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工科技
-
2 # 印度墜機部部長
假的。機載雷達把功率懟到烤兔子這種級別雷達自己先完蛋。其次,狐蝠雷達的功率高的嚇人,有效功率就沒那麼恐怖了,再加上雷達的工作方式又不像微波爐,真正作用到“兔子”身上的實際功率根本沒那麼誇張;如此誇張的說法,基本是自媒體的鍋
-
3 # 軍武資料庫
真的!
但是有侷限性。
對於mig-25的雷達傳聞很多,還有說能在5公里的距離上烤熟兔子的呢。其實在1995年的時候W君在負責一個軍事傳統媒體,而飛機雷達烤熟小動物的說法也是W君當年在這個媒體上首先提出來的。想不到到了今天還有人在津津樂道。
為了探測超遠端的目標,米格-25上面裝了當年最強大的戰鬥機雷達。具有2米直徑的巨大Smerch-100 FCS雷達系統。這個雷達系統的輸出功率最高可以達到600kW,回頭想想大家家裡同樣使用雷達波的微波爐功率其實只有800瓦。
當年歐美的戰鬥機普遍使用電晶體和積體電路雷達功率就只有1-2Kw,但米格-25為了實現超大的功率使用電子管,將雷達功率直接懟到了600KW,其探測距離達到了驚人的250公里以上。
在後期對米格-25的更深層次研究中表明,米格-25的雷達有盲點,並不是整體掃描前半球空間的。對於盲點的解釋各界更傾向於在雷達後側設定了反射板,防止雷達灼傷飛機駕駛員。
說回兔子,其實W君當年並沒有說米格-25的雷達會烤熟兔子,記得當年的文章是討論米格-31的頻繁在降落的時候墜機的事情的。95年米格-31停飛過一段時間。在那個文章中提到了米格-31的操作手冊上寫明不得在地面和低空開雷達,窄帶掃描的時候會灼傷人員。記得當時是計算了一下,雷達波在300米的距離上是可以直接烤熟一隻鳥的,至於後來怎麼傳成了兔子,還是別問W君了,軍迷們有時傳言甚至比事實還證據確鑿。
-
4 # FriedrichWang
這是指其雷達功率超高,當然誇張了,真正厲害的雷達是米格31配備的Zaslon 相位陣列雷達。
米高揚-古列維奇 米格-25(俄語: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5、英語:Mikoyan-Gurevich MiG-25,北約代號:「狐蝠」(Foxbat) ),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製部署的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機,由米高揚設計局負責開發,高爾基「鷹」飛機製造廠(GAZ-21廠)生產,空速可達3.2馬赫。米格-25在冷戰時期曾出口過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家,至今仍活躍在多國空軍中。
米格-25的預研工作在1958年和1959年進行(米高揚設計局的型號副總設計師列·格·申格拉婭)。
1960年,用米格-21改裝的發動機試飛驗證機E-150,對米格-25的動力裝置R-15-300後燃器渦噴發動機開始試飛。次年4月第二架驗證機E-152上天。隨後裝生產型發動機R-15B-300的第3架驗證機E-152M試飛。
1961年3月10日,米高揚簽署研製米格-25原型機E-155的指令。
1962年偵察機全尺寸樣機審定委員會開審定會。
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機(偵察型)E-155R-1出廠,1964年3月6日,蘇聯著名試飛員費多托夫首次駕機升空。同年9月9日第二架原型機(截擊型)E-155P-1開始試飛。隨後第三架原型機(偵察型)E-155R-3也參加試飛。三架原型機各裝兩臺R-15B-300發動機,並在1965~1977年間,以E-266代號創造過8項飛行速度,9項飛行高度和6項爬升時間的世界紀錄。
有米高揚設計局與蘇聯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院共同的研究的米格-25氣動佈局與之前的米格式飛機有較大差別,採用中等後掠上單翼、兩側進氣、雙發、雙垂尾佈局型式。是現代主流噴氣戰鬥機中第一個使用雙垂尾的機型。全動水平尾翼。機翼的後掠角為42°,下反角5°,相對厚度4%,展弦比3.2,翼面積61.9米²。翼面積滿足在20,000米高空作巡航飛行的要求,而小展弦比和中等後掠角則為了保證機翼的剛度。原型機的機翼原來無下反,試飛後發現機翼有嚴重上反效應,遂改用5°下反角。
由於佈局方案的尾臂很短,為保證航向穩定性採用雙垂尾和尾部腹鰭。經過試飛多次修改後,加大垂尾面積,減小腹鰭,克服了原尾腹鰭過大對著陸的不利影響。
飛機採用矩形二元進氣道,用水平調節斜板進行調節。這是米格系列飛機首次採用兩側進氣佈局,但尚未解決在土質跑道上起降時吸入外物的問題。
在一次高速飛行中偏轉副翼時因機翼嚴重扭轉而出現副翼反操縱,飛機墜毀,試飛員喪生。查明原因後規定在高速下不用副翼,改用差動平尾進行操縱。但因全動平尾的轉軸位置安排不當,在個別飛行狀態下助力器的功率不足,再次機毀人亡。經分析後將平尾轉軸向前緣移動了140mm。這是mig25研發史中的2個重要事件,前者發生於1967年10月,首席試飛員尼施尼科夫喪身,此事件對米高楊帶來嚴重打擊造成其心臟疾病後於1970年辭世。後者發生於1973年10月,當時mig25已定型並批次生產,但出現的飛行事故集中於中低空下的跨音速飛行,所以仍不停由試飛員進行各項飛行測試。事故中試飛員古德科夫測試科目為8個不同高度的跨音速飛行,在最後一個測試的轉彎中,於5000米高度,1100km/h速度下使用全動式水平尾翼輔助轉向,但因此速下在一定的機率中尾翼翼面氣動中心改變,全動式水平尾翼差動後有可能在氣流壓迫下無法還原。試飛員向地面報告飛機陷入軸向橫滾無法改出,並因飛行高度過低最終墜毀,試飛員喪生。因飛機於高速下墜毀粉碎無法找到實證,地面根據試飛員最後的報告推測是全動式水平尾翼差動後無法復原造成飛機衡滾,後在半年中將所有已裝備部隊的mig25的平尾轉軸向前緣移動了140mm,由此徹底解決了mig25於中低空跨音速段在一定機率下存在的失穩問題。
MiG 25操作中,要求最大過載不超過5g,滿油不超過3.5g,而實際在格鬥訓練中曾達到11.5g並導致機體變形無法修復,而仍舊飛回了基地。因其過載限制為氣動原因,而非機體結構強度原因。
它的最高速度可達3.2馬赫,滿載4枚每枚近半噸的R40飛彈後,極速會降至2.9馬赫。但是全速飛行將會損害發動機,其最高速度維持時間與機內所載的甲醇-水冷卻劑容量有關,因甲醇-水冷卻劑會擠佔燃油攜帶量,所以攜大容量冷卻劑雖可延長極速時間卻會減少滯空時間。因地區和任務差異,最初設計甲醇-水冷卻劑容量為250升,後又有500升改型,因此極速時間8至15分鐘不等。若降低極速要求,MiG25可以2.5倍音速連續巡航,至燃料耗盡。
米格-25第一批次產型式米格-25P,裝備的是旋風-A單脈衝雷達(藍寶石-23)。功率600千瓦。倒置卡塞格倫天線直徑超過1米。
因部分由於叛逃造成洩密的擔憂,蘇聯1976年開始發展後續型號,MiG-25PD(北約稱為 "狐蝠-E"),裝備了RP-25M Sapfir(藍寶石-25,北約稱「狐火」)下視42度並下射能力的脈衝都卜勒加連續波體制雷達,該雷達原來用在米格-23上。機鼻加裝了TP-26-SH1前視紅外搜尋/跟蹤系統,目標搜尋範圍45km。R-15BD-300發動機,加力推力112KN。裝備R-40與R-60空空飛彈。此外為了突破實用中實際無法突破2.8馬赫的限制,推出了一個非官方改型MiG-25M,它使用R15BF2-300發動機,但沒有生產。
原型機Ye-155曾有如下紀錄:蘇聯宣稱的無載荷及載荷在一到兩噸飛行速度紀錄,Alexander Fedotov於1965年3月16日在達到了2,319.12 km/h的速度。1977年8月31日,「Ye-266M」由Alexander V. Fedotov駕駛創下了自我動力飛機的高度紀錄,他在純爬升中達到了37,650米。
中東戰爭
蘇聯1971年三月派了偵察型:兩架MiG-25R和二MiG-25RB到埃及並駐紮到第二年6月。它們屬於第63獨立空軍分隊。蘇聯人在以佔西奈半島上空,在極高的高度(17,000–23,000米)執行了約20次偵察,每次都是雙機出動。它們也偵察過以色列的核設施。
兩伊戰爭
MiG-25在伊拉克空軍中服役,1982年3月12日一架伊朗空軍的F-4戰鬥機為米格-25發射的飛彈重創。1983年2月還擊落一架伊朗的C-130。1984年4月,一架MiG-25PD擊落一架伊朗F-5。
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第一天夜間一架Michael Scott Speicher上尉(戰死晉階少校)駕駛的美國海軍的F/A-18C大黃蜂戰鬥機(編號AA403)在空戰中被擊落,有報導說這是當時伊拉克空軍84中隊的Zuhair Dawood中校的米格-25 PD(編號25211)所擊落的。
米格-25在裝備蘇軍初期由於其極高的效能引數,一直為西方世界所關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測蘇聯的軍用航空製造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維克託·別連科中尉[8]駕駛米格-25飛機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開了該飛機神秘的面紗。美日的技術專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後運到東京以北100多公里的自衛隊百里基地,經過徹底的檢查,該機70%的部件是不鏽鋼,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技術效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驚人,雷達甚至使用早已過時的真空管零件,從整體效能上說僅僅相當於美國的F-4幽靈式戰鬥機,和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F15「鷹」和F-16「戰隼」戰鬥機更是相距甚遠。因其為高超音速下的穩定性最佳化,有巨大的雙垂尾面積,低速下反而成為制肘,時速500公里左右時較鋁合金戰機迴轉半徑驚人因此而有「直線戰鬥機」之譏,這也是3倍音速飛機難免,相對SR71於3.2倍音速全速飛行時,迴轉直徑可「橫跨整個加州」,米格25已具備作為戰機所應有的機動性。但僅設計目的而言,作為高空高速攔截機之用,米格-25是成功的達到設計需求。後來,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5的基礎上設計出米格-31。
美國本來並未看重蘇聯技術,但因1962年首飛的A12(SR71前身)和1964年首飛的XB70存在的各種問題,使美方透過各種途徑想知道俄國對手是怎麼做的,其中一個重點是想知道俄國人如何焊接「鈦合金」薄板。
A12一直存在燃料洩漏和超音速下引擎熄火的問題,使洛克希德大為頭疼。為承受3倍音速下的高溫,A12使用了93%的鈦合金件80%的純鈦,因鈦合金尤其是薄板焊接非常困難,所以A12包括後來的SR71仍採用了 早已過時 的平頭鉚釘鉚接。而A12機腹蒙皮即為機腹油箱外壁,本來在二戰飛機中以鉚接蒙皮為油箱外壁很常見,但A12要承受上百攝氏度的溫差變化,蒙皮的鉚接接縫密封一直未得完善,冷機下漏油成了常態,燃料只能在接到起飛命令後灌注,起飛前機腹下已汪洋一片。XB70的製造商北美航空當時正處於公司危機前夜。XB70採用了和mig25同樣的路線,以不鏽鋼焊接為主製造機體,僅在高溫處包覆鈦合金件。而XB70「精巧的」鋼結構設計一直有缺陷,原型機1號在3倍音速下機翼變形小部分撕裂,2號機勉強改善了結構強度得以3倍音速下全身而退,又在撞擊事故中墜毀,事發中在輕載、亞音速下陷入的尾旋中左翼大部折斷至引擎艙,而美國空軍認為XB70缺乏繼續改進的餘地因而取消了整個計劃。北美航空因XB70的失敗和1967年阿波羅1號火災的責任問題,1967年被洛克韋爾兼併。美國透過對mig25照片的分析,發現mig25外壁光滑平整,判讀大量採用了先進的焊接技術,而1976年前的實用中表現出mig25堅固可靠,同時又不失高爬升速率等效能,與XB70的表現大相逕庭,使美國空軍很難相信這是架以鋼結構為主的飛機。加之同期蘇聯在鈦合金潛艇方面的獨到建樹,如1963年始建的papa級潛艇採用鈦合金厚板焊接製造整個承壓艙體,諸方面使美方認為俄國人解決了鈦合金薄板焊接難題,誤認為mig25為鈦合金焊接製造。直到1976年拆解別連科的mig25才發現80%為鎳鋼,僅使用了9%的鈦。而mig25的鎳鋼焊接仍令美國空軍嘆為觀止,焊縫總長達4至5公里,焊接的機身強度很高,以致後來美國陸軍試圖以60噸的M1A1碾壓俘獲的伊拉克mig25,M1A1卻沿機翼開上了mig25機背。mig25自然不是一款和鋁合金飛機比亞音速纏鬥的飛機,也不像SR71原計劃高速長程掠過蘇聯廣闊的大地,後因防空飛彈的迅猛發展僅以小國為目標。mig25是一款堅固可靠,能隨時起飛,起飛後即能高速達到指定區域飛到指定高度並立即對敵方展開攻擊的區域截擊機,對原設計意圖mig25做得很好,以致於首飛27年後憑老舊的雷達,笨拙的機體仍能超越晚輩,在伊拉克防空體系的混亂中擊落F18,成為伊空軍擊落美國戰機的唯一。對抗中mig25的真空管雷達因其低信噪比而以高功率彌補的特點,反而比北約機包括較遠距離的預警機有效過濾了北約在戰場施放的電磁幹擾,也未與北約機纏鬥,而是以略低於2倍音速的超音速圍繞以亞音速巡航的北約機群外圍兜圈,令北約護衛戰機知道其存在卻未得連續跟蹤。找到機會後沖入距北約機群約30公里以最重量級空空飛彈(R40,同級另只有R33,AIM54)擊落F18。
-
5 # 偶爾也吃素
假內行們,別在這傳地攤文學了!誰要說是真的,那他就不懂無線電。說5公里烤兔子的人連算數都拎不清。倒推算算300米瞬間加熱殺死兔子需要多大的功率?目前人類還沒有這種微波輸出能力,陸基也做不到,更不要說小小的戰機了!即使兔子是死的,躺在地上任你整日整夜無休止的烤,也是無法在300米的距離上加熱到100度的,除非把兔子放在微波反射腔體內還要保溫。說微波功率600KW的人也醒醒好嗎?查下資料吧,最先進的微波換能要想達到60萬瓦微波功率需要多大耗電量?(微波功率和耗電量是倆概念喔)10臺狐蝠的發動機並聯也發不出這麼多電。並且你想想,發動機的功率都用來發電了,還飛不飛?你去百度下這發電機有多大?帶這巨型發電機能飛得起來?很多東西就是因為很多人不假思索的以訛傳訛,為了過過嘴癮,寧肯相信這些荒謬的東西,才會有這麼多地攤文學的流傳。
-
6 # 奧卡姆剃刀
謊言!
米格機雷達烤熟兔子的說法是徹頭徹尾的謠言!
衡量雷達輻射能力的指標不是功率,而是功率譜密度,因為即使輻射源的功率再大,隨著距離的增加,實際作用的功率譜密度就會呈平方率地衰減。
如我手繪圖所示,距離雷達近處的A承受了幾乎所有的功率,它的功率譜密度非常大。但同樣這些功率散佈在C上,單位面積的功率就會被稀釋很多,而跟A同樣面積的B,它的功率譜密度就會比A小很多。
那近處的功率能不能烤兔子呢?再近也不能!我的老師曾經用作用200多公里的雷達做過實驗,在雷達正前方用繩子吊起了蛇和老鼠,開考高壓烤了很長時間,蛇和老鼠活蹦亂跳,沒受到任何影響。
有人問,微波爐的功率遠遠比雷達小得多,都能把肉烤熟,為什麼雷達就不行呢?
這是因為微波爐的輻射模式與雷達訊號絕然不同,微波爐高速變化的極性導至水分子高速旋轉,從而摩擦生熱,但其作用距離極短,不可能遠端加熱。
而雷達波並沒有微波爐那樣高速變化的極性,也沒有微波爐的共振腔,基本沒有加熱作用。
有人還會問,那為什麼飛機近地時不開雷達?因為對著地面開機,只會採集一堆毫無用途的雜波。
我這個回答是科學無誤的,跟我不一致的回答都是錯的。
-
7 # 鋒芒FM
這是一個流傳了很久的傳說,並且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但是事實,這根本不可能!米格25的雷達功率確實厲害。普通的戰機雷達功率可能只有20KW左右,而米格25的雷達功率峰值達到了600KW。雖然功率很大,但這個功率若說烤熟300米之外的兔子,就有點牽強了!首先,米格25雷達600KW的功率指的是最高峰值,而不是平均數,其次,雷達可不是這樣用的,雷達使用過程中需要持續不斷的降溫,不然沒等烤熟兔子自己就報廢了!再次,雷達波是發散式的,很難集中到一起,距離越遠散射面越光,300米的距離,能集中到兔子身上的可能只有幾十分之一!就算按照峰值算,幾十分之一也不到10KW,這個功率對兔子肯定會有傷害,但烤熟就有點誇張了!而且傷害是建立在持續不斷的照射條件上的!
-
8 # 狼煙火燎
米格25傳說其機載雷達能在500米範圍內烤熟兔子,並非300米。這個說法肯定有些誇張的成分,但是也不能否認這款戰機雷達的強大,北約國家自己就曾證實,在米格25執行偵查任務時,其雷達開機後地面上人員就能明顯感受到雷達波的衝擊力,而蘇聯米格25飛行手冊上也明確表示:“不得在地面開啟雷達,否則50米內將沒有活人!”其強大的600KW的雷達功率在當時簡直就是一個“戰鬥機雷達中的巨無霸!”
米格25的機載雷達只能用簡單粗暴來形容,使用天線口徑最大的型號,就雷達的自重就高達950公斤,接近1噸重量,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蘇聯電子工業遠遠落於與西方發達國家,只能採用這種“大力出奇跡”的笨辦法了!米格25的雷達使用卡塞格倫天線,孔徑超過了1米,為了能夠探測遠距離目標,其雷達功率達到驚人的600千瓦,而當時普通機載雷達也就十幾千瓦,這絕對堪稱機載雷達中的“巨無霸”的存在!就像一個巨大的圓盤擠在機頭位置,其產生的驚人的熱量需要用液氮才能冷卻。
因為這樣一個巨無霸功率的雷達,而蘇聯人主要將米格25作為一個偵察機的存在,因此經常出現在西方領空的米格25,讓他們真正感受了一下蘇聯人打造的“微波武器”的威力,只要米格25經過的地方,其地面人員全部能感受到雷達波給人體面板所帶來的衝擊力,於是慢慢的就有著“米格25雷達500米就能烤熟一直飛奔的兔子”的傳說,但是如果在地面開機500米開外能不能殺死一隻飛奔的兔子,個人覺得還真不好說,而米格25飛行手冊上明確:“米格25在地面時禁止開啟雷達”也是非常的說明問題所在!
-
9 # 國平軍史
米格-25,是上世紀60年代末期裝備蘇聯空軍的一架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其3萬米高度的實用升限,3倍餘音速的飛行速度,讓其在空中來去自由,成了冷戰時期北約的心頭之患。
1976年9月6日,遠東海參崴薩哈羅夫空軍基地,蘇聯空軍防空師第513團別連科中尉,利用飛行訓練的機會,駕駛米格-25戰機降臨日本北海道函館機場,從而讓美華人有了近距離接觸此型戰機的機會。
隨即,米格-25被大卸八塊,美日專家聯合檢查了機體的每一個部分,最終,檢測結果令美日專家深感震驚,米格-25僅相當15年前的F-4鬼怪式飛機,遠遠落後於美制F-15戰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米格-25深深的恐懼感隨之煙消雲散。
但米格-25戰機的升限和速度,包括其超過半噸重量使用倒置卡塞格倫天線孔徑超過 1 米,堪稱當時機載雷達中的“巨無霸”,峰值功率高達 600 千瓦的大功率雷達,依然令美日專家感到不可思議,而當時西方戰機機載雷達功率也就數十乃至上百千瓦而已,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由於米格-25雷達輸出功率過大,儘管功率絕大部分以熱量的形式散發掉了,但依然需要用專門的液氮才能將雷達系統冷卻,憑藉著巨大的體積,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公里,可同時鎖定10個目標,且對其中最具備威脅的4個目標發射AA-9遠端空空導彈進行打擊,在當時其效能是出類拔萃的。
至於網路上流傳的米格-25戰機早期型號裝備的“龍捲風-A”型雷達,能在300米(一說500米)外烤熟兔子純屬扯淡,最早是某個網友個人的杜撰的段子而已。
但不曾想經網際網路上某些寫手的炒作,這個杜撰的段子成了經典橋段,為許多人津津樂道,謊言流傳久了,似乎就成了真理。
用腳丫子想想,倘若雷達能烤熟300米外的兔子,那麼操控雷達的飛行員即便在座艙裡也都得熱死,這個散發的能量實在是太大了,即然300米外能烤熟兔子,那麼30米內鐵定要死人了。
“龍捲風-A”型雷達,300米外烤不熟兔子是真,但早期雷達採用了大量電子管,導致機體非常龐大,給人一種厚實的感覺到是實實在在的。
回覆列表
一直以來流傳著一個說法,前蘇聯米格-25戰鬥機機載雷達發射功率非常大,以至於雷達的微波能殺死300米外的兔子。
許多人對這種說法信以為真主要是因為米格-25這款飛機實在是太另類的,能以接近3馬赫的速度長時間飛行的飛機,直到今天都是鳳毛麟角。另外前蘇聯由於航空電子工業的落後,不得不採用真空管來製造戰鬥機的雷達,造成米格-25雷達體積重量非常大,同時發射功率高達600千瓦,而同時代的其他戰鬥機功率不過只有幾十千瓦。如此另類的“鋼鐵巨獸”,給冷戰中歐美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心理恐慌,於是各種關於米格-25的傳說不脛而走。
首先,米格-25要烤熟兔子,依靠的是強大的微波輻射。今天,世界上對於微波武器對人體傷害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了。微波對生物體的傷害,可分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種,“非熱效應”指的是微弱的能量照射後,出現的神經紊亂、器官衰竭,活動能力變差甚至失去知覺的過程,“熱效應”就比較好理解了,類似於微波爐加熱的原理,指的是當高能微波照射到生物體之後,造成溫度升高,引起組織嚴重燒傷,甚至致人死亡的過程。
好了,瞭解了微波對生物體造成傷害的原理之後,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微波能量大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烤熟一隻兔子的效果。據研究,微波能量密度達到0.5兆瓦/平方釐米時,就會引起生物體的輕微燒傷,達到20~80兆瓦/平方釐米時,照射1~2秒鐘就會造成生物體立即死亡。看起來非常恐怖。至於引起生物體神經錯亂的“非熱效應”,需要的能量密度稍低一點,一般在1兆瓦/平方釐米以下。
我們再看看米格-25的機載雷達,按照600千瓦的峰值功率計算,我們知道,戰鬥用於搜尋敵對目標的雷達是脈衝雷達,要保證識別解析度,脈衝一般是微秒級別的寬度,所以我們不能按照峰值功率計算,而要按照平均功率計算的話,就要大打折扣了,不過是千瓦級別的。其次,雷達波是發散的,並且隨著距離的減小迅速減小。這樣算下來,在幾百米的距離之外,輻射到兔子身上的能量就更小了,可能只有幾十到幾百瓦的水平,微波能量密度距離0.5兆瓦/平方釐米這一數值相差的非常遙遠,根本不可能對兔子造成任何的傷害,因此,烤熟兔子的說法純屬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