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嘉和建材總部
-
2 # 媚之夭夭
如果康熙將皇位傳給胤禵,清朝歷史會怎麼樣?
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真正的文武雙全,文韜武略,幾乎沒有!老大,雖然文武都會但不精,且心眼太小,為了奪皇位,暗中搞魔症,東窗事發,永遠圈禁!
二阿哥,就是太子,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三阿哥,做學問還可以,但不懂政治!
四阿哥,是冷麵王,透過康熙放手去辦事,在謀士的幫助下終成大業!
八阿哥,有八賢王美譽,也窺視皇位,只是擅於小恩小惠收買人心,撈個好名聲!
九阿哥,有的匹夫之勇,不善用腦,也是八阿哥的跟屁蟲!
老十呢?典型的二楞子,專門惹康熙生氣!
老十三呢?功夫卓越,有軍事才能,透過十年圈禁終於懂得了政治!
老十四呢?雖然是跟雍正同胞,但是為人處事真的是天地之別!雖然軍事才能好,被康熙封大將軍王,帶兵征戰,最後凱旋而歸!
如果:康熙把皇位傳給老十四,那清朝歷史會怎麼樣呢?可以肯定的說:很快玩完!
為什麼呢?
一,老十四也曾想借老八勢力為自己開路,到時自己藉手中兵權強奪皇位!老十四軍事才能,是在兄弟們當中數一數二的!
但是,老十四不懂政治!這一點,跟親哥老四大相徑庭!
在老十四被康熙封為大將軍王征戰前夕,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幾個又見面商議了!
當時,老十四就天真的想:現在借老八手中的勢力為自己清除障礙,到時自己凱旋歸來,仗著手中軍權,強奪皇位也是輕而易主!
這是典型的二楞子!這樣簡單的思想,能夠駕馭朝中大臣?能夠運籌帷幄?能夠指點江山!能主社稷沉浮?
當然是不可能!
二,老十四也是頭腦簡單的人!康熙晚年的江山己是腐朽,需要一個有能力又有魄力的人去勵精圖治!可是老十四不是那塊料!說都十四頭腦簡單,從他平時跟著老八後面的所作所為就看到出來!
自己沒有見解,只有跟著八阿哥人云亦云!
晚年的康熙,只求穩,造成了朝庭腐敗透頂!也沒有精力去改變了!
所以,康熙就把這個希望寄託在將來皇位繼承人身上了!這個人要敢做敢為,不怕得罪人!
老十四哪有這個能力?!
謀士方苞還說:遠皇位繼承人,除了看皇子這一代,還要看孫輩,有沒有能力?
老十四那四個兒子,真不敢恭維!
反觀,雍正的兒子弘曆,那才是朝庭未來的希望!
三,老十四,光桿司令一個,手下又沒謀士,自己又不善謀略,哪有成大事的實力?老十四,除了跟著老八後面跑,就沒什麼了!
自己沒有一幫人輔佐,本人只曉軍事,更沒有人出謀劃策,老十四就算有這個福氣,皇位降臨到他的頭上,那麼一個光桿司令能夠下活這盤棋?
那只是望著田螺裡面的肉——無從下手!
所以,老十四是不具備繼承皇位的能力,也沒有繼承皇位的條件!
因為,老康熙沒有犯糊塗,心中明亮著!
由此可見:沒有一統天下能力的老十四,只有為人臣的命運!就算皇位真的是傳位給他,他也註定是個過客! -
3 # 屬馬姓楊
胤禵精通兵法,統兵打仗有一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剿滅了準格爾叛亂,保衛西藏。其本人在軍事上有很大成就。
在清朝,皇帝最忌諱的就是結黨,其與八阿哥結黨營私,肯定會引起康熙警覺,另外模仿太子筆記,發出調兵令,包圍康熙宿營地,事後康熙肯定會查明真相。
另外胤禵除了在軍事上有所貢獻之外,在內政上並無多大建樹,要知道康熙晚年滿足於創造的所謂盛世,而有所倦政,其想找一個在內政方面有所擔當的皇子繼承皇位。四皇子就非常合適,一些苦差事都交給他來做,康熙也藉機觀察皇四子的辦事能力。而皇四子也非常爭氣,都能完成的比較完美。
當胤禵率軍平叛也是皇四子在後方統籌軍需,提供銀餉,為剿滅叛亂做出了貢獻。另外就是皇四子有個討康熙喜歡的兒子,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康熙駕崩後,雍正繼位,國庫的存銀不過800萬兩,而雍正透過推行一系列新政,加上自己的勤政,在乾隆繼位後國庫存銀近3000萬兩,給“ 十全老人”乾隆奠定了經濟基礎。
所以說雍正絕對稱得上是個“ 康乾盛世”承前啟後的人,是個勤政皇帝的典範。
而胤禵也沒有其四哥的政治手腕,內政也無大建樹,在戰亂年代胤禵這種人吃香,但是治國理政他就差了一大截。如果繼位,朝政勢必會在其六哥的把持下,他則成了傀儡,任人擺佈,被廢掉也不是沒有可能。
另外有些人說雍正改了遺照,將“傳位十四子”加了一筆,改成“傳位於四子”這就有些扯了,遺照都是用滿漢雙文寫的,就算是改了漢文,滿文怎麼改?
康熙作為明君,識人的本事還是有的,晚年就是看著這些皇子們的表演,才能選出個合朕心的皇子繼承大統。胤禵的所作所為康熙是絕對不可能將皇位交到他手裡。如果真要是交給他了,我想清朝也不會延續那麼多年,興許會提前土崩瓦解。
-
4 # 雍親王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為“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進而順利登上了皇位,這便是雍正皇帝。
而圍繞著雍正的登基,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種種謎團,特別是在關於雍正皇位來路不正的說法中,無一例外的都將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當時叫做“胤禎”,雍正登基後改為“允禵”)作為了最終的“受害者”,並且認為雍正就是搶奪了他的皇位。
那麼康熙到底有沒有想要將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胤禵,如果胤禵真的登上了皇位,大清王朝將要如何發展,這裡我們就來做一個分析和設想。
關於康熙是否想要傳位給十四阿哥胤禵,至少從康熙在世時的一系列表現來看,並無這樣想法。歷史上的康熙是否喜愛十四阿哥胤禵,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在兩個方面得以體現。
其一,康熙皇帝安排自己的表兄弟、其大舅佟國綱之子法海,擔任十四阿哥胤禵的老師。
法海,可以說在當時是八旗子弟中公認的青年才俊、文武全才,年紀輕輕就考取了進士,可謂風光無限,併為康熙所信任。於是康熙專門安排法海擔任十三阿哥胤祥與十四阿哥胤禵的老師。而結果證明,法海不但本人能力出眾,施教水平也非常突出,這也使得後來的胤祥和胤禵,也均是能文能武,成為朝廷之棟樑。
其二,就是康熙皇帝在胤禵大婚後,讓安排其居住在宮中。
縱觀所有康熙皇子中,也僅僅只有早年的大阿哥胤褆以及後來的十四阿哥胤禵享受到了如此待遇,足可見康熙對其的寵愛。
到了康熙晚年,十四阿哥胤禵更是得到了康熙極度的器重。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統領大軍平叛,並且還特別降旨向蒙古王公交代:
“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而也正是由於康熙皇帝如此的抬愛十四阿哥胤禵,以及如同後來《雍正王朝》劇情中所描述的“得大將軍王者即為康熙心中的接班人”,這樣的輿論氛圍的影響,再加上此時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皇子與朝臣的力挺,使得朝堂上大部分都都認為,十四阿哥胤禵會在康熙去世後繼承皇位。
然而,這僅僅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事實並非如此。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六十年(1721年),胤禵在完成西北平叛後回京覆命。此時距離康熙去世僅有一年的時間,康熙的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如果真的是想讓十四阿哥胤禵繼承大統,必然會將其留在身邊,讓其處於“隨時待命繼位”的狀態。可最終的結果是,胤禵僅僅在北京做了非常短暫的停留,就被康熙重新安排回到了西北。這像是想要讓十四阿哥胤禵接班繼位的表現麼?
反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就在康熙去世前三天,康熙親自召見並安排雍正代他去天壇祭天。而在此之前祭天、祭祖、祭奠明陵等一系列祭祀活動,不是康熙本人前往,就是安排太子胤礽前往,可見,這才是非常明顯的傳位的暗示訊號,就好比雍正登基後,也是一直安排弘曆代他去進行祭祀活動一樣。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康熙傳位給雍正確實應該是名正言順的,而十四阿哥胤禵也確實不是康熙所考慮的物件。
我們再換個角度看一下,在康熙朝,帶兵打過仗的不僅是十四阿哥胤禵,包括大阿哥胤褆、五阿哥胤祺以及七阿哥胤祐,都跟隨著上過戰場。只不過單獨指揮如此龐大的軍隊作戰,這個確實只有十四阿哥胤禵有過這樣的經歷。
可是,相比較之下,康熙皇帝僅僅是讓胤禵帶兵打仗,可卻從未對其就全面理政的能力進行培養,相較於康熙對於此前培養、教育廢太子胤礽,胤禵所獲得的的關注和鍛鍊確實非常的有限。這也說明了康熙也僅僅是想讓胤禵做一介護國的武將,其角色定位相當於康熙的兩位親兄弟,即裕親王福全以及恭親王常寧,而不是讓其承擔扛起整個江山社稷的重任。
因此這也可以看出,歷史上的康熙並非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胤禵,所以也就不存在雍正搶奪了胤禵皇位這一說法了。
或許胤禵的能力很強,但是他並不符合當時的“時代需求”。正如評價皇太極的時候,人們儘管會對他的權謀與陰狠加以批判,但是仍會認為由皇太極繼任後金大汗,是歷史的“最佳選擇”一樣,雍正也是所有康熙皇子中,被證明的最能符合當時的“時代需求”,同時也是最為合適的繼位人選。
雍正在位期間,實行了包括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廢黜賤籍等一系列的改革,而這些改革取得了非常豐厚的成果,不僅一改康熙朝末年凋敝、虛晃的發展局面,更是奠定了乾隆朝興盛繁榮的基礎。可改革也極大的觸動了眾多的既得利益者與保守派政治勢力集團,特別是讀書人以及官僚士大夫階層,因此他們對於雍正並不滿意,這才有了民間對於雍正的諸多“詆譭”之言。
而這也更加充分的證明了,雍正實施這些改革的阻力之大,以及雍正改革決心之堅定。當然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就是由於雍正在“九子奪嫡”程序中所採取的“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使得他的背後並沒有政治勢力集團的牽絆,因而可以放心大膽的推進改革而不會顧及其他。
而這恰恰是十四阿哥胤禵所辦不到的。
歷史上的十四阿哥胤禵,與雍正同為德妃烏雅氏所生。而烏雅氏的父親是包衣護軍參領威武,其家族包衣旗籍的出身,實際上並不比出身於辛者庫的八阿哥胤禩之生母良妃衛氏好到哪裡去,德妃烏雅氏相較於良妃衛氏的優勢真的就在於運氣好點,再加上幾個孩子存活率比較高,身體健康,這才使得她有了晉封“四妃”的資本。
可以說,胤禵所能依靠的母家勢力幾乎沒有,而他之所以能夠參與併成為“九子奪嫡”的熱門人選,除了其本人的能力出眾外,全部要靠八阿哥胤禩及其政治集團的支援。
其實,八阿哥胤禩等人支援十四阿哥胤禵,也是一種頗為無奈的選擇。
胤禩的政治集團首先推出來的是大阿哥胤褆。但是在康熙“一廢皇太子”期間,由於大阿哥胤褆被三阿哥胤祉檢舉、揭發用“魘鎮”詛咒太子胤礽,進而被康熙下旨削宗奪爵、終身圈禁,徹底退出了政治舞臺。
之後,胤禩被推到了前臺,然而由於其過高的聲望以及“八爺黨”成員一系列不恰當的操作,讓康熙對其是深感厭惡,特別是在“斃鷹事件”後,胤禩徹底失去了成為繼位人的資格。
除此之外,所謂“八爺黨”政治集團中,九阿哥胤禟熱衷於積攢財富,對皇位並無興趣,而十阿哥胤䄉儘管出身高貴,他是生性憨厚、耿直,能力非常的有限,自然也不被看好。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集團,開始全力支援十四阿哥胤禵,以至於九阿哥胤禟甚至當眾表示:
“十四阿哥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如果在奪位鬥爭中,支援勢力的龐大無疑是一個巨大優勢,那麼一旦登上皇位,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包袱與牽制。這也就是為什麼皇太極登上汗位後,要逐步擺脫“四大貝勒南面共坐”的局面,進而“南面獨坐”的原因,為的就是加強中央集權。
可胤禵,既不是皇太極,也不是他的哥哥雍正。對於他而言,他有個最大的問題與缺點,那就是不懂的韜光養晦,並且是性格急躁,喜怒形於色,這些都是身為帝王的“大忌”所在,更不要說是要清除政治阻力,收歸權力強化中央集權了,甚至於自己還沒有想著動手,就被別人辦了下去。
所以,十四阿哥胤禵當年的背後支援勢力,將成為朝堂上的“主宰”。
首先,就是八爺黨的眾位皇子。
特別是八阿哥胤禩,儘管其沒有最終登上皇位,但是他對於朝堂的影響力並將是非常的深遠,甚至與連十四阿哥胤禵都無法企及。而九阿哥和十阿哥也同樣會委以重用。
其次,就是八爺黨皇子背後的家族勢力。
其實,包括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每個人背後都有著其主要的家族勢力的支援力量。八阿哥胤禩背後是其嫡福晉郭絡羅氏所在的安親王家族勢力,同時其也贏得了包括佟國維、鄂倫岱等佟佳氏家族代表的支援;九阿哥胤禟由於明珠之子納蘭揆敘結有姻親關係,使得其與葉赫那拉氏家族的關係頗為緊密,況且出身於葉赫那拉氏家族的惠妃那拉氏又是胤禩的養母,也必然會支援胤禩;而十阿哥的外公是康熙初年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其子阿靈阿也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和骨幹,因而十阿哥背後的鈕祜祿氏家族也有著非常強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再次,就是在扳倒太子胤礽,扶保、支援八爺黨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部分漢族官員,他們代表的是漢族士大夫階層。
既然十四阿哥胤禵能夠順利登基,很大程度上是靠著這些宗室王公、滿洲貴族以及漢族士大夫代表的支援與力挺,那麼登基後的胤禵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其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反觀雍正所力主的一系列改革,這些人的利益恰恰是受到了最大的傷害,因此,相應的改革也必然不會為胤禵所推動,而朝堂的時局走勢、政策導向,也將成為康熙朝晚年的翻版。
當時朝廷所面臨的國庫空虛、結黨營私、吏治腐敗、民生凋敝等一系列問題,也將很難得到較為徹底的改變,最終所產生的結果也必然是可想而知的。
實際上,不管是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只要是這一眾“八爺黨”的掌握了國家的最高權力,那麼必然會受到其背後龐大的政治勢力的影響,進而無法像雍正一樣徹底的推進改革。
而當時的政治局面與經濟發展環境,並不需要八阿哥胤禩這樣的“好好先生”,也不需要十四阿哥胤禵這樣“將軍天子”,恰恰需要的是雍正這樣能夠力排眾議、乾綱獨斷、果敢無畏的“改革者”。
所以還是那句話,不是十四阿哥胤禵能力不夠,也不是他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只是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說,他並不符合當時的“時代需求”罷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雍正的繼位成迷,其陰狠與殘忍也廣為詬病,但單從其執政與改革的成果來看,毫無疑問是他的確應該是當時的“最佳選擇”。
-
5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事件逐漸明晰,其中皇長子胤褆、皇太子胤礽被永遠圈禁,徹底失去繼位可能;皇三子胤祉在二廢太子以後,眼見奪嫡亂局,主動退出了奪嫡之爭;皇八子胤禩經過康熙五十三年的“斃鷹事件”,也幾乎斬斷了繼位希望。此時,唯有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這對一母同胞,最得聖寵。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中央發兵救援。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九子奪嫡”的結果似乎更加明晰,皇十四子胤禵一躍成為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在決定康熙皇權傳承的關鍵時刻,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以“面授方略”為由,召回京城,而且在戰事的緊張時刻,胤禵於京城一待就是4個月。康熙皇帝此舉,在滿朝上下乃至諸位皇子看來,幾乎確定了胤禵的皇儲身份。
但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一月,胤禵被再次派往西北前線,而且在胤禵留京期間,胤禵滿心期待的皇位承繼問題,康熙皇帝隻字未提。
在胤禵被重新派往西北之前,康熙皇帝接連兩次見到了皇四子胤禛的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曆,並給予“是命貴重,福將過予”的讚譽,“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
這是不是康熙皇帝改變皇位傳承初衷的原因所在,已經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確的是,康熙皇帝並沒有傳位於皇十四子胤禵的想法。否則,康熙皇帝斷然不會讓胤禵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再度返回西北前線,遠離京畿。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時任九門提督的佟佳·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自此,“九子奪嫡”事件以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權,成為雍正皇帝而告一段落。
事實證明,不管康雍皇權更迭結果是康熙皇帝的真實想法,還是皇四子胤禛在隆科多支援和選擇下,進行的果斷篡逆行動,皇四子胤禛能夠承繼大位,對於“康熙盛世”的有效延續,對於清朝鼎盛狀態的帶來,都有著極為關鍵的決定性影響。也就是說,皇四子胤禛能夠繼承大位,對於康熙皇帝、對於大清王朝而言,乃系一件幸事絕非禍事。
那麼,如果康熙皇帝駕崩以後,承繼大清皇位的不是皇四子胤禛,而是皇十四子胤禵,大清王朝又會走向何方?清朝的歷史又該如何改寫呢?
本文就依據清朝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和皇十四子胤禵的相關資訊,予以理性推斷。
01 朝局勢力分佈首先,應該肯定的是無論皇四子胤禛還是皇十四子胤禵繼承皇位,都會對賢名在外、勢力龐大的皇八子胤禩有所忌憚。
但也正是因為皇八子胤禩的勢力龐大,胤禵也會採取雍正皇帝一樣“先予以高官厚祿安撫,再進行冷血無情的清算”的兩極手段,進行必要的皇權穩固措施。除此之外,胤禵遠在西北之時,給予鉅額錢財支援,並被專門叮囑在此期間“皇父但有欠安,儘早捎信告知”的皇九子胤禟或許會成為雍正皇帝之於皇十三子胤祥一般的有力臂膀。
皇十子胤俄或許不會被圈禁,但根據其脾氣秉性和修為學識,最多會做一個虛職的親王,閒散度日。
而對於揭發皇長子胤褆“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魘廢太子”,並最終導致胤褆被永遠圈禁的皇三子胤祉,或許會得到雍正皇帝一樣的懲治手段,甚至更甚。
而對於朝堂之上,在“九子奪嫡”事件中積極影響和支援自己的阿爾松阿,也就是阿靈阿的兒子,其所代表的鈕祜祿氏家族將會得到重用,會成為類似乾隆朝富察氏家族一般的存在,成為勢力最為強大的滿洲勳貴家族。
另外,無論是胤禵還是胤禛上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都會被尊為聖母皇天后,以天下養。但胤禵的繼位,肯定更合乎烏雅氏的心中所想,更符合烏雅氏當初的皇位傳承預設,所以,烏雅氏或許會活的更為長久,而其身後的烏雅氏家族也會迅速崛起,成為實力強大的外戚家族。
王鴻緒、秦道然等漢族出身的官員,也會成為張廷玉一般漢臣的代表人物,屹立於朝堂。
總體而言,皇十四子胤禵如果繼承皇位,皇室宗親、滿洲勳貴、漢族臣屬三大勢力的朝臣勢力分佈似乎不會有太大改變,只是具體人物會有所改變而已。
相較於皇四子胤禛的雍正皇權,皇十四子胤禵的皇權似乎更能迅速得到穩固,胤禵也能更快的投入到自己的施政風格和施政手段中去。
02 施政手段無論是康熙皇帝的評價還是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皇十四子胤禵都是一個“個性爽直,重情重義,雷厲風行”之人,頗具領導風範。
一定程度而言,皇十四子胤禵的脾氣秉性和施政手段,應該和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頗為相似。
但是,對於胤禵施政手段的分析,應該從其身為皇子時期、在“九子奪嫡”事件中的具體經歷為依據。
1、在康熙皇帝做大35位皇子中,皇十四子胤禵是唯一一位成年了依然擁有居住於皇宮的特例;
2、在整個“九子奪嫡”事件中,皇十四子胤禵僅僅因為康熙皇帝嚴懲皇八子胤禩的時候,“懷藏毒藥,願與同死”,又與康熙皇帝有了語言衝突,才被處以過仗責的處罰。除此之外,胤禵備受康熙皇帝恩寵,其賞賜頻繁,兄弟中無人能比。
3、在康熙皇帝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的時候,還同時向蒙古王公、西北官員下達過一道類似於維護胤禵權威的諭旨,其中有一句:“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
這些,都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較之胤禛出身高貴的皇子,雖不及皇十子胤俄紈絝,也有著“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的正面評價,但依然不能否定其“生在幸福窩,安享富貴活”的皇子生涯。
從這一點來看,胤禵似乎又和乾隆皇帝有著頗多相似之處,其施政手段很可能會延續康熙皇帝的“仁政”辦法,繼續將“康熙仁政”予以推廣延續。至於會不會像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三年的施政風格大變,就不得而知了!
03 皇位傳承皇十四子胤禵較之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臨終時,有著年齡上的巨大優勢,這個不口否認,但在只是數量上,兩位皇子幾乎等同。
單就兒子而言,康熙六十一年,胤禵擁有4個兒子;而胤禛雖有隻是早夭,但也擁有弘時、弘曆、弘晝、福惠4個兒子。但比胤禛小10歲的胤禵,薨逝於乾隆二十年,比胤禛多活了10年,也就是說如果胤禵繼位,會在位33年,或者未經過打擊而活的更為長久,在位時間更長。
胤禵繼位以後會不會再行生育,無法推斷,但其薨逝時尚有三子在世,分別是嫡福晉完顏氏所出嫡長子弘明、嫡次子弘暟和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所出庶子弘映。
從乾隆十八年,胤禵66歲之時,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有生育的情況來看,她應該極得胤禵恩寵。兩位嫡出皇子,一個“子以母貴”的庶子,胤禵應該很難選擇皇位繼承人,甚至很可能重演康熙朝晚年的皇子奪嫡事件。
所以,綜合上述三方面的情況來看,胤禵繼位對於清王朝而言,較之皇四子胤禛,遠遠不如。單就皇位傳承的繼續血腥而言,就會嚴重挫傷清朝的命數。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清實錄·清聖祖實錄》、《康熙朝起居注冊》
回覆列表
傳給他的話,清朝歷史可能延續不能那麼久,他只有一腔熱血,有抱負,但是沒什麼治國方略,此人心胸狹窄,見識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