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淑雅雅靜子強

    可以追肥但麻煩,如果撒肥就要看天氣(天要下雨的前面或正在下的時候)因為直接撒肥料的利用率很低,如果用工具(機械)追肥肥料的利用率就大點,我們那都是種小麥前施肥用旋耕機旋地再種小麥,

  • 2 # 農民7姐

    關於小麥出苗,能不能追肥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可以追肥的,但是不知道你要追什麼肥,我們一般都是追尿素的,以下是我給你整理的追尿素要注意的事項

    :

    小麥追施尿素對小麥的生長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如果在小麥追施尿素時不注意施用方法,而得不到很好的效果。提醒農民朋友,用尿素追施小麥時應該做“六要”和“三忌”。

    一、小麥追施尿素的六要:

    (1)要掌握好用量:適宜的畝施用量為8-12公斤。

    (2)要施用均勻:使用不均勻會造成小麥燒苗,還會造成肥料浪費。

    (3)要深施覆土:應儘量深施覆土,以10-15釐米深為宜。

    (4)要提前施用:春季追施小麥時,應比其他氮肥提前5-8天。

    (5)要與磷鉀肥配合施用:要配施磷、鉀化肥,才能滿足小麥對養分的需要。

    (6)要根外追肥:小麥中、後期根外噴施尿素,濃度為2%,即在50公斤水中加1公斤尿素,可噴施1畝麥田,共噴3-4次,間隔8-10天。

    二、小麥追施尿素的三忌:

    (1)忌和鹼性肥料混合施用:用尿素追施小麥時,不能和氨水、碳酸氫銨、草木灰等鹼性肥料混合施用。

    (2)忌施於地表:尿素易溶於水,撒施地表不覆土,養分溶於雨水而流失,還會黏在葉面上造成小麥燒傷。

    (3)忌施後大水澆灌:尿素在土壤中以分子狀態溶於水中,雖能被土壤吸附儲存,但施後大水澆灌、串灌,尿素未被吸附就會被衝失掉。應於細水浸調為佳。

    三、尿素怎麼施才不浪費:

    尿素含氮量高,在農業種植中用途非常廣,尿素除用於作物的底肥外,絕大多數用於作物的追肥。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的浪費情況發生,那麼,用尿素追肥咋施不浪費呢?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土壤肥力確定追肥數量實踐證明,對中低產田地塊增加施肥量,可以顯著地提高產量。對高產田塊則保持一般施肥水平即可。

    二、在作物營養盛期追肥提高追施化肥利用率的關鍵是要掌握各種作物對養分吸收的臨界期和效率期,儘量做到在作物的營養盛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三、做到深施覆土實踐證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常溫下4~5天后,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揮發掉,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鹼性土壤的表面,其氨的揮發損失更為嚴重。因此,在用尿素給旱田作物追肥時,是刨坑或開溝深施10釐米以下,這樣才能使尿素處於潮溼土之中,有利於尿素的轉化,也有利於氨態肥被土壤所吸附,減少揮發損失。

    四、要與作物保持一定距離因尿素含氮量高,養分濃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溼性。因此在追肥時,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根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進作物的心葉裡,以免燒傷幼苗,影響生長,一定要與作物保持一定距離。

    五、提前施用因尿素是一種低分子的有機化合物,施入土壤後要有個氨化過程,轉化為一種揮發性很強的碳酸銨後,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給作物追肥時應比其它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

    六、不與鹼性肥料混施尿素屬於中性肥料,追肥時切忌與鹼性化肥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果與鹼性肥料非混合施用不可時,也要錯開施肥日期,一般隔3~5天即可。但尿素與氯化鉀、磷礦粉和過磷酸鈣等肥料混合施用時,其增產效果很顯著。

    七、追施後不宜馬上灌水尿素施入土壤後,在未被分解轉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在追後馬上灌水,會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土壤缺水嚴重,非灌水不可時,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給水稻追肥時,應考慮到尿素在轉化前流動性較大的特點,追施後更不能馬上灌水,一般在追後3~5天灌一次小水為宜。

    八、宜做根外追肥尿素對作物葉片損傷較小,又易溶於水,擴散性強,易被葉片吸收,進入葉片後不易引起質壁分離現象,因此很適於根外追肥。但要選用縮二脲含量不超過2%的優質尿素,以防損傷葉片。用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濃度因作物種類不同而有差異,禾本科作物根外追肥的濃度為1.5%~2%;用於雙葉子作物根外追肥的濃度為1%,在作物開花期濃度還應小些。一般每畝用尿素根外追肥數量為0.5~1.5公斤即可。噴施的時間在下午4時前後進行為宜,此時蒸騰量少,葉面氣孔逐漸張開,在一夜間基本上可把稀釋的尿素溶液吸收完,大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 3 # 長江老農

    剛出土的小麥苗,由於根系不發達,追肥很難難吸,化肥利用率低,可以不用追肥,不過南方最近乾旱嚴重,土壤墒情不好,也不利於追肥,近期可對剛出苗的小麥進行抗旱保墒。

    小麥播種時已經下了底肥,完全可以滿足剛出苗的小麥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冬季追施氮肥,在南方有可能在冬季分櫱、拔節,會不抗寒,不抗凍,影響小麥生長和產量。小麥播種後,整個冬季都不用追肥。小麥追肥最早也要到臘月底進行,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小麥冬季管理上,應該放在中耕除草,清溝瀝水上,利用鋤草,用土將剛出苗的小麥覆蓋住,有防寒防凍效果。北方小麥苗要在近期鎮壓一下,用石碾子或鎮壓機械,將小麥苗鎮壓一遍,壓碎大土圪塔,彌補土壤縫隙,保溫保溼,保水保墒。小麥在11月份要澆“冬水”抗旱。小麥冬季不用施肥,氣溫低化肥撒下去以後,小麥也無法吸收。小麥追肥大多在開春後,小麥返青時追肥,南方在小麥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葉面噴霧硫酸鋅、硫酸銅、硫酸鉀、硼砂。98%磷酸二氫鉀300克兌水30公斤葉面噴霧,10%硫酸銅、10%硫酸鋅、10%硫酸鉀可溼性粉劑兌水30公斤——60公斤葉面噴霧,土壤乾旱可多加水噴霧。硼砂二次稀釋,兌水1000倍液葉面噴霧。小麥出苗後,如果雜草多,氣溫平均6°C以上可化學除草,氣溫低於6°C最好不要化學除草,可用苄嘧磺隆、煙嘧磺隆、丁草胺、丙草胺兌水1000倍液對準雜草噴霧。北方小麥返青期,要澆返青水,施返青肥,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北方小麥澆水要抽取地下水澆灌,要澆透,讓水全部滲入土壤,以小麥田沒有積水為準,澆水前可撒施尿素,也可澆水後撒施尿素。小麥出苗後,要防治根腐病,青枯病,每畝用戊唑醇、三唑酮兌水1000倍液葉面噴霧。小麥苗期如果出現黃葉,藥害,可葉面噴霧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脂、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小麥抗逆性、提高小麥免疫力和抗寒抗凍能力。小麥苗期生長旺盛並不好,後期容易倒伏,在苗期最好不要追肥,冬季生長旺盛的小麥不抗寒,不耐凍,我們當地冬小麥地,象白地一樣,看不見小麥苗,小麥苗“躲”在土圪塔裡,覆蓋在土裡,只有到開春氣溫回升後,才慢慢變得鬱鬱蔥蔥地。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經驗,僅供參考!

  • 4 # 豫東小農

    現在我們這裡的早茬小麥確實已經出苗並且長得有4-5釐米高了。對於題主說的現在給小麥就追肥我覺得有點為時過早了!

    首先來說我們在種植小麥的時候底肥一般都是選擇一畝地100斤小麥專用肥,或者氯化鉀複合肥,或者過磷酸鈣和碳酸氫銨的組合套餐。這樣的話在底肥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我們這裡的老百姓會在澆越冬水的時候撒施一點尿素。(一畝地15-20斤之間)其次就是現在處於苗期的小麥根系不是太發達,也是不適合追肥的。特別是追施尿素的話有可能會出現燒根的情況。

    現在的小麥正是出現蹲苗的時候,如果說這個時候追肥的話會引起小麥的旺長,這樣的情況是不利於小麥安全越冬的。小麥在越冬前出現旺長的話在溫度下降到零下以後,有可能會造成凍害的。

    小麥苗期追肥的最佳追肥的時間點是在返青期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家的小麥的長勢來確定追施肥料的量。一般選擇在澆返青水前一個星期左右用耬耩施苗期或者三元複合肥每畝地40-50斤。

  • 5 # 網際網路這點事兒

    種植小麥什麼時候追肥好?小麥追肥用什麼肥料好?小麥拔節肥怎麼追?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

    1、冬前促: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儘早施用分櫱肥,特別是遲播小麥,由於播後溫度低、出苗遲、生長慢,更應儘早施用分櫱肥,以促進麥苗早發冬壯。苗肥應在三葉期施下,到分櫱期發揮作用,其用量根據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苗情以及天氣等條件而定,如果是分層施肥、麥苗播種早且長勢正常,則可少施,反之,長勢較差且底肥不足的麥田,應早施重施苗肥,一般每畝施用10~15擔糞肥或18~20公斤碳酸氫銨。

    2、臘肥穩:越冬期間施用的臘肥,既可培土壅蔸,增溫防寒,又可彌補基肥不足,促進麥苗生長髮育,利於早發冬壯。臘肥除了要穩外,還要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只是對個別三類苗施用少量化肥。

    3、巧施拔節孕穗肥:施拔節肥的作用是提高分櫱的成穗率,增加收穫穗數,孕穗肥主要是保花增粒。除了用3~4公斤尿素對三類苗作拔節孕穗肥之外,一二類苗均採用葉面施肥,每次用1%的尿素與1%的過隣酸鈣混合液噴霧,每隔7~10天一次,可增穗增粒增產。

    控制小麥旺長要趁早

    一、小麥旺長的原因

    1.播種偏早。夏玉米收穫后土壤墒情較好,多數農戶採用了搶墒播種,集中在10月上旬播種。由於播種後溫度高,麥苗分櫱早、分櫱多,個體發育快,造成葉片窄而細長,群體密集擁擠,形成田間鬱閉,越長越旺。

    2.播種量大。一些農戶對小麥品種特性掌握不準,沒有根據品種特性和播種期來合理確定播種量,受“有錢買種、沒錢買苗”傳統觀念的影響,盲目加大播種量,一般農戶畝播種量在15-20公斤,有的甚至更多。經過小麥生長分櫱,造成麥苗擁擠,出現旺長。

    3.施肥過量。有些農戶在水肥條件較好的麥田,過量施用尿素或碳酸氫銨等氮素化肥,結果造成麥苗瘋長,冬旺現象嚴重。

    二、小麥旺長的危害

    1.冬季和早春易遭受凍害。由於旺長易導致小麥生育程序加快,使麥苗生長細嫩,莖數多,分櫱節儲藏糖分不足,尤其是幼穗分化進入二稜期以後,抗凍能力明顯削弱,極易遭受冬季凍害和倒春寒危害,輕者枯葉死櫱,重者凍死幼穗。

    2.中後期易造成倒伏。旺苗生長茂盛,莖櫱多,葉片大,群體通風透光不好,植株嫩弱,基部節間長,莖壁薄,幹物質積累少,而根系發育差,次生根條數少,入土淺。如春季雨水較多或中後期遇暴風雨,根倒和莖倒將同時發生,損失慘重。

    3.易發生病害。在秋冬氣溫較高的條件下,病菌越冬基數大,加之旺苗本身素質差,抗病能力下降,在適宜條件(春季多雨、光照不足)下極易造成紋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三、如何確定旺長麥田

    越冬前小麥是否旺長可以從個體形態、群體狀況及生育指標上判斷。近看麥苗,葉片長而大,葉鞘長而薄,假莖長而扁,葉片披散,植株很高;遠看鬱鬱蔥蔥,麥田封壟,不見行間;群體總莖櫱數70萬個以上的麥田可視為旺長麥田。

    四、控制小麥旺長的措施

    1.早中耕切斷部分根系。當確定麥苗長勢旺盛,具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及時早中耕、深中耕,在小麥行間深鋤6-8釐米,切斷部分根系,減少對養分的吸收,以控制地上部分徒長,有利培育健壯麥苗。

    2.晚澆冬水。冬灌過早,因氣溫相對較高,可加速麥苗生長,易形成小麥旺長。麥田冬灌時間一般掌握在小雪前後,日平均氣溫8℃-7℃開始,5℃-4℃結束。田間標準以“夜凍晝消”為宜。既要保證小麥安全越冬,又要預防小麥旺長。

    3.鎮壓。發現有旺長苗頭的麥田,在麥苗分櫱以後可根據情況適時進行鎮壓,透過鎮壓使麥苗受到一定的傷害,起到暫時延緩小麥葉片和葉鞘生長,控制分櫱過多增長,同時可以破碎坷粒,彌合裂縫,保溫保墒,促進根系發育。可用石磙或機械,在晴好天氣的上午10點以後,無霜凍時鎮壓。鎮壓次數視苗情而定,一般旺苗麥田鎮壓1-2遍即可。鎮壓時應注意順一個方向,不可反覆鎮壓。

    4.化學調控。對旺長麥苗噴施多效唑調控,效果顯著,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40-50克,按配比說明對水稀釋後噴霧,可使植株矮化,葉片變寬增厚,光合作用增強,防止徒長,促進分櫱,莖部莖節變短。使用時一定要嚴格按說明控制農藥濃度,因為這類生長調節劑不同於殺蟲劑,對濃度更為敏感,一旦發生藥害,很難採取有效方法逆轉。

    小麥苗期綜合防治

    小麥鏽病:小麥出苗後15~20天,選擇具有發病條件的麥田進行調查,當病葉率達到10%,且秋季氣溫偏高、雨水偏多時,立即噴灑葉鏽特或粉鏽寧1000倍液進行防治;藥源不足時,用50%鮮尿或3%硫銨水噴霧,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小麥全蝕病:小麥全蝕病病原菌在秋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後20~30天是侵染高峰期。對於過去發生過全蝕病的地塊,這時每畝用20%粉鏽寧乳油120~200克,兌水50~60千克,順壟噴灑幼苗,能顯著降低小麥穗期發病率。

    小麥紋枯病:小麥紋枯病從秋苗期至抽穗期均能發生。苗期的症狀主要表現在地下部分,出苗後危害小麥的地下莖,使之變為褐色,並向上發展,在基部l~2節的葉鞘上形成許多橢圓形病斑,病斑腐爛後侵染維管束組織,嚴重時可造成死苗。發病嚴重的地塊,每畝用20%粉鏽寧乳油150克,或5%井崗黴素水劑150~200克、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75克,兌水50~75千克順壟噴施,效果良好。

    麥蚜:蚜蟲除直接危害小麥造成減產外,還能傳播小麥黃矮病。小麥齊苗後,特別是在黃矮病發生較重的地區,要積極做好田間調查,當蚜株率超過5%、百株蚜量達到10頭左右時,應進行藥劑防治。方法是:每畝噴撒1.5%樂果粉劑1.5~2千克,或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1500倍液順壟噴霧,效果都很好,並能兼治小麥紅蜘蛛。

    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三種。小麥出苗後,選擇有代表性的地片調查,當死苗率達到3%時,立即施藥防治。

    ①撒毒土。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2千克,或3%辛硫磷顆粒劑3~4千克,2%甲基異柳磷粉劑2千克,兌細土30~40千克,拌勻後開溝施,或順壟撒施後接著劃鋤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蠐螬和金針蟲;

    ②澆藥水。每畝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兌水750千克,順壟澆施,對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

    土蝗和蟋蟀:近年來,這兩類害蟲發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麥苗,可用90%晶體敵百蟲50克,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加適量水拌勻,配成毒餌,每畝撒施4~5千克誘殺。

    由於今年是冷冬,在低溫來臨之前可以採取灌水、煙燻等方法預防和減低低溫冷害的發生。加強小麥苗期管理,重點做好抗乾旱、防低溫工作,促進翌年小麥高產穩產。同時,本文詳細介紹的冬小麥播種後幾天出苗,冬小麥出苗後怎麼管理相關知識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 6 # 痴騎朽翁

    你這個人忒麻煩,你種小麥的時候沒有施底肥嗎?如果施用了底肥,從種麥到小麥出苗前後也就一星期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底肥還沒有發揮效率。再追肥有必要嗎?

    如果種小麥時沒有施用底肥,那你這人就有些逆襲了。麥播區(冬麥)小麥是一年糧食作物中的最重要作物,它遷涉到全年農民的吃飯問題,這樣重要的農作物種植你不施底肥,你這個種地人是不合格的。

    現在小麥剛出苗,苗矮苗小苗弱,是不適合追肥的,因為現在追肥必然要把剛出的小苗全部覆蓋住,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小苗的生長,甚至會把苗捂死。

    至於追肥最佳時間,因為你不是個種莊稼人,所以沒有必要告訴你。

    但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種地人,不用學,人家乍做咱乍做。

    多觀察周圍吧,看人家幹什麼,你也幹什麼。

  • 7 # 龍百曉生

    小麥出苗就要追肥的情況應該很少了吧!在我們這邊種植小麥過程中目前只有基肥和來年返青時期的追肥,其他時間無特殊情況下並不需要再施肥!要知道,現在農戶種地過程其實沒那麼複雜,也不願待在田間地頭付出太多時間,畢竟近些年小麥、玉米等糧食價Grand SantaFe來越寒心,使得種植效益不斷下滑,再加上種地機械成本增加和農資成本上升,使得這幾年種地畝產利潤越來越少,因此,現在很多農戶選擇了土地流轉而專心外出打工或進城務工,而留守村民雖然還在種地,但積極性卻大不如前,例如我們這邊很多農戶在種地成本上能省則省,並儘量使用機械方式完成農業生產過程,以便騰出更多時間去鎮上或縣城打工多掙點錢!下面結合我們這邊種地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土地肥沃或基肥和種肥充足的麥田,苗期不需要追肥。說到小麥生育過程,其實在小麥出苗至返青前,主要以營養生長為主,再加上漫長冬季越冬期影響,使得小麥植株吸收的養分和積累的幹物質很少,因而對於肥料需求雖然重要,但並不需要盲目追肥,尤其是冬前旺苗也不利於越冬,容易出現凍害影響,從而造成苗弱現象。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小麥營養生長階段吸收的氮磷鉀比例僅為40%:20%:20%,而小麥拔節後至揚花期所吸收的氮磷鉀比例卻為48%:67%:65%,所以說,小麥苗期只需要透過基肥和種肥保障足夠氮肥,而磷鉀肥適量即可滿足。

    為此,農戶種植小麥時往往會注重基肥和返青期早施追肥,以便滿足小麥的生育規律和營養特性,一般小麥生長過程中具體施肥比例為:基肥量約佔60%~80%,而追肥量佔20%~40%為宜。而至於肥力高、基肥和種肥充足的地塊,基本上可以滿足小麥來年返青前的養分需求,因而不需要在苗期追肥。

    二、小麥苗期施肥的主要情況和施量。至於題主提到了小麥苗期追肥,在一些特殊地塊或特殊情況下也是可行的,一般施肥時間會集中在小麥出苗後的分櫱初期,主要作用是促進麥苗均勻和苗壯,並促進冬前分櫱。一般適用於小麥晚播地塊、基本苗不足地塊、低產或肥力較差地塊,可以畝施10~20斤碳酸氫銨或6~10斤尿素。

    總得來說,現如今隨著複合肥料使用越來越廣泛,使得農戶秋播冬小麥時會特別注重基肥量,一方面可以施肥和翻地同步進行,減少機械成本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麥田施足基肥,可以減少追肥量,降低農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利於降低農業生產時間,使得農戶有更多時間去打工上班,從而在糧價下跌、種地收入越來越不景氣的當下獲得更好的家庭收入增長。(以上為個人見解)

  • 8 # 二餘鄉村記

    首先,小麥種植過程中,苗期不好的情況有幾種,比如苗弱、苗黃、發蔫、矮小等症狀,這都是很常見的,引起苗期不好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干旱、蟲害、溫度、種子質量等,既然已出現了這些情況,作為種植戶,就要有應對辦法,主要有以下4種:

    其一、澆水

    這點主要是針對乾旱情況來應對的,以目前河南大部分地區來說,已經很久沒有一次大的降雨,田間比較乾旱,一些種植戶種植較晚或者現在正處於灌溉的情況,小麥在墒情不好的農田中生長,要麼不出苗,要麼出苗後,苗期生長也不好,而澆水能大大緩解此情況。

    其二、追肥

    追肥適用於底肥施用不足的情況,比如有些種植戶可能為了省一些成本,在底肥上使用過少,導致小麥出苗後,營養供給不足,導致苗弱的症狀,這時候進行追肥,有效緩解苗弱的情況,不過此情況發生機率較小,一般情況下,種植戶在施用底肥時,都會施足(如果某地塊肥力貧瘠,在底肥的使用上,可適當加大用量)。

    其三、注意病蟲害

    當小麥苗期不好的情況時,到了中後期,一些病蟲害會趁機而入,本來正常情況下,這些病蟲害,對於生長旺盛的小麥危害並不大,但是,苗期不好,抵抗力減弱,病蟲害的繁殖以及危害速度會加快,導致中後期小麥生長受挫,最終的結果就是減產。

    其四、輪作倒茬

    有些地塊,由於常年的種植小麥,再加上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土壤出現板結情況或者酸性比較嚴重的情況,而在這種土壤中種植小麥,即使你水肥施用足,也是會出現苗期不好的症狀,所以,可輪作倒茬種植其他作物,或者休耕一段時間,改變土壤的一些性質,隨後在繼續種植小麥。

    除了以上4種應對措施外,如果是到了後期,麥苗恢復仍舊不理想的情況下,要注意倒伏情況的發生,由於根系扎不牢,小麥先相對比較“脆”,相比正常生長的小麥,一旦遇到風雨天氣,更容易倒伏。

  • 9 # 錦睿山貨

    對於作者朋友提出的小麥出苗就追肥的問題 這個要因地而宜 有的土壤肥力很高 就不用緊接著追肥 如果土壤肥力不夠 就需要馬上少量追肥

    農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將氮肥全部用作迫肥 還可以將少量化肥作種肥

    這樣可以保證小麥出苗後能及時吸收到養分,對增加小麥冬前分櫱和次生根的生長均有良好作用

    對於肥力較差,基肥不足,播種遲,冬前分櫱少,生長較弱的麥田,應早追或重追返青肥

    如果是到了後期,麥苗恢復仍舊不理想的情況下,要注意倒伏情況的發生,由於根系扎不牢,小麥先相對比較“脆”,相比正常生長的小麥,一旦遇到風雨天氣,更容易倒伏

  • 10 # 一曲煙雨

    由於目前的暖冬天氣,小麥的種植期稍延後了一點,目前也陸陸續續的出苗了,但是,難道真的是所謂“媽媽覺得你沒吃飽”?那麼小的小苗苗,真的、確實、應該、不用追肥啊。

    1、首先,在小麥種植前,沒得說,肯定已經施足了底肥,不論種什麼,沒有底肥就相當於那個啥奔了,除非家裡有礦,後期全用化肥砸。

    2、再者,小麥幼苗剛出來,正是身子弱的時候,對土壤、環境也在適應期,根系並不發達,吸收養分的能力不強,對於肥料的需求並不強烈,所以是促蹲苗、培育壯苗的時候,只要底肥足,可以不用追肥,而且肥水多了,小麥容易旺長,對於越冬很不利。

    當然各地土壤、氣候、環境、墒情,甚至麥種都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論,對於土壤肥力差、底肥不足、長勢弱的,也可以進行適量追肥,以促進小麥在入冬前的發育,多分櫱、多生根。

    小麥幼苗的第一次追肥工作一般在入冬前進行,既為幼苗在冬季提供養分,也是為了冬肥春用,在來年開春後使幼苗儘快返青。

    小麥入冬前的主要工作是控旺,促根系下扎、發達,莖杆壯實:

    控制施肥,特別是氮肥不要過量。

    澆水方面也要注意,不要一次澆太多,可採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進行,應確保當天的水能滲入土中。

    如果發現幼苗有旺長的態勢,要及時停水停肥,必要時可使用控旺專用藥劑進行噴霧,如矮壯素、多效唑等。

    所以,對於剛出苗的小麥要不要進行追肥,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對待,關鍵是讓幼苗能夠健康、正常的成長,透過各個方面的措施使幼苗能夠根穩苗壯,確保順利越冬,為來年的發育打好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對眼部進行保養,什麼眼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