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牙萬寶閣
-
2 # 探尋歷史奧秘
多爾袞獻上的王璽是在天聰九年(1635年)奉皇太極命前往招討蒙古察哈爾部時林丹漢之子孛兒只斤·額爾孔果洛額哲獻上的,此玉璽“玉質,交龍紐,漢文篆字‘制誥之寶’”。
玉璽
據說這方“制誥之寶”玉璽為元朝宮中之物,後來被元順帝帶走,不知所蹤,後來被一個牧羊人發現,他是怎麼發現的呢?據說是發現羊三天不吃草,還總是用蹄子刨地,牧人好奇的在原地挖掘,得到了這塊玉璽,後來,這方寶璽落入了元人後裔歸化城土默特部博碩克圖汗手中,最後落於林丹汗之手。
多爾袞
而多爾袞為了討好皇太極,將此玉璽獻給了皇太極,皇太極得到此玉璽之後,馬上舉行了受寶大典,據《清初內國史院滿文件案》記載:“天聰九年八月初六日,秘書院甲喇章京鮑承先奏言:汗聖德如天,仁政旁達,天賜玉璽,乃非常之吉兆也。汗當急敕工部製造寶函。進獻之日,汗率諸臣郊迎,由南門入宮,以應天眷。又以得璽之由,書於敕諭,緘用此寶,頒行滿、漢、蒙古,鹹知天命之攸歸也。”,次年,皇太極建立大清。
皇太極
但是這個號稱元朝宮中之物,刻有“制誥之寶”的玉璽,根本就是假的,因為元朝襲隋唐宋制(長孫無忌疏義:“皇帝有傳國神寶,有受命寶、皇帝三寶、天子三寶,是名八寶。”――《唐律·詐偽》;“名為鎮國、受命二寶,合先帝六璽,是為八寶,命置官以掌之。”――《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大觀元年》),用八寶,即“受命寶”、“傳國寶”以及“皇帝之寶”等六寶(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壓根就沒有“制誥之寶”,“制誥之寶”出現在明代(皇帝奉天之寶、皇帝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之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廣運之寶、皇帝尊新之寶、皇帝親親之寶、敬天勤民之寶、御前之寶、表章經史之寶、欽文之璽。――《明史·輿服四》),而牧羊人發現此璽之經歷更為無稽之談。
至於後來乾隆欽定二十五寶中的那個“制誥之寶”更是假中之假,清初時的那個“制誥之寶”玉璽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時被磨去上刻之字了(乾隆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白玉製誥之寶一方傳旨交啟樣宮將寶上字磨去。欽此。於本月二十三日交司庫郎正培持去訖。――《活計檔》)
綜上所述,這方刻有“制誥之寶”的玉璽並不是所謂元朝宮中之物,有可能為偽造,這方玉璽更不可能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上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傳國玉璽早在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於玄武樓的時候就不知所蹤了,後世所謂的傳國玉璽皆為偽造,更不要提這方什麼都不是的玉璽了。
-
3 # 喜怒無償
多爾袞爭奪汗位失敗。從1626年到1636年十年戎馬生涯,戰功卓著。最重要的一場仗就是對蒙古察哈爾林丹汗殘部的戰爭。也是第二次對蒙古察哈爾的作戰。這次對察哈爾部的戰鬥,當時林丹汗已死,蘇太太后獻元朝傳國玉璽於多爾袞,多爾袞獻於皇太極。皇太極稱帝。後乾隆帝斷定這枚玉璽是贗品。
多爾袞攻打蒙古察哈爾部。因蒙古察哈爾部和明朝的關係很好。對當時皇太極後金政權的威脅很大。 因為多爾袞攻打過一次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已經被打的退到了青海的大草原上。林丹汗也因為水土不服,偶感風寒死了。多爾袞第二次攻打林丹汗殘部,不戰而屈人一兵。林丹汗的遺孀蘇太太后投降了。還進獻給多爾袞一枚元朝的傳國玉璽。
這枚傳國玉璽就是戰國年間楚華人卞和發現的和氏璧,輾轉到趙惠文王手裡。秦昭王騙走了和氏璧。後發生了完璧歸趙的故事。秦始皇滅六國得到了和氏璧。李斯用和氏璧做了傳國玉璽。劉邦滅秦以後得到了玉璽。後三國時期孫策的得到了玉璽。隋統一後傳國玉璽一直在皇宮,隋滅蕭太后帶玉璽前往漠北突厥。後流落至草原部落上。唐貞觀四年李靖攻打突厥找到了玉璽,玉璽歸唐。後玉璽傳於宋。於宋徽欽二帝被俘,玉璽落入金國。後忽必烈得到了這枚玉璽。後元滅之後不知道流落何方。朱元璋沒有傳國玉璽。而這次多爾袞這次拿到的,蘇太太后進獻的就是這枚玉璽。
1636年多爾袞把玉璽進獻給皇太極,皇太極得到傳國玉璽非常高興。認為天命所歸。馬上稱帝。改女真為滿洲第二年改國號為清。為清太宗。多爾袞被封和碩睿親王。
這枚傳國玉璽在後世乾隆年間被乾隆帝鑑定為贗品。當時皇太極稱帝心切。根本沒有去考證真偽。況且是林丹汗處發現。
-
4 # 茹叔敬
其一,多爾袞獻玉璽。玉璽上有漢篆《制詰之寶》四個字,兩邊各有一條飛龍。正是這塊玉璽促使皇太極下決心登基稱帝。這塊玉璽在皇太極看來,就是《天呈樣兆》的標誌。玉璽本屬漢代遺物,一直傳到元順帝。元亡時,順帝攜此寶出逃。後來,順帝死,玉璽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個國寶在地下埋了二百多年。有一天,一位蒙古牧民放牧於上都北邊的草原,發現一隻羊三天,不吃草,總在一個地方用蹄子刨地,他覺得奇怪,深挖一看,竟是一塊白玉大印,牧民.不識字,見飛龍卻在,他知道這是一塊罕見的國寶,將它獻給領主博碩圖汗。後來,林丹汗派人索要,不給,兵戎相見。博碩圖失敗被俘,被逼獻玉璽。自此,林丹汗擁有玉璽自稱蒙古大汗,這傢伙引出九年之爭。皇太極追擊林丹汗,林丹汗逃往青海草地。皇太極再派多爾袞追剿,等多爾袞到時,林丹汗已出痘一命鳴呼。死前,將玉璽交與兒子額哲,吩咐兒子憑此寶可以號令蒙古各部,切莫遺失。額哲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率部投降,呈獻玉璽多爾袞為禮物。多爾袞勝利回京,皇太極接到多爾袞玉璽,興奮不已,親率眾貝勒築壇設案,焚香拜天。額哲因獻禮有功,招為附馬。皇太極女兒固倫公主成婚。皇太極又納娶林丹汗的兩位妻子為福晉。其二:從此滿州稱大清。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一日,皇太極終於接受貝勒大臣《上尊號》。皇太極有了玉璽,心花怒放,喜不自禁。皇太極坐定後,全場立時鴉雀無聲。多爾袞手捧滿文《勸進表》,蒙古人手捧蒙文《勸進表》,孔有德手捧漢文《勸進表》。三人一到高臺,跪伏在地。然後,滿文,蒙文,漢文,一一宣讀。讀畢,齊聲高頌:恭請汗皇即皇帝位!!呼頌方畢,皇太極於高臺之上緩緩起座,又上前兩步,將典禮官遞到手中的一柱香緩緩舉過頭頂,這一剎那間,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建國號為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從此滿州稱大清。莊妃幽幽地嘆息,伸出纖纖玉手緊緊地撩住皇太極粗厚的手掌,她想讓皇太極知道,她穩含著的文靜嫻靜中是有著多激烈的柔情。她是一個真實的女人,她也有用真情的沮水澆灌出來的足以表達柔弱婉約和逆順受的花容………。
-
5 # 國史春秋
多爾袞的傳國玉璽還得從他父親努爾哈赤說起。
萬曆末期對遼東的管轄趨於鬆懈,努爾哈赤覺得正是個創業的好機會,於是扔下挖人參的鏟子、採蘑菇的筐子、裝松籽兒的袋子,然後操起祖上留下的十三副鎧甲就幹了起來。努爾哈赤幹得順風順水,沒出幾年就統一了當時女真的海西、野人、葉赫、烏拉等部。(努爾哈赤劇照)
小有成績之後,努爾哈赤更有了底氣,認為天命所歸,於是毫不客氣地建立了後金政權。此時,明朝才發現,努爾哈赤原來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於是準備一棒子把他打回原型。顯然,明朝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因為自從與努爾哈赤交上手,一次也沒勝過。特別是在薩爾滸之戰結束後,明朝被虐的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此時滿朝文武“談金色變”,都想盡快逃離北京,因數山海關防線基本崩潰,如果後金大軍進攻北京,朝發就能夕至。
正當明朝廷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一位進士出身的文人主動請纓大戰努爾哈赤,此人就是最終被崇禎皇帝颳了三千多刀的袁崇煥。無論是口氣、勇氣、膽識袁崇煥絕對是大明王朝第一人,他的出現如果給萎靡不振的明王朝打了一劑強心針,他本人也如打了雞血一樣奔波在抗擊後金的寧遠前線。最終,袁崇煥雖然沒有實現他五年收復遼東的夢想,但是卻把努爾哈赤累死在寧遠防線,就連努爾哈赤最能打的八兒子皇太極也是疲於奔命,無計可施。(皇太極劇照)
既然突破不了寧遠防線,皇太極也不再與袁崇煥死磕,無奈之下改變了策略。皇太極先是血洗了明朝防備薄弱的覺華島,然後派出代善、褚英、莽古爾泰、多爾袞等一些弟兄們繞過山海關防線,越過喜峰口長城,或者借道蒙古對明朝四處劫掠。這時的多爾袞年富力強,正是大顯身手的時候,因此每次都能滿載而歸。
一次,多爾袞掃蕩察哈爾一帶,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一群羊。多爾袞一聲令下,士兵們一擁而上準備來個順手牽羊,這下急壞了放羊的羊倌。但是羊倌又攔不住這些如狼似虎計程車兵,於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多爾袞看著可憐兮兮的羊倌有些心軟了,於是衝著士兵們一揮手說:“算了,我們走吧!”於是一行人繼續趕路。(多爾袞劇照)
不過,多爾袞還沒走多遠,剛才那位羊倌氣喘吁吁的追了上來。羊倌對著多爾袞深施一禮說:“大王且慢,小民有話要說!”
多爾袞一臉茫然,問道:“什麼事情,有話快說,不要耽誤本王趕路!”
羊倌很恭敬的說:“是!是!小民覺得大王算是個講究人,因此有一個秘密講與大王聽!”
多爾袞問:“什麼秘密?”
羊倌說:“翻過前面的那座山有一條山澗,裡面的草非常茂盛,但是小民發現牲畜從來不進入山澗,也不吃過那裡的草,小民覺得特別蹊蹺。難不成那山澗之中埋有什麼寶貝?”
多爾袞哈哈大笑:“你這個老頭兒有點意思!行了,本王知道了,一會兒就去探個究竟。”
多爾袞快馬加鞭,不一會兒就到了羊倌指定的地方。多爾袞下馬定睛觀瞧,果然發現眼前這條山澗有點不同尋常,還隱隱約約之間露著一股仙氣。這下多爾袞更來了興致,馬上下令士兵進入山澗仔細的尋找,不一會兒就有人拾得一方綬印。多爾袞接過綬印欣喜若狂,原來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多爾袞雖不知道此印為何物,但是他肯定這是一件寶物。因此,回去後馬上獻給了皇太極。
皇太極對此物也不甚明白,於是馬上命人把學識淵博的范文程(范仲淹第十七世孫)請來。范文程接過綬印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忽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恭喜大汗,此乃傳國玉璽是也!如今大汗得此寶物看來是天命所歸,微臣懇請大汗榮登九五,即皇帝位,以造福天下蒼生!”
皇太極聽了心花怒放,看來不當皇帝還對不起秦始皇了。不過皇太極並沒馬上答應,而是照例表演了一場“三請三辭”的戲,之後才繼皇帝位。後來,這塊所謂的“傳國玉璽”就隨滿清入關了。
那麼,多爾袞得到的傳國玉璽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真的了,秦始皇讓丞相李斯刻的那塊真正的傳國玉璽,早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就給傳丟了。雖然後來一直有玉璽忽隱忽現的訊息,但沒有一塊是真的,而多爾袞這塊玉璽至於怎麼來的還是個未知數,也許根本沒有那麼神奇的來歷,也不是蒙古的林丹汗所獻,而是皇太極為了“名正言順”的繼皇帝位,於是自導自演的一場戲。所以到了乾隆皇帝的時候,那塊玉璽就被扔一邊了,最後連弄那裡都不知道了。
-
6 # 明離子
首先,這個玉璽肯定100%不是秦始皇的那塊,爭論點是它是不是從元朝皇宮流傳出來的玉璽。
“假亦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
這句話用在多爾袞獻給皇太極的這方玉璽真的是再恰當不過了。
多爾袞獻玉璽的時間是1635年,是在討伐蒙古察哈爾部所獲,說是元朝時期皇宮中流傳出來的,上面用漢語寫著四個字:“制誥之寶’”。
看著羊這麼執著,牧羊人決定幫它們一把,於是鑿開那塊地,發現了這塊玉璽。最後這塊玉璽輾轉到林丹汗手裡,又被他兒子送給了多爾袞。
多爾袞為了討好皇太極,就把這塊玉璽呈上。
皇太極可不管這是真的假的,就當它是真的,拿到了這塊玉璽,立馬對外宣稱,天賜玉璽,受命於天,就舉行了受寶大典,正式稱帝。
那麼這個刻著“制誥之寶”的玉璽,到底是不是元朝皇帝的玉璽呢?
肯定是假的!這枚玉璽如果是元朝的東西,就不可能出現“制誥之寶”的字樣,因為這句話是朱元璋在明朝時期創立的新的皇帝印璽制度。
而元朝,繼承了唐宋印璽制度,即“皇帝有傳國神寶,有受命寶、皇帝三寶、天子三寶,是名八寶。”
這八寶有受命寶、傳國寶、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很遺憾,沒有“制誥之寶”。
“制誥之寶”是明朝始創,所以牧羊人挖出來的元朝玉璽上刻著這幾個字,肯定是假的。
但假的又能怎麼樣,反正皇太極當它是真的,整個後金都當它是真的,畢竟當時離登基坐殿就差一個噱頭,這個“天賜玉璽”的名頭來了,管它真的假的,幹就完了。
-
7 # aishizhe
滿清興起與遼東,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各部,之後便是對蒙古各部進行征討。到了皇太極時,滿清已經征服了蒙古大部分部落,仍有察哈爾部與明朝關係甚密切共同抵抗滿清。察哈爾部林丹汗與明朝交好,作為攻守同盟,但是依然抵抗不了滿清的八旗騎兵,還被多爾袞施以計謀讓察哈爾殘部不戰而降,林丹汗的兒子額哲將從元朝那裡得到的傳國玉璽獻給了多爾袞。
多爾袞作為皇太極的弟弟,本來是皇太極汗位有力的競爭者。但是經過激烈的互相角力,皇太極被推舉為後金大汗,多爾袞心中自有不忿。經過征討蒙古察哈爾殘部獲得了林丹後裔所獻從北元政權哪裡得到的中原王朝“傳國玉璽”,自然興奮不已,本想據為己有。然而多爾袞是個聰明人,自己可能無福消受此等天物,而且無力與皇太極爭鬥。
於是,多爾袞做了一個比較明智的舉動,1635年多爾袞將“傳國玉璽”獻給了皇太極。皇太極十分欣喜、特別重視,焚香設案迎接玉璽,並在不久便“受命於天”自立為清帝了。而多爾袞這位並無皇帝命,卻得了“傳國玉璽”,雖然也有了皇帝之虛名(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但是僅僅兩個月後,順治便掘其墓、鞭其屍。所以多爾袞無帝王之命,卻得中華傳國玉璽,雖獻給皇太極必遭禍,死後2個月果然應驗
中國古代的封建皇朝對於正統性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有“傳國玉璽”方為中華之正統,若無則正統性嚴重削弱,只能自己創作幾方玉璽聊以慰籍。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合法性就如同西方羅馬帝國皇帝必須要教皇加冕才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方玉璽表明皇帝乃是天子,其順應天理為人王,這是天意,乃是君權神授之含義。歷朝歷代的皇帝登基之時都希望有此傳國玉璽,而這方傳國玉璽是誰人得到就都可以做皇帝嗎?如果沒有皇帝命,卻意外獲得了傳國玉璽,則“鎮”不住,必遭禍端,多爾袞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小編注:玉璽、印章的計數單位要為“方”,而不是“個”或“枚”)
中國傳國玉璽的起源為春秋戰國時期楚華人卞和偶然採得,還因為進獻原石而被楚厲王、楚武王視為騙子,砍去了雙腳,到了楚文王這裡才剖開原石,美輪美奐的和氏璧才出現在世人眼中。後來和氏璧流落到了趙國,秦國秦昭王想得到此和氏璧還因此產生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歷史故事。
然而,諷刺的是,後來秦國逐漸壯大,趙國迫於秦國的威勢,不得不拱手畢恭畢敬的將和氏璧送給秦國。秦國得到了和氏璧後,嬴政自稱始皇帝,登基為皇帝,便命丞相李斯將和氏璧製作成印璽,小篆刻“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在其上,寓意 是君權神授,受天之命為帝。從此這此玉璽便為歷朝歷代的傳國玉璽了。
從秦始皇到漢唐,皇帝們都爭搶“傳國玉璽”,而傳國玉璽也彷彿有靈性,若隱若現,期間多次小時又莫名出現,真假難辨。而且有的皇帝還喜歡在“傳國玉璽”上刻字,留下點印記,例如在玉璽的側面刻個字什麼的。這樣做一方面體現皇帝給予讓外界認可王朝的合法性,另外在玉璽上刻本朝的字,也是一種征服感。但是中華的傳國璽到了元朝滅亡的時候被元順帝逃跑時帶到了漠北,從此下落不明。
-
8 # 歷史不舊
秦始皇秦老爹什麼都要幹第一,突發奇想搞一個特別的東西,讓後世孫子們打個頭破血流,還得心甘情願認為是正統的傳承,所以和李斯一合計,用和氏璧做了個玉璽。李斯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代表君命天授,秦老爹做這個位置是老天爺指定的,得老天爺祝福,長命萬萬歲,統治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後世要做皇帝的,沒有這個玉璽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後來的皇帝為這個玉璽擼袖子、秀肌肉打得不亦樂乎,不在乎為了一個正統的身份,上位的藉口,加強統治和統一民心的工具。得玉璽得天下,這秦老爹搞的傳國玉璽還真的成了歷代皇帝的權力象徵,也是新舊皇帝交接位置的信物,是身份的象徵,合法地位的表證,是做皇帝的底氣所在。
秦老爹搞的這個玉璽很珍貴,皇帝視同命根,偏偏被摔了。王莽篡權,老太后不肯交出玉璽,最後被逼之下哭罵狠狠往地上一摔,碎了一角。王莽心痛呀,趕緊用黃金去補,還是留下了瑕疵,國運沒幾年也敗了,皇帝也做到了頭。後唐的皇帝最牛,國破了,敢把玉璽弄沒了。石敬塘帶契丹軍打到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心裡發狠,敢奪我江山死也不給你好過,於是抱著傳國玉璽在玄武樓自焚,把玉璽從此弄沒了。下面的皇帝全傻眼,瞎吹擁有玉璽的人有,沒有真的造個假的也有,甚至有的為了迷惹世人,證明是天意所歸、民心所向故意以假當真。
皇太極就幹了這麼一檔事。多爾袞西征察哈爾,滅了蒙古大汗林丹汗,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為了保命,獻傳國玉璽投降。多爾袞這時完全沒有野心,只想做個帥才,因為皇太極勢力太過強大,強大到別人興不起背叛之心。多爾袞獻璽給皇太極。真是想打磕睡就有人來送枕頭,正為清兵入關的絞盡腦汁的皇太極哈哈一笑,出迎百里,設香案三跪九叩首接璽而歸,宣稱得了秦老爹的傳世玉璽,是天命所歸,正式改國號清,為清兵入關造勢,入主中原獲取民心。
這塊元玉璽上刻“制誥之寶”,根本不是秦璽,不過一切手段都是為了統治效力,皇太極自然假稱得了秦老爹的正統王璽,以假作真,欺瞞天下,為清造勢,收取漢人民心。不過玉璽還真不是誰都玩得轉的,皇太極終究還是在入關前暴病而亡,沒見到中原升起的太陽,成為一生最大的憾事!
-
9 # 獨愛炸醬麵
傳國玉璽,一塊被神化的印章,被歷代皇帝奉為神物,自有文字記載的春秋戰國第一次出現,傳國玉璽是由和氏璧製作的,先不論玉髓的品質,單憑和氏璧這個名號,傳國玉璽的身上就天生帶著一個尊貴的光環。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始皇下旨命丞相李斯找人用和氏璧調刻一方大印,李斯用小篆寫下“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雕刻而成。在封建社會,這塊玉璽更是權力的象徵,誰得到它就得到了神器,它被賦予的皇族氣質能讓王位得來不正的人獲得足夠的正義感和安全感,這就是為什麼傳國玉璽能夠成為一代代君王最寶貴的權力象徵。
滿清興起於遼東,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各部,之後便是對蒙古各部進行征討。到了皇太極時,滿清已經征服了蒙古大部分部落,仍有察哈爾部與明朝關係甚密切共同抵抗滿清。察哈爾部林丹汗與明朝交好,作為攻守同盟,但是依然抵抗不了滿清的八旗騎兵,還被多爾袞施以計謀不費一兵一卒讓察哈爾殘部不戰而降,林丹汗的兒子額哲將從元朝那裡得到的傳國玉璽獻給了多爾袞。
多爾袞得到傳國玉璽大喜,不想自己留下,畢竟當年於皇太極爭奪皇位失敗,皇太極本就對其多有防範,且此時皇太極地位穩固,勢力不是多爾袞能相比的,一旦洩密必會引來殺身之禍。
於是,多爾袞做了一個比較明智的舉動,1635年多爾袞將“傳國玉璽”獻給了皇太極。皇太極十分欣喜、特別重視,焚香設案迎接玉璽,並在不久便“受命於天”自立為清帝了。
而多爾袞作為和皇太極爭奪皇位失敗者,沒背皇太極殺死,還在皇太極死後權傾朝野,一方面是其手握兵權,受到部分八旗軍隊的支援,另一方也也是因為多爾袞講傳國玉璽獻給了皇太極,使皇太極誤認為多爾袞沒有了野心。
那麼多爾袞獻給皇太極的“傳國玉璽”是真的嗎?顯而易見並非如此,這塊玉璽上刻有“制誥之寶”的字樣,這枚玉璽如果是傳說中的秦國傳國玉璽,就不可能出現“制誥之寶”的字樣,因為這句話是朱元璋在明朝時期創立的新的皇帝印璽制度。
很大可能是多爾袞為降低皇太極猜忌所做的有用功,對皇太極的勸進,畢竟此時皇太極還不是皇帝,只是眾人推舉出的大汗。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皇太極明多爾袞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是為了鞏固其統治效力,皇太極假稱得了秦始皇的正統王璽,以假作真,欺瞞天下,為清造勢,收取漢人民心。不過玉璽還真不是誰都玩得轉的,皇太極終究還是在入關前暴病而亡,沒見到中原升起的太陽,成為一生最大的憾事!
回覆列表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傳國玉璽是多爾袞從一個牧羊人的手中得到之後獻給皇太極的。
但是我認為,多爾袞把玉璽獻給皇太極應該不是為了討好,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保命眾所周知,皇太極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多爾袞常年在外征戰,雖然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以皇太極的性子,肯定會在多爾袞身邊安插自己的人。
所以說我認為多爾袞在得到玉璽的第一時間,皇太極就已經知道了。
努爾哈赤臨終前的遺命是讓多爾袞繼承汗位,而最終成為大汗的卻是皇太極。而且在努爾哈赤生前深受寵愛的皇太極的親生母親卻殉葬了。
這其中有什麼樣的恩怨情仇,我們暫且不論。就單說多爾袞曾經是汗位繼承人選擇,就已經深受皇太極猜忌了。我們可以試想,如果多爾袞沒有第一時間將傳國玉璽送給皇太極,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殺身之禍。
所以就算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多爾袞也得趕緊把這個燙手山芋丟出去。
多爾袞是認可皇太極的雖然在汗位的繼承中多有齷齪。但是皇太極其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多爾袞也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滿族可以走向強盛,所以他願意為了這樣一位軍人戰場廝殺。
皇太極對多爾袞還算不錯其實平心而論,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會對對自己汗位有巨大威脅的年輕弟弟的存在。但是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並沒有對多爾袞和他的兄弟們進行打壓。
反倒是是重用他們。所以多爾袞兄弟也甘心為他效力。至於皇太極去世之後,就另當別論了。
多爾袞自己拿著玉璽沒用多爾袞其實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不然的話,在皇太極去世之後,就不會任由年少的福臨登基。他讓年少的福臨繼位,也是出於對大清江山的考慮,也不想看到,因為他們兄弟幾個相爭,讓大清國江山風雨飄搖。
他也不會因為自己拿上了玉璽,就另外稱王。所以他拿著這個東西其實是沒什麼用的。既然自己拿著沒用,就把它送給有用的人好了。
至於這塊兒玉璽的真假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都知道傳國玉璽其實是有和氏璧雕刻而成。在後來的時候,這個傳國玉璽更多的是象徵一個身份,一個天命所歸的身份的象徵。
所以這個東西,哪怕是用蘿蔔去雕刻一個,只要天下人相信這是真的,這就是真的。
而且那個真正的傳國玉璽至今也下落不明。這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