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8哥boy
-
2 # 何郃翮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秦始皇封禪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於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眾儒生諸說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其實質則為鞏固皇權,粉飾太平,帶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意味。
漢武帝封禪
漢武帝在位期間,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北韓、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等舉措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后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後,漢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並改年號元鼎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縣奉祀泰山,名為奉高縣。此後,漢武帝又曾五次來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漢光武帝封禪
西漢建平元年,生於陳留郡濟陽宮。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作為漢室宗親,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更始三年(25年),公開決裂更始政權,即位於河北鄗縣南千秋亭,尊奉漢元帝為皇考,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平定動亂之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臺上壘方石。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禮畢,乘輦登山,至岱頂少憩後更衣行封禮。二十五日禪梁父山,改年號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禪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於他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高宗還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從東都紫微城出發,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 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十二月雲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后升壇亞獻。封禪結束後在朝覲壇接受群臣朝賀,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臺”、登封壇為“萬歲臺”、降禪壇為“景雲臺”,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為乾封縣。
唐玄宗封禪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從東都紫微城出發,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 封泰山神為“ 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玄宗親自撰書《紀泰山鉻》,勒於岱頂大觀峰,並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壇頌 》、禮部尚書蘇?撰《朝覲壇頌》,均勒石紀德。
宋真宗封禪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親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 趙恆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997年),即位為帝。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趙恆北上親征,與入侵的遼軍會戰於澶淵。局勢有利於北宋,但因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現唯王旦《封祀壇頌碑》尚存於岱廟院內。
-
3 # 素黎9
“祭天”為封,“祭地”為禪,封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奠儀式,也是最高的榮譽的一種象徵。“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在五嶽之中位居中間,顧名思義在泰山進行祭天地的封禪活動是至尊的體現。古代帝王在自己在位時出現太平盛世或者有其他祥瑞之兆出現時會進行泰山封禪,其中最真摯的含義是鞏固帝王政權,粉飾自己在位時的功德。
《史記·封禪書》記載“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這個記載後來成為了帝王封禪的基本條件:國家疆域統一、帝王在位政績卓著,國泰民安、國富民強、太平盛世,有祥瑞出現。雖然帝王都把封禪作為帝王最榮耀的成就,但符合封禪條件卻不容易,自商朝以來真正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中國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趙政、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恆。
秦始皇封禪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統一了6國,結束了7國之間200多年的戰火硝煙,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制王朝。而且他在繼位之後,書同文,車同軌,造靈渠,修萬里長城,立下了不世之功。秦始皇自認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所以效仿上古賢王,舉行封禪。
漢武帝封禪
漢武帝在位期間,出現了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的局面。漢武帝好大喜功,對自己開創的天下一統的西漢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規模地到泰山進行封禪活動,並首次明確提出了封禪泰山必需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掃平宇內、一統天下;第二,必須天下太平、長治久安;第三,必須不斷有吉祥的天象出現。功績有: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行察舉、削王國、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管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國家為本位、適應政治統治的意識形態,從而掌控了主流輿論,並且為精英階層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理想以及價值標準;徹底廢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繼承製度和人才拔擢制度;設計制訂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透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洲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班固稱之為“雄才大略”。
光武帝封禪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王莽篡位奪權時,他起兵奪回了漢室江山。他在位的時候,文治武功,善待百姓,讓天下的老百姓都可以休養生息,讓漢朝再次回到了繁榮昌盛的時候,還創造了“光武中興”。之後,光武帝劉秀就在泰山進行了封禪,宣佈了自己君權神授的正統性。
唐高宗封禪
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間雖然比較保守,但是他延續了貞觀之治的盛況。他在位的時候,唐朝也是一片繁榮昌盛,老百姓安居樂業,海內外一片昇平,還順帶打敗裡高麗。最後在武則天的慫恿之下,他去泰山進行了封禪。
唐玄宗封禪
李隆基是把唐朝發展到巔峰的人物,同時也是把唐朝推向深淵的罪魁禍首。在李隆基繼位初期,還能算得上勵精圖治,朝野清明,把唐朝的國土範圍,發展到了最大。但是之後,就因為貪圖享樂,荒廢朝政,讓唐朝走向了落寞。而李隆基也曾因為好面子,到泰山進行過封禪,來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
宋真宗封禪
前5位帝王去泰山封禪,多少都有一點功績,而宋真宗就純屬於厚顏無恥。因為宋真宗是出了名的膽小怕事,優柔寡斷,一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而史書上關於他的唯一記載,就是他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還簽訂了屈辱的《澶淵之盟》。
-
4 # 94310417小云
中國歷史上共有七位皇帝登上泰山封禪泰山以表國泰民安富天下,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開啟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漢武大帝一改忍辱負重的嫁公主政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窮兵黷武打敗了不可一世野蠻衝撞的野豬民族匈奴,使它們遠逃它鄉如喪家之犬。劉秀大漢帝國中興明主文治武功,國泰民安。唐高宗李治守成之君,隨無突出政績但天下穩定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唐玄宗李隆基半世英明神武開一創了開元盛世,勵精圖治大唐榮耀以達頂峰但晩節不保禍國殃民寵信楊貴妃導致了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而哀。北宋皇帝柔真宗軟弱無能喜歡和平,無雄一小大略封禪泰山名不附實。
-
5 # ST山茶花
自古以來,中國的皇帝們都想封禪泰山!但不是每個皇帝都能這麼幹,沒有一定的功績,任哪個皇帝也不敢隨便封禪泰山!那封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都想封禪泰山呢?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就是祭拜天地。而古人認為泰山為最高山,封為天下第一山,離天最近的地方,所以皇帝封禪都來這裡。古代只有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皇帝才能封禪。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統一六國,結束了幾百年的混亂,順應了時代的需求。同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以往任何一位帝王,他決定到泰山封禪,以顯示自己的偉大功績。公元前219年,在經過準備充分後,秦始皇封禪泰山,祭祀拜天地,達到了他的目的。從他的功績來看,他是有資格封禪泰山的!
西漢建立之初,國家貧困不堪,邊患嚴重,屢屢遭受匈奴欺凌,只能採取和親以求安定。之後,經過文景兩帝的努力,漢王朝實力大增。在此基礎上,漢武帝把西漢推向鼎盛,國家富裕,軍隊強大,擊敗匈奴,結束了西漢屈辱的歷史。於是,漢武帝認為自己的功績可以封禪泰山。公元前110年,他進行了封禪大典,漢武帝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
劉秀是劉邦的9世孫,到他這一代已經淪落為平民。經過自己的努力,建立東漢王朝。東漢建立後,劉秀勵精圖治。實行輕傜薄賦,與民休息,精簡機構,釋放大量奴婢,善待功臣等等。經過他一番整治,國家走向正軌,再現西漢時的繁榮景象,人稱“光武中興”。公元56年,劉秀率眾臣封禪泰山,以表明君權神授,宣揚自己的合法地位。
唐高宗是位守成之君,他在位期間延續了貞觀朝的政策,國家呈現出繁榮景象。而且,還打敗了當時東亞“小霸主”高麗,這個讓隋唐兩代四個皇帝瘋狂的國家,唐高宗也是十分的高興。此時的武則天讓爪牙許敬宗上書唐高宗去泰山封禪,自己也跟著去,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公元665年,唐高宗帶著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成了武則天撈取整治資本的一次作秀。
唐玄宗是一位頗有爭議的皇帝,是他把唐朝推向頂峰,也是他把唐朝推下深淵。唐玄宗早期,任用賢臣,發展經濟,整治清明,國土面積達到唐朝之最,唐朝達到了最鼎盛時期。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覺得自己可以封禪泰山了,以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726年,他也封禪泰山。這次封禪泰山,恐怕也是唐玄宗墮落的開始吧!
回覆列表
歷史上僅有6位皇帝到泰山封禪。
一.秦始皇秦王嬴政一統七國後,始稱皇帝,也就是秦始皇。秦始皇覺得自己的功德甚大,於是於公元前219年東巡。始皇帝親自定禮制,整修山道,登泰山,立石頌德。 不過秦始皇泰山封禪的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功績
1.統一六國 戰國後期,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透過戰爭,不斷兼併東方鄰國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40多萬人降秦,絕大部分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2.專制集權統治的建立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中國長期沿用下來。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4.奪取河套地區 防禦匈奴 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發族,原先分佈在蒙古草原上。戰國末年,他們逐漸強大起來,佔據了水草豐美聯社的河套地區,並不斷南下。北方各國的農業生產經常遭到破壞。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國家。他們的首領稱為“單于”。 秦統一以後,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徵發農民,修築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5.越族地區的開發 溝通水系 越族是中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佈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後,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裡設定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線起來。
6.修建交通 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現 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二.漢武帝封禪
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漢武帝效仿秦始皇自定封禪禮儀: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禮。
功績
1、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大權。公元前135年,竇太后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2、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3、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4、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1000多年。
5、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6、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徵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三.漢光武帝封禪
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漢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臺上壘方石。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禮儀完成,漢光武帝登泰山頂,祭天封禪。
功績
1.政治——加強中央集權
不同於先祖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後誅殺功臣的無情,劉秀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劉秀以後不設丞相,而是“雖置三公”但“事歸臺閣”;一方面削弱三公權力,使三公成為虛位,另一方面又擴大尚書檯的職權,成為皇帝發號施令的執行機構,所有權力集中於皇帝一身。
2.經濟——注意民生,與民休息
在統一全國之後,劉秀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間,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推行薄賦斂政策,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因各項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奠定了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物質基礎。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3.外交——偃武修文
劉秀統一中國後,厭武事,不言軍旅,建武二十七年(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
4.軍事——長於用兵,強調軍紀
劉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在昆陽之戰中,他知人善任,中興二十八將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雖仇必賞,雖親必罰,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鮪。光武在戰爭中所以能夠克敵制勝,還在於他注意講求策略,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他在統一戰爭中,善於採用政治攻勢,如宣佈釋放奴婢、刑徒,減免賦稅刑法,用以瓦解敵軍,壯大自己的勢力。他還注意整飭軍紀。早在他擔任更始政權的將軍時就注意約束部下遵守軍紀,這就有利於取得更多的支援。
四.唐高宗封禪
公元665年十月,唐高宗率領眾大臣,還有武后,與四周小國的使節和酋長一起向泰山進發,12月雲集泰山。高宗命人在泰山頂築壇。次年正月,高宗登頂祭天封禪。
功績
1 .從唐高宗時期的發展來看,李治的功績並不比哪位皇帝遜色,包括唐太宗。
2 .高宗一繼位就停止了對遼東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營造,後來遼東在其手中被收服。
3 .在一次打獵中遇到大雨,李治問臣子什麼雨衣不漏水,臣子說瓦做的不漏,意思表達不該出來打獵,高宗李治愉快地接受了批評。類似的事有很多,他這種從諫如流的政治作風不亞於太宗。
4 .在高宗在位期間滅了兩大勁敵:西突厥和遼東,也順帶壓了日本的囂張氣焰。
五.唐玄宗封禪
公元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 封泰山神為“ 天齊王”。
功績
1.穩定政局
因為在前幾位皇帝的統治中,政局動盪,權力也頻繁的發生更迭。而從這些事情中,玄宗也吸取了教訓,為了消除動亂的根源,與武則天留下來的一些餘黨,以及當時其他的反對勢力全部肅清,這樣也為他的統治取得了相對於穩定的局面。讓後期的措施得以有力地執行下去。可以說這一個政策也是開創盛世的基礎。
2.整頓吏治
在唐玄宗前一任皇帝武后的統治中,官員非常的多,機構非常的臃腫,這樣也不利於當時的一些措施了,發展以及政府的工作效率,所以整頓吏治也顯得非常的重要,而唐玄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實行的改革淘汰了一些沒有用的職位以及不作為的官員精簡了許多機構,從地方到中央,機構全部被精簡,效率更高。
3.廣開言路
在統治的前期,這位皇帝還算是一位明君,對於一些能夠直言指出他錯誤的人,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進行獎賞,大家一看皇帝這麼做,於是許多人便都敢於直言。皇帝更是表示有這些人辦事,他才能夠睡得更加的安穩,從這裡我們也看出,這位皇帝在前期統治時候心胸還是非常的寬大。
4.重視農業
除了上面這些措施以外,還有一點非常的重要,就是皇帝非常重視農業的生產,尤其是對於一些田地的開闢,因為只有大量開闢田地,才有更多的人種地,才會促進當時的發展,除此之外他還進行大力興修水利,讓農業得到發展。
六.宋真宗封禪
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率眾大臣,東封泰山。將乾封縣更名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
功績
真宗在的位25年,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史稱“鹹平之治”。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勤於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也能注意節儉,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其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