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79854300406

    波斯人的不敗軍神,大地女神的拯救者,漢地的第一個出家者,女真人崇拜的戰神圖騰,北斗星宿之一,摩利支天的坐騎,古老的水神,北極紫微大帝最信任的部屬,酆都與三十六將的統領者,掌管死亡的神,禮記為之名——剛鬣·豬。

    那一年女媧補天,他與魔王黑冉亞克沙(Hiranyaksa)纏鬥了一千年,將大地再一次從無盡的海水中托起。

    那一年晏子使楚,居魯士二世向他獻上了祭品,在軍神的護佑下,波斯的軍隊征服了巴比倫富饒的城邦。

    那一年亞歷山大東征,他用獠牙打斷了雅典娜的長矛,用鬃毛承受了宙斯的怒火,卻依然無法阻擋馬其頓騎兵的鐵蹄。

    那一年姜維第五次北伐,他在洛陽白馬寺登壇受戒,為了忘記中原大地的苦難,他背起行囊,走向了未知的西邊。

    那一年安史之亂,被天使圍攻而奪路東逃的他再一次保護起了自己的子民,回鶻傭兵在十權能的加持下重新奪回了大唐的長安。

    那一年是萬曆四十四年的寒冬,那個女真人的嬰孩被賜予了他的名字,而不久之後,這個孩子將入主中原,終結漢人王朝最後的天命。

    這便是他的故事,死亡之神,戰爭和勝利的落寞神明——豬八戒。

    1.摩利支天

    元雜劇《西遊記》中第四本第十三出——妖豬幻惑這一幕,豬八戒上臺道:

    自離天門到下方,隻身惟恨少糟糠。神通若使些兒個,三界神祗惱得忙。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

    而第四本第十五出——導女還裴中土地描述豬八戒是:

    當年八月十五夜,則見在黑松林內,現出本像,蹄高八尺,身長一丈。仔細看來,是個大豬模樣。

    一般認為元雜劇《西遊記》對明代小說《西遊記》有很大的影響(人物名稱,形象,情節的大量重合)。而這裡說的挺直白了,豬八戒在元代雜劇裡自稱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土地說他是豬精模樣,這應該是明代小說中豬八戒的一個來源。

    摩利支天乃是佛教的護法女神,是二十四諸天之一,唐朝不空譯《佛說摩利支天經》有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天女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力。 常行日月天前。日天月天不能 見彼。彼能見日。無人能見、 無人能知。無人能捉、無人能 縛。無人能害、無人能欺誑。無人能債其財物。無人能責罰。不為怨家。能得其便。”

    摩利支,梵文 Marici,其名意思大抵是“光焰”;神格表現為大神通,不可見和不可傷害,傳至日本後,也稱陽炎之女神,常常被作為忍者和武士的信仰。

    摩利支天在成為佛教護法女神之前,本是婆羅門教的神明,一開始神格較高,但是並沒有明確的形象和野豬相關的描述: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就提到了這個名字,說古時候有很多生主 (Prajapati,被認為是梵天之子,是人類和各個物種最原始的祖先),其中第七位就是摩利支.

    而隨著著印度佛教的發展,到金剛乘時代,摩利支天的形象才徹底變為了有了金色野豬坐騎的女神:

    彼摩裡支菩薩,坐金色豬身之上,身著白衣,頂戴 寶塔。左手執無憂樹花枝,復有群豬圍繞。

    ——《佛說大摩利支菩薩經》

    而我們在中國看到的大多數文物裡,摩利支天的形象多半和豬是密切相關的:有著野豬的一個面孔(摩利支天三個頭分向三面,一面菩薩,一面野豬,一面女童。),坐騎是兇猛的野豬或者令野豬拉車。

    關於摩利支天為何會突然出現和野豬的相關的形象,至今不是很清楚,我想來大概是和野豬本來強大的力量以及婆羅門教中毗溼奴化身野豬的故事有關。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曾稱讚野豬:

    “巨大的野豬住在山洞裡,它們在林子裡來回蕩遊; 為了想 喝水走了過來,吼聲就好像那公牛; 它們樣子都長得很美,人中英豪! 你會在池旁邂逅。”

    毗溼奴也曾化身人身豬面的野豬,和魔王黑冉亞克沙(Hiranyaksa)大戰了千年,最終用獠牙殺死魔王,救出大地女神,把大地拖出水面,拯救了世界。

    2.北斗天蓬

    說起摩利支天和豬八戒,就有另一個好玩的問題了——天蓬和北斗。

    明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另一個大名鼎鼎的稱呼便是“天蓬元帥”。

    所謂天蓬,是唐宋之際突然多出的新增神明,所謂北帝的部屬,北方四聖之一,最早見天蓬的文獻是《上清大洞真經》:

    “一神狀如天蓬大將……外則辟邪驅魔,拔度七祖,乃酆都北帝之護法。”

    這裡的北帝就是指主宰 “羅酆”地獄的酆都北陰大帝,主管死亡,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稱:

    “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而伴隨北陰大地的天蓬,早期神格也是有關於死亡的。《真誥》中記載有“天蓬咒”,其效果便是掌管死和不死的:

    若世人得此法恆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謂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

    另一方面,天蓬後來漸漸和北斗混淆在一起,而北斗本身就有豬的形象和掌管死亡的能力。

    《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

    “北斗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內、天柱、天心、天禽也。”

    北斗有九星,“七見二隱”,七現的便是北斗七星。

    下面來說一說北斗和死亡,北斗和豬,北斗和豬和摩利支天,都有很大的關係。

    南鬥掌生,北斗掌死。《三國演義》六十九回有這樣一個故事:

    說是管輅看見一個叫趙顏的美少年面露死相,就出了一個主意,告訴少年帶者酒肉去南山,會看見兩個人下棋,別說話,就倒酒上肉,然後等他們吃好了就哭著求壽。

    少年去了,還真有兩人在下棋,就照著管輅的話,最後還真成了,把他的壽命從十九改成了九十九。少年回來告訴管輅,管輅說,那兩個人一個是北斗一個是南鬥,北斗注死,南鬥注生。

    原文如下:

    一日,出郊閒行,見一少年耕于田中,輅立道傍,觀之良久,問曰:“少年高姓、貴庚?答曰:姓趙,名顏,年十九歲矣。敢問先生為誰?輅曰:吾管輅也。吾見汝眉間有死氣,三日內必死。汝貌美,可惜無壽。趙顏回家,急告其父。父聞之,趕上管輅,哭拜於地曰:請歸救吾子!輅曰:“此乃天命也,安可禳乎?父告曰:老夫止有此子,望乞垂救!趙顏亦哭求。輅見其父子情切,乃謂趙顏曰:汝可備淨酒一瓶,鹿脯一塊,來日齎往南山之中,大樹之下,看盤石上有二人弈棋:一人向南坐,穿白袍,其貌甚惡;一人向北坐,穿紅袍,其貌甚美。汝可乘其弈興濃時,將酒及鹿脯跑進之。待其飲食畢,汝乃哭拜求壽,必得益算矣。但切勿言是吾所教。老人留輅在家。次日,趙顏攜酒脯杯盤入南山之中。約行五六里,果有二人於大松樹下盤石上著棋,全然不顧。趙顏跪進酒脯。二人貪著棋,不覺飲酒已盡。趙顏哭拜於地而求壽,二人大驚。穿紅袍者曰:此必管子之言也。吾二人既受其私,必須憐之。穿白袍者,乃於身邊取出簿籍檢看,謂趙顏曰:汝今年十九歲,當死。吾今於十字上添一九字,汝壽可至九十九。回見管輅,教再休洩漏天機;不然,必致天譴。穿紅者出筆添訖,一陣香風過處,二人化作二白鶴,沖天而去。趙顏歸問管輅。輅曰:穿紅者,南鬥也;穿白者,北斗也。顏曰:吾聞北斗九星,何止一人?輅曰:散而為九,合而為一也。北斗注死,南鬥注生。今已添注壽算,子復何憂?父子拜謝。自此管輅恐洩天機,更不輕為人卜。此人現在平原,大王欲知休咎,何不召之?”

    再說北斗和豬,這裡要說一個叫僧一行的人。

    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主持修編新曆、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曆》。

    《酉陽雜俎》講了這個熟知天文的一行的故事,翻譯了大體如下:

    幼年時,一行家庭貧困,經常得到鄰居王姥姥接濟。一行做了天子之師常想起王姥姥。然而尚來不及報答,王姥姥已找上門來。兒子殺人犯罪,王姥姥想讓一行出面求求情。一行明白殺人償命,國法難違。他說:姥姥是一行的恩人,要錢要物要多少一行都應當滿足,此事一行卻辦不到。王姥姥聽了大罵一行見死不救忘恩負義。一行惟有不停地在姥姥面前謝罪。目送姥姥離去,一行把一布袋交給兩個心腹之人,命他們在指定的一個地方潛藏,他說從中午到黃昏,會有七樣東西進入布袋。他們照著做了,用布袋帶回七隻豬。一行把七隻豬放進已準備好的大甕中封蓋。次日一早,宮裡來人叩門急切,說皇帝有事相商。剛到便殿,李隆基已迎出來,問:昨夜北斗七星不見了,是吉是兇?如何應對?一行有理有據做了分析,然後建議“莫若大赦天下”。李隆基當即下詔大赦天下。當天晚上,七星中的一顆在天空中出現了,七天後,七星全部在天空中出現了。

    故事裡北斗七星就是七隻小豬的樣子。

    諸位,還記的前面講的護法女神摩利支天嗎?

    摩利支天的豬車,常常就是由七隻小豬拉車:

    而摩利支天,在進入中國後,其神格逐漸和道教神(鬥姆神,聖母元君,西王母神格)融合,成為新的鬥姆神,全稱“梵氣法主鬥姆紫光天后摩利支天大聖”;便是掌管北斗眾星之神。

    由此,我們看其中的關聯,可是太有意思了:

    天蓬——掌管死亡

    天蓬——北斗

    北斗——掌管死亡

    北斗——豬的形象

    豬八戒——摩利支天的坐騎

    摩利支天的七隻小豬拉車——北斗七星

    摩利支天變成了道教鬥姆神——掌管北斗七星

    這就全連起來了。

    邏輯可能是這樣的:

    元雜劇的《西遊記》中豬八戒是摩利支天的御車將軍,是豬精;而摩利支天逐漸和道教鬥母神融合,故而摩支利天的七頭小豬對應了北斗七星(外加北斗七星本來就有豬的意象),豬八戒也就和北斗聯絡上了,而北斗和天蓬聯絡緊密,從而在明代小說中豬八戒獲得了天蓬的神格。

    北斗星宿和唐宋之際的天蓬,應該是豬八戒神格的來歷之二之三。

    3.士行法師

    前面說了僧一行,再加兩筆,說僧士行——朱士行。

    朱士行出生在三國時期,也是一個和尚,而據說是中國最早的和尚,也是中國第一個為求佛法西天取經的和尚。

    他的法號便是八戒;他便是朱八戒,很可能是豬八戒這個名字的由來。

    說一說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名字。

    先說其本名“豬剛鬣”,這個可是大雅的名字,出自儒家十三經的《禮記》:

    “豕曰剛鬣”

    ——《禮記·曲禮下》

    而八戒則是一個佛教名字,既是佛教的“八齋戒”,也是佛教和道教在飲食上的禁忌“五葷三厭”。所謂五葷三厭,便是不吃五種有味道的蔬菜和三種動物的肉。

    三藏道:“不可,不可! 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

    ——明小說 《西遊記》

    而“豬八戒”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另一層意義則是三國時期的高僧,朱士行:

    僧朱士行(203 ~ 282 年),法號“八戒”。 嘉平二年(250 年),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 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經求法的僧人。

    嗯,朱八戒,西天取經求法,這個朱八戒和尚,同時具有了豬八戒的名字和唐僧的事蹟。

    現在在杭州的飛來峰上,還能看見北宋時期的朱八戒取經浮雕

    浮雕中三個人拉著二匹馱經的馬。第一尊人像頭和上軀殘缺, 男相,穿長袍、佩腰刀、著草鞋,作回頭狀。此像的右上方 有一題記,刻“朱八戒”三字。第二尊人像頭缺,雙手殘。 男相,長袍敞開、袒胸露腹、頸上掛著一串長念珠、腳穿草 鞋。其右手握棍,左手牽馬韁繩作行進狀。馬背馱一經函, 此像的左上也有一題記,清晰地刻“從人”二字。第三尊人 像頭和右半身殘,中年男相,穿長袍、蹬草鞋、佩刀,身體 向左作牽馬行進狀。馬背馱蓮座,座上置一長方形經函。此 像的左前方亦有一方題記,刻“天竺□□□”五字。

    這裡有意思在哪裡呢,飛來峰上的宋代浮雕其實有三組取經故事。分別是1世紀時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白馬馱經”故事 ,三國時“朱士行取經”故事和第三組是“唐玄奘取經”故事。

    其中玄奘取經的故事浮雕只有一個人,而朱八戒取經的浮雕則有三個人。

    《西遊記》的三人組,最早的西天取經故事,名叫朱八戒;很有可能元雜劇《西遊記》是將兩個取經故事合二為一了,並且賦予了朱八戒摩利支天坐下御車將軍的身份。

    下圖為孤零零的玄奘取經,對比一下其實上面展示的朱八戒取經更接近《西遊記》的故事。

    豬八戒的名字由來應該和第一個僧人朱八戒有關,而元代的雜劇《西遊記》可能將玄奘取經的故事和朱八戒取經的故事合二為一。

    4.不敗軍神

    那為什麼元雜劇裡,會安排一個豬精呢?

    這個豬精的影響力是如何出現在中國民間的?

    這裡其實有一個外來因素和一個內在因素。

    1)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東方軍神——韋勒斯拉納

    2)女真人的野豬崇拜

    3)蒙元皇室對於藏傳密宗的寵幸——摩利支天

    1)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東方軍神——韋勒斯拉納

    巴赫拉姆(Bahram),希臘人稱之為韋勒斯拉納(Verethraghna);是勝利之神,是東方的軍神。

    是波斯人瑣羅亞斯德教的戰神。

    其有十種變化:

    “靈光伴隨的疾風,犄角上方顯現‘阿馬’ 的公牛,額頭上方顯現‘阿馬’的白駿馬,發情的烈性公駱駝,迅速置敵於死命的公野豬,明眸體健的15歲青年,尖喙好似鋼刀的雄鷹,彎犄角 的牡綿羊,尖犄角的野山羊和威武的男子漢”

    ——《阿維斯塔》,第14篇《亞什特》

    其中最彰顯戰神神格的,便是野豬了。正如馬爾夏克所說:“該神還有一個重要的野獸化身就是野豬:雖然野豬頭的影象完全是從薩珊波斯王朝借來,野豬崇拜同時在伊朗本土和粟特流行。”

    幾百年後,小亞細亞基督教厄勒克塞派(該派以洗澡出名)出身的少年摩尼決定創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他融合了基督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創立了摩尼教,席捲了從波斯諸國到中國西域的大片土地。

    大量信仰了瑣羅亞斯德教內容的商人們來到中國經商,而後薩珊波斯被阿拉伯人滅亡,很多商人就留在了中國,也有很多人逃難來了中國——帶著他們的傳統和信仰。

    而隨著支援盟友波斯的失敗,大唐也很快迎來了安史之亂。

    那時,

    762年,唐玄宗和唐肅宗相繼去世,叛將史招義趁機勸誘回鶻牟羽可汗進攻唐朝都城長安,奪取國庫。牟羽可汗引兵南下,但是,他在唐朝勞軍外交使節的勸說下,又會見了自己的丈人——唐朝將軍僕固懷恩,改變了主意,協助唐軍攻克史朝義盤踞的洛陽。

    而這些幫助大唐多次擊敗叛軍的回鶻人,便信仰包含了瑣羅亞斯德教的摩尼教,他們在勝利後要求中原地區公開轉播摩尼教,唐朝政府應允了。

    可以說,從唐朝開始,大量的瑣羅亞斯德教徒出現在了中國,自然也帶來了他們的信仰,包括有著野豬形象的勝利軍神——韋勒斯拉納。

    2)女真人的野豬崇拜

    金代河南墓中門楣上發現了一副《唐僧師徒取經歸程圖》;銘文落款“大定三年”(1163),畫上人物的形象也符合金代打扮,而其中便有一個豬頭人身的形象。

    生活在深山樹林中,過著遊獵生活的女真人一直將野豬視作力量的化身;他們特別喜歡野豬這種動物。

    滿族喜食豬肉,將豬肉稱之為“神肉”“福肉”。每年元旦次日與仲春秋朔,滿清皇帝在坤寧宮舉行大祭,有請奴才、大臣吃“神肉”的習俗。滿族傳統習俗家祭,也以豬為犧牲。這頭作 為犧牲的豬必須是本家飼養的、純黑沒有生病的公豬。伊通地區新郎、新娘結婚時舉行“拜北斗”儀式:“院 中設一天地桌,桌子上備黑豬哈里巴肉(豬肘)一方,擺酒三盅,插尖刀一把。滿族說唱藝術如《金兀朮學藝》雲:“金兀朮捕殺野豬後遂成為英雄。”

    再好玩的就是滿族人在語言上有很多形容野豬的詞彙,也喜歡在起名字時起上野豬的名字,比如:

    Nuhen指一歲的野豬,urha指三歲的野豬,aidagan指四歲的公野豬,sakda指四歲的母野豬,mihan指小野豬崽子,heten指長定硬壯的野豬,haita指比硬壯野豬大、牙往上逆長出的野豬,hayakta指野豬老了,牙捲了。

    而努爾哈赤的名字——Nurhaci,意思就是野豬皮,其弟弟舒爾哈齊的名字——Shurhaci,意思是兩歲的野豬的皮。

    女真人和漢人交流較多,一度的金朝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其文化也難免和漢地文化融合。

    3)蒙元皇室對於藏傳密藏的寵幸——摩利支天

    蒙元皇室入主中原以後,主要信仰藏傳的密宗佛教,而正是在密宗佛教裡,摩利支天的地位逐漸明確,有了野豬的樣貌或者坐騎。摩利支天,在密宗信仰的,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由蒙元皇室的信仰,和野豬有關的摩利支天信仰也會更大程度上的在中國流傳。

    由此,看外來因素,野豬神的形象逐漸從西域,北方和東北進入了中國,摩利支天的形象也逐漸重要起來。

    5.河伯娶妻

    其實你看《西遊記》裡,豬八戒和水的相關橋段還是挺多的,甚至可以說是“慣水”。

    孫悟空道:“不瞞賢弟說,若是山裡妖精,全不用你們費力;水中之事,我去不得。就是下海行江,我須要捻著避水訣,或者變化什麼魚蟹之形才去得。若是那般捻訣,卻輪不得鐵棒,使不得神通,打不得妖怪。我久知你兩個乃慣水之人,所以要你兩個下去。”

    其實豬八戒的神格從內看,有很大的水神基礎。

    豬的意象,自古就是水畜,有水神神格。

    《易經 · 說卦》中就說: “ 坎為豕”;

    《埠雅》解釋道 : “ 坎性趨下 , 豕能俯其首 , 又喜卑穢 , 亦水畜也 ”

    《史記》說:“ 奎日封 , 為溝讀 ”

    王嘉《拾遺記 》則將豬說成是禹鑿黃河龍門的兩大功臣之一 , 能變為人形 , 道是 “ 禹鑿龍關之 山 , 亦謂之龍門, 至 一空 巖 , 幽 暗不可復行 , 禹乃負火而進 , 有獸狀如豕 , 銜夜明之珠 , 其光如燭 ; 又有青犬 , 行吠於前 。 禹計可十里 , 迷於晝夜 , 既覺漸明 , 乃向來豕犬 , 變為人形 , 皆著玄衣 。 ”

    而民間也有很多將豬和龍一併講述的故事,把豬視作水神的化身。

    另外,很多豬的故事和河神故事都有豬神好色的表現。

    親水,好色,豬化身的神明,其實感覺和小說《西遊記》所記述的豬八戒形象是有些重合的。

    綜上所述:

    我覺得大抵明代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大體是這樣來的:

    中國本來民間就有對於豬的神格化表述,有水神神格。

    波斯人帶來了具有野豬化身的軍神韋勒斯拉納。

    女真人也帶入了對於野豬力量的崇拜。

    蒙元統治者信奉西藏密宗,有野豬要素的摩利支天獲得了更大的傳播。

    元代《西遊記》雜劇,受內外影響,創造了或者沿用了野豬神的形象,並將其與朱八戒取經,玄奘取經和摩支利天的故事合而唯一。

    明代小說《西遊記》很大程度受到了元雜劇《西遊記》的影響。

    元雜劇的《西遊記》中豬八戒是摩利支天的御車將軍,是豬精;而摩利支天逐漸和道教鬥母神融合,故而摩支利天的七頭小豬對應了北斗七星(外加北斗七星本來就有豬的意象),豬八戒也就和北斗聯絡上了,而北斗和天蓬聯絡緊密,從而在明代小說中豬八戒獲得了天蓬的神格。

    由此,明代小說《西遊記》的三人取經團中出現了善水性的名叫豬八戒的前天蓬元帥。

    以上。

    我想,在西行路上,從中國到西域到波斯到印度,大概沒有那個妖怪是不識得豬八戒的,不論他是阿赫利曼或者馬茲達的信徒,是梵天和溼婆的信徒,還是篤信佛教者,沒有那個妖怪不是聽著他的勇武的故事長大的。

    那天,他就著化緣的功夫在後山偷偷睡著了。

    他會夢見什麼呢?

    是和魔王的千年纏鬥?還是和女神的把酒言歡?是雅典娜的長矛?還是熾天使燃燒著的劍?是赤壁時的漫天火光?還是馬其頓軍隊的風發意氣?

    便縱是號稱不敗的軍神,

    便縱是掌管死亡的神明,

    他又救得了誰呢?

    悟能?無能!

    猴子變成了蒼蠅的樣子,聽見他在睡夢中喃喃自語著什麼。

    猴子聽不懂,只道是呆子的胡話。

    其實那是波斯語,

    翻譯過來,大概是這樣的:

    正道路崎嶇,

    夜色如地獄般漆黑。

    我摔倒,

    懷中滾落了酒杯。

    誰能告訴我,

    為什麼它還完整?

    那些不曾摔落的酒杯卻已成灰。

    參考文獻:

    [1]冀潤雨. 鬥姆-摩利支天信仰形成研究[D].南京大學,2019.

    [2]張同德.豬八戒、野豬戰神與女真族[J].明清小說研究,2019(02):115-132.

    [3]邢鵬.摩利支天、天蓬元帥與豬八戒(下)——用文物解讀《西遊記》系列[J].收藏家,2018(10):65-70.

    [4]邢鵬.摩利支天、天蓬元帥與豬八戒(上)——用文物解讀《西遊記》系列[J].收藏家,2018(09):79-84.

    [5]張麗,藍青青.《西遊記》中豬八戒形象在日本的接受與影響[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07):30-32.

    [6]蔡鐵鷹,吳明忠.新見石刻畫像《唐僧師徒取經歸程圖》辨識[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05):29-31.

    [7]閔祥鵬.古代氣象觀測、民間信仰與文學創作的多學科視角——《西遊記》中豬八戒水神形象的演變[J].北京社會科學,2014(10):67-72

    [8]徐昊.從《大唐西域記》 到《西遊記》[J].佛教文化,2006(03):39-40.

    [9]張錦池.論豬八戒的血統問題[J].明清小說研究,1997(02):70-85.

    [10]李遠國,王家祐.天蓬元帥考辨[J].四川文物,1997(03):51-56.

    [11]孟楠.中原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士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1):54-59+65.

    [12]薛克翹.摩利支天——從印度神到中國神[J].東方論壇,2013(05):89-94.

    小說原文就不列出參考文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面上幾百塊跟幾十塊的防曬帽差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