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z2777
-
2 # 夜溶月
如題目所說,西漢初期有兩個韓信。
一位是人們熟知的軍事天才韓信,另一位是秦末漢初異姓王之一的韓信(戰國韓襄王庶孫)。
項羽廢殺韓王韓成,封自己的親信鄭昌為韓王。
漢王劉邦討伐項羽時,派南韓太尉韓信攻打鄭昌,鄭昌投降,劉邦就封韓信為韓王,為避免與名將韓信混淆,史稱韓王信。
劉邦擊敗項羽之後,建立漢朝當了皇帝,開始收拾幾個異姓王。
韓王信封地在潁川郡一帶,王都是陽翟(今河南禹州)。
陽翟地處中原腹地,劉邦擔心韓王信日後會構成威脅,便以防禦匈奴的名義,把韓王信遷到太原郡,定都晉陽(今山西太原)。
韓王信不傻,知道劉邦不信任自己,便上書說晉陽離邊疆太遠,不利於守衛,請求把王都遷到更北方的馬邑(今山西朔州),得到劉邦批准。
韓王信與匈奴交戰,敗多勝少。
公元前201年秋,匈奴冒頓單于親率十萬大軍圍攻馬邑,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韓王信暗通匈奴,下詔責備。韓王信擔心被問責治罪,乾脆以馬邑之地投降匈奴。隨後韓王信與匈奴聯軍揮師南下,進入雁門關,攻下太原郡。
可憐堂堂王孫、一方諸侯為了一己私利淪落成異族的幫兇。
公元前196年,漢朝棘蒲候柴武率軍擊敗韓王信的叛軍,斬殺韓王信。
三十年後,韓王信的幼子韓頹當和長孫韓嬰率領部下回歸漢朝。
上一輩人的恩怨已經了結,漢文帝劉恆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
-
3 # 妖鬼雜談錄
西漢初確實有兩個韓信,一個是我們最熟悉的層十面埋伏包圍項羽的韓信,一位是曾經的南韓貴族後裔,後來投降匈奴的韓信,為了區分兩個人,史籍常稱為韓王信,順便提一提,韓王信的兩個曾孫韓嫣與韓說,都是漢武帝的“寵臣”
幸運+項羽的愚蠢撿來的韓王韓王信是韓襄王庶出的孫子。
反秦時期,項梁立楚懷王后,其他幾個國家,燕趙齊魏都有人復辟稱王,唯獨南韓沒有。五氏相韓的張良勸說項梁復南韓立韓王,就選中了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可惜韓王成著實沒什麼能力,帶著項梁給計程車兵打下幾座城池又被奪了回去,後來又沒有追隨項羽入關,給自己埋下禍患。
至於韓信此時只是在張良攻下南韓舊地時得到的一員大將,率領士兵跟隨著劉邦攻入武關滅秦。
項羽分封時,以韓王成沒有功勞,不讓韓成就國,後來又因為張良曾追隨劉邦殺了韓成,讓張良徹底倒向劉邦。
一心想要回來爭奪天下的劉邦就派韓信(韓王信)進攻南韓故地。面對劉邦兵鋒所指,項羽選擇了哪位高人來抵擋呢?
鄭昌!項羽封鄭昌為韓王。
這位鄭昌何德何能擔此重任?其實沒什麼才能,鄭昌曾經是秦國吳縣縣令,不過跟項羽關係很好,時常追隨左右。
這位以私情上任的韓王自然沒能力阻擋劉邦,被韓信擊敗投降,劉邦就封韓信為韓王,募集統領南韓舊地士兵。
因為猜忌被調離封國,派去抵抗匈奴;韓王信本身勇武,所在封地又“皆天下勁兵處”,所以漢高祖為了自身安全就像調離韓王信的封地。
所以劉邦就下詔讓韓王信都晉陽,到太原以北防禦匈奴,韓王信也知道劉邦的意思,所以主動請纓,“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
於是韓王信就從中原之地跑到了大漢北疆看大門去了。本來以韓王信的能力,倒也沒什麼,可惜韓王信與大漢都遇到了看成匈奴最傑出的單于——冒頓。
投降匈奴,成為匈奴寇邊的將領之一某年秋天,冒頓率大軍圍困韓王信,韓王信沒有堅守,最後幾次遣使求和,而前來救援的漢軍疑心韓王信與匈奴有勾結,劉邦就下詔責備韓王信。
詔書一下,韓王信怕被劉邦殺了乾脆投降匈奴一起反攻漢朝。不過在劉邦親自帶兵反擊下,匈奴與韓王信屢戰屢敗,如果不是白登之圍,也許韓王信就被劉邦親自斬殺。
白登之圍後,匈奴與漢朝兩邊修兵,而韓王信無法再回到故國,成為冒頓手下將領,率領匈奴士兵不時侵犯漢朝邊境。
挑動陳豨造反,最終死於柴武之手韓王信投降匈奴後,又去遊說陳豨。
陳豨年輕的時候崇拜信陵君,自己也喜歡養士,門客眾多,這就被一些有心人懷疑。韓王信就以劉邦多疑來挑動陳豨造反,恰好劉邦也在人的告發下,派人調查陳豨及其門客,果不其然,裡面有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這引得陳豨害怕,直接造反了,最後被樊噲的手下給斬了。
漢十一年,韓王信又率領胡人騎兵駐紮到參合,抵抗漢朝軍隊,漢朝剛武侯柴武率軍對戰並且給韓王信留下一封勸降說。
但是韓王信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回頭路,就回了一封信說,曾經滎陽之戰,被項羽打敗而投降遭囚禁,這是我的罪行一;匈奴侵犯,我沒有堅決抵抗,反倒投降這是罪行二;現在又為胡人領兵與你作戰這是罪行三,文種范蠡沒有罪還被殺了,何況我有三條大罪,所以咱們還是戰吧!
遂戰。柴將軍屠參合,斬韓王信。
韓王信能在漢初分封諸侯,可見其能力也絕非一般,可惜結局落得投降胡人,身死。更悲劇的是,同時期還有一位韓信,名氣之盛,曠古爍今,以至於韓王信被徹底掩蓋。
提起韓信都知道淮陰侯韓信,少有人想到還有一位韓王信。
-
4 # 扶蘇有酒
確實漢初有2個韓信,為了區分開來,一個叫韓信,一個叫韓王信。一個是軍事家,一個是諸侯王
先說韓信,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軍事家 。淮陰人 ,早年窮困潦倒,母親去世都沒錢辦喪事。後又去南昌亭長家蹭飯幾個月,亭長媳婦嫌棄把他趕跑。韓信去河邊釣魚,蹭河邊洗衣服大媽的飯幾十天。在淮陰城受一個屠夫的胯下之侮。
項梁起兵反秦,他就去投奔項梁,後項梁戰死,他在項羽手下做郎中,多次獻計項羽不得重用。於是投奔了劉邦去了蜀地,當了個管倉庫的小官。有一次犯法了,差一點就問斬,夏侯嬰救下他又舉薦他做了管糧食的官員。後來得到了蕭何的賞識,蕭何舉薦他,依然得不到重用,只好當了逃兵。於是有了月下蕭何追韓信的典故。
追回來韓信,蕭何堅持舉薦他,劉邦拜他為大將軍。然後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拿下三秦,奪取關中之地。東出虜魏豹,滅魏國。滅代國,在井陘背水一戰破趙國,殺陳餘,活捉趙王歇。勸降北邊燕國。劉邦派酈食其勸降了齊國,韓信趁其不備滅了齊國。後又破龍且20萬大軍。垓下之戰合圍楚軍,項羽兵敗自殺。然後劉幫奪他兵權,封他為楚王。收留項羽手下敗將鍾離眜,被人告發謀反,降為淮陰候,又與鉅鹿太守陳豨密謀造反,最後蕭何與呂后設計殺害了一代軍事天才韓信。真乃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又一個是韓王信,破落貴族出身,韓襄王的庶出孫子。自然他年少時吃飯不成問題。起初有個韓王成在項梁的的幫助下復國,項梁戰死後,韓王成投奔了楚懷王,就沒南韓了。張良以南韓司徒的身份在南韓故地收留了韓王信,跟了劉邦,然後跟劉邦去了漢中。劉邦令他去南韓故地,打敗了項羽封的韓王鄭昌,劉邦封他為韓王。跟著劉邦平定了天下,劉邦正式封他為韓王,第二年劉邦後悔,讓他去了太原以北的地方立國,防禦匈奴。那時候匈奴非常強大,圍了南韓都城馬邑,於是投降匈奴。後來匈奴派他領兵攻打太原,被漢將軍柴武斬殺死了。
-
5 # 閱覽古今事
在西漢初年,是有兩個韓信,但是準確的說,一個是韓信,另外一個是韓王信,一個是漢初三傑之一,漢軍大將軍,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的韓信。
另一個是則是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韓信,他是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的庶孫,後人們為了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因此西漢初年的兩個韓信還是比較好區分的。
說起韓王信,雖然他雖然沒有戰神韓信,那樣有名,但是其也是在秦末漢初這段歷史裡,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的歷史人物。
韓王信是原來韓襄王的庶出孫子,可謂是一個沒落的皇室子弟, 到了項梁擁立楚王的後代楚懷王的時候,劉邦帶軍隊進攻陽城,命張良以南韓司徒的身份降服了南韓原有地盤,因而得到韓信,任命他為南韓將軍,帶領他的軍隊隨從劉邦進入武關。為楚漢戰爭貢獻了一份力量。
等到了天下統一的時候,漢高祖劉邦認為韓王信的封地是戰略要地,再加上這個時候,南韓的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了,因為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導致了朝廷懷疑其有異心,因而如此,韓信起兵反漢,投靠匈奴。最後在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和戰神韓信的下場都是想被斬殺了,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
6 # 就史論事
另一個是南韓王孫貴族後裔韓信,投靠劉邦對抗項羽,戰後受封韓王,為了和大將軍韓信區分,後世歷史記載中都將其記載為韓王信。
不過兩人的事蹟卻存在相似點,兩人同樣入漢,同樣獻策。一個獻策後被封太尉,一個獻策後被封大將軍,最終都成了一方諸侯。之後更是都牽涉陳豨之亂,理由均是慫恿陳豨造反。不過不同的是韓王信逃往了匈奴,而大將軍韓信則被呂后所害。
兩人相同點如此之多,因此也存在一種猜想,歷史上只有一個韓信,被強行拆封成了兩個韓信,因為韓信,功勞很大,軍事謀略很厲害,因此很有可能劉邦為了消除殺害韓信的影響,讓人頂著韓信的名頭叛逃匈奴,以混淆韓信被害之事,後世史家不瞭解情況,將不同的史書記載整合在一起,出現了兩個韓信的局面。
-
7 # 唐代丹藥
韓王信,以有眼力勁兒,得以封王爵,又以有眼力勁兒招來殺身之禍。
第一件有眼力勁兒的事
韓王信,全名韓信,為了與無雙國士韓信便於區別,將其名字改為爵位加名的辦法。韓王信原本為南韓皇族後裔,是韓襄王的庶孫。秦末大亂,群雄並起時,就和張良一同效力於韓王成門下,希望藉助陳勝吳廣起義,恢復南韓基業。
據說韓王信身高八尺有餘,這樣的身材一看就感覺孔武有力,令人畏服。但韓王信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很清楚,知曉作為庶孫沒有繼承王權的希望,便依仗天賦甘於作為一名衝鋒陷陣的將軍,一直聽令於韓王成。
其實,韓王成此時還並不是什麼韓王,儘管有張良和韓王信的輔佐,文武兼備。可是,韓王成一直在潁川郡三川郡(原南韓地界)打不開局面,成為了遊兵,沒有固定的城池作為落腳地,只是在故國之中苦苦支撐。
直到陳勝吳廣起義失敗,項梁繼之而起時,才有所改觀。但也不是立竿見影,而是在項梁聽從范增之計,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之後又鑑於陳勝吳廣失敗的前車之鑑,決定廣為扶植六國後裔,為秦朝多樹敵。
先後楚趙魏燕被扶植起來,到了南韓卻被拖了又拖,原因有許多,實力不濟才是主因,更因為南韓地處中原是四戰之地,又與秦國接壤,受到秦國的威脅最大,如果剛打出旗號就被秦國掃滅,這對反秦大業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所以剛開始項梁打出反秦的旗號時,對於韓王成等人只是聲援而已,並無多大的助力。
直至項梁接連打了一些勝仗,聲威大漲,漸漸成為秦國的腹心之患,項梁這才騰出手來助韓王成復國。作為回報,韓王成倚為股肱的張良,跟隨項梁出征。韓王成與韓王信也需要聽從項梁的安排行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章邯與項梁大戰於定陶,項梁兵敗被殺。
一直介於傀儡和帝王之間的楚懷王熊心,想要趁機收攏權力,同時為防止章邯軍繼續進剿,他將所有軍隊悉數調回拱衛他所在楚國都城,彭城。
不久,受章邯軍圍困的趙國向楚懷王熊心求救,出於唇亡齒寒的簡單道理考慮,雖楚軍也忌憚章邯的威猛,最終還是同意出兵。
為了分擔壓力,楚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宋義率領大軍北上救趙,一路由劉邦帶領一支數千人馬向西進攻秦國。在坐觀趙國章邯相攻的第47天后,項羽發動兵變,殺掉宋義,統領了軍隊,而後引發鉅鹿之戰,擊敗章邯,威服各諸侯。
另一隻隊伍由劉邦率領韓王信和張良輔佐。加派韓王信和張良並不是劉邦手下沒有文武官員,而是因為劉邦的兵力不足以完成這項長途奔襲,有了韓王信和張良的輔佐,可以沿途快速降低南韓故地人眾的疑心並受到幫扶和資助。這也是劉邦為何能一路平安的攻到武關,迫降秦國,進入到了秦國都城咸陽之中的原因。
收服章邯大軍後,項羽聞聽劉邦進入咸陽,想要按照發兵之前楚懷王的約定自行稱王,並擅自做主饒恕了秦王子嬰等殺掉項羽叔父項梁的仇人,項羽率領諸侯,直奔咸陽而來。韓王成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並沒有接受項羽的命令,跟隨項羽入關。
在漢元年正月,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雖然依然分封了韓王成為王,但是在項羽東歸時,將韓王成裹挾到了彭城。不久,先是將韓王成降為穰侯,而後隨便找了一個罪名將韓王成就殺掉了。項羽任憑自己的喜好將一方諸侯處死,這讓諸侯寒心,更令南韓的人眾十分憤恨。
尤其是韓王信和張良。
張良出身於南韓貴族,其家族六世相韓。他起兵的初衷就是為韓復仇,並擇機復國,即將大功告成,卻被項羽一舉撲滅。
韓王信雖然激憤,卻沒有直接向劉邦借兵,給劉邦留下越過他劉邦,打著率軍進攻項羽的旗號,企圖恢復正宗南韓的計劃,而是語重心長的勸阻劉邦趁項羽相繼擊殺韓王成和楚懷王,諸侯有背叛之心時,向東進攻,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後,劉邦採納了韓王信的建議,並派韓王信率軍出征南韓故地,允諾事成之後,封韓王信為韓王。
韓王信幹勁十足,一舉攻下項羽新任命的韓王鄭昌轄下的十餘城,並生擒鄭昌。
韓王信並未就此與劉邦決裂,而是繼續聽從劉邦的軍令,追隨劉邦繼續向東進攻項羽所在的都城,彭城。就在韓王信擒獲鄭昌時,劉邦兌現承諾,分封韓王信為韓王。此時是漢二年十一月。
韓王信被立為王,並不是全因為功勞,也不是完全因為他具有南韓皇室的身份,而是劉邦需要為項羽樹敵,同時向其他與項羽有矛盾的諸侯表明一個態度,只要歸順他劉邦,他絕不會吝嗇爵位和土地的。
這也是劉邦為何在還定三秦後,一出關就能號令五個諸侯,集53萬諸侯聯軍,攻破彭城的原因。王陵在事後對此進行了一個總結。
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第二、三、四件有眼力勁兒的事
漢五年,劉邦在齊王韓信,韓王信等人的擁戴下稱帝。劉邦也未虧待眾人,真正剖符委任韓信、韓王信等人為王。
劉邦釋出任命之後不久,韓王信便回到南韓享福去了。當時南韓的都城在陽翟(河南禹州),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禦胡,都晉陽。
巧合的是,劉邦此時還未定下都城所在地,暫時還停留在洛陽,命令韓王信遷都是勢在必行。
漢六年春,劉邦下詔,命韓王信遷都至晉陽(山西太原)。
韓王信作為皇室後裔,又經過戰爭的洗禮,自然知曉其中意思。
韓王信並沒有如韓信一般進行抱怨,而是順著劉邦的意思,提出了更加的妥當的遷都計劃。
由於是匈奴接二連三的襲擾邊地,晉陽離交界處太遠,無法快速應對,願意將都城繼續北遷至馬邑(山西朔州),為國家備邊,抵抗匈奴。
劉邦對韓王信的建議感到很是滿意,當即同意。
然而,就是因為這件事,使得韓王信最終背叛了劉邦及大漢,繼續為匈奴效力,做一個有眼力勁兒的人。
由於馬邑離中原過於遙遠,同時冒頓單于率軍圍困馬邑時,又另派兵圍攻雲中郡。因此,劉邦在接到韓王信的求救後,在洛陽周邊調配大軍,驅兵分路救援。這一來一去所需時日就要多上一些,韓王信為了堅持到劉邦的到來,竟然求和匈奴,劉邦不問其它貿然派使者責備韓王信。韓王信懼怕劉邦事後追責,被問斬。轉而真投降了匈奴。
投降匈奴的韓王信,立即率軍南下迎戰劉邦。
冒頓單于則率軍進攻代郡(河北蔚縣)。
韓王信與劉邦在銅鞮撞上,大戰一番後,韓王信敗退至晉陽,據城堅守。恰逢大雪,韓王信堪堪堅持到了周勃軍的加入,再也無法抵擋兩路漢軍的進攻,率軍北逃。
周勃率軍追擊。
冒頓得知訊息,也放棄對代郡的圍攻,急忙回撤。
劉邦獲悉,趕忙率軍追擊,在平城追上匈奴人。而後劉邦率軍繼續追擊。
這正中冒頓誘兵之計,反被冒頓圍困於白登山。
周勃軍最先趕到,其後才是劉邦所率的大軍,最終解了白登山之圍。
直至漢十一年,韓王信與匈奴攻佔參合(山西陽高),被劉邦派遣的柴將軍攻破,才將韓王信斬殺。
期間,劉邦曾留有書信給韓王信,準備用赦免和爵位不變來獲取韓王信的歸降。
韓王信再次發揮了他有眼力勁兒的一面,一面檢討自己的罪過,另一面又堅決不信劉邦會放過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王。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集解】:文穎曰:“大夫種、范蠡也。”今僕有三罪於陛下,而欲求活於世,此伍子胥所以僨於吳也。【正義】:信知歸漢必死,故引子胥以為辭。今僕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貸蠻夷,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張揖雲“痿不能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
-
8 # 劉一千五
01
漢朝初年,劉邦手下有兩個韓信。他們還是有區別的。正確的叫法是,淮陰侯韓信,韓王信。
這兩個韓信開始跟著劉邦幹,都是功勞顯著,後來稱王的。一個是齊王,另一個是韓王。
漢初三傑裡面的那個就是齊王,楚王,淮陰侯韓信;另一個是韓太尉韓信,劉邦在戰爭時期承諾打敗項羽後,封他為韓王。劉邦也是兌現了承諾的 。所以,韓太尉韓信,就是劉邦時代的韓王信。
漢初三傑的韓信,大名鼎鼎,他的故事多,多到劉邦想起他就睡不著覺。這個就不說了 ,只說另一個韓王信。
02韓王信的機會與張良有關係。張良一心要復立南韓。所以他在陳勝吳廣起義後,馬上帶著自己在秦始皇時期就操練好的幾百人,為復立南韓而努力作戰。張良與劉邦聯合後找到項梁,項梁讓張良帶兵回去立立韓公子橫陽君韓成為韓王,以撫定韓故地。項梁敗死定陶,韓成給了楚懷王好處。楚懷王在沛公引兵打陽城時,使張良以韓司徒都身份降下韓故地,張良在軍隊裡發現韓信,把他提拔為南韓將軍,張良派他帶韓兵跟隨沛公劉邦進入武關。
沛公立為漢王,韓王信也跟著到了漢中,他對說漢王曰:
“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
漢王劉邦認為有道理,記住這個大個子了。漢王平定三秦,就承諾韓王信今後為韓王。在此時必須先當韓太尉,回去平定韓地。劉邦為什麼這麼幹呢?不知道!但是,人家南韓的國王韓成還在,項羽封十八諸侯王時,韓成沒有緊密跟隨項羽, 所以項羽對韓成置之不理。後來又把韓成殺了,項羽派自己的朋友鄭昌做了韓王。目的是讓鄭昌擋住劉邦,不讓劉邦東進。
漢二年,韓王信平定韓地十餘城。漢王到了河南地,韓王信在陽城打敗鄭昌,漢王因此立韓王信為韓王了。之後,韓王信帶著韓兵追隨劉邦出生入死。漢三年,韓王信在滎陽被迫投降楚國項羽,不久他迴歸到漢王手下。劉邦再立他為韓王,跟從劉邦擊破項羽,天下從此安定下來。
五年春,劉邦與諸侯們剖符分封為,韓王信為韓王,都城在潁川。劉邦兌現承諾。
03漢六年春天,劉邦認為韓王信的封國在帝國的核心地帶,所以把韓王信遷徙到太原以北,在晉陽建立國都。韓王信請求在馬邑建都城方便。劉邦也同意了。
但是,碰上了匈奴侵犯。匈奴這時最強大,到處惹事,顯然不會讓韓王信在自己的對面修軍事基地。韓王信一面要求朝廷支援,一面派使者與匈奴談判。但是朝廷認為韓王信不應該次次揹著朝廷同敵國談判。懷疑韓王信與匈奴人有勾結,派人詢問韓王信這是為什麼?韓王信看出來了,朝廷對他的不信任態度。韓王信就投降匈奴人了,剛剛建立起來的馬邑城就是見面禮。匈奴冒頓與韓王信一起進攻漢朝邊境上的城市村子。騷擾邊境,攻極北方軍事基地太原,危害極大。
漢七年冬,漢高祖劉邦親自前往打擊韓王信,擊破韓王信叛軍於銅鞮,斬其將王喜。韓王信逃到匈奴。他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擁立趙苗裔趙利為王,重收韓王信敗散兵。匈奴派左右賢王將萬餘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於離石,再勝。於是,漢高祖認為匈奴不過如此,他甩掉大部隊,輕兵冒進,中了韓王信和匈奴人的奸計。漢兵在白登山差點凍死乾淨。
漢十年,韓王信命令王黃等說誤陳豨。陳豨是漢朝趙國的相國,與淮陰侯有勾結。他好門客,出入邯鄲,車駕上千匹,被御史大夫周昌告了黑狀。劉邦懷疑他,所以他也是害怕劉邦殺他,他才投降了匈奴。
於是韓王信,陳豨,匈奴人一起攻擊漢朝邊境上的城市村莊。漢朝派柴將軍帶數十萬攻擊他們。柴將軍寫信勸韓王信回漢朝。韓王信拒絕了。兩將軍整頓軍馬展開決戰。柴將軍斬殺了韓王信。
書曰:“陛下寬仁,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大王所知。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
韓王信報曰:“陛下擢僕起閭巷,南面稱孤,此僕之幸也。滎陽之事,僕不能死,囚於項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馬邑,僕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為寇將兵,與將軍爭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今僕有三罪於陛下,而欲求活於世,此伍子胥所以僨於吳也。今僕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貸蠻夷,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遂戰。柴將軍屠參合,斬韓王
從韓王信的遭遇來看,他本來就不會反劉邦的。畢竟他還是個諸侯王。劉邦為了搞一元化,對所有的人都持懷疑的態度。在劉邦這種冷酷無情的處事方式上 許多功臣都被他逼得造反。蕭何被劉邦懷疑是一直性的,劉邦從沒有放心過,蕭何後來下牢,被關了幾天;蕭何把所有的家財貢獻出來,劉邦才高興了。蕭何才沒有麻煩了。張良被劉邦冷對,好在張良不喜歡湊熱鬧。淮陰侯韓信,項羽一死,淮陰侯的處境是走下坡路,一天不如一天;最後逼反了。彭越,鯨布,張敖,臧荼等等,無不是被劉邦逼反的。
04所以,韓王信的背叛漢朝,以劉邦為首的漢朝廷把矛盾激化了。劉邦要消滅異性諸侯王,這些諸侯王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就韓王信而言,南韓是人家打下來的,人家屁股還沒有把寶座捂熱,劉邦就要把南韓遷移到不毛之地的北方去吃風沙,誰願意嘛?韓王信為了封國的安全 與匈奴談判,確實不妥當,因為諸侯國沒有這個資格!這是顯而易見的。
兩個韓信都死於非命,兩個韓信都有才能,都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巨大的功勞但是他們殊途同歸,都被逼反後死得非常的慘。
回覆列表
韓信,韓襄王庶孫,劉邦入關中是跟隨之,還定三秦後以韓太尉略韓地,被立為韓王,劉邦稱帝后移封至代地,後投降匈奴,在於漢軍作戰中被斬殺,其子孫在孝文朝歸國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