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馬嘯長安

    宋高宗趙構,一個世人常常忽略的政治家。也是被其父親——宋徽宗忽略的王子。假設沒有靖康之事,趙構就是個邊緣化的親王了。

    歷史就在這裡轉了一個大大的彎。一個文武雙全,政治上肯定比宋徽宗成熟的宋高宗出現了。據說趙構可拉動兩百斤力的弓。名將岳飛能拉動三百。

    金兵第一次圍開封,趙構曾作為人質在金營。金兵再次南犯時又被派出使金國,途中被宗澤勸留河北。二帝被俘北去。趙構能夠迅速組織人馬,建江淮防線。在應天繼位,開創南宋。

    宋徽宗有這樣的兒子留下來,應該是很運氣的。如果是崇禎式的兒子留下,那就受不了氣。為什麼南宋可以存,南明就不能存,崇禎自殺的方式可取嗎?如果是溥儀式的兒子 , 不具才能,那也挺不住。

    宋高宗能夠穩住局勢,收攏人心 ,內政建設頗有成效。以後的南宋,地方雖小,經濟規模可不小,貿易量遠超北宋。

    岳飛的想法放在臺面上肯定沒錯。把徽欽二帝迎回來,多好啊。鼓舞人心啊。可是真的回來了,高宗往哪擱 ?再去當受冷落的親王?秦檜不過是皇帝的執行者,實在是皇帝不待見岳飛。

    嶽武穆

    還有一點,宋高宗在苗劉之變中受的屈辱。軍頭鼓動士兵造反,甚而被迫退位。要不是張浚等人來平叛,高宗還不知怎樣。隱隱地對岳飛有了擔心。殺岳飛,就是不放心啊。

  • 2 # 歷史密探

    宋高宗這個人物,如今在大家的眼中肯定是個懦弱無能,十分偏信佞臣的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風雨飄搖的南宋,沒有一個人能比趙構更適合做皇上了,也沒有人能在那種情況這做的更好。

    二十歲時,趙構帶領一幫老臣建立了南宋,從此偏安一隅,但是即便如此,仍不能躲過金的騷擾和咄咄逼人的挑釁。趙構也曾被擄走,但是金人驚訝於趙構的處事不驚,因此最後又把他送回去了。

    後金建立後,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趙構選擇了暗地裡支援主和派,因為他知道,眼下花錢買和平要比戰爭來的划算。就這樣,他在暗地裡選擇了除掉岳飛。因為,宋金議和中有一項要求,就是除掉岳飛。

    宋高宗後來退位,潛心研究書畫,傳位孝宗,為南宋買了百餘年和平的日子。宋金議和之時,金國內部也有紛爭,若選擇主戰,也許能有把握成功。但是趙構,毅然選擇了比較保險的議和,這也奠定了宋朝滅亡的基調。

  • 3 # 為國釣魚

    謝友邀

    看了已有答案,突然覺得這個問題如果不答的話我會渾身不自在

    前幾天剛答過“宋高宗是昏君嗎”?講了幾件趙構所受驚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事,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千萬不要用正常人的思維去分析宋高宗

    本來,趙構做夢都沒想到皇袍會從天而降,無數人為之瘋狂的傳國玉璽會砸在他的頭上。手足無措的驚喜之後,趙構也有些發愁~他這個皇帝負有一個天然的使命

    救老爹和兄弟們出枯井,贖老媽和姊妹們出浣衣院

    在金人放出風聲要立丙午元子為帝前,趙構每天都把“迎二聖”喊的震天響,表示自己是奉父命稱帝、力圖恢復大宋河山,以此彰顯自己的合法性。直到岳飛提醒他,現在哪裡還有什麼二聖啊,那兩個敗家玩意只是陛下您的父兄而已,現在咱們應該改口號為“迎天眷”了

    御史中丞張守教導趙構住著豪華的宮殿,別忘了爹孃還在住窩棚

    吃著山珍海味,別忘了爹孃還在吃草

    穿著綾羅綢緞,別忘了爹孃還在穿著窄窄的皮草

    掌控著臣民的生死,別忘了爹孃的生死還在由金人掌控

    快樂地臨幸著妃嬪,別忘了金人也在排著隊去浣衣院找樂子

    接受臣民的朝拜,別忘了爹孃也在給金人磕頭

    對這種挾槍使棒的勸導,趙構也一概“嘉納之”

    然而,第二次紹興議和後畫風突變別說當面提父兄,轉彎抹角都不行

    大臣沒把金人招待好,落職沒商量

    雖然這事是因為周葵反對秦檜加稅而遭秦黨誣陷,但同時也證明一件事:

    秦檜很清楚,在趙構眼裡

    不配合朝廷工作的罪過遠不如沒把金大伯伺候舒服來的重

    紹興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是令趙構刻骨銘心暗無天日的一天

    這一天,金主完顏亮派到南宋的使臣王全在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指著趙構的鼻子厲聲指責,這下可把趙構給委屈的

    躲在屏風後,趙構哭得象個孩子

    ???至於嘛???

    時間前移

    一年前完顏亮決意南侵的訊息傳回,南宋便著手準備應對,大致摸了摸自己的底牌後,趙構是絕望的,經過自己和秦丞相勵精圖治二十年後

    軍隊缺員十之七、八

    韓世忠留下的精銳部隊中有八千多名弓箭手,理應有弓一萬七千多張,實際僅六千多張

    浙西水師僅三千民兵和一百二十條小船

    ……………………

    這種情形下,趙構唯一的指望就是祈禱

    “也許,看俺又乖又萌,金大伯不捨得揍俺”

    王全這一鬧徹底剌穿了趙構幻想的鼻涕泡

    重度白內障患者都能看出,王全當眾無禮是得到完顏亮授意後的舉動,目的是要激怒南宋,尋機挑釁出兵。現在趙構終於要面對一個自己從來不敢面對的事實~

    “這次,金大伯是玩真的”

    趙構:岳飛若在,虜軍豈容至此?唉,好日子到頭了,老了老了,還得再次跑路,太踏馬委屈了

    王全:咦,這傢伙,哭了?太踏馬出乎意料了,預案裡沒這個橋段啊?面對這樣的結果,俺也很無奈啊

    岳飛之死

    1141年12月29日,岳飛死於獄中

    1142年2月,宋金劃界,正式履行和議

    一個合作專案總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

    表示合作意向→談判→達成初步協議→表示誠意→正式履行合同→分紅

    由時間表看來,岳飛死於

    宋朝表示誠意

    其實最開始宋朝是準備把韓世忠當誠意金,但是韓世忠被岳飛救下,金大伯也表示對這份誠意金提不起太大的興趣,於是加碼

    人緣好、實力強、正值壯年、忠心耿耿、意圖恢復、專門打金大伯肚子的岳飛就成了目標

    這才顯得鐵血強宋有足夠的誠意嘛

    除了秦黨的開脫之詞,沒有跡象表明趙構主張殺掉自己一手提拔的岳飛,以趙構的角度看,留下岳飛,充任散官以備不時之需才是利益最大化

    趙構雖然精神失常,但是並不傻,多留一道護身符的重要性膽小的人更清楚。所以釣魚採信

    “檜以書付獄卒致飛於死”~《三朝北盟會編.卷二O七》

    然而,現在岳飛已死,和議尚未落實,誘人的紅麗還遠在天邊,這口黃蓮趙構只能瞪著眼硬吞不說,還必須得為秦丞相背書

    兩頭落空的事,趙構是打死也不會去幹的

    雖然趙構心中也奔騰著一萬多匹草與泥做的馬

  • 4 # 王庭賢士

    一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被金人嚇有病的喪家犬。只要能讓他當皇帝當孫子都幹。為了自己榮華富貴親爹哥哥受罪死了算什麼。他是個自私奸詐勢力小人。所以為了他偏安一隅榮譽感,什麼親爹親哥都不管,何況一個不聽話的岳飛呢。

  • 5 # 聽雨喜雨

    宋代歷史記載出於各自記載目的,記錄者主觀性東西很多,一件事情多個記錄往往自相矛盾,根據單一歷史記錄看問題,很多是錯誤的,歷史需要綜合的看,也需要將自己設身為當事人去客觀的分析,方能知一二,那種一見風就是雨,甚至無風即下雨,用詞粗鄙不堪的,基本人云亦云,從個人的修養就可以看出沒有層次,不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多還借用詞兇狠、出格以體現自己存在,以彌補在社會上的被忽視感,有點文化詐騙的味道。

    南宋為什麼要議和?

    為韜光養晦,為延續宋爭取時間。

    古時打仗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文明決定性的因素是後勤補給。直搗黃龍是可笑的,僅憑傳說中的十萬之師戰場綿延數千公里,戰場需要巨大的後勤補給下,即使糧草夠,後勤運輸所需要的押運糧草人員,運送人員送數千公里,宋根本無力支援。古今多少戰爭,比如趙括的紙上談兵,比如年羹堯西北用兵都是疲於糧草,又如日本侵華因戰線過長被拖死,糧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湧就行的。

    宋當時為抗金入不敷出,財政80%用於軍費,南宋的宮殿不過十多間房子,比不過一個大戶人家,鐘相楊么起義因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著頭皮,南宋面臨滅國。

    很多人不懂糧草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做過當家人,不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重要性。所謂文人多空談誤國。

    靖康恥因為徽宗經過長達一百多年的盛世,沒有危機感荒淫無恥所致,他將祖宗的江山丟掉,他罪有應得,沒有什麼好說的,不過也跟其他朝代三代以後皇帝不知生死一樣沒有特殊。如果講可恥,金的滅亡更可恥,宋蒙滅金時皇帝一天死倆,皇族被滅族,婦女當然逃不過靖康恥。蒙古捕魚兒海之戰也來了一個靖康恥。

    至於趙構二十四史定論中興之主,詳見附件,趙構韜光養晦,讓宋立穩腳跟,重新站了起來,趙構作為宋史結論中興之主功不可沒。 岳飛忠心能戰不假,但趙構是皇帝,岳飛同他不在一個層面上。趙構要考慮的是全域性,有人把他定義為最大的投降派,這樣的分析實在水平很差,難道二十四史史學家的水平還不如他,趙構難道比慈禧還厲害,慈禧是將整個中華拱手送人,送土地數百萬平方公里,送金錢數十億兩白銀,還是不懂算術。其實也簡單,自己沒有能做到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領導,沒有高層經歷,為體現自己存在 ,只能胡亂分析。

    至於徽宗早已死亡,欽宗根本不是趙構的威脅,欽宗讓國家滅亡,即使回來臣子們也根本不會聽他的,特別是趙構朝無論大臣還是將軍大多趙構提拔,而且趙構的才能是很突出的,根本不是趙構威脅。反而趙構希望接回欽宗 ,方便管理欽宗,而不是將欽宗放在金人之手,金人可以隨時利用欽宗(利用欽宗另立國家,破壞趙構政權的正統性)來牽制趙構。

    至於趙構與岳飛關係:

    為什麼岳珂所寫可信度不高,岳珂是宋代有名的大貪官,借岳飛之名橫徵暴斂,魚肉百姓,從平反角度擴大其辭,從貪腐角度也會擴大言論,以利用岳飛這一英明斂財。詳見附件。

    岳飛是一個被神化了的愛國將領,很多時過猶不及。抗金通常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韓世忠黃天蕩抗金,其二餘玠穩定川陝,其三張俊、韓世忠、岳飛、劉琦均有建樹,不是岳飛一己之力。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

    宋孝宗即位,按慣例大赦天下,將岳飛赦免。孝宗為體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用北伐來穩定自己的統治,為政治需要,赦免岳飛。

    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岳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飛忠心能戰,為平反記過多的採用民間傳聞,民間普遍同情、寄望死者導致神化嚴重,比如關羽、項羽都已經神化。如同現在的抗日神劇,有一定事實,卻能手雷炸飛機,適得其反。明清政治需要,需要忠心的戰將為皇帝服務,加劇神化。

     

    人還是要韜光養晦,不能不懂裝懂。即使岳飛的後人有岳飛這一忠心能將為驕傲,也只是先人,偶爾講一下,滿足一下虛榮心無可非議,但還是自己要在社會有一席之地,為英雄岳飛爭光,而不是借名以體現自己的存在,滿足自己在社會的缺失感,否則只能有辱先人,感覺對不起先人。

  • 6 # 傻愚翁

    趙構是一個耳軟心活的昏君,聽信大奸臣秦檜的讒言,害死岳飛,造成了宋朝的終結,所以秦檜依然跪在嶽武穆祠,趙構只是被人不恥,正所謂忠臣孝子人人敬,喪權辱國臭萬年!

  • 7 # 狼的影子319

    這幾天又看了一遍《大秦帝國》,以前我總是為白起的被冤殺憤憤不平,總是感慨如果秦王不殺白起,是不是中國的統一會早點到來,總是為這位“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的戰神鳴不平,遙想戰國時期的一百多年間,列國爭霸,死於諸侯混戰的200萬人,居然有100萬是白起所殺,白起少年從軍,擔任主將30餘年,真正是“攻必克,戰必勝”,拔列國七十餘城,斬首百萬,列國聞白起之名,連小兒都不敢夜啼。就是這樣一位震鑠古今的戰神,就因為跟秦王使了點小性子,被秦王從上將軍,武安君一擼到底,降為士伍,進而賜死於杜郵,難道秦王不知道白起對於秦國的重要性?難道他不知道“國之干城”的重要性?難道他不知道有白起一天,列國就不敢西向?其實他都明白,儘管如此,作為王者他還是要殺了白起,因為白起這柄”利劍”已經不聽使喚了,作為王者,再鋒利的“兵器”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那就是兇器,就必須要毀掉,否則遲早會傷到自己。這就是王者,在他們的心目中所尊奉的不是聖人倡導的禮義廉恥,孝悌忠信,而是異於常人的“帝王術”,就像宣太后跟秦王說的,“王者需要的是大愛,是對江山社稷的大愛,庶人的愛是婦人之仁”,王權,江山,社稷才是王者心目中最神聖的,所有的仁愛,律法都要服從於這三樣東西,宣太后為了兒子的王權可以殺了情夫,殺了跟情夫生的孩子,秦王為了王權可以驅逐舅舅,母親,在王權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秦王不是不知道白起是對的,不是不知道已經錯過了滅趙的最佳時機,但是他需要的是白起服從他的意志,服從他的國策,他不需要有思想,有個性的名將,他需要的是一切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忠臣,只要白起遵從王命,戰役失敗也不會有責任,但是如果一個不能讓王者指揮如意,令行禁止的名將,那就決不會得到王者的容忍。

    高宗也是王者,他也有王者的思維,他也有一肚子如何鞏固王權的帝王術,對於高宗來說,他接過的是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破碎山河,他需要的首先是如何保住僅有的半壁江山,為了這個目標,他可以容忍諸大將打敗仗,容忍他們耍滑頭擁兵自重,容忍他們貪汙腐敗,但是,前提是這些大將們必須對自己絕對忠誠,必須服從自己的意志。

    從高宗繼位到紹興十一年,宋金經過了多次的拉鋸戰,終於把戰線穩定在淮河一線,金國無力侵佔江南地區,南宋也無力收復北方地區,十幾年的戰爭,雙方的國力消耗都非常大,南宋的財政收入80%都用來供養軍隊,而養出來的軍隊卻並不讓高宗滿意,將領們擁兵自重,作戰時“逗留觀望”,跟軍閥無異。所以,高宗下決心透過議和結束這樣的局面,這實際上就是此時南宋的國策,所有的軍隊,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要為這個目標服務,張俊,韓世忠是明白高宗的內心的,也理解王者的內心活動,張俊不僅愉快的交出兵權,還積極協助丞相對軍隊進行改組,積極配合軍隊國家化的改革工作,韓世忠交出兵權後更是“絕交舊部,口不言兵”,築豪宅於西湖,把自己的一切都直接置於王者的眼皮底下。這充分說明,張俊韓世忠即理解高宗的王者之心,又理解高宗的帝王術,並且積極的配合響應,而岳飛卻恰恰相反,即不理解高宗力主推行的議和政策,也不滿意高宗收取三大將的兵權,在他看來兵權,岳家軍就應該一直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儘管他談戀兵權的目的可能真的是為了收復失地,直搗黃龍,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跟王者的國策發生衝突的時候,必須讓位於王者的意志的基本操守,一味的把自己的所謂“一腔熱血”“豪情壯志”凌駕於王者的意志和國策之上,已經是犯了人臣的大忌。並且在交出兵權的問題上跟朝廷叫板,讓自己的親信張憲接管岳家軍,以達到自己繼續控制軍隊的目的,這就使得岳飛在王者的心目中形成了“不臣之心”的惡劣形象。孔子誅少正也沒有具體的罪名,不過是因為孔子認為他“言偽而辯,心險而奸”,此時的岳飛,在高宗的眼裡其實也就是“心險而奸”之輩,為人臣者跟王者的關係到了這樣猜忌的地步,岳飛想不死都難了。

  • 8 # 使用者94738516596

    《精忠岳飛》裡,岳飛被殺了之後,趙構說了一句很好的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這裡,朕的江山也在這裡啊!!!!!

    這句話其實就很好的解釋了趙構為什麼要殺岳飛,而岳飛為什麼一定要死的原因。很多人覺得趙構是昏君,殺了岳飛就是自毀長城,但是如果不殺岳飛,就像趙構自己說的,他的江山也在這裡,如果不殺,那麼他的江山就沒有了。

    岳飛被殺很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功高震主這個在歷史上任何時期,對於武將來說都是最大的禁忌,更何況還是一直重文輕武的大宋王朝呢?趙匡胤自己的皇位怎麼來的他非常清楚,所以建立大宋之後也就是採取了重文輕武的策略,到趙構這裡更是這樣。岳飛不但不收斂,反而是越來越得寸進尺。

    岳飛一直就說的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二聖是誰,那是之前的皇帝啊,岳飛說這句話看似很忠,但是對於趙構來說那你就必須要死,你把這兩個皇帝迎回來了,我去幹啥呢?

    而且岳飛只知道打仗,對於朝堂上的事一概不知,打仗需要什麼?打仗需要的就是錢,靖康之恥之後北宋滅亡,長江以北遭到大量的破壞,南宋只能在長江以南苟延殘喘,而且這個是經過這麼大的動盪,國家是百廢待興,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岳飛還在每天打仗,需要多少錢,這個時候南宋朝廷已經是很難堅持下去了。

  • 9 # 步武堂

    在上個世紀初,也就是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知識文人”開始了“探索”和“反思”。

    “探索”的目的是想在西方文明裡找出中國發展的道路。

    而“反思”是試圖總結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

    在這個背景下,許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被翻了出來,進行重新審視。

    岳飛就是那個時候被再一次翻出來的。

    客觀的講,岳飛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對於他的評價,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結論,包括對宋高宗的評價也是一樣。

    對岳飛的評價有兩個方面的爭論,第一,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第二,岳飛是不是“被誣陷”而冤死。

    對於宋高宗趙構,最有爭議的是他究竟是“中興之主”還是“苟且偷生,偏安一隅”之輩。

    從根本上講,岳飛是宋高宗趙構殺的。那麼他究竟是不是該殺岳飛呢?這也是爭論的問題之一。

    歷史總是紛繁複雜的,很多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也都不是用“非黑即白”的標準來衡量和判斷。岳飛如此,宋高宗趙構也如此。

    我們還是看看這兩個人物的歷史背景吧!也許會得出一個不會太糾結的結論。

    關於南宋政權的成立,究竟是一個新的朝代,還是北宋的“半壁江山”,這是認識這兩個人物的鑰匙。

    宋高宗建立的政權,史稱“南宋”,但趙匡胤建立新的政權的時候叫“宋”,只不過後來為了和趙構的那個“宋”區別開來才被成為“北宋”?

    為什麼?

    遷都了,換人了,地盤小了。

    但在宋高宗的概念當中,南宋在他眼裡更多的是“新的朝代”,在處理和金國的關係上,他的主導思想是在承認現實的基礎上,結束戰爭,和平相處,他對所謂的偏安一隅並不認可,要不然趙構應該是最有動力“還我河山”的那個人——假如他認為別人搶了自己的地盤的話。至於打的過打不過,能不能搶回來,就是另一回事。

    就是小孩,別人搶了自己的糖塊,至少會用哭鬧來表示抗議的。

    但是趙構沒有,他覺得自己手裡還有糖塊,並且已經被他裝到自己的糖袋子裡面了,保住這塊糖比搶回那塊糖要現實些,他清楚自己的實力和本錢,從祖上開始,拳頭就不夠大也不夠硬——假如夠大夠硬的話,他的父親和父親的父親就不會連裝糖的袋子都給人搶了。

    他手裡還有個袋子,袋子裡的糖至少讓他還滿意。

    這就是趙構,一個和金國打過交道,僥倖脫身,並被嚇得沒了男人能力的意外得到皇位的男人。

    而岳飛不同,這是個沒有被嚇倒或者說沒有被嚇過的武將,認為金國搶走的那塊糖,不僅僅是趙構的,而是大家夥兒的。

    他要為大家夥兒把這塊糖搶回來!

    這個就是兩個概念了。岳飛和趙構之間就像雞和鴨子的對話。

    岳飛作為武將,為國家(注意,不僅僅是為趙構家)收復失地,包括“迎回徽欽二宗”,他的指導思想是“恢復原貌”。所以,他不認為自己做的包括“迎二宗”,“建岳家軍”,以及抗擊金國軍隊收復國土有什麼不對的。

    但是這些,在宋高宗的眼裡,就沒有對的,前提是他已經默認了——那塊糖我不要了,誰讓你岳飛幫我要了?更何況連“糖袋子”都想一起搶回來,那我這個“糖袋子”往哪放?不要我這個糖袋子了,糖搶回來又有何用?況且,誰知道會不會被搶走的糖和糖袋子沒搶回來,剩下的糖和我這個糖袋子也被搶走了?

    更可怕的是,我咋知道你岳飛是不是自己也要縫個糖袋子把我的糖搶走啊!看看你手裡的叫“岳家軍”的挺能打的軍隊,挺讓人害怕。

    說到這裡,我們就應該知道,歷史本來的面目不過如此。

    岳飛心裡裝的是“大宋”這個國家,他固執的認為,國家被侵略,國土被侵佔他做為守土有責的將領,抗擊侵略收復失地就是他的天職。也許在政治嗅覺和政治手段甚至是政治素養方面,岳飛顯得很弱智——他天真的認為自己對國家的忠心“可照日月”,但他不知道他僅僅是“我本一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他甚至幻想按照他的想法,他的步驟,他的能力去完成他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幻想他的皇帝會支援他——畢竟這是給他老趙家辦事啊!難道這個大宋和他老趙家沒關係嗎?

    還真就沒關係!趙構最大的願望,就是趕緊翻篇——就讓那個“北宋”徹底結束吧!我要的是一個自己的“南宋”。

    這樣的背景下,看透趙構心思的秦檜,自然就會幫著趙構來構陷岳飛,當然,也是為了自己的那點利益和完成對金國的承諾。

    其實,秦檜嘴裡的“莫須有”,並不是“不須要有”,也不是“或許有”,而是“肯定有,但不告訴你!”

    我想以岳飛的所作所為,宋高宗殺害他就是必然,除非岳飛放棄自己的想法,放棄兵權,偃旗息鼓,大約也不會因來殺身之禍。

    但是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還是值得大力讚揚的。

    歷史常常是很尷尬。當南宋和金國“媾和”之後,宋高宗還真的讓這個南宋興旺起來了,而且擺脫了戰亂的南宋,又延續了一百來年。所以,有史學者認為趙構是“中興”之主。

    這就是歷史,有的時候它的走向按照現代社會的人們來看匪夷所思,不太符合道理。

    實際上,我們往往把道義看成道理。岳飛講的是“道義”,宋高宗講的是“道理”。

    但如果換一個環境和條件,也許當時有道理的事,在新的環境條件下就會“沒道理”,當時的“道義”,也許就會變得“不道義”。

    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宋高宗的道理,就是沒道理,而岳飛的道義,還是道義。

    也許有些繞,但是細琢磨就會品出一些滋味。

    不信,您試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商周歷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