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段子集

    列舉宋朝的一些技術突破吧。

    印刷術方面,活字印刷術固然是進步,但雕版印刷術一直是主流。宋代雕版印刷術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出現了彩色套印技術,改變了以前一次只能印一種顏色的低效情形。

    火藥大規模軍事化。采石之戰的虞允文,運用新式火器,那一戰真的精彩。

    航海技術的進步。北宋是指南針開始運用於航海的時代,南宋大規模運用於航海。

    燒瓷技術的進步。形成五大名窯,哥窯的技術能夠燒出冰裂紋瓷器。

    宋朝的弓弩技術那是沒的說的,弩手的制式標準兵器之一——神臂弩。就有“三百步外貫鐵甲”的超強攻擊力。弓身三尺三,弦長二尺五,誰來就射誰,只不過填裝彈藥比較費勁兒——得用腳蹬著才能上弦。曾經,金朝將領完顏宗弼這樣評價神臂弩:

    “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

    真正的黑科技是宋朝的手拋火器——將黑火藥團和成球狀,其中加入鐵釘、砒霜、瀝青等不同成分,用紙或麻包裹數層,再在最外層敷上松脂,進行防潮和助燃,各種名字聽起來吊炸天的火器就誕生了:霹靂火球、蔟藜火球、毒藥火球、煙球、引火球等等等等

    這些可看做最早的手榴彈雛形,放到現在,就是燃燒彈、毒氣彈、煙幕彈之類的了。

    科技,即科學技術。宋代的這些進步更多是技術,而非是科學層面。宋代的所謂科技高峰,也只是一項一項技術的不斷改進突破。沒有碰觸到理論層面,沒有建構科學理論體系。《夢溪筆談》也只是當時先進技術的總結,而沒有抽象化、理論化,而後者才是科技的精髓所在。所以我個人不太贊同用“科技高峰”這個詞,算是一個技術快速發展期吧。

  • 2 # 墨色芊華212432961

    肯定不是啊→_→親

    宋朝作為我們國家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都非常繁榮的時代之一,這個時候的社會充滿著尊師重道的風氣,科學發展也是突飛猛進。就連西方史學界也認為宋朝是中國可以稱之為文藝復興的時代,可見宋朝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對後世的貢獻也是不可替代的。

    他的主要科學成就有以下幾個。第一活體印刷術。這種印刷術相對於之前舊的印刷術來說,成本得到了降低,同時也可以省下一大筆人工來。很快得到了推廣,不久就傳到了日本,北韓等周邊國家便得到了他們的一致好評。

    第二指南針,其實中國指南針系統也是應用在宋朝。特別是宋朝的航海業也非常發達。指南針常見的就是放到有水的容器當中指示方向。這就是我們今天羅盤的最初版本。

    第3種就是火藥。火藥雖然發明在唐朝末年,在北宋初年的時候曾經用來製作火球,火箭。後來又出現了爆炸力傷害更大的霹靂炮,南宋的時間更出現了火衝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都威力巨大,後面在對抗蒙古的過程當中也被廣泛使用。後來蒙古人西征的時候就把火藥傳到了西方。

    在數學和天文學上,宋朝也有很大的成就,著名的成果有楊輝三角形。同時,天文學也頗有成就。宋朝對於醫學也是非常重視的,整個朝代的針灸學,解剖學和法醫學的進步非常大。在科技上來講,唐朝不如宋朝有意義,宋朝可謂是中國歷史科技進步最快的時代之一。宋朝取得的成就不僅是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貢獻,也給後來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 3 # Crazy灬歷史

    如果說宋朝積貧積弱,這個肯定不對,宋朝的經濟是中國古代最發達的,所以一點都不貧窮,弱的額只是軍事上相對弱,這是由於宋朝重文輕武導致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這時候的儒學復興、社會瀰漫著濃烈的尊師重道之風氣,科學發展是突飛猛進。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一書中就記載了很多科學成就。主要成就有以下幾點:

    活字印刷術

    慶曆年間,布衣畢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改進發明瞭活字印刷術。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這種印刷術相對於之前的印刷術來說,成本得到了降低,同時也更加省工省力,很快便得到了推廣。不久就傳入到了日本、北韓、越南等周邊國家,並得到了他們的一致高度認可。

    火藥

    火藥的發明始於唐末。在北宋初年,曾用來製作火箭、火球等;後來又出現了帶有爆炸性且傷害更高的霹靂炮。在南宋時期更出現了鐵火炮、突火槍、火銃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都威力巨大,後被廣泛使用在對蒙戰爭之中。後來在蒙古人西征時,便把火藥傳到了西方。

    指南針

    指南針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但是指南針的系統應用是在宋朝,特別是用於航海導航“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當時的指南針使用方法據沈括的《夢溪筆記》記載共有四種,第一種是水浮法,也就是將指南針放到盛水的容器中指示方向;第二種是置指甲法,也就是將指南針置於手指的指甲上指示方向;第三種是置碗唇法,也就是將指南針放在碗唇邊上來指示方向;第四種是縷懸法,也就是將指南針用絲線懸空來指示方向。後來經過不斷改進,第一種使用方法演化成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水羅盤,第二種使用方法則演化成了今天的旱羅盤,而第三種跟第四種由於精密度比較低就慢慢被淘汰了。

    物理學方面 

    《夢溪筆談》記述了算家所謂的“格術”,沈括以之解釋小孔和凹面鏡成像,開闢了“格術光學”這一光學新領域。沈括對透光鏡的研究,思考縝密,多有可採之處。另外,沈括還討論了指南針的不同安裝方法,記錄了“以磁石磨針鋒”的指南針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現象,從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聲學方面,《夢溪筆談》記述的沈括在琴絃上貼小紙人,以驗證聲音共振現象的發明,比歐洲類似的發明要早約七百年。

    總之宋朝的科學成就很高,除了以上列舉的,還有很多,比如在醫學、天文學、數學反面都有很高的成就,這主要是由於宋朝的經濟對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基礎。

  • 4 # 百家千言

    先說明一下,宋朝積弱但並不積貧。宋朝的商品經濟,海貿發達,手工業都非常繁榮的。

    進入正題:宋朝有哪些科技技術上的發展?

    1、指南針:由於宋朝時期海貿發達,所以在“司南”的基礎上發明了指南針。磁力在由宋代偉大的科學家沈拓在他的著名作品《夢溪筆談》中有提到過。使用指南針導航是導航史上的重要一步。

    2、活字印刷術:北宋慶曆年間,中國的畢昇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3、數學的幾個顯著進步:宋代的賈憲發明了賈憲三角形,它是用來確定二項式係數的帕斯卡三角形的一個版本。他在公元1100年解釋了這一點,他比法國大數學家布萊士·帕斯卡發現這一理論整整早了500年。宋代數學家楊輝在其著作首先提出的“x”負係數的二次方程組,他是當時的第一個人。與秦九韶、李冶、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

    4:古代法醫學的開創:使用科學方法解決刑事案件的第一個原因是由宋代的法醫學家宋慈在他《洗冤集錄》提出的。這本書被認為是法醫學的開創性著作。它給出瞭如何區分死因,以及如何確定死亡是由謀殺、自殺還是意外造成的建議。所以在中國,宋慈被譽為法醫學之父,其著作後來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作為參考。

  • 5 # 山海明

    關於宋朝,普遍都認為其在歷史上雖然經濟發達,但是重文輕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積貧積弱,但是實際上宋朝在戰事中展現出的戰鬥力和武將指揮素養可圈可點,雖然不及漢唐,但是宋朝軍隊是中國歷史上作戰歷史最長,對付外地最多的軍隊,打過很多硬仗,絕非不堪一擊。

    所謂積貧:宋朝的人均收入更是為中國歷史最高,比以後明清多出幾倍。

    所謂積弱:宋朝軍隊面對強敵仍然還是能打出不錯的成績,以下舉例兩個例子:白馬嶺之戰和雁門關之戰。

    此外宋朝還有很多科技發明:印刷術,指南針,陶瓷,茶葉,紡織業等等。

  • 6 # 小李聊歷史

    宋朝,是漢族建立的又一個大統一王朝

    宋朝前邊,漢族建立的王朝是唐朝,後邊漢族建立的王朝是明朝,至於宋明之間的元朝,存在感很弱,它是對漢族極不友好的一個王朝。

    唐朝對外,打得突厥西竄歐洲,大唐雄風至今猶存

    明朝更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對外強悍無比,打得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不敢踏入中原半步。反觀宋朝幾乎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靖康之恥讓漢人深感恥辱。金兵攻入揚州,屠城十日,讓人感覺這樣的王朝是真的弱。還有就連赫赫有名的岳飛抗金也是無疾而終。因此跟唐明一對比,宋朝給人的印象就是弱。

    其實宋朝可不弱,經濟體量一直居於世界第一,繁榮程度不可想象。據有關資料統計,由於丟失燕雲十六週,失去屏障,宋朝的對外戰爭的勝率得達到80%以上,才能夠保全自身,宋兵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阻胡人南下,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至於科學技術也是很發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造紙術的發明,讓知識有了便於傳播的載體,至今讓人收益,也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宋朝出現了很多科學著作,如《夢溪筆談》,《營造法式》,《洗冤錄》等。這些著作,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7 # 天上人間文史鑑

    你要說積弱還不怎麼合理,說積貧就是完全不合理了。

    兩宋的經濟十分繁榮,貿易非常發達,

    尤其是海洋貿易更是中國古代的巔峰,

    南宋時泉州是世界最發達的港口之一。

    元代則是繼承了宋代的海洋貿易。

    唐代開放,兩宋開明,民間財富倍增,

    可以說只有兩宋才真的做到了藏富於民。

    政府收入也是極大,同時開銷也大,

    由於宋太祖得國不正,便制定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

    朝廷給士大夫的待遇也是極好,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兩宋對知識分子應該是最為優待的了,

    宋代的政府收入除了內部需要,還得用來買和平,

    遼,西夏,金,和平全部靠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兩宋具有極大的財力。

    積弱還得另說,這是一個治國理念的問題,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害怕將領像自己一樣造反,

    便崇文抑武。

    宋代皇帝也有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但是失敗了,

    後代皇帝便偏安一隅,能用錢買來的和平便用錢買,

    因為兩宋基本上不差錢。

    而且有時候並不一定划不來,比如與遼國簽定澶淵之盟,雖然每年都向遼國交錢交物,

    但透過長期的貿易順差,相當於北宋向遼打的貿易戰爭。

    宋代軍事其實也並不弱,只是沒有像漢唐那樣強盛,

    宋代本身就不是一個擴張的帝國。

    在蒙古鐵騎下,南宋依然能堅持最長的時間,

    可以說宋代不積貧也積弱。

    但華人會覺得宋代積貧積弱也是有原因的,

    宋代版圖的確太小了,石敬瑭送出去的燕雲十六州一直也沒有收復,

    漢唐是中國古代的世界性帝國,而宋不是,

    但宋的經濟卻是世界性的。

    華人也還是有一些不理性的民族情感或者說民族情緒,

    宋代如此小的版圖和向少數民族政權的示弱讓人難以接受。

    畢竟有些人只知道天朝宇宙第一,不知道古代中國也有不那麼強勢的時候。

    但宋代的經濟文化之發達已經非常突出,紙幣的出現和海洋貿易的興盛都是十分閃耀的,

    在軍事和版圖上可能比不上,但經濟和文化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兩宋不積也不貧積弱。

  • 8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一提起宋朝,很多人都不得不讚嘆它的富有,它的繁華,它濃厚的文化氣息,勾欄瓦舍,戲臺商鋪,詩詞雜劇,縱觀中國曆代王朝,確實沒有哪一個朝代像宋朝如此繁榮,社會生活如此豐富,文化氣息如此濃烈。

    宋代文人地位高,這也成為了許多文人雅客神往宋朝的一個原因,也就不難怪法國漢學家埃狄納·巴拉茲在對中國歷史的長久研究中認為宋朝是令西方最心馳神往的一個朝代。

    宋代名人輩出,范仲淹、王安石、蘇軾、歐陽修、朱熹、李清照、辛棄疾、岳飛……簡直不勝列舉,他們有擅長舞文龍墨的文學家,也有精於軍事的軍事家,更有哲學家。

    不過,提到宋朝,大家又會為它不爭氣的政治風氣頓足捶胸,“靖康之變”更成為一道永遠的傷痛,但正因如此,也顯現出宋朝確實存在著積貧積弱的一面。不可否認,宋朝確實很富有,但是它的財政壓力很大,它的軍事體系也很龐大,但是制度上卻存在缺陷,這就造成了宋朝積貧積弱的外強中乾現象。

    積貧積弱的根源

    (1)三冗危機

    這裡的“三冗”可不是指醫學上的三亢,而是指宋朝時期的冗兵、冗員、冗費這三種過度累贅和臃腫的現象。

    冗兵:

    宋代的軍事體系其實並不薄弱,它的兵種分為四種:禁軍、廂軍、鄉兵和番兵。

    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軍;選於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為在所防守,則曰鄉兵——《宋史·兵史志向》

    其中禁軍是中央軍,直接屬於朝廷管理和調動,宋朝初期禁軍總數在20萬左右,到了宋太宗時禁軍的人數攀升到35萬左右,而到了宋仁宗時期,禁軍人數竟然高達80萬。

    因此這也就有了施耐庵在編撰《水滸傳》時出現了所謂的80萬禁軍教頭一職,充分說明宋朝軍隊體系的龐大,如果再加上地方軍,說宋朝擁有百萬軍隊真的是毫不誇張。

    這一資料在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中能夠得到驗證:

    宋開國之初禁軍有二十萬左右,以後則愈增愈多,至北宋中葉,禁兵增至八十餘萬人。

    所以,如此龐大的軍隊開支,如何不對宋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財政壓力,因此形成宋朝的“冗兵”現象,王安石上臺後實施變法,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裁軍,精編軍隊,這就有了大名鼎鼎的“保甲法”和“裁兵法”。

    另外宋代軍隊採取著名的“更戍法”,讓這個禁軍和地方軍不斷的進行輪換,但是將領卻不隨之調動,這就形成了“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現象,雖然說很好的避免了武將培養忠誠於自己的軍隊的嫌疑。

    但是卻造成軍隊的凝聚力不高,可能到了打仗時士兵都不知道統帥是誰,而且將領和下屬武將之間也會因為各種磨合導致軍隊的排程產生問題。所以,宋朝的軍隊雖然很多,但是凝聚力很差,兵多而不精,這就是“積弱”。

    冗員:

    宋朝士大夫階層地位高,這是舉世公認的。趙匡胤透過兵不血刃的方式建立了宋朝,所以他必須籠絡原來的那些後周官員,以便尋求他們的支援,即所謂“恩逮於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財取於萬民者不留其餘,此宋制之不可為法者也”。

    除了逢年過節就給這些大臣送禮送錢,宋朝還從制度上來體現對士大夫階級的關照,這就是宋朝特殊的“設官分職、分割事權”的行政改革。趙匡胤透過“杯酒釋兵權”以後把軍事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還不夠,他為了架空士大夫階層的權力,也是煞費苦心。透過一系列對行政制度的調整,最終達成了“官不居其職,居官而無權”的述求,它具體的表現形式為:

    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宋史·職官志》

    什麼意思呢?

    宋朝真正掌握有實權的變成了“差遣”,一種臨時性質的崗位,譬如在官職前面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籤書、監等字的都屬於掌握實權的人,譬如知縣、參知政事、知制誥、直秘閣、判祠部事、提點刑獄公。

    那麼這就造成一個什麼問題呢?

    譬如說三省是指“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其長官原本是門下侍中,但是真正掌握權力的卻是“判門下省事”,六部同樣如此,其名義上的長官是尚書令,但是真正掌握權力卻是“判戶部事”、“判禮部事”。

    而像大學士、殿學士,諸寺(太常、宗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這些都變成虛銜,雖然說是虛銜,但是該給的俸祿那一分都不能,這就是被皇帝許可的吃空餉。

    所以《宋史·職官志》就形容說:

    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臺、省、寺、監,官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分涖庶務。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至於僕射、尚書、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宋史·職官志》

    儘管官員體系已經如此龐大,但是宋朝皇帝還是大開綠燈,讓這些高官們的後代進入朝廷任職,可以說是明目張膽的走後門,這就是所謂的“恩蔭制”。後人如此形容說“不限才愚,盡居祿位,未離襁褓,已列簪紳(《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32》)”

    也就是說這些官二代還是嬰兒的時候,朝廷就已經給他們預設了工作崗位,除了恩蔭這些官員的直系子女,他們還可以推薦自己的門客或族人進入朝廷,而恩蔭的人數高階官員一次可以上報高達二十人左右,中級官員也可以恩蔭五六人。

    此外人家還擁有“推恩注官,免省試,免解試”的教育特權,遇到皇帝誕辰或者是重大活動的時候,皇帝也會親自恩蔭這些官員們的後代成為官員,這就叫格外開恩。

    所以如此龐大的官員體系,每年的俸祿支出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如何不造成宋代財政的巨大壓力?這就是所謂的“冗費”了,即因過於臃腫和龐大的軍隊以及官員體系,造成了宋朝財政許多不必要的浪費和開支,而這些開支最終還是要轉嫁到下層勞動者身上。

    因此,雖然表面上看宋朝確實很富有,但是開銷無度,龐大的軍事和行政體系就像一個填不滿的黑洞把宋朝的錢統統都吸收殆盡,這就是“積貧”現象。

    兩者一總和,就造成了宋朝的積貧積弱現象,所以王安石變法時改革科舉制度,推行唯才是用制度,這也讓他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因此不管是范仲淹、還是王安石的改革從一開始就遭到官員們強烈反對,實際上反映的就是宋朝這種深層次的難以調和的矛盾。

    上面我談了“積貧積弱”的根源,下面我再談第二個問題,宋代的科學取得了哪些進步?我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一說。

    天文學

    宋朝在天文學上的最大成就和表現就是蘇頌和韓公廉共同製造的水運儀象臺,這個高約13米,寬約7米的木質結構一共分為三層,下層包括報時裝置和全臺的水動力機;

    中層是間密室,放置渾象,每個晝夜自轉一週,以便與天體運動契合;上層是個板屋,中放渾儀,用來觀測星宿的出沒和天體的運轉情況。

    作為宋代傑出的天文學家,蘇頌和韓公廉這對搭檔還創造出了從渾儀內部觀測天體的裝置假天儀,這個創造也被喻為是近代天文館假天象的雛形。而應用於下層的齒輪轉運的機械原理,又被視為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先驅。而整個儀器最重要的動力裝置“擒縱器”更是集工藝於大成,因此被評價說“其製造之精,遠處前古(《疇人傳·蘇頌》)”

    透過假天儀器,蘇頌又得以繪製出不同天體演變情況的星圖。儘管他們製作的這個假天儀相當簡陋,但實用性非常強,它不過用竹木製成,行狀如同球狀竹籠,外面糊上白紙,按照天上星宿的位置,在紙上開孔。人進入球內觀察,外面的光從孔中射入,就會呈現出大小不同的亮點,好象夜空中的星星一般。

    藉助假天儀這一簡陋但是十分實用的儀器,蘇頌得以繪製出14副星圖,其繪製的星數最多達到了1464顆,遠比14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觀測到的1022顆要多,這也讓歐洲的科技史家蒂勒、布朗和薩頓等認為“從中世紀直到14世紀末,除中國的星圖以外,再也舉不出別的星圖了。”

    火器發展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宋朝取得較為長足的進步,火藥除了被應用於民間的煙花和爆竹外,還被改良應用於軍事之中。

    八月,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造船務匠項綰等獻海戰船式,各賜緡錢——《宋史·兵志》

    一方面是對火藥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另一方面是宋朝在北方不斷面臨著戰爭,因此促進了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因此在宋理宗開慶年間還出現一種叫做“突火槍”的兵器,被視為是世界上第一種發射火藥子彈的步槍。

    又造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宋史·兵志》

    可以說正是由於宋代時期對火藥應用的推廣,這才為後來元明兩代的火器發展打好了基礎,到了明朝時出現專門應用火器的武裝部隊“神機營”,出現瞭如火銃、鳥銃等武器。

    可以說從宋代開始,中國便開始由冷兵器向熱武器過渡的歷史,不過由於中國古代統治者對於這一強大武器的認識不夠,沒有大面積的生產和裝備,而是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武器。

    綜上所述,可見宋朝雖然陷入了積貧積弱的困境,但是在科學技術和文化繁榮上還是取得了歷朝歷代都難以企及的一個高度,可是儘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宋朝卻因為自身的政治意識和風氣問題,被人冠以“弱宋”的名號。

    其實宋朝真的不弱,要軍隊有軍隊,要武器有武器,要錢有錢,如果要非要說宋朝缺什麼,大概就是缺了一點漢朝時期那種“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王霸之氣。所以一提起宋朝,感覺它不是在議和,就是在議和的路上。

    但其實對宋朝有所瞭解,就會發現它真的是中國封建時代的巔峰,就像一顆蒙塵的珍珠一樣鑲嵌在中國歷史上。

  • 9 # 小程看歷史

    為什麼會覺得宋朝是積貧積弱呢?可能是因為宋朝屢遭外族的侵擾,卻沒有強大的實力與之相抗衡,所以使人們覺得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

    國策問題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由於宋朝建國之處,採取了以文治國的策略,所以整個宋朝都是重文抑武,這導致了在軍事方面要相對落後,其戰鬥力也非常的低下,所以在外部勢力入侵的時候,宋朝軍隊戰鬥力不強,無法抵抗外敵,這才有了割地賠款的現象發生。

    宋朝的經濟實力

    但是宋朝在經濟實力上是非常富有的,以文治國的政策出現後,宋王朝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了經濟建設上,當時宋朝國力昌盛經濟繁榮社會也非常穩定,老百姓也安居樂業。宋朝的經濟實力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鼎峰,並且還超過了先前的大唐王朝,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也是當時少有的特大型城市。用現在的話說,宋朝的GDP 佔全世界的八分之一。

    科技發展方面

    宋朝時期科技發展主要體現在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這些方面,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其中有三項(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都是宋朝時期的產物。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此時的宋朝已經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開始了貿易往來。所以說大宋王朝才顯得特別富有和發達,如果說大宋王朝是個積貧積弱的王朝,可能是有點過了。

    結語

    正是因為它富有發達,才會引起了其他部落的垂涎,然而這麼發達的一個國家,只因為沒有注重國防的建設,軍隊戰鬥力落後,所以宋朝雖富但不強,通俗點講宋朝就是個“虛胖子”。久而久之只能任人宰割了。

  • 10 # 甬津先生

    歷史唯物主義觀,南宋如果弱,能在歐亞幾乎都淪陷在蒙古鐵蹄下獨自抵抗半個世紀?還弄死一個大汗,導致蒙古帝國分裂四大汗國,促成元朝的建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匈奴語言和相貌都和漢族有明顯差異,能說明《史記》記載的匈奴是夏朝後裔是錯誤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