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花一兔

    齊國為春秋一大國,自太公望被封,“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一躍成為大國。至齊桓公之時,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施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在“尊王攘夷”的旗號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但其後,齊國霸業卻一蹶不振。首先體現在內政,桓公死後,便爆發五公子之亂。其亂達幾十年之久,直到惠公繼位,一連串的爭鬥才結束。但此時,齊國已大傷。而其後,齊國更是各卿大夫相互執政,互相攻訐,更開始廢立國君。期間雖有晏嬰為相稍振齊國之勢,但國力衰微已不可避免。國內政局尚且不穩,民生軍事更難以顧及。

    而且齊國一直沒有一個統一國策,只知富國,卻搖擺不定,不知國家將要如何發展。而且齊國,一直是謀戰的代表者,多喜練兵法。國雖富,兵卻不強。

    且齊國好談之風盛行,尚武精神缺失。桓公之時,尚且多行經濟,外交上的壓制,軍力壓制稍顯不足。

    對晉之崛起不壓,楚之爭勝不鬥,眼睜睜看著兩國做大。從此,中原大地晉楚爭霸成為主角,齊國成為邊緣大國。

    更重要的是,人才缺失。尤其缺少一個具有大國及國際視野的人才去為國家掌舵。國家發展不明,戰略不清,國家走向自是一塌糊塗。

    可惜,具有如此先天優勢的大好齊國,沒能好好把握好機會。惜哉!

  • 2 # 探微閣主

    齊國,自齊太公封於營丘,六世徙薄姑,七世徙臨淄。

    齊在臨淄,東負海,魚鹽蠶桑,已樹富強之基。

    然而,齊國西南與魯、衛接壤。

    魯國是周公之後,衛國是武王九弟康叔封之後,為姬姓主要國家。文化程度較高,與齊關係密切。

    齊國無論從道義還是勢力,都無法將其吞併。

    齊孝公伐魯,魯使展喜犒師,孝公曰“魯人何恃?”,展喜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恃此不恐。”。齊竟回師。

    而晉國,自曲沃篡位,專務侵吞,滅同姓國極多。公子重耳流亡列國,熟知天下大勢,返國即位後,始改變態度,參與諸夏集團。

    所以,繼齊之後,霸業多在晉。

    齊國在地域上難以擴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齊國世卿也根深蒂固。國氏、高氏為周天子指定,世襲之下的人才,難以成氣候。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稱霸,在於能夠任用管仲。

    而晉國,自晉獻公誅桓莊一族,盡逐群公子之後。晉國便不用公族,多任用異姓卿大夫。諸多卿大夫之間,形成有效競爭,使得晉國在爭霸的過程中,佔據優勢。

    晉國任用卿大夫,卿族權勢漸漸強盛,超過公室,終於導致三家分晉。

    而齊國,到田氏代齊(田氏源於陳國公子完),進入戰國之後,才開始向外擴張!

  • 3 # 歷史有知社

    齊桓公小白,是被史學界公認的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其與晉文公重耳(齊桓晉文之事)常並稱,而被認為是諸侯稱霸的巔峰。但齊國的霸業卻與晉國、楚國不同,春秋時期的主旋律是晉楚爭衡,晉、楚的霸業都各自維持了一兩百年之久,而齊國霸業卻曇花一現,很快就衰落下去了。那為何齊國能第一個稱霸,卻又一世而衰呢?

    齊國稱霸的先決條件:齊國的始封君為呂尚(姜太公),不但最擅於兵事,還與周室有姻親(呂尚之女邑姜,為武王之後,成王之母),故很受周王室的倚重與信賴。齊國是周王室鞏固東方最為重要的一塊砝碼,受封之初,就很具實力,而初具大國規模。

    再則,因周王室遠在關中,對東方的夷商殘餘勢力鞭長莫及,便賜予齊國在東方的征伐之權(史載:..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即意味著齊國可以名正言順地擴張,而齊國的四周又為萊夷部落,發展空間特別大。經歷了三四百年的經營與擴張,至齊桓公之父齊僖公在位,齊國已經被稱為“小霸”,“齊大非偶”的歷史典故便產生於該時期。

    那為何齊國的霸業,不能像晉、楚兩國那麼持久。僅歷一世,甚至齊桓公在位的後期,齊國的霸業便衰落了呢?

    第一,齊國經濟富裕,士卒的戰爭意願不強。齊魏馬陵之戰,孫臏以“減灶計”而誘龐涓,即是利用了“齊”號為“怯”,“彼三晉之兵素輕齊”的心理。齊人怯弱畏戰,是聞名於諸侯的,而這背後的原因,齊國有“漁鹽之利”,又經管仲的變革,而使齊國商業、手工業繁盛、百姓富足。而齊國(地)也一直是中國先秦兩漢時期最為富裕的地區,而越是富裕的地區、其謀生的渠道多樣,士卒的戰爭意願就越低。

    管仲在《管子 · 儲蓄》篇中便說道: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戰國時期,商鞅的變法,便與管仲的變革,正好相對。商鞅利用秦國的貧窮落後,將“斬敵首與功名富貴”相掛鉤,“獎勵耕戰、利出一孔”,以激發秦人對戰爭的狂熱之心。可以說管仲變革,使齊國變富,而商鞅變法,使秦國變強。

    第二,齊國“軍制”的落後,也極大地制約了齊軍的戰鬥力。荀子與臨武君曾在趙孝成王前“論兵”,而說道: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矣。是事小敵毳偷 ,則可用也,事大敵堅,則渙然離耳。若飛鳥然,傾側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賃市傭而戰之幾矣。

    即是說:齊國軍隊特別崇尚“匹夫之勇”,打打弱國、抓抓蟊賊還行,而遇強敵,則立即潰散。齊國的國君,在歷史上也都非常崇尚“勇士”。齊莊公在位期間,曾設立了“勇爵”,祿比大夫,但必須力舉千斤,射穿七札者,方與其選。先得殖綽、郭最,賈舉、邴師、公孫傲、封具、鐸甫、襄尹、僂堙等九人。後又得晉國欒氏的州綽、邢蒯,又選盧蒲癸王何等等。

    齊國的聞名“勇士”是歷史記載最多的,除此之外,還有孟姜女丈夫的原型杞梁,被晏子以“二桃殺三士”的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以及戰國時期為秦國效力的孟賁(秦武王好多力之士,齊孟賁(也作孟說)之徒並歸焉,孟賁生拔牛角”),蒙恬的先祖蒙驁也是聽說秦武王好勇,才從齊國來到了秦國。齊國這種崇尚“匹夫之勇”的軍制,是不足以大規模激發齊軍戰鬥力的。

    第三,齊桓公死後,諸公子爭位而帶來的長期內亂,也使齊國實力大減,而無力維持霸主地位。齊桓公患有嚴重的“寡人之疾”(好色),其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皆無子。又寵幸六位姬妾,禮數皆如同夫人,而此六位姬妾各生一子,分別為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其餘妾媵,雖多亦有子,但地位卻不能與這六位相比。

    而這六位公子中,除了公子雍出身微賤,安分守己。其餘五位公子,各樹黨羽,互相猜忌。齊桓公病重時,諸公子相攻,其被築起高牆,圍在宮內,活活餓死。而齊桓公的屍體橫臥了六十七日,屍蟲都爬出了窗外。而此五位公子,也都先後當上了齊侯之位,可見諸公子爭奪之激烈。齊國的這次諸公子爭位,直接就讓出了霸主之位。致使擁立公子昭(齊孝公)繼位的宋襄公,都有“當今天下,捨我其誰?的感覺。

    第四,晉國、楚國的強勢崛起,也使齊國再難重拾霸主之位。雖然齊國被賦予東方的“征伐之權”,但畢竟是異姓諸侯。而晉國卻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之後,最為正宗的宗室,其對華夏諸侯的號召力是齊國無法比擬的。

    而楚國崛起於南方,強勢北進,而楚國的實力其實已經在齊國之上。齊桓公雖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但面對強敵楚國時,還是不敢戰。楚國的“罪行”在於向北擴張,威逼華夏諸侯,周之宗室、漢水諸姬幾乎被楚國吞亡殆盡。齊國卻不敢拿楚國吞併漢水諸姬姓國說事,偏拿一些無關痛癢的雞毛蒜皮說事。其實就是避重就輕,想逼楚國服個軟、認個錯,好在小弟們面前找回一點做大哥的面子而已。

    而楚國與齊國又沒有直接利益衝突(風牛馬不相及),也不願意硬拼,無論是勝是負,都是百害而無一利,徒使自己的軍力受損,不利於楚國在南方的霸業的維持與擴張。故而,楚國也樂於認個錯,既不割地、又不賠款的,不就貢獻點“包茅”嗎?那玩意又值幾個錢?

    齊桓公也並沒有遏制住楚國勢力向中原的伸展,楚人與齊桓公會盟後不久,楚成王便親自率軍北上圍攻齊國的盟國-許國,迫使許國國君肉袒謝罪。接著楚國又向東滅掉齊國的與國--江國、黃國,而對此,齊桓公也都無能為力。管仲去世之後,齊桓公變得極其昏聵,就更不能與楚國爭鋒了,而楚國卻更顯蓬勃,華夏諸侯迫於楚國的壓力,而紛紛與楚國暗通款曲。數年之後,歷經磨難的晉文公在秦國的幫助之下,回國繼位為君,晉國的政治得以穩定。此後,便進入了晉楚爭衡的時代,齊國是再難重拾霸主之位了。

    參考史籍:《左傳》、《史記》等等

  • 4 # 楊朱學派

    齊國霸業並非齊桓公之後,一蹶不振。而是管仲死後,齊桓公還在世時,就已經一蹶不振了。

    《左傳》記載:魯莊公九年,周莊王十二年,即公元前685年。齊王死後,魯莊公欲扶持公子糾為齊王,但公子小白先入齊為王。周曆八月二十四,魯軍與齊軍戰於乾時,魯師敗績。魯國無奈,只得將公子糾交給齊國。齊王小白殺之。

    自此,魯國與齊國結怨。次年,齊國聯合宋國攻打魯國。魯國在長勺大敗齊師。接著又在乘丘大敗宋軍。

    明年,宋軍再次伐魯。魯國再次勝之。

    可見,此時的齊國政局不穩,再加上魯莊公有才幹,憑藉一己之力,與齊、宋聯軍對抗。不落下風。

    直至魯莊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79年,魯國歸附齊國,齊國才開始走向霸主之路。齊桓公連續兩年會盟諸侯。與會的諸侯從三五個,增加至七八個,齊國的威信漸漸增強。

    奠定齊桓公霸主地位的事件有二:一是幫衛國復國;二是討伐楚國,迫使楚國退兵納貢。

    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狄人侵衛,衛師敗績,遂滅衛。齊桓公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保護著衛文公及衛國遺民在曹地重新建國。

    在齊國的協助下,以及衛文公的勵精圖治之下,衛國終於復興,最終成為與魯、鄭、宋並肩的二等強國。

    此時,有力量與齊國爭霸的,唯有南方的楚國。

    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齊桓公聯合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侵蔡,蔡師潰敗。遂伐楚,駐紮於涇。楚王派使者至涇,問其為何伐楚?

    管仲藉口稱楚國沒有向周天子進貢。楚使認罪,稱立即向天子進貢。

    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此次會盟,周天子派太宰參與會盟,正式承認了齊候的霸主地位。

    齊桓公以霸主身份大會諸侯,並且打壓了楚國囂張氣焰,不戰而屈人之兵。還扶危救困,主持公道,助衛復國。更被周天子正式承認和冊封。

    管仲去世後,齊國便失去了號令諸侯能力。甚至在魯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634年,齊國伐魯,魯國擊退齊師。不久衛國伐齊。年終之際,魯僖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地。此時,齊桓公依然在世,齊國不但威信盡失,還被各個諸侯輪番狂揍。

    齊國失去霸權後,至晉楚城濮之戰爆發,在齊、晉、楚三強中,楚國稍稍佔優勢。但沒有真正的霸主。直至魯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時期的第二位霸主晉文公才橫空出世。

    齊桓公給齊國帶來的,只是短暫的霸業。晉文公卻讓晉國稱霸長達140年。

    齊國霸業衰落有兩點原因: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能任用賢能。而是重用易牙豎刀。導致齊桓公晚年,自己被易牙豎刀囚禁,活活餓死。然後齊國諸位公子爭奪君位,太子流亡。齊國的長期內亂,損耗了國力。使齊國失去霸主地位。甚至連爭霸的資格都沒有。鄙人比較贊同韓非之論——桓公暗主。

    外因是晉國的崛起,晉國原本就是強國。在內亂中,太子被逼自殺,重耳流亡。國君接連被殺。內亂不已的晉國根本無力爭霸。重耳在眾多賢能之士的輔佐下,回國即位,穩定晉國局勢。並在城濮之戰中打敗楚國,成為霸主。即使齊國不發生內亂,也必將失去霸業。不同的是,之後的晉楚兩國爭霸,會變成齊晉楚三國爭雄。晉國仍然會成為霸主。

    附錄:需要說明一點。晉國在鞌之戰中打敗齊國。瓦解了齊楚同盟。又在麻遂之戰中打敗秦國。瓦解了秦楚同盟。齊晉之間爆發的鞌之戰,並非齊晉爭霸戰,而是屬於晉楚爭霸戰的組成部分。秦晉之間的麻遂之戰,也不是秦晉爭霸戰,同樣屬於晉楚爭霸戰。

  • 5 # 簷雨階苔

    因為齊桓公晚年不聽管仲勸告,寵信廚子易牙,衛公子開方,閹人豎刀這3個小人。齊桓公死後,這三人鼓動齊桓公兒子爭奪國君之位,結果齊桓公屍體停放10個月沒人料理,屍蟲滿屋。更厲害的是,齊桓公五子爭位,相繼都做了國君,可想齊國內亂多麼嚴重!

    齊國經此內亂,國力以及聲望嚴重下降,而晉國,秦國正在崛起。

    詳情如下:

    春秋時期,周王朝衰落,諸侯爭霸。齊桓公雄心壯志,任用賢相管仲,征討不服,會盟諸侯,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

    當初,齊桓公有3個夫人,都沒有生下兒子,於是他納了很多妾,最寵愛其中6個妾。寵妾們為齊桓公生下很多兒子,其中有:公子姜無詭,齊孝公姜昭,齊昭公姜潘,齊懿公姜商人,齊惠公姜元,公子姜雍。

    齊桓公與管仲將公子姜昭託付給宋襄公,立姜昭為太子。

      

      相國管仲大病,將死。齊桓公前去看望管仲,問:“群臣中有誰可以接替你?”管仲沒有明言,說:“知臣莫過君。”齊桓公接連推薦了自己寵信的廚子易牙,衛公子開方,閹人豎刀。管仲認為易牙烹子,開方叛親,豎刀自宮,三人以此來討好國君,沒有人情,所以管仲勸阻齊桓公不要親近和任用他們。齊桓公不聽,以致易牙等三人專權。

    公元前643年10月7日,齊桓公病亡。易牙受衛姬寵幸,曾經向齊桓公請求讓衛姬之子姜無詭繼位,而齊桓公也答應了。易牙在齊桓公死後,殺死了宮中群臣,打算立衛姬之子姜無詭為齊君。

    其他幾位公子得知齊桓公已死,各自率領部眾入宮爭權奪位。五位公子在宮中相殺,宮人們紛紛逃竄,沒有人敢去料理齊桓公的喪事。齊桓公的屍體躺在床上,逐漸腐爛生蛆,大量屍蟲爬出門外。

      

      寒冬12月,齊桓公病亡67天后,宮中戰鬥已經結束,公子姜無詭勝出,繼位為齊君。這時,姜無詭才將齊桓公收屍入棺,設立靈堂。

    那日宮中一戰,齊桓公的太子姜昭戰敗後逃到了宋國。宋襄公想揚威天下,稱霸諸侯,又曾受齊桓公託付照看齊太子,於是宋襄公率領著宋國,衛國、曹國、邾國四國聯軍扛著正義之師的旗號討伐齊國,想幫助齊太子姜昭奪位。

    公元前642年,春,宋襄公率四國聯軍壓境,齊華人恐慌,於是殺死了做了3個月國君的姜無詭,準備迎立姜昭為國君。而姜昭被其他四位公子的黨羽攻擊,無奈又逃回了宋國。

    宋襄公大怒,發兵擊敗四位公子的軍隊,姜昭被立為齊君,是為齊孝公。齊孝公元年八月,齊桓公死後10個月,齊孝公才將齊桓公入土安葬。

      

      公元前633年,齊孝公逝世。衛公子開方殺死繼位的孝公之子,立孝公的弟弟姜潘為國君,是為齊昭公。

    公元前613年,齊昭公逝世。昭公的弟弟姜商人因為沒有搶到國君之位,於是結交賢人,恩惠民眾。等到齊昭公一死,姜商人就聚眾在昭公葬禮上殺死了繼位的昭公之子,自立為齊君,是為齊懿公。

    齊懿公即位後,露出了荒淫殘暴的本性,他砍斷了丙戎父親的腳,卻讓丙戎做自己的侍從;齊懿公又搶了庸職的妻子,卻讓庸職做自己的馬伕。公元前609年春天,侍從丙戎與馬伕庸職合謀在竹林中殺死了齊懿公。齊華人怨恨齊懿公,因此廢除懿公的太子,迎立懿公的弟弟姜元,是為齊惠公。

    齊惠公是齊桓公五子之亂中,最後一個做國君的。公元前599年,齊惠公逝世,傳位與太子。

    齊桓公五子爭位,相繼做了國君,依次是:公子無詭,齊孝公,齊昭公,齊懿公,齊惠公。

    史事參考《史記齊太公世家》

  • 6 # 君山話史

    齊國霸業的衰敗,與齊國諸公子內鬥有直接的關係。

    齊桓公先後三任正式夫人王姬、徐嬴、蔡姬都沒有生育,太子只能從庶子中挑選。齊桓公很好色,宮中的女寵非常多,其中最受桓公寵幸的六位,被稱為“如夫人”,雖然不是正式夫人,但享受夫人的待遇。這六人是長衛姬、少衛姬、鄭姬、葛嬴、密姬、宋華子,六位如夫人都為齊桓公生了兒子,分別是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在管仲生前,齊桓公曾經與他商量過立太子的事情,當時內定下來由公子昭為繼承人。由於齊桓公深知宮中爭權奪利、刀光劍影,為了保證公子昭的安全,他早早把公子昭送到宋國,託付給宋襄公。

    齊國佞臣易牙與豎刁受到公子無虧的生母長衛姬的寵幸,自然想擁立衛長姬的兒子公子無虧。在兩人的周旋下,老邁昏庸的齊桓公改變立場,答應立公子無虧為太子。這個決定遭到眾位公子的強烈反對,大家一哄而上,個個要爭當太子。

    易牙、豎刁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害死齊桓公,擁立公子無虧為國君。

    然而,齊桓公與管仲所立的太子公子昭尚在宋國。公元前642年初春,宋襄公決定以武力手段扶植公子昭上臺,他集合了宋國、曹國、衛國、邾國四國聯軍,發動對齊國的討逆戰爭。戰爭持續了三個月,當時齊國陷入五公子混戰中,在四國聯軍的打擊下,京城中的反對派也掀起了反對公子無虧的運動。混戰的結果,公子無虧被殺,宋國軍隊將公子昭接回齊國,繼任君位。

    在四國聯軍撤出齊國之後,公子昭面臨著很尷尬的境地。他長期呆在宋國,在齊國缺少實力派的支援,更缺少軍隊的擁護。原先陷入混戰的其他四位公子,決定聯手組建反政府軍,趕走公子昭。公子昭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後盾,不能抵擋反政府軍的進攻,於是很沒面子地、灰溜溜地又逃到了宋國。

    危難之中,宋襄公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宋國軍隊二度進入齊國作戰,並在甗地(今山東濟南西)擊敗了反政府軍的主力。公子昭二度返回齊國,重新登上君主寶座,史稱齊孝公。

    雖然繼任者齊孝公也想光大父親留下的霸業,但是經歷十個月內戰後的齊國已經是今不如昔。齊孝公並沒能剷除其他四位公子,反對派勢力依然強大,齊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下降。

    公元前634年(孝公九年),齊孝公討伐魯國,以圖重樹齊國的霸權。沒想到魯國卻引狼入室,將楚國引入中原戰局。魯華人向楚國請兵,楚軍攻打齊國,佔領谷城,並且讓齊孝公的政敵公子雍駐守在谷城。

    谷城一役的失敗,使得雄心壯志的齊孝公憂憤交加,終於在次年去世。齊孝公死後,齊國再一次陷入政變之局,齊孝公的兒子被公子潘所殺,公子潘自立為國君,史稱齊昭公。

    一連串的政變與戰爭,嚴重削弱了這個昔日強國的實力,齊國所開創的霸權時代是短暫的,人亡政息。隨著晉國的崛起,齊國的霸主之夢便越行越遠了。

  • 7 # 最真人的戀字屋

    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齊桓公透支了齊國的國力,僵化了齊國的階級。

    這裡略寫一點,其實《管子》和《齊語》中記載的很清楚了。

    齊國都於營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淄博市。初代國主是太公望呂尚,也就是《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歷史原型。由於呂太公通工商,制禮儀,修國政,所以齊國成為了一個大國。

    《齊太公世家》記載: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這樣,齊國自第一代國君起,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周朝初期的歷史記載很少,時間過得很快。光陰荏苒,西周變成了東周,周王室連年衰弱。在政治名義上,周僖王收取賄賂承認了曲沃武公取代晉國宗室。在國家財富上,周桓王開始向諸侯索要錢財。在軍事上,周幽王先是敗給異族戎狄,周桓王又敗給鄭莊公。在南方,更有楚武王開始稱王侵略諸侯,而周王室無力征討。這些都進一步宣示了周王室的衰落。

    為了對抗外族,也為了調和諸侯之間的矛盾,各諸侯國需要一個名義上的“霸主”。

    齊國進入春秋時期,已經相當強大。當齊僖公會同鄭莊公一起到紀國,想要消滅紀國時,紀國國君完全不敢反抗,只能透過嫁女給周桓王以求自保。但當週桓王死後,齊襄公時期,紀國便只能舉國投降,完全併入了齊國。紀國的面積雖然不如齊國和魯國,但也相差不多,由此可見齊國當時的國力。

    齊襄公是齊桓公的哥哥,但這個人相當荒唐,所以很快死於內亂,齊國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

    齊桓公上位之初與鄰國魯國進行了兩場戰爭,第一場長勺之戰,齊桓公被曹劌打敗。第二場齊桓公與宋泯公聯合,被公子偃打敗。這樣,齊桓公的霸業,就受到了打擊。

    齊桓公要當霸主,但齊國軍事上衰弱,缺少最重要的戰略物資,銅。在國外,由於齊國之前和多國有過爭端,所以也被敵視。所以管仲就給齊桓公獻上計策,主要辦法為三個:一是尊崇周王室,二是壓迫百姓,三是結交諸侯。

    周王室雖然連年衰弱,但還是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齊國打出尊周的名號,可以迷惑天下。但孔了評價齊桓公說:“齊桓公正而不譎”,齊桓公還是有真正尊重周王室的表現。

    管仲獻策中的壓迫百姓,才是真正傷害了齊國的有生力量,也毀滅了齊國的活力。一方面,管仲建議把國家分出等級,分為士工商農,讓各個等級的人生生世世,只能從事這一種工作。

    《齊語》記載:“管子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易。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處。’”還有“夫是故士之子恆為士。夫是故工之子恆為工。夫是故商之子恆為商。夫是故農之子恆為農。”

    另一方面,管仲建議把銅收歸國有,用於軍事。至於農業,只能使用惡鐵。

    《齊語》記載:“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斸,試諸壤土。”

    這樣,就把齊國的財富聚集到了國君手中,把齊國的活力完全扼殺了。然後國君拿這些財富做什麼呢?難道是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管子說應該拿些錢去巴結諸侯,讓諸侯開始朝齊。這樣,齊桓公自然就能夠得到諸侯的尊重,成為霸主。

    《管子》記載:“又遊士八千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糧,財幣足之,使出周遊於四方,以號召收求天下之賢士。飾玩好,使出周遊於四方,鬻之諸侯”

    又記載:“管子對曰:“審吾疆場,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而重為之皮幣,以驟聘眺於諸侯,以安四鄰,則四鄰之國親我矣。”

    就這樣,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計策。拿著齊國的財富,結交諸侯。開始了所謂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後,齊桓公和管仲自然是名顯於天下。但齊國,也因此逐年衰弱。

    齊國國內唯一的出路,就是巴結上齊桓公。所以自然就有了易牙、豎刁之屬。齊桓公在管仲驅逐易牙、豎刁後,“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這也能說明這類人對於齊桓公的喜好有多清楚。而管仲同樣清楚齊桓公的喜好,也同樣是出於迎合齊桓公的喜好而制定的政策。

    這些政策完全是不可持續的,是以透支齊國國力,傷害齊華人民為代價的。所以在齊桓公末年,齊國就已經開始失去了天下諸侯的尊敬,齊桓公也同樣開始失去對齊國的掌控。以至於後來齊國再也沒有國君能夠重新改制,將齊國從衰落中拯救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士季後賽之旅即將開始,連續三年東部無敵的騎士,有什麼隱患,誰是X因素?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