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惠有所思
    應該掌握好安慰別人的分寸,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別再給人添堵!

    先來舉個例子,我以前在工作做一個實驗,做了有一個月吧,效果不理想,我的同事跟我說,算了吧,有那工作還不如休息休息,看似是在安慰我,其實我卻感覺傷了自尊,意思我不行唄,這種安慰不是鼓勵,可能同事也沒有別的意思,但是我卻更傷心了。

    因此我認為安慰要掌握好尺度和方法,懂得尺度大小,要不適得其反。下面這幾種安慰方式請儘量避免,學會了能讓你在職場和生活中游刃有餘。

    1.安慰的時候不要揭人傷疤

    譬如你在職場上碰到一個問題,手頭上遇到一個問題沒解決,你同事說,別煩惱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你還沒做,先把這個放放吧。本來是好心安慰,這樣說更傷你心,本來就夠煩的了,這樣讓你更加煩惱。

    2.安慰的時候不要說別人過去更不行的事

    你在工作崗位上有個工作沒做好,你同事安慰道:“這次比之前做的強多了,以後再努力吧。”,說著無心,聽者有意,你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幹這份工作的料,因此我們在安慰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和過去的不行聯絡在一起提。

    3.勸慰的話不要太實在,讓人更添堵

    例如某個同事體檢看見肺部有陰影,醫生建議複查,有一個同事知道後說:“快去確診吧,我有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後來查出是絕症,先別忙工作,身體要緊”,看似是安慰,但是太實在了,被安慰的同事心裡更不好受。

  • 2 #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我認為安慰人的最好方式就是陪伴,什麼也不要問,就是陪著他(她)做想做的事情!如果他只想一個人靜靜,我們也不要打擾他,只是告訴他,任何有需要的時候,我們隨時可以來到他的身邊陪伴。這會給對方一個訊號,即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會在他身邊做他的堅強後盾。

    我們在安慰他人之前首先要學會辨識他們的真實需求。對方是需要方法上的建議,還是隻想得到情感的撫慰,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很多人往往只關注前者,在對方傾訴的時候,總是不斷地打斷對方,將自己的判斷、想法和意見與對方分享,反而越幫越忙。

    安慰人的正確開啟方式應當是這樣的:

    第一 感性地理解和接納對方的痛苦。當對方哭泣時,不是急於說:“別哭了,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 而是允許他哭出來,鼓勵他將這種痛苦的情緒釋放。掉淚其實是一種自我療愈的過程,可以將體內的情緒毒素有效地清除。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也可以輕輕地拍拍他的背,給他一種支援。

    第二 感同身受,學會與對方的情感進行連結,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感受。從我們的表情、肢體語言以及我們的態度,讓別人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難過,有人正在替自己分擔,這是給對方莫大的安慰。

    第三 善意聆聽。當對方想傾訴的時候,我們先放空自己,將自己的思想拋在一邊,然後用我們的眼、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要急於判斷,也不要急於分享自己的經歷、雞湯類的勵志故事或我們認為對他有益的事,只是把自己沉浸在對方的內心世界當中,感受他內心的起伏和糾結,把握他的脈動。在傾聽過程中,我們可以偶而點頭表示理解。如果出現疑問,當聽到自己心裡響起”我不明白”的聲音時,就可以暫時停頓一下詢問對方,讓對方知道你一直在認真傾聽,一直在跟著他的節奏走。

    第四 當對方不再流淚,平靜下來時,他的理性思維也回來了,這時候他心裡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不要急著給對方提建議,而是慢慢引導對方思考,總結經驗教訓,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做到更好。這樣也是對他人的理解、尊重、促其成長。

    總之,安慰人也是一門技術活,要慢慢修煉才行!

  • 3 # 一寸憂傷

    第1個安慰:別說過頭話

    說話必須留有餘地,不要把話說“死”。凡事把話說絕了,就沒有了迴旋餘地。一旦陷入語言的“絕境”,其被動、尷尬之情可想而知。

    說話的藝術在於讓人進退有餘。人在氣頭上切莫說過頭話,憤怒的話語實際上是一派胡言,平息心火之後會產生許多懊悔。想一想再說,

    別說絕情話。

    第2個安慰:要善於消除誤會

    輕信是誤會的媒介,疑心是誤會的土壤。疙瘩總在心中,何時才有輕鬆快樂的心情?一旦有誤會形成,就要正確予以剖析,切莫狹隘偏見,

    主觀武斷。以坦誠之心求得理解,以友好之情相互溝通。最好的還是面對面的交流。別讓誤會越來越深,善於化解。

    第3個安慰:不可忽視別人

    孤獨往往是忽視的產物。忽視別人,也易被別人忽視。切莫有驕傲心態,目空一切,為所欲為,必將令人厭惡。性格孤傲的人同樣易被別

    人拋棄。不要故意迴避別人,也不要刻意接近別人,一切順其自然。注意別人,欣賞別人別太孤傲。

    第4個安慰:喜歡自己才會擁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驕傲無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棄,是消極悲觀的人生。瞭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困難,喜歡自己比喜歡別人更不容易。擁

    有健康的恰當的自尊心理,面對挫折會表現得格外堅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時時客觀冷靜地評價自

    己,每每樂觀中肯地讚賞自己。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喜歡自己吧。

    第5個安慰: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處處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那麼人人都變成“壞人”,也就無法和平相處。以“惡”的眼光看世界,世界

    無處不是破殘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總有可愛處。自己多看別人的長處,就會越瞧越可愛。聖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寬容。

    第6個安慰:不要追逐世俗的榮譽

    會使自己六親不認,為權而權會使自己膽大妄為,為名而名會使自己巧取強奪。真實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會變成一張張碎片隨風飄揚

    ,世俗的我已變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實,要堅定信心,擁有自我。

    第7個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喪失現在的心情,何必為莫名的憂慮而惶惶不可終日。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怎麼悔恨也是無濟於事。未來的

    還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麼憂慮也是會空悲傷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現在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也是感覺美好的。當然,過去的經驗要總

    結,未來的風險要預防,這才是智慧的。昨天已經過去,而明天還沒有來到。今天是真實的。

    第8個安慰: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療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喪失現在的心情。偶爾的抱怨發洩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休止的抱怨只會增添煩惱,只能向別人顯示自己的

    無能。抱怨是一種致命的消極心態,一旦自己的抱怨成為惡習,那麼人生就會暗無天日,不僅自己好心境全無,而且別人跟著也倒黴。抱

    怨沒有好處,樂觀才最重要。

    第9個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

    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放棄我們的怨恨和嘆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

    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10個安慰: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有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

    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特別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

    要分心。

    第11個安慰:極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為憂慮過度,而導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卻因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前者常為尋找理性而痛苦,因

    聰明過頭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於什麼都懊悔。後者不知悔恨為何物,整天稀裡糊塗地生活,活著與死去沒有什麼區別。走極端總是慘遭

    失敗,尋找人生的智慧。

    第12個安慰:不要過於計較別人的評價

    沒有一副畫是不被別人評價的,沒有一個人是不被別人議論的。自己要是沉默寡言,有人會指責“城府很深”;自己要是善於健談,有人又

    會指責“誇誇其談”;自己要是讚美別人,有人會指責“別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評,有人更會暴跳如雷,認為“多管閒事”。光看別

    人的臉色,自己還活不活,擁有自我,又不囿於自我。

    第13個安慰:惡念越多痛苦越深

    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地生活?關鍵是沒有及時驅趕心中的惡魔。因為心存邪惡的念頭,就不會理智地剋制自己,經常會做出悔恨的蠢事。因

    為沒有及時清掃心靈的灰塵,意志薄弱者就會不時掉進深潭。因為時常鬼迷心竅,就會讓愚蠢矇蔽雙眼,進入錯誤的岔道還不知道。心中

    有惡,就會心神不寧,去惡念。

    第14個安慰: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嘆,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壓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負擔重。累與不累總是相對的,要想不累,就要學會放鬆;生活貴在有張

    有弛。心累,使人長期陷於亞健康狀態;心累,會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別太累,學會解脫自己。

    第15個安慰: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

    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

    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第16個安慰:“想得開”才有快樂的心情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融儒、道、釋三家精華的名言,叫人多一點開朗、開通與超然。“想不開”總與“瘋”字有染,其主

    要癥結還在於鑽牛角尖。“想得開”總與“智”字相關,其主要原因還在退一步海闊天空。道家的“以退為進”,老子的“道常無為而無

    不為”,實是人生的大智慧!有什麼想不開的,有退有進,能屈能伸。

    第17個安慰:煩惱是跟自己過不去

    人越煩惱,煩惱就越多,人越快樂,快樂就越多。如果光為煩惱而憂慮,那麼煩惱還是客觀存在的,絲毫沒有減少的跡象,相反,因為煩

    惱的連鎖反應,心情越加沉重,越發苦惱。要是自己不斷化苦為樂,改變“做一行、怨一行”的心態,就能獲取自身的快樂。煩惱中光陰

    也虛度了,笑對人生。第18個安慰:自己的傷痛自己來療

    不要期待別人能撫平自己的傷痛,只有自己把自己說服了,只有自己讓自己想通了,才能徹底地根治心病。受挫、失誤、不幸、磨難…是

    對生活的理解更為深入,是對人生的內涵更為認識的必由之路。唯有徵服自己的人,才有力量去征服一切。治癒一次心靈的傷痛,就等於

    讓心靈昇華一次,自勝者強。

    第19個安慰:千萬不能絕望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自己一輩子不生病是奇蹟,那麼平常的病痛,則極為正常。自己偶患疾病,又遇到庸醫,就疑為絕症,痛

    不欲生,病魔並沒有把自己的性命奪走,恐嚇卻把自己弄個半死。對於疾病既要樂觀,又要謹慎對待,切不可聽風就是雨。人吃五穀雜糧

    ,哪有不生病之理。不能自已嚇自己,千萬別對號入座。

    第20個安慰:人生總有可惜事

    清人史震林在《西清散記》中說:“一生有可惜事:幼無名師,長無良友,壯無善事,老無令名。”“貧賤人可惜者二:面承唾為求列,膝生

    胝為求榮。”“富貴人可惜者二:臨大義沮於吝,荷重任敗於貪。”“聰明人可惜者三:妄譏議謂之薄,自炫獎謂之驕,懷憤激謂之躁”“

    豪俠人可惜者三:助兇人得暴名,揮泛財得敗名,納庸客得濫名。”能否檢查一下自己的可惜事,遺憾總是難免的。

    第21個安慰:“放下”就有好心情

    心靈的負荷太重,就有太多的煩惱。見什麼愛什麼,看什麼要什麼,能不煩惱嗎?及時清掃心靈,別讓心靈的塵埃積得太厚。要知道人生苦

    短,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求的。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明白。煩惱的東西必須放棄,輕裝上路。

    第22個安慰:多理性行事少意氣用事

    做事不能只憑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意氣用事必有麻煩。有時自己的知覺是錯的,事情並不是想象的這般簡單,表象

    總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於反覆折騰,理性做事不會出現大的差錯,理性做事才不會使自己後悔莫及。切記:凡事都不能太沖動!

    不能只跟著感覺走,多思考才能不後悔。

    第23個安慰:沉默能省去許多煩惱

    越是當自己滔滔不絕的時候,自己的愚蠢越會暴露無遺。越是當自己洗耳恭聽的時候,自己的智慧越會快樂生長。聆聽是取人之長、補己

    之短的良方;聆聽是溝通雙方、尊重對方的橋樑;聆聽是拋棄錯誤、遠離懊悔的法寶。切莫以為善言能辯是自己的本事,也許一不留神會刺

    傷別人的自尊,或許無意之中會埋下不幸的種子。學會傾聽是最大的智慧,不要總是滔滔不絕。

    第24個安慰:只有信賴的人才可放心交往

    不能與無賴打交道,否則,會天天無寧日。不能與口是心非的人打交道,否則,時刻要提防被人出賣的危險。不能與沒有信用的人打交道

    ,否則隨時會有煩惱惹上身。不能與刻薄兇狠的人打交道,否則TA可能會攫取自己的性命。不能與聲名狼藉的人打交道,否則會時時玷汙

    自己的聲譽。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交往的,慎交朋友。

    第25個安慰:不愛學習愚蠢多

    聰明人總是謙遜好學,不恥下問,多多益善;愚蠢人總是驕傲示世,以嘴代心,時時訓人。聰明人在學習中成長,在智慧中享受生活,又在

    生活中學習生活;愚蠢人在不學無術中衰弱,在笨拙中煩惱生活,從不會主動吸取經驗教訓。聰明的人好學習,多聽多學長學問。

    第26個安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

    身處順境必須格外謹慎,否則容易樂極生悲。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於是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身

    處逆境必須格外忍耐,否則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一失態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於是消極和絕望就會趁隙而入。笑看

    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第27個安慰:別人的恩澤要牢記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忘恩負義”,危機時到處求助,事成之後再不露面。求人時信誓旦旦,得逞後胡作非為。這種人最被人鄙視。“忘恩

    負義”讓朋友傷心,“忘恩負義”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忘恩負義”只得益於一時,卻會永遠失信於人。切忌過河拆橋過河拆橋,會斷了

    自己的後路。

    第28個安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傷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樂自己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在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

    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關鍵在於自己心態的調整。過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第29個安慰:不做慾望的奴隸

    人們總嘆息“飛蛾撲火”,人們總譏諷“魚兒上鉤”,人們總是笑話“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細想一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這種

    慾望的悲劇還少嗎?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縱自已靈魂的人,最終會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須時刻警惕不良慾望。善去不良慾望,不可放縱自己。

    第30個安慰:要活得輕鬆和快樂不與別人盲目攀比,自己就會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標定得太高,自己就會歡樂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會遠離痛苦;不是時時苛求自

    己,自己就會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會輕輕鬆鬆。活得太累就會痛苦不堪,知足常樂。

    領悟了這些安慰的技巧會對你有很多的好處喲~~

  • 4 # 銘科心理教育

    當我們面對壓力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尋求身邊人的安慰,但是在很多時候他們的話並起不到安慰的作用,反而會讓你更加失落。

    為了不讓自己再次受到傷害,我們就會選擇閉口不談,所有的情緒都自己消化,覺得自己不需要安慰了。

    下面的這些安慰模式,是你不再尋求安慰的原因嗎?

    上面的這些安慰方式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其實當我們說出自己的難過的時候,想要得到的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情、指責,甚至告訴你我又一次印證了你的預言:我就是不行。

    其實安慰他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和理解,真正的看見當事人的難過與不容易。

    有時候安慰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一次認真的傾聽、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就夠了。

    傾聽不是簡單地去聽對方說話,你必須也要有除語言之外的迴應,比如你的表情、眼神,甚至是一個前傾的姿勢等等。

    傾聽是否有效,取決於你對他們的態度,如果你象上面圖上說的一樣,帶著評判、漠視、懷疑、否定的態度,只會事與願違。

    好的安慰方式是人際交往提升親密度的最好方式,學會說話,學會傾聽,學會共情,學會引導。為你的人際交往添磚加瓦。

  • 5 # 心理諮詢師付東昇

    詩人辛棄疾曾經在詩中寫到:“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讓我們變得慌慌張張,又或者讓我們變得格外沮喪,當焦慮和暴躁的情緒隨之而來,我們的內心也漸漸的開始進入崩潰的狀態。

    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心都非常脆弱,有些人雖然經常笑著,但是他的內心卻特別的悲傷,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可是他的內心又格外敏感。

    案例:

    在前幾年的時候遇到這麼一位朋友,他當時是28歲,是一名舞蹈老師,非常有氣質,人也長得漂亮,在外人眼裡這一定是一個非常受人喜歡的女性。

    但是她卻患有深度的抑鬱症,這嚴重的影響了她的生活質量。

    這種打擊讓她格外受挫,甚至讓她陷入了自我懷疑當中,她變得不敢相信愛情,更不會相信任何一個人。

    父母和身邊的朋友也曾經試圖的去安慰她,但是他們的語言非但沒有起到任何幫助的作用,反而會更加刺激她,讓她情緒變得更加低落。

    尤其是她的母親經常抱怨她太過於軟弱,不懂得向前看,更說她在這段感情中太過於卑微,使得她越來越走不出來。

    就這樣,她在沮喪和自卑當中變得越來越抑鬱,於是經常一個人在屋子裡偷偷的哭泣。

    懂得安慰一個人很重要,但是一些人經常好心辦壞事,一些不恰當的語言和行為會導致被安慰者更加難過。

    後來透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加藥物治療,她一點一點的走出了抑鬱的陰影,前段時間去看她的時候,她終於又可以回到舞臺繼續跳舞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去運用“安慰劑效應”,它會告訴你真正想要去安慰一個人,只要做好這兩件事就夠了。

    什麼是“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指的是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緩解的現象。

    1955年畢節博士提出了安慰劑效應,也稱之為假藥效應,或者受試者期望效應。

    舉個例子來說,一名經常失眠的患者,醫生給他一粒普通的維生素,告訴他:“這就是有助於你睡眠的藥物”。

    當這名患者服用後,他就會在當天晚上睡得特別好,因為在內心深處他堅信這片藥對自己是有效的,可以改善自己的失眠,所以在晚上的時候也就避免了因為睡眠不好而導致的焦慮,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效應,外界給予受試者一定的心理暗示,受試者就會產生某種希望,於是將這種期望投射在某件事或者某個東西上,以此來獲得一種特殊的體驗。

    一、冷靜的傾聽

    首先我們要明白那些需要我們安慰的人,他們此刻的情緒一定是非常糟糕的,而他們的內心也十分的脆弱,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冷靜的去傾聽他想要說的話,讓他盡情的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運用安慰劑效應的前提就是我們要足夠去了解你面前的被安慰者,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他此刻又需要什麼樣的安慰。

    如果你能夠默默的把他的話聽完,這個時候對於被安慰者來說就是一種很大的救贖。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人在安慰別人的時候,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喜歡對他講大道理,但是這種方式非但沒有用,還會讓他覺得你並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換句話說,你要讓他覺得生活是有希望的,讓他認為面前的這個困難也是不堪一擊的。

    這就需要運用到安慰劑效應中的控制的力量,前提是你的話或者你的行為,一定要是令被安慰者足夠信任的。

    在情緒上,你要懂得如何去引導他,比如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描述一些問題,讓他感覺你和他是共通的。

    也就是說,你要去操控他的情緒,可以藉助一些善意的謊言,去給予他恰當的心理暗示。

    這種心理暗示會讓被安慰者覺得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是有期待的,那麼在潛意識裡他就會堅信自己一定會走出這段迷霧。

  • 6 # 奔跑的拉姆塞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要多聽,少說。這一點充滿智慧,尤其是當有人與你分享他的問題時尤為重要。

    幾個人去看心理醫生治療焦慮問題,而心理醫生怎麼做的呢?答案讓人大吃一驚,心理醫生只是在聽。

    就這些嗎?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讓別人聽自己訴說?

    那是因為你不瞭解傾聽的藝術。當有人分享他們的問題的時候,大多數人沒有正確地傾聽,但心理學家可以。

    對大多數人來說,第一反應是立即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畢竟,有人在分享他們的問題並期待解決,不是嗎?

    當女人抱怨或者難過時,男人就經常這樣做,於是讓女人更加沮喪更加難過。他們常常想,為什麼他們幫助別人的努力總是以一場爭吵而結束。

    當別人還沒有完全分享完自己的問題,建議就來了的時候,人們通常不會做出很好的反應,他們會認為你不夠關心,沒有讓他們完成內心的傾訴。

    每個人都想被傾聽。

    在別人解釋完之後,再給出你的解決方案(永遠不要評判),這就是心理學家的工作,很簡單但又與眾不同。

    下次有人跟你分享問題時,要有耐心。當你覺得別人說完了,準備發揮你的智慧的時候,再在心裡默數五秒鐘。

  • 7 # 使用者4951803361099

    主要是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讓他想到家裡面的事情,所以你就不要談家人,可以計劃一個週末郊遊。當朋友傷心難過時,很多人要麼好言相勸“別哭了,堅強點兒”。要麼幫助分析問題,告訴他“你應該怎麼做”,還有人會批評對方:“我早就給你說過……”其實,這些做法不僅不能使人得到安慰,還會使對方更加傷心。因此,安慰人也要講心理技巧,要根據對方的心理活動,給予最貼心的撫慰。

    要傾聽對方的苦惱

    由於生活體驗、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個人對於苦惱的不同理解。因此,當試圖去安慰一個人時,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惱。

    安慰人,聽比說重要。一顆沮喪的心需要的是溫柔聆聽的耳朵,而非邏輯敏銳、條理分明的腦袋。聆聽是用我們的耳朵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要追問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要急於做判斷,要給對方空間,讓他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聆聽時,要感同身受,對方會察覺到我們內心的波動。如果我們對他的遭遇能夠“悲傷著他的悲傷,幸福著他的幸福”,對被安慰者而言,這就是給予他的最好的幫助。

    要接納對方的世界

    安慰人最大的障礙,常常在於安慰者無法理解、體會、認同當事人所認為的苦惱。人們容易將苦惱的定義侷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中,一旦超過了這個範圍,就是“苦”得沒有道理了。由於對他人所講的“苦”不以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傾聽的過程中產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因此,安慰者需要放棄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承認自己的偏見,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臨的問題。

    心理專家說的“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別人的世界”,就是這個道理。最好的安慰者,是暫時放下自己,走入對方的內心世界,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而不妄加評斷。

    要探索對方走過的路

    安慰者常常會感,到自己有義務為對方提出解決辦法。殊不知,每個被苦惱折磨的人,在尋求安慰之前,幾乎都有過一連串不斷嘗試、不斷失敗的探尋經歷。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對方走過的路,瞭解其抗爭的經歷,讓他被聽、被懂、被認可,並告訴他已經做得夠多、夠好了,這就是一種安慰。

    心理專家提醒安慰者一個重要的觀念:“安慰並不等同於治療。治療是要使人改變,借改變來斷絕苦惱;而安慰則是肯定其苦,不試圖做出斷其苦惱的嘗試。”實際上,在安慰人的過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決方法都很可能會失靈或不適用,令對方再失望一次,故而不加干預、不給見解,傾聽、瞭解並認同其苦惱,是安慰的最高原則。

    另外,陪對方走一程也是一種安慰。對方會在你的陪伴下,覺得安全、溫暖,於是傾訴痛苦,訴說他的憤恨、自責、後悔,說出所有想說的話,當他經歷完暴風雨之後,內心逐漸平靜下來,坦然面對自己的遭遇時,他會真心感謝你的陪伴,也覺得是靠自己的力量走過來的。

  • 8 # 十方玄

    今年最熱門的一部劇《致命女人》裡面告訴我,最好的安慰無非是“一起比慘”

    人的心理都是這樣,越是正面安慰越是容易有“炫耀”的嫌疑;比ta更慘,ta才能發現,“哦,原來我還是挺幸福的。”自然收到了安慰的效果。

    可見“一起比慘,痛苦減半”是可實踐性理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賈母為了挽救衰落的賈家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