、氟苯尼考3克、維生素K32克連喂3天。用藥後的第二天即6月1日,靠岸獨遊的病魚完全消失死亡基本停止。 草魚爛鰓、腸炎、赤皮久治不愈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三、結果與分析
從以上防治過程來看二氧化氯、聚維酮碘、戊二醛、苯扎溴銨等都是防治草魚“老三病”的常見外用藥物;三黃粉、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維生素K3等是防治草魚“老三病”的常用內服藥品。一般情況下“外用”加“內服”草魚“老三病”是不難被治癒的。然而本案例中草魚“老三病”是久治不愈反覆發作,其主要原因是水質惡化 (生物毒素引發的) 。導致池塘水質惡化的物質除了氨氮、亞硝酸氮、硫化氫等外,還有魚類代謝廢物、生物毒素等。當魚類代謝廢物、生物毒素量較大時就會與水體中的懸浮有機物結合起來形成大量的膠體狀物質,這些膠狀物具有很強的吸附效能大量吸附施入水體中的多種藥物,從而大大降低這些物質的有效濃度影響了藥物的治療效果。另外魚類的代謝廢物等具有很強的毒副作用,能直接毒害魚類使魚類體質虛弱、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因此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藥效一過去,草魚就會很快再次感染病原體而發病。目前針對代謝廢物、生物毒素等尚沒有很好的檢測手段,只能透過觀測池水顏色、黏稠度、水面浮膜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降低池水中的魚類代謝廢物、生物毒素的最好方法是換水,在沒有換水條件下全池潑灑生石灰水也是很有效的方法。生石灰具有很強的沉澱作用能將膠體物質大量沉入水底。當池水鹼性過大、不能使用生石灰時可用硫酸鋁吸附沉澱水體中過量的有機物。因此治療草魚“老三病”首先要調水,只有將水質調好後再去用藥才能徹底治癒魚病。
普通的細菌性魚病在多次用藥下仍然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情況並不罕見;其主要根源是池水老化甚至惡化。徹底換水或定期更換池水是確保良好水質的最有效辦法。因此中國目前池塘養魚疾病多、發病率高、病情反覆發作的原因是養殖區由於水利設施的破壞、老化及環境汙染、沒有良好的水源導致的。因此養殖戶想養殖健康的魚必須得有良好的水體條件。
科學養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定要找到科學的養殖方法,科技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