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史微課堂
-
2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我的回答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快,那就是中年油膩男。無他,因為這幾年翻案風盛行。煬帝風流倜儻,能文善武,雄才大略的形象大行其道。很多人甚至相信,他與李世民是一輩的。
然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煬帝的媽媽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姨媽,也就是說,煬帝是李世民的叔父輩。按其年譜,煬帝即位時年已三十五歲,當然不可能是小鮮肉。
雖然現在成熟穩重的中年男人形象也很受歡迎。但在古代,三十五歲很多人已經成了爺爺,如李世民。隋煬帝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個孫子燕王楊倓生於公元603年,這時隋煬帝還只是皇太子,要一年後才登基為皇。而且必須要記住,這個是嫡長孫,也就是正妻所生的被正式承認的孫子。隋唐是個很嚴酷的階級社會。階層間的流動被限制,包括血緣。換句話說,夫妻必須有相同或相近的地位。如果彼此地位太過懸殊,無論是婚姻還是子嗣都不會被承認。說簡單一點,就是如果隋煬帝看上了哪個宮女和她春風一度生個小孩,這個孩子也不會被認為是他的兒子。另外,女孩要另算排行。
當然,也許隋煬帝真象有些人相信那樣是一個正直的人。因為他的母親獨孤後厭惡男人三妻四妾,所以當他還是晉王時,就只有一妻一妾。所以也沒有其他孩子。但很明顯,隋煬帝早就有了奪嫡之心,一直在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如果他被發現有其他女人,是根本當不了太子了。但這個“其他女人”是否存在呢?已過千年,當年獨孤後都沒發現,現代人能發現嗎?
歷史流傳說隋煬帝荒淫無道。這個也是眾說紛紜。但有可能是他晚年得了“消渴症”,這其實是種糖尿病。經常被誤以為是好色的表現,非風流才子不能得。大才子司馬相如、韓愈都得過這病。
這能說明隋煬帝是被冤枉的嗎?其實也不能說明。因為兩者沒有必然聯絡。一個人既可能在得消渴症的基礎下荒淫,也可能不荒淫。不過有一點,那就是糖尿病與顏值有關。因為現代醫學早發現了,糖尿病的發病基礎是人體攝入了太多代謝不了的營養物。所以不管荒淫與否,真實的隋煬帝很有可能是一個胖子。
其實這很正常,隋唐以胖為美。作為貴族的煬帝瘦了才不正常。
不過呢,做為皇帝,顏值崩一點算什麼,女人不清不楚算什麼?主要是雄才大略,能文能武,這才是皇帝的標準。
很多人對煬帝所謂“滅南陳、收西域、徵高麗”的偉業津津樂道。當然,還少不了那條光彩了千年的大運河。問題是,這些真是煬帝的偉業?
就象所謂的“開科舉”一般,不過是後人用巨大的腦洞強行為煬帝塗抹上去的光芒。
不說別的,就滅南陳,這一點其實很乏善可陳。當年滅南陳時,隋兵陳兵長江北岸,就是不進攻。為什麼?其實就是身為主帥的楊廣同學在等船呢。他要塑造一種屬於帝王的浩浩天威,以無匹的氣勢來彰顯自己的王者身份。可戰機稍縱即失,老等也不是辦法。於是大將韓擒虎與賀若弼實在按捺不住,“貿然”發動了進攻,滅了南陳。然而這讓楊廣很不滿意,感覺是兩人搶了他戰功,回朝後參了他們一本。還好楊堅還不糊塗,沒治兩人的罪。
然而這一直成了楊廣的一個心結,結果幾十年後,在徵高麗的戰場上,他同樣要弄“天子之儀”,非要在後勤保障不足的情況下調集大軍搞正面決戰,結果敵人還沒幹掉,自己的內部就先崩了,才有徵高麗的第一次慘敗。
好吧,按網上的某種說法,所有的歷史資料都被無恥的李世民改了。楊廣的一生,都是在勝利的路上高歌猛進,只是最後遭到了“關隴集團”的暗害,然後被汙名化,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被李世民騙了。雖然這種改史力度可能只有孫悟空才能做到,但不能說沒這種可能。不過身為世上第一強國的君主,在十四年內搞垮自己的王國的事實真的在世界範圍內也難找到第二個人,這種基本事實總不會是被改了吧?莫非我們學的都是假歷史?
在局勢還沒完全失控的大業十二年,煬帝就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帝都,跑到自己心愛的江都去渾渾噩噩地過了兩年,最後死在那裡。這兩年時間,沒看他為收拾殘局做什麼,也沒有做一點自我檢討的樣子。很明顯根本沒有而對自己失敗的勇氣。人家年近七旬的漢武帝還知道發一個《罪已詔》,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而煬帝做了什麼?所以他死在自己待衛手中也不枉了。一個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都不敢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人,你會相信他以前真的是個英明神武的君王嗎?這歷史不是又被改了吧?
如果歷史沒有遭到“無所不能”的李世民的毒手的話,稍有閱歷的人都應該明白,一個人的真面目,不是看他順境裡有多強大,而是看他挑戰逆境的能力。就像王思聰他再怎麼日進斗金,哪怕一天賺一萬,大家都明白,這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老爸的能力。中國歷史上的幾位天之驕子真正熠熠生輝的時候不是他們在順境下的成功,就以李世民為例。他真正體現能力的就是像虎牢之戰,渭水之盟這樣以弱勝強的戰鬥,例如虎牢,面對竇建德和王世充合兵的優勢他硬是抗住了,這就是能力。漢武帝也是一樣,面對漢匈戰爭敗多勝少的局面,面對遠征草原的不利因素依然勇敢出兵,並且取得勝利這就是能力。而楊廣呢?沒打贏還把底子丟了,打了敗仗也不吸取教訓,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自己原來的打法,這是把責任甩給萬能背鍋俠“關隴集團”能成功的嗎?漢武帝不是沒打過敗仗,但人家知道下一次換一種打法。李世民兵敗淺水原,但他很快扭轉了局勢。而不是像楊廣這樣,硬要拿自己這邊的人頭去幫高麗人築“京觀”,戰場上的智慧既然如此,從來就沒有過亮點,你能指望他其他地方出色?更不用說這心理素質太差,缺乏真正面對問題的勇氣,比起秦始皇也差遠了。秦始皇還知道聽取李斯的話收回《逐客令》,也曾經向王翦道過歉。而楊廣,沒有任何反省自己錯誤的記載,只有“大好頭顱”的哀嘆,這恰恰暴露了他的本質~一個自我定位一塌糊塗的二世祖。這樣的人有何能力可以誇耀?因為他根本就不知死活!
-
3 # 上山踹老虎屁股
在不少影視劇中隋煬帝是一個殘暴、毫無人性的君主形象。比如:《隋唐英雄傳》、《隋唐演義》等影視劇把隋煬帝楊廣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可是隋煬帝真的那麼慘無人道嗎?其實不見得是這樣。
因為在史記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隋煬帝因太子無能而那時大隨江山搖搖欲墜時,楊廣受到多位比較有聲望的大臣擁戴,為了穩固來之不易的江山,所以楊廣不得已而廢了太子楊勇;可有的人說了,隋煬帝楊廣殺兄弒父、欺母霸妹難道不是真的嗎?其實這也是歷史人物所杜撰出來的,因為自古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寫的、唐高祖李淵以前在隋朝做過官,官至唐國公,當他推翻隨朝時曾經讓史官撰寫隋煬帝楊廣十大罪狀,就算沒有的罪名也要想辦法合理的加上,不得已史官在隋唐歷史記載中添加了幾筆。
楊廣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後率軍南下消滅南陳,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興科舉制度;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看得出楊廣並非是一個慘無人道的君主,他開通的大運河至今對世人都還有重大的影響、疏通了南北的經歷交流。
在《隋唐演義》中大多都有虛構的情節,因為到頭來這部電視劇依然只是一部演義而已,隋煬帝楊廣生為帝王當然要有雄心壯志開疆拓土,這是每一代君王的重大抱負,既然開疆拓土就要發動戰爭、是戰爭肯定避免不了流血,這是無可厚非的。所以說隋煬帝的江山不是因為他的殘暴而被推翻的,而且他發動戰爭太過於頻繁、老百姓民不聊生從而不得不反,後來使得早就想造反的唐國公李淵順水推舟臨陣倒戈槍指大隋江山,加速了隋朝的滅亡,在許多影視劇中都把李淵當做正義的化身、替天行道的救星,如果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認為隋朝體制不行的話,那麼為什麼還要繼承隋朝的體制實行科舉制呢?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都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著書寫的,隋煬帝雖然不是意義上的好君王,但並非像我們歷史教科書上寫的那樣荒淫無度暴虐成性,他的一生可以用“錯在當時,亦功在千秋”來形容。所以說隋煬帝是被史官狠狠的黑了一筆。
-
4 # 錦鯉小毛球
隋煬帝修運河,平四夷,創科舉這些歷史功績都是比較清楚的。由於大搞基礎建設和四處征戰引發的當時底層百姓不滿和各種社會矛盾也都記載的很清楚。但是隋煬帝楊廣到底是不是“風流成性”,因為史書出現了不同的記載導致現在我們看到了不同的“隋煬帝”。
其中隋煬帝最令後人詬病的一段記載是關於其“調戲後母,弒父篡位”的橋段。這段記載在很多正史中都有記載:
《隋書·楊素傳》:“及上(楊堅)不豫,(楊)素與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入閣侍疾。時皇太子入居大寶殿,慮上有不諱,須豫防擬,乃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錄出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所寵陳貴人又言太子無禮。上遂發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謀之於素,素矯詔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又令張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頗有異論。”《隋書·楊勇傳》:“高祖寢疾於仁壽宮,徵皇太子入侍醫藥,而奸亂宮闈,事聞於高祖。高祖抵床曰:“枉廢我兒!”因遣追勇。未及發使,高祖暴崩,秘不發喪。”《隋書·張衡傳》:大業八年張衡臨死前“我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我為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怎麼可以奢望活得長久),暗指楊廣殺人滅口。《隋書·后妃列傳》:“初,上寢疾於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泣然曰:‘太子無禮。’”而非官方史書對此事記載的則更加詳盡:
馬總《通曆》:“上有疾,於仁壽殿與百官辭決,並握手歔欷。是時惟太子及陳宣華夫人侍疾,太子無禮,宣華訴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後事!”遽令召勇,楊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 張毅《大業略記》:“高祖在仁壽宮,病甚,煬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倖者,惟陳蔡而已。帝乃召蔡於別室,既還,面傷而法亂,高祖問之,蔡泣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令發詔追廢人勇,即令廢立。帝事迫,召左僕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簡驍健宮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杖,立於門巷,以為之衛。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從這些互相驗證的史料基本坐實了楊廣“調戲後母,弒父篡位”的罪證。這也成為後世認為隋煬帝是好色昏君的有利證據。但是好像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看另一條記載:
《隋書·何稠傳》“仁壽初,文獻皇后崩,(何稠)與宇文愷參典山陵制度。稠性少言,善候上旨,由是漸見親暱。及上疾篤,謂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屬此何益,但不能忘懷耳。魂其有知,當相見於地下。”上因攬太子頸謂曰:“何稠用心,我付以後事,動靜當共平章。”在正史中都出現了對隋煬帝截然不同的描述,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後世對隋煬帝的昏君印象的懷疑。而更加令人生疑的是《隋書》中關於楊廣的記載相對簡略,而民間野史《大業略記》的記載卻非常的詳盡如親眼所見一般。
而《大業略記》這部書史料來源大多是民間流傳的一些雜談、軼聞和傳說,其記載的可信性是有一定水分的。隋朝末年由於長期的勞役和征戰,造成百姓民怨沸騰,這一切的原因不免都指向當朝天子楊廣。趙毅會不會懷著體恤百姓疾苦的心情才根據民間傳說創作出這樣一個隋煬帝的故事?編撰《隋書》的魏徵等人作為大唐臣子,會不會透過詆譭隋煬帝方式的樹立大唐政權合法性從而故意採用摸黑隋煬帝的史料?這些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都是謎團。
關於隋煬帝娶其父楊堅嬪妃的事情,從隋朝的歷史環境和人文風俗方面分析可能也是正常現象。隋皇室祖先多是鮮卑化的漢人,而鮮卑族的婚姻制度基本上保留了父兄死後,後母與和嫂子就會改嫁給兒子或兄弟的風俗。如果從這方面分析隋煬帝的這些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從楊廣繼位前的記載看他是非常有才幹的,當時楊廣是不是當時為了太子之位故意裝出來的還是本就如此,也是見仁見智吧。畢竟史書是勝利者所寫,而楊廣作為亡國之君如果沒有“荒淫無道”的記載那後朝怎麼保證其奪權的合法性呢?如果看到亡國之君克敬明禮才是非常可疑的吧。至於歷史真實的隋煬帝是什麼樣子我們也不做評判,畢竟真實的史書那樣記載了,我們只是種一棵懷疑的種子,提醒我們讀歷史的時候“盡信書不如無書”,提醒自己多思考一點罷了。
-
5 # 達文有話說
隋唐之後,一提起“暴君”二字,人們便會不假思索的在腦海中浮現出隋煬帝這個人。估計楊廣要是泉下有知的話,肯定會被氣得暴跳如雷,去找他的李姓表兄弟尋仇。
古代皇帝的諡號都是死後被追封的。隋煬帝由於是隋朝最後一個皇帝,諡號中的這個“煬”字,是其表兄弟李淵給他的。“煬”字作為諡號,頗有些戲謔的含義,比如違背禮法,遠離民眾,違反天意,欺壓百姓,等等。對於隋煬帝的負面評價,在魏徵主持撰寫的《隋書》中可窺見一二。《隋書》中描述的隋煬帝,基本是一個荒淫無度、揮金如土的敗家子,殘酷冷血的殺人犯,獨斷專行的統治者。總之,是一個集一切惡劣品質於一身的暴君,李家父子結束了隋朝統治,建立大唐,正是順應天意。這種評價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們對於隋煬帝的主流印象。
看到這裡,您應該明白了,前朝歷史都是由後朝修訂,唐朝對隋煬帝的各種黑,也明顯是政治意圖。把楊廣寫的越昏庸無度,越獨斷專行,就更有助於樹立李唐王朝取而代之的合法性。而且,魏徵等修隋史時,刻意羅列隋煬帝的罪狀,也是希望警示李世民,讓他能夠看到前朝的前車之鑑。
那麼,更加真實的隋煬帝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隋煬帝弒父殺兄,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楊堅是怎麼死的,只有一家之言,歷史上並沒有定論。楊勇確實是他殺的,但歷史上殺親兄弟的比比皆是,李世民不也是經玄武門之變才登上皇位嗎?為啥李世民是千古名君,而楊廣卻成為暴君的代言人?可見,古代皇帝為了爭奪權力殺死親人,並不是被罵成暴君的理由。
楊廣獨斷專行,這是事實,但考慮到其所處的政治背景,我們就會體會到,他的專權,是政治需要。楊家的江山是靠關中關隴集團起家,說白了,你楊家只是這個集團利益的代言人,隨時有被換的風險(而事實上也是這個結果,大隋江山被同時管隴貴族的李家替換)。從楊堅開始,就開始了建立“三省六部制度”、推行科舉考試選拔平民人才等,一系列的措施,來弱化關隴集團的實力。楊廣上來,更不用說,要保大隋江山的基業長青,必須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他一登基就找理由對關隴老臣大開殺戒,樹立自己的權威。然後大力推廣科舉考試的同時,索性連都城都從關中東遷到洛陽。長此以往,朝廷中的舊貴族階級和新掌權的平民官員階級,不可避免的矛盾重重。矛盾越激化,他就越獨斷,這是他樹立權威的必然選擇。
隋煬帝還有個被後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勞民傷財修建大運河和徵高麗。
民間有這樣的流傳,楊廣修建大運河是為了坐船去杭州看瓊花。這可能是隋煬帝被黑的最慘的事情了。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但其在南方的統治並不穩固。修通濟渠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南北溝通。透過運河將南方的錢糧物資運到洛陽,同時北方的軍隊和糧草,隨時可以運送至南方。然後隋煬帝一聲令下,又修了永濟渠。從洛陽出發,經過遼闊的華北平原,直達涿州。永濟渠的目的是什麼呢?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那就是高句麗。
高句麗是現在東北地區的一個政權,是一箇中央集權國家,擁有龐大的軍隊,對中原虎視眈眈。高句麗之於大隋,如後金之於大明,準格爾之於大清。一山不容二虎,所以隋朝皇帝看高句麗如芒刺在背,必須除之而後快。所以後來有了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稅賦徭役的加重刺激了國內的農民起義,大隋江山也就此分崩離析。
從宏觀歷史的角度看,隋煬帝的這些選擇似乎都是功在千秋之大計。但其犯了見國而不見民,耗費社會資源無度之大忌,這是歷史人物侷限在歷史中的必然性。我們後人讀歷史時,更要從歷史人物的忠奸善惡觀念中抽離,學會用大歷史的眼觀反思。
-
6 # 超超9918
隋煬帝楊廣本是中國歷史上少有明君 為什麼被抹黑 被什麼人抺黑
李家 李氏父子及其後人
儒家 那時科舉雖然是隋朝開創的 因為要築固地位 當然拋棄隋 全力為唐朝 唐王室服務 恩將仇報算什麼
成王敗寇 隋朝由一個大帝國 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原因 就是隋徵高句麗失敗 損失隋王室控制的70萬精兵 整個王朝人失控了 野心家紛紛而出開始造反了
儒家寫的隋史上說 隋煬帝因為喜歡江南繁華 在江都留下 不回洛陽了 真實情況是 當時李淵 劉周武 王世充都以經暗中投靠了突厥 隨時準備造反了 隋煬帝無大軍可用 所以只有躲在了江都
儒家被叛了隋朝之後 所以到現在不遺餘力的抹黑隋朝 但經過2次事情後又有了轉機
第一 毛主席在世時嚴重的打擊了反人類 反社會的儒家勢力 它們以經大大失勢力
第二 隨考古不斷髮現 當年的真相慢慢清晰了
而跟據歷學家的總結 一些事情也揭露了真實情況
-
7 # 洞悉歷史
從隋煬帝的年號大業就可以看出,他和秦皇漢武一樣雄才大略,他我想做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帝,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完成這一目標。
楊廣很有政治頭腦,與當時的太子楊勇來比,非常有手段,洞悉人性,能看透形勢。才能讓隋文帝廢掉楊勇,改立楊廣為皇太子。
關於史書中楊廣風流成性,調戲後母,弒父篡位的記載,我想是經不住推敲的。楊廣想當太子,而且也是費了千辛萬苦,各種的陰謀詭計。 怎麼會在危機關頭,去調戲楊堅的妃子呢,是個正常人就應該知道孰輕孰重。楊廣相當一部分的罪名,是後人對他的抹黑。
楊廣在做晉王的時候,就屢建戰功,可以說是年少有為。他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叛亂,北上擊敗突厥進犯,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
楊廣即位後十分重視教育,興辦學校,網羅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科舉制度的影響更是非常深遠。可以說是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程序。打通了上下的流動,大量的人才得以選拔,加強了中央集權。
楊廣在西域開拓疆土、揚武國威、開展貿易、打通絲綢之路,以便回覆漢朝的影響力,比肩漢武帝。
他鑑於當時政治經濟的形勢重修洛陽,並開鑿大運河。大運河從涿郡一直到達南方的餘杭,長達五千多里。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連線起來,促進了兩岸的發展和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楊廣為了他的宏偉藍圖一直軍事不斷,一心要超越秦皇漢武。北上殲滅吐谷渾,開拓疆域數千公里。又三徵高麗,呼叫人力數百萬,財資無數。由於諸多原因沒能取勝,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引發了隋朝滅忘的農民起義。
楊廣是一位胸襟遠大很有抱負的一位國君。由於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沒有考慮當時的國情,過度的勞役黎民百姓,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才使得老百姓極其厭惡他,後朝史官則大力渲染,荒淫無度,風流成性等各種荒謬的帽子向他扣來,從而使楊廣塑造成了歷史上少有暴君昏君
-
8 # 講歷史的劉老師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喜歡用道德來評價一個人,往往認為亡國之君便是昏君、庸君的代名詞。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也喜歡將歷史故事演義化和娛樂化,而隋煬帝楊廣的故事就隨著演義故事而鋪陳演變,因此,他就成了昏君或者荒淫的代名詞。
如果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來重新審視隋煬帝,我們會發現其實這個皇帝並沒有那麼荒唐。他雖是亡國之君,但並非昏君、庸君。相反,他也曾大有作為,期望過能進一步振興隋帝國,雖未成功,卻仍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隋煬帝即位後,採取了多種改革制度,以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統治。
一、政治上,隋煬帝在職官制度方面為了精簡機構,改革吏治,明令廢除諸州總管府,防止地方割據和軍事分權的出現。還下令改革封爵制度,詔曰:“自今以後,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並規定“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必須德行功能顯著者,才能升級。
二、在法律制度方面,隋煬帝進行了改革,頒行《大業律》。他吸取了歷代苛法嚴刑、專任獄吏而導致亡國的前車之鑑,主張“去苛從寬”。
三、在經濟上,隋煬帝更加有效地實施了北魏以來的均田制,並在此基礎上減輕賦役。促使了國家財富的猛增,也推進了國家編戶的激增,由隋初編戶僅450餘萬戶,到大業年間激增至890餘萬戶,人口高達4600餘萬。
四、在選舉制度方面,隋煬帝繼續推行並進一步發展隋文帝的科舉取士政策。頒發《求賢詔》,指出人才“不必全備”,只要“一藝可取,亦宜錄用”。選舉制度選拔人才不分出身、地位和財產的。
五、軍事上,隋煬帝三徵高麗,北巡突厥,安定西陲。
隋煬帝還下令開鑿大運河。政治上,此舉為鎮壓江南地區士族豪強的叛亂,有效地孔子陳朝舊境,鞏固大一統的局面;經濟上,是為保障漕運,用運河來轉輸江南賦稅,以滿足京師的供應;軍事上,是為吸取文帝征伐高麗失敗的教訓,北以涿郡為陸軍基地,南以江都為水軍策源地,以保證軍糧的運輸和供給。
歷史上的隋煬帝還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帝王,他喜愛文學,能作得一手好詩歌,還在音樂方面也頗有建樹。
作為一代帝王,隋煬帝雖不是明君,但也絕非庸君。後人有說隋煬帝是個暴君,確實他的暴政最終也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其失敗也可概括為“操之過急,失之於暴”。
回覆列表
首先隋煬帝的黑歷史大多數後朝抹黑的,這個大多數人都知道,看看隋煬帝有什麼功績。
1、修建大運河,大運河至今仍在發揮巨大作用,是勞民傷財的工程嗎?對於中國來說,大運河的作用遠勝於長城。
2、“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結束了自三國以來的戰亂,統一了國家。
3、建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這種民主的選拔制度,為社會低階層提供了走上仕途,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就這三個功績影響了封建社會和現在,毫無疑問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
那隋朝為什麼會突然倒塌呢?
隋煬帝急功近利。隋煬帝特想當千古一帝,但不顧民力,不惜民情,到處亂挖亂建。建東都洛陽,挖運河,修長城,整驛道等,勞民傷財,不顧百姓死活。
建國前很亂,而且馬不停蹄的發動戰爭,消耗國力,以至於後來農民起義都無能為力。內部出了問題。隋朝靠關隴集團成事,但也壞在這個集團手中,什麼李淵,宇文成都等都是關隴大集團,大軍閥,他們都有野心。老皇帝在時都不敢動,名不正言不順的楊廣繼位都反了。
隋朝的滅亡是隋煬帝一手造成的,對當時百姓來說是不好的,但是對於後世來說那簡直是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