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鵜鶘心理

    心理諮詢從其定義上來說,是透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立自強的過程。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某些時候都會遭遇到心理困擾、內心衝突,這是很正常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在碰到困擾時我們會靠自己來除錯,或者找信得過的家人、朋友來尋求幫助,而只有這些都行不通的時候,才會考慮求助專業人員。但就像題主所提到的那樣,有很多人還是對心理諮詢是有所擔憂和害怕的。

    當我們身體出了狀況時,我們會想到要去醫院就醫治療。即便有些人不願去醫院,可能更多的還是迴避自身的疾病不想去面對,擔心查出來什麼嚴重問題。但很少有人會擔心自己去醫院看病會被別人在後面說風涼話,最多有些疾病比較難以啟齒,會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得了這個病。也就是說,身體疾病在我們看來是很正常的。而比起身體出了問題,一個人若有心理問題,相對來說還是沒有那麼容易可以去坦然面對的。

    雖然近幾年心理諮詢這個詞彙和其背後所代表的含義已經比以前更廣為人知,逐步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但是仍有人會把他人的心理問題解讀成“精神上有問題,不正常”,還可能會被扣上一頂精神疾病的帽子。害怕去做心理諮詢,無法去坦然面對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也大多是源於擔心周圍人知道後會如何看待自己,擔心不被理解。所以對於有心理困擾的人來說,一方面很難坦然接受自己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擔心別人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自己,內心還是很有壓力的。畢竟我們的文化中還是比較講究集體主義,所以無法完全做到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

    此外,心理諮詢相對來說還沒有那麼普及,對很多人來說從來沒有嘗試過,人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歸會有不安和害怕,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

  • 2 # BOD服務西西健康探究

    為什麼我們害怕做心理諮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介意言論

    諱疾忌醫

    質疑權威

    錯誤認知

    缺乏援助

    我記得上大學那會兒,老師講了一個小例子。

    說一位女生相親,當時,男生遲到了。

    男生說:“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我遲到了,剛才去看心理醫生,時間有點延遲,對不起”。

    老師說,倘若這事兒發生在國內,很大機率這兩位成不了,因為女生可能會認為這男的“心理有病”,或者精神有問題。

    倘若這事兒發生在國外,兩位差不多能成,因為看心理醫生這事兒

    一能說明這男生經濟條件還不錯,

    二是能主動關切自己的身心健康,那對別人應該也不會太差吧?

    為啥害怕做心理諮詢?

    介意言論

    有時候我們做一些事,或不做一些事,真實的原因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

    如果恰巧我在意的那些別人,會非議我去進行心理諮詢的行為,我會非常難受不安。我無法接受,也害怕他們的言論和目光,我會感覺自己是個怪人。

    為了不經歷這樣的遭遇,我選擇拒絕心理諮詢,哪怕我認為我需要,我也不會去做。

    我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

    諱疾忌醫

    我知道我現在心態很不好,低迷,抑鬱,或許我真得了“心理疾病”。可我好怕,我不要去醫院,我害怕見到醫生,聽到診斷。

    萬一我的情況很嚴重,萬一治不好怎麼辦?

    也或許只是這段時間的情緒小波動,沒什麼大礙,挺挺就好了。

    這算什麼事,一直以來不都這樣,小毛病,無需在意。

    質疑權威

    那些所謂的“專家”都是紙上談兵,事實上,心理問題誰能解決?

    無非是用一些理論和技術去忽悠來訪者。

    心理諮詢是徒勞,勞民又傷財。

    錯誤認知

    心理醫生和算命的有什麼區別?

    我以前算過命,一點都不準。

    再說,萬一諮詢師洩露了我的隱私怎麼辦?

    心理哪會有什麼疾病!

    缺乏援助

    自己以及周邊的親友均對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持被動態度。

    有時,自己真想尋求諮詢師的幫助,但勇氣不夠,也沒有親密的人鼓勵與陪伴,最後,還是沒能實現心理諮詢。

    以前我看過一個案例,說一位女性連續30幾年使用某一品牌的爽身粉,而後被診斷出一種疾病,這疾病的直接原因就是她長期使用含有某種物質的這爽身粉。

    說這個例子的意思是,有時候人們覺得自己啥毛病沒有,可一診斷,忽然來個大病,晚期的,不可逆的,無能為力的。這些疾病絕大多數可能來自心理問題的長期長期累積沉澱。

    也有積極的例子,末期癌症患者,也不治了,也不想那麼多了,最後的時光,痛快活一回了,怎麼樂呵怎麼過,怎麼瀟灑怎麼來,沒多久,疾病自愈了。

    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密切關聯,非我們所想。

    情緒的低迷燥鬱,就好像藏在那品牌爽身粉裡的某種物質。一天兩天不關乎生命,可十年八年,就是九死一生了。

    專業的心理諮詢,可以幫助我們科學的識別“有害物質”,找到它的出處,減少它,消除它,又定期維護不讓它經常找上門。

    這就好像給汽車做保養,分析檢視車況,該加油加油,該修補修補,該除錯除錯,力求下一個階段能更安全上路。

    我們真的很忙碌,忙碌到考慮了許多事,誰可能都沒落下,唯獨自己的身心健康。

    可最該關心的人,是不是應該是自己呢?

    自己足夠好,才有更多的力量去愛,去給予,去分享,去得到。

    願,更多的我們可以對心理諮詢開啟心扉,受益終生,

    願,更多致力於心理學的諮詢師術業專攻,碩果累累,

    願,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都被更加重視,定期普查,

    願,美好的生活在更加愛自己之後隨之而來。

    我是西西,心理諮詢師,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願同您一起學習探究。

  • 3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一聽到心理諮詢就害怕,覺得好像自己有病,是異類一樣。有些人認為這是中國獨有的情況,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確然,在心理健康理念普及得更廣泛且深入的西方,人們對於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的接受程度會更高一些。相比之下,中國部分人群對此依然保有一些狹隘的偏見和誤解,比如,認為心理不健康就意味著人瘋了、傻了,腦子有病是非常丟臉的事,只有傻瓜或者懦夫才會心理不健康。

    這類愚昧落後的觀念阻礙著人們在感到內心不適時去尋求恰當的幫助,有時甚至貽誤了病情,釀成悲劇,是非常需要被澄清然後淘汰的。

    但是,哪怕是在對心理治療接受相對良好的人群和地區中,當人們真的要在一個陌生人面前敞開心扉時,其實內心都會產生恐懼和焦慮的情緒,這是由我們人性中的防禦機制產生的。

    趨利避害、自我保護,是防禦機制的主要功能。而當我們要在一個陌生人前敞開心扉時,就意味著要將自己內心深處最隱秘、最痛苦、最脆弱的部分展現出來,甚至有些部分是我們自己都難以面對的。

    而且,我們不知道將這些部分展現出來時,對方會怎麼看待我們。人是社會的動物,他人對我們看法如何、是否認同,或多或少都會對我們的自我認同產生影響。將自己的心袒露出來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程度真的難以言喻。

    人很需要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擁有掌控感,才能活得安全而踏實,這也是防禦機制在勉力去做的事。但當我們開始深挖自己的內心,探尋一些痛苦或問題的緣由時,常常會感到迷惑混亂,無從下手。這時,人就容易陷入失控感中,而這往往會引發新的恐懼與焦慮。所以很多人面對事情時會說“想不明白就不要想”,原因就在這裡。

    這世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或者困惑,而能夠克服上述兩種恐懼來做諮詢的人,其實非常了不起。我經常對我的來訪者們說:“你們是真正的勇敢者,因為你們敢於面對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

  • 4 # 溫柔的海1111

    主要還是對心理諮詢的不瞭解吧,以為是有精神病的人才需要進行心理諮詢。其實心理諮詢更多的是針對正常人而言的,比如考試前有焦慮情緒了,可以去進行心理諮詢,緩解焦慮;或者是失戀了,傷心難過了,去疏導一下負面情緒。

    心理諮詢在國內還沒有那麼普及,很多人還沒有嘗試過,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會感到不安和害怕,這是很正常的。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如果華人能夠慢慢了解心理諮詢和不同型別的身心問題,就會更加接受心理諮詢,去看看心理醫生就好比去看看內科醫生、外科醫生一樣了。

  • 5 # 李同歸

    為什麼很多人害怕做心理諮詢?

    在國內,目前心理諮詢行業仍然處在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一方面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卻出現瞭如題主所說的很多人害怕做心理諮詢的現象。

    為什麼很多人害怕做心理諮詢?根據本人的切身體會和從事這個行業的經驗,總結一下,有這麼幾個因素,應該是導致很多人害怕做心理諮詢的原因。

    歷史文化因素

    西方心理諮詢業的興旺發展除與社會發展水平有關外,其文化背景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西方傳統文化背景是宗教背景,基督教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訴求”,對上帝的懺悔與祈禱。而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強調內省,內心的矛盾與衝突主要由自己化解,而非求助於外。加之東方人的含蓄內斂,更加劇了有心理困擾自己解決的傾向,他們不願或不敢直面自己的心理問題。在崇尚“息事寧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風平浪靜”觀念的中國,人們諮詢和求助的願望與動機被束縛與扼殺。

    可以說,心理諮詢的文化底蘊不足和心理諮詢思想政治化、道德化的歷史沉痼讓中國心理諮詢師職業化道路步履維艱。

    現實生活中,人們把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混為一談的現象比較普遍。很多人認為傾訴聊天完全可以找自己的朋友,何必花錢找心理諮詢師;有心理問題完全可以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未必需要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和德育是有某些共同的地方,都是做人的工作,在其根本任務與最終目標上存在同一性;但在具體任務、工作物件及方法、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上存在很大差異。心理諮詢思想政治教育化、德育化,使心理諮詢淪為一般性職業,心理諮詢師職業化所賴以維繫的專業化和行業自治遭到破壞。

    公眾對心理諮詢和心理諮詢師存在很多誤解與不滿

    同時,社會大眾對心理諮詢和心理諮詢師存在很多的誤解與不滿,如

    “心理諮詢就是聊天”“誰都能當心理諮詢醫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

    他們認為只要個體稍微接受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就可以當心理諮詢師。他們不明白,心理諮詢師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標準才是合格的。

    民眾對心理諮詢的誤解,還來自於那些廣播、電視中顯得有些氾濫的“心理諮詢”節目。由於節目播出的需要,也由於可視性的要求,這些欄目往往只保留一些遊戲類的技巧,加之欄目播出時間有限,這樣的結果是觀眾認為心理諮詢是半個小時能夠解決問題的事情,其實真正的心理諮詢技能技巧是不能公開的。

    收費問題也是導致害怕做心理諮詢

    收費問題也是困擾心理諮詢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心理諮詢師是一種職業,其所提供的心理諮詢是一項有償服務,是諮詢師幫助諮詢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就如同醫生為病人解除軀體上的疾病需要收費一樣,心理諮詢師付出的勞動和時間也理應得到報酬,而且正是透過收費使諮詢雙方更重視諮詢過程,從而獲得滿意的諮詢效果。

    目前全國心理諮詢收費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同收費也不一,多在100-200 元/小時。一般的心理問題不是一次諮詢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要經過幾次、甚至是十幾次或更多次的諮詢。若單從商業角度來看,來訪者主動求助的動機和願望以及來訪者的經濟基礎,對於心理諮詢服務業的生存與發展而言起決定性的作用,佔總人口60%以上的中國農民在心理諮詢來訪者的比例中尚不到6.9%。可見,缺乏經濟承受力也是導致大多數人害怕做心理諮詢的又一重要內因。

    心理諮詢師行業存在自身的問題

    除了上述諸多因素的制約,以及相對於心理諮詢師數量上的稀缺導致的問題,更難以解決的是目前心理諮詢師的質量問題!

    目前心理諮詢師尚無法達到社會和公眾的要求。據1997年的統計結果顯示:中國每百萬人口中心理學工作者的數量僅為2.4名,從業人員中碩士、博士的比例不足2%;而美國在1991年時,每百萬人口就已擁有550名心理學工作者,其從業人員中獲得心理學或哲學博士學位者已超過87%。雖然政府部門與學者們不斷致力於心理諮詢師的正規化與專業化發展,但心理諮詢業目前仍是一個各自為政的狀態。這主要表現在:

    儘管曾經出臺過政府層面的心理諮詢師的資格標準,但行業尚無形成從業倫理和行為規範,從業人員的發展缺乏專業化與規範化,主要表現在心理諮詢師缺乏督導和監督;2017年底中國廢止了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的考試。心理諮詢師行業將引來新一輪的無序和重新洗牌,大批以靠從事心理諮詢師培訓的機構將離場。希望行業自淨能力能夠加強!對心理諮詢師使用的測量工具缺乏統一的規定;對心理諮詢的效果缺乏定期的考查、檢查,缺乏交流,導致心理諮詢效益不一,影響心理諮詢的信譽。

    可以說,心理諮詢從業人員隊伍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是

    專業人員少;半路出家多;出於熱情和興趣的多;不規範工作的多

    這種擔憂,也同時體現在《精神衛生法》中,它為心理諮詢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諮詢人員應當提高業務素質,遵守執業規範,為社會公眾提供專業化的心理諮詢服務(第二十三條)”。

    中國的心理諮詢師行業一直在進步

    儘管有著許許多多的艱難和問題,我們高興地看到,面對外界種種壓力,中國的心理諮詢行業正在迅速的發展,並逐步轉向正規化,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在相關政府部門和中國心理學會等行業協會的努力下,這方面的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

    我們衷心地希望心理諮詢行業能夠走上科學發展、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也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個體拋棄對心理諮詢的害怕心理。勇敢地走近心理諮詢室,去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走出心理陰影,活出精彩人生!

  • 6 # 周矩心眼界

    根據筆者25年的經驗,很多人害怕做心理諮詢,主要是由於資訊不對稱導致的。20多年前,我就認為心理諮詢有點像老中醫這個行業,老中醫用什麼方法診斷,開什麼藥,吃多久,花多少錢,患者去之前都是不清楚的,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找某位老中醫,主要是兩個字,“口碑”。

    為什麼一些人害怕心理諮詢,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行業發展任處於初級的階段,其表現為某些諮詢師沒有很好的知識功底,起碼的訓練,沒有對心理學應有的感悟,甚至缺乏這方面的素質,卻自我感覺很好,要價不低。那種動不動每小時收費上千的,甚至幾千的諮詢師多數是利用資訊不對稱,盲目自信。我曾調侃過,收5000一小時的諮詢師,喝口水,打個哈欠,來訪者都要支付100元。當然也有個別行業大腕、泰斗,來訪者對他心服口服,頂禮膜拜,價格不是問題,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不在討論之中。

    二是效果不好評估,有些來訪者追求立竿見影,暫時沒有達到他的預期,就沒有信心繼續下去,出現失望、憤怒,甚至對諮詢師有一定的攻擊性。確實來訪者的心理成長需要一個過程,而諮詢師瞭解問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思路,也需要一個探索時間,絕不是兜裡裝的很多錦囊妙計,隨手拈來。

    三是社會大環境誠信價值的缺失,而心理諮詢需要彼此的尊重與信任,兩者存在一定差距。對於諮詢機構和諮詢師來說,“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比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重要,要有邊界意識和敬畏之心。

    四是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儘管有些交叉,但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心理諮詢更多是輔導,協助,澄清,教練,主要針對正常人的適應與發展,心理治療主要的群體是心理障礙、神經症,對諮詢師的背景與知識結構的要求差異也是很大的。

    如何選擇諮詢機構和諮詢師,消除來訪者的迷茫和恐懼心理,建議做一些諮詢前的溝通交流,看看機構經營的時間,相關的背景,前面一二次諮詢的感覺,諮詢師的專業背景,諮詢過程對雙方的要求是否規範,承諾是否客觀。

    遇到問題,應該“病不忌醫”,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化這三尺冰,也非一天的太陽。充足的耐心,自我的覺察,也是很重要的。

  • 7 # 心理學充電時間

    心理諮詢起源於西方國家,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對外的學術交流,透過需求的不斷擴張,心理諮詢才在中國發展起來。隨著心理工作者的努力,中國的心理諮詢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但是在總體上來說,我們還是處在一個初級階段,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對於廣大人民來說,心理的健康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但是能夠全面的接受心理諮詢,還在認識上沒有達到高度的贊同,仍然有很多人覺得,去做心理諮詢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造成的原因坑能有以下幾點:

    對於“無知”的恐懼

    人們對於未發生的事情都會產生一種擔憂,對於未知都會產生一種恐懼,因為在“未知”的狀態,會給人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對危險的預知感更加強烈,因此會產生擔心害怕惶惶不安的心理狀態。我們知道身體生病了,要去醫院打針吃藥,而心理生病了,許多人對於心理諮詢還是一個未了解的狀態,並不清楚的知道流程以及治療的過程,因此會覺得可怕。

    暴露自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心理上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找到問題的所在,進而才能去改變它、治療它。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諮詢師與之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同時也要求要配合諮詢師的工作。問題的癥結所在,一定得有痛苦存在的,需要發現問題,真實的去暴露自己,並且去逐漸適應整個諮詢的過程,所以一定會觸碰到內心的疼痛。

    常把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劃等號

    我們知道精神疾病是一個可怕的病症,人們恐懼它。對於現在大多數人來說,由於缺乏對心理問題的瞭解,常把心理的不健康當成一種精神疾病,在意識裡認為只要自己存在心理問題,就是不正常的,就是異於正常人的。害怕他人的閒言碎語,因此更多時候,不會選擇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整體上來說,大眾在認識上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共性和高度,也就是心理諮詢還沒有普及,所以還需要不斷的去發展和完善。

  • 8 # 金穎

    抗拒是因為“害怕”,害怕被人視為有病。

    回想著我96年從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後,在中學做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時候。那時我不但給高一的學生講心理課,我還組建了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與心理廣播電臺。

    那時心理諮詢已經慢慢地被大眾知道,可是我的學生來找我諮詢後,回去都不會光明正大地和其他同學說。因為,那時“我去諮詢”=“我這個人有毛病”,誰敢主動和別人說自己有問題呢?

    早在二十年前,我就常常說:在國外,如果一個人去看心理醫生而耽擱時間影響了和朋友的約會,遲到了,他會很大方地和對方說,“對不起,我剛才去和我的心理醫生聊了聊”。這個不僅僅是因為心理諮詢在國外比較普及,還主要是國外看心理醫生的費用都很昂貴,20年前國外一小時的心理諮詢費大約是700美金。不便宜吧,但國外有完善的醫療保險系統,心理諮詢費是可以從中劃賬扣費的。

    所以,當一個人大大方方說自己去看心理醫生了,也就代表了幾層含義:1.我是富足的,有經濟實力的。2.我是智慧的,我懂得利用專業人士來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更健康。

    所以,作為在這個行業已經23年的專業人士,我要建議大家:

    1.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心靈教練,因為心理諮詢不是看病,而是幫助你變得更好。

    每個世界冠軍的身後都站著一位教練,而他們所有的輝煌成就與鉅額財富都離不開陪伴和指導他們的無數教練。現在不少人為了有好身材,為可以露出自己的馬甲線,或者為了健康,會為自己請個私教。

    而如果你想盡快而有效的清除煩憂、並更好的達成人生的各種目標,請個心靈的教練做心理諮詢不失為最佳的選擇之一。

    2. 不要捨不得花錢。其實最值得投資和開銷的,不是美食旅行和奢侈品、化妝品,而是你的心靈。

    有時候你買個包包就可以做好幾次諮詢的了,可是用包包換回的開心就一時,包包用久了會壞會不喜歡,但投資在你心靈的卻可以讓你成倍的收回成本,讓你的快樂變得更加持久,讓你由內而外的美麗、喜悅和智慧。

    包包裝點的是外表,卻無法幫助你吸引到自己所愛的人和維護好你的婚姻,可是心靈私教可以支援你,因為你的心靈才是一切創造的源頭,它決定著你擁有多少的財富,決定著你是否幸福健康和智慧、更決定著你是否有吸引力和是否有好的婚姻質量。

    可是心靈私教可以支援你,心靈才是一切創造的源頭,它決定著你擁有多少的財富,決定著你是否幸福健康和智慧、更決定著你是否有吸引力和是否有好的婚姻質量。

    3.在選擇心理諮詢師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由於目前中國的心理諮詢行業還是剛剛起步,還很不規範,很多半路出家、一知半解、自己都沒有搞定自己的人,就因為敢吹、敢包裝、敢賣,所以,一定不能光光看廣告和價格就隨便選擇一個諮詢師!

    你首先要看這個諮詢師的背景、學識、從業經驗、帶給人的觀感(不是說這個人的外表,而是諮詢者本人對於諮詢師的直覺感受是否喜歡、信任)。現在你常常都看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這樣的稱謂,這說明這個人通過了一個國家的資格考試,獲得了該證書。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方就真正有能力提供高品質的諮詢服務。

    所以,你還要看這個人的其他資料,包括客戶的反饋和評價。你一定要根據這些來多方面的評估和選擇。

    4.生活本身就很不易,很累了,我們都要做個聰明人,學會借力使力不費力。

    我從96年畢業至今,我一直堅持在幫助更多的人獲得成功與幸福,但我自己也一定會定期去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和我的心靈教練做個案的。因為作為心理專家和諮詢師,我每天都在幫助很多人清理內心的痛苦,而我自己也會有個人的煩憂,所以借力使力不費力,藉助專業的力量來幫助自己輕易地達成自己想要的狀態,這個是有價值和有必要的。

    不過,我很開心的是,現在大眾對心理專家、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的接受度已經和我剛剛工作時完全不同了。大家更加的開放、接受和認同了,在北京這兩年舉辦的心理嘉年華的活動,每次現場都達千人以上。

    現在,每天在我的各個自媒體上留言私信的人非常多,付費進行深度諮詢,包月包年的也很多。生活不易,大家都在找出路找方法和捷徑。如果有人可以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方向,在你孤獨的時候給你溫暖、在你害怕的時候給你鼓勵、在你困擾的時候給你解答,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也要提醒你的是,你不能上癮,心靈教練的工作是讓你找到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要你一直去依賴他或者依賴諮詢。所以,選對人,很重要!

  • 9 # 悠遙若水

    這個問題確實提出了現在國內心理諮詢的現狀。

    我們的害怕,通常是源於對某種事物的不瞭解而產生的不確定感,熟悉感是安全感的根源之一,目前因為對心理諮詢的普及還不夠,導致很多人會因為不熟悉而產生一些社會偏見,透過這個問題,我們剛好可以來梳理一下人們害怕心理諮詢的想法,同時做一些澄清。

    1、做心理諮詢的人都是有精神疾病的,我的問題沒那麼嚴重,我不需要。

    很多人以為心理諮詢是有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的,但實際上,精神疾病的患者並不是心理諮詢的主要物件。

    心理諮詢的適用物件是正常人,只要你心裡有困擾,有一些無法自行排解的痛苦,或者你本來也挺好,但還想進一步瞭解和精進自我,這些人都適用於心理諮詢。

    與此同時,如果感覺到自己有困擾,能夠儘早尋求支援也可以更快的讓問題得到改善,不要等到事情變得非常糟糕的時候再來尋求幫助,到時反而可能會有更多潛在的困難,甚至可能真的演變成大家所懼怕的精神疾病。

    2、如果我開始進入諮詢,是不是必須要持續很長時間。

    當然,長期的諮詢會讓人更加受益,但短程諮詢也可以達到效果,關鍵在於來訪者的目標和需要。

    3、我不想把隱私告訴諮詢師,萬一被傳出去了,怎麼辦?

    這點其實無需有顧慮,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倫理要求包括“保密原則”,這是諮詢師都必須遵守的,是從業的根本,在諮詢的開始就會跟來訪者說明,並籤協議做為承諾,一旦簽訂,就具有法律效應,這方面儘可以放心。

    另一方面,心理諮詢師是以來訪者為中心的,分享什麼,分享多少,都由來訪者自己決定,諮詢師會跟隨著來訪者的節奏,以其感覺舒適的方式來陪伴對方,而也是這種陪伴,讓大家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諮詢關係,並帶來效果。

    4、我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不需要幫助。

    就像我們會為了身體問題尋求醫生幫助一樣,術業有專攻,心理諮詢師在解決由於心理因素而導致的問題上會更具備專業的能力和技巧。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難題,並不是真的沒有能力解決,其實正好相反,最佳答案就在我們心中,只是當我們被情緒所控制的時候,我們的智慧是被封鎖的,根本無法發揮作用,這時,就需要諮詢師幫我們先處理好情緒,澄清問題,然後陪著我們一起找到內在解決問題的鑰匙。

    心理諮詢的宗旨,就是“助人自助”,尋求諮詢師的幫助,其實並不違揹我們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的想法,只是有時候,我們需要有一個人來激發我們的這股力量。

    5、我擔心,如果我袒露自己的隱私,諮詢師會用批判或異樣的眼光來看我

    人們在談論自己內心衝突的時候,難免會帶著一些自我的道德譴責感,他們也會因此擔心諮詢師對自己分享的內容產生什麼負面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諮詢師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他看到的,不是你表面在糾結的衝突,而會透過你所分享的,帶著尊重和理解去同理你的感受。在諮詢過程中,沒有對錯,只有那些需要被看到的,被安撫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如果你擔心諮詢師會對自己有什麼想法和感受,那麼,請告訴你的諮詢師,他會跟你一起來探討這一點,因為,在諮詢過程中,你的任何想法和感受,都有價值,對諮詢師的助人工作來說,非常重要。

    關於心理諮詢,有太多大眾可以去了解的地方。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做心理諮詢的需求,人們普遍都有想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想法,而心理諮詢就是助我們達成這些期望的。

  • 10 # 每日談心

    就像題主描述的:“很多人一聽到心理諮詢就害怕,覺得好像自己有病,是異類一樣”,所以很多人害怕做心理諮詢。

    害怕做心理諮詢,一是因為對心理諮詢與心理問題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二是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心理諮詢師做心理諮詢,三是環境因素。

    什麼是心理諮詢?什麼是心理問題?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1.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其實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緩助的過程。心理諮詢最一般最主要的物件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

    2.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也並非我們口頭常說的“精神病”,它不同於“心理疾病”。作為一個健康正常的人,我們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問題,孩子家庭教育問題、情感問題、職場問題,乃至各種情緒消沉,心情不好,焦慮,恐懼,人格障礙的問題,這才是心理諮詢要解決的“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就像心理或情緒感冒,而心理諮詢是心理的感冒藥。積極解決,避免問題嚴重化。

    3.合適的諮詢師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首先你要思考這些問題:

    a.你自己想要做心理諮詢嗎?

    b.找心理諮詢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c.願意接受多久的諮詢次數或時長?

    d.你願意為這次的諮詢付出多少費用?

    e.希望什麼時候做諮詢?…

    這些基本的問題是你需要先思考的,其次是要了解諮詢師,可以直接電話與諮詢師溝通,也可以透過其他平臺瞭解對應的諮詢師。瞭解諮詢師什麼?

    a. 諮詢師的資歷,專業領域,

    b. 諮詢過程採用什麼方法,是否有相關的經驗(與自己同類問題的經驗)…

    同時需要知道的是,為了確保結果有效,諮詢師與來訪者必須有人格與專業方面達到一個合適的匹配。所以當你在評估一個諮詢師是否適合的時候,TA也在評估你是否合適。

    中國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害怕做心理諮詢?除了以上提出的觀點,也有傳播力度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心理問題在古代並沒有怎麼提及,甚至沒有;隨著時代發展進步,才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認識這些問題。

    當然,以上都是客觀觀點,不含主觀意識層次的原因。

  • 11 # happy9999

    其實害怕是因為還不是很瞭解心理問題和心理諮詢這事的內涵。

    1.怕被人看成有神經病;

    2.怕心理諮詢師技術不行醫不好。

    其實看心理諮詢就如去醫院看毛病是一樣的。

    但去醫院看病是可能某器官有問題,需要吃藥、手術等來醫治。

    而去看心理醫生是因為想不開了、自我封閉了或想的太多等導致的抑鬱、幻想、強迫或情緒上的問題,需要有人引導你找出原因、認清現實,從而正常思考而已。

    當然就如醫院有些是庸醫一樣,心理諮詢師技能也有高低,只要你選對醫生就OK了。

    有問題就趁早醫治,都是幫助你的,不要害怕的。

    祝大家永遠持有身心健康、快樂生活!

  • 12 # 心理諮詢師高振

    簡單的說很多人對心理諮詢不十分了解,認為心理諮詢就是聊天,或者看心理醫生就是有病,因此對心理諮詢有懷疑和牴觸情緒,其次就是普遍對心理健康缺少重視。

  • 13 # 漣漪說

    對於怕做心理諮詢多數是因為還沒有達到願意開放自我,願意自我探索。心理諮詢需要來訪者主動諮詢並能信任諮詢師,才能使諮詢師更好的幫助其改善心理狀態。

  • 14 # 心身健康諮詢

    關鍵是目前的心理諮詢無論是內容還是方法都是來自西方文化,並不完全適合中國社會。和很多心理諮詢師在各種媒體上寫的文章,介紹的案例更像是說教,或者完全不負責任,只是追求傾聽和理解,並不解決問題。更可怕的是西方文化追求個體獨立,中國文化強調家庭和睦。很多心理諮詢把親子矛盾激化了。把夫妻矛盾激化了。

  • 15 # 心理諮詢師曹春霞

    1.對心理學的誤解,神經症和精神病混為一談。

    2.害怕熟人知道自己有心理問題,怕被歧視,有病恥感。

    3.害怕診斷結果,抱著只要沒人給我下診斷,

    就是等於沒有問題的心態,不敢去做諮詢。

  • 16 # 有溫度的水123

    有幾種情況吧。

    首先,有的人是希望透過心理諮詢調整和改變現狀的,不過總覺得去諮詢,去看心理醫生,是有羞恥感的,就好像承認自己心裡有病。不過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隨著大眾對心理諮詢的認可,這個問題正在緩解。

    其次,有的人是不敢或者不願意真正面對和處理解決自己的問題的。那麼走進諮詢室,要做的就是這個,自然會害怕。

    第三,目前市場上的諮詢實在魚龍混雜。有的人被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創城過二次創傷,就更會害怕。

    成為諮詢師,成本不高,現在沒有全國統一的認證考試,證書的取得太過容易,而拿了證和能勝任諮詢工作還相距甚遠,沒有很明確的行業規範。

    其實,每個走進諮詢室的來訪者都是勇敢的。他們也會忐忑,也會猶豫,不過,選擇靠譜的諮詢師,開始諮詢,獲得成長,是怎樣的高峰體驗,只有來訪者自己能感覺到。

  • 17 # 隨心而動happy

    其實很多人對心理諮詢有很深的誤解。覺得如果去心理諮詢的人是精神有問題,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去心理諮詢後嘲笑自己有問題。還有的是擔心別人知道自己的秘密被人知道。

    其實這都是對人人都需要心理諮詢的觀念的宣傳不夠,認識不夠導致的。

  • 18 # 丹青心理

    心理行業在我們國家還不是很盛行。導致大多數人不太瞭解心理諮詢是什麼樣的行業和治療方式。也有部分人群不願意敞開心扉將自己的過往說出來,不願意讓更多的人看見或是知道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別人看見她會怕別人說他有心理問題,將會排斥和議論她。造成問題的心理堆積。能來諮詢的多數是失去一些自制力的人群,沒有工作效率。他們內心也不願意來,而是被親人家屬強拉來的,那麼這樣的人群更不會和你聊內心深處的想法。

    覺得自己有病是大部份人覺得孤獨造成的,平時喜歡自己,也沒什麼愛好興趣,久而久之會覺得不入流,沒有人群可入。這部分人不要給自己心理暗示,你總會那樣想有病,那麼就會變成現實,所以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心理暗示,正確看待問題,然後去解決剖析他,直面問題。不要把自己想象成病態的樣子,正常心理諮詢是沒問題的,並不是看心理醫生就是有心理疾病,這也是不正確的思維觀念。有些時候不願意和身邊的人講出來,可以找心理諮詢師傾訴,傾訴過後心裡也會豁然開朗。

  • 19 # 學心理學的貓

    一是,心理諮詢不夠普及,大家接受程度低。就像西醫剛傳過來,大家對動手術很抗拒一樣。

    二是,心理諮詢效果慢,很難看到立竿見影效果。心理問題很多是認知偏差,而要改變改知偏差是一個比較長過程,諮詢完,回到原有環境,極易反覆。

    三是,行業良莠不齊。建立口碑難,毀掉卻很容易。

  • 20 # 騎火箭奔月球

    只能說太多人對心理諮詢的不瞭解與莫名的恐慌。在華人傳統觀念裡,去看諮詢師就會讓人覺得是得了精神病。現在的社會壓力過大,焦慮和恐慌無可避免。就因為對心理諮詢的認識不夠,所以非常的排斥。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正確的認識心理諮詢並能夠積極的為自己做良好的心理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可以買到正品勞力士手錶?46歲了,戴勞力士哪一款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