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銘蘇先生
-
2 # 北玄武
2018年9月16日,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才簽署和平協議,到現在2019年3月也就剛剛半年,你就知道他們關係如何了。這意味著,在和平協議之前漫長年代裡,兩國關係長期處於敵對狀態。
1890年,義大利整合自己紅海沿岸殖民地,命名為厄利垂亞。以此為基地,1894年發動了對衣索比亞的戰爭,不過戰力太弱,竟然敗給了衣索比亞,真不愧為“布娃娃帝國主義”。二戰之前的1935年,義大利再次發動了對衣索比亞吞併戰,這次勉強吞併成功,不過到了1942年,衣索比亞皇帝塞拉西回到首都,成功復國,而厄利垂亞也被英軍給“託管”了。看一眼下圖,這就是義大利及其殖民帝國。
二戰之後,衣索比亞皇帝塞拉西非常希望把厄利垂亞收歸自己所有。但是奈何國力有限。最終就其歸屬,聯合國經過討論在1950年透過決議,決定讓厄利垂亞以平等自治實體地位與衣索比亞共同組成聯邦制國家。1952年,聯邦成立,厄利垂亞有自己的政府、憲法和議會。衣索比亞皇帝非常不爽,但是至少成了一個國家,以後從長計議,瞅機會取消其自治不就行了,先欲擒故縱之,讓厄利垂亞高興一會。下圖是埃塞皇帝塞拉西。
到了1962年,埃皇乾綱獨斷,強制取消厄利垂亞自治,變成衣索比亞治下的一個省,不再與埃塞平等。厄利垂亞那邊哪受得了,於是揭竿而起。就這麼著,出現了厄利垂亞解放運動、厄解放陣線、厄人民解放陣線(厄人陣),1970年後厄人陣成為厄獨立解放戰爭中堅。下圖為埃塞與厄在非洲的位置。
這個時候,在1973年,塞拉西陛下被門格圖斯推翻並槍決,這事兒厄利垂亞也不用高興,門格圖斯迅疾也建立了獨裁統治,繼續厄利垂亞高壓政策。不過,這個時候,也出現了對厄利垂亞利好的訊息,衣索比亞國內由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領導(埃塞人陣)的反獨裁運動興起。埃塞人陣與厄人陣面對共同敵人門格圖斯,結成同盟,在1991年推翻了門格圖斯統治。埃塞人陣在埃塞成立了過渡政府,厄人陣解放了厄全境,成立臨時政府。雙方達成協議,在厄境內舉行全民公決,以決定厄的未來走向。1993年,厄全民公決顯示,絕大多數贊成獨立。1993年的5月24日,厄利垂亞正式獨立。
於是,兩國就攜手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哦,錯了,這是童話。現實中,兩個曾經並肩作戰的兄弟沒有“明算賬”,埃塞沒了港口,總是白用厄港,而邊界也模糊不清,很多地區歸屬不清,這些事一來二去,時間長了矛盾積累越來越多,最終在1998在一個叫巴德梅的地方爆發戰爭,打了兩年,最後還是聯合國出面將雙方給拉開了。不過僅僅是拉開了,雙方依舊沒打夠,時不時的還放幾槍。
最終到了2018年9月16日,才簽署了和平協議。不過,協議歸協議,很多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未來怎麼樣,是一直和平還是烽煙再起?不好說。 -
3 # 薩沙
關係很爛,基本是仇敵,這幾年才有些好轉。
衣索比亞曾經是北非的強國,國土包括今天的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蘇丹和索馬利亞。
殖民時代開始後,衣索比亞也被肢解,主體淪為義大利的殖民地。
二戰結束後,衣索比亞在美國幫助下獨立。
為了感激美華人,埃塞爾比亞不顧自己實力虛弱,仍然參加了北韓戰爭,出動了1個營。
1952年10月31日,聯合國軍指派衣索比亞營向上甘嶺發起攻擊。然而,此戰衣索比亞營在戰爭中慘敗,陣亡121人,負傷536人,共計657人,超過該營半數。
1950年從英國手中收回了厄利垂亞,成立了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聯邦。
厄利垂亞具有自治的行政管理權與司法權、旗幟及內部事務包括警察、稅收;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國防、金融、運輸。
簡而言之,厄利垂亞仍然具有一定的獨立地位,可以自由支配新政權。
厄利垂亞本來是衣索比亞的屯墾區,有歷史關係,這也是聯合國做出決定的重要原因。
然而,1962年厄利垂亞卻遭衣索比亞兼併,成為該國第14省,失去所有獨立的地位。
厄利垂亞人怒不遏,他們組織“厄利垂亞解放陣線”,開展長達30年的武裝抗爭。
1974年衣索比亞發生軍事政變,皇帝被廢黜,德爾格政權迅速投靠蘇聯,失去了美國的支援。
但是,新政權施政混亂,導致1980年該國出現大饑荒。
與此同時,親阿爾巴尼亞的霍查派掌握的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武裝,進行了長期的內戰。
他們同“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聯手,經過多年內戰將德爾格政權推翻。
作為回報,“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開始進行獨立的準備。
1993年,兩年過渡期滿,厄利垂亞經全民公決,脫離衣索比亞獨立。
然而,埃革陣上臺以後很快後悔允許厄利垂亞獨立。
於是,兩國還是出現對立和摩擦,藉口自然還是傳統的邊界問題。
當時兩國沒有明確的邊境,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1998年至2000年,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發生邊界戰爭。
1998年5月,雙方開始零星的邊界武裝衝突,幾天後戰爭規模突然擴大。
兩國採用地面部隊和空中部隊,展開激烈對攻。
隨後雙方打打停停,直到2000年5月才徹底停戰。
至此,衣索比亞佔領厄利垂亞四分之一領土,後在聯合國壓力下撤退離開這些地區。
這場戰爭,讓兩個非洲窮國死傷軍人約10萬人,花費了軍費數十億美元,但誰也沒有撈到什麼便宜。
戰爭後期,厄利垂亞經濟幾乎崩潰,軍隊也一片混亂,最後被迫抽調大量婦女進入軍隊,高達軍人總數四分之一。
衣索比亞也好不到哪裡去,激戰期間購買了大量軍火,導致國內財政嚴重赤字,部分地區又開始饑荒蔓延。
有意思的是,兩國這次戰爭,是少有的蘇制武器之間的對抗。
埃塞爾比亞的盟友是俄羅斯,購買了大量俄羅斯的武器,還聘請了俄羅斯僱傭軍(主要是飛行員)。
同樣,厄利垂亞經濟實力更差,只能從烏克蘭出購買一些二手武器,也聘請了烏克蘭人做僱傭軍。
於是,兩國戰爭期間,出現了大量蘇制武器對抗,尤其是俄羅斯蘇27對抗烏克蘭的米格29,雙方飛行員都是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雖然厄利垂亞人自吹是自己駕駛)。
事實證明,蘇27的效能強於米格29,戰爭中米格29被擊落多架,蘇27只是因為機械故障損失了幾架。
同時,兩國軍人都屬於低素質低訓練的軍隊,戰爭期間一度出現了一戰時期的戰壕對峙戰。
埃塞爾比亞人在進攻時,新兵組成的部隊竟然出現了人海衝鋒的場面,被厄利垂亞人用機槍、火炮打死了很多人。
-
4 # 清水空流
衣索比亞從一個有海岸線的國家,正是由於厄利垂亞的獨立,才成為一個完全的內陸國家,而完全擁有了原衣索比亞全部海岸線,卻依舊窮困潦倒,而且沒有任何起色,原本是一個國家、但如何鬧到彼此分裂,劍拔弩張的地步。這真是小孩沒娘---說起來話長了。
在二戰結束的時候,受聯合國委託,衣索比亞王國對厄利垂亞地區進行託管。但在 1962 年,衣索比亞王國皇帝海爾.塞拉希索性宣佈合併了厄利垂亞地區,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衣索比亞失去厄利垂亞,將徹底失去其在紅海的所有港口,作為非洲最有底蘊和發展的國家(非盟總部在埃塞)。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是絕對不會失去的。但由於衣索比亞行為過於“粗暴”。如此行為,這個行動促使厄利垂亞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國家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各式各樣的反抗,起義,暴亂,以反抗衣索比亞吞併和就此展開。隨著時間的推移,厄利垂亞人的抵抗運動日益強大和組織化了,在1970年,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武武裝起義,開始了武力爭取獨立的行動。這次武裝起義被衣索比亞立即鎮壓,並在厄利垂亞實行緊急狀態、而且在當地的規模駐軍。血腥鎮壓反叛武裝,在1977 衣索比亞發生政變,門格斯圖推翻海爾.塞拉希.海爾王國統治。
與此同時,厄利垂亞獨立運動也是不斷壯大起來,厄解放陣線和厄人民解放陣線等反對埃塞裁統治爭取厄利垂亞最大獨立和抵抗組織,但由於冷戰的原因,衣索比亞在蘇聯的幫助下。基本上控制了厄利垂亞局勢,但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衣索比亞對厄利垂亞控制越來越低。而且數十年的內戰,讓衣索比亞無法專心於經濟發展。而厄利垂亞地區經過30年的抵抗和抗爭,1991年5月,厄人陣與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解放厄全境,就此成立厄立特里臨時政府。衣索比亞政府與厄解放陣線達成協議,將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厄的獨立問題。1993經過投票,厄利垂亞正式宣告獨立。
由於厄利垂亞獨立,對於衣索比亞來說,就此成為內陸國。失去海岸線讓其沒有最大經濟助力,現在正在積極尋找新的出海口。現在的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關係很差,幾乎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5 # 來思酒鋪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領導人在阿斯馬拉(Asmara)舉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晤後,兩國同意恢復關係,旨在結束數十年的外交和武裝衝突。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領導人 伊薩亞斯•阿費沃基(Isaias Afwerki)總統歡迎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Abiy Ahmed)在厄利垂亞首都進行面對面會談,阿比7月8日的公告引發了數週的旋風變化。 “我們同意,航空公司將開始運營,港口將可以進入,人們可以在兩國之間出行,使館將開放,”阿比在官方晚宴上說。 “我們將拆除隔離牆,並以愛心在兩國之間架起橋樑,”阿比繼續說道。 突如其來的和解將結束長達數年的冷戰,這場冷戰已深深傷害了兩國。 在1998 - 2000年戰爭造成8萬人死亡後,衣索比亞拒絕接受聯合國的裁決,並拒絕沿著國家邊界向厄利垂亞割讓土地,非洲之角國家一直爭執不斷。 7月8日,沒有任何敵意的跡象。 阿比從阿斯馬拉機場的一架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飛機上走下來,受到伊薩亞斯的歡迎。在紅地毯上大步走之前,這兩個人就擁抱了。 走出街頭,高呼群眾為領導人的車隊歡呼,揮舞著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的旗幟,並以厄利垂亞傳統傳播著鮮花和爆米花。 隨著阿比在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評論,會議似乎已經實現了其吹捧的目標,即抓住“為人民利益堅定地推進和平的絕佳機會”,正如阿比的參謀長早些時候提到的那樣。 厄利垂亞的新聞部長Yemane Gebremeskel後來在推特上釋出了一張兩位領導人討論中靠近在一起的照片,承諾會議將“在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為快速,積極的變革定下基調”。 經過多年的嚴重分離後,重建外交和貿易關係,對於受衝突和貧困困擾的兩國和更廣泛的非洲之角地區都意味著巨大利益。 厄利垂亞曾經是衣索比亞的一個省,整個海岸線都在紅海上,發動長達數十年的血腥獨立鬥爭,於1993年投票獨立。 東非國家在1998年爆發了一場血腥邊境戰爭。這場為期兩年的戰爭造成8萬多人死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 聯合國支援的2000年和平協議將有爭議的邊境領土授予厄利垂亞,但該協議從未被實施。 今年5月,衣索比亞宣佈將執行2000年12月的《阿爾及爾協議》,這是阿比宣佈的最重大也是最令人驚訝的改革。 沿著邊境有多片存在爭議的領土,領土可向厄利垂亞和衣索比亞兩個方向移動,薩漢智囊團(Sahan)主席馬特•布萊登(Matt Bryden)說。 “有一些社群將可能會拒絕將自己轉移到另一個國家的管轄區或被劃分到新邊界。所以實施必須是非常謹慎的。” “共有的創傷” 42歲的阿比被衣索比亞議會選為該國新任總理,於4月初宣誓就職。他被執政的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聯盟(Ethiopian People"sRevolutionary Democratic Front coalition)提名至該職位,該聯盟控制著衣索比亞議會的所有議席,自1991年以來一直掌權。 從那時起,阿比迅速引入了一波改革,從監獄釋放了記者和反對派人士,開放國營經濟,並在要求更多自由的多年反政府抗議活動後,打開了數百個網站。 衣索比亞非洲政策智囊團阿曼尼非洲專案主任哈利路亞•盧利(Hallelujah Lulie)在評論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的和解時說,他相信兩國的共同歷史比分歧更為重要。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有著非常豐富的歷史,共有的創傷,共同的文化,宗教和共同的記憶,”他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接受採訪時說。 “這兩個國家在經濟,文化和政治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這將對非洲之角和更大的東非安全和融合產生重大影響,”盧利補充說。
-
6 # 澹奕
畢竟曾經都是一家,以前埃塞與厄利垂亞之間關係還挺好的,然而上世紀末隨著雙方發生經濟糾紛與領地衝突以後,兩國之間的關係驟然跌入深淵,2003年斷交,至今未復。
近代厄利垂亞屬於衣索比亞的一部分,雙方曾共結聯邦。厄利垂亞1脫離埃塞時,當時埃塞也予以承認並與之建交,厄甚至還使用埃塞的貨幣,當時的關係也不壞。衣索比亞地處東非高原,被稱作“非洲的屋脊”與“東非水塔”。埃塞歷史悠久文化鼎盛,在整個非洲能夠與古埃及文明媲美的也只有埃塞了。近代的埃塞實力並不算弱,當西方列強將整個非洲瓜分得差不多的時候,衣索比亞成為了當時僅剩的淨土。1930年,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開始效法西方與日本進行變革,將目光投向海洋。
埃塞如今雖地處內陸,可當年因為擁有厄利垂亞,埃塞在紅海其實還有一段不算太短的海岸線。狹長的厄利垂亞面積並不大,卻是埃塞通向海洋的門戶,而且這裡扼守著曼德海峽,西北是蘇伊士運河,東部是亞丁灣,是名副其實的海上交通要衝。當時埃塞的礦產與農產品出口、各類物資的進口都需要在厄利垂亞的港口進行。原本埃塞與厄利垂亞是結成聯邦的,雙方地位平等,然而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埃塞皇帝海爾·塞拉西強行取消聯邦制,將厄利垂亞貶為埃塞的一個州。而實際上,厄利垂亞長久以來都擁有自己的議會、法律等,與埃塞之間差異還是很大的。塞拉西的舉動瞬間惹怒了厄利垂亞,此後雙方開始了幾十年的衝突。
而後埃塞的王室被取消,君主制瓦解,1993年厄利垂亞正式宣告建立,而新生的衣索比亞也予以友好承認,雙方似乎冰釋前嫌關係一度進入蜜月期。可沒多久後,隨著邊區領地爭端與經濟上的各種糾紛,埃塞與厄利垂亞又生變故,在齟齬中發生了長期戰爭。因為兩方衝突,衣索比亞無法繼續使用厄利垂亞的港口而被迫選擇吉布地。當時因為吉布地與埃塞之間陸路交通建設不足,埃塞的進出口規模不斷下降。而原本就資源匱乏、自然環境相當惡劣的厄利垂亞,失去了與埃塞的經濟合作之後,經濟狀況也是急轉直下。持續多年的衝突,兩國不僅損失慘重,關係更加愈發惡化。
不過痛定思痛,時間沖淡了很多事情,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也明白了鄰里生惡對誰都沒好處。2018年雙方終究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簽定了和平協定,雖說仍未復交,但這也標誌著埃厄關係開始進入了正常化的軌道。畢竟“與鄰為壑”終究是雙輸的選擇,“與鄰為善”才是雙贏共生的長久之計。埃塞想要更迅速崛起,厄利垂亞想要生存發展,雙方誰都離不開誰。
-
7 # 怪叔叔是個逗比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關係已經從敵對恢復到關係正常化,在1998年發生一起戰爭,兩國於2018年7月9日和2018年9月16日又分別簽署了兩項和平協議,至此,兩國大大鞏固了當地的安全域性勢。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曾經是一個國家,1950年,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組成聯邦,1962年起,厄利垂亞為了反抗自己成為衣索比亞第14個省,跟衣索比亞打了30年獨立戰爭,直到1993年,厄利垂亞獨立建國,但是這兩個國家忽略了兩個重要問題,就是邊界問題和經濟矛盾,這兩個原因使得這兩個國家又一次反目。
1998年,兩國在邊界發生衝突,埃塞軍隊打死打死五名厄特人,厄特隨後反擊,殲滅埃塞軍隊,沒想到這個小小衝突變成了日後兩國交戰的導火線。埃塞叫囂徹底教訓厄特侵略行為,戰爭在邊界全面展開,埃塞全線進攻厄特,讓厄特倍感壓力,雙方打的異常激烈,戰爭造成的傷亡巨大,聯合國出面調停,但結果不盡如人意,兩國在兩年左右時間,兩國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裝備,雙方互有傷亡,損失巨大,戰爭非常慘烈。戰爭造成很多厄特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淪為難民。
最後,埃塞收回厄特佔領領土,並把部隊撤回,厄特不得不從兩國爭議地區撤軍,並且同意參加解決兩國問題的會談,這場持續兩年的戰爭導致七萬人喪生,上百萬人無家可歸。厄特接受了聯合國通告,結束戰爭,恢復交涉。2000年,埃塞和厄特兩國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建立緩衝區,聯合國派調查團定期組織巡邏兩國邊境,兩國從此走上發展道路。
回覆列表
厄利垂亞是非洲東北部靠近紅海的一個國家,該國原來是衣索比亞的一部分,1993年該國宣佈脫離衣索比亞而獨立。由於厄利垂亞是衣索比亞靠近紅海沿岸的部分,在厄利垂亞獲得獨立以後,衣索比亞就失去了全部的出海口和海岸線,從此有海洋國家變成了內陸國家。
首先,我們我們先來看一下厄利垂亞的具體情況。厄利垂亞位於非洲東北部,西鄰蘇丹共和國,南鄰衣索比亞、吉布地,東隔紅海與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相望,扼紅海進出印度洋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厄利垂亞國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全國海岸線長1200公里。
厄利垂亞之所以能夠獲得獨立,這與厄利垂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外國殖民者對衣索比亞的入侵有著重要的關係。
衣索比亞也是非洲的文明古國,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1世紀就建立了阿克蘇姆國帝國,帝國最盛時版圖包括紅海兩岸的大片地區,後來在阿拉伯人的進攻下逐漸衰亡。
1270年在衣索比亞這塊土地上建立了衣索比亞帝國(阿比西尼亞帝國),雖然這一帝國中間中斷過幾次,但是最終延續到1974年。1974年衣索比亞發生軍事政變,推翻海爾·塞拉西政府,宣佈結束帝制。
在衣索比亞帝國時期,由於衣索比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曾遭受過葡萄牙、奧斯曼帝國、英國、蘇丹馬赫迪軍、義大利等國的入侵。而改變厄利垂亞命運的就是義大利,義大利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對衣索比亞情有獨鍾,從1869年開始,義大利開始從衣索比亞沿海地區向內陸擴張。
在義大利武力佔領阿薩布、馬薩瓦、克倫、阿斯馬拉等地區以後,迫使衣索比亞政府同意大利簽訂《烏西阿爾條約》,承認義大利對以上地區的統治。義大利為了管理方便,將所佔領的殖民地進行合併,並命名為“厄利垂亞”,這就是今天厄利垂亞國家名字最初的由來。也正是義大利的殖民統治,為這個國家此後的獨立奠定了基礎。
義大利以厄利垂亞為據點繼續向衣索比亞地區增兵,義大利的野心是將整個埃塞爾比亞收入囊中,而不只是沿海地區的厄利垂亞。於是義大利又佔領了歷代衣索比亞皇帝的加冕地阿克蘇姆,隨後又佔領了阿迪格拉特、阿杜瓦,以及提格雷王國首府馬卡累。
義大利軍隊的不斷佔領埃塞爾比亞土地,引起了埃塞爾比亞人民的抵抗,在阿杜瓦戰役中衣索比亞軍隊打敗義大利軍隊,導致義大利損失上萬人,剩餘部隊逃亡厄利垂亞。埃塞爾比亞此戰獲得了義大利11000支步槍和56門大炮,有了火力支援,埃塞爾比亞完全有能力一舉拿下厄利垂亞,但是孟尼利克皇帝卻沒有選擇繼續進攻,而是選擇同意大利和談,結果義大利人得以繼續佔領厄利垂亞。
埃塞爾比亞在阿杜瓦戰役中大勝義大利軍隊,為衣索比亞贏得了國際聲譽,使得很多歐洲國家同衣索比亞交好,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和平的發展環境。孟尼利克皇帝帶領埃塞爾比亞修建公路、橋樑、鐵路、發展電力、醫院、電話電報等,使衣索比亞開始邁入現代化程序。
二戰時期,義大利繼續在非洲地區開疆拓土,墨索里尼計劃將衣索比亞整個國家併入義大利版圖。1935年義大利派出30萬大軍,在飛機、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佔領了衣索比亞。義大利將衣索比亞併入義大利,然後在衣索比亞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建設,直到1941年義大利被英軍擊敗。義大利戰敗以後,厄利垂亞和意屬索馬利亞被移交英國託管。
厄利垂亞本來就是衣索比亞的領土,只是被義大利佔領了一段時間,衣索比亞收回是理所應當的。但是英華人明確表示這些領土在和義大利簽訂最終和約之前不能交給任何人。
1950年英國將厄利垂亞歸屬問題提交聯合國審議,結果在西方國家的運作下厄利垂亞被作為一個自治體同埃塞爾比亞組成聯邦,允許厄利垂亞有自己的憲法、議會和獨立的政府。1952年有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建立。
既然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組建了聯邦制國家,為何兩國還要分道揚鑣呢?第一、衣索比亞不願意接受這種二元制國家形式。
原來厄利垂亞也就是衣索比亞的一個省,現在反而取得了同衣索比亞同等的地位,作為一個地方自治體,埃塞爾比亞實際上也難以對該地施加影響。為了打破這種二元制政治體制結構,1962年,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強制取消聯邦制,將厄利垂亞合併為衣索比亞的一個省。
第二、厄利垂亞長期受義大利統治,獨立意願比較強烈。
厄利垂亞長期是義大利的殖民地,已經有了很強的獨立傾向,也不願意繼續歸衣索比亞管理。所以在厄利垂亞成立了多支地方武裝組織,為了爭取厄利垂亞的獨立同衣索比亞進行武裝鬥爭。
第三、衣索比亞國內局勢為厄利垂亞獨立提供了契機。
1988年衣索比亞爆發內戰,“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並肩作戰,1991年推翻了門格斯圖政權。“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解放了厄全境,併成立厄臨時政府。衣索比亞過渡政府鑑於厄人民解放陣線在推翻門格斯圖政權中的貢獻,兩者達成協議,允許厄利垂亞透過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厄利垂亞的獨立問題。
1993年4月23~25日,厄利垂亞舉行全民公決,以絕對多數贊成厄獨立。同年5月24日,厄利垂亞正式宣告獨立。由此,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分道揚鑣,衣索比亞失去全部的海岸線和出海口,從此變成一個內陸國家。兩國分開以後曾因邊界問題爆發衝突,兩國關係一直不是很和睦。
隨著衣索比亞人口規模的膨脹(目前衣索比亞人口已經超過1億)和經濟的發展,對於出海口的需求日益迫切。現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與鄰國吉布地之間建立了亞吉鐵路,衣索比亞只有借道吉布地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