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馬嵬驛之變,唐玄宗心愛的妃子楊玉環被縊殺,宰相楊國忠被亂刀砍死,其妻子裴夫人,兩個兒子都死於此難之中,而這一切的主謀者,在各大史書中都指向了同一個人: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陳玄禮可以說是唐玄宗李隆基最親近的心腹,與高力士一內一外,守護了皇帝長達四十五年,在唐玄宗還沒登基的時候,陳玄禮就和他關係很好,之後參與了景龍政變,殺死了韋后、太平公主,扶助李隆基即位。

    在安史之亂髮生時,陳玄禮希望殺楊國忠以謝罪天下,可唐玄宗不許,反而在安祿山叛軍還沒到達長安時,急急忙忙地帶著大臣皇室跑出長安,一路西走去四川,大軍舟車勞頓,天氣又惡劣,在路上飢寒交迫,對楊家的怨恨已經達到了無法調解的程度。

    陳玄禮在其中,則充當了一箇中間角色,在禁軍、太子李亨、唐玄宗之間奔走,終於最後禁軍發難,殺死了飛揚跋扈的楊國忠,再逼迫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史稱“馬嵬驛之變”。

    可是在楊貴妃被殺之後,太子李亨被留下來安撫當地百姓,而陳玄禮依舊保護著唐玄宗逃亡四川,繼續擔任禁宮護衛的事務,並在兩年後,隨唐玄宗鑾駕從四川回到長安,被封為蔡國公,一直保護著唐玄宗,直到去世。

    按理說,陳玄禮在馬嵬坡之變中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可不管是唐玄宗,還是後來即位的肅宗李亨,抑或是楊國忠的黨羽,他們都沒有對陳玄禮進行秋後算賬,陳玄禮的地位還步步高昇,做到了國公這一級別的爵位。

    要知道唐朝九等爵,基本上都是用來封宗室的,即便是功臣,也只是封五等爵的開國郡公,郭子儀以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才能封為代國公,陳玄禮能封到四等爵的國公,足見其受到的賞識之重,不但太上皇李隆基,就連新皇李亨對他也沒有任何意見。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陳玄禮對李亨的幫助很大,而這一切,就還得從馬嵬坡之變說起了。

    據《資治通鑑》所記,禁軍殺害楊國忠的計劃,其實是陳玄禮在暗中安排的,而在動手的前一天,陳玄禮還就計劃去向李亨報告,雖然沒有記載李亨當時是否同意了此事,但從他之後自願留下來來看,李亨是急切希望擺脫父親的把控,所以他極有可能同意了此事。

    而在誅殺了楊國忠之後,禁軍並沒有就此停止,而是繼續鼓譟地前往唐玄宗所在的馬嵬驛,要求誅殺楊貴妃,同樣的又是陳玄禮帶頭,一直到高力士拿出楊貴妃屍首,和陳玄禮一起驗明正身並公佈之後,禁軍就就此打住,沒有對唐玄宗為難。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陳玄禮不像神龍五大臣那樣,遭到秋後算賬的情況了,他先是幫助了李亨,剷除了他最忌憚的楊國忠勢力,為了以絕後患,就連楊貴妃也不放過,讓李亨得以安枕無憂,並且還幫助李亨,將唐玄宗搬到偏遠的四川,明著說是安享,其實是逐步削弱唐玄宗的影響力,畢竟作為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的政治力量確實是太大了。

    而同時,陳玄禮在查明楊貴妃正身之後,帶頭向唐玄宗下跪,結束了整場政變,這其實也是保護了唐玄宗,以免他受迫害,這也讓李亨免去了弒父的汙名,兩全其美,唐玄宗雖然捨不得楊貴妃,可是他把天下搞成這樣,能保住一命就不錯了,加上陳玄禮對自己依舊忠心耿耿,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 2 # 江湖小曉生

    嚴重懷疑陳玄禮是太子李亨安排在唐玄宗身邊的臥底。

    陳玄禮本來是唐玄宗身邊的禁軍統領,能做到這個職位,可見唐玄宗對陳玄禮是相當信任的,那是真當成自己人來看待。

    可是陳玄禮這傢伙在安史之亂後,對唐玄宗做了什麼呢?他的一系列騷操作,讓唐玄宗完全看不懂這個人:

    第一,陳玄禮與太子李亨勾結,逼殺了楊國忠集團的幾個核心成員。第二,陳玄禮發動兵變,逼死了唐玄宗最愛的貴妃楊玉懷。第三,逼死楊玉懷後,陳玄禮還有臉跟唐玄宗認錯。第四,做了這麼多事,還敢跟著唐玄宗一起入蜀,顯然是被派去監視唐玄宗的。

    可以說,陳玄禮的這些操作,都證明了一件事,陳玄禮已經投靠了太子李亨。至於投靠的時間,這就不好說了,應該是在安史之亂以後。

    一、安史之亂,使得唐玄宗的威信受到嚴重打擊。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那唐玄宗絕對是唐朝最出色的一位皇帝,沒有之一。他開創的開元盛世,基本上就是唐朝的巔峰。

    所以唐玄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即使發生了安史之亂,依舊還是有一大幫人願意跟著唐玄宗逃跑。不過一直逃跑可不是個事兒,畢竟唐朝的疆土還是要收復回來的,長安和洛陽也不能總在叛軍手裡。

    因此等到大家冷靜下來以後,才發現唐玄宗好像沒那麼英明瞭。於是對唐玄宗的領導產生質疑的人,其實不止一個。

    皇帝的威信遭到質疑,最有好處的,自然就是太子。這個時候唐玄宗本打算依舊以楊國忠集團的力量,來制衡太子李亨集團。

    結果沒想到自己最信任的禁軍統領陳玄禮,倒向了太子李亨那一邊。楊國忠的存在,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禍害,但是對唐玄宗來說,絕對是有好處的。

    如果朝中出現太子李亨一家獨大的局面,對唐玄宗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唐朝皇帝的兒子,喜歡推翻自己的老爹,這是有傳統的。

    李世民逼父親李淵退位,自己才得了皇位。李承乾為了推翻父親李世民,跟侯君集一起發動了兵變。唐玄宗本人和太平公主爭權奪利,迫使父親唐睿宗李旦早早退位。

    因此唐玄宗要擔心的,其實並不是像安祿山這樣的封疆大吏,也不是楊國忠這樣的朝中權臣,他最要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兒子。甚至為了權力,他曾經不惜殺掉了自己的三個兒子。

    所以說,陳玄禮和太子李亨合作,殺掉楊國忠,無疑是將天平徹底靠向了太子李亨那一端,使得唐玄宗的威信受到了嚴重打擊,能否繼續掌權,都是個疑問。

    二、進一步試探,逼殺楊玉環。

    老實說,楊玉環是真的倒黴,她壓根就不想讓自己的哥哥楊國忠參政,也不希望自己的家裡人摻和到朝局中來。

    可以說楊貴妃是一個十分守規矩的女人,可是唐玄宗作為皇帝,自然是要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保持朝局的平衡。

    任用楊國忠,是唐玄宗自己提出來的。楊玉環甚至阻撓過,可惜唐玄宗並沒有採納。唐玄宗希望讓自己的大舅子來幫自己平衡朝局,這也無可厚非。

    但是陳玄禮這個時候,卻帶著甲冑之兵前來逼迫唐玄宗,揚言:如果不殺掉楊貴妃,那麼這幫士兵我可就鎮不住了!

    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脅,士兵們懂什麼?而且一個人一個主意,還不都是聽長官們來拿主意嘛!所以這就是陳玄禮和李亨商量了以後,進一步打擊唐玄宗集團的措施。

    連楊貴妃都能被逼殺的話,那這就證明唐玄宗集團徹底垮臺了。把唐玄宗的威信降到最低,這就是陳玄禮和李亨想要達到的目的。

    連最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還丟了長安和洛陽,這樣的皇帝誰還願意跟隨呢?所以說當初依舊打算效忠唐玄宗的人,自然需要重新看看這個世界,看看還有誰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局。這個人當然就是太子李亨了。

    三、緩和關係,給太子李亨順利登基鋪路。

    唐玄宗看到這麼多帶甲之士前來逼宮,只好讓高力士將楊貴妃給殺了。按道理,到了這一步,唐玄宗應該引咎辭職,讓太子李亨繼位。

    可是唐玄宗依舊絲毫沒有這樣做的意思,而太子李亨這邊,再也找不到進一步打壓唐玄宗的理由了。再打壓,那就是不孝了。

    因此必須要緩和一下關係才行,在李亨示意之下,陳玄禮立刻驅散了士兵,主動跑來向唐玄宗認錯。

    其實誰心裡都清楚,唐玄宗的小命,現在正捏在陳玄禮和李亨手裡。如果大家撕破臉,不排除他們會把唐玄宗給做掉,但是這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做的事情。

    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尸寘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玄禮等乃免冑釋甲,頓首請罪。上慰勞之,令曉諭軍士。---《資治通鑑》

    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願意揹負弒父殺君的罪名,連逼死侄子朱允炆的朱棣,都揚言找不到朱允炆的屍體,而且一直派人在民間偷偷假裝尋找,可見弒君之罪有多麼不受人待見。

    所以李亨最理想的繼位方式,自然就是讓唐玄宗主動開口,把大位傳給自己。要想達到這一效果,和唐玄宗緩和關係,自然是很重要的。

    四、陳玄禮陪同唐玄宗入蜀。

    很明顯,這一步也是太子李亨刻意安排的。陳玄禮已經跟唐玄宗,鬧到了這種地步,他還能繼續成為唐玄宗的禁軍統領?

    而且這批禁軍全都參與了逼宮,如果唐玄宗繼續掌權,其實大家都會人心惶惶。所以很顯然,陳玄禮帶著這批禁軍,不僅僅在保護唐玄宗,而且還在挾持唐玄宗,以防唐玄宗再次奪權,從而導致這幫人被清算。

    在《舊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

    也就是說,唐肅宗李亨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從蜀地回來,打算公開改葬楊貴妃。可是禮部侍郎李揆卻阻止了唐玄宗。理由很簡單,他擔心龍武軍的將士們會不安,會認為唐玄宗打算清算他們了。

    龍武軍也就是逼宮唐玄宗的那批禁軍,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唐玄宗居然只能偷偷改葬楊貴妃。可見早在入蜀的時候,這幫龍武軍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帶領龍武軍的陳玄禮,很顯然此時已經不得不全心全意投靠太子李亨了。畢竟唐玄宗一旦掌權,他將死無葬身之地,至少唐玄宗要為心愛的女人報仇雪恨。

    所以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揚鑣以後,派遣陳玄禮繼續監視著唐玄宗的一舉一動。得知唐玄宗一直沒有禪讓的意思後,李亨索性在靈武提前繼位,公然尊奉唐玄宗為太上皇。

    總結:陳玄禮並沒有被清算。

    從後來陳玄禮的結局,我們也能看得出來,陳玄禮早就不是唐玄宗的人了,他從安史之亂後,就已經投靠了李亨。

    陳玄禮帶著唐玄宗從蜀地回來長安後,唐肅宗便將陳玄禮冊封為蔡國公,食邑三百戶。由此可見,陳玄禮是得以善終了。如果陳玄禮不是李亨的人,當然是要被清算的,誰會留著一個隨時對皇帝發起兵諫的人在身邊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 3 # 大劉侃歷史

    唐明皇和楊玉環一帝一妃演繹了一段悱惻纏綿的不倫之戀,但是卻擋不住歷史之劍的屠戮,馬嵬坡唐明皇被逼失去至高無上的權力,楊玉環卻丟掉了性命,大唐的歷史就此拐了個彎,從此盛唐不在。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有安祿山、史思明,有早已對帝位摩拳擦掌的李亨,還有馬嵬兵變中唐玄宗的禁軍統領陳玄禮。

    陳玄禮是唐明皇的舊部,神龍政變後就成為李隆基的心腹,否則唐明皇登基後也不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託付給他,讓他來做自己的禁軍統領。可是就這樣一位李隆基潛邸的老人、忠心耿耿的愛將為什麼在馬嵬兵變中反水了?帶兵兵諫,殺了楊國忠,逼死楊貴妃,甚至逼迫還是天子的李隆基?

    只能說當時的大環境下,楊國忠集團搞得全國軍民怨聲載道,廣大軍兵看到安史之亂後國破家亡、西逃路上前途未卜,對楊國忠等利益集團產生了刻骨的恨和對老皇帝這麼多年迷戀貴妃、耽誤國事徹底的失望,所以他們一邊倒地支援了幕後的事件指使者——太子李亨,想另投明主為自己爭一份功勞!

    普通士兵尚且這麼想,作為禁軍首領的陳玄禮更不傻,也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所以關鍵時刻他早就暗中聯絡太子李亨,瞅準時機發動了馬嵬兵變,改變了歷史,也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

    如果他不擇機而動的話,也許會有第二個“陳玄禮”式的軍中人物出現,畢竟人都是自私的,大難來時各有各的盤算,這點看陳玄禮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陳玄禮同時又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兵變後及時向玄宗下跪認錯,給足了玄宗面子,控制了軍中的不滿情緒,又及時的保護好玄宗繼續西行入川,這一點說明他還是對老主子李隆基懷有舊情。

    李亨靈武登基後,陳玄禮還是寸步不離的帶領自己禁軍負責保護唐玄宗 ,直到西京恢復唐玄宗迴鑾長安做了太上皇、陳玄禮在被新皇帝李亨封“蔡國公”後,仍是沒有忘本,和高力士一起服侍、守衛著失去權利的李隆基,這一點難能可貴。

    與其說陳玄禮是一個見機行事有“心機”的武夫,還不如說陳玄禮是一個聰明無比有底線的智者,上天不會虧待一個聰明人,所以即便是陳玄禮在馬嵬兵變中殺了玄宗李隆基最愛的楊玉環,也同樣在事後沒有被秋後算賬,反而加官進爵得以善終。

  • 4 # 沂藍書院趙月光

    禁軍將領陳玄禮,在馬嵬坡逼死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入蜀,沒有被秋後算賬,後來又跟著唐玄宗回到長安,封蔡國公,退休後自然病死。

    策劃馬嵬坡兵諫的是誰?

    主謀是唐肅宗、陳玄禮、高力士、李輔國四人。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凌晨,在安祿山大軍入關的威脅下,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從長安倉皇出逃。

    出逃時,只帶了3000多禁軍衛士。這些禁軍大部分是龍武軍,帶頭的是左龍武軍大將軍陳玄禮,分2000衛士由太子李亨(肅宗)殿後。

    兵荒馬亂、王綱解紐之時,皇帝周圍的兵權在誰手裡最重要!

    唐玄宗時期,鎮守玄武門的北衙有四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唐玄宗正是依靠左右龍武軍的前身萬騎,消滅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將父親唐睿宗李旦扶上大唐皇位的寶座。

    開元二十七年,萬騎左右營正式改為左右龍武軍,以陳玄禮大將軍。

    唐以左為貴,左龍武軍在四大禁軍中實力最強,最得皇帝信賴。

    唐肅宗、陳玄禮、高力士之間在準備離京時,就應該開始策劃了,由唐肅宗的親信太監李輔國穿針引線。

    由於安史之亂,舉國上下皆痛恨楊氏兄妹。

    只要稍微煽風點火,就可以發動禁軍兵諫。

    唐肅宗和陳玄禮達成如下協議:

    發動禁軍兵諫;

    誅殺楊氏兄妹;

    保證唐玄宗安全;

    唐肅宗即位,唐玄宗為太上皇;

    陳玄禮、高力士監視和保護唐玄宗入蜀。

    六月十四日,唐玄宗的隊伍到達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西北)。楊國忠在和吐蕃使臣談話時,突然禁軍中有人高喊:楊國忠要謀反。

    左龍武軍的一名騎兵張小敬立馬將楊國忠射落馬下,周圍的禁軍一擁而上,割下楊國忠首級。

    宰相魏方進也被殺,宰相韋見素受傷,軍中有人高喊“不要傷韋丞相”,左龍武軍才沒有殺韋見素。

    韋見素為人忠誠耿直,名聲較好。主謀者不想殺賢臣敗壞自己的名聲。

    這裡面肯定是有人在策劃。

    陳玄禮、高力士立即要求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唐玄宗萬般無奈,只好賜死楊貴妃,並由陳玄禮驗屍。

    唐肅宗和唐玄宗在馬嵬坡分道揚鑣。陳玄禮、高力士帶1000多龍武軍衛士和唐玄宗入蜀,唐肅宗北上去靈武稱帝。

    陳玄禮是唐玄宗的監視者和保護者。只要唐玄宗不再復出干政,唐肅宗遵守協議,一切都好辦。唐玄宗周圍的禁軍全是陳玄禮的部下,唐玄宗也心灰意冷,不想復辟了。

    所以,陳玄禮也得以安度晚年。

  • 5 # 講點歷史小八卦

    陳玄禮不僅沒有秋後算帳,最終得了善終,唐玄宗安全的到達長安後,陳玄禮被封蔡國公,食邑三百戶。上元元年八月,陳玄禮病重,致仕,同年,陳玄禮因病去世。

    唐玄宗年老昏憒,乾的都不叫事兒,不是陳玄禮,事情不知道如何收場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聽信奸臣之言,以“失律喪師”之名,誅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轉而啟用年老多病,長期賦閒在家的老將哥舒翰。哥舒翰在戰事初期,採用正確的防守策略,一度讓安祿山無計可施。此時,唐玄宗再次犯渾,聽信讒言,多次強令哥舒翰主動出擊,被早有埋伏的安祿山圍殲,全軍覆沒。潼關就此失守。

    唐玄宗得知訊息後,思慮的不是如何吸取教訓,率軍反擊,而是精密籌謀如何逃走。表面頒下制書說要親征,實際上卻是忽悠王公貴族,密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以重金秘密集合禁軍六軍,挑選良馬數百匹,做好逃跑的準備。

    第二天拂曉,唐玄宗帶領楊玉環及太子李亨,在陳玄禮的保護下,棄其他皇親國戚於不顧,從延秋門倉皇逃竄。來上朝的大臣們傻眼了,宮裡一片混亂,皇帝都整丟了,大家也各找門道逃命去吧。掌管宮禁鑰匙的邊令誠,轉身就把鑰匙獻給了安祿山。

    倉皇出逃唐玄宗一眾人,沒有任何準備,缺衣少食狼狽不堪,禁軍們更慘。好容易捱到了馬嵬坡驛站,驛站裡面的官員差役,早就跑沒影了,吃喝更沒著落,飢渴難耐的大頭兵們開始躁動起來,眼看著就要譁變。

    安祿山造反打的旗號就是征討楊國忠,士兵們對楊國忠極為不滿,正好楊國忠騎馬出來,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討要吃的,士兵就有人大喊:“楊國忠與吐蕃人密謀造反”。這一嗓子引發火山爆發了,群情激昂下,將楊國忠射落馬下、亂刀分屍。一不做二不休,把楊國忠的兒子、楊貴妃的兩個姐姐,統統砍死。亂兵已經殺紅了眼。御史大夫魏方進是楊國忠的親戚,出來呵斥士兵,話沒說完,也被砍死。

    此時陳玄禮出來控制住了局面,向唐玄宗報告:“楊國忠謀反,臣等先斬後奏,請陛下責罰。”並提出要求,既然楊國忠謀反,那楊貴妃也不能再侍候皇上,必須處死。唐玄宗不忍,高力士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將士安寧,陛下才能安全”。言下之意就是,眾怒難犯、兇險難測,楊貴妃不死,唐玄宗很可能有生命之憂。於是唐玄宗讓高力士把楊貴妃引入佛堂絞殺。

    關鍵時刻出面說話做事的,不一定是心懷叵測的奸侫之徒。士兵一路牢騷滿腹要譁變,陳玄禮自己心裡也窩火,他曾向太子李享建議誅殺楊國忠平息士兵怨氣,太子不置可否,其實也就是默許了。結果就發生了士兵譁變。

    作為人子,作為儲君,馬嵬驛之變,唐玄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李享整個過程沒有露過面,而兵變的第二天,他不顧唐玄宗的安危,把他扔給剛發生譁變的禁軍,自己分道揚鑣,北上靈武收編軍隊抗敵,乾脆直接在靈武稱帝,玄宗民心盡失,此時毫無辦法,只能自己下詔禪位,承認既成事實。

    所以如果不是陳玄禮高力士從中斡旋,讓譁變計程車後徹底安心,事情的結果到底如何很難說,也許針對楊國忠的兵變最終變成針對玄宗的都有可能,這一點唐玄宗很明白,陳玄禮是不得已而為之。

    安史之亂必得有人背鍋,楊國忠是最好的人選。

    大唐開國幾代皇帝從李淵到武則天,都是明君,才有了盛世大唐,可是在唐玄宗手上卻出現了安史之亂。表面看,安祿山打的是清君側,討伐楊國忠的旗號,楊國忠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

    安祿山與楊國忠二人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楊貴妃受到唐玄宗的寵愛之後,由於愛屋及烏,楊國忠也開始飛黃騰達起來,更是升到宰相之位。由於楊國忠和安祿山二人都是新貴,同樣得到楊貴妃和唐玄宗的喜愛,但是楊國忠的發跡卻要比安祿山晚得多。在安祿山已經升任平盧節度使後,楊國忠還沒升到高官範圍,於是安祿山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於是在楊國忠升任宰相之後, 就經常找安祿山麻煩,且在看到自己無法制服安祿山之後,就開始時常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

    二人矛盾進一步升級的激發點是唐玄宗聽信楊國忠至言,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天寶十三年,唐玄宗召安祿山入朝,試探其是否有謀反之心。可是安祿山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早在這次試探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安祿山見到唐玄宗之後,就立即表明了自己的赤誠之心,反而在唐玄宗面前贏得了更高的信任。當然,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的矛盾卻更加激烈,甚至一觸即發。

    楊國忠擔任宰相之後,對安祿山的敲詐過狠,且有沒有足夠的手段能夠控制安祿山,加上楊國忠擔任宰相後的政治腐敗,怨聲載道,於是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的安史之亂。

    但其實安史之亂的根源還是在唐玄宗自己身上。唐玄宗喪失了即位時的進取的精神,整日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以至於大權旁落,失去了對安祿山等人的控制。他重用權力慾極強嫉賢妒能的李林甫,又高估安祿山的忠誠,允許他兼任三地節度使,違反和平時期軍權政權分離政策,讓節度使統領軍政財政大權,讓節度使成了割據一方的大員。

    最重要的,大唐初期是府兵制,國家分田給軍戶,平時種田,戰時服兵役,軍隊其實是屬於國家的,唐玄宗改成了募兵制,允許節度使自行招募軍人,安祿山藉機招募了大量胡人,培植了自己的骨幹親信,長安禁兵只有七八萬,安祿山軍隊就有十八萬,給了安祿山造反的資本。

    唐玄宗要把安史之亂的鍋扔給楊國忠,自然不能對陳玄禮秋後算帳。

    馬嵬驛之變後,太子李享去了靈武自己登基,自立皇帝,李享另起爐灶,退位後沒幾個人對唐玄宗真心的老夥計,陳玄禮是跟著唐玄宗多年的老革命,唐玄宗也不會責備

    楊國忠任宰相後,他獨攬大權,飛揚跋扈,民怨沸騰,太子李亨甚為不滿。安祿山叛亂時,玄宗不想承擔責任,本想讓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於楊國忠及其姐妹的反對而未成事實。陳玄禮誅殺楊國忠,他樂見其成。

    陳玄禮逼死楊貴妃後,自己脫下軍服請罪,李享讓陳玄禮跟他一起去靈武,陳玄禮為了表示對玄宗的忠誠,拒絕了,一直護送玄宗至蜀地避難。

    這不是陳玄禮第一次參加政變。當年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中宗,扶植幼帝登基,自己臨朝聽政,想仿效武則天當女皇帝,陳玄禮與唐玄宗聯手,誅殺了韋后,扶李旦繼位。自此陳玄禮就一直是唐玄宗的心腹重臣。

    安史之亂平息後,李享接已經成為太上皇的玄宗返回長安,唐玄宗擔心李享對其不利,陳玄禮高力士一直陪伴唐玄宗。

    晚年的唐玄宗身邊只有高力士陳玄禮經常陪著閒話,宦官李輔國奉承李享,離間玄宗與李享的關係,甚至帶著兵馬入興慶宮,見玄宗不拜,高力士大喝:太上皇乃太平天子,李輔國不得無禮,李輔國遲疑再三,終不敢下手。但把高力士貶往外地,不久陳玄禮也去世,唐玄宗被軟禁於甘露殿孤寂死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人物解析》這本書對於《水滸傳》的解析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