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生如夏花心似冬雪

    X線、CT以及核磁共振是現在醫院裡比較常用的檢查手段,但是很多病人都不是很理解為什麼查了X線又要查CT,查了CT又要查核磁,下面來分析一下三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首先說X線,它是一種很短的電磁波,這種波照射過人體後會,照射部位的組織或者器官會在顯示屏上形成影像,它的原理是利用了X線的穿透性、熒光效應、攝影效應以及人體的組織有著密度和厚度的差別。臨床上主要用X線來檢查胃腸道、骨關節、胸部等部位的問題,例如腸管積氣、腸梗阻、骨折、關節變形、肺炎。相對於CT和核磁共振來說,X線是最便宜的,但是其具有放射性,孕婦禁做。

    CT,在三者之間價位居中,它利用的是各種精確準直的波束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對人體進行的是斷層掃描。臨床上CT的用途比較廣泛,可以用來檢查佔位、炎性、出血性外傷性病變等,比如顱內腫瘤、肝臟佔位、胰腺炎、外傷性血腫等。CT掃描時間很短,且掃描時患者是躺在床上的,基本上除了孕婦都可以做。

    核磁共振,是三者之中價格最為昂貴的一個。它是一種物理現象,利用的是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產生訊號然後經影象重建,它比CT和X線檢查呈現的資訊更全面,因為它可以呈現出人體的冠狀面、矢狀面、橫斷面以及各種斜面影象。但是核磁共振主要是看肌肉骨骼系統,尤其是腰椎關節、膽道系統等。核磁共振相對於前面兩個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就是孕婦可以做,但是身體內建入過金屬零件或者是不能耐受噪音的不可以做核磁共振。

    總的來說,三個檢查各有優點及侷限性,它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著發現以及診斷疾病的作用,臨床上選擇時也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其優缺點合理選擇。

  • 2 # 劉醫生談骨論筋

    X線

    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放射線檢查。分為靜態檢查(X片)和動態檢查(透視、心臟造影、介入治療、鋇餐等)。應用比較多的就是骨折、脫位、腸梗阻、氣胸等。主要是骨科居多。

    優點:1.檢查方便,是疾病初篩的首選。2.檢查時間短。3.受放射較少。4.費用低。5.能拍攝動力位,如檢查腰椎滑脫的過伸過屈位。

    缺點:1.放射線對人體有傷害。2.只能整體的檢查完整性(骨折)。對內部及軟組織檢查沒作用。

    CT

    是用x線對人體某一部位進行斷層掃描,透過計算機系統重建影象。分為普通CT和強化CT。

    優點:1.對組織內部顯像清楚(腦出血、肺炎、腫瘤、椎間盤突出等)。2.能各個方位成像,檢查部位不容易漏診。3.能三維成像,讓大家直觀的觀察。4.強化CT清晰的顯示血管走向和病變,對腫瘤的檢查靈敏度高。

    缺點:1.放射量相對X線檢查大。2.一次檢查的範圍小。3.對軟組織檢查效果差。

    磁共振

    透過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質子,發生核磁共振。然後接收訊號透過計算機運算構成影象。

    優點:1.對於軟組織檢查解析度高,如半月板、交叉韌帶、肌腱、肌肉等。2.各個方位成像,減少漏診。3.無放射性損害。

    缺點:1.費用較高。2.檢查時間長。3.檢查有要求,有些病人不能用檢查。如病重患者、金屬植入物患者、心臟起搏器患者等。4.對骨質等高密度組織檢查不敏感。

    拿我們骨科舉個例子。股骨頭壞死。拍X片檢查是看股骨頭有沒有晚期的塌陷變形,CT檢查是看有沒有中期的囊性改變或者空洞形成。磁共振檢查是看有沒有早期的缺血水腫表現。

    我經常給病人說,X線就像給蘋果照相,看整體。CT就是將蘋果一層層切開,看裡面有沒有蟲蛀。磁共振就是看蘋果瓤有沒有缺水。

    這三種檢查各有優缺點。有的必須做這種檢查(如半月板損傷),有的需要配合檢查(腰突症)。就是單純的骨折,有時拍X片也看不出來,需要再做CT檢查。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 3 # 杏花島

    臨床中,經常會遇到病人,由於各種原因,拒絕做CT和磁共振,詢問醫生能不能改做X線,醫生說不可以,病人就會覺得醫生故意做最貴的檢查,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做磁共振的病人不能選X線呢?

    這其實與三者的成像原理及病人的病情有關。X線,是應用X射線穿透人體,依據人體各個部位密度的差異顯出影像,從而對人體的健康情況作出判斷,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目前使用較多的部位是胸部、四肢骨及關節、脊椎、胃腸道檢查等,X線檢查具有一定的輻射,孕婦禁用。CT,是用射線束對患病部位進行掃描,透過計算機對所得的結果進行分析,重建起立體影象,從而發現病變。與X線相比,CT對於軟組織組成的器官顯示效果更好,如大腦、肝、膽、胰腺、肺等,但是CT的輻射比X線更大,孕婦也不能做。磁共振則是透過磁場,利用不同組織裡水分的差異形成影像,用來鑑別正常組織與患病組織,對於軟組織的解析度更高。需要特別提醒患者的是,在體內放置了金屬物品或者安置了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夠做這項檢查的,檢查前要先告知醫生,以免發生意外。

    所以,需要做哪項檢查是針對病情等具體情況判定的。患者應與醫生及時交流,在能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檢查方法。

    本期答主:李寧,醫學碩士

  • 4 # 阿卡醬醫生

    在門診就診時,醫生們總會開具各種各樣的檢查,有B超,有X線,有CT,有磁共振,可謂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傻傻分不清楚。

    那麼,這些檢查又有什麼區別呢?什麼檢查適合什麼樣的疾病呢?還是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萌萌噠科普吧。

    B超

    其實,現在醫院都已經改叫彩超了,區別就和名字上體現的那樣,彩超就是彩色的B超,影象更加清晰,也更有助於臨床醫生的診斷。

    近幾年,超聲檢查的技術和手段可以說是飛速發展。有專門做心臟的心臟超聲,有為女性設計的經陰道超聲,有專門看腦部血管的腦多普勒。

    臨床上,彩超主要應用於以下四類部位的檢查。第一,淺表的小器官,包括甲狀腺、乳腺、睪丸等,這類器官分佈在體表,周圍無其他組織遮擋,超聲波可以比較清晰的顯示這些器官的形態,因而精確度較高。第二,腹腔淺層臟器,主要包括肝、膽、胰、脾、腎、輸尿管,這些器官分佈在腹腔的淺層,超聲波也可以輕鬆的穿過腹部脂肪和肌肉進行較為準確的觀察。第三,婦科檢查,由於子宮、附件其實並不在腹腔的淺層,本身彩超對這些器官並不具備優勢,然而,經陰道超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最後,彩超對心臟和血管的檢查也是一大優勢,心臟及周圍大血管、腦血管、頸部血管、雙下肢動靜脈、腹腔臟器的血管,彩超都可以進行十分精確的判斷。

    X線和CT

    X線又叫倫琴射線,它具備穿透物質的能力,這與超聲檢查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臨床上,X線對肺部疾病、腸梗阻、骨折、脊柱病變都有一定的意義。 CT其實也是一種X線,而它優於X線的地方則在於,它能透過多束X線對一個器官或者組織進行分層觀看,能夠看到這個器官或者組織內部的情況。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一團棉花裡抱著一個鐵塊,X線檢查可以告訴大家,棉花裡是一個鐵塊;而CT檢查可以觀察鐵塊內部的結構。

    CT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從頭到腳都可以進行檢查,而根據精確程度的不同,在腦出血、肺部疾病方面CT有著獨特的優勢,尤其是肺部疾病,CT簡直就是為肺量身定做的檢查手段。在腹腔臟器方面,CT對不同部位的結石顯像十分到位,而受制於腹腔內密密麻麻分佈的不同臟器,如果要進行更清楚的觀察,則需要進行增強CT檢查。

    X線和CT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因此嬰幼兒、孕婦和準備懷孕的女性是不建議進行這些檢查的。通常來說,以胸片和肺部CT為例,CT的放射劑量在X線的10-20倍左右,但是都在人體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完全不必引起恐慌。在這裡,特別批評一下胸透這項檢查,看的沒有胸片清楚,放射劑量卻是胸片的10倍,簡直是害人沒商量。

    磁共振

    完整的名稱是核磁共振,為了避免由於“核”帶來的恐慌,在臨床上一般將其稱為磁共振,簡稱MRI。

    與CT不同,磁共振沒有任何放射性危害,絕對綠色無公害。而且在腦梗塞(尤其是小的腔梗)、腹腔臟器、四肢、脊柱以及其他軟組織的顯像清晰度上優於CT。

    磁共振的缺點主要在於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磁共振的檢查時間比較長,透露磁共振的檢查時間大約在10分鐘以上,而頭顱CT則只需要2分鐘左右;第二,磁共振檢查時會不停的發出聲音,同時又由於患者完全處在一個狹小密閉的空間內,容易引起心裡的不適和恐慌,我就曾經見過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在做到一半的時候從機器裡面爬了出來;第三,磁共振對於體內安裝了起搏器的患者,有一定侷限性,即使現在有不受起搏器影響的磁共振機器問世,但尚沒有得到全面的推廣,也是一個遺憾之處吧。

    做認真的醫學科普,講有趣的醫學故事。

    你願意,聽我說嗎?

  • 5 # 良醫濟世

    去醫院看病,為什麼有的時候用CT,有時就用核磁,有的B超就解決了。這些檢查有什麼區別嗎?

    X線、CT、核磁共振在臨床上是醫學影像檢查的幾種常用的方法,成像原理各不相同,在醫院經常會碰到很多患者諮詢這三種檢查的不同,有的覺得越貴的檢查越好,要求醫生開最貴的,有的人覺得醫生開貴的檢查,就是為了坑錢,這些觀點都是不對的,都是片面性的。這三種檢查手段各有所長,對各種所檢查的疾病各有所側重。

    X線檢查是比較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它是應用較早、最普遍,價格也相對便宜。主要用於一些疾病的初步檢查。對於骨折移位、有骨質改變的骨病、關節部位骨性病變、不透光異物存留、心肺器質性疾病、消化系統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不僅如此,X線檢查能發現病人在變換體位時才感覺到不適的疾病。尤其是動力位片檢查,目前在國內很少能用MRI代替X光。X光檢查費用低廉,射線投量小,適合絕大多數患者的常規檢查。機理是高壓電激發出X射線,但射線量很小,除孕婦外對身體沒什麼影響,不用擔心。

    CT檢查,CT檢查是現如今在醫院裡最常見的醫學影像檢查方法,雖然會有輻射,但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檢查專案。CT指的是X線斷層攝影,從X光機發展過來。CT機掃描部分主要由X光束和不同數目的控測器組成,用來收集資訊。

    最適合CT檢查的疾病,腦部疾病,對於腫瘤、出血、梗塞檢查的效果較好,其次是腹部出現實質性的器質性病變,例如肝臟、腎臟、胰腺、脾臟、前列腺的腫瘤和佔位,對於甲狀腺和乳腺的腫塊診斷也可以明顯顯示出來,對於肺部、胸腔、心腔、膽囊、子宮、盆腔、脊柱和脊髓腫塊都可以透過CT檢查確診。

    它高解析度、結構細節顯示清楚,但缺點就是空間解析度不高,不如X光片,且價格也較高。但在顯示橫斷面方面明顯優於X光片,尤其是對密度高的組織顯像清晰,對於測量骨性結構之間的距離精確度高。

    磁共振(MRI)檢查現在發展也很迅速,核磁共振現象來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進洞、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外加射頻場的頻率與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相同的時候,射頻場的能量才能夠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為能級躍遷提供助力。因此某種特定的原子核,在給定的外加磁場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頻率射頻場提供的能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核磁共振訊號。

    它主要的優勢是可以在三維空間任意平面上成像,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檢查部位的病變情況,但它與CT片一樣,空間解析度也不高,價格也貴。另外,身上帶有磁性或金屬物質病人無法做核磁。磁共振與X線和CT檢查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X線輻射,對機體損傷很小。在臨床上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病變,在骨科主要用於發現椎間盤病變、脊髓病變、半月板病變等。

    綜上所述,每個醫生會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身體、疾病、經濟等,來決定拍X光片、CT或核磁。而不是檢查越貴越好。

  • 6 # 終153825950

    x線:x線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對物質有很強的穿透力,能穿透普通光線所不能穿透的物質,包括人體;能激發熒光物質產生肉眼可見的熒光,在臨床上可以透過照片來顯示人體組織的內結構;透過任何物質都可使該物質發生電離,是放射防護學和放射治療學的基礎。

    ct:是以x線結束從多個方向沿著體部某一選定體層層面進行照射,測定透過的x線量,數字化後經過計算得出層面組織各個單位容積的係數,然後重建影象的一種成像技術。

    磁共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的訊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成像技術,檢查方法有磁共振血管造影、水成像、功能成像

  • 7 # 糖尿病聯盟

    隨著醫學的發展,影像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從最早的x光透視,到現在彩超、ct和磁共振,為臨床提供越來越精確的報告。

    X線是最早的影像學檢查,剛開始只有X線透視,主要是利用X 線可以透過表面觀察到骨骼的特徵,最開始用於骨折的診斷。最後發展為胸部、腹部、骨、關節、泌尿系統、鼻竇檢查。X線透視可以多角度觀察病情,對於進展性疾病的觀察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使用用胃腸蠕動功能的監測,同時因為透視不能留下客觀的記錄,也不易分辨細節,臨床中很多的透視逐漸被X線拍片所代替。

    X線拍片就是透過X線對患病部位進行一個影響留影,因為可以透過顯影的方式把留影的情況顯示出來,便於疾病的仔細觀察,像胸部檢查、骨及關節檢查等均使用X線拍片。不過X線拍片可以選擇的角度不是很多,主要是正面和側面,並且因為其影像顯影均為重疊影,對於疾病的定位不是很準確。

    Ct是X線使用的升級方案,它利用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同時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後將測量所獲取的資料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資料進行處理後,對被檢查部位形成斷面或立體的影象,發現較細小病變。和X線拍片相比,第一是清晰度相對較高,重疊影像較少,病變定位較準確,第二是可以做斷面成像,也就是從上而下一層一層的成像,利於病變部位及周圍的對比。

    核磁共振是利用核子自旋運動的原理,在外加靜磁場作用下原來雜亂無章的氫原子核一齊按外磁場方向排列並繼續進動,當立即停止外加磁場磁力後,人體內的氫原子將在相同組織相同時間下回到原狀態;而病理狀態下的人體組織回覆時間不同,透過計算機系統採集這些訊號經數字重建技術轉換成影象來給臨床和研究提供科學的診斷結果。核磁共振不是X線,而是利用無線電波和磁場的效果,多以它是無輻射作用的,主要用於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症、滑膜囊腫和透明軟骨變性、剝脫及骨糜爛破壞與缺血性壞死、頸椎和髓核病變、膝關節半月板和十字韌帶損傷、類風溼的神經併發症及骨髓炎等的臨床檢查。並且因為其有磁性存在,當體內有金屬存在時不能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所以對於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屬異物殘留等,均不能做此檢查。

  • 8 # 兒科醫生鮑秀蘭

    X線檢查

    X線檢查:俗稱“拍片子”‘。是用X光對人體內部進行攝像。是臨床和體檢上最常用的檢查方法。

    胸部X線檢查主要是用於:肺部炎症,如肺炎,結核病、肺部空洞,結節,纖維化,胸腔是否有積液,心臟,血管形態,乳房腫塊的診斷。

    胸片有膠片,透視沒有膠片。

    X線檢查透視優點:

    1、經濟,操作簡便,

    2、可以轉動體位,多方面觀察。

    3、得出結論快。

    X線檢查透視缺點:

    1、對細微病變和密度,厚度較大的部位看不太清楚。

    2、不能永久性記錄。

    X線檢查攝片優點:

    1、影象相對於透視清楚。

    2、可以長期儲存。

    X線檢查攝片缺點:

    1、費用較透視高。

    2、不能觀察器官動態變化。

    拍片注意事項:

    1、女性備孕期間,或者懷孕期間,不要做X線檢查。

    2、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屬物質!

    3、不照射部位做好區域性防護。

    最常用X光片拍片部位:

    初步篩查:胸部,食管,胃部,骨骼,四肢等。

    X光片的輻射劑量不高,不用過於擔心的。

    CT 檢查

    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等,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

    CT檢查主要是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如顱內腫瘤,寄生蟲,腦損傷,腦梗塞,腦出血,椎管內腫瘤,椎間盤突出;頸部疾病診斷;心血管疾病診斷等。

    CT檢查掃描方式:1、平掃;2、增強掃描;3、造影掃描

    CT檢查優點:

    1、可以提供完整的三維資訊,

    2、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價值高;

    3、對頭頸部,胸部,心臟及大血管疾病診斷價值有很高;

    4、對腹部,盆腔疾病應用日益廣泛。

    CT檢查缺點:

    1、輻射劑量較普通X光片大,故懷孕婦女不能做CT檢查。

    2、儘量選擇低劑量CT作為篩查,而不是常規CT。

    3、能夠透過X光確診的疾病,不建議做CT 。

    4、價格相對較高,增加醫療費用。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檢查又稱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射頻脈衝激後產生訊號,用探測器檢測並輸入計算機,經過處理轉換在螢幕上顯示影象。

    核磁共振檢查主要是用於:

    1、神經系統病變:腦梗塞、腦腫瘤、炎症、變性病、先天畸形、外傷等,

    2、心血管系統:可用於心臟病、心肌病、心包腫瘤、心包積液以及附壁血栓、內膜片的剝離等的診斷。

    3、胸部病變:縱隔內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

    4、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腫的診斷與鑑別診斷,腹內腫塊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尤其是腹膜後的病變。

    5、盆腔臟器;子宮肌瘤、子宮其它腫瘤、卵巢腫瘤,盆腔內包塊的定性定位,直腸、前列腺和膀胱的腫物等。

    6、骨與關節:骨內感染、腫瘤、外傷的診斷與病變範圍,尤其對一些細微的改變如骨挫傷等有較大價值,關節內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變及骨髓病變有較高診斷價值。

    核磁共振檢查優點:

    1、對人體不產生損傷,沒有輻射。可以多部位,多次檢測。

    2、可以多方位,多層成像,二維,三維方式顯示人體結構。

    3、對軟組織具有高解析度,對外科確定手術範圍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據。

    核磁共振檢查缺點:

    1、價格相對較高。

    核磁共振檢查注意事項:

    1、安裝了人工心臟起博器,或者安裝了神經刺激器者禁止做核磁共振檢查。

    2、顱內有銀夾及眼球內金屬異物者禁止做核磁共振檢查。

    3、正在佩戴心電監護儀或者曾做過動脈或者心臟手術並帶有人工心瓣膜者禁止做核磁共振檢查。

    4、各種危重病患者:如外傷或意外發生後的昏迷、煩躁不安、心率失常、呼吸功能不全、不斷失血及二便失禁者避免做核磁共振檢查。

    5、檢查部位有金屬物(如內固定鋼針釘等)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

  • 9 # 骨科盧醫生

    同樣是腰疼,為什麼別人做個X光線就可以了 而我卻把X光線/CT/MRI做了個遍,是不是上當受騙了?

    針對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

    關於X光線

    X光線是最基礎的影像檢查,它可以用來排除其他骨性的病變,即如果懷疑傷到了骨頭,就可以選擇此種方式,檢查結果也快速,可以輔助醫生驗證自己經過初步病史瞭解得出的病情結論,但由於X光受制於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所以有時候需要多角度拍攝。

    關於CT

    雖然CT依舊用的是X射線,但不同於X光用的是X射線的熒光作用直接在攝影膠片或熒屏成像,CT是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一部位的厚度進行掃描,它是透過資料計算得到的重建影象。即CT可以想象成很多X光片合成的3D影響,對無論軟組織或骨骼,尤其是骨頭、複雜性骨折、錯位等等都能清晰的呈現。

    CT檢查可以進一步明確腰椎間盤突出的影響檢查,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懷疑有骨質異常的時候,比如像腰椎骨折、腰椎狹部裂的情況時,選擇CT是較佳的方式。

    關於核磁共振(MR I)

    核磁共振的成像利用的是原子核的自旋運動,收集組織放出的電磁波再重組得到的影響。相當於CT,MRI對於軟組織,如腦、神經、肌腱、韌帶等等能呈現較高的清晰度,所以核磁共振也是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檢查效果是最好的,可以比較清楚的檢視椎間盤突出的方向、部位以及脊髓神經根受壓的情況,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常用的檢查方式!但不排除有時候需要CT搭配MRI綜合檢查。

    那看到這裡,有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就說了:既然核磁共振是最直觀的,為什麼不直接選擇一個核磁共振就好了,為什麼把這些通通都做了個遍呢?

    這就是患者的個體差異造成的,疾病相同,但是症狀卻不同,可以這樣理解:得了腰椎間盤突出會腰疼,但是腰疼的不一定時腰椎間盤患者,所以,醫生在建議患者選擇哪種檢查方式時,不是因為知道了結論而去選擇檢查方式,而是透過檢查去排除及驗證自己的結論!

    所以,做哪種檢查和做多少檢查都是根據患者自己的情況,症狀的輕重來決定的,並且每項建議檢查都是具有診斷和排查意義的。

    並且,在個別情況下,可能會其中兩種/三種檢查方式結論綜合才能準確判斷患者疾病。那一部分患者可能會覺得,檢查出來並沒有問題,這不是在浪費自己的錢嗎?

    其實不然,有些情況不是醫生單從表面的症狀就能判斷的,透過專業的醫學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對於醫生和患者都是好訊息,不僅可以讓治療方式更明確,也能讓患者更清晰的瞭解自己的病情,心安的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最後: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醫生都會讓你把X光線/CT/核磁共振檢查個遍,具體做什麼檢查,都是根據患者具體的病症情況決定的,如孕婦等特殊人群,一般醫生都會提前詢問或患者提前告知,然後建議適合患者的檢查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陽臺種植韭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