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被馬岱斬殺。
6
回覆列表
  • 1 # 無敵小欽差

    首先天生反骨這樣的話你會信嗎?

    個人覺得魏延是想做出一番大事業的,在他的眼裡,有能力的人才配他跟著。所以他才殺了太尉投靠了劉備。

    我們看一個人,既要看他的經歷,也要結合結果來對比。沒有一個人天天想著去造反,所以威嚴當初跟著劉備,是想建功立業的,在當初那個動盪的年代,每個人都想著自保和建功立業,為自己也好,為後代也好,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

    用現代的話來說,魏延這個人比較圓滑,你們公司實力不錯,我就在你們公司工作,如果幹的不爽,或者有更好的機會,再或者現在公司在走下坡路,那麼我就跳槽不幹了。是不是頻繁跳槽的人就是天生有反骨呢。

    而後期為什麼魏延會反,主要是因為魏國自己不爭氣,國家動亂,也沒個人厲害的人來主持大局,導致魏延這樣的性格的人會想到造反這條路。所以個人覺得是當時的局勢,加上魏延他自己的性格,才會走上這條路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還有造反跟找死。也許魏延是這麼想的!

  • 2 # 旅夜書懷1

    魏延是在長沙太守韓玄手下做事,在關公取長沙大戰黃忠,因敬關公義氣,不忍暗箭射殺關公,而被韓玄懷疑準備斬黃忠時,魏延率人殺死韓玄,正式追隨劉備。而諸葛亮當場給出下馬威,罵魏延不仁、不義,欲斬殺之。經劉備勸說後方才作罷。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軍事都很傑出的人物,從魏延過往經歷及此次斬殺韓玄的行為,對一個初降之將,從心理上給予強大壓力和警告,是必要的,具有強烈的震懾作用,也可以為自己立威。當然,他是知道無論劉備,關羽都會為其求情的。至於反骨,應該只是一種託詞而己。

    在諸葛亮北伐後期,由於司馬懿固守不戰,又幾次識破諸葛亮的計謀,導致戰事無進展,魏延又多有怨氣。魏延獻計從子午谷出奇兵襲取長安,諸葛亮並未採納,魏私下透露不滿情緒,諸葛亮也對其有所警覺,知其必反,遂留下遺計,並安排馬岱在魏延身邊,以便見機行事。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魏延果真不聽安排,欲自行伐魏,被馬岱斬殺。從這一點來說,魏延起初本意並非反叛,只是不守軍令,不服從指揮而己。在與楊儀溝通不良的情況下,燒棧道等行為確己構成謀反。

    至於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襲,天才軍事家毛澤東曾指出,此計其實是行不通的,兵貴神速,用兵在於奇。從子午谷崇山峻嶺,士兵疲憊不堪,遷延日久,出谷需一月之久,豈不被對手偵知,只需少許兵力伏擊,即可致全軍覆沒。

  • 3 # 偉人雜談

    說起魏延,三國演義裡說他有反骨,其實這些是根據藝術情節杜撰的。他在投靠劉備之前是跟著韓玄混的。

    我們都知道,魏延這個月高高傲,但在當時也是文武雙全!當他劉備被曹操擊敗,一路被追。生死存亡之際,魏延伸出援助之手,他搭救了劉備和其它人員,這是第一次。還有一次是魏延殺死了韓玄,把長沙獻給了劉備,一時成為了蜀國的名人。不料回城後,劉備本想重重賞賜。諸葛亮卻命令人將其拿下、斬首!這時包括劉備在場的其他人員都不莫名其妙。諸葛亮的解釋是賣主求榮、苟且偷生。難免日後不背叛劉備。劉備素以仁義之師著稱。他在想如果殺死魏延,以後其他人也不敢前來投奔。所以替他求情,讓諸葛亮網開一面。

    說到這裡,魏延後期在劉備在時還是被重用,劉備死後,諸葛亮處處提防此人,雖然他很有將帥之才,諸葛亮死後,也沒有重用他,反而是讓馬岱在關鍵時刻殺死魏延,關鍵時刻就是魏延反心已有。

  • 4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從子午谷奇謀可以看出其實魏延是個有才的人,同時他也是個願意為蜀國做一番事業的人,但是他和諸葛亮之間卻有著根本上的不同,而這種根本上的不同,最終導致了兩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在兩者對壘中最終獲勝的是諸葛亮,而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抒寫的。而個人認為魏延是被諸葛亮給逼反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5 # 趣解囧說

    蜀國的大將魏延根本就沒有反,何來被逼反?至於天生反骨之說,更是無稽之談,無非是羅貫中先生為突顯諸葛亮的才能,才有魏延天生反骨,日後必反之說的,所以說,魏延真冤,比竇娥還冤!

    一、為什麼說魏延天生有反骨呢?我想個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私開城門讓劉備入荊州。魏延原是荊州蔡瑁手下大將,在劉備被曹操追的滿世界跑時候,魏延不顧蔡氏兄弟的反對,大開荊州城門,讓劉備進去避難。

    2、反蔡瑁投韓玄。在劉備不在荊州期間,因蔡氏兄弟的原因,與文聘大打一架後,走投無路,跑長沙投靠韓玄。

    3、殺韓玄投劉備。在關羽攻取長沙時,因黃忠出戰未射死關羽,韓玄懷疑黃忠不忠,要殺死黃忠時,魏延出面道出韓玄不仁不義,招呼眾人,把韓玄給宰了,獻城池給劉備。

    4、諸葛亮對魏延有看法。諸葛亮從內心深處始終看不起背叛自己主公的人,認為這種人不可靠,所以勸劉備殺了這種人。這應該就是天生有反骨的由來吧!

    二、為什麼說魏延根本沒有反,更沒有被逼反之說呢?

    1、鎮守漢中固若金湯。魏延跟隨劉備入川,在西取益州、北定漢中的戰役中屢建戰功深得劉備的讚賞,被破格提升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漢中毗鄰魏界,是蜀漢的北大門。鎮守漢中,關係到蜀漢政權的穩定,必須由劉備極為信任的人擔當。由此可見魏延的才能以及劉備對他賞識和信任的程度。魏延不負重託,鎮守漢中十餘年,漢中固若金湯,顯示出他有治軍治國才能的。

    2、跟隨北伐屢立戰功。在諸葛亮的南征、北伐中,魏延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就提出了奇襲子午谷的想法,但未被諸葛亮同意。後人認為,如果當時採取魏延的策略,蜀軍可能就不必再有後來的諸葛亮五出祁山及姜維的北伐了。

    3、個性過強埋下禍端。特別是在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名將相繼謝世後,可用的名將只剩了魏延,所以諸葛亮病危之時,眾將私下都以為魏延必當以代亮。可見魏延當時在才能方面,被公認為是可以成為接替諸葛亮的人物。但諸葛亮生性謹慎,不喜歡大開大合之人,臨死前將撤退時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丞相長史楊儀。這就為魏延,之死埋下了禍根。因為魏延性格不好,這一點和關羽有點類似,自傲,導致同事關係處理不好。陳壽曾說: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和關羽一樣,體恤下屬,作戰勇猛,但是個人清高,不把別人看在眼裡,不懂得謙虛。更看不起楊儀,於是兩人成水火不容之勢。

    4、遭楊儀暗算蒙上造反。楊儀原是荊州刺史主簿,投奔劉備後積極出謀獻策,得到劉備的信任。在劉備為漢中王時,被提拔為尚書。但楊儀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性狷狹,喜歡公報私仇。諸葛亮臨終前沒有直接釋出讓楊儀誅殺魏延的命令,諸葛亮生前佈置的任務只有兩個:一是讓楊儀節督全軍,讓魏延斷後;二是預見到魏延有可能不從命,故命軍可自發。結果楊儀藉口魏延不聽諸葛亮之遺令,欲投靠曹魏而殺了魏延。其實,魏延之反不是舉兵降魏或反叛朝廷,而是不聽從諸葛亮遺命,不服從楊儀的排程。當時魏延是率軍南歸,而非北附曹魏。如果真的是舉兵投魏則應北行。因此,“魏延反,馬岱斬”是《三國演文》虛構描寫。

    5、後主平反還其清白。其實在《三國志後主傳》裡,已經為魏延平反,證明其不是反叛,要注意《三國志後主傳》,其實是相當於蜀漢的《后帝紀》,對於蜀漢歷史的定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說,魏延真冤,比竇娥還冤!親們,您怎麼看?

  • 6 # 靈魂的感觸

    公元234年,一代名將魏延在窮途末路之際遭馬岱斬殺,不過這還沒結束,其頭顱後被馬岱獻於宿敵楊儀,慘遭楊儀一番侮辱踐踏不說,其三族更是被楊儀夷滅殆盡!據《三國志》記載:

    “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後人唏噓。話說魏延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貌似其“造反”已經成為了後人的共識,不管是小說之言“魏延生有反骨”還是魏延被逼反,魏延終究脫離不了造反的罪名!不過在我看來,說魏延死於“造反”,倒不如說其死於政治私鬥更為貼切,其實魏延談不上造反,但其死也確實是咎由自取。

    魏楊矛盾

    說起魏延被殺一事,奇怪的是其主要參與者倒不是蜀主劉禪,而是長史楊儀,若真是舉兵謀逆造反,歷史上的劉禪不應該表現得那麼淡定!所以魏延被殺,主要還是他與楊儀之間的矛盾爆發。

    說起魏延,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不然當年劉備也不會放心將鎮守漢中的大任交給魏延,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魏延的才能出眾,不過魏延有個性格缺陷,那便是孤傲,為此魏延也沒少得罪人,而其中與魏延結怨最深的便是楊儀了,據史料記載,時人多避魏延鋒芒,唯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魏延在軍中更曾作勢要殺楊儀,然諸葛亮愛惜二人,多次為二人調解。

    話說這楊儀為什麼就喜歡和這魏延槓上了呢?其實和魏延一樣,也是有著一副臭脾氣,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認為自己很牛逼,史料記載楊儀急躁狹隘,像後來楊儀之所以被貶官從而走向自殺的道路,就是因為忍受不了昔日的下屬蔣琬位在自己之上,從而埋怨朝廷,終被劉禪廢為平民。在魏延死後僅一年,楊儀也隨之而去了。

    所以這樣兩個“臭味相投”的人走到了一起,要不就成為朋友,否則便是死敵!

    魏延落敗,不曉時勢,衝動所致

    魏延之死,關鍵還是魏延不曉時勢,其實魏延是有著很堅定的北伐決心的,所以在諸葛亮死後,仍執意不願退兵,堅持北伐,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樣做顯然是很不理智的。為什麼魏延突然在那一刻爆發了呢?我認為諸葛亮之死是一大因素,此時的魏延好比脫韁的Mustang,終於沒有了束縛,其二,諸葛亮死後將軍隊交給楊儀帶回成都引起了魏延的不滿,本來就看不慣楊儀,現在楊儀反倒成了統領自己的人,魏延忍不了了。所以後來魏延於楊儀的矛盾徹底爆發了,不過當時魏延的做法確實是有違常理,不得軍心,終致被殺。

    但要說魏延真的對蜀漢政權有圖謀不軌之心嗎?我認為是不存在的:

    其一:當時魏延身在軍中,公然謀反,其家人怎麼辦?

    其二:魏延拿什麼謀反?憑藉一己之力?謀反不做一番謀劃說幹就幹?顯然當年魏延阻擊楊儀尚不得軍心,更別說還有人會跟著他叛變了,哪有這麼愚蠢的反叛者啊!

    其三:既然要反叛朝廷,為何不直接北上降魏?向南不是死路一條?當時蜀國實力尚存,你魏延那點兵即使都願意跟隨造反,也掀不起什麼浪啊!

    所以我覺得魏延對蜀漢是不存在反心的,但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長期壓抑了一口氣,當年自己子午谷所謀諸葛不用,加之諸葛交大任於宿敵楊儀而輕視自己,所以魏延忍不住了。其實關於魏延起兵,《三國志》中也有記載: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其中直接說明了魏延起兵的意圖,他是要殺掉自己的眼中釘楊儀!

    魏延後話

    魏延死後,被葬於陝西省漢中市石馬鄉,相傳為蜀相蔣琬感念魏延昔日之功,為他禮葬建墓。其墓前雕有兩座下跪的石馬,相傳代指當年害死魏延的楊儀和馬岱。現在當地之人亦親切的稱他為魏大將軍。其實從魏延墓我們也可看出魏延並非造反之人,試問叛國之臣又怎麼會有後人為其立墓祭祀呢!

  • 7 # 甘甜的純淨水

    謝謝邀請,魏延才華是有,當初跟著韓玄。後斬殺韓玄投奔劉備,作為魏延感覺韓軒肯定被劉備所滅,所以不如殺主子投降,這一點他做的不如黃忠。黃忠投降劉備有氣節,是萬不得已。同時他與關羽作戰,如果沒有義氣關羽就被射死。反觀魏延殺了主子主動投降,在諸葛亮看,魏延不忠不義反叛心裡很強,留在蜀中將來一旦蜀漢衰落,沒人能壓住必反,這也是蜀漢後期諸葛亮處處壓住魏延的原因,至於子午谷奇謀,毛主席也點評過此計太過玄危。魏延之計不穩,他帶5000精兵走子午谷,就算到達長安。如果諸葛亮沒有及時到達,以當時魏國實力魏延是守不住,必全軍覆沒。當時蜀國實力太弱是輸不起的。

  • 8 # 吳君逸

    魏延沒有反,他是將才,不是帥才。這就是決定他的性格所在,將才大多是沒有心計,完全暴露,耿直爽快!也即說的"愣頭青“。但做事忠心!是劉備心腹愛將。

    魏延文武全才的軍事將領,難得!劉備深知其人才能,劉備在世得重用。也為劉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死後,黴氣連連,窩窩嚷嚷死去!

  • 9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一、說魏延謀反,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是不忠之人的是小說《三國演義》。

    二、魏延有大功

    魏延蜀漢名將,史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在入川之戰中常為先鋒,成為劉備手下的心腹部曲。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獨檔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曹魏十年不能近。劉備稱帝后進一步提拔為鎮北將軍。

    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出生入死,功勳卓著。

    三、魏延有大過、無滅三族之禍

    (一)所謂魏延謀反過程

    《三國志》載: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病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

    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之處燒絕閣道。

    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指責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琬、允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一鬨而散。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並將其斬首。

    (二)魏延為什麼要謀反?

    《三國志》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也就是,陳壽在委婉的說魏延未謀反,只是要殺楊儀。

    另外魏延此時已官至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他拋家舍業投降曹魏還有什麼高官厚祿等著他呢?他的動機是什麼呢?既要謀反最起碼要蓄養眾多死黨,一呼百應,歷史上哪有就爺幾個造反的?難道魏大將軍腦子進水了不成!

    實際上這只是一場爭權奪利的內訌而已。但是沒人替魏延說話,蔣琬、董允、費禕幾個重臣都一邊倒的為楊儀辯護,最關鍵的是楊儀還有丞相遺命這杆大棋,而魯莽的魏延則一無所有,他有的只是一腔怒火和怨氣!最終魏延成了孤家寡人,成了這場內鬥的犧牲品!

    (三)魏延有取死之道

    魏延性格高傲,性情極惡,時常發牢騷,不諳官場事故,得罪人很多。在北伐時曾向孔明提出所謂‘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便心生不滿。長史楊儀更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

    也就是說兩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在此刻爆發。

    但是首先魏延不聽軍令調遣,曲在魏延,已鑄成大錯;其次‘所過之處燒絕閣道’,更是錯上加錯;再次‘佔據谷口,率軍攻擊楊儀大軍’則無異於自尋死路!

    這些過錯疊加一起,最起碼能定個死罪。念其有大功,功過相抵,砍下魏延腦殼也就萬事大吉了。然而楊儀竟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嗚呼哀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魏延百口莫辯,最後只剩下一股冤氣!‘謀反’的帽子只要被扣上,神仙也救不了你!

    嗟乎,看三國掉淚,又替古人擔憂啦!

  • 10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有過研究!

    說起來在當代人的心中,魏延的名聲是絕對不好,《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四個大字將之定了性——“天生反骨”!

    諸葛亮說說也就罷了,關鍵在羅貫中筆下這魏延也可慘,簡單點來說就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爭權奪利,最後兵敗身死,還被夷滅三族。

    一位為蜀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就這樣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並且還隨著《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就這樣“遺臭萬年”了。

    那麼在真實歷史上,這個魏延的名聲到底如何?到底是否真的想要謀反被馬岱斬殺呢?

    聽聽陳壽怎麼說:

    公元234年,英雄末路,一代名將魏延被馬岱斬殺,然後首級被馬岱獻給了楊儀,被踐踏腳下,受盡侮辱,然後還被滅了三族!

    《三國志》記載:“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那麼到底為何這麼一位蜀國大將走到今天?是真的有反骨想謀反被殺?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首先這個謀反肯定是不成立的,魏延曾極受劉備重視,甚至連漢中之地都交給他鎮守,以劉備、諸葛亮當時的小心謹慎加聰明才智,肯定是足夠放心才敢拿來重用的。

    那麼魏延為何死的這麼慘呢?

    其實都是“怪”他自己

    魏延這個人很有才,武力也很強,又非常的善於用兵,可以說是蜀國晚期的股肱之臣,頂梁支柱!

    那麼問題來了,能力強的人往往脾氣就非常的臭,魏延就是這樣,非常的“驕傲”甚至稱得上是“自負”了(有點像關二爺)。

    當時朝堂之上眾位大臣倒也都會給他面子,畢竟魏延當時勢大,可是有一人不慣著他,這個人便是魏延的宿敵——楊儀!

    史料記載楊儀急躁狹隘,心胸狹隘,看不得別人好,他最後就是因為嫉妒曾經的手下蔣琬成為上司而吐槽不滿,最後被貶為平民。

    據史料記載,時人多避魏延鋒芒,唯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魏延在軍中更曾作勢要殺楊儀。還好中間有個諸葛亮,想著一文一武兩位大臣,將相和為最好,便多次為之和解。

    可惜這諸葛亮一死,更沒人擋得住這倆人了。

    諸葛一死,矛盾激化

    諸葛亮其實是知道魏延的性格特點的,所以他死後將軍隊權利交給了魏延的死對頭楊儀。這一下就把魏延給氣炸了,魏延不服楊儀,所以便不願聽他指揮退兵。

    其實這反而得了楊儀的心願,他巴不得魏延這樣“不聽話”,於是最後一頂大帽子扣到了魏延的頭上——“意圖謀反”!

    很明顯當時魏延基本是窮途末路了,氣數已盡,最後被馬岱給殺了。一代武夫,論帶兵打仗他行,論官場計謀,倆魏延都不一定是楊儀的對手。

    但是本心來看魏延是沒有謀反之心的,他只是對楊儀的不滿,沒有政治手腕,最後被打倒了。

    《三國志》中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魏延死後,相傳蜀相蔣琬曾感念魏延昔日之功,給他禮葬建墓。也算是為他平反了吧,現在當地的人皆稱之為魏大將軍,也算是給了他些許安慰了。

    對於魏延的死因,大家怎麼看呢?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氫彈能夠引爆木星嗎,為什麼?