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諸葛亮、管仲、樂毅從本質來說都算是割據政權的丞相、統帥、國之頂樑柱級別的人物,皆才華橫溢、品德過人的賢達,無不是屬於出將入相的重量級資格,且出仕途徑也都是國君、主公直接提拔,賦予重任。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這點應該不算是什麼狂妄自大,而是志向希望向此二人看齊罷了。

    在諸葛亮的心目中,管仲樂毅應當是旗鼓相當的人物,就算排名有先後,那也只是毫釐之差而已。

    在諸葛亮的奮鬥旅程,他確實是以二人為楷模指導,雖然沒有一統天下,但也算入朝能理政,帶軍能攻伐。

    所以,我認為三人的實力沒多少差別,但諸葛亮佔了後人之便利,可以借鑑,故此諸葛亮優越些。

    至於韓信和白起,二人都是百戰百勝的統帥,從指揮的戰事規模看,平分秋色,不相上下。

    白起是建制規模齊全的統帥,韓信是邊打邊整訓軍隊的統帥,故此韓信打仗的難度比白起要有難度,所以他覺得白起的純軍事仍然少了自已點什麼,故此認為比白起厲害些。

    背水一戰就可看出韓信的軍隊成分複雜,戰事倉促急迫的危難度,後人也稱之為兵仙,不可能是過譽。

    所以韓信單單在稱號上就強於白起。

  • 2 # 歷史笑春風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在歷史上也確實他也這樣做了。管仲的角色他做的很好,但樂毅的角色卻沒能做到。他能夠組織訓練一支精銳的軍隊,但是在戰鬥中不能做到象樂毅一樣因勢利導,出奇制勝。所以在這一方面諸葛亮是有欠缺的。

    諸葛亮與管仲相當,但不如樂毅,主要是在將略上稍有欠缺。

    韓信和白起都是古代的傑出的軍事家,難分高下。但白起率領的是一支經過多年煅造的秦軍,一般的將領帶領就可以建功立業。而韓信帶領的一直都是一支新軍,韓信帶領他們,屢克強敵,在這裡面,韓信的將略對勝利起了絕大的作用。

    從這方面來說,我認為韓信要比白起強一些。

  • 3 # AA流浪四方AA

    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是自抬身價,標榜自己的高才,就像《三國志》裡他是毛遂自薦向劉備投靠的

    記得日本研究三國的學術界中有這樣一種評定:“龐統才高,所以恃才傲物,且形於表面,而諸葛亮自小寄人籬下,雖心有高志,卻不露於面。”

    也就是說龐統表面內心都傲氣凌人,而諸葛亮卻內心高傲,表面謙恭

    所以認為他自比管仲,樂毅應該是可能的從後世對他二人的稱呼就可以看得出了。 韓信被稱作“兵仙”,而白起則是“殺神”。韓信的謀略、兵法很強所以才被稱為兵仙,白起雖然也是名將,但是後人記住的更多的是他的殺伐。相比之下韓信更厲害,韓信一生打的很多仗都是以弱勝強,而且基本上不挑對手、不完全挑時機,靠自己的謀略、兵法取勝,這點很厲害。而白起則是靠著天下無敵的秦軍欺負六國,而且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包括他的取勝很多時候也是靠秦王使用的反間計而不是純粹靠兵法、謀略,這點他比不了韓信。

  • 4 # 第五篇formerly

    先說韓信和白起吧!

    白起是秦國的戰神,號稱“人屠”“戰神”,位列“戰國四大戰神”之首。

    韓信是漢朝建立者之一,號稱“兵仙”。率兵打敗“西楚霸王”項羽。

    白起率領的是一支精英部隊,虎狼之師!只需要合理的運用這隻隊伍就行。韓信當時對抗項羽,手裡都是戰鬥力很渣的隊伍,他不僅要合理運用隊伍,還得時時調理整頓這隻隊伍。

    從用兵,用計策,練兵等綜合比較起來,個人覺得,韓信更勝一籌。

    諸葛亮還沒出山時,常常自比管仲,樂毅!這當然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以他們為目標,為榜樣,向他們看齊,同時也是一種商業自誇營銷手段,提高自身的價格!

    管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喻為“華夏第一相”。齊恆公迎接管仲後,尊稱“仲父”。

    樂毅,戰國時代燕國著名軍事家,輔助燕昭王。公元前284年,聯合五國軍隊,拿下齊國70餘座城池。

    諸葛亮,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為劉備一手建立蜀漢政權,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發明瞭,木牛流馬、孔明燈。

    看看諸葛亮的人生,他一直都以管仲,樂毅為目標前行,在內是丞相理政,在外也是帶軍攻城略地,遺憾的是沒有一統天下!

    所以,他們三人實力上太大差別。

    聊一句題外話,管仲開創了國營娼妓制度,可以說是中國性服務業的先驅,為後世做了巨大的貢獻啊。

  • 5 # 野草的沉思

    一,管仲。是春秋時期齊華人,他輔佐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那麼,管仲都做了哪些事呢?

    首先,他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通好惡”。就是說,他大力發展經濟,按照百姓的愛恨願望來施政,使國家富裕,實力強大。逐漸地,齊國成了中原諸侯的首領。

    管仲非常聰明務實,隨機應變。當時南方的楚國相當強大,不象中原諸國一樣服從齊國。管仲並沒有對楚國用兵,而是在一次攻打蔡國的時候,派人去責讓楚國向朝庭進貢包茅。包茅並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楚王立刻就答應了。這樣,管仲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使楚國在名義上服從了齊國的號令,令天下諸侯懾服。

    還有一件事,管仲也做得十分聰明。在柯地會盟時,魯國曹沫曾以匕首脅迫齊桓公簽約,退還侵佔的魯國土地。簽約之後齊桓公想悔約。管仲說絕不可以,必須講信用。這樣,土地如約退給了魯國,而齊國因為守信用,更加受到了諸侯國的信任擁護。

    管仲死後,齊國仍然遵照他的政令,因此常常比別國強盛。

    二,樂毅。原是魏華人。當時燕國屢受齊國欺負,燕昭王立志報仇,便設黃金臺,招攬天下賢士。樂毅因此去燕國應召。與燕昭王談話,陳伐齊之計。燕昭王大喜,封樂毅為上將軍,昌國君,命其率趙,楚,韓,衛,燕五國聯軍討伐齊國。樂毅徵齊用了五年時間,攻佔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只有靠近海邊的即墨和莒兩座‘城還沒有攻下來。這時燕昭王死了,換上燕惠王。燕惠王做太子時和樂毅有矛盾。齊國田單為將,對燕國使用反間計。燕惠王中計,撤了樂毅的軍權,另換別將指揮伐齊。樂毅畏懼,投奔趙國,被趙國封為望諸君。樂毅走後,齊國田單用火牛計,大敗燕軍,一舉收復了所有失地。燕惠王后悔了,想召回樂毅,樂毅做書回絕。後來樂毅老死於趙國。

    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當時就有人評論,諸葛亮的才能是強於這兩個人的,而同周朝的姜太公和漢朝的張良比肩。這個評論是公允的。諸葛亮能輔助兵不過三千,將只關,張,趙的劉備創立蜀漢政權,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有人以北伐失敗貶低諸葛亮,豈不知當時蜀漢經荊州失敗和夷陵失敗之後,國力已非常弱小了,已經不具備擊敗曹魏的條件。諸葛亮十分清楚這一點,他只是在盡力完成劉備賦予他的使命罷了。

    再說韓信和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他的戰績十分驕人,尤其是長平之戰,全殲四十五萬趙軍,是戰國時著名戰役。白起用兵多是以優勢兵力強攻。強攻是白起用兵的特點。

    韓信是漢初漢軍名將。他率軍先後殲滅了魏,趙,齊等諸侯國,又協同劉邦,在垓下之戰殲滅了項羽集團。韓信用兵,除垓下之戰外,都是以少勝多,以計謀取勝的。韓信用兵的特點,在於一個巧字。

    如果讓白起和韓信帶同樣數量的軍隊交戰,我估計,失敗的十有八九是白起。

  • 6 # 雨夜v風聲

    諸葛亮的能力絕對不遜色於管樂。以個人偏愛來說,諸葛亮優於管樂!

    管仲匡扶周室,諸葛亮興復漢統。

    樂毅聯合五國破齊,諸葛亮遊說東吳抗曹。

    管仲主政之時諸侯林立,諸葛亮出山之際曹操獨大。

    管仲以強兵壓服諸侯,諸葛亮以偏師牽制曹魏。

    樂毅攻心收齊七十餘城,諸葛亮心戰平蠻三十餘載。

    至於韓信與白起,從戰績上來看 兩人不分伯仲 但韓信的條件要差些! 韓信用兵,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奇兵迭出,誘敵深入,出奇制勝。韓信達到兵家的最高境界了!

    白起的用兵風格是見事明,對形,對勢,對機遇的把握可以稱得上獨一無二,能夠抓住一切的機會。精通強兵之道,千里奇襲,所向無敵,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師!

    還是以個人偏愛來說,韓信優於白起!

  • 7 # 軍武兔

    想一想啊,諸葛亮自閉管仲樂毅,可見諸葛亮的偶像就是管仲。管仲樂毅都是軍政全才,諸葛亮也是上馬治軍下馬治民,出將入相的全才,以這兩人自比還是很恰當的。諸葛亮之後諸如王猛,左宗棠不也以諸葛亮自比。

    個人覺得諸葛亮在內政上是最頂尖的水準,軍事上也是一流的水準,外交,發明上面也頗有建樹。與之類似的還有吳起,杜預,王猛,慕容恪,高穎等,當然能力上各有差異,礙於客觀條件成就也各不相同,但是都是稱得上國士無雙的人物。自比管仲樂毅是沒有當不起一說。

    白起是戰國時候的名將,也被稱為是當時四大名將之首。而白起的軍事能力也一直被人推崇,但是,就是這麼一位天才將領死後,卻被後世貶低,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白起不配稱為名將的人,正是漢朝的大將韓信。

    如果別人說這話,估計會被人嘲笑,但是韓信軍事能力不在白起之下,而且立下的戰功也未必不如白起。那麼,韓信為什麼這麼說,在韓信看來,白起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對的呢?

    這裡就得簡單的闡述一下兩位猛將。

    白起,一生戰功赫赫,前二百九十三年,白起率領大軍直接打敗韓魏大軍,這一戰直接消滅了近二十多萬敵軍,讓南韓和魏國從此一蹶不振。之後白起像開掛一樣:楚國,趙國,南韓等等都被白起率兵打的慘敗。

    也就是這樣一位名將,最終卻被秦昭襄王下令處死,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白起身死,而他死後,也被人們稱為一代殺神。

    韓信,漢朝開國大將,跟隨劉邦一生戰功卓著。劉邦大軍在韓信的帶領下,先後擊敗魏國,趙國,齊國,燕國,而歷史上最讓人記住的就是把項羽打敗,最終項羽烏江自刎。可以說韓信是漢朝建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同樣韓信也沒有落得好下場。劉邦稱帝后,在呂雉的策劃下,韓信被殺,後人尊稱韓信被一代戰神。

    韓信不如白起,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其一:謀略

    白起雖然說是一代名將,但是,就是個領兵打仗的先鋒。比如白起一戰成名的長平之戰,雖然白起帶著人殺了趙國那麼多人,最後還坑殺趙軍無數。表面上是勝利了,但是,秦軍為此也付出巨大代價,傷亡接近20萬人,比趙軍傷亡差不到哪裡去。也就是說,白起不只是把趙國國力耗盡,而且還把秦國國力耗盡了。這種打法叫:傷敵一百,自損三千。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一代名將,最後竟然玩火拼遊戲,一點智謀都不會用,還叫什麼名將?

    看項羽,每次都是以少勝多,傷人而不傷己,這才叫會用兵!而且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前,也有很多以少勝多的列子。舉個列子,兩名大將各自帶領三萬軍隊,甲軍打敗了乙軍,但到最後,甲方打贏了,兵力只剩下500,而乙方戰敗,但留存的兵力卻有1萬人。這樣簡單對比就能看出,贏的一方看似贏了,其實最終在兵力損失上是敗了。

    其二,困鬥之獸,垂死掙扎。

    在長平之戰中,白起犯了個錯誤。那就是不該把趙軍全部圍起來。因為兵法說過,把敵軍全部圍起來,敵軍就容易拼死反擊,這樣對自己士兵作戰也是很大損失。所以,兵家說,像是這種情況,應該留一個口子,讓敵軍看到突圍希望,這樣一來,敵軍只是想著突圍,自然不會拼死作戰。這時候己方軍隊再奮力拼殺,那麼就很容易殺死大量敵軍而自己不受傷害。

    秦兵之所以在長平之戰中損失那麼多人,主要就是因為白起不懂這一點,圍住趙軍跟趙軍死磕,結果在趙軍突圍時候,把秦軍打死二十多萬。如果秦兵留個口子,放趙軍突圍,自己在後面追趕,那麼肯定不會死傷那麼多人。

    再回過頭來看韓信,韓信最後對付項羽,雖然說是十面埋伏,但是實際上,每一個包圍圈都留一個缺口,讓項羽突圍出去,就這樣一步步放項羽走,跟著在後面追趕,把項羽主力部隊一口一口吃掉,最終把項羽消滅。這就是韓信推崇的圍十缺一戰術。因為這樣,才讓漢軍消滅了楚軍。打仗時候都推崇以少勝多,軍隊越打越多,而不是越打越少。

    項羽打六國聯軍時候,手下才幾萬人,打完了就成了四十萬人。韓信打趙國時候更是一群老弱殘兵,但是卻靠著這些攻下諸多城池,不得不說是奇蹟。所以,這些也並不是沒有理由。在運用謀略打仗這方面,韓信比著白起強多了。但是,這並不能說白起不如韓信,因為時代不同,戰場情況也不同,或許在戰國時候,相比謀略作戰野戰更適合也有可能。

    那麼韓信和白起之間非要分出個伯仲,怎麼辦?其實在謀略上韓信略勝一籌。在戰績上來說,白起更厲害,單單白起的戰績就能說明一切:從軍近40年,斬殺敵軍近170萬,而且在白起的一生中,幾乎未嘗敗跡。

    反觀韓信,在攻打項羽的戰役中,還是有兩次被項羽打敗,雖然韓信用兵如神,如果按照戰績,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趣聞中都未有白起戰敗的記載,白起略勝。

  • 8 # 闡釋君

    我認為是第一管仲,第二諸葛亮,第三樂毅,我的依據是這樣的雖然說三位並不在一個時代,所處的環境還不一樣,但我們還是以結果為導論的。我們看看他們三人的各自成就。以及歷史影響。

    第一名的管仲為何比諸葛亮強

    武侯諸葛亮在中華歷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特別是在智謀上,小諸葛一詞基本是對於一個人智謀上最大的肯定,自走出茅屋幫助劉備爭奪天下以來,兢兢業業,助其三分天下,入主巴蜀,出祁山,伐中原,以興復漢室為終身目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年少時讀《出師表》都會被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感情感動,可為何武侯在綜合實力上比不上管仲哪,這裡需要借用,水鏡先生的那句評語: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時代是會成就一個人的,而三國時期天想要成就的人太多,在管仲的時代,天下唯有管仲而已,中華第一相的稱呼也因此而得。其在經濟制度,軍事領域,行政人事制度,外交領域,基本上屬於同時期最強,

    行政上管仲整頓行政管理系統退出“叄其國而伍其鄙”。整頓行政系統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從而使部落的殘餘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軍事上推行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 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亦為後來大規模的戰爭作了準備。

    經濟上管仲相齊的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國語·齊語》),他的辦法乃是“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史記·齊太公世家》)。或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史記·平準書》,參見詞條輕重理論),以至“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記·管晏列傳》)。

    涉及農業,漁業,貨幣,土地保護,林業保護,土地租聘等等,有的政策和後世馬克思的理論契合,可以說領先西方兩千多年。

    孔子評價其:“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篇》)意思是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要是披頭散髮,像野蠻人一般,如此評價可謂至極榮譽。

    其作品《管子》對於後世道家法家等影響巨大。所以說即便是我們尊敬的武侯在管仲面前還是需要多有謙虛,至於樂毅軍事家而已,這裡不多作評價,總之綜合能力不比以上兩位強。

    而韓信和白起之間的軍事指揮能力誰更強,個人認為白起的評分要高一些,白起的後身是有秦國這樣的大國支援,可別忘了,六國在長達幾百年的戰爭裡,真正弱的早就淘汰掉了,其中趙國又是當時百戰之兵實力強大,韓信所面對的是經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新一代人,真正經歷統一戰爭的老的老,死的死,而西楚除了項羽能夠拿得出手的武將實在稀少,更別說其他剛成立的國家。韓信是軍事指揮能力強,能力出眾,但真真百萬級別的殲滅戰,韓信對上白起比輸。

  • 9 # 青汁帶你看歷史劇

    我們對諸葛亮和管樂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管仲之言,齊恆必定聽之。而且齊國也確實有足夠的實力當天下的霸主。相比之下,劉備並不是事事都從諸葛,論實力,也是一點點打下來的,而後期蜀國大治,能夠和強大的魏國周旋那麼多年,表明了諸葛亮的政治才能與管仲相差不大。

    至於樂毅聯合六國兵馬,報燕之仇,連下齊國72城,論軍事能力論外交能力,諸葛亮聯合孫權,對抗曹魏,其實相差也不大。最後,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是一個略有才華且有遠大抱負的青年,他的自比管仲樂毅,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期望:一是期望自己能像管仲、樂毅那樣碰到齊桓公、燕昭王那樣賢明的君主,以師禮待賢,使賢盡其才;二來是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像管仲、樂毅那樣軍政全才的人,即明志。

    而就生前成就來說,管樂和諸葛亮都是成就一番霸業,所以諸葛亮的自比還是比較中肯的。後世評價大概高於管樂,諸葛一度是人臣楷模。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道德上的肯定而不是能力或成就,也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表率。

    白起和韓信是不同時代一流名將的代表,那麼一個是秦軍戰神,一個是秦末兵仙,哪一個更厲害呢?可能很多深受“農藥毒害”的朋友要說了,肯定是白起啊,新版白起一套連招,分分鐘可以單殺韓信,當然這就是玩笑了。

    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支援白起,因為歷史的名將基本不殺降卒,唯白起與項羽,所以他們非英雄而是屠夫?只能說白起屠殺趙軍是現在軍事家的角度看待問題的,在當時來說其實是“最為妥當”的一種做法。秦王其實是下令讓他不要殺,但是他依舊做了。為了統一,他做了那個最壞的人。

    白起所生的年代還沒現在國家一統的概念!各個小國統治階級傳播不同的文化,互相瞧不起,攻破一座城不代表你就能管制一座城,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手段!統一了就可以傳播統一的文化!秦朝統一六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秦朝雖然只統治了十幾年,但是後來的統治階級都有了一統國家的概念,不會再有小國思想! 那時候男人壯丁才是國家的根基,男人沒了,國家不滅也弱,白起之所以屠殺絕不是一意孤行

    白起作為一國之將領,他的職責就是率領指揮手下軍隊打勝仗,殲滅敵軍,攻城略地, 說他殺人太多,打仗不死人,以為過家家? 春秋戰國各國紛爭,年年在打仗,年年在死人,今天打勝了,認輸,回去整修一下回來再打。王孫貴族們國都裡飲酒作樂,將士們卻無休止的征伐,於是,才有了殺降,加速了統一的步伐。

    如果從殲敵數來看,五幹年空前絕後白起,以弱敵六強,次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孫,吳都沒戰績可比,何況韓信,如果沒其它幾股力量,韓信單挑項羽很難取勝,白起一生殲敵160萬。這數字在幾幹年前太恐怖了,幾乎可比二戰蘇德戰場。

    其實兩人的戰略意義不同,白起在的時代秦國君主要求的就是消耗敵人的有生能力,而韓信在的時代是隻要擊潰殺主將其他諸侯會跟著投降 ,韓信是在秦統一的大背景下收的降卒,地域國界之分已經很弱了!而白起時的戰爭是國家之間的,投降就意味著要失去很多東西! 國家一統的情況下好收編,戰國時文化差異那麼大,國與國之間征戰,要人家背叛祖國,還是那麼多士兵,這不是開玩笑嗎?再者,韓信對敵對自己人都狠,白起是閃電戰,奸敵戰!韓信是大兵團作戰。

    韓信看不起白起也正常,一個性格沉默,一個張揚,一個有人支援,有後勤保障,韓信起兵的時候,劉邦毛都沒有,還多次拖後腿。兩人都是厲害點角色,韓信好像沒有敗績,白起好像也是,韓信善於打以少勝多的戰,韓信戰術戰略謀略太厲害否則後世也不會給他兵仙的稱號。

    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對戰力量等級,在白起時代,戰國七國厲兵秣馬,強兵壯軍是國家第一要務,以戰養兵,單體作戰,群體作戰能力都極為優秀,以一國之力抗六國之群,這是何等的威力、魄力;反觀韓信時代,所謂的群雄征戰,大多都是“弱兵”,以臨時起義,半路參戰的身份及戰鬥水平,根本沒有經受過國家長期的軍事訓練,所以白起與韓信之間是軍事質量級的差距,白起綜合更勝韓信一籌。

  • 10 # sunjin6278

    其實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環境條件,不同的成就,不同的素質,是無可比性的,但人們往往愛搞些關公戰秦瓊的事,以滿足其好奇心。這不悟空問答就提出了諸葛亮與管仲樂毅綜合實力誰最強,白起與韓信軍事才能誰更強這樣無聊的問題。盛情所邀,又不能不答,這裡就隨便侃侃,以作茶餘笑資。

    諸葛亮與管仲、樂毅輔助物件政治起點不一樣。管仲投效的齊桓公姜小白,當時在諸公子奪位中已取得了勝利,擁有了齊國,只待如何開發治理了;樂毅投效的燕昭王,也是已有了燕國,目標是打擊強齊以報世仇;諸葛亮經劉備三顧茅廬出山投效的劉備,寄人籬下,沒有尺寸屬於自己的地盤,只有自己漢室之胄的名聲和虛銜。三人治國理政的過程效果不一樣。管仲成為相國後,基於齊國原有的基礎,在齊桓公的全力支援配合下,馬上著手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改革,對外提出“尊王攘夷”口號,“知與之之為取國之寶也”,對內發展鹽鐵經濟,與俗同好惡,整治軍備,設制常備軍,使齊國具備了爭霸諸侯的資本;樂毅只注重幫燕昭王如何打敗強齊,對外注重聯合諸侯對付齊國,對內加強軍隊訓練;諸葛亮先向劉備提出隆中對策,確立奮鬥目標,接著助劉備一步步借荊州佔益州,奪漢中,達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此基礎上,對外東和東吳,南平南中,西交西羌,北伐曹魏,提出“恢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對內修政理,撫百姓,示儀規,公平法制,發展經濟,治水利,造蜀錦,國富民足,為征戰打基礎。三人才能發揮效果不同。管仲佐助齊桓公富國強兵,九合諸侯,成為春秋首霸,為後人留下《管子》治世之書,但臨死沒有向齊桓公推薦好的接班人,致其死後奸邪小人當政,齊桓公被餓死,齊國陷於訌亂,致霸業毀於一旦;樂毅助燕昭王集五國之兵伐齊,大敗齊軍,下齊國七十餘城,僅剩一城未下,因昭王過世,新燕王繼位,聽信齊國反間計,臨陣換樂毅,樂毅奔趙,使得齊國田單復國成功;諸葛亮在劉備在時,治理安撫百姓,整治軍備,足食足兵供給劉備前方打仗,劉備過世後,獨撐危局,再造蜀漢,東和,北拒、南平,西交,迅速恢復蜀漢經濟,恢復國力,以法治蜀,廉潔勤政,公平公正公道,人懷自歷,私不藏奸,道不拾遺,民風肅然,七擒孟獲平南中,六出祁山伐曹魏,延綿蜀漢鞠躬盡瘁,死後薦舉得人,確保蜀漢四十年的穩定,還留下了許多明文典章和發明創造,以化後人。三人的功利思想不同。管仲相齊,富國強兵,助齊桓公稱霸,但自己也貪財,擁有各種美玉珠寶,富比諸侯;樂毅只為創不世之功以傳後世;諸葛亮反對奢侈,不治別產,勤儉持家,不給子孫留遺產,死後要求儉葬。從以上幾點,三人的綜合實力可有比較?

    至於韓信之與白起,白起為強秦大將,有強大的秦軍作後盾,但諸侯國也立國已久,國基穩定,因此多以強攻強,披堅執銳,善察敵情,以優勢兵力戰勝強敵,故斬殺過重,讓人不恥;韓信佐助劉邦,當時天下大亂,重新洗牌之際,各方勢力不定,韓信能用智用謀,對項羽,四面埋伏,對諸侯,襲擊已降,懂得在不同的形勢下用不同的方法用兵作戰,終功業有成,為後世譽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典範。

    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條件,能演化出不同的歷史名人,如果強把他們放在一起比權量力,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實難決斷,不知眾師友可有同感?

  • 11 # 一景一篩子

    一、中華第一相管仲

    二、秦國與趙國交鋒原因是南韓上黨郡歸屬問題,秦昭襄王啟用白起起初是對抗趙國名將廉頗,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廉頗被趙王無故解職,戰局急轉。

    長平之戰前260為秦統一六國打下基礎,殺死趙軍四五十萬人。(坑殺降卒,人心大散)

    前221,這40年裡秦國沒有任何對手。

  • 12 # 業強自由

    管仲的能力遠勝諸葛亮。管仲能使自己的政治死敵,放下屠刀,而加於重任。諸葛亮連他身邊人都有反對聲音,他都無法阻止,可見諸葛亮的才能遠遠不及管仲!

    白起和韓信不同時代的軍事家!不好對比!白起是秦國全盛時代的將軍,他完全可以憑藉秦國的國力輕鬆取勝。而韓信是群雄共銖天下的時代,大家都是作垂死掙扎。他們兩個沒有任何可比性!

  • 13 # 葉飄刀

    這兩組比較,個人覺得都是後人更強,也就是說諸葛亮強於管仲樂毅,而韓信強於白起。

    諸葛亮對比管仲樂毅

    管仲、樂毅是諸葛亮的偶像,諸葛亮常常以此二人自比。

    但諸葛亮毫無疑問是超越此二人的存在。

    諸葛亮比二人更全面,出將入相,那是基本標準,但諸葛亮在其他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諸葛亮都可以稱為第一全才,主要是文學和科技,諸葛亮有《出師表》傳世,被杜甫稱為“千古誰堪伯仲間”,同時正史三國志也有木牛流馬和諸葛連弩的記載。而這些方面是管樂不及的。

    另外一個就是諸葛亮的起點比二人低,管仲使得齊國成就霸業,樂毅使得燕國在七雄中崛起,但齊國本身就是春秋大國,燕國也是七雄之一,他們做的也就是在本來就比較厚的基礎上更近一步。

    而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不過寄人籬下,擁有一兩個小縣,天下實力輪著數,劉備前十都進不了,就這樣能使得劉備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諸葛亮實力可見一斑。

    韓信對比白起

    其實原因和前邊第二個很像,白起的牌比韓信好。

    白起雖然強,但即便沒有白起,當時的秦國仍然是戰國強國,當年的秦軍仍然是戰國最強的軍隊之一,哪怕沒有白起,誰敢說一定能勝當時的秦國秦軍,白起死後,秦國就連戰連敗?白起是強,但很大部分是他牌好,長平之戰,如果用廉頗指揮秦軍,白起指揮趙軍,誰勝誰敗?

    而韓信不同,劉邦的軍隊,當時是遠遠不如項羽的軍隊的,而即便如此,韓信卻硬生生的打出了一片天下,韓信的強在於他能以弱勝強。

  • 14 # 汐水柔情

    諸葛亮與樂毅相比,韓信與白起相比,誰更出色呢?個人分析如下:

    諸葛亮年輕時自比管仲樂毅,管仲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諸葛亮自比管仲是想證明自己擁有管仲一般的政治才能;樂毅中國武廟十哲之一,諸葛亮自比樂毅是想證明自己擁有樂毅的軍事才能。總結諸葛亮自比這兩人是想像世人證明自己是個出將入相的人物,文能治天下,武能平天下,至於諸葛亮說這話的結論,用歷史來證明,諸葛亮已經超越了這兩人,諸葛亮在政治方面與管仲並列中國六大政治家,在軍事方面與樂毅並列武廟十哲,可見諸葛亮當初說這話時,不是吹噓自己,而是真有才華。

    諸葛亮與樂毅相比,兩人唯一能比的就是軍事才能,在綜合才能方面兩人不在一個層次上面。樂毅在軍事方面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可見樂毅軍事才能之強,再從武廟十哲來看,樂毅在武廟多次更替的過程中,樂毅的軍事地位紋絲不動,足見樂毅的軍事地位之高,諸葛亮視樂毅為偶像,也證明了諸葛亮沒有選錯人。至於諸葛亮,他也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輔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稱帝,可見諸葛亮也並非等閒之輩,至於諸葛亮也樂毅相比,兩人之間本來就是偶像之間的關係,沒必要進行比較,只是諸葛亮對後世影響比較大,樂毅更顯得暗淡些。

    韓信年輕時不太看得起白起,不太贊同他的打仗方式,後來韓信也用自己的軍事才能證明了自己,當初說的話並非是吹牛。韓信也因此被後人稱為“兵仙”,那麼是否韓信的軍事才能就比白起強呢?這個不見然。

    白起和韓信兩人的作戰方式不同,韓信打仗側重擊敗敵人即可,白起打仗側重以絕後患。所以白起被後人稱為“殺神”,因為兩人的作戰方式不同,所以白起在後期,被踢出武廟十哲,而韓信軍事地位不受影響。但是透過這兩人的一場戰爭來看進行一個對比,白起的長平之戰和韓信垓下之戰,首先長平之戰是一場大規模作戰,白起這一丈打的非常出色,首先是全殲沒有漏網之魚,但自己也損失比較大。韓信的垓下之戰也屬於大規模作戰,韓信的兵法達五十萬,對付項羽十萬的疲憊之師,圍攻項羽的幾萬軍隊突圍,讓項羽成功突圍,從這裡可以看出,韓信的包圍圈沒有白起的包圍圈嚴實。

    白起和韓信都是中國兵家代表人物,二人作戰風格也不同,至於誰軍事才能更出色,這個真沒有評價標準,只是看每位學者喜歡什麼樣的作戰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朱元璋的手下劉伯溫和李善長兩個人,論才能哪一個堪比劉邦手下的張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