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染畫81054630

    清朝收拾蒙古有以下幾個原因

    當清軍想入主中原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西邊有一個強大的蒙古政權,這可讓他們非常擔心,如果清軍和明軍殺得個難解難分的時候蒙古軍隊突然殺出來,豈不是讓蒙古坐收漁翁之利。想到了這一層的皇太極,自然不可能就這麼去打明朝。保持後方穩定,才能安穩入主中原。這是其一。

    開始的時候,皇太極就忽悠蒙古各部盟,說自己打下天下之後,和他們一起分著治理,還娶了蒙古的女人為妻,著名的孝莊太后,就是蒙古人。還說滿族和蒙古族一樣,都是少數民族,大家都是兄弟,應該共同打天下。在皇太極征服了蒙古之後,又對蒙古各部盟首領說這些煽情的話,部門首領自然是感動不已。

    但是清軍入關之後,這份承諾就慢慢淡了,反而清朝開始了另外兩項政策的實施,在葛爾丹叛變失敗之後,更是讓康熙加緊了這兩項措施的進行。

    措施一:讓蒙古的男子多多出家

    這個措施,可以看出清朝的忽悠功力確實高,他們規定在蒙古的男子家裡只留下一個傳宗接待,其他多生的人,全都去當和尚。這個措施在於就是一對夫妻最後只能留下一個孩子,這個孩子長大後,也只能生一個孩子。久而久之,蒙古的人數自然也就下來了。

    出家當喇嘛的僧人,自然是不能生育的,並且經常讀佛書,心裡的鬥爭之氣自然也就慢慢消失了。當時蒙古的草原上,最興盛的就是修建寺廟了。以至於到了清朝末年,蒙古的人數比清朝初年都少了三成。

    措施二:和親封王

    清朝時期的很多妃子,都是蒙古族的,這些妃子成為皇帝的女人後,他的孃家人自然也就成為貴族了。成為貴族之後,就分封王了,所以那時候王爺就變得不值錢起來。王爺多了,地盤本來就只有那麼多,你分一點,我分一點,大家都少了。

    但是這時候,也不可能說誰會放棄自己的土地,擁戴誰為大哥和清朝作對,這些蒙古王爺能夠做的就是將自己土地守住傳給後世,結果到了後世王爺變得更多,每個人擁有的土地變得更少。如此一來,蒙古就分崩離析,根本不能一起對抗清朝了。

    蒙古王爺

    於是,這兩項聰明的政策,讓蒙古既沒有戰鬥能力,也沒有戰鬥的可能,清朝也就完成了明朝不能夠做的事情了。有人說,為什麼明朝不這麼做呢?其實,明朝的皇帝不是傻瓜,他們一定知道這樣做是可以的,但是他們不能這樣做,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和蒙古根本就是仇人,並且明朝氣骨強硬,對蒙古只能戰不能和,明朝後期實在沒辦法了才安撫的,但也沒有說要和蒙古稱兄道弟那樣。

    而清朝和蒙古沒有太大恩怨,所以就能夠坐下來談,這也是為什麼清朝會採用這兩項政策的原因之一了。總結起來,清朝收拾蒙古將蒙古納入版圖是保證後方安定,可保清朝進可攻退可守,保持了後方安定。

  • 2 # 這冬天不太熱

    1206年,鐵木真建立起大蒙古國,這支草原上的雄獅開始在亞歐大陸瘋狂地開疆拓土。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幾百多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蒙古人真的是厲害,他們客服了地形的限制、交通的不便、文化的衝突,建立起來了一個同時擁有東西方文化、技術的多民族國家。

    可這就奇怪了,蒙古人既然如此驍勇善戰,那麼他們是怎麼被打敗的呢?元朝末年,朱元璋政權的崛起將蒙古騎兵趕出長城以南,可是朱元璋雖然帶著明軍屢屢得勝,卻少有孤軍深入,徹底擊敗蒙古人的想法。而且蒙古在明朝將近三百年的統治期間,也經常對明朝的北方邊境進行掠奪,如此威脅最終卻敗在了女真族的手下。那麼滿清統治者是如何征服蒙古民族的呢?

    託蒙古帝國的福氣,蒙古人的生活水平要比在草原上好的多了,人口自然而然地也增長了起來。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人僅有不到60萬人,最盛時期多達200萬人。等經歷過明朝後,蒙古帝國雖然覆滅了兩百多年,等到清朝初年的時候他們依然有300萬人口,北方最強大的遊牧民族依舊是他們。女真族耗費了許多力氣在用武力平定草原,可在太平盛世的時候,為了磨滅蒙古族的銳氣,清朝統治者費了不少的心思。

    首先,蒙古族厲害的不是他們的裝備精良,而是他們的身體素質,精氣神要勇猛許多。作為尚武的民族,其作戰向來都是要馬革裹屍而還,每一個人都悍不畏死地進攻,打起仗來自然是無往而不利。

    其次,300萬蒙古人始終是個隱患,為此清朝統治者進行了一項狠毒的政策。在剛開始征服蒙古之後,清朝統治者打著滿蒙一家人的旗號拉攏蒙古人。女真族固然也是驍勇善戰,可是跟蒙古人作戰還是他們不願意做的,為了不讓其反抗,他們一方面重兵鎮壓,以作監視作用。不僅如此,清朝人還模仿和親政策,每代皇帝或者皇子都迎娶了蒙古貴族女子為妃。

    當然,光是拉攏不足以抵消蒙古人進取意識,所以在蒙古人聚居地區,他們開始宣傳佛教思想。滿清人早先發現,這佛教對於尚武的民族來說會起到極大的反作用。皇太極就說過:“蒙古諸貝勒捨本國之語名號,具學喇嘛,致國勢衰微,當以為戒”。也就是說原來彪悍的蒙古,因為學喇嘛,因此,衰微。流行於喇嘛之中的正是佛教,因此佛教思想就成為清朝奴役蒙古人的方式之一。

    佛教思想的傳播效果顯著,在信奉佛教的蒙古人和清軍聯合作戰的時候,清軍士兵發現,曾經不怕死的蒙古人變得膽小怕事了起來,甚至有些溫順,十分好控制。不僅如此,佛教的推廣還有一個作用:鼓勵了許多蒙古人出家之後,結婚生子這種事在蒙古族中就減少了許多,人口數量就開始了銳減。在清末時期,當時的馮玉祥將軍一直佔據西北,在其自傳之中其就說過,當時其治下的蒙古族不足60萬人,幾乎又回到了成吉思汗初期,而且大多窮困潦倒,懦弱無能。

    清朝人的目的是達到了,蒙古族臣服在了女真的腳下,再沒有過犯上作亂,可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就此消失,真的算得上缺德的行為。

  • 3 # 蜀山精靈

    從政治體系來看,蒙古和後金初期都是分散的部落聯盟,一旦遭受天災,部民就會四處搶掠他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強烈的侵略性。清朝從後金轉變後,深知草原最大的潛在勢力就是蒙古。

    由於蒙古一直有大一統恢復大元的思想和恢復成吉思汗的榮耀,準格爾又不斷侵略漠南蒙古諸部和青藏高原,作為當時的中原王朝滿清自然而然防止蒙古一統。

  • 4 # 思寧六月說

    清朝之所以花費百年時間⌚️去收拾蒙古各個部落勢力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一、蒙古的地理位置對清廷有一定的威脅。

    二、蒙古屬於遊牧民族,勢力以及實力,作為遊牧出生的女真清朝統治者們對蒙古一族比較忌憚。

    三、做到疆域的大統一。

  • 5 # 無根樹花正孤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清朝統治者的前身和蒙古部落一樣,都是屬於和中原農耕民族相區別的遊牧民族,只不過女真人出了幾個首領帶他們入關,成為了中原王朝的一分子,而此時蒙古部落入關的機會就被掐短了,二者註定要爆發戰爭。

    從皇太極到乾隆皇帝的清蒙百年戰爭概述。

    努爾哈赤時代的後金和蒙古因為沒有直接領土接壤,所以也沒有矛盾衝突,可是自從皇太極統一遼東地區之後就與蒙古開始了和平與戰爭交替的時期,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百年之後的乾隆皇帝。

    統一遼東地區的後金大汗為了入關中原,使用武力和安撫結盟的雙重手段使得東蒙古部落屈服為他提供入關的戰馬和蒙古勇士。 康熙時期的西域蒙古首領葛二丹想要統一蒙古部落遭到清朝皇帝的抵制,雙方在草原地區爆發了三次大戰,最終勝利的清朝獲得了西域地區,更名新疆。 以葛爾丹為代表的蒙古統一勢力雖然失敗,但是他們的殘餘勢力仍然很強大,一直蟄伏在新疆地區伺機而動,到雍正繼位的時候在青海起兵,乾隆時期爆發大小和卓之亂,但都被一一平定了,此後的蒙古部落一直乖乖到陪伴清朝滅亡。 同是遊牧民族出生的清朝皇帝為什麼要對蒙古部落下死手讓人費解。

    同樣的出身和同樣的目標使得早期的蒙古和清朝聯合在一起,但是身份變化之後的清朝統治者卻不得不翻臉不認人。

    皇太極時期的清朝還屬於剛剛建立的時期,沒有足夠強大的國力在內外同時開戰,因此皇太極在嚮明朝稱臣的時候先收拾了蒙古和北韓,他可不想自己帶領八旗入關搶劫的時候被蒙古人偷襲了後方。所以說當時對於蒙古部落是為了穩定後方。 順治皇帝入關成為中原地區的主人之後,他們開始把蒙古人作為敵人,原來的朋友現在卻要向自己舉起屠刀,蒙古部族猝不及防,被康熙皇帝平定之後,蒙古人很是不甘,但是面對清朝皇帝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他們慫了,慫是因為沒有絕對帶領力量和機會。 炫耀武力的需要,乾隆皇帝在平定新疆大小和卓治亂以後,其實已經沒有蒙古部落敢於對抗清朝強大的武力了,但是後面還是會從史料中看見乾隆皇帝對於蒙古人使用武力,主要是乾隆為了模仿祖父的事蹟,完成自己的十全武功,可憐蒙古部落成為了他殺伐的物件。

    總的來看,清朝統治者和蒙古部落並沒有那種不死不休的仇恨,之所以會爆發長達百年的戰爭完全是二個不同組織形式國度之間的爭霸,清朝皇帝的出身知道蒙古人有多可怕,他們不想像歷史上的漢人王朝那樣不斷被侵襲騷擾就只有對他們下死手消滅掉。

  • 6 # 碼字的蝸牛

    林丹汗統治之下沒落的蒙古帝國

    退出中原的蒙古帝國,很快就分裂成為許多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歷經百年的整合戰爭,達延汗的韃靼時代開啟了,作為布延徹辰汗的長孫林丹汗,繼承了再次千瘡百孔的韃靼蒙古。

    11-17世紀的小冰河不僅僅肆虐了漢家,作為更北的科爾沁大草原同樣也不再是蒙古人溫和的家園。

    林丹汗面對的不僅僅是不羈的蒙古各部,還有東北部的崛起的建州女真,以及嗷嗷待哺的本部民眾。

    因此林丹汗只能藉助連連攻擊同樣虛弱的明朝,以求取開邊市的條件。

    建州女真與蒙古部族百年來的恩仇錄

    建州女真的崛起是建立在明朝(洪武和永樂時期)庇護之下的("明之惠於屬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為最厚。"孟森言)

    定居後的建州女真已經不再是事實中的遊牧民族,作為依託東北盆地崛起的種族,它需要面對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蒙古帝國的侵襲。因此建州女真參與了明朝早中期對戰“大蒙古兀魯思”政權的所有戰爭。

    就在林丹汗還在努力統一蒙古各部之時,崛起的努爾哈赤開始了他挖牆角的開始。

    努爾哈赤透過聯姻,開商市、戰爭等等手段,使得靠近東北部的科爾沁、內喀爾喀等蒙古部逐漸與建州女真結為聯盟。

    兩個同樣虛弱的昔日對手,開始了他們的聯合

    公元1619年,明朝在薩爾滸之戰中敗北,遼東岌岌可危。明朝遼東經略楊鎬即提出了"制東夷在先款西虜"的策略,“以夷制夷”的政策很快就在天啟皇帝的同意下進行了。

    同樣虛弱的林丹汗,雖然與努爾哈赤並沒有任何仇恨,但在豐厚的明朝犒賞的面前,他選擇了與祖先對戰兩百多年的昔敵,明朝結盟。

    正如圖顯示的。結盟之後的蒙古與明朝困住了崛起的後金,而且林丹汗也的確攻擊過後金的國都瀋陽。

    只是這種局面,只維持不到兩年,很快因天啟皇帝的意外離世而崩潰。

    上位後的東林黨人說服了崇禎皇帝,明朝不再“資敵”與林丹汗,同時毛文龍被殺後,也使得後金可以抽出手來全面攻擊蒙古人。

    在失去明朝的軍事援助之後的林丹汗,只能退出了草原,到更為溫暖的青海草原避難。只是後來患天花死去,林丹汗的兒子額哲於1635年率部投降了後金皇太極。

    入關之後的清朝,對待蒙古的政策

    在馮玉祥將軍自傳的《外蒙古行記》,記載了他在外蒙古和許多主張蒙古脫離中國的當地人談話,其中哪些蒙古分裂分子們,提出並總結出了清朝兩百多年裡對待蒙古的政策。

    一,對待東部和中部蒙古各部施行了“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分化及減弱蒙古各部的實力,使得蒙古各部人口銳減,並且對待天災無能為力。

    康熙《大清會典》——【外藩蒙古不得越旗畋獵。越境遊牧者:王罰馬十匹;貝勒、貝子、公罰馬七匹;臺吉罰馬五匹;庶罰牛一頭。】

    新中國的社會改革和性病救治,(也包括蘇聯此前在外蒙的救治工作,)而任由滿清時期任命的蒙古王公貴族們,繼續以喇嘛教愚民統治下去,恐怕不出50年,100年,則蒙古民族恐怕要亡族滅種。

    二,對待不服管教的西部蒙古部落施行“減丁政策”。特別是準噶爾汗國。

    乾隆帝下令將其餘各部的男丁盡數屠戮,女子和幼童分賜給有功官兵,“盡喚男丁而出,屠戮有聲”,衛拉特草原“數千裡內,遂無一人”。

    西部蒙古部落本身是看不起已經入關的清朝,畢竟昔日建州女真還是蒙古的奴隸、下人。

    雖然清朝對待蒙古的政策,使得蒙古不再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可致使了蒙古人口銳減,同時還不讓漢人進入構建其各種防禦體系,讓後來的俄羅斯擴張到東亞地區。

    以及殘忍對待西部蒙古諸部,雖然能保住了清朝百年來天山的安穩,可也使得其他宗教崛起,只是藏傳佛教在天山區域完全喪失掉競爭的能力。

  • 7 # 心向青山

    從整體來看,明末的中國是明朝、清朝、蒙古的三足鼎立。這三者中,蒙古是分裂的,明朝則衰弱不堪,只有清朝(後金)屬於新興勢力,笑到最後的也正是清朝。

    明朝在薩爾滸之戰中敗於後金之後,開始與老冤家蒙古聯手,此時蒙古的大汗是林丹汗,其本有一統蒙古之志,無奈不僅蒙古沒能統一,還不斷受到新崛起的後金不斷侵擾,與明朝聯合也屬無奈。

    公元1635年,皇太極擊敗了林丹汗,其子交出了元朝的傳國玉璽,從此漠南蒙古臣服於後金(清朝),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收服漠南蒙古使後金在對明朝在戰略上有了絕對的優勢,從此清朝開始實行滿蒙一體的戰略。

    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與明朝分庭抗禮。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蒙古。

    明末的蒙古分為三部:漠南、漠北、漠西。其中漠南和漠北就是當年的元朝~北元~韃靼一系,漠南即今內蒙,漠北即外蒙;而漠西蒙古便是瓦剌,勢力在西域。蒙古的正統在漠南,而漠南對清朝的臣服和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使清朝在法理上擁有了對整個蒙古三部的宗主權,雖然事實上並不被漠西蒙古認可(康熙之時透過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公元1678年,漠西蒙古崛起了準噶爾汗國,其目標便是恢復當年成吉思汗的帝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勢必要爭奪清朝所擁有的漠南、漠北蒙古。

    而這,便是清朝必須要解決漠西蒙古的原因所在,要麼放棄已經佔據的漠南、漠北蒙古,要麼與準噶爾決一死戰。

    準噶爾汗國勢力最大之時,漠北蒙古和西藏全部被納入版圖,康熙三徵噶爾丹也並沒有使漠西蒙古徹底臣服。

    至公元1757年,乾隆令兆惠率大軍平定準噶爾汗國,並下令“必應全行剿滅,不得更留餘孽”。乾隆滅準噶爾後,漠西蒙古的男丁幾乎被屠戮殆盡,這也是後來新疆的主要民族變成維族的重要原因。

  • 8 # 水木快快刀

    清朝為什麼要花一百多年的時間來收拾蒙古各個部落勢力?

    為了維護滿清的統治,將蒙古各部牢牢掌控在清廷控制下。

    今天,我們說滿清收拾蒙古各部,收拾得好,好在當年,利在千秋。可以說滿清收拾蒙古各部的過程,是中華民族鞏固邊疆的過程。

    自朱元璋將元朝統治者趕回北方草原後,有明一代,蒙古各部如瓦剌和韃靼就不斷興風作浪,多次南下侵擾明朝,一度還在“土木堡之變”中俘獲明英宗朱祁鎮。

    1644年,清朝入關後,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在清朝入關前後,蒙古各部落要麼主動向清朝投降,要麼被清朝用武力打得投降。為此,清朝專門設定了一個理藩院,對蒙古進行管理和約束,“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於是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後,錫以爵祿,俾得世及。每歲朝貢以時,奔走率職惟謹,設理藩院以統之。”

    1771年,蒙古土爾扈特部歸附清朝。這意味著,蒙古絕大多數部落被劃入清朝版圖。乾隆皇帝詩興大發,賦詩一首《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

    在那以後,近300年時間裡,蒙古王公們絕大多數都在領地裡安分守己,不再對清朝有非分之想。有的如僧格林沁親王,還主動為清朝效勞,立下了赫赫功勞;甚至清朝滅亡時,有的蒙古王爺還打算組成聯軍,南下勤王。

    清朝對付蒙古各部主要有以下手段,行之有效地收拾了蒙古各部。

    第一、軍事進攻,武力征服。清朝建立之初,蒙古各部落仍然有一顆“騷動的心”,偶有發起叛亂,試圖挑戰清朝的權威。對於蒙古部落的叛亂,清朝毫不猶豫地予以征服。

    滿清對於不服的蒙古部落方式簡單粗暴,就一個字“殺”。滿清自成立起就一直在和蒙古人打,打的黃金家族後裔察哈爾林丹汗流亡青海,打的漠南蒙古諸部無不臣服。滿清入關後又開始打漠西蒙古,對漠西蒙古中不服的準葛爾人不斷髮動進攻。

    康熙年間,蒙古準噶爾部落蠢蠢欲動,成立了準噶爾汗國,對清朝發起叛亂。準噶爾叛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內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烏蘭布通,才被清軍遏制住攻勢。1696年,42歲的康熙皇帝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親自率部出征,討伐準噶爾叛軍。在康熙皇帝的鼓舞下,清軍連克準噶爾叛軍,到1697年,即平定了漠北一帶,打的準葛爾元氣大傷。

    葛爾丹死後,清朝基本控制了蒙古各部,但準葛爾仍然經常叛亂,清朝連續徵了N次,和準葛爾陸陸續續打了上百年,直到乾隆時期才徹底根除準葛爾。因為乾隆把準葛爾部給屠光了,不是一般的狠。準葛爾人徹底消失了,唯獨剩下故地準葛爾盆地那麼一個稱呼。

    這就夠了嗎?並沒有。此後幾十年間,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兩代人繼續對準噶爾汗國進行窮追猛打。1760年冬天,在清軍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準噶爾汗國宣告滅亡。

    總之,清朝對於蒙古部落的態度很堅決,簡而言之就是露頭就打,打服為止,絕不姑息遷就。

    第二、政治懷柔、滿蒙聯姻。明朝鑑於宋朝的教訓,堅決不與蒙古王公搞“和親”那一套。清朝又吸收了明朝的教訓,在適當的時候,還是很願意與蒙古進行和親,化敵為友。比如,努爾哈赤將他最小的女兒聰古倫,嫁給蒙古貴族固爾布錫,將其籠絡歸附。皇太極將其14個女兒中的9個女兒,康熙皇帝將其20個女兒(其中12個幼年夭折)中的6個女兒嫁給了蒙古王爺。

    朝將公主嫁給蒙古王公的同時,又從蒙古迎娶貴族女子。比如,努爾哈赤先後迎娶了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和孔果爾的女兒為妃子。他還命令自己的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第十子德格類、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等都娶了蒙古王公的女兒為妻。

    有武力征服與和親聯姻雙管齊下,蒙古終於化敵為友。此後,蒙古不再是清朝的威脅,反而成了清朝的堅強堡壘。

    1853年,太平天國派出名將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一支2萬多人的軍隊進行北伐。這支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天津附近。咸豐皇帝緊急調動蒙古貴族僧格林沁進剿。僧格林沁在兩年之內與太平軍大小數百戰,將這支孤軍深入的太平軍盡數殲滅,還先後擒獲林鳳祥和李開芳。

    蒙古王公在清朝恩威並施之下,保持著對清朝的忠誠度。1912年,隆裕太后、溥儀頒佈《清帝遜位詔書》,宣告清朝統治的壽終正寢。可是,一部分蒙古王公聞訊後,如喪考妣,竟然打算組成聯軍,南下勤王。

    第三、宣傳喇嘛教,因教廢業。蒙古人自元朝時信佛,滿清在蒙古人中大肆推廣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提高喇嘛教待遇和地位,吸引蒙古人去當喇嘛。同時,清朝下令每家蒙古人要派至少一個男丁出去當喇嘛,其他人供養這個喇嘛,不久蒙古就廢了。

    由於大量蒙古人去出家,蒙古部落人口銳減,大量錢財被用於寺院造成生產停頓,蒙古人野蠻彪悍的性格也消磨殆盡,由野狼變成了綿羊,因此日益衰落,甚至瀕臨滅亡。此外,滿清還實現野蠻的減丁政策,對人口較多、凝聚力較強的蒙古部落實施減丁,防止他們做大形成威脅。

    皇太極就說過:“蒙古諸貝勒捨本國之語名號,具學喇嘛,致國勢衰微,當以為戒”。由於滿清的限制,蒙古人的人口數量急劇下滑,巔峰時期的蒙古人有一千萬左右,而到滿清末年只有一百多萬!

    第四、拉攏蒙古上層,加強民間邊貿。滿清對蒙古各部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並以小利誘惑。滿清拉攏蒙古上層勢力,提高蒙古貴族政治待遇。

    以前蒙古各部一旦遇到災害過不下去就南下去搶,朝朝如此,年年如此。明末高拱批准了北方互市,牧民賣牛羊買生活用品,遇到災年也相對能挺過去,蒙古也就沒那麼鬧了。滿清更厲害,與蒙各王互親,賞重金,民眾也發點福利,經常還有晉商去做買賣,牧民日子還能對付,也就沒人去搶了,畢竟出去搶是要掉腦袋的。

    雖然,滿清滅亡後,外蒙古獨立,迴歸,再獨立,遠離中華民族,自作孽,天將罰,但是我們今天從公正、客觀的角度來說,滿清對於蒙古民族融入中華民族是有歷史貢獻的,對於中國邊疆的鞏固是值得稱讚的。

  • 9 # 淵源歷史小課堂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直接原因就是怕蒙古威脅到清朝的統治政權,蒙古自古以來就是驍勇善戰的民族,元朝的時候,蒙古鐵騎不但降服中原,還一路打到歐洲,最遠打到了匈牙利,蒙古帝國最大時領土面積為4500萬平方公里。雖然到了清朝蒙古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清朝還是對此有所忌憚的,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明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雖然在開國君主朱元璋的領導下,徹底消滅了元朝政權,滅了元朝。那是因為元朝通知中原以後日子過的太舒服了,把蒙古軍隊變成了綿羊。當年蒙古軍隊橫掃歐亞歐亞大陸,無數國家為之膽寒。但是蒙古軍隊統治中國以後,長時間的太平歲月消磨了他們的鬥志。到了元朝後期,一些蒙古士兵連馬都不會騎了。再加上明朝初期有一大批名將,所以明朝前期能打敗蒙古騎兵。元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在蒙古還分散著許多蒙古部落。明朝後期發生的"土木堡之役","庚戌之變"。明朝都是失敗者,甚至連皇帝都被人俘虜了。明朝的經驗教訓告訴清朝統治者任何一種蒙古部落都不能小覷。

    其三,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清太祖)剛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後金汗國時,明朝統治者為了打壓女真族,一度想要扶持漠南的蒙古各部對抗後金。當時漠南蒙古之中,以察哈爾部的實力最為強大,林丹汗擁有精銳騎兵數萬,對努爾哈赤構成了很大的威脅。之後,其子皇太極帶兵出征蒙古,經過艱苦激烈的戰鬥,徹底打敗了林丹汗的蒙古騎兵。兩年以後林丹汗病死,漠南蒙古群龍無首,皇太極乘機征服了漠南。所以,清朝一開始就和蒙古騎兵屬於對立的兩方。

    其四,清朝建立以後,還有漠北和漠西的蒙古沒有徹底征服,這始終都是清朝統治者的一塊心病。康熙,雍正,乾隆期間,都對蒙古發動過戰爭,究其原因,還是想把能威脅到清朝統治的隱患稱徹底消滅。

    所以,清朝才要花一百多年的時間來收拾蒙古各個部落勢力?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敘聯軍進攻的伊德利卜叛軍,進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