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記歷史

    感謝邀請,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吧!薄姬到了劉邦手裡並不是原裝的了,薄姬最初是魏王魏豹的女人,後來劉邦平定魏王,自然捎帶著就把魏王的女人們笑納了。所以那時候薄姬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劉邦的戰利品罷了。劉邦將魏王的這些女人們帶入宮後,並沒有悉數將這些人放在自己身邊,比如薄姬就被安排在宮內的御用織布廠,做一名普通的紡織女工。後來劉邦這個大老闆閒來無事在宮中閒逛,無意中轉悠到了織布車間,忽然發現還有薄姬這種上等姿色的女人竟然還在織布,這讓劉邦感覺有些暴殄天物了。

    劉邦在織布廠發現薄姬這個美女之後,就把她從勞動的第一線弄到了他眾多的備胎群中,但奇怪的是薄姬成為劉邦備胎之後,竟然沒有被劉邦召喚過一次。薄姬在劉邦的眾多女人之中,就好像被遺忘了一樣,但就算被遺忘了,也比在一線當工人強。薄姬這樣平淡無味的生活,一直持續了一年多,最後還是和她要好的閨蜜被劉邦寵幸,薄姬的閨蜜在劉邦面前為她美言一番,這樣薄姬才再次納入劉邦的視線。像劉邦這樣的帝王,想翻誰的牌子那還不是由自己的心意,隨後劉邦和薄姬就有了一夜之歡。可能老天也比較照顧薄姬,就只這一次她竟然懷上了龍種,雖然她自己出身低微,但能有這樣的結果還是非常幸運的。

    劉邦和薄姬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薄姬懷孕生子之後劉邦基本上就沒有召喚過她,有人說劉邦這樣是為了保護薄姬,只有這樣疏遠她才不會被後宮有權勢的女人傷害。但我感覺這種說法沒有什麼歷史依據,因為當時受劉邦寵幸的女人真是太多,劉邦的子嗣也不少,沒有理由對薄姬特殊照顧。那時候劉邦最寵愛的就是戚夫人,呂后和戚夫人二人爭的是你死我活,總體來說劉邦在世時戚夫人還是略佔優勢的,這一點從劉邦廢立接班人可以體現出來。

    每個人都是有嫉妒之心的,女人之間的嫉妒之心更甚之,呂后每天看著在劉邦身邊的女人們。而自己孤苦伶仃卻不受待見,這樣的情況時間長了,難免會讓她的心裡會有一些畸形。這樣的情緒會日積月累的積攢起來,所以劉邦死後呂后掌權,這些在她心中落下仇恨印記的女人,必然會成為她第一時間打擊的物件。尤其是戚夫人被呂后收拾的最慘,開始戚夫人還好,只是被侮辱囚禁起來做苦力。後來呂后感覺這樣還不過癮,不足以發洩她心中的怒火,就砍去戚夫人的四肢,再把戚夫人五官全部毀掉,之後再扔到廁所汙穢之物中侵泡。由此可見呂后對劉邦身邊受寵幸的那些女人們是多麼的仇恨,也可以看出呂后毒辣的手段和殘忍的心機。

    薄姬能夠逃脫呂后的毒手,主要是因為她很少能夠和劉邦見面,她不受劉邦寵愛自然出鏡率就低了,呂后對她的仇恨也就很小,所以劉邦死後薄姬沒有受到呂后的打擊,而是去他兒子封地過著平淡的生活。戲劇性的是人越是不爭不搶,越是會受到老天爺的照顧,呂后的政權垮塌之後,薄姬的兒子劉恆被擁立為帝。這樣母以子貴的情況下,薄姬這個看似平凡的女人,最後得以皇太后的無上榮耀。

  • 2 # 翻山看世界

    首先薄姬不受寵。薄姬本來是魏王豹的小老婆。劉邦這個渣男把人家搶回來就忘記了。要不是薄姬的姐妹在劉邦面前提到她,估計在後宮裡發黴都見不到天日了。純粹出於可憐劉邦才寵幸她一晚,才還好肚子爭氣,一日沖天,生下兒子劉恆。

    然後是溜得快。薄姬因為地位低,不受寵,也沒心思幫兒子爭皇位,遊弋於宮鬥邊緣。劉邦昇天後,就允許其帶著兒子出宮,跑到兒子的封地代國,當她的代王太后混吃等死。

    等漢宮這裡鬥得烏煙瘴氣,鬥到呂后都死了,薄姬在代國活得可滋潤了。一幫子大臣覺得呂氏後人沒有個好東西,找來找去發現代國還有一個大善人薄姬,故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

    這才是人生贏家啊!

  • 3 # 知史說史鑑史

    薄姬的身世比較坎坷他原本是魏王豹的妃嬪後來被自己的兩位好閨蜜在劉邦面前說好話受到重視生下了一個皇子,呂后認為她和自己一樣不幸同情她的遭遇而且認為對自己的權勢構不成威脅放過一馬;薄姬沒有成為呂后的眼中釘肉中刺戚夫人一直慫恿劉邦立她的兒子為太子這是呂后的底線絕不能接受;薄姬對於功名利祿不爭風吃醋自從生下皇子也沒有再受到寵幸對於立太子這件事更高沒有奢望所以呂后也就沒必要動手了。

    薄姬身世坎坷

    1.薄姬的母親將自己的女兒將來會生天子這件事告訴魏豹,這讓他興奮異常想要自立山頭不跟劉邦一塊打天下了。韓信前去平叛魏豹兵敗被殺薄姬成為俘虜在宮中做洗衣服的女工,幸好她兩個好姐妹受到劉邦寵愛為履行當初富貴不相忘的諾言,將她引薦給了劉邦。這一次受到寵幸就生下了皇子,但她並沒有就此囂張跋扈而是繼續小心翼翼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兒子長大被封往代地薄姬也一塊去了。呂后相信她掀不起什麼風浪就沒有對她下手。

    薄姬退出爭鬥

    2.薄姬經過富貴貧窮兩種天差地別的生活之後,懂得了親情才是最珍貴其他一切都是浮雲與自己的兒子劉恆去往封地過平靜的生活。而戚夫人則不同她身世低賤遇到了劉邦就拼命抓住這根救命稻草往上爬想要得到榮華富貴滿足自己的慾望。著一些都被呂后看在眼裡就等著秋後算賬呢,劉邦一死呂后執掌大權便開始了自己殘酷的報復,砍掉戚夫人的四肢,割掉舌頭,燻瞎眼睛,放在一個陶罐中忍受非人般的折磨讓她付出應有的代價。

    薄姬淡泊名利

    3.薄姬不像別的女人一樣在後宮之中想方設法得到劉邦的寵幸,第一次受到重視還是被姐妹推薦才見到皇帝一面。生下皇子劉恆,根本沒有再見到劉邦第二面對待呂后也非常恭敬不敢違揹她的命令,正所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薄姬這樣呂后還有什麼理由能夠下得了手呢?也正是因為這樣忍受了一切才能夠倖存下來。

    薄姬正是經歷她寶貴的人生經歷讓她看清了人應該知足者常樂,要是一直靠索取滿足自己的慾望那將會受到沉重的代價。後宮之中從來沒有平靜下來過,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皇后妃嬪你爭我奪,太子之位爭得頭破血流。‘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薄姬大智若愚急流勇退最後才成為人生的真正贏家。

  • 4 # 談古論金

    《史記 外戚世家》中的兩句話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

    第二句話在《漢書 外戚傳》中也有類似的表述。

    劉邦見於史籍的姬妾有戚夫人、薄姬、趙姬、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等。戚夫人作為呂后的敵人,落得一個悽慘的下場自不待言;趙姬是淮南王劉長的生母,在劉長出生後就憤而自殺,事在劉邦生前;管夫人、趙子兒是薄姬的朋友,後面就沒有記載提及;石美人是石奮的姐姐,也沒有具體提到她究竟怎樣。

    呂后將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皆幽之的原因,固然有因為妒忌而生的怒氣,但或許還有另外一層因素,那就是這些姬妾可能是劉邦分封在外的兒子比如劉友劉恢等的母親,子在外為王而幽母,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人質作用。

    嚴格來說,劉邦的寵妾幾乎都遭過呂后毒手偏偏薄姬能逃過一劫這個說法不是特別準確,劉邦的寵妾除了戚夫人遭毒手,其他被幽禁不能出宮,不自在則有之,毒手或許還談不上,至於因為劉邦不寵愛而得以無恙或得以出宮的,細玩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的語意,估計也不止薄姬一人,只是後來薄姬的兒子成了皇帝,她比較出名而已。

  • 5 # 圍爐品茗人

    薄姬是漢文帝的母親,劉邦的姬妾,她的一生頗有傳奇色彩,兼具私生女、二婚女等等標籤,但卻能先後成為魏王魏豹(秦亡後項羽分封的諸侯,不是戰國時期的魏王)和漢高祖劉邦的女人。而且還能躲過歷史上以狠辣聞名的呂后的魔爪,安然無恙的活到了呂后的去世,最後和兒子劉恆幸運的接過了大漢江山。那麼為什麼偏偏薄姬就能躲過呂后的魔爪呢?

    薄姬

    薄姬不受劉邦寵愛是顯而易見的原因

    這個原因太史公司馬遷已經為我們總結出來了,在《史記外戚世家》裡對薄姬的記載中明確表達了這個觀點和相關資訊。

    薄姬的確小有姿色,但是並非傾國傾城,他能被從織布房召入內宮,的確因為她的姿色,但是以我們後面會提到的情況來分析,她應該是隨一批人進入內宮,並非單單她一個人的美貌吸引了劉邦。而且進入內宮後,長年不受劉邦的寵幸,也就證明了劉邦可能一次性挑選了一批長得不錯的女人充入他的內宮,而薄姬在這些人裡屬於不受劉邦關注的。

    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歲餘不得幸。《史記外戚世家》

    薄姬的被寵幸可能是偶然行為。剛才提到進入內宮後,薄姬歲餘不得幸。但是她有兩個好閨蜜,一個是管夫人,一個是趙子兒,她們三個曾經約定誰先富貴了都不要忘記(提攜、照顧)彼此。結果管夫人和趙子兒可能因為長的更漂亮都得到了劉邦的寵幸,而且可能受寵的程度不低。某日她們陪劉邦在一起,就提起了這個事情,劉邦得知後,感覺薄姬有點可憐,三個好閨蜜就她一個人沒有被寵幸,於是同情心突然氾濫的劉邦當天就把薄姬召過來並寵幸了她。是不是像電視劇的情節,但是這的確是太史公司馬遷在幾千年前記錄下的歷史。而且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薄姬真的是不受寵。

    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史記外戚世家》

    劉邦死後,薄姬沒有和其他劉邦的女人那樣被呂后關在後宮,而是被放出來,讓她去了兒子劉恆(當時已被封為代王)那裡。司馬遷在史記裡也明確給出了原因,簡單明瞭就是因為薄姬不受寵。

    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

    那麼除了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裡提到的這個原因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使得薄姬能夠被呂后放過而且還能到自己兒子那裡當王太后呢?個人認為可能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呂后

    薄姬善於為人處世

    還是基於《史記》中的記載,從薄姬被她的兩個好閨蜜提及以前約定的故事就能看出一點端倪。雖然《史記》中沒有提及為什麼她們倆個要在劉邦在的時候提起這件往事。但是我們可以試著假設一下,如果這次提及舊事是她兩個好閨蜜為了履行約定故意提及的,那麼在可以證明管、趙兩人真的是“大漢好閨蜜”之外,或許可以證明薄姬與她們相處的極好,使得她們兩個願意為她製造機會。

    如果管、趙二人不是故意提及,這次事件僅僅是偶然的話,那麼我們除了感慨薄姬的幸運之外,或許也能證明薄姬不管入宮前後肯定經常出現在她們兩人的日常生活中,因為當時管、趙兩人同樣已經先得到了劉邦的寵幸,那麼她們這兩個地位差不過的人見面的機會肯定不少,要重提舊事也肯定早就提過了,在這種場合還能提及只能是證明她們見到對方後心裡的共同潛意識就是薄姬。

    還有就是在劉邦同情薄姬並召幸她的時候,她所說的那句話也能體現薄姬在為人處事方面的能力。《史記》裡記載,薄姬當時對劉邦說她前一天晚上夢見有龍盤踞在我身上。對於當時還在和項羽爭天下的劉邦來說,有什麼話比這句話讓他聽了更舒服呢?這不就是暗示劉邦就是真龍天子嗎?

    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史記外戚世家》

    魏豹和薄姬

    薄姬深諳後宮政治規則

    前文提到了薄姬善於為人處世,個人認為同時她還深諳後宮政治規則。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薄姬的身世、經歷等加以分析。

    薄姬是魏國宗室之女魏媼的女兒,也就是說盡管她是私生女,但是她的外祖父應該是魏國的宗室。那麼薄姬應該能夠接觸到一些貴族家庭裡“後院政治”,在妻妾成群的貴族家庭裡從小耳濡目染了一些“宮鬥技巧”。

    其次薄姬的第一任丈夫是魏王魏豹,而且據說魏豹就是因為看相的人說薄姬將要生下天子才在楚漢相爭的時候突然從劉邦陣營反叛到了項羽那裡,也導致魏豹受到了劉邦的懲罰,被韓信帶兵滅了國,薄姬也就因此被弄到了劉邦後宮的織布房裡。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薄姬應該在魏豹那裡是地位不低的女人,那麼她在魏豹的魏王后宮裡肯定已經上演過宮鬥戲碼了。

    由此,薄姬應該比劉邦身邊的其他女人更能瞭解後宮政治規則。從當時的情況看,劉邦的後宮最受寵的應該是戚夫人,最有地位和權力的應該是呂后。無論比貌美受寵,還是比地位權力,薄姬在她們面前都差好幾個檔次。再加上薄姬在被劉邦寵幸了一次之後依舊不受寵幸,雖然就這一次薄姬就生了個兒子。但是深知後宮政治的薄姬顯然知道以她的條件生了兒子如果不低調的話,她將死的很慘,於是正好借劉邦不寵愛自己乾脆當個隱形人,最好讓所有人都忘記自己的存在。

    從劉邦死後薄姬被允許外放,而且還能到兒子的代國去當王太后的情況來看,薄姬不僅成功做到了讓呂后她們不敵視她,而且估計她還取得了呂后的歡心或者同情,畢竟我們從呂后的手段來看,她是相當記仇和狠辣的人。或許薄姬也利用自己的不受寵接近呂后並博取了她的同情吧。畢竟在有一段時間裡,呂后在後宮被戚夫人弄的也是非常狼狽,在這種情況下,她或許會同情同樣備受冷落的薄姬。

    最後我們從劉邦幾個兒子的情況來看,劉邦的八個兒子裡,庶長子的生母是劉邦發跡前的情婦曹氏,她或許都沒有進入劉邦的後宮;次子是呂后所生,三子是戚夫人所生,四子就是薄姬所生,七子的生母和薄姬很像,是趙王張耳身邊的美人,被劉邦寵幸了一次後懷上了老七,但是這個姓趙的女人因為劉邦不肯相認在生下孩子後自殺了。其餘五、六、八三個兒子的生母史書中都沒有記錄。以薄姬的不受寵她應該和劉邦這三個兒子的生母地位相當或者比她們更低。那麼為什麼薄姬能夠被歷史記載下來,而這三個沒有記錄?顯然這幾個女人要麼是和戚夫人一樣與呂后爭過寵,後來被呂后幹掉了,要麼就是她們沒有薄姬那麼善於為人處事和深諳宮鬥規則並獲得了呂后的歡心或同情進而被幽禁在後宮之中。

  • 6 # 大紅的日常

    薄姬,也就是之後漢文帝的生母。之所以能夠在劉邦死後還能夠免遭呂雉的毒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和呂雉都不受劉邦的喜歡。當時的呂雉起碼是有著皇后的身份,但是薄姬卻是什麼都沒有。而薄姬做人和戚姬相比,薄姬做人低調。當時的戚夫人非常受到劉邦的寵愛,所以時刻可以在眾人面前來秀恩愛。做事情不會給自己留餘地,所以最後在她的庇護走了以後,慘死在呂后手中。而低調的薄姬最後成為人生贏家!

  • 7 # 史論縱橫

    要說呂后的心狠手辣地步,簡直叫人心驚肉跳,這世間怎麼會有如此狠毒之人呢?劉邦死後,呂后大權獨攬,將劉邦寵幸的女子趕盡殺絕,尤其是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更是被呂雉做成“人彘”,開創了兩千年的醫學謎題。

    題目中也說寵妾遭到毒手,薄姬屬於那種不是很被寵幸過的女人,估計呂后看了薄姬也很同情她,薄姬和兒子劉恆沒有被呂后下毒手,後來反而成為漢文帝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薄姬原來並非劉邦的妾室,而是魏豹的的女人,在反秦抗爭中,魏豹藉助當初魏國宗室力量自立為魏王,在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也承認了西魏王魏豹的政治地位。

    楚漢戰爭爆發的時候,魏豹前期站在劉邦這一邊攻打較為強大的西楚霸王,後來聽算命的說自己的女人薄姬可能生下天子就跟劉邦決裂,打算在楚漢相爭必有一傷後奪取最後的霸權,隨即與項羽講和。

    劉邦因此派人攻打魏豹,魏豹戰敗後還被劉邦捉了去,劉邦看到薄姬很有姿色,就將其納入後宮。

    估計當時正值楚漢戰爭,劉邦也沒有時間跟薄姬在一起,一直處於被冷落的境地,直到劉邦和官夫人、趙子兒在一起聊天時,得知當時薄姬與官夫人、趙子兒關係十分要好,並且約定過“先發達的那個人不要忘記同伴好友。”他們兩個人都受到了劉邦的寵愛,只有薄姬一個人沒有受到寵幸過,劉邦很憐憫薄姬,當天晚上就將薄姬招來侍寢。

    漢高祖五年的時候,薄姬生下劉恆,這讓呂后也極為仇視,據說當時想盡各種辦法陷害薄姬,但是薄姬處處忍讓,也不反擊。

    最後讓呂后也下不去手了,薄姬雖然有些姿色,但是在劉邦的後宮當中屬實不算出眾,而且又是二手的,說到底能進宮完全是因為命苦,而且在寵幸薄姬一次之後,劉邦就將其冷落,很少再臨幸她。

    因為對呂后的權力不產生威脅,又沒有權勢,所以就被呂后放過了。

    劉邦死的時候,呂后開始施展對過去情敵的報復,薄姬知道在宮中沒有什麼好下場,因此請求呂雉讓她出宮跟劉恆一塊到封地去,呂雉因見其沒有受到劉邦多少寵愛就允許了,使得薄姬遠離後宮的是非之地。

    實際上,即使薄姬遠到代地,呂后也沒有放棄對薄姬和劉恆的監視,劉恆稱帝時候立的皇后竇氏,其實就是呂后安插在他們身邊的眼睛。

    竇氏很受劉恆的喜愛,估計後面也有呂后的因素,對於呂后專權,薄姬採取的是示弱的方式,隱忍不發。

    等到呂后死後,呂后的勢力遭到了反呂聯盟的聯合剿殺,大臣們商議擁立繼位的皇帝必須是跟呂后聯絡不大的,不然有可能會反撲報復他們,最終選定劉恆繼位。

    有了呂后專政這個教訓之後,他們都希望找到一個沒有複雜背景,沒有過後權力的人來當太后了,薄姬恰恰就是這樣的人,劉恆能夠繼承皇位,跟薄姬當年不爭不搶也有一定的關係。

    歷史就是這樣,有時候你不去爭一下怎麼知道是你的;還有的時候,你去爭一下,反倒不如不去爭了,能一直熬到最後的,才是勝利者,比如春秋五霸的晉文公,本來有九個兄弟,最後全部都死了,他才能繼承王位。

  • 8 # 三叔小記

    劉邦死後,關於後宮寵妾的遭遇,司馬遷在外戚世家寫得很清楚,他說:

    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

    從這一段話,我們應該明白這些資訊:

    第一,劉邦的寵妾們,比如戚夫人,呂雉將她們通通幽禁了;

    第二,幽禁這幫寵妾的原因,呂雉看似是一個妒婦,實際是為穩定權力;

    第三,薄姬陪同兒子去了代國,連同自己的弟弟薄昭。

    諸多寵妃皆是被囚禁,為什麼薄姬得以出長安京城,跑去代國滋潤的做太后?難道真的是薄姬不夠受寵嗎?

    薄姬是受寵的

    首先,薄姬乃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劉邦滅掉後,薄姬淪落為俘虜,因一次偶遇相見,劉邦納她入後宮。

    史載:

    薄姬有色,詔內後宮

    一個殘缺的女人,憑什麼進後宮?我想是薄姬長得漂亮。一個“色”字足矣說明問題;

    其次,劉邦崩,薄姬的身份是夫人。在呂后本紀中說:

    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恆為代王

    薄姬為夫人,夫人是怎樣一個地位?漢武帝有寵妃為鉤弋夫人,因立她的兒子為太后,怕外戚干政,所以殺她。鉤弋夫人,趙氏,地位婕妤。婕妤是漢武帝時期所設定的後宮等級,地位相當於上卿,比肩列侯。

    所以,漢七年,薄昭被任命為朗官。朗官是近侍,官不大,但離皇帝近。東漢末年的曹操就曾做過。只要官職超過兩千石的官員,只要任滿三年,可以保舉自己的一個兒子或者兄弟做朗官。

    夫人相當於上卿。所以,薄昭極有可能這樣做上的朗官。

    最後,代國不是又小有偏遠。傳統意義上的代國有云中、雁門、代郡三郡共53縣。但是等劉恆做代王時,劉邦分割雲中,增添太原郡。所以,代國就有74縣(雁門14縣,代郡18,雲中分割後的定襄11,太原郡31)。

    漢書記載:

    子恆賢知溫良,請立以為代王,都晉陽。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四個字又可見劉邦對劉恆的看重。

    薄姬透過美貌,受劉邦喜歡,這種喜歡有別於戚夫人。而且,薄姬的位分還高,位列寵妾,為什麼最終“希見”,甚至無寵了呢?

    因為呂后的緣故。

    漢初劉邦的後宮打響了爭奪太子之位的口號。其中新生代表以戚夫人為主,老代表則是呂后呂雉。薄姬有點心思,誰沒想法呢,聖人也有凡心。

    不過,在魏豹後宮的經歷,以及從魏豹的妾到俘虜,再到劉邦的寵妃。等等,一系列的經歷讓薄姬瞭解局勢,認識政勢。魏豹就是因為不識時務而被劉邦滅了的。

    所以,薄姬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而簡單的女人也不可能留名青史。薄姬還是一個懂點點政治的女人。於是,她清晰的明白,呂雉的勢力是有多龐大。她知道難以撼動這顆大樹。與其最終被清算,還不如提前投誠。

    何況此時的呂雉日子也不好過,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易。薄姬是很早站在呂雉這一邊的嬪妃之一,且還是有孩子的嬪妃之一。

    這樣便解釋了為什麼呂雉放過薄姬。都是自己人,加上薄姬會做人。呂雉自然而然放過了薄姬,讓她去代國。

    當然了,也正是站呂雉的隊,所以劉邦對薄姬的寵幸才減少。劉邦也想削弱呂家的勢力,要知道劉邦稱帝,呂勢家族功不可沒。但希見又不是不見,不是麼?

    另外,站隊呂雉一點還能從呂后稱制後對劉邦幾個兒子的態度可以看出來。要麼娶呂家女人,劉呂聯姻。要麼主動示弱,示好。然而在做擁74縣的劉恆身上,什麼也沒。

    反倒是呂雉問劉恆,是否願意遷到趙地。劉恆婉拒,表示願意鎮守邊疆。呂雉真的放心薄姬母子?

    代國有呂雉的間諜是少不了的。

  • 9 # 一個人的歷史

    不是因為出眾,而是因為平凡。薄姬做為劉邦的女人,確實太不突出了,最開始進入劉邦的後宮後,一直在坐冷板凳。直到兩個好姐妹替她說了幾句話,劉邦才想到自己後宮裡還有這麼一位魏王妃的存在。於是便有了薄姬被真龍盤身,誕下劉恆的故事。低調到隱形,冷漠到無視。劉恆和他的母親一樣,同樣低調不顯,以至於劉邦把位於邊陲的代地封給了他。和曹氏與劉邦的私生子劉肥被封在富饒的齊地相比,代地臨近匈奴,劉恆到那裡為王,隨時有掉腦袋的危險。如果劉邦真的喜歡劉恆,就不會把代地這麼個“好地方”交給他。另外我要糾正一個觀點,呂后不是一個怨婦,也不能單純的用狠毒的女人來評價她,這種做法是狹隘和不客觀的。呂后殺死了戚夫人和劉如意,是因為爭權固位,而不是妒忌怨恨。對於其他的后妃只是進行了懲戒,這種事歷朝歷代的後宮都在做,呂后並不是個例,也不是特例。呂后的惡毒是寫出來的,卻不一定是做出來的,就像我們熟知的“紅顏禍水”這種騙人的鬼話一樣,男權社會里,總是對出眾的女性存在偏見。薄姬和劉邦的很多后妃相比,出身高貴且見過大世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在她和她的兒子劉恆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做為曾經的魏王妃,必然深通後宮之道,絕不是唯唯諾諾的無能之人。但是在呂后面前,她只是一個不受劉邦寵愛,整日獨守空房的可憐女人。面對這樣一個女人,呂后有一千個放過的理由,卻沒有一個殺掉的藉口。況且在某種意義上,薄姬和呂后同命相憐,都在坐冷板凳,呂后儘管已經在權力的頂峰,但是每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就變得形單影隻、獨守空房了,這種境遇和薄姬何其相似。薄姬和得寵就飛揚跋扈,妄圖染指大位的戚夫人有天壤之別。放過他人就是寬恕自己。呂后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她也是個女人,她既有鐵石心腸也有柔情的另一面,放過薄姬這個苦命的女人,讓她到代地和自己的兒子度過殘生吧。沒有所謂的僥倖,只有堅持的必然。薄姬低調隱忍、不爭不怨,這就是她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學,也是她能在劉邦去世之後,前往代地和兒子團聚的原因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得天下後為何要剪除異姓王,是怕謀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