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寓而安7

    李隆基(685-762)唐朝第六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稱李三郎,生母母竇德妃。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712年-756年,年號:先天、開元、天寶,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

  • 2 # 小毛驢705

    李隆基, 即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因為諡號突出一個“明”字,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

  • 3 # 菜鳥行走江湖

    李隆基(685-762)唐朝第六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稱李三郎,生母母竇德妃。

    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712年-756年,年號:先天、開元、天寶,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

    太極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712年)

    正月十九日,大赦天下,改元太極。金山公主和親突厥未成;幽州都督薛訥被貶為幷州長史;五月十三日,大赦天下,改元延和。武攸暨去世,追封定王;幽州都督孫佺襲奚,全軍覆沒,孫佺被默啜所殺;七月,唐睿宗傳位太子李隆基,改元先天;新置渤海、恆陽、懷柔三軍;沙陀金山遣使入貢;奚、契丹寇漁陽,唐睿宗令李隆基巡邊。

    宰相唐休璟去世,時年85歲,追贈荊州大都督,諡號忠;仙宗十友之一宋之問去世,代表作有:《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先天二年、開元元年(713年)

    定立衛士從軍年限,二十五歲入軍,五十歲免;封靺鞨太乍榮為忽汗州,加授大乍榮為忽汗州都督,震國從此稱渤海;太平公主陰謀廢唐玄宗,唐玄宗與宰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內給事高力士等設計誅殺蕭至忠、岑羲等,竇懷貞自殺,賜死太平公主,肅清太平公主餘黨;因此高力士受寵,宦官權勢漸盛;十二月,改元開元;改沿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以姚元之兼紫微令,複名姚崇。

    同年,文章四友之一李嶠去世,時年50歲,著有《詠雜詩》;河東三絕之一徐彥伯去世;代國公郭元振去世,時年57歲;高僧義淨圓寂,時年78歲,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禪宗六祖慧能圓寂,時年75歲;高僧印宗圓寂,時年85歲,著有《心要集》。

    開元二年(714年)

    定內外官任命制度;置教坊,教俗樂;採用宰相姚崇之言,沙汰僧尼,並毀武后所造“天樞”與韋后所築歌功頌德之石臺;禁百官與僧尼、道士往來,禁鑄佛寫經;前宰相韋安石、韋嗣立等被貶逐;以周慶立為市舶使;薛訥攻討契丹,兵敗灤水,被官爵;吐蕃攻臨洮,起用薛訥領兵討伐,大破吐蕃;置隴右節度大使,治鄯州等二十州;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領幽、易、平、檀、媯、燕六州;移安北都護府於中受降城,移安東都護府於平州(盧龍);默啜擊俘突騎施可汗守忠。

    開元三年(715年)時稱盧懷慎為伴食宰相與姚崇為救時宰相;唐與東突厥默啜爭奪西突厥十姓;太行山以東發生蝗災,宰相姚崇遣官捕蝗;唐玄宗始置侍讀官;鐵勒九姓思結磨散等來降;西南蠻寇邊,唐玄宗令李玄道率兵征討;郭虔瓘欲募關中兵萬人赴安西;張孝嵩兵救拔汗那,威震西域;突騎施別種蘇祿崛起,唐玄宗以蘇祿為左羽林大將軍、金方道經略大使。

    同年,前宰相劉幽求去世,時年61歲,贈禮部尚書,諡曰文獻,配享睿宗廟庭;前宰相魏知古去世,時年68歲,追贈幽州都督,諡號忠;前宰相李日知去世。

    開元四年(716年)

    唐玄宗不私外戚,始以諸王遙領節度使;吐蕃圍松州,被松州都督孫仁獻擊敗;唐玄宗出題《安民策》覆試縣令;太上皇唐睿宗駕崩,時年55歲,葬於橋陵,廟號睿宗。東突厥默啜被殺,突厥內亂,拔曳固等五部,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帥部投降唐朝;王晙上安置突厥降戶三策;毗伽可汗重用暾欲谷;姚崇罷相,由宋璟取代;改臺省六品以下官如御史、遺、補等由皇帝擬授。

    同年,宰相盧懷慎去世,贈荊州大都督,諡文成;名士王友貞去世,時年99歲,追贈銀青光祿大夫;刑部尚書李乂去世,時年68歲,諡號貞;工部尚書尹思貞去世,時年76歲;中天竺國王之子善無畏抵達長安,是印度密宗傳入中國之第一人,譯有《蘇悉地經》《大日經》多部;日本第九次遣使入唐。

    開元五年(717年)

    姚崇、宋璟論論災異,更加受寵;契丹歸附,永樂公主嫁契丹王,復置營州都督府於柳城;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大破吐蕃;蘇祿逐漸強盛,唐玄宗擬派兵攻擊;置天兵軍於幷州,以張嘉貞兼天兵軍大使。復三省官舊名、貞觀對仗奏事之制;令新羅王子守忠歸國。同年,高僧道岸圓寂,時年64歲;史學家柳衝去世,曾參與撰修《氏族志》。

    開元六年(718年)

    突厥毗伽請和;宋璟奏請不立遺愛碑;敕禁私自鑄錢;南移橫野軍,集鐵勒五都督以防突厥;契丹王李失活去世,堂弟娑固繼位;令州縣行鄉飲酒禮,州縣官俸,均戶出資;吐蕃奉表請和,被拒;日本僧人沙門道慈返國,著有《愚志》,建大安寺。

    開元七年(719年)

    西突厥十姓可汗移居碎葉,以焉耆代碎葉為安西四鎮之一;冊立突騎施蘇祿為忠順可汗;置劍南節度使,領益、彭等二十五州;渤海王大乍榮死,在位22年,其子大武藝繼位;文學家薛登去世,贈晉州刺史,撰有《四時記》。

    開元八年(720年)

    宋璟、蘇頲罷相;重申衛士服役年限;冊褒烏長、骨咄、俱位三國王,視為藩國;嚴禁群臣與諸王交結;朔方大總管王晙謀襲突厥反為所敗;契丹大臣可突幹廢主另立;目錄學家、舒國公褚無量去世,時年74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著有《翼善記》《史記至言》《帝王要覽》等;越國公、道士葉法善去世,時年107歲。

    開元九年(721年)

    宋璟、蘇頲罷相;重申衛士服役年限;冊褒烏長、骨咄、俱位三國王,視為藩國;嚴禁群臣與諸王交結;朔方大總管王晙謀襲突厥反為所敗;契丹大臣可突幹廢主另立;目錄學家、舒國公褚無量去世,時年74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著有《翼善記》《史記至言》《帝王要覽》等;越國公、道士葉法善去世,時年107歲。

    開元九年(721年)

    以蒲州為中都,不久廢止,建蒲津橋,並鑄鐵牛;突厥毗伽再乞和,稱唐玄宗為父;王晙大敗叛胡康待賓,將其俘獲斬殺;張說破胡而安党項,分勝州之銀城、連谷,另置麟州,以安置党項餘眾;置朔方節度使駐靈州,領單幹都護府,夏、鹽等六州;大將軍郭知運去世,時年55歲,追贈涼州都督,諡號威;名相姚崇去世,時年70歲,追贈為揚州大都督,諡號文貞。元行衝上《群書四錄》;命僧人一行造新曆。

    開元十年(722年)

    收公廨錢及職田粟,以稅錢充百官俸祿;以燕郡公主嫁契丹王鬱幹;楊思勖討平安南賊帥;禁宗室、外戚、駙馬往還;權楚璧在長安作亂,兵敗被殺:北庭節度使張孝嵩發兵援救小勃律,大破吐蕃;朔方節度使張說,遷徙殘胡於中州,並減沿邊戍兵,以募兵充諸衛;令國之大臣不可笞辱,以交河公主嫁蘇祿;僧人一行諫止唐玄宗公主厚嫁。詔兩京及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並置“崇玄學”,唐玄宗校注《孝經》頒佈於天下。

    開元十一年(723年)

    張嘉貞與張說不和,張嘉貞因罪罷相貶官;設定太原以北節度使,領太原等十州。在京兆、蒲、同、岐、華選府兵和白丁十二萬,稱“長從宿衛”;置麗正書院,以張說為修書使總其事;政事堂改稱中書門下,列吏、樞機、兵、戶、刑禮五房於後,分掌庶政;以宇文融為蒐括逃戶使,進行檢括;唐玄宗自東都北巡晉陽,返回長安;唐玄宗親制《廣濟方》頒佈天下,吐谷渾內附。

    開元十二年(724年)

    太史監南宮說等測日晷及極星,是為全世界第一次子午線長度的實測;溪州“蠻”覃行璋起兵,宦官司楊思助領兵鎮壓有功,升為輔國大將軍,為宦官成為從二品第一人;以杜暹為安西副大都護;勸農使與吏民議定賦役;突厥毗伽再次乞婚,被拒;定僧尼試經之制;王皇后被廢。不久即駕崩;謝颶國王遣使入朝;定於明年封禪泰山;契丹王李鬱幹去世,其弟李吐幹繼位;趙柳氏創印染夾纈法。

    開元十三年(725年)

    “長從宿衛”改稱“彍騎”,分屬十二衛,總十二萬人為六番;僧人一行與梁令瓚製成水運渾天儀,除表現日月星辰運動外,還能報時;唐玄宗封禪泰山,封賞百官;唐牧馬繁殖迅速;在黑水靺鞨置黑水軍,轄黑龍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置常平倉本錢;再懲酷吏來俊臣等人及其子孫;契丹王李吐幹來投奔唐朝,李盡忠之弟李邵固繼位;分吏部三銓為十銓;于闐王尉遲眺叛唐,被杜暹平定。

    開元十四年(726年)

    邕州僚梁大海等據賓、橫二州,被楊思助領兵鎮壓;張說被宇文融、李林甫、崔隱甫貪汙受賄,罷中書令;在黑水靺鞨設立黑水都督府;渤海王大武藝發兵攻黑水,其弟大門藝力諫不從,遂投奔唐朝。以東華、東光公主分別嫁契丹、奚王;岐王李範去世,贈諡惠文太子;置北平等五軍,以備突厥;玄宗欲立武惠妃為後,被諫止;以安西副大都護、磧西節度使杜暹為宰相;蘇祿入寇四安西鎮。

    開元十五年(727年)

    崔隱甫、宇文融繼續攻擊張說,張說被迫致仕;吐番陷瓜州;河西節度使王君奐被回紇人所殺,因吐番攻擾,定防秋之制;毗伽可汗拒絕吐番聯合攻唐之要求,與唐互市,以馬交換縑布;懲復逃戶;唐玄宗子孫諸王皆不就藩;蕭嵩繼任河西節度,力挽危局,集隴右、河西及關中、朔方兵以防吐蕃;開元報狀興起,所以可視為中國報紙的萌芽。前宰相蘇頲去世,時年57歲,諡文憲,襲許國公。仙宗十友之一司馬承禎去世,時年88歲,贈銀青光祿大夫,諡貞一先生;天文學家、僧一行去世,時年44歲,諡號大慧禪師,撰有《大日經》《大衍曆》《後魏書·天文志》等,唐玄宗親制碑文,親書於石。

    開元十六年(728年)

    唐玄宗始於興慶宮聽政;春、瀧、廣諸州僚民起事,被楊思勖討平定;宇文融身兼數使;改“礦騎”為“飛騎”;蕭嵩等連敗吐蕃有功,升任宰相;定長征兵番役制;制戶籍三年一定,分為九等;冊立裴安定為疏勒王;頒佈《大衍曆》;裴漼撰《少林寺碑》。

    開元十七年(729年)

    張審素破西南蠻;張守珪、賈師順共破吐蕃;信安王李諱破吐蕃,置振武軍;復置十道及京畿、都畿按察使;以玄宗生日為千秋節;宇文融為相百日而罷,貶為汝州刺史;始禁私賣銅鉛錫,禁以銅為器皿;張嘉貞去世,終年64歲,贈益州大都督,謐號恭肅;玄宗謁橋陵、定陵、獻陵、昭陵、乾陵,大赦天下,免百姓今年地稅之半。

    開元十八年(730年)

    許百官春月旬休遊宴,復給京官職田;筑西京外郭,裴光庭奏用循資格;契丹可突幹弒其王,逼奚眾叛降突厥;吐蕃贊普因敗乞和;護蜜國王羅真檀來朝;令天下奏死罪止二十四人;東、西突厥同時入貢;中書令、燕國公張說去世,時年67歲,諡文貞;高僧李通玄圓寂,著有《論》《決疑論》。

    開元十九年(731年)

    霍國公王毛仲恃寵得罪,貶死;突厥闕特勤去世,其兄默棘連為毗伽可汗,置太公廟,祭如孔子;復申僧徒之禁,許與吐蕃互市;復定外官職田租價,中天竺國遣僧來朝;宇文融去世,贈台州刺史;宰相源乾曜去世,贈幽州大都督。

    開元二十年(732年)

    信安王李諱等大大破奚、契丹;命攜絹分賜立功奚官;頒佈《大唐開元禮》;勃海靺鞨寇登州;河西節度使牛仙客官加六階;玄宗復自東都北行,回長安;擴大幽州節度使兼轄區,旨在集力以御契丹突厥;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兵部尚書王晙去世,時年79歲,贈尚書左丞相,諡忠烈,封中山郡公。南印度人金剛智大師圓寂,譯有《瑜珈唸誦法》《觀自在瑜珈法要》多種,諡灌頂國師。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

    詔大門藝發兵討大武藝,無功而返;應金城公主請唐與吐蕃立分界碑;郭英傑擊契丹,全軍戰死;裴耀卿請行新漕倉法,以解關中糧困;蕭嵩、韓休不合,同時被罷相;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宰相裴光庭去世,時年57歲,諡忠獻;宰相李元紘去世,諡文忠。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

    秦州大地震;迎方士張果至東都;朝議仍禁私鑄;李林甫、裴耀卿、張九齡同為宰相;張守珪大破契丹,計斬契丹王及可突幹;薛王李業去世,贈諡惠宣太子;裴耀卿掌江淮、河南漕運事;唐玄宗敕令病坊兼養乞丐;突厥內亂,三易可汗;嶺南採訪處置使李朝隱去世,時年70歲,贈吏部尚書,諡號貞;太子詹事張廷珪去世,贈工部尚書,諡貞穆。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

    張九齡諫阻以宰相賞有功之臣;不以孝子復仇壞國法;公主實封加至千戶;突騎施蘇祿入侵安西、北庭都護府;冊立楊玉環為壽王李瑁妃。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令限期逃戶自首;賜《令長新戒》於天下縣令;委禮部侍郎試貢舉人;玄宗赦安祿山不死,史卒幹賜名思明;劉志誠作亂,被斬;初分月給百官俸錢;張九齡不欲封賞牛仙客,力護太子被罷相;令僧道同隸宗正;吳道子入宮供奉;陸象先,時年72歲,追贈尚書左丞相,諡文貞;監察御史裴漼去世,贈禮部尚書,諡號懿。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

    初置玄學博士,增試明經、進土內容;新羅王金興光去世,其子金承慶繼位;張守珪再破契丹;崔希逸襲破吐蕃於青海西;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太子李瑛及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遭駙馬都尉楊洄誣陷謀反,三人皆被賜死;召募丁壯,長充邊軍,百官賀“幾致刑措”,於兩畿行“和糴法”以贍關中。

    同年,命康愆素毀東都明堂;初令租庸調、租資課,皆以土物輸京都;武惠妃去世,時年40歲,贈諡貞順皇后。禮部尚書盧從願去世,時年70歲,贈益州大都督,諡號文;前宰相宋璟去世,享年75歲,追贈太尉,諡號文貞;刪修《律令格式》完成。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

    停鎮兵戍邊;命於州縣之下,別置鄉(裡)學;置宥州以處前河曲六州散胡;新破吐蕃,置威戎軍,赤嶺界碑;冊立第三子忠王李璵為太子、忠王妃韋氏為太子妃;蘇祿被殺,突騎施大亂;渤海王大武藝病卒,子大欽茂繼位;始冊蒙舍·皮邏閤為雲南王,賜名李歸義;在西京,東都往來之路,作行宮千餘間;置龍武軍,為京城禁軍之一;開伊婁運河,也叫瓜洲渡,遂使南北運河相接;敕令各州立一“開元”觀寺;令僧人玄儼奉恩制度人;《唐六典》撰成。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

    選募關內河東壯土至隴右防秋;張守珪因隱其敗狀被貶;蓋嘉運平突騎施;追諡孔子為文宣王,並追贈其弟子為公、侯、伯;章仇兼瓊代張宥為劍南節度使;長安興唐寺沙門普寂圓寂,時年89歲,諡“大慧禪師”。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

    章仇兼瓊拔吐蕃安戎城;蓋嘉運入朝獻捷,升為河西隴右節度使;突騎施酋長莫賀達幹叛而復降;金城公主去世,吐蕃遣使告喪,並請與唐和好,玄宗不許;統計州縣戶口數;青原山靜居寺沙門行思圓寂,諡“洪濟大師”。

    同年,前宰相張九齡去世,時年68歲,贈荊州大都督,諡文獻,其《感遇》《望月懷遠》等詩,為千古傳頌之作;長安青龍寺沙門道氤圓寂,時年73歲,曾撰《定三教論衡》《唯識疏》等;唐朝著名詩人孟浩然去世,時年52歲,有《孟浩然詩集》傳世。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

    改賑饑法,遇有饑饉,可先開倉賑濟,然後奏聞;玄宗夢見老子,遂分置諸州開元觀,兩京玄元廟改為太上玄元皇帝宮;吐蕃寇邊,突厥內亂;以安祿山為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邠王李守禮與寧王李憲去世,追諡李守禮為讓皇帝,諡其元妃為皇后,葬於惠陵。

    天寶元年(742年)

    正月初一,大赦天下,改元天寶;十節度經略使形成;以太子妃之兄韋堅領江淮轉運使;李林甫口蜜腹劍;突厥勢衰來降;隴西河西軍破吐蕃;回紇葉護骨力裴羅遣使入貢,唐賜爵為奉義王;唐玄宗下詔號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其四子所著書改為"真經";越州法華寺沙門玄儼圓寂,時年68歲,著有《輔教篇》《羯磨述章》;著名詩人王之渙去世,時年55歲。

    天寶二年(743年)

    安祿山入朝為官表忠心;韋堅修成廣運潭;追尊老子為大聖祖玄元皇帝,改兩京崇玄學為崇玄館;

    天寶三年(744年)

    改年為“載”,太子改名李亨;海盜吳令光侵臺、明二州,被河南尹裴敦復擒獲;安祿山兼范陽節度使;河西節度使夫蒙靈詧斬殺莫賀達幹,冊拜骨咄祿毗伽為十姓可汗;回紇敗突厥,南據其地;置會昌縣於溫泉宮下;戶部尚書裴寬被李林莆陷害,貶為睢陽太守;楊太真(楊貴妃)入宮;玄宗與高力土論李林甫,高力士不敢對玄宗深言天下大事;南嶽觀音臺沙門懷讓圓寂,時年66歲,諡“大慧禪師”;芮挺章編成詩集《國秀集》;唐朝著名詩人賀知章去世,時年86歲,贈禮部尚書。

    天寶四年(745年)

    以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兼任河東節度使;酷吏吉溫、羅希奭得寵;冊楊太真為貴妃,贈其父楊玄琰為兵部尚書,楊貴妃從兄楊釗出入禁中為金吾兵曹參軍;李林莆擔心韋堅入相,遂罷其諸使,改任刑部尚書;安祿山請立李靖、李績廟;王鉷為御史中丞、京畿採訪使;回紇殺突厥白眉可汗,盡據其地。

    天寶五年(746年)

    李林甫興獄陷異己;王忠嗣兼四鎮節度使;冊立奚酋長娑固為昭信王,契丹酋長楷洛為恭仁王;陳希烈為相;楊貴妃恩寵日深。

    天寶六年(747年)

    李林甫奏遣御史賜皇甫惟明、韋堅等死。唐玄宗令舉賢,應試無一及第,李林甫表賀野無遺賢;安祿山兼御史大夫、成為楊貴妃之子;李林甫妒忌王忠嗣,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高仙芝平小勃律,升任安西四鎮節度使;李林甫欲動搖太子,未遂;洛陽罔極寺沙門慧日圓寂,時年69歲,著有《往生淨土集》;文學家李邕被李林甫殺害,時年70歲,追贈秘書監,《張韓公行狀》《洪州放生池碑》等最為著名。

    天寶七年(748年)

    高力士為驃騎大將軍;楊釗判度支事,楊貴妃諸姊為國夫人;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築城青海御吐蕃;雲南王(即南詔王)歸義去世,其子閤羅鳳繼位,冊封為為陽瓜州刺史。

    天寶八年(749年)

    玄宗引百官觀左藏庫;郭子儀橫塞軍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攻克吐蕃石堡城,以石堡城為神武軍;護密王羅真檀入朝宿衛,拜為左武衛將軍;吐火羅葉護請唐朝發兵擊朅師王;府兵制徹底破壞,外重裡輕。

    天寶九年(750年)

    群臣上表請封西嶽,命御史大夫王鉷鑿華山路,因春旱,華嶽祠大火,遂罷封西嶽;楊貴妃忤旨,送還私第後,復還宮中,愈發受寵;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賜安祿山為東平郡王、安思順朔方節度使;楊釗更名楊國忠;高仙芝計俘石國國王;南詔王起兵反唐。

    天寶十年(751年)

    安祿山遷新第出入宮掖;高仙芝入朝獻俘;安祿山求兼任河東節度使預謀叛亂;鮮于仲通敗於南詔;高仙芝敗於大食;安祿山敗於奚契丹;孫愐編成《唐韻》

    天寶十一年(752年)

    禁惡錢,阿布思叛唐;賜王鉷自盡;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楊國忠威權日盛;吐蕃發兵救南詔,唐兵破之;李林甫死,楊國忠拜相;吉溫附安祿山;史思明為盧龍軍使;封常清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哥舒翰與安祿山交惡;殷璠編成《河嶽英靈集》;醫學家王燾編成《外臺紀要》。

    天寶十二年(753年)

    誣李林甫與阿布思約為父子,追削林甫官爵;阿布思被回紇所破,安祿山招降其部落,兵力更強;阿布思逃投葛邏祿,其葉護執送北庭,次年被殺;以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封西平郡王;吐番醫學家於本年編成 《據悉》即《四部醫典》,為藏醫藥學鉅著;鑑真東渡成功到達日本。

    天寶十三年(754年)

    楊國忠屢言安祿山將反;玄宗召祿山,以安祿山領閒廄、隴右群牧等使、知總監事;楊國忠進位司空;劍南留後李宓攻南詔,到太和城,全軍覆沒。楊國忠掩蓋敗狀,陳希烈罷相。高力士告玄宗:雲南屢敗,邊將擁兵,禍發恐不可收拾。東陽清泰寺沙門玄朗圓寂,時年82歲,被稱為天台宗第八祖,撰有《法華經科文》;唐朝詩人崔顥去世,代表作有《黃鶴樓》,著有《崔顥集》;詩人李頎去世,其代表作品有《古意》、《古從軍行》等。

    天寶十四年(755年)

    吐薯蘇毗王子來降,封悉諾邏為懷義王,賜姓名為李忠信;安祿山奏請以蕃將代漢將,玄宗照準,宰相韋見素諫阻未果;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入朝,因病留居京師;安祿山在范陽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河北郡縣多望風瓦解;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奉命赴東京募兵擔祿山;唐玄宗命高仙芝東征,屯兵陝州,以宦官邊令誠監其軍。

    安祿山在靈昌(滑縣)渡黃河,破陳留(開封)攻陷滎陽;封常清部均新募之兵,在武牢等地屢敗,東京失陷;封常清退到陝州與高仙芝扼守潼關,邊令誠誣陷二人無故棄地,玄宗命斬二人,遣哥舒翰守潼關;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在安祿山後方起兵討叛軍,河北十七郡歸朝廷;祿山所有僅范陽、盧龍、密雲、漁陽、汲、鄴六郡;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擊敗叛軍,攻拔靜邊軍、馬邑。同年,吐番贊普乞黎蘇籠獵贊死,其子娑悉籠獵贊繼位。

    天寶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

    安祿山據洛陽稱大燕帝;唐玄宗以許遠為睢陽太守兼防禦使;常山城陷,顏杲卿一家被殺;史思明等人率叛軍圍饒陽,景城長史李瑋遣其子李祀率兵救援,皆被思明戰敗;以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魯炅為南陽節度使,阻叛軍南侵;李光弼大敗史思明於常山,解饒陽之圍,張巡敗叛軍於雍丘,哥舒翰誣殺安思順;李萼說服顏真卿拔魏郡;賀蘭進明攻克信都;李光弼、郭子儀敗史思明於九門;王思禮勸哥舒翰誅楊國忠,國忠知道後,更加畏懼哥舒翰;哥舒翰兵敗靈寶,失守潼關,被俘降敵。

    唐玄宗南逃赴蜀,馬嵬驛兵變,楊國忠、楊貴妃被殺,留太子李亨討叛軍;安祿山叛軍入長安;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尊玄宗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改天寶十五年為至德元年。玄宗至成都,靈武使者至蜀,玄宗追認太子嗣位,自稱太上皇;同羅、突厥擾長安,唐臣奔靈武;肅宗徵安西、河西兵赴行在;加郭子儀、李光弼同平章事;第五琦為江淮租庸使,作榷鹽法;廣平王李俶為天下兵馬元帥,李泌為元帥府行軍長史;肅宗借兵蕃國,回紇、于闐王帥兵入援;永王李璘乘機謀反;肅宗命各地置戒壇度僧尼籌集軍費。

    寶應元年(762年)

    太上皇李隆基駕崩,終年78歲,葬於唐泰陵。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任用賢相,勵精圖治,重視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其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唐玄宗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能和遊戲一樣好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