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叮牛的牛虻

    不咋會畫畫,故我不大清楚。

    但我多少會些刻章,通常是篆刻。

    有一次幫人刻一枚“移動書房”的閑章,設計幾次都不甚滿意。

    靈機一動,刻了“移動”二字之後,把“房”子的“戶”變成房子的房蓋,把“書”橫過來,衍化成一排擺在房裡的

    書本……

    完成後,心裡十分忐忑。

    不料,大家看到後,竟然交口稱讚,說有“設計感”,還說什麼“神來一筆”“巧奪天工”之類……(這樣誇自己,我一點都不害臊,也不是我自己說的)。

    我是說,偶爾在作品裡,適當加入一些其他藝術的元素,也許會得到人們始料不到的效果。

    不知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 2 # 丹青硯遇

    在書法中,融入一定的繪畫元素,是中國書法在逐漸演進過程中學習吸收姊妹藝術的一種有效嘗試,尤其是到了近現代,當代藝術的興起,更加劇了這樣的一種“融合相生”。

    早在元代,大藝術家趙孟頫就說過書畫同源,再往上溯,唐代張藻也說過類似的畫。當然我們知道,先有了繪畫,而後產生了文字。文字的點畫等都是從繪畫的點線中抽取,並形成了特定的審美標準。近代吳昌碩等畫家更是以書入畫,畫從書出。把繪畫的元素融入到書法中亦無所礙。

    難過的是,不少江湖書家把所謂的繪畫形象融入到書法中,如寫個佛字,如老佛參禪,寫個龍虎如龍虎形象,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樣簡單粗暴的融合,反而貽笑大方,確實有些賣弄風騷博眼球之嫌!

  • 3 # 楓藝文化

    書法當中融入繪畫,在當今社會被很多人當成一種藝術流派,甚至是以此來作為藝術“亮點”,其實,這是一種不倫不類的“藝術”。

    自古就有“書、畫”不分家之說。但這個不分家不是指的表現形式上不分家。一個字一個畫當然是有區分的。“不分家”這裡更多的指的是藝術造詣、藝術水平上的不分家。如果非要把一幅字寫的像畫一樣,就是故作玄虛。刻意的湊合在一起,往往失去了真正的藝術之美。

  • 4 # 地球人湖北

    哈哈:友所談的畫由畫到字的演變過程,也就是畫蛇添足一個道理,但是字畫結合能表達的意義不同,相同一副畫擺在面前,沒字跡描述那麼它不知其中含義,那麼沒什麼價值觀。所以字畫有力配合才是完整藝術的體現。只是個觀點不同產生的反映。隨著科技發展很有可能手機代替繪畫,藝術也會失傳境界,也許每幅繪畫代表一個時代結束,新的革新代表新的開始。

  • 5 # 崇介子

    書畫同源.吾認為;繪畫.就是寫畫;無論寫字.繪畫,均要掌握其技巧.原理.要素等等。當訓練學習.達到一定境界時,就會自然而然的彰顯個性;前賢有言‘以最大的毅力打進去.(學習古帖)然後,以最大的勇氣走出來’;這是個性彰顯而已;屬正常表達形式,…。

  • 6 # 央美馬丁

    繪畫融入書法的線條、用筆,是功力,是學有所用,繪畫如果沒有書法做支撐,基本上都是瞎畫、胡畫!

    書法融入繪畫,就是瞎胡鬧、瞎折騰,是江湖雜耍乾的事兒、例如把馬到成功的馬字畫出一個馬頭,或馬的全身變形,魚躍龍門的魚融入一個魚頭,或畫魚的元素,這都是野路子,不入大雅之堂也。

    把繪畫融入書法,不可取、不可學,但是很可笑。一般只有世俗眼光或美盲們比較喜歡這一路子。也算各取所需吧!

    所以美育的普及教育任重道遠,我們要繼續努力,掃除有文化的美盲。

    正所謂:百年樹人,美育先行!

  • 7 # 蘿崗中一375

    可能是我還沒有適應這種創作方式。我總覺得在書法作品中加入畫畫元素的作品,有點不倫不類,所以一直沒有認同感。

  • 8 # 林慶逢358

    是賣弄風騷也是為了博眼球。從字源上講,這也可算是復辟象型字,本也沒多大創意,只是一此人將"型"著意誇大了。約在三十年前後吧,出現這種書體都是科班生走入社會,用學到的造型手段來書寫,加大型像成裝式字,且使用色彩加強視覺剌激,市面到也接受。無可厚非,為了生活,賺點小錢。至於現下,這種下里巴人文化,居然由書畫家給帶上廟堂去演示去展示,可見這高手還是在正經的"書畫家"身上。那班學生小哥哥沒這能耐上得了檯面,能在江湖上混口飯已經很了不起了。至於將畫畫中的"墨分五色"也給搬上書法,先此是明朝玄宰董其昌搞的鬼,用濃淡墨去寫書法,傢伙官大,便有一班阿諛逢迎的好同志好部下大肆鼓吹,我很懷疑這幫吹鼓手其實也讀不懂董其昌的"墨韻",董其昌用濃淡墨寫的帖,是他最失敗的書作,糟糕之極。現下,居然有正經的"書畫家"尋奇搜怪,拿書法當畫來寫,還振振有詞,美其名"書畫同源",若真能畫得出好書作,那當然好事一樁,遺憾的是這字梟情絕義,不與"書畫家"合作,還未見識過有"書畫同源""墨分五色"的好書作,吹鼓手好聽的調到是聽的不少。

  • 9 # 書海馭波

    書法可以入畫,但繪畫不可入書。

    比如國畫落款,經常有“XXX寫”,卻從不見書法作品落款“XXX畫”。國畫中有“大寫意”“小寫意”“工兼寫”,卻從未看到書法有“大畫草”“小畫草”“畫兼寫”。

    書入畫是雅,畫入書則俗。

    比如國畫大家鄭板橋,以蘭竹筆法入書,儘管藝術功力深厚,其書法也只能在邊緣地帶。

    比如齊白石,繪畫以單純的篆書提款,反而與其畫風相得益彰,更顯古拙,朴茂。

  • 10 # 雀茶不想吃飯

    中國文人畫的興起,反映出了中國畫的哲學深度和高度,山水是中國文人畫最主要的表現載體。宋代以蘇軾、米芾等為代表的文人們確立某些符合其審美標準的繪畫價值原則,為文人趣味的規定一種風格標準。米芾以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奇崛的個性品格、獨特的鑑賞趣味為依託,適應並形成了與此標準適意對應的文人畫繪畫形式----以書法筆意入畫的風格。這種文人畫風格主要體現在山水的創作思想方面,上承晉唐以來文人思想,下啟宋元明清,影響了後世文人畫的筆墨觀。併成為文人畫的價值趨向。本文將主要以《書史》《畫史》為線索進行研究:米芾在理論與實踐上的文人山水畫觀所體現的書法筆意對寫意畫的影響。米芾對於畫史的意義之一在於對董源的發現與推崇,並將董源抬到“格高無比”的宗師地位,導致元代山水畫的文人化傾向,促使明末董其昌、陳繼儒等人提出了“南北宗論”,進而影響到山水畫史的審美選擇,以前的研究主要在於米芾的書法成就、米芾的鑑賞觀、米氏雲山、落茄點以及審美思想在文人畫方面對後世的影響等等,並沒有將其聯絡起來並深入探討米芾以書法家和文人的身份參與繪畫創作的獨特點所在。米芾以書法融入繪畫的開拓型實踐為我們對於以書法用筆入畫研究提供了可能,他獨特的書法實踐經驗與繪畫相聯絡的筆墨實施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米芾以書法筆意入畫的研究包括行筆、運筆、筆勢等方面與米芾繪畫作品中用筆相關聯,主要表現在書法的筆意對繪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透過探討米芾書法的筆意和文人畫的審美情趣融入山水畫,使之在風格面貌上形成具有文人趣味的山水畫圖式語言,對後世的文人畫的品評標準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了元之後的數位文人畫家,尤其元代以高克恭為代表的文人畫家繼承米的文人畫觀。本文以米芾的書法及繪畫評論為出發點,研究怎樣將書法中的寫意筆法運用於山水畫中,這種將書法的寫意風格入畫的文人畫寫意風格對宋金及元初的山水發展定出一個相對清晰的座標。本文旨在米芾書法與繪畫語言的研究及畫史中各種現象,分析其對文人畫的理論層面的價值,以發展的眼光研究和思考米芾對於文人畫所作出的貢獻。以求重新認定米芾在此歷程中的作用。宋代繪畫實物儲存下來的很少,但有大量書法和文字典籍實物,由此,能夠幫助我們透析米芾的藝術創作狀態,探索文人畫寫意風格的形成與影響。米芾的寫意風格,受其書法實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重點還在於文人思想的傳播上。由於多方論著對於北宋以前的文人畫筆法與書法筆意相關聯的研究相對較微,內容不夠深入筆意的實際所在。因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米芾書法作品以及理論著作分析入手,做到書畫作品與理論闡釋相結合,文字典籍與書畫圖式分析相統一,總結出米芾書法作品與理論對於繪畫語言形成之間的內在關係,著重探討書法觀、鑑賞觀對繪畫的影響,以期對現代書畫創作有所啟示。課題研究論證時涉及的圖片資料可以使問題的討論更深入、結論的匯出更具說服力。 本文的結論旨在研究米芾的書法筆意、品鑑標準、山水畫圖式等方面,將其山水圖式的形成過程與米芾的鑑賞標準和文人性情相結合研究。書法寫意風格入畫是中國文人畫最主要的表現載體之一。研究方法透過米芾對晉唐以來書畫家的評論上研究其的文人畫思想怎樣體現表現在他的書法與繪畫實踐中,其中主要一部分研究體現在運用書法筆意于山水畫的創作上,本文一共分為四個章節,在第一章節中對米芾的生平和個性特點做了一個概括性的敘述,第二章分析了他的書法成就,為以書法筆意入畫做必要的準備,第三章進一步從不同角度分析書法筆意入畫的具體形式,第四章概括總結了他的傳承與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大爆炸的能量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