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眉無鋒慕懷瑾

    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

    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歸納而言只有12家被髮展成學派。

    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中國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中國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諸子百家是“諸子”和“百家”的合稱。

    “百家”是指先秦時期的各個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諸子”是指這些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期將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稱為“子”),如孔子、老子、墨子、

    班固在《漢書》中將先秦諸子歸納為十大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其中,每一大家又分為諸多家,分別對其學術思想進行闡釋,比如儒家,共有五十三家,道家,共有三十七家。

    1、儒家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義、禮、智、信”;人物以孔子、孟子為代表,共有五十三家;著作以“四書”、“五經”為代表,共八百三十六篇。

    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漢書·藝文志》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陽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闢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闢儒之患。——《漢書·藝文志》

    2、道家

    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自化”;人物以老子、莊子為代表,共三十七家;著作以《道德經》、《莊子》為代表,共九百九十三篇。

    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漢書·藝文志》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々,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漢書·藝文志》

    3、陰陽家

    陰陽家的主導思想是”陰陽五行“;人物以鄒衍為代表,共二十一家;著作以《鄒子》為代表,共三百六十九篇。

    右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漢書·藝文志》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漢書·藝文志》

    4、法家

    法家主張“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其核心在於“信賞必罰”,其目的在於“以輔禮制”;人物以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為代表,共十家;著作以《商君書》、《韓非子》為代表,共二百一十七篇。

    5、名家

    名家以辯論名實問題為中心;人物以鄧析、惠施為代表,共七家;著作以《鄧析》、《惠子》為代表,共三十六篇。

    右名七家,三十六篇。——《漢書·藝文志》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為之,則苟鉤鈲鋠析亂而已。——《漢書·藝文志》

    6、墨家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天志”;人物以墨翟、禽滑釐為代表,共六家;著作以《墨子》為代表,共八十六篇。

    右墨六家,八十六篇。——《漢書·藝文志》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採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漢書·藝文志》

    7、縱橫家

    縱橫家的核心思想是“合縱”、“連橫”,“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崇尚權謀策略和言談技巧;人物以蘇秦、張儀為代表,共十二家;著作以《蘇子》、《張子》為代表,共一百零七篇。

    右從橫十二家,百七篇。——《漢書·藝文志》

    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顓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漢書·藝文志》8、雜家

    雜家博採各家學術之長,主張“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人物以呂不韋、劉安為代表,共二十家;著作以《呂氏春秋》、《淮南子》為代表,共四百零三篇。

    右雜二十家,四百三篇。——《漢書·藝文志》

    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蕩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漢書·藝文志》

    9、農家

    農家主張“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人物以許行為代表,共九家;著作以《神農》、《野老》為代表,共一百一十四篇。

    右農九家,百一十四篇。——《漢書·藝文志》

    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誖上下之序。——《漢書·藝文志》

    10、小說家

    小說家以採集“街談巷語”、“四方風俗”為任;人物以虞初為代表,共十五家;著作以《虞初周說》為代表,共一千三百八十篇。

    右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漢書·藝文志》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採,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漢書·藝文志》

    然而,小說家雖然也自成一家,但卻被認為是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說,即十家之中入流者只有九家。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闢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於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漢書·藝文志》

    11、兵家

    兵家主要研究戰爭規律,“明兵之重”,分為“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家;人物以孫武、孫臏為代表,共五十三家;著作以《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為代表,共七百九十篇。

    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漢書·藝文志》

    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洪範》八政,八曰師。孔子曰為國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後世燿金為刃,割革為甲,器械甚備。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自春秋至於戰國,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並作。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樸捃摭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於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漢書·藝文志》

    12、數術家

    數術家主要研究具有實際功效的技術,分為“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佔”、“形法”六派;人物以甘公、石申最為著名,共一百九十家;著作以《山海經》為代表,共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凡數術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漢書·藝文志》

    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史官之廢久矣,其書既不能具,雖有其書而無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春秋時魯有梓慎,鄭有裨灶,晉有卜偃,宋有子韋。六國時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漢有唐都,庶得粗觕。蓋有因而成易,無因而成難,故因舊書以序數術為六種。——《漢書·藝文志》

    13、方技家

    方技家主要研究養生和醫藥,“生生之具”,特點是“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人物以岐伯、扁鵲為代表,共三十六家;著作以《黃帝內經》、《難經》為代表,共八百六十八卷。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漢書·藝文志》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漢書·藝文志》

    綜上所述,十三家總計四百六十八家,著作共計八千五百一十篇。

  • 2 # 探尋歷史奧秘

    諸子百家有名有姓的共189家,一共有4234篇著作,《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甚至記載諸子百家有上千家。但影響較大,規模較大的也就幾十家而己,其中只有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這十二家發展成了學術流派。

    1、法家

    法家以法治為核心,以富國強兵為目地,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反對禮制,以法冶國。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李斯、韓非,著作有《商君書》、《韓非子》等。《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法家共分十家,著作二百七十一篇。成就有商鞅變法,戰國末韓非將法家總結歸納成書《韓非子》。

    2、道家

    道家主張“無為而冶,順應自然”,主要人物有老子、莊子等,著作有《道德經》、《莊子》等。《漢書·藝文志》中記載道家有三十七家,著作九百九十三篇。道教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著“中華文化基石”之稱。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產生極大影響。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論六家要旨》)

    3、墨家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天志”、“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主要人物為墨子,著作有《墨子》等。《漢書·藝文志》載墨家共有六家,著作有八十六篇。

    墨家與道家、儒家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化就為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4、儒家

    儒家主要思想為“仁、義、禮、智、信”,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等五十三家,著作有《論語》、《孟子》等共八百三十六篇。儒家的學說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主流思想,提倡以道德禮制治國,反對嚴律,與法、墨、道的思想嚴重衝突,是對立面。後來儒學發展認為人是分等級的,低階必須無條件絕對服從,講“存天理,滅人慾”,以追完人。

    5、陰陽家

    陰陽家的核心思想為“陰陽五行”,創始人為鄒衍,共二十一家,著作有《鄒子》等三至六十九篇。“陰陽五行”與道家老子思想相同。

    6、名家

    名家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係為研究物件的哲學派別,擅長辨論,重名與實的關係。主要人物有鄧析、公孫龍、宋鈃等七家,著作有《鄧析子》、《公孫龍子》等三十六篇。

    戰國中期時,由於激烈的社會變革,使舊概念不能反映新事物,而新概念還需要社會的公認,名家於是應運而生。他們以人的認識本身為研究物件,致力於論辯中邏輯問題的研究。

    7、雜家

    雜家的特點“兼儒墨,合名法”,博採眾長,“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主要人物有呂不韋、屍佼,共二十家,著作有《呂氏春秋》、《屍子》等四百零三篇。

    雜家著作皆為道家思想,胡適先生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指出:“雜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雜家的新名。漢以前的道家可叫做雜家,秦以後的雜家應叫做道家。

    8、農家

    農家奉神農為祖師,主張“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人物有許行等共九家,著作有《神農》等一百一十四篇。

    農家代表了下層農民,主張經濟生活以農為主。

    9、小說家

    小說家主要記錄民間街談巷語,四方風俗。有虞初等十五家,著作有《虞初周說》等共一千三百八十篇。

    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小說家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說。

    10、縱橫家

    縱橫學說為鬼谷子創,“縱橫家”是指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獨特的謀士群體,他們行事無常態,朝秦暮楚,不事定主。人物有蘇秦、張儀、甘茂等十二家,著作有《蘇子》等一百零七篇。

    11、兵家

    兵家為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人物有孫武、司馬穰苴、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等五十三家。著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七百九十篇。為實用之學說。

    12、醫家

    醫家泛指所有從醫之人,代表人物有扁鵲等。著作有《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

  • 3 # 亮說史話

    用最簡單的敘述,告訴你複雜的歷史文化!

    首先要理清歷史時間概念。東周包括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我們說百家爭鳴往往是在戰國時期,所以最好是說“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道家,老子。春秋楚華人。具體人物事蹟不詳。有說是老萊子。有說是李耳,字聃。

    其著作《道德經》。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有其自然法則,我們應該要遵從自然適應自然。

    事物都有對立面,認為有無、虛實、強弱、剛柔、雌雄、禍福、善惡、美醜、長短、高下、前後等都是對立的統一。

    在社會政治觀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我無為而民自化”,“治大國如烹小鮮”,又描繪了一幅“小國寡民”的理想國圖畫。

    儒家,孔子,春秋魯華人。

    核心思想是“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儒家對於自我的要求是比較好的。

    政治上,孔子是尊重周公的。推崇西周的制度。周公制定了周禮,而孔子一生都為周朝禮崩樂壞而痛心,為周禮的復興而奔走。孔子在政治上具有保守性。《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學在官府,以吏為師的狀態。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等,教育主張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兵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墨家,墨子,名翟di。春秋末期人。

    墨子出生於小手工業者,也有說是農民,與其他學派創始人相比,身份要低微。但是正是這種身份反而使得墨家的思想更接地氣。比如他主張兼愛。孔子的愛,其實是有區別的,墨子的愛更大度。非功。從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入手,不主張戰爭。所以墨家奔走勸導和平。再比如,薄葬,勤儉。都是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另一個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墨子的著作中對於科學的認識,與其他同時期的賢者相比,高明的多。甚至涉及到近代物理知識,如力學,光學。還涉及到宇宙有關時間和空間的關係。還有數學,科技製造等。因此被稱為,科聖。

    中國今有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發射成功。

    戰國時期還有更多思想家。

    道家,莊子。莊周夢蝶。

    儒家,孟子,亞聖。仁政思想。民貴君輕。

    法家,韓非,商鞅。主張法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

  • 4 # 淡墨如印

    “百家”是相對“王官”而言,“王官 ”是貴族學,百家是民間學,百家之言只是民間私議而已。

    開百家之先的是儒家,儒家的創始人為孔子。孔子祖上本是宋國貴族(商朝遺民的後代),避亂到魯國。孔子時常在貴族家裡當賤職,孔子自稱“我少賤,多能鄙事。”然而,孔子卻習得了當時貴族的種種禮文(孔子自稱“好學”)。之後,孔子便開始批評貴族的一切非禮之舉。

    孔子在魯國沒有實現自已的理想,於是,他開始出遊衛、宋、陳、楚等國。前後共十四年的政治活動很失敗,但他卻招收了許多學生,這為他的教育事業留下了絕大的影響。孔子也因此成為我歷史上,將貴族學傳播到民間的第一人。

    繼儒家而起的是墨家,墨家的創始人為墨子。據說,墨子曾在孔門受教,後來他卻自創教義。墨子對當時貴族的生活持絕對反對的態度,主張“非禮”、“非樂”即是去差等化。其正面的理論是“節用”、“兼愛”。孔子卻是重禮的,可見墨子非儒。

    然而,儒墨兩家有一共同精神,那就是站在社會的立場,批評和反對貴族階層的生活。不同之處在於儒家比較溫和,墨家則比較激烈。

    後起於戰國時的各家,全逃不出儒、墨兩家的範圍。法家是繼孔子學說而起的學派,其代表李悝是子夏的弟子,吳起是曾子的弟子。法家人物將孔子學說從學術性轉向治世的功用,可以說法家是儒家學說治化的開始。

    法家人物有著治世的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個人的結果卻非常糟糕,吳起在楚國被楚貴族殺害,商鞅在秦國被秦貴族殺害。給當時的平民學者極大的打擊,於是保祿派登上歷史的舞臺,他們是以公孫衍、張儀、蘇秦為代表的“縱橫派”。

    縱橫派基於祿位替自身而謀,行走於諸國之間。將原本為一國之君服務的法家人物,變成為多國服務的縱橫人物,使得諸國之間動亂迭起,而於實現事物的功效並不見起色。自縱橫學說開始,學說的精神從貴族身上轉移到平民學者自身生活上來。他們不再關心和批評貴族的“非禮”行為,而是注意自身的出處和生活。

    於是有了以孟子為代表的義仕派,以許行、陳仲為代表的勞作派,以莊子為代表的退隱派等出場。他們在學術上相互攻擊,誰也不願服輸。然而,他們的學說中心依然是自身。群體精神下移到自身,成為一種自利的精神。此也說明貴族的地位已以逐步下降,民間學者(遊士)的地位逐漸提高。從而,形成了我歷史上學術對付政治的現實狀態。

    種種因素將平民學者的地位不斷推高,貴族對遊士禮敬有佳,國君養賢、公子養賢都可見一斑。到戰國末期遂激發反遊士的思想,拉響了政治對付學術的前奏。如何統治平民學者的思想成為戰國末期的主旋律。於是產生了老子、荀子、韓非子三家之言,它們的立論雖有不同,但在抑制平民學者的氣焰上卻保持一致。

    老子主張上者無為,下者歸耕(關於老子學術上有說他是戰國時期的人)。荀子主禮治,去貴族世襲。韓非子主法治(新法家),以吏為師。三家皆主裁抑文學言談,主張以實際事務為要。此三家之言為秦漢所承用,開創了大一統的政府。

    至此,可以總結性的描述戰國時百家爭鳴的過程。百家之先為儒家,儒墨兩家為戰國時各派學說的源頭。其發展大體上是:儒墨之群體精神為第一期;法家精神向縱橫家之私求精神的轉變為第二期;戰國中期各學派不務實的文學言談對政治的影響為第三期;戰國末期三家學說對平民學者思想的統一是為第四期。

  • 5 # 科學歷史觀

    春秋時期是封建地主制度時期,各階級階層的學者和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的利益集團對萬事萬物做出解釋,於是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狀態,史稱“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墨,兵、陰陽、縱橫、農、雜、小說家等,影響最大的是前四家。

    道家:老子論道,老子,姓李名耳,河南鹿邑人,東周時期任官府的守藏史,掌管圖書典籍,類似於毛主席以前任北大圖書館館長一樣,因為是掌管守藏史,所以所以深諳禮儀,歷史,以及自然文化等,公元前520年,周王室成員發生內部政治鬥爭,由於自己所掌管的周氏典籍被失敗的一方帶走,老子隨後被罷免回鄉,後來準備西行向秦國,經過河南靈寶函谷關,被官令尹喜攔下,稱最好留下點什麼,於是老子就留下來5000字的道德經,據說在世界上中國的道德經和西方的聖經是翻譯最多的兩部古籍,可見其影響力非法。相傳老子當時騎著青牛而去的,所以我們現在在很多的景點,特別是名山大川上都能看到騎著青牛的老者,那就是後人為了紀念老子而建的。後來的莊子在老子《道德經》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發展,莊子崇尚自然,認為應該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所以被並稱為老莊。

    儒家:主要人物名字和孟子,孔子,名丘,子仲尼,魯華人即今天山東曲阜人,春秋年間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比老子小二十歲,據稱曾經求教育老子,孔子為什麼這麼多才呢,因為孔子父親早逝,錯學在叔孫氏家放牛,叔孫氏家有很多藏書,孔子經常借閱,所以通古博今,後來他的弟子根據孔子的言行編寫了《論語》,在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制度,即使在現在的義務教育上都需要學習論語,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可見意義之深遠。後來的孟子是孔子之孫子思的學生,繼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著有《孟子》一書,被稱為孔孟。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早年學習孔子的學說,後來厭煩了儒家的禮樂,自成墨家一派,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攻小,以強凌弱,作為救世良藥。

    兵家:主要人物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兵法之首,孫武的祖先是齊國的貴族,本姓田,被封了一塊邑,改姓孫,後來孫氏家族無法忍受齊國的內亂,去了東邊的吳國,被伍子胥推薦給了吳王闔廬,就是夫差他爹,孫武以三萬兵力擊敗楚國,後來輔佐吳王夫差擊敗越王勾踐,討伐齊國,與中原霸主晉國爭霸,後來稱為春秋五霸之一,太史公司馬遷評價,吳國的勝利與孫武是分不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菜蟲害與病害有哪些?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