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對印度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一篇,無疑是亞歷山大遠征在印度西北部廢除當地的幾個王國後造成政治真空地帶。月護王---燦爛文明孔雀王朝的締造者

    而一個王者的出現,迅速彌補了這一真空,他就是在印度史上留下光輝篇幅的王者---旃陀羅笈多.孔雀,印度人稱之為“月護王”。在他努力和殺伐之下,一個王國被迅速建立,這個王國以旃陀羅笈多母親“孔雀”命名,這就是被世界廣為流傳的孔雀王朝。

    在以後幾年裡,他穩步地朝西北方向擴大自己的勢力統治範圍,直到他的帝國從恆河流域擴充套件到印度河流域,幷包括這兩條大河的三角洲地區。這段時期的印度帝國在中亞地區幾近於無敵狀態,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阻止旃陀羅笈多擴張的腳步。

    就連亞歷山大的繼承人希律希底國王塞琉古也敗在旃陀羅笈多手下。塞琉古試圖重新獲得亞歷山大曾經所統治的印度地區時,旃陀羅笈多毫不費力地擊退了塞琉古率領的希臘軍隊。

    一年後,塞琉古被迫媾和,把印度地區拱手讓與孔雀皇帝,並將一位美麗的希臘公主嫁給他。作為回報,塞琉古得到500頭戰象,他利用這些戰象,成功地擊退了他在希臘世界中的對手。

    西元前305年,塞琉古背棄盟約,再度入侵印度﹐但再次被打敗,這一次他把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印度。

    阿育王,慈悲之王,仁愛之王!

    不但旃陀羅笈多有著超凡的智慧和戰略思想,他的後代同樣繼承了他的天賦,其中兒子頻頭沙羅征服了德干,而他的孫子,著名的阿育王則征服了羯陵伽,即印度東部地區。

    因而,在後者統治下,孔雀帝國包括了除南端以外的整個印度半島。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地域遼闊的統一大帝國。

    阿育王統治時期,印度國勢強大,國土達中亞。據說阿育王可以隨時調動70萬大軍,和9000頭戰象以及10萬戰車。征服羯陵伽之時,阿育王就使用了這種大規模作戰的方式,但是戰後,他的人生卻發生了改變。

    根據阿育王自己的敘述:“有15萬羯陵伽人被俘虜,另有10萬人戰死在這場戰役中。我到底做了什麼?難道我的母親將我誕下,就是為了讓我殺戮嗎……”

    這場血淋淋的戰爭改變了阿育王的一生。由於受到佛教教義中戒殺生的影響,他誓言不再戰爭,並把他的一生及其帝國的資源奉獻於宣揚佛陀的教誨。改信佛教後,阿育王廣行仁政,到處豎立勸善規過的石柱,愛民如子成著名的仁君。

    由於阿育王的努力,使佛教不僅只是印度的地區性宗教,也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從前他因擁有一大帝國為傲,而今則因宣揚佛教而備顯榮耀。從阿育王的碑文中反映出其王者風範和人道胸懷。

    他從不厭倦對改善百姓物質和精神上的努力,而且不只是傳教,也實踐宗教寬容的精神。對於發展印度的建築和藝術有卓越貢獻。但因為自己信仰佛教之後,太過仁慈,也導致了那些中亞國家的侵略。

    孔雀王朝末年,王權已經衰落,印度再次分裂為許多國家。西元前一世紀與西元一世紀間,大月氏中的貴霜部落,攻入印度北部,不僅佔領旁遮普,而且據有喀什米爾,印度河流域及恆河上游阿富汗以及中國西域的一部,自此建立強大的貴霜王朝。孔雀王朝就這樣覆滅了。

  • 2 # 澹奕

    孔雀帝國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基本上統一南亞次大陸的王朝(南部還是遊離在外)經過旃陀羅笈多到歷史上著名的阿育王三代帝王,孔雀帝國達到極盛,不過孔雀帝國國祚不過130多年,迅速滅亡。

    第一,阿育王時代,孔雀帝國盛極一時

    阿育王登基以後,南征北戰征服了印度地區各個土著王國,疆域迅速擴大,阿育王時代達到極盛。

    當時的孔雀帝國,疆域包括瞭如今的印度(除了南部邁索爾地區)、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甚至還包括阿富汗與伊朗的部分地區。

    孔雀帝國建立之初,已經擁有三萬騎兵,60萬步兵,9000頭戰象,實力強悍。

    羯陵伽之戰中,阿育王大規模劫掠屠殺以後,卻意外皈依佛法,阿育王放棄了大規模對外擴張,全力發展經濟文化。孔雀帝華人口超過2600萬,擁有非常完善的水利建設,農業、手工業與商業都非常發達。

    第二,登高跌重,盛極而衰

    說到孔雀帝國的衰亡,就不得不說孔雀帝國最輝煌的締造者——阿育王。

    阿育王有點像中國歷史上的漢朝君主漢武帝,他創造了孔雀帝國的輝煌,他將君權高度集中的同時,卻又留下了大量的禍患——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同時其高度集中的君權並沒有制度支援。

    印度地區民族、宗教複雜,原本就不容易融合,阿育王死後,王權旁落,其眾多子嗣相互爭奪王權,南方各個部族也趁機脫離了孔雀帝國,最終盛極一時的帝國瓦解滅亡。

  • 3 # 漩渦鳴人yy

    如果說某些人瞭解印度的話都會知道印度的鈔票上面有一個雕像的圖案,就是一根柱子上面頂了三個頭,這個東西佛教上面也有流傳,這就是阿育王石柱。

    關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這個人說起來,那他的一生真的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他本人是一個青年將領,後來亞歷山大東征結束以後,他就奪取了一個王國,短時間內幾乎統一了印度全境,在這個王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了孔雀王朝。

    歷史上面印度這個地區很少統一過,我們去看印度歷史的時候,會發現它的所有的歷史時期都是一個一個鬆散的邦國組成的,只有在阿育王統治時期,除了南方少部分的領地沒有佔領以外,整個印度幾乎都歸入他的版圖之下。

    如此強盛的一個王朝,在阿育王死了以後就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以至於後來沒落到最後一直到英國殖民者佔領印度之前,除了玄奘當時向西天求取真經的時候的超日王,印度各個地區沒有任何統一的希望,印度從來就沒有一個統一的王朝去指揮這個國度,這是為什麼啊?育王的孔雀王朝為什麼難以留存下來?

    首先我們得說孔雀王朝本身就是建立在阿育王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手腕的情況之下,才建立起來的,一個人挑起了一個國家,當然這件事情本身很傳奇,但於是對於這個國家來說,這件事情就很蛋疼啊。育王就代表這個王國的一切。如果說阿育王沒了,整個王國最高的權威就沒有了。那麼這個王國靠什麼去維繫下去?

    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面很多有能力的大臣都希望找到一個健康子嗣的主公,你沒有傳宗接代的人,你這個王朝遲早就會分崩離析,或者是落入他人之手。

    與此同時,雅利安人的入侵為印度創造了所謂的種姓制度,又為這個地區添入了另外一個民族,再加上後來希臘人的入侵,這個地區的民族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信仰,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把這些人給統一起來,你可以看看現在的美國,到現在種族歧視都還沒有過去呢,更何況是當時的印度,這簡直就是一鍋大雜燴當然阿育王也想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那就是宗教信仰但是阿育王挑錯了信仰宗教。

    我們都知道印度現如今流行的是印度教,這是基於當地的民族風情的,也就是種姓制度,有了民眾基礎的宗教才能夠在人民心裡面不斷的流傳下去,但是阿育王這個人,他心裡還是存在的仁慈之心,包括他在建立這個王朝給它命名的時候也是用自己母親的名字來命名的。

    在無數次的殺戮,無數次的征戰過去以後啊,慾望覺得這樣作戰下去殺了再多的人,自己的母親身上的罪孽也就越來越沉重,畢竟這個王朝是以自己母親的名字來命名的,不希望在自己母親身上潑髒水了,所以他打算用所謂仁慈的力量來淨化這個王國,來為自己的母親洗脫罪名。但是印度教不講究這個,所以當時的阿育王選擇利用佛教來洗刷他母親身上的黑點。

    我們都知道佛教上面講究就是做好事,為自己的洗刷罪名 講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當時阿育王估計是受這個東西忽悠,選擇大力的發展佛教。

    但是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說過,在亂事的時候倒是選擇下山救治窮苦人家兒和尚選擇關閉山門,拒絕接待來客兒。盛世的時候倒是選擇閉關和尚選擇大開山門迎接香火。

    除此以外,對於軍隊來說,佛教的信仰在軍隊裡面實在不應該流傳開來,佛教講究的就是不要殺生,不要去創造最念,但軍隊不管這套,軍隊就是為了幹掉敵人。你靠去講仁義到的,沒有實力誰跟你講。

    阿育王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統一了印度全境,靠的就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軍隊出現了亂子,那麼接下來這個王朝的分崩離析,就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

    果然在阿育王死了以後。孔雀王朝分裂成為無數個鬆散的邦國。最終被匈奴人趕過來的月氏人,建立起的貴霜帝國徹底擊敗了孔雀王朝,取代了孔雀王朝,盛極一時的孔雀王朝徹底覆滅。

  • 4 # 麟劍的人類史

    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建立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其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王國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阿育王死後,他的兒子據地獨立,原來在帝國內處於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在南部宣佈獨立。孔雀王朝在恆河流域繼續維持統治約50年。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所殺,孔雀帝國正式結束,該王朝是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

    1、興起

    早在前5世紀中期,摩揭陀國就開始在頻毗沙羅王的帶領下興起,至阿闍世王在位時開始稱霸,隨後歷經希蘇那伽王朝和難陀王朝。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攻滅波斯帝國後,侵入了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約在公元前317年,摩揭陀國一名出身剎帝利貴族,名叫旃陀羅笈多的青年,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擊敗了西北印度的馬其頓人的部隊,並宣佈了北印度的自由。之後他率軍進抵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難陀王朝的統治,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孔雀王朝。

    旃陀羅笈多為孔雀帝國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他本人晚年篤信耆那教,後來拋棄王位出家,終於按耆那教的教義逐漸絕食而死。他出家後,其子賓頭娑羅(約公元前300-公元前273年)繼位。賓頭娑羅曾經鎮壓了呾叉始羅地區的人民起義,保持了帝國在北印度地區的統治。

    2、鼎盛

    賓頭娑羅死,其子阿育王繼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區擔任總督,在父親病重時回到首都華氏城。據佛教傳說,他在父王死後,殺了99名兄弟,才坐穩了寶座。 阿育王在位初期曾鎮壓西北地區的一次起義。按佛教傳說,他原是一個窮兇極惡的暴君,曾經專門挑選最兇惡的人設立“人間地獄”,去殘害人民。在正式即位後8年,阿育王征服了羯陵伽。據他自己所刻銘文的記載,在這一次戰爭中,羯陵伽有15萬人(畜)被擄走,10萬人在戰爭中被殺,還有若干倍於此的人死亡。從旃陀羅笈多至阿育王,經過三代人的經營,孔雀帝國至此達到了極盛階段。

    3、政治

    孔雀王朝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帝國。國王掌握著各方面的最高權力。國王決定一切最重要的政策,委任最重要的官員,有最高行政權;國王釋出的詔書和法令就成為法律,有最高立法權;國王是國家軍事行動的決策人和最高統帥,有最高軍事權;國王還審理重大案件,有最高司法權;國王派遣密探到全國各地,偵察官員和人民的行動,有最高的監察權。國王手下有一批顧問和官員作為輔佐。官員有三類:第一類是主管地方事務的長官,他們負責開修河渠,丈量土地,監督灌溉用水的公平分配;管理獵戶,酌情給以賞罰;收稅並監督與土地有關的行業如伐木、採礦等;修治道路。第二類是主管城市的長官,他們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手工業、外僑、生死登記、市場交易與度量衡、產品檢查以及徵收什一之稅等等。第三類是主管軍事的長官,他們也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海軍、後勤輜重、步兵、騎兵、車兵和象兵。

    4、軍事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在位時,孔雀王朝有3萬騎兵、60萬步兵、9000頭戰象,軍事力量已經十分強大。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常備軍的特點,一是脫離生產,成為職業軍隊,退役後可得一塊份地;二是裝備與給養由國家提供。常備兵是國家軍隊的精銳。

    孔雀王朝的陸軍有步兵、騎兵、車兵、象兵、工兵、輜重兵等兵種。

    步兵是數目最多的兵種,是軍中支柱。步兵有劍手、弓箭手、矛手,它們各又依其裝備不同被分為重、次重、輕、次輕四類。

    孔雀王朝的象兵很發達,戰象由野象訓練而成。捕捉的野象馴服後,對其加以操縱、轉動、前進、踐踏、殺害,以及與其他象戰鬥等7 個專案的訓練。象兵極有衝殺力,但在本時期以象作戰,效果大都不佳,均未能發揮威力,不僅未能衝亂敵陣,反而擾亂了自己的陣勢。其原因是戰象易受驚嚇,致使胡亂衝闖,不分敵我,皆受其害。

    《政事論》是古代印度一部重要的著述。傳統認為它是孔雀王朝的開國功臣考底利耶所著,成書於公元前4 世紀末3世紀初。另有些學者認為,該書非考底利耶所著,其成書較晚,或雲公元1世紀、公元3世紀,乃至公元7世紀始成書。但該書的核心部分寫於帝國初期,是研究孔雀王朝時期社會狀況的珍貴史料。全書15卷,論及政治、經濟、法律、外交、軍事等內容,中心是討論治國安邦之策。它不僅討論了兵制、兵種、編制、薪俸、兵器、防禦設施等問題,也含有較豐富的軍事思想。

    5、經濟

    孔雀王朝時期,其土地制度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有”土地,及國家所有和國王所有土地,包括山川林澤,礦藏寶物,荒田荒地,由國王抽調農民來進行耕種,並繳納稅務,可以得到一塊不可轉讓的份地;第二類即官吏及貴族佔有的土地,由國王賜予,免稅,但無權轉讓;第三種即帝國境內尚未開化的原始部落公有地和農村公社所有地。

    依《政事論》所記載,孔雀王朝時期,奴隸、僱工、囚徒在農莊裡進行勞動,並有手工工匠生產工具,並有牧人管理耕牛,對奴隸等只發口糧,而手工工匠則同時發放口糧以及工資。而在同時期,古印度的奴隸制度也開始衰落,奴隸不僅有機會得到自由,而且出身雅利安人的奴隸,在為奴期間仍然是雅利安人。奴隸也可以保持自己父系的財產,並且打罵虐待的現象也得到了限制。

    6、文化

    孔雀王朝時,印度沙門文化逐漸衰落下去,而婆羅門文化則逐漸重新佔優勢,並日益在印度人的行為處世、倫理觀念、價值評判上取得正統地位。與此相應,印度婦女地位所獨有的某些特點也於此時基本形成,印度父系文化觀念的強化始於此時。此時婆羅門立法家們對婦女所制定的清規戒律明確化、具體化,包括有很多法律內容的《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兩大史詩於這一時期最後成書,各種《往世書》、《法經》、以及婆羅門教最重要的法典《摩奴法論》也編定於這一時期。婆羅門教的這些權威經典對婦女一生的各個時期、婦女的義務和責任、婦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等各方面,都作了非常明確、具體的規定。

    羯陵伽戰役對阿育王影響極大。在羯陵伽之戰結束後,阿育王轉變了原有的治國方針,放棄了一切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並致力於政治穩定和發展經濟文化。他採用佛教作為他的宗教哲學,不再向鄰國派遣軍隊,而是派去宣揚佛法的高僧,其本人的形象也變成了慈悲為懷的仁愛之君。阿育王不久宣佈佛教為印度的國教,下令在王宮和印度各地樹立石柱,開鑿石壁,將他的詔令刊刻在上面。他還召集了全國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編纂整理佛教經典,在各地修建了許多佛教寺院和佛塔。為了弘揚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大批使者和僧侶,到鄰近的國家和地區去傳教。印度公主在去錫蘭(今天的斯里蘭卡)傳教時,不僅帶去了許多僧侶和佛典,還帶去了一枝神聖的菩提樹的樹枝,並親自種植在錫蘭。

    經過一番宣傳和使節往來,佛教不僅傳遍了錫蘭,而且很快傳到了埃及、敘利亞、緬甸、中國和世界各地。除了宣傳佛教,阿育王還採用了各種人道的統治方法,他建立醫院和政治保護區,修訂法律。在主幹道的交叉點附近,設立國家糧倉和倉庫,供緊急時候使用。在各條道路兩旁植樹,隔約三里挖一口井,設立行人休息的處所。此外,為了向民眾貫徹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統治範圍內各地樹起許多石柱,刻上詔文,表明自己的決心,希望獲得人民的支援。

    7、外交

    旃陀羅笈多在位期間,亞歷山大的部將塞琉古繼承了亞歷山大帝國在亞洲的大部分領土,並一度想恢復在印度西北部的統治。公元前305年,他領兵侵入印度,但是被旃陀羅笈多打敗。於是他把印度河以西的一些地方也讓給了旃陀羅笈多,旃陀羅笈多則送給他500頭象。雙方締結婚姻(誰娶了對方的兒女,有不同說法),維持和平。隨後塞琉古派遣使節駐在孔雀王朝首都華氏城。

    旃陀羅笈多的兒子賓頭娑羅羅繼續和塞琉古王國保持友好關係,印度國王與希臘公主聯姻,形成並鞏固了兩國的聯盟。希臘君主經常派使節到印度,這些使節長駐在孔雀帝國的首都華氏城。

    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曾在他當政時派使節駐華氏城。

    8、滅亡

    阿育王死後,其帝國開始分裂了,西北地區總督的王子宣告獨立,而帝國南部的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宣佈獨立,剩餘國土在維持了50年的統治之後,孔雀王朝為大臣沙密多羅•巽伽所滅,巽伽王朝建立。前75年,甘華王朝建立,領土僅限於摩羯陀地區,直到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時,摩羯陀大多數時間都無聲無息。

    9、帝王世系

    孔雀王朝國王世系(在位時份)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公元前322年-公元前298年

    賓頭娑羅: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72年

    阿育王(阿輸迦):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32年

    達沙拉沙: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24年

    三缽羅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

    舍利輸迦:公元前215年-公 前202年

    提婆伐摩: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薩塔陀拉: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7年

    巨車王:公元前187年

  • 5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孔雀王朝大概處於咱們的戰國末年到西漢初期這個階段。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是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期間。阿育王去世後,馬上走了下坡路,所謂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全都名存實亡了。

    公元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軍團開始陸續從印度河流域撤走。這時,一個叫月護王的酋長組織了軍隊,順利趕走了剩下的馬其頓人,正式建立孔雀王朝(據傳因為其家族是養孔雀的),定都華氏城,形成了南亞大陸上的首個帝國。

    月護王的孫子就是當今諸多印度影視界素材的源頭——阿育王。相傳,阿育王從小就不是個省油的燈,對人冷酷無情且戰鬥力爆棚。成功之路也並非電影中描寫的那麼單純浪漫,而是在幹掉了99個兄弟姐妹後,才坐穩的王位。之後南征北戰的開疆拓土,所到之處,留下的都是皚皚白骨,征服後屠城是他的一貫風格。

    然而,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時,阿育王在親眼目睹了屠殺的場面後,竟突然受到了巨大“刺激”,性格大反轉,深感悔悟,馬上停止了武力擴張(其實,此時除南方少數地區外,王朝已經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逹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印度全境得到了空前統一,也沒啥可打的了)。

    之後就是阿育王弘揚佛法,熱愛和平,講究民族、宗教平等,一心向善的各種美談。

    然而,作為堂堂國君,阿育王就倆兒子,其中大兒子還是瞎子,英年早逝。不過,這個王太子算是個有故事的人。根據咱們中國翻譯過來的史書解釋如下:

    阿育王長子,太子駒那羅是個帥氣的小鮮肉,被阿育王的王妃看上。駒那羅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後媽,後媽感覺受到了侮辱,在阿育王面前誣告太子駒那羅謀反,阿育王一氣之下,直接把大兒子駒那羅眼睛挖掉作為懲罰。後來,盲王子的謀反的罪名被澄清,阿育王氣壞了,抓住王妃開始動酷刑。駒那羅趕緊勸說父王,把王妃放了。阿育王不為所動,硬是將王妃虐殺。駒那羅聽說王妃死了後,很快也就病死,結束了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當然,這是阿育王信佛之前的事蹟,從不念及夫妻、父子之情,嗜血冷酷。

    這麼一折騰,就剩下了一個兒子,成器與否,也沒得選了。阿育王晚年大肆佈施,打算散盡國庫來體現仁愛之心,結果被反被二兒子軟禁後病死。

    之後,新王比他爸爸的能力差太遠,加上各種內憂外患,孔雀王朝開始陷入了無休止的戰亂之中。

    這是表面上看,很大程度上跟繼任統治者能力有限,無法有效維持中央集權有關,但更深點分析,還有其他重要原因。

    首先,這屬於印度的國情特色。與咱們中國的大一統不同,印度歷來是一個“分裂的多民族地區”。孔雀王朝的統治並沒有形成一個深入人心的統一國家的概念,各階層人民對“大一統”,“中央集權制”並沒有什麼認同感。

    長期以來,南亞次大陸的各個地區在政治、文化、民族、宗教上都有很大的獨立性,甚至排斥性。孔雀王朝雖然在阿育王在後期推行了寬鬆的政策,但靠武力強行統一起來的國家,缺乏國家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認同,必定是不能長期維持下去的。

    此外,孔雀王朝推崇的佛教主打的眾生平等教義和印度傳統的種姓制度矛盾明顯,導致印度教後來居上成了主流。畢竟,對於統治者來說,講究等級和服從的印度教更容易被接受。這也是推崇印度教的巽伽王朝能取代孔雀王朝的一大原因。當然這個巽伽王朝的統治面積遠不及孔雀王朝,僅限於恆河流域,非大一統王朝。

    還有一點也值得講講,那就是外部環境的變化。

    從歷史上看,只要中亞地區出現大變革,總是會同時震動東亞的中國、南亞的印度甚至波及到歐洲大陸。

    公元前200年前後,我們歷史書上的大月氏被匈奴打敗後一路往西南跑,狂奔到了大夏國境內。

    這個大夏是馬其頓帝國東征後,在中亞留下的希臘軍團所建立的國家。

    不過,此時的大夏軍團,跟亞歷山大那個年代的勁頭沒法比。大月氏雖然打不過匈奴,但打這些中亞的希臘人到顯得很順手。

    此情此景下,大夏政權的希臘人撐不住了,開始被大月氏逼著向南遷徙,一路翻越了興都庫什山脈,佔領了犍陀羅地區,並以此為根據地,越過了印度河,開始蠶食恆河流域的孔雀王朝領土。雖然大夏人面對被匈奴打得跑路的大月氏很被動,但跟內亂中的南亞人比起來,戰鬥力爆棚。

    總之,客觀看,有關孔雀王朝的可靠史料極度匱乏,主要事蹟僅見於佛經、部分石刻和塞琉古國使者的見聞等等,其中不乏一些傳說的成分,甚至當今印度人研究自己國家的古代史還要遠赴中國來查閱當時梵文翻譯過去的古籍經書,靠他國史料來完善本國曆史。因此,要精準推斷孔雀王朝滅亡的原因,其實屬於一個非常龐大、艱鉅的工程,本文解釋的,也就是點表象和皮毛而已。

  • 6 # 百蘭史志

    據媒體報導:印度新冠肺炎日感染單日增至34萬例,這個數字不僅把“”美國第一”,遠遠地甩了一條街,並且還震驚了全世界。

    更讓人不可思義和恐怖的是,印度總理莫迪居然率眾聚會恆河邊狂歡,說是喝恆河水可以治新冠肺炎。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從印度的文明說起。因為,一個民族的文明指導一個民族的行為,瞭解了印度文明,也就理解了印度今天的行為。

    歷史很長,那我就做個合集,和大家一起穿越追溯到古印度去,到那裡瞭解古印度文明是怎麼起源和發展的。

    孔雀帝國的產生

    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大國,歷史上的印度人民屢遭外族侵略殖民,國土分多合少。因而塑造出的印度歷史和博大文化的包容性,及軟弱的政治整合性,他的文明極具其獨有的特色。

    一、孔雀帝中國產生的歷史背景

    1、印度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區域性小國林立沒有什麼凝聚力,所以不斷的被異族侵略、殖民、征服,在政治上長期處於分裂狀態。最後又被英國侵略,把印度納為他們的殖民地。

    2、古代印度(公元前2500年到3世紀),這期間,大約2000年的歷史中,只有孔雀帝國確立了100多年的相對統一,其餘時間都是處於戰亂之中。

    二、政治上長期處於分裂狀態

    古代歷史發展,一般是由城邦分立走向統一。但古印度在長達4000年的時間中,只有短暫的統一。

    印度與中國不同,在中國,是長期的帝國統一,間隔以短暫的分裂;而在印度則恰恰相反,是短暫的統一和長期的分裂。

    《全球通史》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及周圍地區就出現了大大小小200多個城邦,從那時起就開始有了文明。大約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毀滅。又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次大陸建立了眾多城邦。

    雅利安的聖典《吠陀》和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裡都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吠陀時代的戰爭場面。到6世紀,印度形成了十六國爭雄的政治局面。公元前6世紀,印度進入“列國時代”。

    摩揭陀國在戰爭中消滅了周圍的幾大強國,基本實現了北印度的統一。後印度河流域又被波斯帝國佔領,波斯人在那裡也統治近兩個世紀。後又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統治。

    直到公元前324年,旃陀羅笈多領導印度河流域人民反抗馬其頓勝利後,自立為王。接著東進滅了難陀王朝,印度的列國時代才算終結了,並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孔雀帝國”,從此印度文明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孔雀帝國的衰落

    帝國經過旃陀羅笈多、賓頭沙羅和阿育王的努力與擴張,終於實現了印度歷史上的第一次大統一。

    然,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僅百多年就消亡了,這其中必有原因,現在歸總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印度是由10多個大民族,和幾百個小民族聯合起來的帝國,這些民族各自有著自己原有的生活習慣,在社會發展中,其文化、經濟等活動都有著千差萬別。

    這就導致了在印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民族意識,沒有統一的國家概念。如此,各自為政的話,後世就很難重振帝國大業,乃至影響千秋萬代。

    阿育王皈依佛教

    孔雀帝國第三代皇帝阿育王,公元前269年即位。他自稱“諸神的寵愛者”,《摩奴法典》則宣稱阿育王是人形的神。

    至今印度人仍然崇拜阿育王,用他的獅子作為現代印度的象徵,印度國旗上正中央那個原力無限的大法輪,就是為了紀念阿育王的。

    實際上阿育王是個窮兇極惡的暴君,為奪帝位,他殺害了自己99個兄弟。還設立“人間地獄”任意殘害人民。

    帝國為強化統治,建有號稱60萬步兵、3萬騎兵、9千頭大象和1萬輛戰車的軍隊。此外還有精幹的密探無處不在,透過信差和信鴿將一串串情報送交中央。是一個手段無情,官僚嚴厲的政治社會。

    阿育王即位的第二年出兵征服南印度羯陵伽,俘虜其15萬人,10萬人被殺,殃及池魚數10萬人傷亡,統一了全印度。這次戰爭過後,阿育王感到良心倍受譴責,突然產生了悔恨悲憫之情。

    他寫下懺悔書,穿上僧袍皈依佛教,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並且為佛教的傳播做出了極大貢獻。帝國進入繁盛時代。

    阿育王是位強勢君主,他機智果敢,政策靈活,有力地維護了全印度的統一。但他死後,繼任的歷代君主大多軟弱無才無德,無力穩定帝國統治。

    孔雀帝國因為依仗武力征伐建立的,又靠強勢君主維繫帝國。所以內部缺乏廣泛的經濟聯絡來凝聚力維護統一。

    在政治上更因為阿育王后來的良心發現,政治統一不徹底。對於大多被帝國征服地區,允許其保留原有的政治體制,這就對帝國的穩定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所以,阿育王死後孔雀帝國沒傳幾代就被大臣沙密多羅·巽伽所滅,並建立了巽伽王朝。那年公元前187年。

    總結

    邱震海說:印度新冠肺炎的泛濫與他們國家制度鬆散有關。現在看來印度的鬆散是有歷史根源的。

    一個國家的文明,養育一個國家精神。新冠肺炎是全世界的公敵、災難。

    然而,有的國家歲月靜好,有的國家則災難重重。

    #拜登與莫迪通話承諾“援印抗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擔心下屬的能力超過自己,總是找下屬的問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