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8
回覆列表
  • 1 # ai老表

     黃瓜缺素症為害症狀:

    一、缺氮: 植株弱矮,葉褪綠為黃綠色,重時為黃色。莖杆細,開花結果少,瓜小且短,呈亮黃色或灰綠色。瓜條常出現畸形,瓜蒂淺黃色,品質下降。葉片薄小,上位葉更小。從下向上逐漸順序變黃,葉脈間黃化,葉脈突出,後擴充套件至全葉。座果少,膨大慢。

    防治方法:首先要根據黃瓜對氮磷鉀三要素和對微肥需要,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新鮮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防止氮素缺乏。低溫條件下可施用硝態氮;田間出現缺氮症狀時,應立即埋施充分腐熟發酵好的人糞肥,也可把碳酸氫銨、尿素混入10~15倍有機肥料中,施在植株兩旁後覆土,澆水,此外也可噴灑0.2%碳酸氫銨溶液。

    二、缺磷:生長初期葉片小、硬化,葉色濃綠。定植後果實朽住不長,成熟晚,葉色濃綠,下位葉枯死或脫落。葉呈深綠色,幼葉小而僵硬,瓜株生長慢,子葉或老葉出現大的水漬狀斑,病斑逐漸變褐色乾枯,後期凋萎脫落,並向幼葉發展。苗期缺磷,苗弱,根系不發育,花芽分化受阻,開花結果少。

    防治方法:黃瓜對磷肥敏感,土壤中含磷量應在30毫克/100克土以上,低於這個指標時,應在土壤中增施過磷酸鈣,尤其苗期黃瓜苗特別需要磷,培養土每升要施用五氧化二磷1000~1500毫克,應急時可在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2~3次。

    三、缺鉀:生育前期葉緣現輕微黃化,後擴充套件到葉脈間。生育中後期,中位葉附近出現上述症狀,後葉緣枯死,葉向外側捲曲,葉片稍硬化,呈深綠色。瓜條短,膨大不良,出現畸形瓜等。

    防治方法:黃瓜對鉀肥吸收量是吸收氮肥的一半,採用配方施肥技術,確定施肥量時應予注意。土壤中缺鉀時可用硝酸酸鉀,每667m2平均施入4-5kg,或者龍燈腐殖酸高鉀衝施滴灌5-10公斤,效果更佳,也可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巨力星多肽鉀稀釋800倍,噴施葉片10天一次,連噴2-3次即可。

    四、缺鎂: 在黃瓜植株長有16片葉子後易發病。先是上部葉片發病,後向附近葉及新葉擴充套件,黃瓜的生育期提早,果實開始膨大,且進入盛期時,發現僅在葉脈間產生褐色小斑點,下位葉葉脈間的綠色漸漸黃化,進一步發展時,發生嚴重的葉枯病或葉脈間黃化;生育後期除葉緣殘存點綠色外,其他部位全部呈黃白色,葉緣上卷,致葉片枯死,造成大幅度減產。

    主要原因是隨黃瓜坐瓜增多,植株需鎂量增加,但在黃瓜植株體內,鎂和鈣的再運輸能力較差,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引致缺鎂而發生葉枯病。研究表明葉枯症的發生與植株內鎂的濃度密切相關。開花後採摘上位第16~18葉時應及時補充鎂,可噴施硫酸鎂、巨力星多肽鎂等。生產上連年種植黃瓜的大棚,結瓜多,易發病,乾旱條件下發病重。

    防治方法:缺鎂時,應施用足夠的有機肥料,注意土壤中鉀、鈣的含量,避免鉀、鈣施用過量,阻礙對鎂的吸收和利用。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於葉背噴灑0.8%~1%硫酸鎂溶液,隔7~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

    五、缺鋅:從中位葉開始褪色,葉脈明顯,後脈間逐漸褪色,葉緣黃化至變褐,葉緣枯死,葉片稍外翻或捲曲。

    主要原因為光照過強或吸收磷過多易出現缺鋅症。多認為土壤pH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鋅;也不易溶解或被吸收。

    防治方法:(1)增施有機肥或農家肥,施用腐熟的肥料或者微生物有機肥,提高土壤保鋅能力及鋅離子含量,促進鋅肥的吸收利用。

    (2)葉面噴施鋅肥:往年缺鋅嚴重的果園,從花前3周左右開始噴施巨力星多肽鋅,開花期1次,落花後1次,效果最好。

    六、缺硼:生長點附近的節間明顯短縮,上位葉外卷,葉緣呈褐色,葉脈有萎縮現象,果實表皮出現木質化或有汙點,葉脈間不黃化。

    缺硼主要原因為在酸性砂壤土上,一次施用過量石灰肥料易發生缺硼;土壤乾燥時影響植株對硼的吸收,當土壤中施用有機肥數量少、土壤pH高、鉀肥施用過多均影響對硼的吸收和利用,出現硼素缺乏症。

    防治方案:

    (1)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和含硼的多元複合肥,秋季施基肥,每公頃施入25公斤的硼酸或者硼砂。

    (2)在花蕾期和初花期,葉面噴施巨力星速效硼,有利於提高座果率。

    七、缺鐵:植株新葉、腋芽開始變黃白,尤其是上位葉及生長點附近的葉片和新葉葉脈先黃化,逐漸失綠,但葉脈間不出現壞死斑。

    缺鐵主要原因為在鹼性土壤中,磷肥施用過量易導致缺鐵;土溫低、土壤過幹或過溼,不利根系活力,易產生缺鐵症。此外,土壤中銅、錳過多,會妨礙對鐵的吸收和利用,出現缺鐵症狀。

    防治方法:保持土壤pH6~6.5左右,施用石灰不要過量,防止土壤變為鹼性;土壤水分應穩定不宜過幹、過溼,應急措施可用0.1%~0.5%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

    八、缺鈣:黃瓜缺鈣症的症狀為植株矮化,上部葉片明顯縮小,幼葉葉脈間出現半透明的白色斑點,葉脈黃化,葉脈稍凹陷,變黃綠色,葉片向上捲曲成菇形,有時上部葉片出現金邊,近生長點葉片葉緣枯死。

    缺鈣主要原因是:施用氮肥、鉀肥過量會阻礙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土壤乾燥、土壤溶液濃度高,也會阻礙對鈣的吸收;空氣溼度小,蒸發快,補水不及時及缺鈣的酸性土壤上都會發生缺鈣。

    防治方法:缺鈣時可結合澆水衝施過磷酸鈣每畝溫室每次20—30公斤或衝施龍燈巨力星腐殖酸高鈣,每畝5-10公斤,葉面噴施巨力星核苷鈣稀釋800倍均勻噴施,每5~7天1次,連續2~3次。

    對於黃瓜缺素症在上述措施基礎上,還可選用龍燈生物巨力星微生物有機肥每畝100公斤,改善土壤,葉面噴施巨力星481稀釋800倍均勻噴霧,可預防黃瓜缺素症的發生。

  • 2 # 鑫尚實驗室

    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均衡肥、7-8-45高鉀肥、翠綠、金鉀);

    生物衝施滴灌肥:(翠綠、大紅果、金鉀、多肽矽精華液);

    專業解決根部問題:(同滅土菌清、微生物有機肥、生物菌肥);

    根結線蟲:(戰線001、根無線);

    土傳病害殺菌劑:同滅根腐1號、同滅青枯立枯、同滅紅根、同滅大腫根;

    真菌/細菌/病毒病特效藥:白粉病/灰黴病/霜黴病/黃點1+1/潰腐康/病毒病高效殺菌劑。

    其實黃瓜缺素症為害症狀分為以下幾點:一、缺氮:

    植株弱矮,葉褪綠為黃綠色,重時為黃色。莖杆細,開花結果少,瓜小且短,呈亮黃色或灰綠色。瓜條常出現畸形,瓜蒂淺黃色,品質下降。葉片薄小,上位葉更小。從下向上逐漸順序變黃,葉脈間黃化,葉脈突出,後擴充套件至全葉。座果少,膨大慢。

    防治方法:首先要根據黃瓜對氮磷鉀三要素和對微肥需要,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新鮮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防止氮素缺乏。低溫條件下可施用硝態氮;田間出現缺氮症狀時,應立即埋施充分腐熟發酵好的人糞肥,也可把碳酸氫銨、尿素混入10~15倍有機肥料中,施在植株兩旁後覆土,澆水,此外也可噴灑0.2%碳酸氫銨溶液。

    二、缺磷:

    生長初期葉片小、硬化,葉色濃綠。定植後果實朽住不長,成熟晚,葉色濃綠,下位葉枯死或脫落。葉呈深綠色,幼葉小而僵硬,瓜株生長慢,子葉或老葉出現大的水漬狀斑,病斑逐漸變褐色乾枯,後期凋萎脫落,並向幼葉發展。苗期缺磷,苗弱,根系不發育,花芽分化受阻,開花結果少。

    防治方法:黃瓜對磷肥敏感,土壤中含磷量應在30毫克/100克土以上,低於這個指標時,應在土壤中增施過磷酸鈣,尤其苗期黃瓜苗特別需要磷,培養土每升要施用五氧化二磷1000~1500毫克,應急時可在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2~3次。

    三、缺鉀:

    生育前期葉緣現輕微黃化,後擴充套件到葉脈間。生育中後期,中位葉附近出現上述症狀,後葉緣枯死,葉向外側捲曲,葉片稍硬化,呈深綠色。瓜條短,膨大不良,出現畸形瓜等。

    防治方法:黃瓜對鉀肥吸收量是吸收氮肥的一半,採用配方施肥技術,確定施肥量時應予注意。土壤中缺鉀時可用硝酸酸鉀,每667m2平均施入4-5kg,或者龍燈腐殖酸高鉀衝施滴灌5-10公斤,效果更佳,也可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巨力星多肽鉀稀釋800倍,噴施葉片10天一次,連噴2-3次即可。

    四、缺鎂:

    在黃瓜植株長有16片葉子後易發病。先是上部葉片發病,後向附近葉及新葉擴充套件,黃瓜的生育期提早,果實開始膨大,且進入盛期時,發現僅在葉脈間產生褐色小斑點,下位葉葉脈間的綠色漸漸黃化,進一步發展時,發生嚴重的葉枯病或葉脈間黃化;生育後期除葉緣殘存點綠色外,其他部位全部呈黃白色,葉緣上卷,致葉片枯死,造成大幅度減產。

    主要原因是隨黃瓜坐瓜增多,植株需鎂量增加,但在黃瓜植株體內,鎂和鈣的再運輸能力較差,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引致缺鎂而發生葉枯病。研究表明葉枯症的發生與植株內鎂的濃度密切相關。開花後採摘上位第16~18葉時應及時補充鎂,可噴施硫酸鎂、巨力星多肽鎂等。生產上連年種植黃瓜的大棚,結瓜多,易發病,乾旱條件下發病重。

    防治方法:缺鎂時,應施用足夠的有機肥料,注意土壤中鉀、鈣的含量,避免鉀、鈣施用過量,阻礙對鎂的吸收和利用。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於葉背噴灑0.8%~1%硫酸鎂溶液,隔7~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

    五、缺鋅:

    從中位葉開始褪色,葉脈明顯,後脈間逐漸褪色,葉緣黃化至變褐,葉緣枯死,葉片稍外翻或捲曲。

    主要原因為光照過強或吸收磷過多易出現缺鋅症。多認為土壤pH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鋅;也不易溶解或被吸收。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機肥或農家肥,施用腐熟的肥料或者微生物有機肥,提高土壤保鋅能力及鋅離子含量,促進鋅肥的吸收利用。

    (2)葉面噴施鋅肥:往年缺鋅嚴重的果園,從花前3周左右開始噴施巨力星多肽鋅,開花期1次,落花後1次,效果最好。

    六、缺硼:

    生長點附近的節間明顯短縮,上位葉外卷,葉緣呈褐色,葉脈有萎縮現象,果實表皮出現木質化或有汙點,葉脈間不黃化。

    缺硼主要原因為在酸性砂壤土上,一次施用過量石灰肥料易發生缺硼;土壤乾燥時影響植株對硼的吸收,當土壤中施用有機肥數量少、土壤pH高、鉀肥施用過多均影響對硼的吸收和利用,出現硼素缺乏症。

    防治方案:

    (1)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和含硼的多元複合肥,秋季施基肥,每公頃施入25公斤的硼酸或者硼砂。

    (2)在花蕾期和初花期,葉面噴施巨力星速效硼,有利於提高座果率。

    七、缺鐵:

    植株新葉、腋芽開始變黃白,尤其是上位葉及生長點附近的葉片和新葉葉脈先黃化,逐漸失綠,但葉脈間不出現壞死斑。

    缺鐵主要原因為在鹼性土壤中,磷肥施用過量易導致缺鐵;土溫低、土壤過幹或過溼,不利根系活力,易產生缺鐵症。此外,土壤中銅、錳過多,會妨礙對鐵的吸收和利用,出現缺鐵症狀。

    防治方法:保持土壤pH6~6.5左右,施用石灰不要過量,防止土壤變為鹼性;土壤水分應穩定不宜過幹、過溼,應急措施可用0.1%~0.5%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

    八、缺鈣:

    黃瓜缺鈣症的症狀為植株矮化,上部葉片明顯縮小,幼葉葉脈間出現半透明的白色斑點,葉脈黃化,葉脈稍凹陷,變黃綠色,葉片向上捲曲成菇形,有時上部葉片出現金邊,近生長點葉片葉緣枯死。

    缺鈣主要原因是:施用氮肥、鉀肥過量會阻礙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土壤乾燥、土壤溶液濃度高,也會阻礙對鈣的吸收;空氣溼度小,蒸發快,補水不及時及缺鈣的酸性土壤上都會發生缺鈣。

    防治方法:缺鈣時可結合澆水衝施過磷酸鈣每畝溫室每次20—30公斤或衝施龍燈巨力星腐殖酸高鈣,每畝5-10公斤,葉面噴施巨力星核苷鈣稀釋800倍均勻噴施,每5~7天1次,連續2~3次。

    對於黃瓜缺素症在上述措施基礎上,還可選用龍燈生物巨力星微生物有機肥每畝100公斤,改善土壤,葉面噴施巨力星481稀釋800倍均勻噴霧,可預防黃瓜缺素症的發生。

  • 3 # 旦旦在農村

    黃瓜,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經濟農作物,在黃瓜種植過程當中,容易引發黃瓜缺素症,準確診斷黃瓜缺素症狀。只要有利於指導科學合理施肥,是黃瓜高產的關鍵。

    導致原因:

    主要導致黃瓜缺素症的原因是黃瓜缺氮,磷,鉀,鐵,鈣,鎂,鋅,硼,鉬等微量元素。

    一、黃瓜缺氮

    1. 發病症狀:

    葉片小,上位葉更小;從下向上逐漸順序變黃;葉脈間黃化,葉脈突出,後擴充套件至全葉;坐果少,膨大慢。

    ⒉發病原因:

    主要是前作施入有機肥少,土壤含氮量低或降雨多氮被淋失;生產上砂土、砂壤土、陰離子交換少的土壤易缺氮。此外,收穫量大的,從土壤中吸收氮肥多,且追肥不及時易出現氮素缺乏症。

    ⒊防治方法:

    防止缺氮首先要根據黃瓜對氮磷鉀三要素和對微肥需要,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新鮮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防止氮素缺乏。低溫條件下可施用硝態氮;田間出現缺氮症狀時,應當機立斷埋施充分腐熟發酵好的人糞肥,也可把碳酸氫銨、尿素混入10―15倍有機肥料中,施在植株兩旁後覆土,澆水,此外也可噴灑0.2%碳酸氫銨溶液。

    二、黃瓜缺磷

    ⒈發病症狀:

    生長初期葉片小、硬化、葉色濃綠;定植後,果實朽住不長,成熟晚,葉色濃綠,下位葉枯死或脫落。

    2.發病原因:

    原因是有機肥施用量少,地溫低常影響對磷的吸收,此外利用大田土育苗,施用磷肥不夠或未施磷,易出現磷素缺乏症。

    ⒊防治方法:

    防止缺磷黃瓜對磷肥敏感,土壤中含磷量應在30毫克/100克土以上,低於這個指標時,應在土壤中增施過磷酸鈣,尤其苗期黃瓜苗特別需要磷,培養土每升要施用五氧化二磷1000∼1500毫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應達到40×10E-6,每缺1×10E-6,應補施標準的磷酸鈣2.5kg。應急時可在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2∼3次。

    三、黃瓜缺鉀

    ⒈發病症狀:

    生育前期葉緣現輕微黃化,後擴充套件到葉脈間;生育中後期,中位葉附近出現上述症狀,後葉緣枯死,葉向外側捲曲,葉片稍硬化,呈深綠色;瓜條短,膨大不良。

    ⒉發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砂性土或含鉀量低的土壤,施用有機肥料中鉀肥少或含鉀量供不應求;地溫低、日照不足、溼度過大妨礙鉀的吸收或施用氮肥過多,對吸收鉀產生拮抗作用;葉片含氧化鉀在3.5%以下時易發生缺鉀症;

    3.防治方法:

    防止缺鉀黃瓜對鉀肥吸收量是吸收氮肥的一半,採用配方施肥技術,確定施肥量時應予注意。土壤中缺鉀時可用硫酸鉀,每667平方米平均施入3―4.5kg,一次施入。應急時也可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1%草木灰浸出液。

    四、黃瓜缺鐵

    ⒈發病症狀:

    植株新葉、腋芽開始變黃白,尤其是上位葉及生長點附近的葉片和新葉葉脈先黃化,逐漸失綠,但葉脈間不出現壞死斑。

    ⒉發病原因:

    在鹼性土壤中,磷肥施用過量易導致缺鐵;土溫低、土壤過幹或過溼,不利根系活力,易產生缺鐵症。此外,土壤中銅、錳過多,會妨礙對鐵的吸收和利用,出現缺鐵症。

    ⒊防治方法:

    防止缺鐵保持土壤pH6∼6.5左右,施用石灰不要過量,防止土壤變為鹼性;土壤水分應穩定不宜過幹、過溼,應急措施可用0.1%-0.5%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

    五、黃瓜缺鈣

    1.發病症狀:

    距生長點近的上位葉片小,葉緣枯死,葉形呈蘑菇狀或降落傘狀,葉脈間黃化、葉片變小。

    ⒉發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施用氮肥、鉀肥過量會阻礙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土壤乾燥、土壤溶液濃度高,也會阻礙對鈣的吸收;空氣溼度小,蒸發快,補水不及時及缺鈣的酸性土壤上都會發生缺鈣。

    ⒊防治方法:

    防止缺鈣首先透過土壤化驗瞭解鈣的含量,如不足可深施石灰肥料,使其分佈在根系?幽冢?以利吸收;避免鉀肥、氮肥施用過量。應急時也可噴灑0.3%氯化鈣水溶液,每3∼4天1次,連續噴3∼4次。

    六、黃瓜缺鎂

    ⒈發病症狀:

    在黃瓜植株長有16片葉子後易發病。先是上部葉片發病,後向附近葉片及新葉擴充套件,黃瓜的生育期提早,果實開始膨大,且進入盛期時,發現僅在葉脈間產生褐色小斑點,下位葉葉脈間的綠色漸漸黃化,進一步發展時,發生嚴重的葉枯病或葉脈間黃化;生育後期除葉緣殘存點綠色外,其他部位全部呈黃白色,葉緣上卷,致葉片枯死,造成大幅度減產。

    ⒉發病原因:

    隨黃瓜坐瓜增多,植株需鎂量增加,但在黃瓜植株體內,鎂和鈣的再運輸能力較差,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引致缺鎂而發生葉枯病。研究表明葉枯症的發生與植株內鎂的濃度密切相關。開花後採摘上位第16∼18葉中的一張葉片進行鎂濃度測定,當葉片中鎂含量約在 0.2%時,就會出現葉枯症,當葉片中鎂濃度<0.4%時應及時防治。生產上連年種植黃瓜的大棚,結瓜多,易發病,乾旱條件下發病重。此外,用瓠瓜(扁蒲)做砧木與黃瓜嫁接的常比用南瓜做砧木的嫁接苗發病重。

    ⒊防治方法:

    防止缺鎂生產上發生葉枯病的田塊,土壤診斷出缺鎂時,應施用足夠的有機肥料,注意土壤中鉀、鈣的含量,注意保持土壤的鹽基平衡,避免鉀、鈣施用過量,阻礙對鎂的吸收和利用。

    七、黃瓜缺鋅

    黃瓜缺鋅導致黃瓜葉片漸漸變小,致使黃瓜葉片漸漸黃化,黃瓜心葉不黃化。

    ⒈發病症狀:

    葉片較小,扭曲或皺縮,葉脈兩側由綠色變為淡黃色或黃白色,葉片邊緣黃化、翻卷、乾枯,葉脈比正常葉清晰。心葉不黃化。植株類似病毒病症狀。

    ⒉發病原因:

    除土壤缺鋅外,出現缺鋅的原因還有土壤磷素過高,在土壤速效磷含量過高時,黃瓜容易出現缺鋅症狀。另外,土壤pH值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鋅,但呈不溶解狀態,根系不能吸收利用,也會造 成缺鋅。光照過強可使黃瓜缺鋅症狀加重。

    ⒊防治方法:

    避免土壤呈鹼性,施用石灰改良土壤時注意不要過量。如發現黃瓜表現缺鋅症狀,可以用0.1%~0.2%的硫酸鋅或氯化鋅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在下茬定植以前每畝施用硫酸鋅1.0~1.5千克。

    八、黃瓜缺硼:

    ⒈發病症狀

    缺硼會導致黃瓜的根系不發達,吸水吸肥力較弱,植株生長緩慢或生長不良,花朵比較小且會大量的早期落花現象。生長節點附近的節間會顯得縮短,新葉會向外捲曲,葉緣部分會變為褐色,葉脈還會出現萎縮跡象,有些葉片還會出現大花斑,果實上沒有汙點,內部會中空,有木栓化現象。

    2、缺硼原因

    主要是土壤的原因,如果是種植在酸性土壤上,在調節酸鹼度時一次施用大量的石灰,極易發生缺硼現象。土壤過於乾旱也會影響到植株根系對於硼元素的吸收,易發生缺硼;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較低,硼元素含量低,所以造成缺硼;施肥不當,如偏施氮肥,會阻礙根系對硼元素的吸收,在果期不宜施用過多的鉀肥,它也會阻礙根系對於硼的吸收,易造成缺硼。

    3、防治方法

    土壤缺硼就要及時追肥硼肥,在施入基肥時,每畝追施1公斤左右的硼砂,這也能滿足黃瓜整個生育期對硼的需求。在土壤乾旱時要及時澆水,但是要注意量,土壤水分含量較高是,硼易流失,所以在雨季要做好排水措施,以免硼的大量流失。施肥要根據植株各個生長階段對於肥料需求進行,不宜偏施某種,如果後期缺硼時,可將將硼砂兌水稀釋後噴施葉面肥,能快速的補充硼。

    九、黃瓜缺鉬

    ⒈發病症狀:

    植株缺鉬的早期症狀與缺氮相似,葉脈間輕微變黃,後期葉面凹凸不平,濃淡相間,且有枯死斑出現,葉緣捲曲或葉片枯萎,新葉扭曲。

    ⒉發病原因:

    土壤中鉬的可供給性與土壤的酸度有密切關係,土壤酸性強,鉬的可供給性降低。

    ⒊防治方法:葉面噴施0. 02%~0. 005%的鉬酸銨水溶液,或在灌溉水中施用鉬酸鈉,或在土壤中施用生石灰,以改善土壤中pH值。

    關於黃瓜缺素症,只有瞭解了其發病原因,才能及時的防治。其實,黃瓜缺素症不難防治,只要給予作物充足的養分吸收,保證每一元素都能充分給予,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防治缺素症,黃瓜高產穩產不是難事。

  • 4 # 海棠小醉

    黃瓜缺素症是指在黃瓜在生長週期之中缺失某種元素,例如缺失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甚至缺失鈣鐵鎂鋅等微量元素也稱黃瓜缺素症。黃瓜能夠順利進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是所有肥料元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元素缺失有可能體現在營養生長上例如缺氮症會導致黃瓜的葉片比較小,特別是上方的葉片更小,葉脈黃化坐果小甚至不膨大。

    如果在黃瓜的生長週期中出現黃瓜葉子邊緣黃化,而且是非常明顯的黃化,隨後是葉脈間的黃化,有明顯的的黃化順序,排除掉病蟲害之後就極有可能發生了黃瓜缺鉀症。黃瓜缺鉀症容易發生在黃瓜生長的中後期,葉子邊緣黃化嚴重枯死捲曲,黃瓜條形變短而且不膨大,黃瓜缺鉀的原因很多,多數還是鉀肥施用不足或者鉀肥吸收量不足。

    黃瓜缺鈣素主要體現在黃瓜的藤蔓節間短,一些幼芽或者根尖等分生組織容易腐爛,很多時候和黃瓜的黑星病比較類似,很多黃瓜種植戶對鈣肥不重視或者即便重視但是使用量不足,還有就是施用鈣肥的方式方法不對影響黃瓜吸收,總之吧容易把黃瓜的缺鈣症當做黑星病來診治,結果效果不明顯影響產量。很多時候病害需要藥物來防治。

    黃瓜缺素症不僅僅是氮磷鉀鈣肥的缺失,對於常見的微量元素例如鋅鎂等如果施肥不當也會造成缺失。鎂元素對於黃瓜生長也有重要作用,缺鎂元素和缺鉀元素有些地方非常相像,但是缺鎂元素造成的葉面黃化使用葉面中間開始,缺鉀是從葉片邊緣開始。對於缺鎂問題儘量要做到均衡追肥或施肥,注重鎂元素的補充,可以葉面噴施方式補鎂。

    敲個黑板:黃瓜的缺素症的原因很多,多數就是肥料施用有問題。很多黃瓜種植戶比較重視複合肥的施用,畢竟乾淨快捷見效快,但是黃瓜種植還是施用有機肥效果好,有機肥不僅僅是含有各種營養元素,還含有大量的腐殖質和微生物,有利於改善土壤環境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缺素症更要對症施肥,搭配施肥,促進養分被黃瓜更好地吸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匡胤的繼承人到底是誰?燭影斧聲後趙光義上位,為何疑點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