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彩馬育兒樂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通常都會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比如晚上要自覺的上床睡覺,或者見到叔叔阿姨要主動問好等等,並且我們家長也會花很多精力去訓練孩子這些,但是通常都收效甚微。並且在訓練中,我們的態度越強烈,孩子越反抗。

    “吃飯前要洗手,用紙巾把手擦乾。”

    “你確認過你刷牙了嗎?”

    “別咬手指頭,別亂扔垃圾。”

    當你每天這麼對孩子說的時候,孩子的態度自然也就變成了“我就要幹”,而你的態度也會變成“按我說的做”。於是爭吵不可避免。

     

    那我們如何讓孩子和我們合作,但是又不會引起爭吵呢?這裡有兩個小妙招給到大家。

     

    1.描述問題

    當我們看到孩子沒有關掉水龍頭的時候通常會說:

    “你忘記關掉水龍頭啦,看你多浪費水啊,一點不知道節約!”

    你看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你的焦點就在於他的錯誤上,這時候孩子往往會產生牴觸情緒,其實,你可以換成“你看水池裡的水都快溢位來了”。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你的問題焦點就會專注在問題本身上面,那麼孩子自然會聽你的乖乖把水龍頭關掉。

     

    2.適當提示

    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會非常喜歡在牆上畫畫,我們對這一行為通常會立刻制止,並且態度嚴厲的說教孩子:“不能在牆上畫畫,再讓我看到,我就打你了。”這時候孩子也通常是有反抗情緒的,說不定藉著這個情緒他會更故意往牆上畫。

    如果這時候我們換一種說法“寶貝,牆不是用來畫畫的,我們應該用紙來畫畫。”你看當你這麼對孩子說的時候,你的態度是緩和下來的。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其實當我們給孩子提示的時候他們往往也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 2 # 上幼兒園的小朋友

    我也是一媽媽,並且是一個人帶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無法幫忙。針對孩子犯錯誤懲罰辦法,依據個人經歷分享一下,或許對有些媽媽有所幫助。我家寶寶20個月了,目前在戒拉拉褲的階段。對於前期隨地大小便的情況,我也借鑑過一些育兒經驗,比如告訴她穿新的小褲褲了,不能尿溼的,跟她各種說教不能隨地大小便等等,但結果都不理想。後來有一次,一大早我忙著做飯。因為她要去上課,時間特別趕,她一早上在同一個地方尿了三次,並且每次都告訴我尿了,第一次我還好給她,拿抹布擦了,告訴她要去馬桶,第二次我有點生氣了,但還是好好和她說的。但第三次我真的發火了,問她為什麼不去馬桶,也沒有打她,而是告訴她,犯錯了要接受懲罰,把抹布丟給她讓她擦乾淨,我就去廚房了。經過這次以後,她現在都是提前說要大小便,要去馬桶。並且針對她現在有些無理取鬧的時候,一般都會先好好她說,如果不停就會制定小小的懲罰,比如站牆角,擦地,丟垃圾。我有一次,打過寶寶屁股,晚上睡覺她就會哭。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被打的孩子晚上睡覺哭,是因為被打的經歷在晚上轉化到夢裡自己被怪獸打了,做噩夢了。所以不要輕易打罵孩子,嘗試給他們一些小小的懲罰措施,或許有些用。

  • 3 # 漯河劉小寶

    我家寶寶今年10歲,也是調皮得不得了。

    他老是覺得我對他管的太嚴厲。有時候也給我慪氣,但我給他講道理,他也是明白的。

    我常常問他:“你是不是猴子變來討債的?”他也不生氣,總是抱著我的胳膊,笑眯眯地說:“媽媽,我是猴子變來報恩的。”

    的確,他走在路上的時候,看什麼都要上去踢兩腳。下雨了,看見個水坑,總要過去蹦一蹦。

    還好,我家孩子他自己心裡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也愛學習,學習還不錯。就是不認真、粗心、馬虎、不在乎。開學就上四年級了,希望孩子能越來越好!

  • 4 # 豆樂寶媽育兒

    當今這個社會的父母房貸、車貸、各種貸導致壓力增大,工作一天累了回來又碰上孩子不聽話,自然是沒有耐心教導,好多家庭的父母性格都很暴躁,但殊不知這會對孩子以後的人生留下很深的陰影。我先生的父親是一個特別急躁、沒耐心,動不動發脾氣的人。

    他跟我說小時候,比如父親讓他幫忙找一個螺絲釘或是什麼工具,如果他半天找不到,父親就會怒氣衝衝地回來,對他沒個好眼色,乒裡乓啷一頓亂翻,甚至有時自己不順心都會拿他出氣,他說小時候非常害怕父親。

    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寶寶我才發現原生態家庭對一個人影響太大了,他跟他的父親性格特別像,我們的寶寶現在正是兩歲叛逆期,昨天晚上給他喝牛奶,爸爸給他拿過去了就哭鬧,非要自己拿,爸爸的脾氣也很暴躁,想要動手打他,還威脅他“你喝不喝,不喝我就倒了”,孩子哭的更加厲害,爸爸也更加生氣,事後我也跟他溝通了寶寶的教育問題,希望他能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不要讓寶寶跟你小時候一樣懼怕父親。我們總說,孩子太調皮了、不聽話、給我們惹麻煩,能不讓人生氣嗎?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家長更多的時候都是“心情式育兒”: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哪怕頑皮一點,也不會動怒;心情差了,一點點小事就會爆發。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才總是容易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的壞脾氣。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比較高,相應的寬容度比較低,當孩子的行為表現沒達到我們的標準時,就會失望、失落、焦慮,於是產生憤怒;

    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好脾氣,首先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確定不會讓自己的壞情緒去誤判孩子到底是無理取鬧還是有別的原因。

    其次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再去跟孩子溝通、跟他講道理,正確指導他應該怎樣做。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

    父母的榜樣力量非常大。在我小時候,父母脾氣都好,父母從未打罵過孩子。想來想去,我想不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壞的東西。 今天有些年輕的父母高興時把孩子當做“小皇帝”、“小公主”,動了氣就打罵不休。過不了多久,他們的壞脾氣全讓孩子學到了,孩子們只會學長輩們做出來的行為,不會學他們嘴裡講的道理和心裡想的理想。

    父母的脾氣差會讓親子關係緊張,內向的孩子會變得更加謹慎、膽小、缺乏自信。外向的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陪伴,少一些焦慮、少一些負面情緒,父母性格溫和、情緒穩定,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 5 # 韻涵育兒說

    孩子往往不是不聽話,而是父母不會與孩子溝通。當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時,表現憤怒,打孩子,其實是在給孩子示範:我不如意了,就可以大發脾氣甚至武力解決。這樣的處理方式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認識情緒以及處理情緒。例如留言媽媽講到的孩子如廁問題,可以給孩子買個卡通的坐便器,假如是個烏龜,然後告訴孩子說:現在你長大了,可以照顧這隻小烏龜了。小烏龜最喜歡吃你的小便和大便,所以呢,以後你想拉小便和大便的時候,就到這裡拉給小烏龜吃。來,媽媽教你怎麼做。

    然後指導孩子脫下褲子坐在小烏龜馬桶上,並詢問她把小烏龜放在哪裡比較好

    那如果孩子沒有照做,這也正常,不要責備,對孩子說:呀,你忘記了把小便拉給小烏龜吃呢!不過沒關係,你現在跑去跟小烏龜講一下,告訴烏龜你下次尿給它吃。

    像這樣和平而堅定的跟孩子溝通,每個孩子情況不同,就需要父母的耐心了。

    那即使有時候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沒必要內疚,人無完人,我們跟孩子一起成長,事後可以覆盤:我該做些什麼改變現狀呢?學習育兒知識?如果下次再遇到這個我該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 6 # 倚微風的小世界

    你好,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育兒路上的辛酸史,每個媽媽都有一籮筐啊。

    首先,我們要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是一個不完美媽媽。我們不是聖人,誰都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但是之後,我們要反思,調整自己的心態。並且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剛剛媽媽哪裡做的不好,你希望媽媽怎樣做?還有孩子剛剛因為什麼事讓媽媽生氣了?下一次要怎麼樣?

    這種心平氣和的談話,媽媽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的交流,可以讓孩子開啟心扉,比簡單粗暴的打罵要有用的多。

    如果孩子實在調皮,你可以觀察一下,他平均每天惹怒你幾次,然後每天在這個數之內,你就控制自己,不要打罵他,心裡有個數了,反而寬容了。

    再不行,你就給自己限制一個規定,一天最多隻能打孩子一次,或者一週三次,這個數你自己定。還有一個打的地方,千萬不能一急就逮哪兒打哪兒,你可以規定自己只能打孩子手心或者屁股。慢慢的,減少自己打罵孩子的頻率,到最後,可以不打罵孩子。

    最後,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時,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冷靜期,讓自己和孩子分開呆一會兒。

    你可以進入房間,關上門呆幾分鐘,等氣消了再出來跟孩子溝通。

    希望你跟孩子相處的越來越好。

  • 7 # 粵小魚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很多媽媽都有相似的經歷。急火攻心的時候,好像只有打才能解決問題,然而打過之後又無比後悔.....我沒有打過孩子,但是確實也有大聲吼過,當孩子驚嚇的表情出現之後,我瞬間就後悔了。意識到問題後,我開始主動改善。慢慢地我發現孩子更樂於跟我交流,可以更好的一起玩鬧,甚至也感覺更“聽話”了。

    發火打罵孩子的原因歸結起來,我認為主要在兩個方面。

    第一,媽媽不是超人,本身精力有限,在當時當刻可能已經非常勞累,這個時候自身的耐心,耐力都到達了極限,就在情緒爆發的邊緣。你潛意識裡希望孩子順從度更高,完全按照自己的預期去做。當違背了你的意願,你就控制不住情緒,瞬間引爆了打罵。

    第二,媽媽的育兒方式方法不夠,大多時候就是說教和發脾氣。很多時候沒有明確到孩子因什麼而不配合或者在不配合的情況下,你可以做的方法還有哪些,沒有去思考總結。因為思考總是相對痛苦的,直接粗暴的解決當然容易很多(這點可能一下觸痛到了很多媽媽,可能會有很多反駁。但是我希望大家冷靜下來,想一想到底是不是如此)。最容易的辦法就是依靠家長的權威去壓制,這種解決辦法快速有效,但只能解決當下問題(還是在孩子不情願的前提下),長遠來講,以後還會不斷出現類似問題,不僅無效,還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極大的傷害。他/她可能會變得更不願意配合,青春期的時候可能為了反抗而更加叛逆,同時很可能脾氣也會變得暴躁,易怒。

    那麼這種時刻,我們可以怎麼辦呢。首先,讓自己冷靜,深呼吸幾次,控制住情緒是當下最重要的。同時,你必須認識到,是自己的精力和耐心到達了極限,孩子的不順從只是導火索。認識情緒,捕捉自己的情緒變化,並能及時剎車,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法國哲學家盧梭說過,最沒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跟孩子講感動,講道理,發脾氣。可能當下你要做的是理解,是共情和示範。在火藥味濃的時刻,孩子根本聽不懂也聽不進你的說教,如果你還在持續的重複,他/她只看到了你的不耐煩和憤怒,而別無其它。試著蹲下來吧,耐心傾聽孩子的真實原因,並和善而堅定的告訴他/她我們現在怎麼去做,一起去解決問題。要相信一百次說教都抵不上一次親身示範。當你降低姿態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你認為極小的事情(孩子眼裡卻比天大)去共同解決的時候,親子的好時光才會真正來臨。

    我是愛生活的雙魚,也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更是職場大軍中的一員。同時做好育兒和工作是我最大的希望,希望得到你的關注和交流。

  • 8 # 單親媽媽快樂育兒

    作為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我基本不打孩子,但是有的時候吼孩子。每次也是吼完就後悔,覺得愧疚,這麼小的孩子,因為精力旺盛調皮搗蛋難免會惹家長生氣,就被最親最信賴的人這麼兇惡的對待實在是太可憐了。這種愧疚的心情會持續很久,有的時候為了補償孩子會給他一些獎勵,買玩具或者買他愛吃的零食什麼的,突然的熱情會讓孩子特別開心,於是,愧疚的陰霾終於被衝散。

    我覺得打孩子和吼孩子,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因為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都是因為大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大腦沒有經過思考就做出反應。事後產生的愧疚心理正好驗證了家長在冷靜下來知道自己打罵孩子是錯的,而這種錯誤,就是情緒失控造成的。

    這是我在昨天才想通的問題。

    我的本職工作是一個行政人員,其中一項工作是幫新入職的同事申請餐卡,一位新同事週一下午入職,截止到週三上午,已經來問過好幾次餐卡什麼時候能拿到了,我跟他解釋說餐卡不是我們部門製作的,是外面的單位做好了去領,一般一個星期內就能取到,我取到後會通知你來領取。他仍然問具體是哪天,本來工作繁忙,而且我也是聽外單位通知才去領取,被一件事情反覆詢問的我突然火了,大聲不耐煩的說,不-知-道!不是都告訴你了做好了會叫你來取嘛!他諾諾的說,好的,我等你通知,就逃也似得跑掉了。

    當我說出這句話後,我就後悔了,我在想,在我吼他的時候,表情是多麼的凶神惡煞!整個下午我心情都很不好。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這麼難過,於是有了以下自己和自己的對話:

    我為什麼難過?

    因為你做錯了事。

    做錯了什麼事?

    因為你罵了別人。

    我為什麼罵別人?

    因為你當時心情煩躁,本能的只想著去發洩。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我突然想到一句名言,把脾氣發出來那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才是本事。人的行為沒有被大腦控制卻被本能支配,那和動物有什麼區別呢?看到了題主的問題的時候,我在想,打孩子、吼孩子、吼別人其實都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發現了這個問題後,我提醒自己,以後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實在生氣的時候就先不說話,等冷靜下來再說。學會控制情緒是一場漫長的修行,現在,至少我知道了問題是什麼,我會慢慢去改變。

  • 9 # 薇你讀書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吧。我打是比較少,但我會罵孩子,或者是發脾氣。語言暴力也是非常可怕的。正常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變化。

    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歸根到底還是我們不夠尊重孩子,我們潛意識裡認為孩子是依附我們的。其實孩子一生下來離開母體那會兒,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

    如果真的對孩子發了脾氣,也不要內疚,人無完人,不要苛求自己,帶著內疚的情緒,是無法擺正對孩子的態度的。儘量讓自己在發脾氣前,離開現場冷靜一下,這樣可以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最後,如果孩子做的事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也不違背什麼原則,就讓他去吧。如果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發脾氣的機率應該會有所降低吧。這個才是治本的方法吧,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

  • 10 # 李老師小學奧數

    和題主的經歷類似,但已經很久沒有打孩子了。我兒子馬上上大班了,暑假在教他數學,主要是20以內的加減法,昨晚,看著他漫不經心的樣子,實在忍不住打了手心。事後我就後悔了,也在認真反思關於打小孩的問題,有一些心得體會和大家一起交流。

    打孩子解決不了本質問題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對此我深有體會,每次督促孩子學習,我總會習慣性地說:“銘銘,你再不認真我要拿衣架了。”結果,他現在有時候學習效率很差,感覺經常裝樣子,我一離開,他就左看右看開小差,我一來他又重新坐好。

    而且,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很難理解我們對於他的恨鐵不成鋼的心情,打孩子很容易給他帶來恐懼和心理上的傷害。就像很早之前,我愛人問小孩為什麼不喜歡爸爸,他說:“因為爸爸會打人”。

    打孩子,看似能快速解決問題,其實解決的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宣洩,對於小孩的教育則更多是治標不治本,我們在無形之中開啟了家長與孩子的“貓捉老鼠”遊戲。

    如何避免打孩子

    1、家長也要學會表達情緒

    每當我兒子讓我血壓上升,馬上就要爆發時,我總是在暴走之前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小孩。

    比如,“我看你這會兒不認真寫作業,爸爸很生氣,身體裡的怪獸要出來了!你希望爸爸把怪獸放出來嗎?”

    這樣表達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告誡自己此刻要冷靜,要好好說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我的生氣,引導他反思自己的行為。

    事實上,這樣做效果很不錯,通常情況下他都會立馬糾正自己的行為,甚至也會學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爸爸,你不讓我看電視,我肚子裡的火龍要噴火了!”

    2、讓孩子承擔錯誤帶來的後果

    比如每次學習,我都會在他的桌子上放一個20分鐘的沙漏,並告訴他在沙子漏完之前如果作業還沒做完,就沒電視看。幾次之後,他就有了時間觀念,也有意識加快速度完成作業。

    諸如此類,大便到褲子,自己洗內褲;果汁撒到地上,自己拖地;玩具玩好,自己收拾……透過這樣的方式,孩子也漸漸明白犯錯會有什麼後果,犯錯後要如何改正。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這比任何體罰都更有效果,而且在幫助小孩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也促進了我們和孩子的親密關係。

    3、耐心聆聽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要幫他找出犯錯原因,儘量從孩子的角度和思維方式去看待。

    比如,有一次我考兒子“3+4=?”,結果他回覆“8”。這個題,他不知道做了多少遍,而且在兩分鐘前他剛答過。當時我就很生氣,表達完我的情緒後,我就問他為什麼會出錯,他告訴我他困了。於是我讓他去床上休息,剛上床一會兒就睡著了。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他們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真的不小心或者不會,我們家長不能總是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行為。

    很多家長也在注意控制出手,可偶爾還是打了,怎麼辦

    已經打了孩子,那麼我們就要立馬行動,爭取把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小。

    1、擁抱他,並安慰

    “爸爸愛你,你剛才那麼不聽話,把爸爸的怪獸放出來啦,下次你乖點兒,把怪獸一隻關著,好不好?”

    2、等孩子哭過平靜後,再引導孩子認識錯誤

    “爸爸打人不對,但你剛才的行為是不是也不對呢?”

    3、強調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你知道嗎?你一哭,爸爸就很傷心。下一次我們一起注意好嗎?你有任何困難,我都會幫你!”

    4、家長與孩子間的鼓勵和承諾

    我通常是和我兒子在解決問題後,拳手對拳手,額頭碰額頭,然後一起喊“耶!加油!”

    總結

    作為父母,我們就算很多道理都懂,但也很難做到完美。

    但只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用孩子的思維去與他們相處,那麼我們一定能幫助他們快樂健康成長。

    與其打孩子,不如和他們做好朋友,你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甘心!比賽結束後可蘭白克久久不離賽場,與裁判爭論要說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