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棉背心的新青年

    基本不可能。不過不妨試想一下。

    首先,吳三桂如果反清成功,即使不考慮民族因素,滿清入關不到50年就王朝崩塌,那在宏觀評價上基本坐實了秦、隋這種過渡王朝的定位,康熙等同於胡亥、楊廣這種事實上的亡國之君,主流輿論對他們的評價和漢獻帝、唐昭宗、明烈宗這種長期穩固王朝的末代君主是完全不一樣,估計也可能都懶得提。

    之前的模板都是現成的,大周的史官必然把康熙從繼位開始的每一口呼吸都寫成是錯的,你繼位是故意讓你爹染上天花弒父奪位的,忠奸不分等等。

    而整個滿清王朝的評價也會相當之低,甚至可能創下中國傳統史學對一個統一王朝的評價下限,乃至官方層面不承認它是正統。

    另外,和朱元璋那次不一樣,大明的法統並不完全依靠“驅逐韃虜”這個大義,八八本人也有足夠的自信去承接元的天命,因此對蒙元沒有什麼過分的貶低。而你周太祖前半生乾的那些事太扯淡了,明清的法統哪個他都接不起,吳周建立唯一的合法性和貼金點就是“驅逐韃虜”這件事,不把滿清罵出屎整個吳周的合法性都立不起來,因此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系統性地總結、分析、抨擊滿清的那堆弊政那都是吳周的政治任務。

    總結來說就是可能就沒有清朝這一說了。不過吳三桂也沒有那個能力,劃江而治是說的好聽點,其實是實力不行只能據守長江以南罷了。

  • 2 # 口水雜談

    是據守長江而不是劃江而治。吳三桂是康熙十二年起兵,初期順利是因為清初對南方的控制不穩固,康熙十五年耿精忠和尚之信即又降清,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稱帝時實際上大勢已去。防禦尚且不足,何談進攻。

    吳三桂這個人身上,十分的複雜,對他的評價的人大多是負面的,因為他的經歷,他的做法,實在是顛覆了很多人的觀念。人性,他是很脆弱的,人最控制不了的就是自己的情緒,情感。如果明朝沒有滅亡,吳三桂也一定被受好評,孝子啊等稱號都會被大家誇讚。沒辦法明朝忘了,吳三桂必須的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之間選擇一個。

    吳三桂決定反叛之後,所有進雲南的信件,衙役,只能進不能出,所以朝廷完全得不到吳三桂的訊息,吳三桂順勢拿下了湖南,江西,還有福建,廣東。這南方的半壁江山都拿到手了,再加上南方普遍的比北方富裕,吳三桂的勢力瞬間膨脹,可以這樣說,吳三桂能夠調動的部隊能有四十萬。

    這裡的四十萬軍隊呢,其實是有很大的水分的,其中三十萬,都是追隨他的,如果不追隨他,他就無法調動了當然追隨他的人都會打小算盤,這樣一來,他的實力就不會太大。打仗也像做生意,陝西提督王輔臣,他就在徘徊著,他不知道到底是跟康熙還是跟吳三桂,所以一直觀望。不過最後還是跟了康熙,吳三桂的造反起義的聲勢浩大,其實越是這樣,越顯得外強中乾,底氣不足,他造反的名號是什麼呢?“反清復明”真是好笑呀,又是叛徒又是降臣,又想稱帝。

    沒辦法,吳三桂,一個複雜的人物。

  • 3 # 晴朗70442

    拋開個人,以當時局勢而言,國雖未穩,然大勢以定,民心趨統,清朝統治內部無大矛盾,此情形下,任何刀兵都為民所恥,何況吳某人名聲極壞,無力也無能有之勢。

  • 4 # 武丁仗劍決雲霓

    謝郝守權先生邀!

    無論是推翻清庭,還是劃江而治,這兩種結果都不可能。

    一是因為吳三桂的漢奸牌子太過響亮,他是主動搖著尾巴找上門的狗,引清軍入關,做急先鋒攻城掠地屠戮自已的同胞,又殺掉朱由榔全家,手中沒有明王朝後裔當幌子做號召,無法產生向心力。雖然有相當多的明王朝遺民內心裡反對清庭,但兩相比較,更恨吳三桂。一如我們今天恨漢奸叛徒勝過外寇,恨家賊勝過外鬼,這是民族感情和人的天性使然。

    二是清庭釆用剿撫並用的方針,全國大部分已經安定。吳三桂喪失了最佳機會,同樣的事情,此時做與彼時做結果大不一樣,甚至是此時是而彼時非。

    三是吳原為一鎮守邊關的軍事將領,並無眼觀全域性經略天下的政治才能和志向,只想做割據一方、為所欲為的草頭王,手下多是當兵吃糧追求個人富貴的享樂之徒,就連對其稱臣共同起亊的另兩王也是各懷鬼胎。既無共同的理想,也無高明的謀臣。

    四是吳三桂此時已老,有老年人最易發生的過度小心保守的心理,不敢乘兵鋒正盛直逼長江的大好時機,一鼓做氣直下京畿,而是停滯不前,謀求百分百把握和絕對安全,殊不知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安全的造反和叛變。

    五是吳三桂的對手是康熙皇帝,這大家都清楚,不再囉嗦。

  • 5 # 手機使用者4205621585

    兩個人的歷史都該滅亡,因為一股清鮮的社會進步力量已經從廣州開始慢延變革,此變革必然從廣州向全國推進最終改變整個國家。

  • 6 # 閒雲野野48

    從歷史唯物主義講,吳三桂必然是輸!因為牠巳是“三姓家奴”!天時,地利,人和皆喪盡!只靠一時的勢力優勢只會強撐一時。結果歷史是最好的證明!

  • 7 # 尋真探秘

    歷史是很有可能改變的。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一時天下震動,由於滿清剛剛統一全國,政權還不穩固,響應吳三桂號召的遍地開花,如福建靖南王、臺灣的鄭經和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陝西之王輔臣,河北的蔡祿等先後揭起叛旗,影響最廣之時,波及十一個省。

    當吳三桂攻入湖南,飲馬長江之時,他卻在此時想起了和多爾袞的約定,想與康熙和談,南北劃江而治,於是裹足不前、猶豫不決,白白浪費了三個多月的時機,反觀康熙,直接拒絕和談,利用這段時間積極地調兵遣將,反擊吳三桂。倘若吳三桂目標明確,一鼓作氣,直入河南、河北京畿重地,掀起北方地區的抗清浪潮,將陝西、四川及河南、河北的反清勢力統一起來,直逼京師,不給滿清反應的機會,那麼康熙很可能只得退回關外,中國歷史將會改寫,吳三桂將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況且,吳三桂反叛之時,滿清的八旗軍早已不復當年關外鐵血,在中原紙醉金迷的生活中已變得畏首畏尾,毫無鬥志。

    奈何吳三桂並無明確的政治目標和為政舉措,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自己卻又自稱周王,導致心繫前明的各地將領與他離心離德;他掀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反清浪潮,卻又任由他們各自為戰,致使康熙分而治之、逐一擊破,最終落得個抄家滅族,遺恨千古。

  • 8 # 媚之夭夭

    吳三桂如果不和康熙談判劃江而治,一鼓作氣攻打京城,歷史上會有什麼改變?

    說到吳三桂因為康熙下令的撤藩,倆個人掰開了,終於在吳三桂殺了雲南巡撫朱國治後,開始了戰爭的序幕!吳三桂打著“討清復明”的旗號,得到了很多人馬的響應,很快由雲南,過貴州,進入湖南!

    另外兩個藩王也紛紛響應,還有廣西的孫延齡,陝西的王輔臣……面對聲勢浩大的挑戰,康熙當時又有兵馬去了臺灣,確實是分身無術!

    吳三桂的兵馬勢如破竹,攻到了湖南衡州,也就是今天的衡陽市,舉步不前了。就是想跟康熙談判!劃江而治!如果一鼓作氣打到京城,歷史會改變嗎?這個真的不好說!

    為什麼呢?

    一,一路戰爭,幾乎掏空了吳三桂的家底!

    自從吳三桂封為平西王后,一直在籌備糧草,積蓄銀兩!

    可是,自雲南發兵,打過貴州,進入湖南,平西王多年積蓄的家底已經開支得七七八八了!如果繼續打下去,錢從何來?糧從何來?!

    而康熙的人馬也陷入了分身無術的尷尬!

    但是,面對吳三桂提的談判,康熙直接拒絕了!於是雙方都是乘機稍息,馬上準備下一場大規模的廝殺!

    所以說,吳三桂接下來一鼓作氣攻下京城,其實已經沒有那個實力和能力!

    因為,戰爭的爆發,直接開啟了金錢的慱弈!

    一路打仗,耗掉了吳三桂多年的積蓄!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吳三桂都要補充!才是戰爭停下來的主要原因!

    二,吳三桂的真面目露出來了,再打“討清復明”的旗號,沒有人相信他了!只有曾經計程車兵還在追隨他,再打下去,僅僅是吳三桂的人馬被康熙的人馬吊打!

    之所以吳三桂一喊討清復明,還有那麼多人支援他,畢竟他的一方諸候!還有很多人沒有忘記大明朝!

    可是,吳三桂面對跟康熙談判劃江而治,沒有想到康熙直接拒絕了!

    僵持之下,雙方都在喘氣都在調整都在謀劃下一步!

    等不及的吳三桂,在衡陽建立了大周政權!那些跟著他的將士們看到了吳三桂的真正嘴臉,十足的掛羊頭賣狗肉!原來響應他的人馬紛紛離開了!於是,僅僅是吳三桂手上那一點人手,很快被康熙的人馬吊打!

    由此可見:單單是吳三桂手中的人馬,哪裡是康熙的對手!所以,吳三桂的人馬已經沒有接下去攻打京城的實力和能力了!

  • 9 # 仁者厚德載物

    公元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

    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七月,吳三桂假裝請旨撤藩,康熙帝同意。

    公元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提出反清復明,殺雲南巡撫朱國治。並於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佈檄文。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清。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丟失,一時間清帝國危在旦夕。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反叛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此時形勢對吳三桂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吳三桂放棄與康熙談判劃江而治的幻想,按照李自成進攻北京推翻明朝的線路,從陝西經過山西直搗北京,還是非常有可能一鼓作氣攻克北京推翻清朝的,至少有可能把清朝趕回長城以北。

    所謂成者王侯敗者寇,如果吳三桂造反成功,推翻清朝,那吳三桂可以徹底洗白漢奸的名聲,成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英雄。雖然吳三桂引狼入室勾引清軍入關屠殺了幾千萬同胞,甚至吳三桂屠殺了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全家幾百人,徹底滅亡了自己的祖國明朝。

    但這都不是事,如果吳三桂推翻清朝,他就是反清復明驅除韃虜的民族英雄,是吳周王朝的開國皇帝,無論他以前多麼罪惡滔天。

    可惜吳三桂已經60多歲,已經沒有年輕人一鼓作氣的銳氣,變得非常保守,居然幻想與清朝劃江而治,失去了一鼓作氣北伐推翻清朝的良機。

    事實上,吳三桂集團的軍事實力還是不錯的,吳三桂造反清朝並沒有眾叛親離死於非命,而是壽終正寢。即使公元1678年吳三桂病死以後,吳三桂集團並沒有因為群龍無首而立即崩潰,仍然堅持了三年多時間才徹底失敗。

  • 10 # 老威觀史

    如果當時吳三桂沒有和康熙劃江而治,一鼓作氣打過長江,進取中原,目標就是往北京打,那麼康熙危矣,很可能清朝在康熙手上就滅亡了,運氣好些也只能維持成為一個地方性政權。

    要說到三藩之亂我們就要從三藩之亂的過程說起。

    三藩之亂爆發的原因

    吳三桂自山海關大戰之後歸附了清廷,從此為清廷所驅使,從北方一直打到了南方,一路上攻城拔寨,戰功卓著。在集權統治模式下,分權總是會出現大規模叛亂,如漢初封的同姓王、晉朝八王之亂、明朝“靖難之役”,都是因為分封的藩王權力過大所致。擁有兵權的藩王的存在對於皇權來說本身就是威脅。吳三桂對清廷的威脅在順治時期還沒有浮出水面,主要是清廷還需要吳三桂繼續征討南明,以穩固清廷多全國的統治。到了1661年,吳三桂殺死了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南明徹底覆滅,同一年順治去世,康熙繼位。

    到了康熙親政之後,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已呈尾大不掉之勢,康熙有意削藩收回權力,只是苦於沒有藉口一直沒有下手。

    後來平南王尚可信請求告老還鄉,康熙馬上同意,但拒絕讓他的兒子尚之信承襲平南王的爵位,意思就是要削藩。看到這個情況的吳三桂和耿精忠就試探性地上表康熙表示要告老還鄉,請求主動撤藩,康熙同意了,還派人到了三藩的地盤具體落實削藩事宜。本來只是想做做樣子,沒想到康熙玩了真的。

    吳三桂不想丟掉權力,一旦削藩他就真的什麼都不是了。跟著他東征西討多年的將士,到時候生活也沒有任何著落,在他幫著滿人打江山的過程中,不知道沾了多少漢人的鮮血,為了表示對清朝的效忠,他連明朝最後一個皇帝都是親手殺死的。

    不想失去權力的吳三桂終於反了,而是是真的反了。

    戰爭初期

    吳三桂起兵後迅速召集了舊部,他的這些舊部都是百戰之兵,跟著他從山海關打到了雲南,作戰經驗豐富且戰鬥力極為強悍,他們很快就拿下了雲貴兩省,之後吳三桂計劃分兵兩路拿下湖南和四川。

    對於吳三桂如此快速的動作,康熙確定先取消對平南王和靖南王的削藩工作,穩定這兩位藩王好集中精力對付吳三桂;命令西安將軍瓦爾喀率軍入川,封鎖吳三桂的入川路線;任命順承君王勒爾錦帶兵進駐荊州,都統珠滿駐岳陽,都統巴爾布駐長的,封鎖吳三桂由湖南繼續向北發展的路線;委任廣西將軍孫延齡固守廣西,並側擊吳三桂。

    這個部署非常地妥當,可以對於吳三桂來說在當時並不是問題。吳三桂很快就打進了湖南,摧毀了康熙安排的湖廣防線,佔領了整個湖南;福建的耿精忠跟著吳三桂造反,進擊江西,孫延齡看形勢對吳三桂有利也反叛了清廷。而四川地區的清軍也沒有防住吳三桂的進攻,被吳三桂軍隊拿下。

    ▲戰爭初期形勢圖

    這個時候陝西吳三桂的老部下王輔臣和關外的察哈爾蒙古也起兵造反,對於康熙來說形勢一下子變得不可收拾起來。

    如果此時吳三桂帶主力北上

    如果這個時候吳三桂帶主力北上,以北京為目標進入中原地區,那麼康熙的政權就非常危險了。此時的吳三桂兵鋒正盛,他手上的主力部隊是當時全國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而當時康熙手上還沒有那支軍隊能與吳三桂的主力抗衡。

    ▲如果吳三桂北上假象進軍路線

    雖然滿清八旗軍曾經是戰鬥力最強的存在,但是在入關後八旗子弟便很快沉迷於驕奢淫逸之中,到了三藩之亂的時候也成了擺設的存在。實際上平定三藩的主要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綠營兵。不過在這個時候綠營兵還沒成氣候,也就是說,如果吳三桂主力跨過長江,直驅中原,康熙當時手上沒有一支軍隊可以擋住吳三桂的攻勢。

    在北邊來說除了察哈爾蒙古,還有新疆地區的準噶爾和北部的俄羅斯也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他們也隨時可能會加入對清廷的戰爭當中。

    吳三桂進入到中原地區後,康熙也只能與吳三桂展開中原地區的決戰,這一戰康熙勝算很小,畢竟軍隊戰鬥力與當時的吳三桂主力部隊相比差距較大。失去中原後,康熙肯定保不住北京,只能退守關外,則中原將為吳三桂盡取。

    康熙退到關外後,就看吳三桂接下來的發展了,可以說這個時候吳三桂做主中原的話,南部的尚之信和耿精忠有可能會成為他的眼中釘,三藩內部很可能爆發反水之戰,臺灣的鄭氏也會不時地出來攪局。同時吳三桂除了要對付關外的康熙,還要對付強大的準噶爾部,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平定這些割據勢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康熙運氣好的話還能夠維持關外的地方割據政權,如果運氣不好,則被吳三桂反擊到了關外,那麼清朝就基本在康熙手上就滅亡了。

    史上的真實演變

    在歷史事實中,吳三桂打到長江邊上就打算與康熙劃江而治,其實是個重大的戰略失誤。這一舉動直接使吳三桂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在吳三桂沒有主動北上的情況下康熙很快就平定了北方的王輔臣和察哈爾蒙古,隨後靖南王耿精忠和臺灣的鄭氏打了起來,耿精忠往北邊打,鄭氏就奪取了耿精忠的老巢福建,耿精忠就不得不從撤軍回援福建,清軍也就跟著一路南下,順利地拿下了耿精忠和後來反叛的尚之信。

    當全國只剩下吳三桂一支叛軍的時候,康熙從容不迫地調集全國的資源不斷圍攻吳三桂勢力,經過湖南地區多年的鏖戰,吳三桂的精銳部隊基本消耗殆盡,康熙的軍隊則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強,最終消滅了吳三桂的反叛勢力。

    因此綜合以上來說,如果吳三桂當時沒有想和康熙劃江而治,帶領主力北上,那麼至少康熙會被打回關外,成為地方性政權,運氣不好的話清朝就亡在了康熙手上,吳三桂的反叛就成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媒體運營常用工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