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布衣BY

    于成龍嗜酒,常常以酒抒情。然而為官清廉,俸祿微少,常因囊中羞澀而乏錢沽酒。後有頗善釀酒技藝的老鄉,慕名拜訪于成龍時,便將杏花村的釀酒工藝傾囊相授。此後,于成龍一邊釀酒,一邊改良,將汾酒工藝結合南方等地各具特色的釀酒工藝不斷融合,形成了入口甘美,清純綿厚的特色佳釀,並以自己的字號為酒命名,自稱“北溟酒徒”。

    康熙二十年二月,于成龍入京公幹,將兩年的封罈老酒攜帶入京。康熙小酌後大讚不已,感嘆于成龍為官清廉,釀酒不易,便稱之為“清傳千秋 御香萬里”。康熙一語雙關,“清”既指北溟老酒的清香甘醇,又指于成龍的清廉端正。于成龍認為自己的親釀濁酒被康熙稱為“御香”,頓感隆恩浩蕩,感激涕零。

    六個月後,康熙來到直隸雄縣(今河北雄安區域)巡查災情,于成龍前往行殿拜見時又奉上親釀美酒。康熙再品北溟老酒後又大加讚賞,高興之餘不僅採納了于成龍免除更多地區賦稅的意見,還將多年多次駁回的“增加驛站工料”的上疏,也當場批准了。

    三藩之亂結束後,于成龍被準歸鄉探親,回到了闊別二十一年的老家,將改良的釀酒技術傳給了家人。北溟老酒自此結束了漂泊旅程,在在毗鄰杏花村的山西方山縣紮根,成為於氏的家傳老酒。山西自此有了“肇端晉汾,源自名臣。清傳千秋,御香萬里”的北溟老酒。

    于成龍去世後,滿懷傷感的康熙重用於成龍的孫子於準,不僅逐步擢升為封疆大吏,且多次召見。於準每次都將家傳老酒奉上,與康熙共餐對飲。君臣二人常常在酒後追憶于成龍當年的故事,談論做官治民的道理,北溟老酒的“御酒”之名自此流傳。

  • 2 # 恆山秦老師

    北溟老酒源自“天下廉吏第一”之稱的于成龍。據史書記載,嗜酒如痴的于成龍,特別鍾情於故鄉杏花村酒。因孤居異地,思鄉心切,常常以酒抒情,寄託思鄉之情。苦於于成龍做官過於清廉,經常因囊中羞澀而沒錢買酒。後來有一位擅長釀酒的老鄉,在慕名拜訪他時,得知此種情況,於是將杏花村酒的釀造工藝相授。從此之後,于成龍在釀酒的同時加入自己想法進行改良,將杏花村酒工藝與全國各地的釀酒工藝不斷嘗試融合,做成了清純綿厚、入口甘美的特色美酒,並重新命名之,自稱“北溟酒徒”。

    在升任直隸總督後,於請求上書面見康熙未被批准,因此準備進貢的一罈親釀一直被封存著。康熙二十年,于成龍奉召進京,同時將封罈老酒攜帶入宮面見康熙。康熙嘆于成龍為官清廉,釀酒實屬不易,便稱之為“清傳千秋 御香萬里”。于成龍認為自己的釀酒被皇帝稱為“御香”,感激涕零。

    六個月後,康熙來到直隸巡查災情,于成龍前往行宮拜見時又奉上親釀美酒。

    康熙二十年冬,三藩之亂結束。于成龍被準歸鄉省親,回到離別二十一年的山西老家,于成龍將釀酒技術傳給了家人。北溟老酒自此成為於氏的家傳老酒。從此,世上便有了“肇端晉汾,源自名臣。清傳千秋,御香萬里”的北溟老酒。

    于成龍死後,康熙重用於成龍的後代於準,被封為封疆大吏。每次都帶自家老酒與康熙共餐對飲。常常在酒後追憶于成龍的往事,談論治國安邦之理,北溟老酒的“御酒”之名自此流傳。

  • 3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于成龍,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他憐貧苦、抑豪強、治強盜、賑饑荒、平冤獄、肅吏治,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稱為“青天”。

    “公無它好、唯嗜詩酒耳”縱觀于成龍的一生,無論是出仕前的45年耕讀時光還是在外做官的23載清廉歲月,詩酒貫穿著他的沉浮,也成就了于成龍“清者自清 吏者之師”的獨特品性。

    北溟老酒,作為山西清香型老酒的代表之一,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酒商的青睞和點贊。北溟老酒是一款歷史名酒,起源於一代廉吏于成龍的故鄉——呂梁。于成龍,字北溟,被“千古一帝”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史料記載,1661年,45歲的于成龍以“候補知縣”的身份,到北京參加吏部掣籤,抽中了“下下籤”,被分配到剛剛納入清朝版圖的廣西省。赴任離家在即,在來堡村的千年古衛矛樹前,于成龍面對送行的母親兒子和眾多鄉親,囑咐他的長子:“廷翼我兒,我做官在外不管你,你治家在裡莫想我。”而傳說他的養母李氏知于成龍好酒,在他的行囊裡特意帶了一大壇上好的陳年杏花村老白汾酒。羅城雖是蠻荒之地,但有詩有汾酒,于成龍便不覺得在外做官清苦了。

    又有野史記載,嗜好美酒的廉吏于成龍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幹臣,不僅文采出眾,一身武藝,而且酒量驚人。在外為官多年的于成龍一直鍾情故鄉山西的杏花村酒。孤居異地,難免懷鄉,于成龍便常常借酒。然而於成龍為官清廉,俸祿微少,常因為囊中羞澀而沒錢沽酒。後有頗善釀酒技藝的老鄉,在異地他鄉慕名拜訪于成龍。得知這一情況後,將杏花村的釀酒工藝傾囊相授。

    白酒喝得就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底蘊,喝北溟酒,品得是于成龍文化。

    此後,于成龍在繁冗的政務之際,常常抽空親自釀酒,並將南方酒系的風格不斷融合、改良和創新,逐漸形成了入口甘美,清純綿厚的特色佳釀,于成龍便以自己的字號北溟為酒命名,並自稱“北溟酒徒”。後於成龍子嗣將北溟老酒的釀造工藝帶回了老家山西,之後代代相傳,成為百年工藝的“北溟老酒”。

    于成龍升任直隸巡撫時,康熙皇帝早知廉吏所嗜惟有薄酒。在當時雄縣覲見之時,特賜于成龍御用乳酒,以表君臣之情。後來于成龍擔任兩江總督,政務繁劇,晝夜操勞,竟無暇夜飲,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龍在兩江總督任上終因積勞成疾病逝,終於走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終年六十八歲。

  • 4 # 孤棄軒

    關於“北溟老酒為何被成為康熙御酒”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北溟”是什麼?“北溟老酒”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酒?

    首先來說說“北溟”這個詞,這個詞最早出現於莊子《逍遙遊》:北溟(也有作冥)有魚,其名為鯤。而“北溟老酒”的北溟源於清代名臣于成龍,于成龍字北溟,從於成龍的名和字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魚化龍,魚從何來?北溟有魚。到此,北溟的意思弄清楚了,就是于成龍的表字。而北溟老酒也跟于成龍有莫大的關係。

    接著咱們來說一下“北溟老酒”的來歷。史載,于成龍好酒,對故鄉的杏花村情有獨鍾。因常年客居他鄉,飲酒遣懷時有發生。但是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于成龍是一名清官,頻頻飲酒,酒錢何來?後來恰有善釀酒的老鄉拜訪于成龍,聽聞此事,將自己的釀酒技術傳與于成龍。而於成龍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良,並以自己的表字為所釀之酒命名,而於成龍本人則自稱為“北溟酒徒”。

    最後來說一下“北溟老酒”如何成為了康熙御酒。于成龍任直隸總督後上書面聖未準,準備獻聖的北溟老酒便因此封存。後來再次請求面聖被準後,此酒得以入貢,康熙飲後讚歎不已,並稱其為“清傳千秋,御香萬里”。于成龍死後,康熙傷懷不已,後重用其孫於準,並多次召見。於準每次見召輒奉北溟老酒與康熙對飲。

    北溟老酒能被康熙青睞有加,一者因其酒自清香,二者有康熙懷念故臣之意,雖無御酒之名,確有御酒之實。

  • 5 # 大仙吃口藥

    清傳千秋,御香萬里

    于成龍,字北溟。北溟老酒據傳是于成龍在杏花村酒的釀酒技藝中加入了南方釀酒技藝後,形成的獨特美酒。

    北溟老酒之所以被稱為“康熙御酒”,是因為當年康熙喝過“北溟老酒”之後,對它讚不絕口,並賜“清傳千秋,御香萬里”的稱號。而這個“清”實際上是一語雙關,表面上是稱讚酒的清香,實際上更是稱讚于成龍的為官清廉!

    北溟老酒源自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歷史記載,于成龍為官清廉,時常囊中羞澀,但是又特別鍾情於故鄉山西的杏花村酒。後來,一位擅長釀酒的老鄉便將杏花村的釀酒工藝教給了于成龍,于成龍特別高興。後來于成龍在為官的過程中,將杏花村酒的工藝與南方等地方的各具特色的釀酒技術結合起來,製出了獨具特色的美酒佳釀。並且以自己的字號為酒命名,自稱“北溟酒徒”。

    後來,于成龍被康熙召見,于成龍便將自己親釀美酒攜帶入京,送於康熙品嚐。康熙喝過之後大讚不已,稱之為“清傳千秋,御香萬里”。從此,于成龍便稱北溟老酒為“御香”。

    于成龍返老回鄉後,將自己的釀酒技術傳給了家人,成為於氏的家傳老酒。

  • 6 # 小凱的詩和遠方

    史載,康熙酒量驚人,卻僅僅在飯後或逢年過節時小飲一杯,因此歷史上與康熙相關的酒的故事甚少,但是北溟老酒卻有“康熙御酒”的美名。

    北溟老酒源自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史載,嗜好美酒的于成龍,十分鐘情故鄉山西的杏花村酒。且孤居異地,難免懷鄉,便常常以酒抒情。然而於成龍為官清廉,俸祿微少,常常因囊中羞澀而乏錢沽酒。後有頗善釀酒技藝的老鄉,慕名拜訪于成龍時,得知這一情況,便將杏花村的釀酒工藝傾囊相授。此後,于成龍一邊釀酒,一邊改良,將汾酒工藝結合南方等地各具特色的釀酒工藝不斷融合,形成了入口甘美,清純綿厚的特色佳釀,並以自己的字號為酒命名,自稱“北溟酒徒”。北溟老酒成為廉吏于成龍繁雜公務之餘的一大閒趣雅好,也成為他招待親朋友客時的標配,故又稱“青菜老酒”。

    于成龍升任直隸總督後,上書請求陛見未被批准,準備獻給康熙的一罈親釀因此封存。康熙二十年二月,于成龍入京公幹,再次請求陛見被允准,便將兩年前的封罈老酒攜帶入京。康熙小酌後大讚不已,感嘆于成龍為官清廉,釀酒不易,便稱之為“清傳千秋 御香萬里”。康熙一語雙關,“清”既指北溟老酒的清香甘醇,又指于成龍的清廉端正。于成龍認為自己的親釀濁酒被康熙稱為“御香”,頓感隆恩浩蕩,感激涕零。一個多月後,于成龍公幹結束離京,康熙又送于成龍御茶御馬回贈。

    六個月後,康熙再次來到直隸雄縣(今河北雄安區域)巡查災情,于成龍前往行殿拜見時又奉上親釀美酒。康熙再品北溟老酒後又大加讚賞,高興之餘不僅採納了于成龍免除更多地區賦稅的意見,還將多年多次駁回的“增加驛站工料”的上疏,也當場批准了。離別時,于成龍隨員送駕,康熙在馬上還沒走到跪送的的位置便勒韁止步。君臣把酒話別,康熙之後才揚鞭而去,被傳為佳話。

    當年冬天,吳三桂的孫子兵敗自殺,三藩之亂結束。于成龍被準歸鄉探親,回到了闊別二十一年的老家,將改良的釀酒技術傳給了家人。北溟老酒自此結束了漂泊旅程,在在毗鄰杏花村的山西方山縣紮根,成為於氏的家傳老酒。山西自此有了“肇端晉汾,源自名臣。清傳千秋,御香萬里”的北溟老酒。

    于成龍去世後,滿懷傷感的康熙重用於成龍的孫子於準,不僅逐步擢升為封疆大吏,而且多次召見。於準每次都將家傳老酒奉上,與康熙共餐對飲。君臣二人常常在酒後追憶于成龍當年的故事,談論做官治民的道理,北溟老酒的“御酒”之名自此流傳。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初名臣、號稱“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字北溟,所謂“北溟老酒”就源自於這位被清聖祖康熙帝讚譽為“清官第一”的“廉政模範”。

    清廉自守,人贈雅號“於青菜”

    于成龍是明末的副榜貢生,直到清初才靠著這個在前明獲取的功名被清廷任命為了廣西羅城知縣,正式踏上了仕途。這一年,于成龍已經四十四歲了。在出仕之後,于成龍不僅著實幹出了一番成績、三次被上峰保舉為考績“卓異”,而且也沒有像一些“飢腸轆轆”的“官場餓狼”一般大肆中飽私囊。隨著職位的不斷升遷,于成龍並沒有迷失自我,一直保持著一貫清廉的作風,頓頓以豆腐青菜佐餐,人贈雅號“於青菜”。

    當然,也有人說于成龍這是在作秀。可您作一作這個秀試試?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容易,一輩子都如此,恐怕沒有幾人能夠堅持下來!就算是作秀,能夠作到這個份上,于成龍也對得起“於青菜”這個雅號了。人的追求不同,不要用俗人的低階趣味去生搬硬套于成龍這樣的“得道”高人,個人更願意相信于成龍就是真的淡泊名利,他的追求不在這些低階趣味……

    “北溟老酒”的出處

    于成龍是山西人,山西的杏花村汾酒很早便已經名揚天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作為一個因工作長年漂泊在外的人,在閒暇之餘能夠喝上幾盅家鄉的美酒,那簡直是一種不可言傳的享受!于成龍同樣未能“免俗”,對家鄉杏花村的酒情有獨鍾。

    經常喝酒的人都知道,純糧食釀造的白酒價格都是比較昂貴的,市面上便宜的大多都是勾兌出來的。古代可沒有現代的勾兌工藝,白酒的價格自然不菲。清朝在實行“養廉銀”制度之前,官員的俸祿是非常微薄的,而且後來的“養廉銀”最初也只是針對京官,外放官員不在此列,之後才慢慢大規模地鋪開。說白了,某段時期內,清朝實際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意無意地默許外放官員中飽私囊。但是,于成龍不同,他一直以清廉自守,除了那點兒微薄的俸祿,身無餘財。久而久之,閒暇之餘喝一口家鄉的美酒對於于成龍而言都成了奢侈的事情。

    這時候,一些從家鄉來拜訪于成龍的故人看不下去了,於是便順帶著給他捎上幾罈好酒。但于成龍卻拒絕了,收禮不符合于成龍的處事風格,即便實在推託不掉,于成龍也會折價補給來人。這個時候,于成龍的一位山西老鄉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他把釀酒的配方和竅門教給了于成龍:“您不收禮,那您自釀自飲總不違規吧?”就這樣,于成龍工作之餘多了一項小“愛好”——釀酒。于成龍到底是做大事的人,小事上也不含糊,他沒有侷限於“照章讀書”,而是在原配方的基礎上進行了不斷改良,所謂“北溟老酒”就這樣誕生了。

    “北溟老酒”因何成為“御酒”

    “北溟老酒”之所以能成為所謂“御酒”,與于成龍的升遷之間還有著一段故事。因為在政績卓著,于成龍調任直隸巡撫(彼時清朝未設直隸總督),並獲得康熙帝的召見。這下可難住于成龍了,去見皇帝總不能兩手空空吧?可囊中羞澀的自己又拿什麼給皇帝準備禮物呢?想來想去,于成龍最終決定,給康熙帝帶一罈自釀的白酒,禮輕情意重嘛!

    就這樣,于成龍土法釀製的白酒居然登堂入室被擺上了康熙帝的御案。康熙帝品完之後大為讚賞,御賜評語:“清傳千秋,御香萬里。”康熙帝一語雙關,既讚美了酒的清香、甘冽,同時也讚美了于成龍的“清”——清廉自守:“一罈自釀白酒就把朕給打發了,可見老於有多窮、有多廉!”于成龍土法釀製的白酒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御酒”……後來,康熙帝視察到了直隸地界,在於成龍接待期間,康熙帝再一次喝到了于成龍自釀的“北溟老酒”,並再次給予了好評,“北溟老酒”的美名就此傳開。

    晚年的于成龍獲康熙帝准假、回返故里探親,順帶著也將“北溟老酒”的配方帶回了老家,教老家的親朋好友們釀造這皇上喝過的“御酒”。於是,“北溟老酒”就這樣流傳了下來……至於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所謂“北溟老酒”還是不是于成龍當初釀出的那個“北溟老酒”,恐怕就不好說了……

  • 8 # 職場—成長記

    酒不酒的不知道,但于成龍這個人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除貪官等等,生涯歷經磨難,永留千古。

    于成龍簡介

    (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龍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賜諡“清端”。有《於清端政書》八卷等著作傳世。

    于成龍在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為“清官第一”。

  • 9 # 大史官

    “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 ,字北溟,號于山,清朝名臣,死後被康熙帝追諡為“清端”。據史料記載,于成龍極其嗜好美酒,尤其特別喜歡故鄉的杏花村酒。然而,于成龍在外為官,難免懷鄉,於是便經常借酒抒情,但是,因為為官清廉,所以常常囊中羞澀無錢買酒。有時候因為缺酒而睡不著覺,於是便寫詩解悶:一夜一壺酒,床頭已乏錢。強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後來,有位善於釀酒技術的老鄉在拜訪于成龍的時後,知道了這種情況後便將杏花村的釀酒技術傾囊相授。從此之後,于成龍便一邊釀酒,一邊改良配方,將釀酒工藝和南方地方特色相結合,最終形成了入口甘美,清純綿厚非常具有特色的佳釀,並且還用自己的字號命名為“北溟老酒”。從此,北溟老酒便成了于成龍除了繁雜公務之外的一大雅好,也成了他招待親朋好的標配。

    後來,在於成龍升任直隸總督時曾上書請求面見皇上,但未被批准,因此將一罈準備獻給康熙帝的、親手釀製老酒封存。在康熙20年的時候,有機會入京面見陛下,於是將2年前封存的老酒帶入京,並和康熙帝一起小酌,康熙帝深知于成龍為官清廉,釀酒實屬不易,於是稱讚之“清傳千秋,御香萬里”。康熙帝一語雙關,“清”既是指北溟老酒清香,又是指于成龍為官清廉。于成龍只認為康熙帝是在稱讚自己的佳釀,於是頓感皇恩浩蕩,倍感涕零。

    之後,康熙帝到直隸雄縣視察災情時,于成龍再次奉上美酒。康熙帝再次品嚐北溟老酒後又是大加讚賞,高興之餘康熙帝不僅採納了于成龍免除多地賦稅的意見,而且還批准了多年以前被駁回的“增加驛站工料”的奏章,君臣把酒話別的故事被傳為一段佳話。于成龍去世後,于成龍的孫子於準被康熙重用,逐漸成了封疆大吏,並被多次召見。每次於準都會奉上家傳老酒,並和康熙帝共飲,因此,北溟老酒是“康熙御酒”之說從此流出。

  • 10 # 一帆風順jxh

    (天下廉史第一)的于成龍,為官清廉,造福一方是一個深受百姓擁戴的好官。從而史記上康熙恩賜(清傳千秋,御香萬里)說的是于成龍與北溟老酒的淵源。于成龍離家為官,多的是寂寞與念鄉之情,偶借酒抒情。後釀一杏花老酒,在釀造,儲存後酒的純度純香而可口,康熙嘗過後龍心大悅,特賜詩一首為證。後被世人稱為康熙御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暖花開又一季形容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