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遺產君

    在民間,劉伯溫是先知先覺、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文韜武略、足智多謀的戰略家;香港的博彩報紙把劉伯溫當做神來預測走勢、號碼,他的影響力確實不小。然而劉伯溫真真正正的是人不是神。

    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他自幼聰明,勤奮好學,12歲中秀才,算神童吧,23歲中進士,步入仕途,而腐朽的元朝政府沒人願意重用他,後來得到了伯樂朱元璋的賞識,劉伯溫成了朱元璋的核心幕僚,幫助朱元璋大敗陳友諒,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不朽功勞。 朱元璋登基後,劉伯溫幫助朱元璋整肅朝綱,懲處吏治,因此得罪了不少當朝權勢;劉伯溫也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知道朱元璋的為人,也是所有開國皇帝的通病,只能共苦不能同甘,江山坐穩後,必然要除掉一起打江山的功臣,還是趁早走為上,於是向朱元璋請辭回鄉,朱元璋也沒有挽留。朱元璋也是聰明之人,他深知劉伯溫的遠見卓識,他不知道的劉伯溫已經知道了,他朱元璋知道的劉伯溫早已就知道了,你腦補一下,兩個聰明之人在一起是個什麼結果。在戰爭時期,劉伯溫有其利用價值,但在和平時期,留其在身邊是重大隱患。 明洪武八年,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御醫給他看診,劉伯溫的病情不見好轉反而加重,他就知道這是朱元璋對他下手了,他也知道是在劫難逃,趕盡殺絕是朱元璋的權勢,是他的皇權害人啊。

  • 2 # 青言論史

    談到劉基,很多人都知道他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在民間形象和諸葛亮差不多。但一提到他的死,很多人都說是老朱和胡惟庸一起害死的,那麼,真實的結果,到底是怎麼樣的?

    作為一個愛好歷史的醫生,我可以很負責地說,劉基之死,很有可能是腫瘤。

    《明史-劉基傳》對劉基的死是這麼交代的:

    “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抵家,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塗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

    很多人都看到了前一句,老朱寫了篇文章賜給劉基,還派人給送家去,結果劉基一看文章就加重了病情;又看到劉基病中只有胡惟庸帶了醫藥過來,而且劉基還吃了他的藥;最後胡惟庸被定罪的時候,毒害劉基也是一條罪名。由此而得出結論,劉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而且胡惟庸十有八九是受了老朱的指示,並且最後殺人滅口!

    說得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但是在醫生看來,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有物積腹中如拳石”這句話上!

    劉基的病程很長,大約在洪武六年左右就開始發病,排除了急性病比如腸梗阻的可能。而在不可能開膛驗屍的前提下,都能發現其腹中有拳頭一樣大的石塊,就高度懷疑是腫瘤了,而且極有可能是華人最常見的肝癌。

    朱元璋的文章可能造成了已經肝癌晚期的劉基心理壓力過重從而導致病情急轉直下,僅此而已。至於胡惟庸,換個思路也可以知道,給劉基送藥的就是他,劉基要是死了,大家就都會懷疑他,他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 3 # 覃仕勇說史

    答:幾乎所有的史書都說劉伯溫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但我覺得他應該屬患病自然死亡。

    為什麼眾多史書都如此統一口徑地說劉伯溫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呢?

    蓋因這種說法是朱元璋“欽定”的——也許,最初發明這種說法的人就是朱元璋。

    洪武八年(1375年)元旦,朱元璋君臣在朝堂上慶賀新年,劉伯溫躬逢其盛,曾隨喜寫了一首《乙卯歲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諸友》,應該說,身子骨還可以。

    而從劉伯溫的好朋友宋濂所作《恭題御賜文集後》裡看,劉伯溫是在該年二月初患上了“霜露之疾”,遂得朱元璋批准,還鄉養老。

    霜露之疾,語出《史記•公孫弘傳》,指因風寒而引起的疾病,即感冒。

    必須說明,宋濂在《恭題御賜文集後》寫“洪武八年歲次乙卯春三月壬辰”,但洪武八年三月並無壬辰日,即“三月壬辰”應該是後人抄寫之誤,正確時間應該為“二月壬辰”,即二月二日。

    劉伯溫跟宋濂說了自己動身返鄉的時間,是二月三日。

    劉伯溫病故的時間是四月十六日,距二月三日到隔了七十三天。這七十三天中,史書沒記載有什麼關於劉伯溫的故事。

    可見,劉伯溫應該是患病自然死亡。

    而且,劉伯溫死亡後,大概在長達四年的時間內,人們也沒有覺得他的死有什麼異樣。

    到了洪武十二年,因為相權與君權的衝突,在這年年底,朱元璋準備搞倒搞臭居相位的胡惟庸時,突然給胡惟庸加了一條罪名:下毒毒死劉伯溫。

    《明實錄》卷一二八《汪廣洋傳》是這樣的記的:胡惟庸的黨朋御史中丞塗節為了擺脫干係,反戈一擊,狀告胡惟庸及御史大夫陳寧等謀反,並指出是他們毒害殺了劉伯溫,要汪廣洋出來作證。汪廣洋時任左御史大夫,與胡惟庸共事,矢口否認此事的存在。朱元璋怒其“欺罔”,貶之至海南。

    《明實錄》卷二九又記:(洪武十三年正月)甲午,御史中聖塗節告左丞相胡惟庸與御史大夫陳寧等謀反及前毒殺誠意伯劉基事。

    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胡惟庸謀反罪證被“坐實”,近一萬五千人被誅。

    《明實錄》卷二九既然已經記下了“左丞相胡惟庸與御史大夫陳寧等謀反及前毒殺誠意伯劉基事”這一筆,則《明實錄》中的劉基本傳,黃伯生《行狀》、張時徹《神道碑銘》,以及後出的史書,如徐愚谷《明名臣言行錄》、李贄《續藏書》、尹守衡《明史竊》、王鴻緒《明史稿傳》、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包括後來的《明史.劉基傳》,也都沿襲了胡惟庸毒死劉基的說法。

    收集《誠意伯文集》中的《誠意伯次子閣門使劉仲璟遇恩錄》,還記載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接見劉伯溫次子劉璟時,前後五次提到了“胡惟庸下毒毒死劉伯溫”。

    其中的最後一次說得最多,也最生動。

    他是這樣說的:我到婺州時得了處州,他那裡東邊有方谷珍,南邊有陳友諒,西邊有張家,劉伯溫那時挺身來隨著我。他的天文別人看不著,他只把秀才的理來斷,到如那等。鄱陽湖裡到處廝殺,他都有功。後來胡家結黨,他吃他下了蠱。只見一日來和我說:“上位,臣如今肚內一塊硬結,但諒著不好。”我著人送他回去家裡死了。後來宣得他兒子來問,說道脹起來緊緊的,後來瀉得鱉鱉的,卻死了。這正是著了蠱。他大兒子在江西,也吃他藥殺了。如今把爾襲了老子爵,與他五百石俸。

    想想吧,胡惟庸下的什麼毒?可以讓劉基在肚裡瞬間長一“硬結”,卻並不立刻斃命,而要在七十三天後才毒發身亡?!

    如此神奇的毒藥,我想,世間是不存在。

    即“胡惟庸毒死劉伯溫”之說,只是朱元璋要整倒胡惟庸所製造的謊言之一。

    可是,後世史家,不但認為這謊言是事實,還進一步推斷:胡惟庸之所以要對劉伯溫下毒,是因為朱元璋在背後指使!

    這,應該是謊言製造者朱元璋所始所未料的吧?!

  • 4 # 直江愛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可謂立下汗馬功勞。此人眼光長遠、博學多才,於治國理政之道亦有不俗的見解。無怪乎,後世有“神機妙算劉伯溫”的稱讚。

    可在我看來,這位哪點兒都好,就是不太會揣摩老闆朱元璋的心意。根據《明史》記載,他心眼兒實,有啥說啥了一會,沒想到招來了殺身之禍。

    “及善長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帝問汪廣洋,曰:‘此褊淺殆甚於憲。’又問胡惟庸,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後憲、廣洋、惟庸皆敗。”

    逐字逐句的翻譯,就不必了,大體意思大家應該明白,那就直奔主題吧。

    有人說:根據上面這番對話,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這三位不都沒幹好宰相的工作嗎?這不正好說明劉伯溫有識人之明嗎?

    首先肯定,這個觀點是對的,但這只是字面的意思而已。

    那我看出哪個意思來了呢?

    朱元璋向劉伯溫徵求意見,劉伯溫是把這三位宰相候選人看得挺透,做了回“事前諸葛亮”。

    “憲、廣洋、惟庸皆敗”之前,還有一個“後”字。

    單純從古漢語翻譯來說,你說是“後來”的意思,是對的。

    但是,《明史》關於洪武朝的記述,是要完整地去閱讀的。《明史》寫的清楚,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這三位,於劉伯溫在朱老闆面前說他們不合適做宰相之後,一個個的都做了宰相的(雖然又都下來了)。

    哎~這就好玩兒了!

    第一、朱元璋是一代雄主,論知人善任,他也不含糊,不然怎麼當皇帝呢?

    第二、古來皇帝用人,從來不怕你有毛病,就怕你野心大、能力大或者勢力大

    第三、身為文臣的劉伯溫,把同事們說得一無是處,在朱元璋聽來,是不是有一層“選我、選我、選我”的意思?

    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朱元璋,會腹黑地想到第三條嗎?我覺得很正常,所以我覺得,老朱聽完是很惱火,也對劉伯溫起了猜忌之心的。

    至於,劉伯溫生病前,朱元璋派胡惟庸帶著御醫去給劉某人診治……我覺得,老朱不是想害死劉伯溫的,真正想害死他的是胡惟庸。

    胡惟庸在擔任宰相前,在朱元璋身邊有沒有耳目?有的話,有人在老闆面前直言你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你會不會恨得牙癢癢?

    好了,劉伯溫同志遭遇了“一個訓練有素的醫生”事件(手動滑稽)。雖然沒有馬上死,也算失治了。

    最後,老劉在死前面見朱元璋,委婉地提到了御醫不給力且自己吃藥後症狀不輕反重的事,也沒有得到老朱的特殊關照。看來老朱還是猜忌、厭惡劉伯溫的心比較重,只是不鹹不淡地告訴他“安心養病”。

    要人命的病,安心靜養是好不了的,更何況,朱元璋的話根本是讓劉伯溫心裡直打鼓,好了,連病帶心慌,老劉同志永垂不朽了。

    總的來說,老劉同志的死,是事出有因的,但還是讓人扼腕三嘆,嗚呼哀哉啊!

  • 5 # 村中無人對局

    首先,劉伯溫並不能稱作大明第一軍師。在朱元璋時期,能力和功績在劉伯溫之上的人物很多,手腳並用數不過來。明朝定國之後,劉伯溫最高也只不過是個二品御史,今天來看就是個部級,管政協的多位副職中的一個,劉基一生主要功績是協助完成了“君權神授”的理論。根據天氣變化,星象變化,來給朱元璋這個平民皇帝提供統一天下的依據,寫了很多歌頌皇帝神勇的賦。劉伯溫的在元朝參加科舉考了20多名,仕元期間,散播自己的看天象技術,在南方小範圍內小有名氣,因此加入朱元璋之後,也算是有用。《明史》中朱元璋問劉伯溫丞相人選,劉伯溫說所有人都不行,問原因,有的人居然是相貌不行,顯然,這個算命的已經猜透了皇帝廢相心思。能否勝宰相,跟長相有關?

    至於他的死,他自己去找朱元璋,說胡惟庸給他一副藥吃了,他覺得肚子下沉。朱元璋說,知道了。可憐,根本不重要的。後來就那麼死了,沒有什麼特別的。

    到了正德年間,正德皇帝考慮到開國猛將能人都被朱元璋打倒了,居然無人憑弔,就把劉伯溫封了太師等等。還說他“渡江策士無雙,古今文臣第一。”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個皇帝了已經。

  • 6 # 史錄館

    朱元璋晚年大肆殺害功臣,劉基雖然告老還家鄉但朱元璋依然不肯放過他。劉基劉伯溫受胡惟庸案的牽連,被朱元璋猜疑而死。

  • 7 # 牛牛少爺

    劉伯溫,本名劉基。是明朝初年開國元勳,在朱元璋攻取天下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為朱元璋做出來巨大的貢獻。眾所周知,劉伯溫才華橫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且目空一切,恃才傲物,他內心其實是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朱元璋也察覺到這一點,所以朱元璋也是恨劉伯溫的。

    至於劉伯溫的死法眾說不一。民間說法是,朱元璋外出巡遊時,胡惟庸輔理朝政期間,劉伯溫病重,朱元璋派胡惟庸賜珍奇藥物為劉伯溫治病,而胡惟庸則假機讓御醫開了毒藥毒死了劉伯溫,其實這只是民間傳說。據《明史》記載,劉伯溫晚年因病情加重,乞求朱元璋讓其返鄉歸田,朱元璋念其功勞及身體原因,準劉伯溫返鄉,劉伯溫則是在故鄉青田病死。

  • 8 # 人文之光

    談不上慘死。

    劉伯溫是在明朝局勢穩定以後,引起朱元璋猜忌以後,告老還鄉。

    在家期間,劉伯溫病了,朱元璋派丞相胡惟庸去探望劉伯溫,結果,胡惟庸趁機毒死了劉伯溫。

    如果說為啥,只能說沒啥好為的,天意罷了。

  • 9 # 曼巴星

    病逝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

    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

    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

    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儘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

    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迴圈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儘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儘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

    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

    而法律若能儘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

    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

    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 10 # 齊君

    在《明史·劉基傳》中記載,“基在京病時,胡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從這裡看到劉伯溫是被胡惟庸毒殺的。

    第一種說法是朱元璋是卸磨殺驢,借用了胡惟庸之手殺死了劉伯溫。

    第二種說法就是胡淮庸和劉伯溫不和,權利互相牽制,雙方有矛盾,兩人矛盾極大,所以胡淮庸就毒死了劉伯溫。

    第三種說法就是劉伯溫的確是病故的,在洪武八年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後派御醫診斷劉伯溫,可是劉伯溫病情越來越重,導致最後逝世了。

    具體你怎麼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說:“我們必須避免與伊朗的戰爭!”意味著美國無法動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