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潘潘家的女兒

    一個人在外讀書剛開始很新鮮、很自由,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越來越想念家鄉了。

    我在外地讀書離家並不遠,每逢節假日都可以回家,但是思鄉的情緒還是很嚴重的。

    可以想象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的學子們思鄉的程度了,好像爸媽都是一個樣的,由思念孩子回家團聚,再嫌棄孩子出去玩或者呆在家裡,再是離家後的不捨。

    希望所有在外的學子們都能好好學習,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

  • 2 # 波羅密2

    一、感覺非常新奇,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之後,到處都是新鮮的事物和新鮮的面孔。每個人都有好奇心,第一感覺就是新奇好玩,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會司空見慣,平淡無奇!

    二、感覺可能不適應,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習慣猛一改變,例如飲食等,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

    三、感覺會有進步和收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能學到很多新的東西。

    四、孤獨感。特別是當獨自一人走在不熟悉的街道上,旁邊的繁華與熱鬧彷彿與自己無緣,每一棟房子裡都是陌生人,偌大的城市,不知何處是自已的歸宿。自己如同一個看客或旅人,孤獨感會油然而生,更不用說在秋雨瀟瀟的夜晚,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房子裡,無所事事,望著窗外,那更加來感!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一趟旅行,只有虛空才是歸宿!

  • 3 # HHHKKK

    曾經一個人獨自在遙遠的約翰內斯堡進修大半年。一個南半球的非洲城市,白人殖民者精心建設,黑人原住民巳扶黎黑手翻了天。官方語言英語和荷蘭語,商貿高階市場被西方控制,華人的賣買逐步擴大。小商品低價貨全是中中國產。中國去之前印度人控制這塊市場,現在印度人很討厭華人,是商業對手。一個人在約堡最大感受是提心吊膽,整天防備小偷和打劫的突然襲擊。其次就是感嘆黑人新政府管理能力落後,有對白人政府留下的雄厚的基礎坐吃山空之嫌。第三,原來世界第十工業國現在的金磚五國成員徒有其名。第四,雖然黑人在曼德拉帶領下政治上解放了,沒有了種族歧視,但黑人自己階級化分別很大,高層嚴重歧重低層。第五,中國僑民任勞任怨,見誰都微笑,為了做點生意很累。中國大老闆與華人群交接少,只與高層來往,豪宅傭人十分風光。總結:孤身在外,一切好奇,小心翼翼,開個眼界,異鄉異客,孤獨自由,記憶長存。

  • 4 # 冬青裡的駱駝草

    2001年八九月的時候,我和貴州的一個朋友被人相約到蘭州去承攬一項水電工程,結果300多萬被人哄騙,到2010年快春節時才發現是騙局,而這時我倆已是山窮水盡,在我們再三的摧逼之下,詐騙人馬XⅩ答應給我們返還資金。抱著一線希望,我貴州的朋友為了我們能夠繼續呆下去,就回老家去籌錢,而我就留在蘭州蹲守。

    因為當時沒錢住不起旅店了,剛好有一位朋友在蘭州機場那有一座三層樓的賓館因經營不善倒閉,我就借住到那兒去,以給人家看守作為交換條件。剛好人家那還有些米麵、香油、粉條之類的食品,暫時還餓不著。就這樣我一個人在一幢空蕩蕩的大樓裡呆了將近三個月,並且沒電,每天晚上都點著蠟燭。

    好在當時那有一家商店在出借圖書,所以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就成了我的最愛,而租書的錢是我賣掉了20斤米,還有一個朋友給我接濟了30塊錢。記得很清楚的是《神鵰俠侶》四卷本,一天一夜沒睡覺就看完了。

    更驚險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晚上我從迷迷糊糊突然驚醒,感覺到煤煙中毒拉開窗戶後,就一頭栽倒在地失去了知覺,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白天一點多兩點了。那時候真正可以體會到死亡的感覺。

    每當度日如年,心裡開始恐懼、心如死灰的時候,開始有不好的、想死的念頭出現的時候,就拼命的想家人,想父母,想妻子兒女,想兄弟姐妹,滿樓層裡大聲唱歌《北國之春》、《小白楊》、《俄羅斯效外的晚上》、《駝鈴》等。所以講,人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心慫,不能膽破,如果心慫了,膽破了,就非常容易走上絕路,那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

  • 5 # 使用者9127763985

    雖然我來到的是個小縣城,畢竟還是陌生的地方。你要說是什麼感受,感觸還是挺多的。

    地域上的陌生。出門如同瞎子,即使有這道那道,你不懂得也是徒勞。太陽昇起的地方是東方誰都曉得,真正走出去的時候,回來的路已經不知道是哪一條了。有這街道那街道,我就是找不到通往何方。方向不迷,光迷路。生活不迷,巷子迷。

    思想上的孤獨。舉目無親,形單影隻。有話不知道去和誰說,有情無可言表。苦逼的孤獨伴隨著左右,不要說有什麼朋友了。城市套路深,交朋友難交心。對門相住半年多,出門不識何許人。他日門前偶相見,點頭微笑算機緣。街上相見對無言,冷臉陌視各走前。對門三家又不多,一年不知貴尊姓。

    初來乍到票子少,生活清貧活去找。大小豪車滿地跑,沒有一輛是我的。高樓大廈四處在林立,沒有一間是我的。一切都是從頭來,數起票子真是難。生活節奏快,半夜不偷懶。踏實幹工作,努力搬磚中。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陌生的水土在養人。陌生的工作,陌生的錢,陌生的環境來掙錢。難!

    一個人在陌生的地方,還有更多的感受就不多言了!

  • 6 # 馨霞雨露

    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讀書或工作,是什麼感受?

    我本人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對此問題,嘗試著回答一二:

    離開父母和雙親,容登大學高學府。

    內心深處歡喜勁,賽過任何大喜事。

    飛出爸媽嘮叨處,恰似自由飛天人。

    樂此不疲心悠悠,快樂暢遊這四年。

    嗚呼哀哉真悠閒,按月收到吃飯錢。

    節假日裡不喜家,一通電話告爹孃。

    俺想結伴去旅遊,父母立馬轉游錢。

    千叮嚀來萬囑咐,注意安全莫離群。

    兒行千里母擔憂,兒女情長自樂悠。

    一但遇事難承受,想起爸媽暖懷抱。

    貧困學子想家親,無奈計算車程錢。

    眼望家鄉心念念,打工積攢學雜費。

    都在高等大學府,不同人生這段路。

    在外打工奔前程,在外打工為家人。

    在外打工棄雙親,在外打工棄兒女。

    無奈棄家奔生活,辛苦掙錢供兒女。

    奔波勞累數十載,依然辛勞未脫貧。

    雙親老邁背彎曲,兒女長大淚溼巾。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碗水餃過個年。

    爹孃含淚盼兒歸,兒女翹首盼爸媽。

    一樣佳節情百樣,歸心似箭夢裡見。

    夜伴鐘聲又一年,唯盼雙親身康健。

    鐘聲響起萬民樂,遊子內心情激盪。

    夢裡歸家千百遍,夢迴俺家心踏實。

  • 7 # 愛喝汽水的女人

    我沒有過這種經歷,但有過類似的。我前段時間隨著老公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這裡是我老公的工作地,但對我來說完全陌生的,在這之前我甚至連這個地名我都不知道。

    剛來的第一天,我老公就帶我去菜市場認路,樓下在哪吃早餐,然後第二天他就去上班了,我就在房租帶孩子。晚上下班回來他已經很累了,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再叫他帶我去轉轉。每天我就只敢帶著孩子在樓下百米內轉一轉,根本不敢走遠,一是怕不安全,二是怕迷路了。樓下也偶爾有幾個跟我一樣的寶媽,看見有夥伴時,孩子都會主動去找他們玩,一來二去也就認識了幾個人,至少出門時還是能有那麼一個人可以打招呼。再然後也慢慢的知道這小公園、大商場在哪了。在我還沒熟悉這裡的兩個月中,一天做完家務,照顧好孩子之後,然後就不知道幹嘛了,呆呆的,腦子空白到麻木的地步。

  • 8 # 雪松73191

    大家好,我們每個在異地↑上學或工作的遊子或多或少都有思念家鄉的感覺,當背上行囊遠離親人的那一刻,望著養育自己成人的爹孃,媽媽哭了我們也哭了,我們理解偉大慈母心,希望我們出人頭地,可又不忍兒遠去,看著母親流滿淚水的臉,我們才真正懂得,古人寫的那首《母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論我們走多遠飛多高,母親,母親那顆牽掛的心絃永遠陪在兒女身旁,為我們祈禱願我們安康,我們都有第一次的親人分手,在無奈裡邁出遲遲的步履離開家和家鄉,當我們邁上異鄉面對曾經想往即美麗城市時,總有一顆一日離家一日深,月月離家心歸門,年年離家年年親的感覺,無論我們走多遠飛多高,自己這顆心總留在家鄉的土地上。不知我的看法與大家相通,謝謝,!

  • 9 # 雨後新晴原創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個關中傳統家庭子弟,在秦嶺以南讀書,體會到孤獨寂寞的人生況味!

    一至週六,白天緊張的課堂,晚上的讀書做作業,忙碌中倒是好過,而每日下午飯後,特別是節假日,一股無名的寂寞與惆悵,必然襲來,我感到非常孤獨……

    郊外散步,情隨道牽,往往走到很遠的地方。信馬由韁,無目的地漫遊,同窗少有人願意同走那樣的長路,所以時常形單影隻,煢煢獨行。夕陽西下,見暮歸的農人,打個招呼,又默默前行。鳥兒歸巢,遊子尚在道中,望遠處萬家燈火,更生孤獨漂泊之感,思緒又飛回遙遠的關中,那夢牽魂縈的地方……夜來幽夢常還鄉,夢中行走故鄉小道,與父老鄉親相見甚歡……

    水遠天長愁煞人,一日離家一日深。遊子心中意,親人夢中情。自古關中人戀鄉,夕陽西下之際,感念親情,遙想親人們此時情景——父母在故鄉的燈下,默默相對,祝福我,惦念我的樣子……回想往昔在父母面前使氣任性的情景,深深地悔悟……手足情深,在西安一所大學讀書的弟弟,此時可能也正南望,相互思念的線頭,越過雲遮霧繞的秦嶺對接,無聲地交融……

    在無人的曠野,面對著北方,抒放鄉愁,抒發感懷,唱起故鄉的民歌,唱起古老的秦腔,唱起《北國之春》,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情景交融,唱得熱淚盈眶!歌聲中流動著故鄉的雲與夢,流動著遊子情懷,情寄遠方,那充滿親情與慈愛的故鄉……

    獨在異鄉為異客,相逢未必曾相識,偶爾聽到熟悉的鄉音,激動得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互道鄉愁!與昔日中學友好同窗書信往來,互道思念,交流情感,交流學習方法,探討社會人生,可以消減孤獨與寂寞。恩師劉志忠先生,也時常來信,囑語親切。北京名校的那位同學,介紹了在同一城市另一所高校教書的其兄長,西安名校讀書的那位同學,又介紹了這城市他同學的家長,父母又介紹了一位在這城市一所中學教書的遠親,節假日拜訪,以消減我的孤獨與寂寞……

    他鄉人也好,他鄉山也秀,他鄉水更清。隨著時間推移,師生情誼深化,逐漸熟悉和愛上了這個地方,一部分鄉愁融化,視這裡為第二故鄉。郊外散步途中,田間地頭與當地農人交談,體會風土人情,遇到拉不動的車子,推上坡去,學當地人插秧,幫他們收割稻穀。

    畢業之際,寫了一首長詩《在山的那一邊》,回顧大學生涯,告別校園,展望未來,很有些捨我其誰的少年輕狂!滿腔熱血遇秋霜,該詩寄往《人民文學》雜誌,無音訊。再寄往《詩刊》與《青年文學》,同樣泥牛入海,但在自己心田留下深刻記憶,三十多年裡,每每勾起青春的回憶……

  • 10 # 李梅6613

    謝謝悟空邀請。我從小到大都是在家鄉西安度過的。大學畢業後又經二次分配,我被分到了咸陽地區。滿心歡喜地到咸陽地區(今咸陽市)報到,又被分到咸陽地區北五縣的永壽。懷著好奇不安的心情,揹著行襄一路向西。路邊的建築在車窗外一閃而過,路上車輛行人越來越少,樹木農田越來越多,終於到了。我到招生辦報到,他們讓我去該縣高中教學。我一下子心就涼了半截,帶著哭腔說,把我分到這地方,專業還不對口。他們抬頭看了我一眼說,那你到政法組報到吧。這樣,我就到了公安局。公安局雖沒有歡迎儀式,但領導還是向大家介紹了我,最後還說,小李可是咱們公檢法解放以來的第一個大學生,更是第一個女大學生活。我當時心裡還是蠻驕傲的。但接下來問題就來了。首先是生活不習慣。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國家還比較窮,人民生活水平本來就不高。而該縣自然條件差,靠國家財政補貼發工資。當地疏菜很少,40%的雜糧還是高粱,更別想吃大米。二是害怕得地方病。!該縣除大骨節病外,少數鄉村還有麻風病,另外還有克山病。瞭解到以上情況,我內心很緊張。我已經成人,不怕大骨節病,哪萬一得克山病不是要命嗎!三是無親戚朋友,工作之餘還是很寂寞的。縣城只有兩個商店,無處可逛,也沒有想買的東西。每逢節假日,無處可去的我,內心很是孤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各方面情況的熟悉瞭解和對環境的適應,特別是和單位同事的熟悉,辦案中的默契配合,我慢慢喜歡上了這裡。這裡條件雖然艱苦,群眾生活較差,但為人質樸憨厚。每次下鄉辦案,村裡都讓我們住在剛結婚的新房裡(當地風俗,結婚第一年女方熬孃家),派飯也挑條件較好的。有時,農民還給我吃他們不常吃的多口水細面(俗稱哨子面)。要知道,當時很多人家都吃的是高粱,有時過年都吃不上肉哨子面,那可是待客的最高標準。十幾年後,我離開那裡,回到了西安。但青春的記憶,奮鬥的足跡,夢開始的地方,永遠不會忘記。懷念妳,我的第二故鄉。

    更正,第15行女大學生後取掉"活"字。

    倒數第7行最後,取掉"多"字。

  • 11 # 靳葛家常菜

    這個我曾經經歷過,我雖然不是上學或者是工作,我是一個人去外地考察一個專案,那種孤獨感和陌生感,另外還有危險感,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會有這種感覺。

    我想上學或者是工作是有很明顯的目的地,人去了直接進去了,心裡就踏實了。我就不同了,我的目的地是一座沿海的縣級城市,到了後真可謂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舉目無親,連去哪不知道!路怎麼走不知道!全靠聯絡好的人來接。說句不好聽的話,來的是人是鬼,這個真不知道,這個真的是聽天由命了,而且是黑夜了。當時心理真的是有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想法,只有自己可以幫自己。

    要說學生或者工作到了陌生的城市哪種感受,我想開始應該是興奮的,因為這是到了一個新地方,自己將在這呆幾年或者說待一輩子。人到了一個新地方只要是安全的環境下,人的內心都會感到興奮,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等這種興奮勁過了,才會去想怎麼和同學或者同事去相處,這時就會想家或者說會有孤獨感。但是無論上學或者是工作,內心的想法肯定沒有危險的感覺,而我就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槓鈴划船的核心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