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家老師

    只好說自己生不逢時。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真的是好,吃穿不愁,娛樂和消費又多。父母擔心讓自己的後代受到自己小時候一樣的苦,小孩子的每個要求一般父母都會滿足。久而久之孩子這種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滿足感,已成為習慣時,這種寵愛就成為了溺愛。我很理解父母把最好給孩子的這份心情。初衷自然沒有錯,但是方式錯了。個人認為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獨立需求。只在孩子無力解決時,給予支援。最偉大的父愛母愛,都會懂的在適當的時候放手。

  • 2 # 風跡雲痕五線譜曉歌

    慣孩子不是壞事。現在,過去,誰家的孩子都有人慣。情理。但是,這個慣孩子,在鄉下是很有講究的。實際就是該怎樣去“慣”孩子???的問題。鄉下有句俗話:“人,不怕官,怕管。”深思一下便可。……。

  • 3 # 無明火11

    和看護人有很大關係,我鄰居有個孩子比較霸道說話也很不禮貌,兩歲半,平時她媽媽看護孩子出去玩都沒人喜歡!後來換成孩子奶奶帶,孩子好多了,他奶奶連續看了三個孩子有經驗,雖然沒那麼細緻可讓孩子知道了錯就是錯沒有媽媽隨時替你吼別人!雖然所有父母都會護短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孩子護的過分!

  • 4 # 張澎芊

    現在的小孩的確是被慣壞了,主要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好,網路比較發達,而且現在的人都特別溺愛孩子,含在嘴裡怕化了,拿在手裡怕掉了,現在每家也就一倆個孩子,不像那會都會養好幾個,那會養孩子都特別粗糙,現在養孩子都特別細緻了,

  • 5 # 執筆抒懷

    對於題問持贊成態度。

    對於小孩的關愛的同時更要心,溺愛要不得。

    柴門出才子,逆境成英豪。在現實生活中,不泛其例。而從小嬌生慣養的“妮妮呦"不離嘴,“小小吔"不離口,成就事業的,幹成事的不多。從農村走出來,深有體會。

  • 6 # 緣見情感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被慣壞了呢?

    前提很重要,現在的孩子的父母基本上是八零後九零後,,本身八零後九零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外公外婆奶奶爺爺的年齡也不是很大,父母也很年輕,所以八零後九零後本身就是被寵大的一代,現在八零後和九零後長大生孩子以後因為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所以成了現在的現象,孩子被慣壞了。

    其實並不是說孩子被慣壞了,而是孩子的家長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再加上現在的物質水平確實高了很多。家長在物質上給了孩子太多太多,但是在真正的思想上的引導起的作用太少,太少了。真正用心去陪伴孩子的,又有多少呢?為什麼需要陪伴?因為今天的孩子大部分還是獨生子女,因為她是獨生子女,一個人太孤單,太孤獨,所以需要父母的陪伴,不像,七零後六零後五零後,那些年代出生的人是有兄弟姐妹的。是有玩伴的,而且那個年代不像現在那麼發達,發達的所有的家庭都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七零後六零後五零後那些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可以在大院裡玩,他們可以在整個村子裡跑。今天的孩子有這樣子的待遇嗎?

  • 7 # 外星小間諜001

    我覺得現在最需要被教育的是家長。不知道你指的這個孩子是您的,還是您泛指這個現象?如果是您的孩子,那就家裡大人教育要統一,不能有大的分歧,也要認同嬌慣孩子是害他的想法。如果指社會上孩子們這一現象,我覺得就只能愛莫能助了,這是家庭教育,社會影響的產物,你能對他人做什麼?

  • 8 # 開心優然一笑

    現在有一些小孩兒從小就被慣壞了。

    這個題目說的很對。

    有些孩子確實被慣下來壞毛病。

    說話罵人。

    吃飯挑食。

    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

    動不動就愛撒嬌耍脾氣。

    不懂禮貌。

    不懂尊卑。

    小孩兒從小打下的壞毛病,到大了就很難改正了。

    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

    懂禮貌。

    勤儉節約。

    懂得謙讓。

    不挑食,不攀比。

    尊師愛幼。

    一個孩子的成長。

    家長和老師,就是他的人生路上的人引路人。

  • 9 # 平涼家長之家

    小時候被慣壞、長大是禍害,家長怎麼做才能“不慣壞”?

    家長來信:我家孩子上四年級,按理來說,應當是大孩子了,應當懂事了,可這熊孩子一點也不聽話。吃頓飯挑三揀四,不合胃口就撂碗撂筷子。想要什麼東西就非得要要到手,不然就亂髮脾氣甚至對長輩罵罵咧咧。該他自己做的事情,從來都不肯做好好做,要麼就使喚這個使喚那個,要麼就推三阻四拖拖拉拉。反正就是年齡不大脾氣特大,花起錢來也沒個節制。這都十一二歲了,我們該可咋辦?

    答:小孩子被“被慣壞”,幾乎是華夏國從農村到城市所有家庭面臨的共性問題。最近收到同類型求助還真不少,我挑選幾例進行一對一的、針對性回覆。鑑於保護家長及孩子等方面因素,案例中的相關人及姓名都作了匿名處理,但對於迫切想得到答案的這幾位家長們來說,依舊是能夠對號入座的。孩子的妥當教育與良性成長既是一個漫長的、持續一生的工程,更是一個講究方法、策略的工程,願這點滴力量,能夠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第一位:丁丁,5歲,男孩,獨子。

    丁丁去親戚家,見小哥哥玩手機,於是眼熱心動,想要玩,小哥哥不肯給。丁丁見狀,超級無敵生化武器上——大哭!

    眼淚一把鼻涕一把小兒科啦,躺地上打滾,扔東西,抓小哥哥臉以及撓牆。是真的撓牆,一指甲一指甲將新裝的桌布摳上十個八個洞洞再順著那洞洞撕扯得烏七八糟才算。

    他父母略略有些尷尬,但不很尷尬。他們解釋說,這孩子可乖了,平常很少鬧脾氣的——敢問您這幾個意思?是說這小哥哥偷摸掐他擰他虐他了?主人家也尷尬,有苦難言、有口難言。

    這就叫沒教養,這就叫被寵壞。依照發展心理學,每個熊孩子都有過一段豬嫌狗不愛“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階段。但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並糾正的話,這階段就會被放大被拉長,最後不只殃及家人,而且殃及無辜,最終將殃及孩子自己。

    問診:舉例說,丁丁無緣無故跑去打奶奶一巴掌、踢媽媽一腳,奶奶儘管臉疼可捨不得責怪反倒狗狗命命一口一聲地乖孫乖孫,媽媽也是,儘管被踢疼了可覺得孩子還小,她會做自我心理建設,“你老大個人了挨不住屁大點孩子的一腳?你好意思跟他計較?”於是孩子從這種偷襲裡得了趣兒,之後會擴充套件至外人——外人都是你媽啊?無上限包容你?

    矯正方法:小孩子動不動跟家人跟外人亂髮脾氣,他是宇宙中心啊?這是毛病,得治。打奶奶一巴掌,奶奶更重的一巴掌扇回去。踢媽媽一腳,媽媽更重的一腳踢回去。這叫什麼?這叫代價。一個人總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哪怕他是五歲小屁孩子一枚。五歲時候他捱了奶奶一巴掌、捱了媽媽一腳,長大後就不會被警察步步們請進局子裡教他“打人是不對滴!”

    第二位:桑桑,7歲,女孩,獨生子女。

    桑桑跟媽媽來家玩兒,見到我親手種的喇叭花苗苗正在往竹籬上爬,稀奇的不行。喇叭花在靠牆處,外圍還有大片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桑桑想湊近了看卻不得,急的抓耳撓腮。小傢伙沒急一會就想出轍了,回身巴巴望我一眼又望她媽媽一眼烏溜溜大眼睛小狗狗想要肉骨頭的渴望卻偏故作平靜——呆萌呆萌的有木有!心兒都軟成糖水兒了,忙蹲身問她要不要湊近了看看喇叭花花的腳爪爪。桑桑小腦袋一昂剛要點頭卻又頓住回頭看她媽媽,她媽媽含笑說,“這是姨姨的花花,桑桑得問過姨姨才行!”

    “我想近近地看喇叭花,可這些、這些都是姨姨的寶貝,我要不小心碰壞了姨姨疼、她們也疼啊!”桑桑藕節節的小胳膊撐開來比劃,一句話停了三停,糾結的不行。

    這些花花的每個位置甚至朝向都是精細了再精細擺放的,有些盆又大又重搬挪很難——擱誰我都不可能搬,可誰讓這小傢伙這般可人疼呢?所以為了讓她歡喜意滿我決定犧牲精力時間和小小的不情願,剛準備豁出去折騰挪騰,卻被桑桑擋住了,“姨姨不搬不搬!”

    咦,意外!

    問她為什麼。

    “姨姨也疼桑桑也疼寶貝花花,為了桑桑把寶貝花花搬來搬去,花花不高興,花花不高興姨姨就不高興了!”

    咦?豈止是意外,簡單是震憾有木有!

    問診:小孩子以大人的愛而控制大人,這是家長最難的命題。小孩子是最狡猾的小動物,TA能夠敏感地覺察到大人對TA的愛是有原則的或是無原則的,TA會不停息嘗試、踐踏並重新整理家長愛的底線,直到將之變味為“溺愛”。有不少小孩子與桑桑完全相反,願望得不到滿足立馬一哭二鬧三上吊干涉甚至要挾家長,“我要……”我要看花花你就得讓我以我的方式看個美看個夠,我想在哪看在哪看我想怎麼樣看就怎麼看,哪怕揪了掐了折了都由Ta才叫意足過癮,否則,輕則賭氣重則破壞,打滾撒潑沒個消停。

    矯正方法:小孩子都試圖用控制來證明自己是所有人的中心——家長不正確引導,反倒在家提供、在外助長其無理要求和囂張氣焰,將來步入社會,很容易因為巨大落差而走向極端。孩子哪怕多小,一理提出的要求明顯無理,一定要旗幟鮮明態度堅定地駁回,並像桑桑媽媽那樣,隨時提醒孩子“別人的是別人的”這種最基本的常識和界限。

    第三位:艾艾,8歲,男孩,獨子。

    小聚時候同事說起自家孩子,一臉驕傲,“可把人笑死了,那小腦袋不知咋長的,咋就那麼聰明!”

    問其緣由。

    “艾艾姑週末來,帶了一大堆吃的喝的玩的,倆人親的不行,鬧騰了多半天。他姑有急事要走了,他偏不讓,招兒還絕得很,把人手機藏起來不給,非得他姑帶他去遊樂場玩,各種招都使了沒辦法,他姑最後就帶他去遊樂場玩了兩小時才走。”

    一大桌子人個個笑的花枝亂顫,都誇說這小傢伙果真聰明。

    問診:這是聰明?這是熊蠢(蠢大人熊孩子的標配)用別人的東西要挾別人,這是強盜好不好,跟搶劫有嘛區別?

    矯正方法:孩子以自己的東西或者勞動換取好處,比如“我掃地就帶我去遊樂場”“我的小汽車給你玩、你的小飛機給我玩”,拿我有的換你能給的或者你有的,諸如這類才叫聰明,因為這樣的邏輯彰顯的是平等和明智。艾艾這樣的行為,如此家長有意無意縱容使其屢屢得逞,得,又一個以強盜邏輯橫行人間的主兒將要新鮮出爐——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四位:楚楚,9歲,女孩,去年晉升為姐姐,有弟1歲半。

    新生兒要吃奶,楚楚不樂意有人獨霸媽媽,也要吃。大人們覺得好玩,反正孩兒剛生下來也吃不了許多不是,於是新生兒一隻奶頭、楚楚一隻。楚楚先挑,楚楚常常拿不準叼哪隻,於是7歲的小手指頭點兵點將在媽媽胸口各種比劃,媽媽癢癢咯咯笑著又躲又閃,楚楚就更來勁,母女倆如此這般樂此不疲。

    新生兒過了滿月食量大增,奶粉這東西太不靠譜所以一大家子人主張母乳餵養,楚楚媽天天頓頓喝下奶湯奶水量還是明顯不足。於是就想讓楚楚讓位,雖然她是貪玩居多不見得能吃多少,但能省一口是一口不是。於是,一家人攤上大事了——楚楚絕食。

    楚楚絕食一頓,爸爸心疼了;楚楚絕食一天,爺爺心疼了;楚楚絕食兩天,媽媽心疼且絕望。於是,楚楚得回了自己的那隻奶頭,一直到新生兒斷奶為止——這次倒沒鬧騰,反正我吃不著你也吃不著。

    如此這般,大情小事,但凡小弟弟有的用的,楚楚必得有一模一樣的一份。這好辦,不就是錢的事嘛,買!買來楚楚完全用不上是另外一回事,隔段日子新鮮勁過去了送人也成(反正不給弟弟用)。但楚楚的東西,小弟弟絕對不能碰。弟弟一歲左右能爬會撲騰,有次大人沒留神人家爬啊爬的到了楚楚漂亮的小閨房,一歲的熊孩子破壞力也超級驚人,不過須臾那小閨房就成了“災區”。楚楚差點點把小弟弟給掐死——是真掐,跨坐在小弟弟身上雙手死死掐脖子,小弟弟臉都青了眼睛都翻白了,大人急瘋了掰不開,最後是爸爸下死力以掰斷楚楚一根手指的代價救下小弟弟。小弟弟送醫院搶救了一回,脖子上的淤青半月才退。楚楚也在醫院搶救了一回,拿媽媽的絲襪差點把自己勒死……從此以後,家裡日日夜夜嚴防死守,一級戰備狀態。

    用楚楚媽自己的話,“活這人做啥呢?還不如死了去算了!”

    問診:說句冷情話,楚楚媽這叫自作自受、自作孽自受活。佛家講究因果,子女的養育尤其是。養頭豬,如果遷就的沒了底線到最後它能蹬鼻子上臉跟你同鍋吃飯大被同眠,況乎小精靈似的孩子?她會像最老道的臥底一點點試探你的底線、一點點淪陷你的底線,讓你在無知無覺中退、退、退,退到退無可退,可不就死路一條?孩子來到人世前七年,大人肯定天天耳提面命“別讓人碰你的玩具”“別讓人動你的乳酪”之類。按宇宙吸引力法則,如果你強調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可不就是自作自受?

    矯正方法:按理說,“分享”這事基本是孩子的天性。可如楚楚般天性被歧化扭曲至此,敢保是大人的問題。是大人的問題,大人就得擔責,從一點一滴最細處矯正。孩子被歧化至此,這個過程將無比艱難,家長不能因為怕麻煩、息事寧人等偷懶想法選擇繼續讓步。這是一場堪比八年抗戰的長期的戰鬥,丁丁點點生活細節都有可能是一場鬥智鬥勇小戰役——一切“敵人”都是紙老虎、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就是指導方針制勝法寶,意志堅定的執行下去,無有不勝。

    第五位:薪薪,11歲,男孩,獨子。

    薪薪上四年級,家裡有至少三十來個文具盒,都是九成新。其他諸如衣服、鞋帽、玩具、書包等等,都是差不多的狀況——薪薪媽媽年年在送人年年送不完,後來索性在淘寶開了家二手店,專賣薪薪堆積如山的奢侈品。

    不是薪薪家有多富裕,連大蔥一斤都八塊錢了,夫妻倆一週的生活費被他們節減成二十塊錢,一個月四周八十塊,另二十塊應急——每月一百塊,兩個成年人,一百八十頓飯——也是本事,了不得的本事。可是,要這本事作甚?

    薪薪一隻文具盒的錢,就是他們夫妻倆一整天的生活費。薪薪一學期至少要兩到三個文具盒,每當班裡有誰的文具盒與他的一樣、或檔次及漂亮程度高於他的,非得要新的,不然……你懂的,上小學的孩子要挾大人最見效最有力還能是什麼!

    不上學?這怎麼成!夫妻倆比苦行僧還苦的往過捱日子,可都是為了薪薪有個光輝燦爛的前程啊啊啊!於是,普通工薪層的普通家庭,夫妻倆如同舊時代戰戰兢兢苦死累死不敢言聲的小丫鬟,傾盡一切服侍著這麼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永不知足”的“大爺”。

    問診:“永不知足”是人這種生物的先天習性,誰都不能倖免。出家人念念修習“放下”依舊“放不下”的多了去了,況乎凡夫俗子如你如我如薪薪?嚴格意義上來說“永不知足”是好事,但這好事變壞事也相當容易。精神上學問上、對自己的要求上永不知足叫做好事。物質上貪慾上、對別人的要求上永不知足叫做壞事。

    矯正方法:孩子一旦表現出“永不知足”的苗頭,要當機立斷消滅在萌芽狀態。如今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個家族系統多位老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如果孩子露出對玩具不滿意、對食物不滿意的意思,就有“愛心氾濫”的大人立馬屁顛顛去置辦更好的——烽火戲十萬諸候為博美人一個淺笑,故事大家都知道。這屁顛顛去置辦更好的,與這故事有同質意義。人家討好美人,大人討好孩子,一樣一樣兒:人家毀了自家江山,大人毀了自家孩子。食物,大人吃啥孩子吃啥;玩具,自家有啥就玩啥,實在要添置的話就得選特別時間、特別理由,比如孩子生日、過年、六一等。

    小結:小時候被慣壞,長大是禍害。家長怎麼做才能“不慣壞”?

    小時候被寵壞,長大是禍害。家長怎麼做才能“不慣壞”?

    每一個孩子的人生都有無限種可能,但這無限種可能統歸即為兩種:好,或者壞。好的人生、壞的人生,其分水嶺不過兩個詞:疼愛與慣壞。當然,如果從一個孩子成年之後的人生倒推哪種是“疼愛”、哪種是“慣壞”的話肯定了了分明。問題是,我們沒法子一下穿越到幾十年後看了結果再回到當下重新來過。“疼愛”與“慣壞”的界限從結果看清楚明瞭,可滲透在每分每時每天每月的日子裡,就不大好區分了——尤其是管生不管養的年輕父母,孩子很容易毀在兩代人的“補償”心理下。帶孩子的爺爺奶奶會覺著“娃可憐、沒爸沒媽兩眼悽惶”,所以任孩子索求無度也不加干涉,反倒著意迎合討好;沒帶孩子的爸爸媽媽也會覺著“娃可憐、爸媽虧欠”,所以選擇最愚蠢的物質補償方式補償自己在孩子情感世界裡的缺位。

    家長或其他養育者要像一棵大樹那樣,把根深深的紮在地下,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夠擁有足夠多的能量,才能夠理性掌控自己的情緒不被孩子所牽引,才能溫和堅定的、中正守理的對待孩子已經被慣出來的許多壞行為、壞習慣和壞脾氣;家長還得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即便這個團隊裡有個年齡小小、毛病多多的小隊員,但只要團隊領團者自始至終“態度平和、堅守原則”,整個團隊就具備了贏得成功的最大可能性——成功的家庭教育,靠的是智慧和耐性。智慧是知道孩子成長、成功會經歷哪幾個階段,週期有多長;耐性就是等待這個時間到來!

  • 10 # J媽學堂

    現在的一些小孩從小就被慣壞了,你怎麼看?

    表姐家的孩子,現在3歲,是家裡的小皇帝,除了表姐,沒有人能夠管得了。現在和老人在一起,因而表姐很擔心孩子被慣壞了,以後怎麼教育呢?

    如今的社會有很多的爸媽都是寵娃狂魔,對於孩子的提出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給孩子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甚至,有些孩子都上小學一年級了還不會用筷子吃飯,在家都是爸媽餵飯,衣服和鞋子也都是爸媽給穿。

    有很多的家長有擔心自己會把孩子給慣壞了,那麼,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就讓孩子從做家務開始吧。

    記得我們小時候,家裡比較窮,爸爸每天都去上班,而媽媽要去田地裡給莊稼除草施肥還要澆地等。我和兩個妹妹都去上學,等放學回來後,爸媽都還沒有回來,我們就抓緊時間把作業寫玩後,開始做晚飯,因此,我在十歲的時候學會了炒菜,做飯。趁著煮飯的時間,趕緊把一家人的衣服給洗出來。

    那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嘗試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一、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從簡單的家務開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當孩子兩歲半左右的時候,有很多的孩子就有了主動穿衣服的行為。記得,小寶在兩週半多點的時候,我在廚房裡做飯,小寶睡醒了,就自己穿上衣服找到廚房裡給我看。雖然穿的歪歪扭扭的,而且還把衣服穿的裡外反。但是,畢竟是孩子自己穿的,從那以後小寶就自己學穿衣服。

    小寶現在已經上幼兒園了,每天自己醒來後,都會自己把衣服和鞋襪穿好。去幼兒園時,自己背上小書包,也不讓我幫忙拿。大小便時就自己做到小坐便上,方便後自己提褲子,還把小坐便用水衝了。

    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學做家務的前提條件,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2、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

    當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後,就有了一定的自力能力。這時,就可以讓孩子學著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了。其實,孩子能夠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也是一種簡單的家務勞動。

    首先,媽媽一邊整理,讓孩子也在旁邊幫忙整理,在整理房間的過程中,媽媽要認真的告訴孩子整理房間的方法和步驟。第二天,就開始讓孩子自己來整理房間了。

    3、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小寶在學會自己穿衣服,有了一定的自力能後,就變的勤快起來。我一喊吃飯,小寶就迅速地跑到廚房裡來幫忙端菜,拿筷子,吃完飯後就開始幫助收拾碗筷,還麻利地拿起抹布擦桌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掃地,買菜等。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有些孩子卻樂於幫助爸媽做家務呢?其實,著取決於爸媽對孩子剛開始學做家務的態度。

    二、孩子在做家務時,家長應該持什麼態度

    1、適當地指導,讓孩子自己思考

    在孩子剛開始做家務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動手,自己來思考該怎麼做。當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時,在進行簡單的指導,或者有做的不正確的地方可以適當的進行指導。

    其實,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洗碗,拖地,掃地等。這些家務基本不需要教給孩子怎樣做,因為很簡單,而且平時爸媽在做這些家務時,孩子們也都已經看會了。

    2、 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

    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不管孩子做的好或者不好,都是孩子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同時要對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給予表揚,做的不好的地方給予指導。

    3、肯定孩子,鼓勵孩子

    在孩子幫忙做家務時,由於,孩子的年齡比較小,而且不太熟練。因此,有時會出現越幫越忙的情況,比如,將剛做好的菜灑了一地,洗杯子時把杯子給摔碎了等一些小差錯。

    這時,爸媽心裡肯定會生氣的。但是,我們不能夠訓斥或者批評孩子,要肯定孩子幫忙做家務是正確,誰都避免不了會出差錯。所以,要安慰孩子鼓勵孩子,沒關係,下次小心就好了。

    三、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哪些健康的人格呢

    1、讓孩子有責任感和團隊意識

    在做家務的過程首先更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份子。而且自己是有責任有義務來承擔一定家務勞動的,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集體感和團隊意識。

    2、 理解他人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孩子從中感受到爸媽的辛苦,推己及人也就能夠理解他人工作的不易,讓孩子理解勞動背後是人們辛勤的付出。

    3、 自信

    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充分的體會小小的成就感,比如一家人吃飯用的碗筷都是自己洗的,感覺自己能夠幫助別人,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價值,從而會讓孩子更有自信。

    4、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是可以充分的鍛鍊孩子的獨立性的。因為,平時都是爸媽做飯,洗碗,洗衣。而現在自己也能夠洗碗,洗衣了,會讓孩子有一種瞬間長大了,能夠獨立做一些事情了。

    同時,在自己做家務時,還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四肢協調性。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平時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就業率和工作後的收入是比較高的,而且婚後的生活也更加幸福美好。

    相反,平時不做家務的孩子就業率和工作後的收入明顯的要比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要低很多,而且婚後的生活幸福指數比較低。

    寵愛孩子是家長本能的一種表現,但是,要想讓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擁有健康的人格。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讓孩子嘗試著從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開始。可以透過讓孩子做家務來培養孩子,團隊意識和集體感,讓孩子變得獨立,並且學會理解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蘋果的病蟲害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