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國逐鹿
-
2 # 晴軒8
1.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偉人模版。
2.收復雲南,並讓雲南少數民族真正融入漢族體系。
3.改善巴蜀、雲南地區生活。
-
3 # 不懂先生的唱本
武侯祠有幅對聯寫的好,叫做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這兩句把諸葛亮的文治武功體現的淋漓盡致。
三分天下體現其對天下大勢的預測及其運用。
而八陣圖對軍隊的操練使軍隊在戰力上有很大的提高,使劉備在弱勢情況下,博得一線生機,最終三分天下。
光靠這兩點就足以使其名動天下。
-
4 # 清風明月美酒
六出祁山無寸功
割須棄袍成梟雄
火燒連營悲白帝
分香賣履踏烏恆
樂不思蜀子龍怨
溫酒贈袍釋關公
外接蠻夷五胡亂
文采武功千古頌
諸葛亮在家裡閉門造車搞了《隆中對》。覬覦劉表、劉璋的荊州,西川。其時他們都是漢室宗親,屬於大漢的土地。
他一門心思搞三國鼎立,圖謀分裂,製造戰爭。使戰火又燃燒了幾十年。其外和狄戎的勾引外敵政策,最終導致華夏被五胡亂華所蹂躪。這樣一個搞分裂的陰謀家居然被人推崇!!!!可嘆啊!很不應該。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透頂。黃巾軍起義,人口劇減,幾個大臣帶皇帝流浪討飯。董卓屠殺長安城。曹操在《蒿里行》中寫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這時候本來應該恢復生產,修養生息的。
在諸葛亮治蜀時,四川饑民很多,而曹魏政權在北方搞屯田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民生問題。 諸葛亮打著復辟、正統、王道的旗幟乾的卻是分裂國家、圖謀自取、發動內戰、挑起戰爭、勞民傷財的勾當。
諸葛亮鼓動劉備借荊州不還,坑害魯肅,要急了就讓劉備哭,不仁不義。
諸葛亮鼓動劉備取西川,坑害拿他當好弟兄的劉璋,借刀殺關羽、囚禁馬超、用計殺了魏延、把李嚴貶回家、毒死彭漾,用激將法讓老黃忠送死。這就是他的“仁義”。諸葛亮玩弄後主劉禪與鼓掌之中,哪裡有一點“禮”。諸葛亮瘋狂北伐,這種以小欺大、徒勞無功的戰爭只能說明他不“智”。其教唆劉備借荊州而不還沒有一點“信”。其:仁義禮智信。全部喪失。
諸葛亮假借孔子的思想為其發動的戰爭來正名。這樣後來的石敬瑭、吳三桂、汪精衛、溥儀、張勳等都是以諸葛亮為榜樣,打著復辟的旗幟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這樣就開創了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利益的漢奸理論思想。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知道劉備打不過曹操、孫權。就教唆劉備去打他的自家弟兄劉璋的主意,並最終消滅他們,而不是聯合他們。這樣他就開創了窩裡斗的先河。
諸葛亮治蜀,人口96萬。帶甲士兵10萬,官員4萬。這樣官兵的比例是:1:6。也就是說6個老百姓供養一個官兵。孫吳使者出使西蜀時看到的景象是:蜀國百姓人人面露飢色,個個垂頭不語,可見諸葛亮治蜀之嚴。吳使回去後和孫權說:蜀近忘也。天府之國、膏頤之地在諸葛亮的治理之下竟然餓殍遍地。川中平原、歌舞之地,竟然人人垂頭不語。後來學者:胡覺照、魯迅、廖倫燕也認為:蜀國不亡,世無天理。
諸葛亮也是歷史上一個對權不放的獨裁者。《三國志》記載“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自校薄書”、“罰二十以上親攬”。明朝丞相胡惟庸曾說過:寧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無權。這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最好解釋。
漢晉史書記載:諸葛亮圍祁山時,招來鮮卑的比能,比能等帶兵到故北地石城做諸葛亮的外圍接應。《可能是甘肅西北的地方》諸葛亮的手很長,跨過曹魏和鮮卑直接勾搭上了。這種勾引外敵屠殺自己人的行為是不折不扣的漢奸分裂分子。
終於,在諸葛亮死後一百年左右,匈奴人劉淵以漢室正統的名義稱帝並大殺華夏子民。導致了五胡亂華。五代十國。
-
5 # 博故
諸葛亮流芳千古,關鍵在於他具備了三個特性,一是忠誠,二是公正,三是能力。
諸葛亮的忠誠章武三年(223年)6月10日,劉備病逝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歲,託孤於諸葛亮、李嚴。劉禪繼位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此時劉禪不過16歲的少年,隨著趙雲在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去世,另一託孤大臣李嚴在公元231(建興九年)被貶為庶人,此時的諸葛亮可謂是一言九鼎,若按照曹操、司馬懿等人的做派,主弱臣強之際,接下來就應上演君臣猜疑,篡權奪位的戲碼,但諸葛亮卻做到了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
從公元223年起,直至公元234年,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十餘年,南征北伐,以求實現劉備等人興復漢室的夙願,但最終積勞成疾星落五丈原,之後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在鄧艾伐蜀的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祖孫三代皆忠於漢室。古今中外“忠誠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諸葛亮的公正諸葛亮的仁義,在處理李嚴之事上表現的最為突出。公元231(建興九年)春,諸葛亮出兵祁山,大勝司馬懿,本打算一鼓作氣直搗長安,此時正處於夏秋之際,李嚴卻謊報軍糧將近,諸葛亮上奏劉禪之後,李嚴被廢為平民,但是他的兒子李豐依然深受重用,諸葛亮表豐為江州都督,官至朱提太守。而李巖一直也將自己再次起復的希望寄託在諸葛亮身上,公元234年當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李嚴認為自己再無起復的可能,最終激憤而死。貶其父,用其子,並使得自己的政敵引為知己,天下幾人有次魅力。
諸葛亮的能力劉備託孤之時,蜀漢早已是人才凋零。軍事上五虎上將凋零,關羽、張飛被殺,黃忠、馬超實際上都因病而逝,走在了劉備前面,夷陵之敗更使得精銳部隊盡失。在文臣謀士方面,龐統、法正、劉巴等劉備集團的一流謀臣皆先劉備而去。
諸葛亮此時接手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對內平定南中叛亂,重新訓練軍士,對外結好東吳,抵禦曹魏隨時會來的入侵。
再來看看諸葛亮那六次北伐。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設疑兵於斜谷,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自貶三級。
同年冬,諸葛亮為響應東吳而進行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漢軍糧盡退軍。魏將王雙率兵追擊,被蜀軍擊敗,蜀軍斬殺王雙。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派遣陳式攻佔武都、陰平。魏將郭淮帶兵援救,諸葛亮親自率軍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漢成功得到二郡。諸葛亮因功恢復丞相之位。
230年七月,曹魏想轉守為攻,大司馬曹真上表伐蜀,分兵三路,曹真率主力軍由子午道進發,結果在此期間連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至九月,三路大軍受詔撤退。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吳壹攻破費瑤(通假字,同費曜),最終取得了防守反擊的勝利 。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漢軍包圍祁山,司馬懿和張郃帶兵援救。這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第一次正面交鋒。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光斬獲魏軍低階軍官的首級就有三千多人,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多,史稱滷城之戰。最終因糧盡而退,但依然射殺了追擊而來的張郃,碩果僅存的五子良將就此殞命。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搶佔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餘日。秋,諸葛亮逝世,漢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
就真實的歷史記載來看,包括司馬懿在內,曹魏無人是諸葛亮的對手。五次北伐,第一次敗,第二次為東吳打輔助,第三次奪得二郡,第四次大敗司馬懿,第五次敗給了天。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極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
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數仁人志士所孜孜以求的東西,諸葛亮都做到了,正如後世評價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可謂是真正的國士無雙。
-
6 # 亭殿閣
三國演義中被黑的最慘的人其實是大多數人認為吹的最多的諸葛亮。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演義吹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但是正史諸葛亮軍事也不差,三國演義沒有告訴我們蜀漢總兵力不過10w,每次北伐帶兵不過數萬。可就是這數萬北伐軍,居然打的數十萬魏軍龜縮不前,排除神話部分,這戰績比起動不動三十萬大軍北伐的演義諸葛有差麼?演義中,出隴上諸葛裝神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說的是諸葛亮兵至祁山,軍中缺乏糧草,於是設計迷惑魏軍,出現幾個“諸葛亮”司馬懿不知是人是鬼,十分害怕,倉皇逃竄,諸葛亮得以收割隴西小麥。這段故事其實原型是正史中的上邽——滷城之戰。
限於篇幅,這場戰爭的詳細過程就不介紹了,只敘述下最終結果:上邽之戰,郭淮敗退,北伐軍收割隴右小麥。滷城之戰,司馬懿丟盔卸甲,從此不敢與諸葛交鋒。演義中空城計雖然子虛烏有,但是“死諸葛走生仲達”卻是真的。正史中“死諸葛走生仲達”記載的情況讓司馬懿比演義中更丟人。演義中說“見木像魏都督喪膽”,可是正史中,司馬懿連諸葛亮的木像都沒見到,只是楊儀“反旗鳴鼓”,就不敢追擊。可見“畏蜀如虎”,名副其實。
演義沒有說比起軍事,諸葛亮更強大的是政治才能,當劉備被打的走投無路之時,是諸葛亮出使東吳,力促孫劉聯盟。當吳蜀聯盟破裂,是諸葛亮力促蜀吳重修於好共抗曹魏。可見諸葛亮強大的外交才能。。蔣琬、廖立、龐統、馬良、馬謖、董允、蔣宛等重要人才,都是諸葛亮推薦的,出師表中更是推舉了很多人才,可見諸葛亮知人善任。劉備攻取益州,離不開諸葛亮在後方排程糧草,益州初定,又是諸葛亮聯合劉巴制定蜀科。諸葛亮幾年之間,外平南中叛變,內修政理。讓千瘡百孔的蜀漢變得民殷國富。三國志說諸葛亮的政治能力是不下於管仲蕭何的,算無遺策的賈詡都評價諸葛亮:諸葛亮善治國。
演義中沒有說諸葛亮還是散文家,著有《出師表》《戒子書》等精美散文: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戒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演義中沒有說諸葛亮還是發明家:木牛流馬,諸葛連弩,都是丞相真正的發明,演義中沒有說諸葛亮還是書法家。如此種種,不計其數。
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是神,只是普通的人,可是正因為他只是人,卻比三國演義中的神諸葛亮更加偉大。劉備當時顛沛流離一無所有,有的不過是興復漢室的大義之名和未知真偽的帝室之胄。當時曹操幾乎統一北方,良將千員,帶甲百萬。三分天下有其二,放眼天下再無敵手。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制其兵。文有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司馬懿等為之謀。而劉備兵不過萬,將不過十,武將夠看的只有一直追隨自己的關羽張飛,謀臣沒有能夠和曹操相比的。諸葛亮不會奇門遁甲,不能未卜先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普通人的諸葛亮依然出山輔佐劉備,無疑比三國演義中的神諸葛更加偉大。諸葛亮一介凡人,居然敢臨危受命,身使東吳,連吳抗曹。顛沛流離的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如魚得水,先後奪取荊州益州,甚至在正面戰場打敗了昔日強大的對手曹操。關羽失荊州,陸遜火燒連營,蜀漢基業毀於一旦。
白帝託孤,又是諸葛亮,再次“受任與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扛起蜀漢大旗。諸葛亮一介凡人,卻能力挽狂瀾,只用了三年時間,讓千瘡百孔,瀕臨奔潰的蜀漢國治兵強。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是神,只是普通的人,卻敢以弱小的蜀漢主動北伐強大的曹魏,還打的魏國丟盔卸甲。
正因為他只是人,這樣的諸葛亮,難道不更加偉大麼?集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於一身的諸葛亮,難道不比演義中的諸葛亮更完美麼?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
7 # 陳年舊事
一,劉備三次到襄陽城郊的隆中去請諸葛亮,這讓懷才不遇的人很是豔羨,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二,諸葛亮治理蜀國的確很有功,史書讚揚諸葛亮政治才能第一,軍事才能第二,三國時連年的戰爭,使蜀國疲憊不堪,若不是諸葛亮出臺的各種休生養息的政策,蜀漢早垮了。
三,前後《出師表》和《誡子書》都表示了諸葛亮的高潔,成為道德模範,漚心瀝血的鋪助後主,這個正是舊時皇帝需要的大臣榜樣,不斷渲染。
四,《三國演義》和民間戲曲的功勞,“三顧茅廬”“借東風”等故事在民間流行甚廣。
-
8 # 送牛奶的小笙
我個人覺得,蜀國想長治久安就得北伐,不能偏安一隅。畢竟蜀地不是久留之地,還得回到中原。當時無奈之舉多一點吧,不得不出岐山。尤其是失去荊州之後,一統天下更加艱難。
-
9 # 青山282196006
諸葛亮受劉備知遇之恩,六出祁山,雖然北伐沒有成功,但自從追隨劉備以來,盡心盡責,兢兢業業,就象他所寫的巜出師表》,裡面的“躹躬盡淬,死而後爾”那樣,為千古臣子之楷模,固而流芳百世。
-
10 # 錦瑟無端弦自在
後世儒家從忠君思想讚揚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相當偏頗的。現在看,北伐理由蒼白牽強。
1. 東漢正統皇帝漢獻帝健在,蜀漢政權急吼吼自封皇帝名號,只能是山寨版偽漢割據而已,偽漢竟然打著正義旗號,暗藏著小算盤,討伐東漢正統朝廷,道義上本就荒謬可笑。是謂不義。
2,諸葛知道“益州疲弊”國力虛弱,依然“飲鴆止渴”勞師北伐,《出師表》裡盡是權臣驕狂自誇,天上地下,語氣倨傲視君主劉禪如廝養小兒。傾弱國之力,以卵擊石,自必師出無功,公器私用逞一己之政,枉費民脂民膏,國家愈發疾困。是謂不仁不智。
有啥必要過度美化他?
-
11 # 樂天派周先俊
諸葛亮軍事奇星,曉地理,通天文,愛人才,忠帝君,但他英年早近,雖然沒完成六出祁山和一切沒有完成的事業,但他的精神,他的歷史將在偉大的華夏和世界流芳百世,萬古傳承。
-
12 # 一路走過萬水千山
此諸葛非真孔明,三國演義中的臥龍先生是經過很多年數代人加工演義神化過的文學形象,人物形象被充分賦予歷朝歷代帝王將相的所能接受的思想行為,三國演義中的孔明完全是皇帝們所希望的樣子,是人造的神話人物,一敗再敗流芳百世都是小意思,如果沒人質疑萬年流芳都不成問題。
-
13 # 李子正傳
偏安一隅,咋成了千古一相?三國時期,三足鼎立,天下紛爭,諸葛亮看到了這點,魯肅也看到了這點,其他人未必沒看到,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是也。突出諸葛孔明是南宋文人士子的做法,還把蜀漢樹為正統,畢竟杭州不是汴州,但還得存在呀,還是正統呀。
其實,劉備匡扶漢室是假,自己想當皇帝是真。劉備也果真當了皇帝,不過是蜀漢而已。劉備死後,諸葛亮大權在握,與皇帝劉禪分庭抗禮,宮廷是象徵,實權在相府~~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這是士大夫追求的當官的最高境界。
諸葛亮儘管沒廢除劉禪,但他是可以為所欲為的,皇帝就是他乖兒子~相父是也。外表看來,諸葛亮對皇帝很尊敬,禮儀有加,但六出祁山卻沒聽進劉禪一句話一個字,一意孤行,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可嘆可嘆啊!
之所以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而未成功還能流芳百世,一是上面提到的南宋皇帝與文人士子樹立的形象;二是諸葛亮也會宣傳自己和打扮自己,把自己塑造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形象;三是三國演義神化或妖化了孔明,這個民間傳播途徑廣大而深遠。
回覆列表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因其忠義無雙,用兵如神,為後人崇拜。他輔佐劉備坐擁荊州,攻克益州,成就帝王大業,這也讓他成為當時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劉備死後,諸葛亮矢志不渝的進行了六次北伐,最終也死在了北伐的戰場上。劉禪為感激諸葛亮的貢獻,為其在沔陽立廟,就連伐蜀的鐘會、鄧艾對諸葛亮也是十分敬重,派人保護其墓地不受騷擾。
經過歷史的變遷,人們對於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有贈無減,他又被後人譽為忠誠的代表,人臣的楷模。歷代統治者都以諸葛亮為典型,尋找治世能臣,在民間諸葛亮廟更是香火不斷,往來之人絡繹不絕,可以說諸葛亮真正的做到了流芳百世。諸葛亮之所以流芳百世,與他的這四個常人所不具備的特點密切相關,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
諸葛亮能審時度勢、用兵如神。
劉備三顧茅廬,費盡心思請得諸葛亮出山,這說明諸葛亮卻有過人之處,畢竟世人也曾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諸葛亮才智過人,從隆中對就嶄露頭角。劉備集團戰呂布敗逃,戰曹操又被追著打,敗當陽走下口,倉皇逃跑,碌碌無為,竟無一處立身之地。
待到三顧茅廬之時,劉備已經捶手頓足,黔驢技窮。而劉備尋找諸葛亮的根本原因是想尋求治國之策,確實諸葛亮讓其如願以償,隆中對已成千古絕唱,《三國演義》曾這樣記載: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略洛,將軍親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漿以迎將軍乎?諸葛亮高臥隆中,抱膝讀書,本不應知天下大事。然而他卻能將漢室衰微,亂臣禍國的事情瞭如指掌。不僅如此,諸葛亮知道荊州劉表無能,荊州早晚洛於他人之手;益州劉璋昏弱,不能識人擅任,益州又沃野千里,可作為成帝王之業的根基。
曹操在北方佔盡天時地利,兵強馬壯,不可強攻。而江東孫權已經歷三十苦心經營,只可連為外援,不可圖之。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所以劉備只能占人和,這也與劉備一向倡導的仁義治天下不謀而合。
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大事,並分析利弊,懂得取捨,讓劉備攻取荊襄,佔領益州,以成天下三分的局面。這樣的雄才大略,天下少有,也是曠古絕今了,就連毛宗崗大師也說:未下棋時,先將一盤局勢算的亭亭噹噹,豈非天下第一手?從此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成為千古絕唱。晉武帝司馬炎也也曾說: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除了審時度勢,諸葛亮尤其善於用兵。輔助劉備後,無論是博望坡還是新野,諸葛亮都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燒敵人,讓對手不及防。正所謂鵬飛萬里,燕雀不知其志,初出茅廬,諸葛亮飽受猜疑,人們懷疑孔明的才能是否與其名聲相符。然而孔明並未讓世人失望。
劉備將不過關張,兵不過千人,新野彈丸小城,除人煙稀少更是糧食鮮薄,然而諸葛亮卻能博望屯燒,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這樣的上將,心驚肉跳,肝膽俱裂,十幾萬曹軍也被殺的片甲不回,想來即使管仲樂毅用兵,也不過如此而已。正是初出茅廬便顯神通,以少勝多,讓諸葛亮一時間天下聞名。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用兵更是神鬼莫測。無論是蠻夷之兵,還是巨獸,他都能應對自如,五次用計,蠻王七次遭擒,終於心悅誠服。諸葛亮成功解決了南方的後顧之憂,很好的處理了民族關係,值得後人借鑑。縱觀諸葛亮的北伐,這又是神來之筆。
司馬懿苟且猥瑣不戰,只能堅守,雖然司馬懿也曾主動出擊了幾次,但上方谷差點被燒死,張郃也也木門道被斬殺。由此足見諸葛亮北伐佔盡了兵法謀略的優勢。像諸葛亮這樣的軍事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又怎麼能不受後人崇拜呢?流芳百世也屬於正常。
諸葛亮忠義無雙,鞠躬盡瘁。
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其忠義之心更是曠古絕今。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局面,除了十常侍禍國,更有董卓等奸臣當道。而劉備作為最為弱小的一路諸侯,將不過關張,兵不過千,諸葛亮為何要選擇劉備?
這取決於劉備為漢室末胄,立志匡扶漢室拯救天下,劉備的忠義之心,是其他諸侯所不具備的。也許是惺惺相惜,諸葛亮的忠義之心,一點也不比劉備差,和劉備一樣,諸葛亮不但忠於劉備,更是一心想著匡扶漢室,重振大漢河山。
跟隨劉備南征北戰,諸葛亮從未退縮過。劉備病逝白帝城,曾建議諸葛亮取代阿斗,自立門戶,成就霸業,諸葛亮卻說:臣安敢不竭肱骨之力,效忠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獨攬大權,劉禪對其也是言聽計從,軍政大事全憑諸葛亮一人裁決,諸葛亮完全有能力取代劉禪。然而自始至終,諸葛亮都沒有自立的想法。無論是在三國,還是歷朝歷代,這樣的人幾乎不存在。
董卓為誅殺十常侍而獨霸朝政,廢掉少帝劉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更成為擺設,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僭越稱帝。司馬懿透過發動高平陵政變竊取曹魏大權,不久之後,其子司馬昭弒殺魏主曹髦,獨霸朝政,而最終晉武帝司馬炎取代曹奐稱帝……
縱觀三國,有能力的權臣都想著成就霸業,自立稱帝,唯獨諸葛亮成為千萬洪流中的一股清泉。忠心輔佐劉禪,六出祁山,匡扶漢室,這樣志慮忠純的臣子,怎麼不受後人崇拜呢?乾隆帝也曾這樣評價諸葛亮:
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平生,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除了忠義無雙,諸葛亮更是恪盡職守,鞠躬盡瘁。劉備去世之後,六次北伐,諸葛亮都精心準備,凡事盡心盡責。兵力的排程、道路的選擇,戰局的掌控,無不讓他心力交瘁。
每次征戰,諸葛亮還要親自勘察地形,選擇最好的伏擊地點。據說就連杖責二十以上的事務,諸葛亮都要過問,可以說諸葛亮為了蜀漢操碎了心。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諸葛亮凡事恪盡職守,連年征戰致使其一病不起,最終病逝在五丈原。他坐上四輪車,緩緩的最後一遍巡視軍營,將士們的目光充滿期盼,自知再也無法效力於漢室的他,揮手示意,最終他死在了北伐的戰場上。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忠義之心,曠世之舉,無不感動著後人。毛宗崗大師也說:知其不可而強為之,亦欲自盡其事耳,若竟諉之而天而不為之謀,豈昭烈託孤之意哉?為人謀而必忠,言而必信,這樣的忠臣世人又如何不愛戴呢?
諸葛亮六出祁山,矢志不移的維護漢室,對現了自己的承諾。諸葛亮的偉大,在於他的堅持和毅力,他用鋼鐵般的意志告訴世人,許下的承諾一定會兌現。自建興六年(228年)春,至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先後六出祁山,五次北伐。
縱觀這五次北伐,無不歷盡艱辛,無論千難萬險,諸葛亮都毫無懼色。因為他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兌現給劉備的承諾——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兌現對輔佐劉禪重振漢室的承諾,這怎不讓後人為之感嘆。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六次艱難的北伐。
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令趙雲鄧芝率軍入斜谷為疑兵,自己親率大軍進攻祁山,因馬謖失街亭而不得不撤回漢中。
建興六年冬,東吳與諸葛亮兩路並進,北伐曹魏,諸葛亮兵出散關,包圍陳倉。只因魏將郝昭死戰不降,二十天蜀軍未能攻克。由於糧盡,諸葛亮不得不再次撤回漢中。
建興七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令大將陳式攻取武都、陰平。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圍祁山,但由於李嚴運糧不濟,蜀軍不得不再次撤退,張郃率軍追擊,被斬殺在木門道。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五丈原,隔著渭水,與司馬懿相持百餘日。而諸葛亮忠因積勞成疾,於當年秋病逝於五丈原。
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諸葛亮的北伐是空前絕後的,史上再無第二個諸葛亮。正是他知道自己的承諾,牢記使命,六出祁山,才寫下這可歌可泣的北伐詩篇。諸葛亮的成功,在於他的忠誠,更在幹於他的堅持,這值得後人借鑑。
想想現在的我們,很多時候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麼,夢想易得,卻很難堅持下去。而諸葛亮告訴我們,不但要有夢想,而且要堅定不移的堅持。這樣的一位先輩,他的毅力,他的忠心,他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精神,無不讓我們折服。這樣的英雄能夠流芳千古,也是天意使然。
諸葛亮清正廉潔,克己奉公。
他不但是一位謀略家、兵法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大公無私的蜀漢丞相。歷史上大公無私的官員總是受人們擁戴,受皇帝賞識,比如唐朝的狄仁傑、北宋的寇準、包拯以及明朝的海瑞,它們都因克己奉公而流芳百世。
諸葛亮更是一位清正廉明的蜀漢丞相,蜀漢大小事務都要由他處理,軍事民生,無不牽動著他的心。而最讓人敬佩的是他的清正廉明,這表現在在兩個方面,一者諸葛亮不貪圖蜀漢的一分一毫,錢糧全部用在刀刃上,二者諸葛亮從不任人唯親,不為子孫謀劃未來,唯才是用。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臣家有桑八百餘株,田五十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隨身所需,悉仰於官,不別治生產。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餘財,以負陛下也。諸葛亮將死之際,不忘記回報自己的財產情況,家中有薄田五十頃,桑樹八百主,自己的子孫都能自給自足,而他自己所用之物,都是由俸祿供給。病逝之後,他自願將自己的餘財上交,供給北伐開支,生怕有餘財,辜負了先帝和劉禪的一片苦心。這樣的清正廉明,古來少有,在三國時期更是絕跡。毛宗崗大師曾批註:
而武侯之才與品,有非管樂之所能及者。其用兵則年少之子牙也;其輔主,則異性之公旦也,至其出出大綱,又與伊尹最相彷彿。在毛看來,即使管仲樂毅的才品,都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只有輔佐商湯滅夏的伊尹和輔佐文王滅商的姜子牙,可比肩諸葛亮。故而諸葛亮能流芳百世,也在情理之中。
諸葛亮還有另外一個高尚的節操,那就是從來不為子孫謀劃未來,在當時更是無人可比。畢竟曹操為圖謀天下,為曹氏子孫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懿為司馬氏和子孫未來,而竊取曹魏大權。諸葛亮一直秉承忠義之心,匡扶漢室之志,縱然能輕而易舉架空劉禪,甚至可以取代劉禪,但他卻沒有那樣做。
反觀諸葛亮的後代諸葛瞻,即沒有位極人臣,也沒有獨霸朝政,反而沒有受到重用。更值得後人尊重的是,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諸葛兩一家三代人都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與曹操和司馬懿形成鮮明的對比。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諸葛亮真正的做到了,其志向之高遠,對蜀漢之忠誠,為官之清廉,足以讓他流芳百世。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