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漠之壺G

    郭靖、蕭峰兩個人都是自幼在敵對國家裡長大,在那裡有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師長甚至是鐵木真這樣偉大的統帥。兩個人都在成年以後面臨與敵對國家、民族、親朋故舊之間戰爭的選擇!

    郭靖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攜手愛侶以寡敵眾(無異於以卵擊石)堅守襄陽數十年,為國為民不惜取大義而舍小義(不惜刺殺親如手足的拖雷)。

    蕭峰先是不作為或者是消極怠工而身陷囹圄,然後是叛國出逃殺出重圍,最後是自殺以全兄弟之意!

    蕭峰既沒有為遼宋任何一方浴血奮戰,也沒有擺脫家國、敵友的束縛與牽絆,更多的是悲情!

    而郭靖是真正的偉大!

  • 2 # 徐氏鳩摩智

    兩人其實都是一樣的,不過個人還是喜歡郭靖吧!畢竟有著儒家思想,郭靖就是【儒俠】。喬峰是【佛俠】也有說喬峰是【墨俠】的,不管他兩是什麼俠,總之都是真正的的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先說喬峰“他是遼人,但是被漢人養大。(大宋和大遼是敵對國)。後來看過原著小說的都知道漢族的武林人士知道喬峰是遼人後,對喬峰的有了偏見。喬峰又被冤枉殺了自己的養父養母,成了武林公敵。在聚賢莊裡殺了不少漢人,當然那是自衛。後來真想被解開喬峰是被冤枉的。在《藏經閣》裡,喬峰和慕容博有這麼一段對話。

    《天龍八部》原文“蕭遠山道:“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群雄逐鹿中原,又有什麼該與不該之可言?”

    慕容博道:“照啊!蕭兄之言,大得我心。慕容氏若要興復大燕,須得有機可趁。想我慕容氏人丁單薄,勢力微弱,重建邦國,當真談何容易?唯一的機緣是天下大亂,四處征戰不休。”

    蕭遠山森然道:“你捏造音訊,挑撥是非,便在要使宋遼生釁,大戰一場?”

    慕容博道:“正是,倘若宋遼間戰釁重開,大燕便能趁時而動。當年晉朝有八王之亂,司馬氏自相殘殺,我五胡方能割據中原之地。今日之勢,亦復如此。”鳩摩智點頭道:“不錯!倘若宋朝既有外患,又生內亂,不但慕容先生復國有望,我吐國蕃國也能分一杯羹了。”

    蕭遠山冷哼一聲,斜睨二人。

    慕容博道:“令郎官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倘若揮軍南下,盡佔南朝黃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業,進則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那時順手將中原群豪聚而殲之,如踏螻蟻,昔日為丐幫斥逐的那一口惡氣,豈非一旦而吐?”

    蕭遠山道:“你想我兒為你盡力,俾你能混水摸魚,以遂興復燕國的野心?”

    慕容博道:“不錯,其時我慕容氏建一支義旗,兵發山東,為大遼呼應,同時吐蕃、西夏、大理三國並起,咱五國瓜分了大宋,亦非難事。我燕國不敢取大遼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國,盡當取之於南朝。此事於大遼大大有利,蕭兄何樂而不為?”他說到這時,突然間右手一翻,掌中已多了一柄晶光燦然的匕首,一揮手,將匕首插在身旁幾下,說道:“蕭兄父子只須依得在下倡議,便可立即取在下性命,為夫人報仇,在下決不抗拒。”嗤的一聲,扯開衣襟,露出胸口肌膚。

    這番話實大出蕭氏父子意料之外,此人在大佔優勢的局面之下,竟肯束手待斃,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鳩摩智道:“慕容先生,常言道得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更何況軍國大事,不厭機詐。倘若慕容先生甘心就死,蕭氏父子事後卻不依先生之言而行,先生這……這不是死得輕於鴻毛了麼?”

    慕容博道:“蕭老俠隱居數十年,俠蹤少現人間。蕭大俠卻英名播於天下,一言九鼎,豈會反悔?蕭大俠為了一個無親無故的少女,尚且肯甘冒萬險,孤身而入聚賢莊求醫,怎能手刃老朽之後而自食諾言?在下籌算之久,這正是千載一時的良機。老朽風燭殘年,以一命而換萬世基業,這買賣如何不做?”他臉露微笑,凝視蕭峰,只盼他快些下手。

    蕭遠山道:“我兒,此人之意,倒似不假,你瞧如何?”

    蕭峰道:“不行!”突然拍出一掌,擊向木幾,只聽得噼啪一聲響,木幾碎成數塊,匕首隨而落地,凜然說道:“殺母大仇,豈可當作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斃於此便了。這等骯髒買賣,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慕容博仰天大笑,朗聲道:“我素聞蕭峰蕭大俠才略蓋世,識見非凡,殊不知今日一見,竟是個不明大義、徒逞意氣的一勇之夫。嘿嘿,可笑啊可笑!”

    蕭峰知他是以言語相激,冷冷地道:“蕭峰是英雄豪傑也罷,是凡夫俗子也罷,總不能中你圈套,做你手中的殺人之刀。”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是大遼國大臣,卻只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蕭峰踏上一步,昂然說道:“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他說到這裡,想起當日雁門關外宋兵和遼兵相互打草谷的殘酷情狀,越說越響,又道:“兵兇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財足,只須有一二名將,率兵奮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咱們殺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卻讓你慕容氏來趁機興復燕國。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旨在保土安民,而非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報仇雪恨而殺人取地、建立功業。”

    蕭遠山年輕之時,一心致力於宋遼休戰守盟,聽了兒子這番話,點頭連聲稱是。

    忽聽得長窗外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善哉,善哉!蕭居士宅心仁厚,這般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

    這一大段說明喬峰的立場,也證明了喬峰配的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喬峰所說的話也就如掃地僧所說“善哉,善哉!蕭居士宅心仁厚,這般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

    再後來陰差陽錯的成了大遼的南院大王,還和大遼的皇帝耶律洪基成為朋友。最後一章裡,耶律洪基讓喬峰去攻打大宋,喬峰死活不去。耶律洪基就把喬峰關起來了,這時中原武林群雄知道後,義無反顧的都去救喬峰。這時他們已經沒有了【國家和種族之間的那種隔閡】,這也證明了喬峰的強大的人格魅力。”

    《天龍八部》原文“蕭峰道:“陛下已是我兩個兄弟的俘虜,照咱們契丹人的規矩,陛下須得以彩物自贖才是。”耶律洪基眉頭微皺,問道:“要什麼?”蕭峰道:“微臣斗膽代兩個兄弟開口,要陛下金口一諾。”耶律洪基哈哈一笑,說道:“普天之下,我當真拿不出的物事卻也不多,你儘管獅子大開口便了。”

    蕭峰朗聲道:“是要陛下答允立即退兵,終陛下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宋遼疆界。”

    段譽登時大喜,心想:“遼軍不逾宋遼邊界,便不能插翅來犯我大理了。”忙道:“正是,你答允了這句話,我們立即放你回去。”轉念一想:“擒到遼帝,二哥出力比我更多,卻不知他有何求?”向虛竹道:“二哥,你要契丹皇帝什麼東西贖身?”虛竹搖頭道:“我也只要這一句話。”

    耶律洪基臉色甚是陰森,沉聲道:“你們膽敢脅迫於我?我若不允呢?”

    蕭峰朗聲道:“那麼臣便和陛下同歸於盡。咱二人當年結義,也曾有過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耶律洪基一凜,尋思:“這蕭峰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向來說話一是一,二是二,我若不答允,只怕要真的向我出手冒犯。死於這莽夫之手,可大大的不值得。”哈哈一笑,朗聲道:“以我耶律洪基一命,換得宋遼兩國數十年平安。好兄弟,你可把我的性命瞧得挺貴重哪!”

    蕭峰道:“陛下乃大遼之主。普天之下,豈有比陛下更貴重的?”

    耶律洪基又是一笑,道:“如此說來,當年女真人向我要黃金五百兩、白銀五千兩、駿馬三百匹,眼界忒也淺了?”蕭峰略一躬身,不再答話。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見手下將士最近的也在百步之外,無論如何不能救自己脫險,權衡輕重,世上更無比性命更貴重的事物,當即從箭壺中抽出一枝鵰翎狼牙箭,雙手一彎,啪的一聲,折為兩段,投在地下,說道:“答允你了。”

    蕭峰躬身道:“多謝陛下。”

    耶律洪基轉過身來,舉步欲行,卻見虛竹和段譽四目炯炯地瞧著自己,並無讓路之意,回頭再向蕭峰瞧去,見他也默不作聲,登時會意,知他三人是怕自己食言,當即拔出寶刀,高舉過頂,大聲說道:“大遼三軍聽令。”

    遼軍中鼓聲擂起,一通鼓罷,立時止歇。

    耶律洪基說道:“大軍北歸,南征之舉作罷。”他頓了頓,又大聲叫道:“於我一生之中,不許我大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說罷,寶刀一落,遼軍中又擂起鼓來。

    蕭峰右手拾起地下斷箭,高高舉起,運足內力,大聲說道:“我是遼國南院大王蕭峰,奉陛下聖旨宣示:陛下恩德天高地厚,折箭為誓,下旨終生不準大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他內力充沛,這一下提聲宣示,關上關下十餘萬兵將盡皆聽聞。他見耶律洪基並無不同言語,便躬身道:“恭送陛下回陣。”

    虛竹和段譽往兩旁一讓,繞到蕭峰身後。

    耶律洪基又驚又喜,又是慚愧,雖急欲身離險境,卻不願在蕭峰和遼軍之前示弱,當下強自鎮靜,緩步走回本陣。

    遼軍中數十名親兵飛騎馳出,搶來迎接。耶律洪基初時腳步尚緩,但禁不住越走越快,只覺雙腿無力,幾欲跌倒,雙手發顫,額頭汗水更涔涔而下。待得侍衛馳到身前,滾鞍下馬而將坐騎牽到他身前,耶律洪基已全身發軟,左腳踏入腳鐙,卻翻不上鞍去。兩名侍衛扶住他後腰和臀部,用力託舉,耶律洪基這才上馬。

    眾遼軍見皇帝無恙歸來,大聲歡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雁門關上的宋軍、關下的群豪聽到遼帝下令退兵,並說終他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犯界,也是歡聲雷動。眾人均知契丹人雖兇殘好殺,但向來極為守信,與大宋之間有何交往,極少背約食言,當年宋遼兩國締結“澶淵之盟”,雙方迄今信守,何況遼帝在兩軍陣前親口頒令,遼國南院大王接旨複述,兩軍人人聽見。倘若日後反悔,大遼舉國上下都要瞧他不起,他這皇帝之位都怕坐不安穩。

    耶律洪基臉色陰鬱,心想我這次為蕭峰這廝所脅,許下如此重大諾言,方得脫身以歸,實是丟盡顏面,大損國威。可是從遼軍將士歡呼萬歲聲中聽來,眾軍擁戴之情卻又似出自至誠。他眼光從眾士卒臉上緩緩掠過,見一個個容光煥發,盡皆欣悅。

    眾士卒想到即刻便可班師,回家與父母妻兒團聚,既無萬里征戰之苦,又無葬身異域之險,自皆大喜過望。契丹人雖驍勇善戰,但兵兇戰危,誰都難保不死,得能免去這場戰禍,除了少數想在征戰中升官發財的悍將之外,盡都歡喜。

    耶律洪基心中一凜:“原來我這些士卒也不想去攻打南朝,我若揮軍南征,卻也未必便能一戰而克。”又想:“那些女真蠻子大是可惡,留在契丹背後,實是心腹大患。我派兵去將這些蠻子掃蕩了再說。”舉起寶刀,高聲下旨:“北院大王傳令下去,後隊變前隊,班師南京!”

    軍中皮鼓號角響起,傳下御旨,但聽得歡呼之聲,從近處越傳越遠。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見蕭峰仍一動不動地站在當地。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曾與陛下義結金蘭,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義,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舉起右手中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右臂回戳,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聲驚呼,縱馬上前幾步,但隨即又勒馬停步。

    段譽和虛竹只嚇得魂飛魄散,雙雙搶近,齊叫:“大哥,大哥!”卻見兩截斷箭插正了心臟,蕭峰雙目緊閉,已然氣絕。”

    仔細看看這段。這段就足以證明喬峰為了大宋和大遼以自己生命為代價換來了大宋和大遼【短暫】的和平。雖然短暫,但是會少死很多人。這對大宋和大遼的老百姓簡直是太好了,看看書裡原文寫的“就算是弒殺兇猛的契丹人,也不想打仗。”試問誰想打仗啊?誰不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啊!喬峰的所作所為,比之那些漢人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喬峰天下第一英雄當之無愧!

    那再說說郭靖。“郭靖的父親被段天德殺害,母親懷著他逃到蒙古去了,郭靖從小是在蒙古長大的,蒙古人沒少幫助他們娘倆。但是從小郭靖的母親就告訴哥教育郭靖你是漢人,要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郭靖從小受到的是我們中華2000多年以來的傳統儒家思想教育。正因為這樣才有了郭靖這麼一位大俠,死守襄陽,這道大宋最後的防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是出自郭靖之口,看看郭靖和忽必烈以及楊過的對話。”

    《神鵰俠侶》:“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這段郭靖和楊過的對話,說明了什麼是真正的大俠。真正的大俠就要“為國為民”,整天在江湖上【行俠仗義】那些都是【小俠】,題外話“古龍先生筆下俠客和金庸的比就顯得格局太小了,不過古龍的俠客更加真實。各有千秋吧!”

    《神鵰俠侶》原文“忽必烈笑道:“兩位賢徒前來行刺小侄,郭叔父諒必不知。”郭靖點頭道:“我事先未及知悉,小兒輩不知天高地厚,胡鬧得緊。”忽必烈道:“是啊,想我與郭叔父相交三世,郭叔父念及故人之情,必不出此。”郭靖正色道:“那卻不然,公義當前,私交為輕。昔日拖雷安答領軍來攻青州,我曾起意行刺義兄,以退敵軍,適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軍退,這才全了我金蘭之義。古人大義滅親,親尚可滅,何況友朋?”

    這幾句話侃侃而談,國師、尹克西等均是相顧變色。楊過胸口一震,心道:“是了,刺殺義兄義弟,原是他的拿手好戲,不知我父當年有何失誤,致遭他毒手。郭靖啊郭靖,豈難道你一生之中,從沒做過什麼錯事麼?”想到此處,一股怨毒又在胸中漸漸升起。

    忽必烈卻全無慍色,含笑道:“既然如此,郭叔父何以又說兩位賢徒胡鬧?”郭靖道:“想他二人學藝未成,不自量力,貿然行刺,豈能成功?他二人失陷不打緊,卻教你多了一層防備之心,後人再來行刺,便更加不易了。”忽必烈哈哈大笑,心想:“久聞郭靖忠厚質樸,口齒遲鈍,那知他辭鋒竟極為銳利。”其實郭靖只是心中想到什麼,口中便說什麼,只因心中想得通達,言辭便顯凌厲。國師等見他孤身一人,不攜兵刃,赤手空拳而在蒙古千軍萬馬之中,竟毫無懼色,這股氣概便非己所能及,無不欽服。

    忽必烈見郭靖氣宇軒昂,不自禁的喜愛,心想若能將此人羅致麾下,勝於得了十座襄陽城,說道:“郭叔父,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我這話可不錯罷!”郭靖道:“不錯,淳佑皇帝乃無道昏君,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眾人又都一怔,萬料不到他竟會公然直言指斥宋朝君臣。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當世大大的英雄好漢,卻又何苦為昏君奸臣賣命?”

    郭靖站起身來,朗聲道:“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憤蒙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

    忽必烈伸手在案上一拍,道:“這話說得好,大家敬郭叔父一碗。”說著舉起碗來,將馬乳酒一飲而盡。隨侍眾人暗暗焦急,均怕忽必烈顧念先世交情,又為郭靖言辭打動,竟將他放歸,再要擒他可就難了,但見忽必烈舉碗,也只得各自陪飲了一碗。左右衛士在各人碗中又斟滿了酒。

    忽必烈道:“貴邦有一位老夫子曾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話當真有理。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蒙古朝政清平,百姓安居樂業,各得其所。我大汗不忍見南朝子民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無人能解其倒懸,這才弔民伐罪,揮軍南征,不憚煩勞。這番心意與郭叔父全無二致,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來,咱們再來乾一碗。”說著又舉碗飲幹。

    國師等舉碗放到口邊。郭靖大袖一揮,勁風過去,嗆啷啷一陣響處,眾人的酒碗盡數摔在地下,跌得粉碎。郭靖大聲怒道:“王爺,你說‘民為貴’,真正半點兒不錯。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之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槍之下,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倒懸?”

    這一下拂袖雖然來得突兀,大出眾人意料之外,但國師等人人身負絕藝,竟讓他打落碗,均覺臉上無光,一齊站起,只待忽必烈發作,立時上前動手。

    忽必烈仰天長笑,說道:“郭叔父英雄無敵,我蒙古兵將提及,無不欽仰,今日親眼得見,果真名下無虛。小王不才,不敢傷了先父之義,今日只敘舊情,不談國事如何?”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氣度寬宏,蒙古諸王無一能及,他日必膺國家重任。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聽否?”忽必烈道:“願聽叔父教誨。”

    郭靖叉手說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不免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郭靖聽他這四字說得言不由衷,說道:“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忽必烈將手一拱,說道:“送客。””

    看看這段描寫和“喬峰在藏經閣和慕容博的對話兩人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天下的黎明百姓,可惜他兩最後都沒能活下來。也許這就是英雄的命吧!”

    寫的這麼多金庸現在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大俠】,真正的【大俠】不是隻在江湖上“行俠仗義”,而是為了天下百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如果當時人人都這麼想,可能就不會有“五胡亂華,靖康之恥等等這麼悲慘之事了吧!”他兩如果非要選一個個人看法【郭靖】吧!

    以上只是個人對兩位英雄人物的解讀,雖然比不上一些有文化的人說的那麼透徹和清晰。但是也算湊合了。

  • 3 # 一本金書闖天涯

    在金庸老先生筆下的江湖兒女中,有兩位稱得上“俠之巨者”的英雄人物:蕭峰和郭靖,二人雖然身在江湖,但心繫天下蒼生,皆以自己的大義和生死,解救了國家存亡和天下蒼生的安危。

    金庸老先生揮斥筆墨,以世間華麗的語言描寫刻畫了蕭峰,郭靖二人的英雄印象。彭彭以為,無論在江湖上的行俠仗義的“小俠”精神,還是從國家、人民的角度出發的“大俠”精神,二人的事蹟都配得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英雄稱謂,他們都以自己的生命書寫了光輝的事蹟。

    宿命不同,為國為民的方式不同;蕭峰的自盡是悲劇,也是大義使然,取決於他的性格和選擇,在大義面前,他選擇了逼迫義兄就範,又以死報答耶律洪基的知遇之恩;郭靖本是江湖五絕之一,攜愛妻女兒愜意居住在自家的世外桃源,卻為國家的安危,舉家請纓死守襄陽,最終以身殉國,雖九死其猶未悔!

    在少室山一役,蕭峰父子和慕容復父子風雲際會於藏經閣,國仇家恨,死戰一觸即發。慕容博企圖以利益來收買蕭峰,但被蕭峰的一番話怒斥,得到了掃地神僧的稱讚:

    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是大遼國大臣,卻只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蕭峰踏上一步,昂然說道:“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

    這發自內心的“四連問”正是對蕭峰為國為民精神的一個折射:封建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屯兵黷武而罔顧百姓的死活,白骨為墟,血流成河,這與蕭峰所堅守的大義和良知不和。為了避免天下蒼生慘遭戰亂,蕭峰選擇了在百萬軍中生擒耶律洪基,選擇死在了自己堅守的大義面前。

    郭靖頗有奇遇,匯聚了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等神功,登頂成為五絕之一的北俠,是江湖中人人敬仰的高手。但在襄陽戰事告急之際,郭靖舉家前往襄陽,憑藉所學的《武穆遺書》中的兵法,披甲上馬,抵擋前線蒙古軍隊數十年,為宋國換來了幾十年的和平,成為萬民敬仰的國之巨俠!

    二人身世浮沉,本有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但為天下蒼生選擇了犧牲;蕭峰是契丹人,遼國對其有生養之恩,耶律洪基對他有知遇之恩,但他為了兩國的兵將人民,選擇放下自己的利益仇恨,犧牲自己。郭靖自幼生長在蒙古帝國,為鐵木真所賞識:地位,美人,金錢等等恩賜唾手可得,但他為了民族的安危,與鐵木真毅然決裂。二人不以私利做權衡,為了天下蒼生選擇了犧牲。

    蕭峰深知,耶律洪基的野心會造成兩國交戈,生靈塗炭。而宋國的積重難返,必定又是一邊倒的境地。耶律洪基厚待他,而大宋,無法容他,倫理,種族隔閡不允許他回到大宋,但蕭峰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制止戰爭的發生,不惜得罪大遼的君主,放棄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榮華富貴。

    郭靖本是大宋幼兒,但自幼隨母親生活在蒙古,在其成長曆程中一直受到母親對其的言傳身教,大汗的賞識,好兄弟的義氣,華箏的愛戀給了他幾乎完整的青年時期,他青年時期的際遇都是蒙古帝國給他的。但在蒙古鐵木真想揮兵南下時,郭靖選擇大義滅親,反目離開。

    固守本心,滿腔熱血,只為蒼生而灑;他們都經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見過底層人民在遭遇戰爭後的悽苦。他們知道兩國之間的休戰和平,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多麼可貴的事情。

    耶律洪基為了獲得更肥沃的土地,南下侵宋。蕭峰本是契丹人,實為遼國臣子,又與耶律洪基結為異性兄弟,受封為南院大王,明明可尊享榮華富貴,但他竭力反對遼國和宋國的戰爭,一旦開戰,百姓將無活路。在他遭遇了中原人士一致的敵對和多次圍殺後,並沒有心存怨恨,而是為了兩華人民的生死而竭力反對。

    “咱們殺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卻讓你慕容氏來趁機興復燕國。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旨在保土安民,而非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報仇雪恨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

    其仁者心腸,菩薩心腸!明知耶律洪基對他有知遇之恩,明知大宋的江湖人士對他欲殺而後快,但蕭峰拋卻了國家,種族和江湖的隔閡,以生命代價換來了大宋和大遼的短暫和平。

    郭靖生性單純剛直,雖然木訥寡言,但他始終恪守儒家樸素的俠義精神,信服“民為貴,社稷次之”的理念,用一輩子鏤刻自己的“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的目標!在他看來,大義面前,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郭靖正色道:“那卻不然,公義當前,私交為輕。昔日拖雷安答領軍來攻青州,我曾起意行刺義兄,以退敵軍,適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軍退,這才全了我金蘭之義。古人大義滅親,親尚可滅,何況有朋?”

    他放棄了做金刀駙馬,建功立業的機會,他選擇了攜家人一起死守襄陽,甚至給兒女取名郭破虜,郭襄,只是想把自己的滿腔熱血,為神州千萬百姓而灑!在沒有一官半職和朝廷褒獎的情況下,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號召募集天下人手,死守襄陽,襄陽城破,郭氏為國捐軀。

    蕭峰,郭靖二人並不算“棄暗投明”,只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他們不是為了昏君奸臣賣命,而是心憤戰爭的殘暴和同胞的無助。封建統治者一念之間,就會讓多少百姓家破人亡,他們不會考慮戰爭的代價和苦痛,而真正的大俠,不只是在江湖中行俠仗義,而是用自己的一切,護持國家清平,百姓安居樂業,足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給土豆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